怎么做纽约股票指数

外媒:A股超买23%但没人敢做空 一打喷嚏整个纽约感冒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截止本周二,上证综合指数两天累计涨幅扩大至6.5%,又重新站上4900点。虽然上周出现了单日剧烈修正及巨幅波动,但近日上证指数仍然继续攀高。
  考虑到A股过度杠杆,散户股民借钱入市,许多国际资金决定选择撤离或干脆做空,不过,这么做可能并不明智。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一些情况可能会打击做空的投资人。首先,6月9日MSCI会讨论是否要将中国股市纳入主要基准指数。前次评估时,MSCI认为A股限制重重,外国人投资难度太大,但随着沪港通及北京开始松手资本的管控,这些情况有利于列入赞成意见。
  其次,这次牛市的飙涨,似乎见得到政府支持的影子。半年来3次降息,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宽松政策让资金流股市。散户投资者相信政府还有进一步宽松政策,积极入市,并成为推动大涨的驱力。中国也至少非常容忍散户透过借贷,继续推升股市。
  此外,利用上市取得资金,中国企业可以用募得资金偿还债务,可以让实际的借贷成本变得更可以负担。去杠杆化有助企业提高利润,而变得更加健康。
  中国过往非常担心,当市场由原先的繁荣转为萧条时,可能崩溃引发混乱。但这一次的担忧似乎可以稍微暂停,官方期待引入更多的外资后,可以帮助稳定局势。
  由经济数据、劳动力成本上升、产能过剩、股市估值过高,种种理由可能让国外避险基金看空中国。尤其是银行巨额的坏帐,以及房地产借入过多美元,可能无力偿债,更不利发展。但现阶段在中国股市做空,可能并不明智,因为这无疑是和央行对抗。
  一家设在新加坡的投资机构指出,中国央行现在正进入降息循环,他们态度积极,而且手上拥有非常多的工具。
  对外资来说,进军中国股市,他们必须做出艰难决定,因为现在估值已经不便宜。另一家投资机构说,可轻松赚取获利及低波动获利的时机都过了,现在市场已经反映估值,但是这就该减持吗?
  一些减持的基金经理人相信,中国股市纳入MSCI的时机仍未来到。他们最好押对了,否则当他们被迫要进场时,有可能就成为最后高价吸纳最后一棒的最大傻瓜。
  瑞信:A股已超买23% 未来恐下跌15%
  关于中国股市是否破沫化,端看用何种数据衡量,不过瑞信指出,A股已经脱离基本面,超买幅度来到23%。
  “利润、获利率、价值创造都在下降,这是因为生产成长的落后、实际薪资、产品价格的下滑。”瑞信在报告中指出。
  “此外,股市的市场动能,并未随着企业获利下修而见调整。”报告指出。
  其模型指出,A股超买幅度达到23%,且以美元计算的话,未来指数可能将下跌15%。
  A股今年以来涨势惊人,尽管上周小幅波动。上证指全年上涨幅度来到50%,就算上周单日跌幅来到6.5%。深成指今年以来则上扬达111%。
  瑞信认为,股市上扬是因为中国人行透过宽松政策注入流动性,以及散户将资产从银行储蓄、财富管理产品、房地产转至股市。此外,尽管对于融资买进有些限制,监管者仍放任涨势续行。
  但,这是泡沫吗?
  “从大量的参与,以及技术面来看是,但从估值来看,则不是。”瑞信指出。
  支持泡沫的论点,包括开新户的数量持续上扬,且市场每日平均交易量破纪录。此外,技术分析如偏离200日移动均线,及相对强势指数可比2007年的A股泡沫,都显示了泡沫的存在。
  上证指于2007年10月冲到历史高点的6124点,那时正是全球金融危机酝酿之时。
  然而,从估值来看,虽然A股与H股估值都在上升,但仍较2008年时高点还低。此外,从本益比、股价净值比来看,都比2007年时为佳。
  但别家金融机构,则对于泡沫肯定得多。
  “从市值占GDP的比例来看,现在它成了中国股市泡沫化而无实质基本面支撑的第一个迹象。”法兴银行于周一的报告中指出。该指数在过去12个月上扬了124%,与2006-07年时相若。
  “因此,这个夏天中国股市要密切关注。”它说。
  然而,仍有人持续看好A股。
  比方说野村证券,就对未来三年的A股看多,尽管它对于本季“战术性谨慎”。其着眼点在于中国的改革努力,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它预期越来越多长期机构资金将投入中国市场。而FTSE及MSCI将纳入中国股市,也是利多。
  综合编译CNBC、英国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UF047)
&&&&&&</div
官方一再推带薪休假,甚至将鼓励“周五下午+周末”小短假。[]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经常睡地板……[]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请问在上海怎么开帐户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 请问如何能查找解禁股的每股成本?
