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诡异的事情任何已知的事情,都有成功的玻案例,如果某

美国民间抗争的成功案例
罗恩·伍德鲁夫并不是真正的骑着马打理牧场、照看上千头肉牛或者奶牛的牛仔。他住在得克萨斯城市达拉斯一处廉价的活动房里,职业是电工,但他追随牛仔文化,比如参加牛仔竞技大会,而且表现不错。他抽烟、喝酒、吸毒,偶尔会在牛仔比赛场的隐蔽角落里寻欢,同时有两个姑娘在他身边。
在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上,罗恩与追求牛仔风格的人士也高度一致,他仇视、厌恶、远离。在1980年代中期的美国,他却不幸染上艾滋病---当时被认为是同性恋者独有的不治之症,我想其中的错愕感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突然发现雾霾有可比之处。罗恩的第一反应认为医院混淆了他和同性恋者的血样,他用“daisy puller”这个蔑称指称同性恋者。
医生的诊断谈不上乐观,罗恩只有30天的预期寿命。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Dallas Buyers Club)此时进入计时状态,从第一天开始。罗恩真有其人,这部电影以达拉斯当地报纸的报道为基础再创作而成。当天他的生活没有改变,仍然抽烟、喝酒、吸毒、找姑娘,数量维持在同时2个。他未必意识得到,他很可能同时将艾滋病毒传给了两个人。
那是1985年7月的一天。电影中出现了很多已经基本淡出当今社会的景象,比如人们到图书馆里通过缩微胶卷查找历史资料、开着船型的蓝色道奇轿车、使用砖头一样厚重的手机、在医院建筑内抽烟、听歌用磁带等等。也有些维持不变的事情,比如酒吧里总摆着一张台球桌。更深层的、亘古不变的是动物的求生本能。
医院提供的试验性药物AZT只能提供给极少数患者,罗恩不在其中,但他拒绝等死。南下墨西哥以后,他找到一位被美国吊销执照的医生。这位医生琢磨出的原始鸡尾酒疗法相当有效,其中包括锌、芦荟、维生素、营养补品和尚未获得政府批准的抗病毒药。服用过后,罗恩存活的时间远远超出医生的预期,他立即将自己榜样的力量转变成商机:如果我能活下来,你也行。数以百计的人加入了他成立的俱乐部,每月付出400美元后即可获得配方经过罗恩改进的鸡尾酒。鸡尾酒有时管用,有时无效,其实谁也无法完全了解其疗效和毒副作用,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俱乐部的发展。罗恩找了一家简陋的汽车旅馆办公,他的房间外从来都排着长队。当时美国艾滋的蔓延状况已经相当于流行病。
罗恩的民间配方中需要的某些成分在美国属于管制药品,他只好到墨西哥非法采购,或者从日本等地合法采购后再非法带进美国。从电影中看,医院之类的正规研究部门也在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是思路略显保守,解决问题的迫切性远不如患者本身。另外,很少有人能够支付每年1万美元的治疗费用。其他疑难杂症患者其实面对着同样的格局,而且大概只有被动接受这个唯一的选择。相比之下,艾滋病患者至少有两处显著不同,首先他们数量众多,同时因为其中的同性恋者比例较高,所以很容易组织起来形成群体力量。其次,当时的确有些罗恩一类品牌的民间配方比医院的正式治疗管用。由此一来,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的美国形成了一股特殊的大规模民间抗争,即以艾滋病患者集体寻医问药为核心的维权运动---medical activism。
2012年的纪录片《瘟疫求生指南》(How To Survive A Plague)翔实回顾了那段历史。艾滋病患者们意识到,保持沉默与等死无异,所以他们拼命发声,用游行集会、静坐示威等手段让全社会了解自己的遭遇。他们的情绪可以用“悲愤交加”来概括,“悲”既来自于自己罹患疾病的不幸,同时也来自于社会的不理解。当时的美国由里根执政,保守思潮渐趋主导,能够客观认识同性恋的人不算特别多。在纪录片中,紧接着里根担任总统的老布什、重量级参议员赫尔姆斯等人都认为艾滋病的缘由在于行为不端,根除疾患的最好办法为保持贞洁。
“愤”主要因为政府的不作为。我在华盛顿地区生活10多年,从没听说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前发生过群体事件。NIH处于医疗研究的最前沿,应该是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地方。在纪录片中,这个联邦政府直接管理的机构门前成为艾滋病患者集结的主要场地,他们认为NIH没能以更积极的方式尽快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客观地说,美国的健康管理部门本身并没有大的过错,政府从来都更重视程序上循规蹈矩,不会因为怜恤而轻易做出调整。
纪录片《瘟疫求生指南》反映的时代与《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基本重叠,精神实质也非常接近。罗恩和周围的艾滋病患者不靠政府,他们靠自我教育、自我解救。在这个过程中,全社会对艾滋病以及同性恋的认识逐渐产生了变化。罗恩的商业伙伴Rayon外表跟布拉德·皮特一样英俊,但内心深处却希望成为安吉丽娜·茱莉。起初罗恩对他的性别倒错和同性恋身份只有负面看法,随着两人交往加深,罗恩的态度开始改变,对Rayon这位穿裙子、抹口红、踩高跟、温柔善良、幽默风趣的伙伴给予了更多的理解。电影中有一个杂货店内的场景,罗恩遇到的一位老朋友拒绝和Rayon握手,这跟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虽然不同,但其中包含的歧视仍有相通之处。此时罗恩采用了强制手段,老朋友的手被迫和Rayon的手产生触碰。