请问在上海怎么开帐户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
来源:互联网
更新: 09:02:03
ETF指数基金的如果大盘调整到一个合理的位置,我进场做股票又怕跑输大盘,那么我是不是可以买ETF基金呢,比如ETF50等等,那我有几个想知道一下,第一,ETF的买卖要交的费用是怎么样的(和股票比),第二,如果ETF里的某只股票分红或除权送股了,那在我的ETF里有没有相应的变化...
请问如何能查找解禁股的每股成本?
确切的说什么是证券或股票?在这个领域主要做什么?
初入股市,关于佣金,税费的问题
原始股的问题~~
编辑:admin
看过的人还看过
股票的每股收益为负是说它经营不佳。每股现金含量为负是说其经营捉襟见肘,流动资金缺乏,资金周转不灵。未分配利润为负说明其历史上经营不好,以前的经营亏损至今仍然没有能够弥补。如果一家公司这三者都具备,那它肯定是“好股”,是标准的垃圾股。不过这样的上市公司也不能...
1. 分红还是不分红,什么时候分红,是由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决定的,因此每年的分红时间也不是固定死的,如果没有利润就不分。因此,股权登记日也是要到快到日子的时候才由公司公布。公布之后,在所有信息披露的媒体上都会公布,很多网站都可以查到,例如jrj..cn 等等...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建立股票市场,当时最快的途径是参考外国的经验和制度。但是这里头有一个:我们学了样子,里子却没有学全。我们虽然有证交所,有股票,有交易,有指数,还有各种分析理论,但是管理当局没有学到要严格的管理股市,公司企业没有学到要透明的披露信息,股...
股市下半年将进行中期调整,不建议购买股票型基金(除非你想赔钱) 以下是简单理财建议,对普通家庭应该足够了。 最保险:买货币基金,相当于可以随时支取的定期存款。年收益能达到2%左右。 其次:买国债。 其次:买信托产品,这需要有一定的资金规模。年收益一般可以达到4%以...
喝酒多的人平时应该如何保肝我老公工作很忙,平时七天里有五天都在外面吃饭应酬,所以喝酒喝的很厉害,我很担心他,我知道喝酒伤肝,不知道平时可以怎么护肝养肝,好像说吃蜂蜜有用,不知道是不是正确?如果是,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办法?大家能给我点儿建议吗?让他不喝酒是行不...
股票频道 & 2015 版权所有陈光标应该这样收购《纽约时报》|纽约时报|陈光标|并购顾问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陈光标应该这样收购《纽约时报》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吴向宏
  企业家陈光标事先高调宣称要收购《纽约时报》,只是他不太通门道,碰了一鼻子灰。我是个傻乎乎的老实人,所以我深信他是想要收购纽时的,只是不太通门道。假设我们帮助陈先生完成收购《纽约时报》,应该怎么做最可能成功呢?
陈光标最近表示想收购《纽约时报》,“只要价格适合,没有什么是不能买的!”
  不久前,中国知名企业家陈光标先生跑了一趟美国,事先高调宣称要收购《纽约时报》,引来不少关注。不过,这桩口头上的收购努力完全没有成果,《纽约时报》方面甚至拒绝与陈先生见面。而陈总也没有再坚持。很多评论者认为,陈光标并没有收购纽时的诚意,只是又一种炒作手段罢了。
  我是个傻乎乎的老实人,向来别人说什么我就百分百相信什么。所以我深信不疑陈光标是想要收购纽时的。只是他不太通门道,自然碰了一鼻子灰。假设我们来帮助陈先生完成收购《纽约时报》,应该怎么做最有可能成功呢?
  首先当然要认真调研一下收购标的。如果陈先生是媒体业内人士,是竞争对手,研究标的时就要小心不要让同行们看出端倪,否则他们很可能暗下各种障碍。
  好在陈光标是做废旧物资再利用生意的,和媒体们完全没有利益瓜葛,一般不会在调研前期就激发业内猜忌。坏处是:作为一个外行,如果上来就说想收购业内一家有名望的企业,肯定遭到各种嗤笑和不服。陈先生就是栽在这开头第一步上。
  业外人士想了解业内某企业,其实完全可以冠冕堂皇以业务合作的名义开始。比如陈光标就可以宣称要在《纽约时报》上做广告,借此要求对方提供订阅数、订户结构等信息。如此起码不会连大门都没得进。
  具体到《纽约时报》,其实还有更好办法。它属于纽约时报媒体集团,后者又属于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纽约时报公司。调研《纽约时报》,于是可以靠直接研读其祖母公司的年报。当然,纽时公司旗下有若干资产。
  谈到《纽约时报》的业绩,在合并后的整体报表中并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像陈先生这样喜欢背着一摞摞现金飞来飞去的人,估计阅读起上市公司年报来有点困难。不过这不打紧,陈先生既然有钱,就可以雇人来替他阅读。也就是说,可以雇佣一家投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给自己做并购顾问。雇佣并购顾问还有其他种种好处,后面会再提到。
  研判得出“可以下手”的结论后,就可以考虑接触对方,提出收购要约了。上市公司本来可以采取公开市场要约收购,或敌意收购。但纽约时报情况比较特殊。当年其创始人希望长久控制公司,在上市时就设计了双重股票结构。甲类股票公开上市流通,而乙类股票几乎不流通,据说90%以上仍在纽约时报所有者苏兹伯格家族控制下。乙类股票的投票权大大超过甲类股。
  我没有去查最新的proxy statement,仅据公开报道,2005年选出的14名董事会成员中,9名是由乙类股东投票选出的,其实就是苏兹伯格家族任命。也就是说,纽约时报虽然是上市企业,但控制权基本上私有。任何大的决定,比如要不要把《纽约时报》卖给陈光标,都是由控制了乙类股票的苏兹伯格家族做出。
  这里顺便插播一句:不同类别股票的设计,是公司法和公司治理结构上的一大进步,也是资本市场繁荣的必要前提。中国至今还基本上坚持保守的同股同权制度。曾经一度有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区分,却被许多专家和股民大力诟病为中国股市的硬伤,最后在汹涌的民意下终于实现了“全流通”。
  至于全流通以来,中国股市表现如何,相信大家心里有数。当初力主“全流通”的那些人,如今想必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由此可见,在中国要建成一个高效的资本和金融市场,还有很长距离要走。
  怎样接触到苏兹伯格家族,对潜在的买家来说,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直接打进他们的社交圈子。陈光标先生对此策略应该并不陌生。据传闻,他当年就是靠上党校学习,结交了一大批潜在客户。
  可惜,陈先生的身份背景和苏兹伯格家族相去甚远,打进人家的社交圈子恐无机会,就算进去了,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估计也没有办法形成亲密的个人关系。退而求其次,就是先建立业务联系,再寻合作。这对很多小的收购案子是适用的。不过对纽约时报这样较大的公司就不一定奏效,因为其业务团队和公司决策层有比较明显的区隔,和前者建立联系不一定有助于影响后者。
  这就回到前面说过的话题,即,买家应当考虑聘用投行或其他类似机构作为并购顾问。他们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买家提供专业咨询。如果是并购业界有一定声望的机构,通常会有现成的人际关系网络,能够帮买家以比较合适的方式接触到卖方的实际决策人。即使没有现成人际渠道,由第三方出面去接触潜在卖方,也比较委婉。甚至可以不必透露买家的信息,像陈光标的情况就可以说成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神秘投资人意欲和苏兹伯格家族洽谈合作事宜”。这样哪怕被拒绝,也不会闹得没有面子。
  并购顾问在收购洽谈期间的服务职能自不待说。一旦双方达成收购意向,投行或其他机构的另一大功能便是帮助融资。大多数并购案,无论买家实力如何,都会尽量利用外部资金。纽约时报公司规模不小,年收入20亿美元左右,年景好的时候净利润1亿多美元。要收购这样一个标的,陈光标的人民币虽然多得能堆成一面墙,但肯定远远不够。
好在如今中国政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所以相当一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中资机构来融资解决。不过要拿到中资机构的资金,买家一般还需具备一定自有资本,如不足就需要先做一次股权融资。这部分融资应当优先考虑在海外市场解决,因为资金相对便宜,可用金融工具多,法治也有保障。
  并购顾问的角色如此重要,因此买家和并购顾问之间,最好有非常紧密的信任关系,才能确保最大化买家的利益。迄今为止,多数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都是聘请国外投行尤其是大型投行来操作的。他们的专业性和能力毋庸置疑,但对于中国买家来说,和他们之间往往也存在沟通障碍和文化障碍。这就为中国本土的海外并购咨询机构兴起,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对于陈光标先生来说,不考虑他的诚意和资金实力,他还有一个问题恐怕是: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并购顾问。假设陈先生明天和我联系,希望我帮忙,我就会颇为踌躇。不帮,显然错过一笔可能生意,是十分愚蠢的;帮吧,万一陈先生提出要我穿上绿西服和他一起在汽车顶上翩翩起舞宣传环保呢?宣传环保是我所愿,但穿绿西服跳舞非我所长。也许,我该先去上个舞蹈培训课才好?
  (本文作者介绍:某跨境投资和海外资产管理机构创始合伙人,曾任颐和资产管理集团CEO、思科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等职位。)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某跨境投资和海外资产管理机构创始合伙人,曾任颐和资产管理集团CEO、思科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等职位。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1987年美国股市暴跌后,政府是怎么做的?
不知道什么人发明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说,让众多散户股民总是希望从宏观经济的运行中看出股市涨涨跌跌的密码。其实从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起起伏伏看,几乎没有一家交易所的股票涨跌和实体经济真的有什么密切的对应关系。当然你把时间周期放大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或更长,你的确可以找到股指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但那对于你有什么用呢?
美国股市暴跌后,政府是怎么做的?(图片来源网络)
股市如果崩盘需不需要救市?我们来回顾一下发生在1987年10月美国历史上最深跌幅时美国的做法。
那次纽约股市创记录的大跌并没有带来1929年的股灾和大萧条。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修复之后,纽约股市就恢复元气,并且一鼓作气涨了十多年。尽管任何看似相似的历史事件的后边总是有着不同时代背景印记,并最终让事件的结果走向不同,但历史发展方向的风帆其实永远决定于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关键选择。1987年10月的关键选择来自于格林斯潘--刚刚上任不久的美联储主席。
不知道什么人发明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说,让众多散户股民总是希望从宏观经济的运行中看出股市涨涨跌跌的密码。其实从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起起伏伏看,几乎没有一家交易所的股票涨跌和实体经济真的有什么密切的对应关系。当然你把时间周期放大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或更长,你的确可以找到股指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但那对于你有什么用呢?你会去查找下一个整年的天气预报吗?
对于只有20多年股龄的中国股民来说,股市更是从来没有成为过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在实体经济高歌猛进时一直萎靡,或是像目前这样在经济下滑趋势明显时暴涨接着又暴跌都是见怪不怪的事了。在全世界范围内,从大萧条之后,股市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就渐行渐远,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全球化加速,发达国家经济越来越去制造业,主要工业化国家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金融日渐与实体经济脱离,按照自身的规则运行。
按照经济学家向松祚在他的新作《新资本论》中所说:"自亚当斯密以来,人们始终相信货币金融变量由实体经济变量所决定,实体经济变量主导支配货币金融变量,金融资产价格仅仅是实体经济收入和利润的反应。实体经济是头,金融资产是脚;实体经济是主人,金融资产是仆人。然而金融资本主义将头和脚、主人和仆人的关系颠倒过来。"在这样一种新的关系中,证券市场之于实体经济早已不是晴雨表的关系,甚至股市的崩溃也不在像当年那样把经济带入到大萧条之中。
发生在1987年10月的股市崩盘是这一新时代来临的重要分水岭,股市崩了,但大萧条没有来。"股票市场价格昨天在一阵凶猛的抛售潮中狂跌,成为华尔街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天,并增加了人们对于经济衰退的恐慌"日的《纽约时报》用惊恐的口吻报道前一天股市的暴跌。
10月18日,开市前一天周日早晨,当时的美国财长贝克在电视节目中宣布:"如果联邦德国不降低利率,美国将考虑让美元继续下跌"。这个消息时本来已经在上周末显现出颓势的全球股市隐隐的感受到了股市下跌的压力。十几个小时之后,东京、香港、新加坡股市陆续开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跌。随着地球的自转,西半球的法兰克福、巴黎、伦敦股市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暴跌一个连着一个。
终于,曰,星期一,来到华尔街。纽约股票交易所开始了新的一天。开市伊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开盘就跌去67个点。转眼间,卖盘席卷整个股市。交易所内一片恐慌,整个上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直下泻,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遏制继续恶化的局势。
下开市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大卫.路德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说:"在关键时刻,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一关键时刻会在什么时候,我将与股票交易所讨论暂时关闭交易所。"这则消息引起了新的一轮恐慌。谁都知道交易所一旦关闭,没有来得及卖出的股票将砸在手里。于是,他们不得不以更快的速度卖出股票。到下午两点,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已经下挫250点。在此期间,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官员出面澄清:他们没有讨论有关关闭交易所的事情。然而为时已晚,灾难已无法遏止。
当天收盘时,道o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降了508.32点,由2246.72点狂跌到点,跌幅达22.6%创下了一天下跌的最高纪录。当天,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的1600种股票中,只有52种股票上升,其余全部下跌。那些被称为蓝筹中的蓝筹的大公司股票均狂跌30%左右,如通用电气公司下跌33.1%,电报电话公司下跌29.5%,可口可乐公司下跌36.5%,西屋公司下跌45.8%,运通公司下跌38.8%,波音公司下跌29.9%。
人们很自然的把1987年的股市崩盘和1929年的股市崩盘联系起来。同样是10月下旬,日,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紧接着,一个周末之后,10月28日,10月29日,又出现了"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二"。至此股市如同坐上了滑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连续暴跌,道o琼斯指数跌至41点。股市危机带来银行危机并进而蔓延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其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
历史会重演吗?
从大萧条到到80年代,美国股市已经历了50年的牛市。从1982年起,股价走势更是持续上扬,交易量也迅速增加。股市的异常繁荣,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经济的增长速度。股市的高收益导致大量的国际游资及私人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股市,泡沫越吹越大,为随之而来的崩盘埋下了伏笔。在"黑色星期一"之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不祥之兆:利率不断攀升,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国家预算赤字越来越大,贸易逆差急剧增加。人们隐约的感到好日子似乎到头了。
里根上台后,减税和放松政府管制成为"里根经济学"的核心理念。与此同时,为了拖垮苏联所进行的军备竞赛却花钱越来越多,国家债务越来越高,带动利率水平不断提高。到1986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2210亿美元,贸易赤字高达1562亿美元,均创赤字最高纪录。此外,实体经济的生产型投资需求不足,剩余资本大量涌入证券市场。利率的不断攀升,和越来越高的离谱的股价使投资者对股市的担忧越来越严重。这是股市崩盘的经济背景。
有人从技术角度分析,认为电子计算机支撑的程序化交易和羊群心理是导致股市崩盘的主要原因。程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卖,形成恶性循环,令股价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从股市下跌的形式与幅度甚至于每天的价格波动看,1987的股灾和1929年都非常接近。但与1929年10月不同的是,在1987年崩盘很快就被遏制。毕竟50多年之后,美国证券业的监管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1929年大股灾为契机,罗斯福和之后的历任政府已经告别了对股市不加监管的原教旨主义经济理论,一个科学的和有效监管的金融体系已经建立其阿里。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学者应对思对于股灾的应对思路和1929年已经完全不同。
1929年惨痛的经历让人们明白了信心对于股票市场稳定的重要意义,连《纽约时报》也更多的选择了能够帮助人们树立信心的声音:"谈到昨天的股市崩盘,纽交所主席小约翰费伦说:我们很幸运它发生在美国经济非常坚挺的时候,我们并非在一个衰弱的环境中运营。",学者们也加入其中:"一次股市崩盘不再会以以往同样的力量在1929年时那样引起经济的连锁反应"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商业周期研究中心的杰弗里穆尔这样说道。"我认为股票市场的这次暴跌不会导致经济的大规模崩溃。经济中任然存在许多有利的因素--例如企业利润任然是坚挺的"纽约大学商学院的金融和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卡文旭说。
《纽约时报》在星期二题为"1987年等于1929年吗?"的评论文章中补充道:"现在和1929年之间的重要区别还有联邦存款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安全保险以及其他已被认为是社会安全网的要素。这些不仅保证不会出现普遍的贫困,而且它们应该有助于避免在30年代大萧条中自身滋长出的金融恐慌情绪。"
"现在的政府更愿意进行干预以使经济保持增长,各界政府无论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都承担了这种责任,而1929年时情况则并非如此。"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说。
《纽约时报》也在文章中引用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学者预测到:"如果金融系统开始动摇,美联储会成为第一道防线,如果有必要--而我认为情况不会这样--美联储能够提供额外的银行准备金以及其他支持,以确保任何由于市场所发生的情况而变成不良的贷款将不会导致金融业的整体危机"。他说对了半句话,情况真的发生了,刚刚上任不久的美联储新主席格林斯潘毫不犹豫的用真金白银开始干预市场。这才是1929年没有重现的最直接的原因。
"格林斯潘此时还不像他后来那么家喻户晓,但他知道该怎么做。60年前,本杰明斯特朗曾经一语中的:对付任何此类危机,你只需要开闸放水,让金钱充斥市场。事实上这正是格林斯潘所做的。
在10月20日,星期二的早晨,美联储在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此举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加了大约120亿的银行储备。随之,联邦基金利率下降了0.75个点--这是一个巨大的单日下降幅度。而一旦资金流动得以恢复,市场恐慌也就很快结束了,这是自从汉密尔顿成功救市以来,美国中央银行第一次成功阻止市场恐慌,而没有使其导致经济灾难。"约翰戈登在《伟大的博弈》一书中,对格林斯潘的果断赞赏有加。"就像我们所看到的1987年的情形那样,如果监管当局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而且采取强有力的行动的话,股市崩盘的后果并不一定是灾难性的。"格林斯潘改写了历史,并由此奠定了他执掌美联储长达20多年的良好开端。
在遭遇如此重大挑战的时刻,仅仅距离格林斯潘接替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的两个月之后。1987 年6 月 2 日,里根总统宣布任命格林斯为新一届美联储主席。里根给格林斯潘戴上了"一个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的高帽子,希望这位兼有实战和理论基础的华尔街人能够不辱使命。
上一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因为成功的领导美国经济战胜了通货膨胀而深受推崇,但其对华尔街近乎严苛的监管却不被里根所喜欢,格林斯潘被选中成为沃尔克的继任者。
日,在长达 3 个半小时的参议院任命听证会上,格林斯潘面对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上发布了他的施政纲领。他认为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首要工作是"实现经济稳步的、最大程度的增长,同时又不让通货膨胀的恶魔从魔瓶里冒出来"。一个星期后,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以 91 比 2 的票数,通过了任命格林斯潘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决议。
一九二六年,格林斯潘出生于纽约市一个金融世家是家中独子。虽然在儿童时代他对音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但最终作为股票经纪人的父亲带领他进入了金融行业。一九四八年他从纽约州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之后又在纽约大学继续深造获得硕士学位。一九五四年,格林斯潘加盟一家纽约的咨询公司。五年后他因为自己出色的业绩便获得了该公司的一半股份,并出任总裁,一干就是三十年。在华尔街,格林斯潘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成为尼克松总统的非正式顾问。
日,上任仅仅 24 天的格林斯潘宣布,将联邦优惠利率提从 5.5%提高到6%。格林斯潘之所以提高利率是因为他看到了通货膨胀重新抬头的苗头,给市场打一剂预防针。然而"黑色星期一"的到来,让格林斯潘的决策显得不合时宜。
怎么对付这个棘手局面?经过反复思考,格林斯潘做出了可以称为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开闸放水。
"联邦储备体系,本着它作为这个国家中央银行的责任,在这里宣布,它会作为一个流通货币的来源,对所有经济和金融体系提供援助。"星期二股市开盘之前 50 分钟,美联储发布了清晰的救市信号。
对格林斯潘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这意味着他要自己否定掉仅仅在一个月前推行的紧缩政策,转为向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向市场打开了货币水龙头"。
到1987 年的时后,全美国股民也就是直接持有至少一种股票的人,已经达到 4800万,占美国人口总数的 20%。但总体而言,机构投资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私人投资的股份仅占 10%。在华尔街起决定作用的是大型基金公司和投资公司。这些机构很多都有银行贷款,危机发生后,银行一般会限制向证券公司的贷款,导致其中一些公司违约,并形成连锁反应,逼迫机构投资者在非常差的时间和位置减仓,甚至砍仓,反过来再次打压指数。
10月20日星期二的早晨,美联储在市场上开始大量吃进政府债券,此举的直接效果就是增加大约120亿的银行储备。随之,联邦基金利率下降了0.75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马上领会了格林斯潘的意图,几家银行相继宣布降低利率,信托公司也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保证客户的资金需要。美联储的承诺也使那些再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恢复了信心,开始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到10月20日收盘,道琼斯股票指数上升了102.27点,10月21日比20日又回升了186.94点。市场的流动性一旦得以恢复,市场的恐慌也就很快结束了。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格林斯潘在关键时刻的审时度势,敢于自我否定,及时扭转货币政策在制止危机发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但证券市场的整体健康才是股市信心能够很快恢复的基础。
大萧条的惨痛经历让美国政府认识到一个被严格监管的市场才能经得起风浪,一个能够被从业者操纵的证券市场只能给经济带来灾难,从那时起的50多年来,针对股市的法案不断出台,华尔街经纪人们的行为不断的被规范。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法令,禁止联手坐庄,禁止透露内幕信息,禁止经纪人购买其做市股票的期权。1938年纽交所制定了新的章程,旨在加强交易所的公共职责而不在仅仅是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在新的章程里,交易所的总裁成为一名拿薪水的雇员而不再是交易所会员。交易所对会员公司也增加了更频繁和严格的审查制度,会员公司的债务上限被确定为其运营资本的15倍以内,经纪业务与承销业务必须分离,客户的账户必须与公司自营账户分开。为了防止卖空在股市恐慌性下跌时打压市场,卖空单只有在股价上升时才被认定有效。
监管法律的不断完善让那些铤而走险的投机者不断的落入法网。在1987年的股灾前不久就又有一位投机者被抓了个正着。80年代,华尔街经纪人博斯基靠风险套利来赚钱,他首先买入一个潜在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一旦收购完成,他就把股票卖掉很赚一笔。为了提高成功的概率,博斯基编制了一张为他提供内部消息的经纪人和银行家的网络,他用装满现金的箱子去交换他所需要的信息。日,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博斯基已经承认了他的很多行为触犯了证券法。最后,博斯基被判入狱三年。道格拉斯主演的电影《华尔街》的原型就是这个家伙。
1987年的股灾化解之后,华尔街的牛市又持续了十多年。"道指昨天终于跨越了10000点大关。虽然10000点对投资者来说只是一种心理上的障碍,但市场活跃表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所反映的实质:美国经济前所未有的坚挺以及美国公司统治世界经济的阶段。道指在不到4年的时间了翻了一番,从1995年11月的5000点到现在。而从1982年以来,它已经涨了9倍。" 日《纽约时报》这样写道。
约翰戈登在其著名的《伟大的博弈》一书中写道:"正是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有效监管给华尔街带来了60年的稳定和巨大的繁荣,而美国得以坐享全球最大的、最有效率的证券试产所代理的巨大经济利益。"
而因为在其任上关键时刻的正确选择使艾伦.格林斯潘的任期跨越6届美国总统。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人们称他为伟大的经济学大师、预言家、魔术师&&。卸任两年后,金融危机爆发,不少人把其归结为格林斯潘在任期后期的失策,人们指责格林斯潘和美联储未能有效监管问题信贷,他们应该为此承担历史责任。但实事求是的说,那里能够有人将市场上海没有发生的事准确预料到的呢,那是神仙。能够在大船即将触礁的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的调整航向的船长已经堪称伟人。
作者刘戈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每经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每日经济新闻
Copyright (C) 2015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