很多人对同性恋看法的变化都经由与罗恩类似的路径。不久前我曾经采访过纽约的一位著名同性恋维权律师埃文·沃尔夫森,他也这么说,只要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机会和同性恋者交往,或者你的亲朋好友中有同性恋者,你很可能会发现,他们同样努力学习、辛勤工作、成就事业,跟异性恋者并无二致,除了由基因等因素决定的性取向。
电影结尾处的计时为“第2557天”,罗恩与死神的顽强抗争此时才算结束,那是1992年。1996年,蛋白酶抑制剂研究才取得真正突破,抗反转药物进入成熟阶段,此后艾滋病的死亡率开始急剧下降。到今天,艾滋病仍然无法治愈,但只要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接受治疗,这种曾经的绝症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有效控制的慢性病,罗恩们的贡献不可忽视,就象纪录片《瘟疫求生指南》结尾处一位维权人士说的那样,政府没有给我们药物,他人没有给我们药物,是我们艾滋病患者自己争取到了药物,这是同性恋群体获得的最值得自豪的成就。
美国社会拒绝认可同性恋的人士仍然不在少数,但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愈加宽容的氛围中。到2013年,美国已经有18个州及华盛顿特区从法律上正式认可同性婚姻。 在我看来,本年度出现在媒体上的所有直接引语中,教皇弗兰西斯被问及如何看待同性恋的时候说的“我有什么好评判的?”(Who Am I To Judge?)可能最让同性恋者心情舒畅。在同性恋问题上向来持保守立场的罗马天主教廷也已经松口,这应该说明社会对同性恋的认识正继续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前移。
分享到微信
  赞好文。
  Thanks!
  关于最后一句,lz恐怕是理解错了。罗马教廷对同性性行为的态度从未改变(是一种罪),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也从未改变(如果守贞,仍能得救)。
  你说的有道理,教廷的立场很难一下改变。同时,教皇的这句话多少表明了一种松动的迹象。变化虽小,如果是从无到有,也算一种跨越。你觉得呢?
  都说了不是松口,没有任何变化,他说的这些《天主教教理》早就有了。去年9月份的时候教宗还绝罚(教内最大惩罚)过一个支持同性恋婚姻的神父,恐怕他对同性恋(性行为)的态度比前任还要坚决。
  谢谢你持续讨论的兴趣。从教廷的角度来说,明显的彼岸花很困难,所以会有教皇表态以后的进一步阐释,或者说灭火以降低大家的期待值。但教皇的表态本身确实没有先例,对不对?至少天主教以外的很多群体愿意这样理解,我想他们有这种权利---即使与教廷的解释不同。不同人对同样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你觉得呢?你当然有权利认为自己的理解最正确,同时其他人也有这样的权利。不同观点的共存是一个理性的社会固有的特征,你看呢?
  人当然有一厢情愿的权利了。
  谢谢你的理解。从我的观察看,一厢情愿的人很多,美国众多媒体都将教皇的这句话列为年度最受关注的言论之一。再说一遍我的观点:教皇的话本身并不意味着根本改变,但从前没有教皇说过类似的话,这本身就是一个改变。
  教廷真正的改变非常困难,但如果一厢情愿的人越来越多,事情可能就会变得不一样。看看美国20年前对同性恋的态度,比照现在,我们可以认为有些当时看来的一厢情愿后来变成了现实。推荐你看看《纽约客》杂志关于教皇第一年的故事:
  
  
  嗯,我担心人们看完这个电影会反感官方做法,但lz的看法就很中肯。我查了一下,1984年才开始进行AZT的实验室研究,到1987年已经获得批准,只用了3年时间。这对一般人来说大概不觉得什么,但是相比较其他所有药从研发到批准基本上是10年以上不算什么的话,这我觉得只能说明起码科学、医学界还是给了足够的重视的,真的是争分夺秒的结果。而这3年当中进行的双盲试验(也就是只有一部分人能得到AZT)更是非做不可。如果因为同情心泛滥立码就把药给所有病人,那就永远无法肯定药是否有用(因为可能仅仅是安慰剂效应等等)或者有明显副作用,那么后面更多的病人就那么蒙着撞着给药,那才真的是大规模谋杀。所以现实就是,总得有人做出牺牲。第一批病人很可能就是拿自己的命换来后世更多人生存的希望。罗嗦一大堆就是想说,有时候这种科学的”官僚“是不得不为之的。
  说得非常好!
  这篇影评算是14年伊始看到豆瓣最好的作品了
  非常感谢你的鼓励!
  喜欢这个电影
也喜欢这个影评~~
  他知道自己是艾滋患者之后就没有再跟女人**了。知道他后来开了买家俱乐部反复确认一个女患者是aids之后才发泄了欲火。
  Thanks!
  文章最后也说了,小剂量的AZT联合其他药物最后确实拯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从当时美国政府来说确实不是够重视,因为同性恋的原因,直到血友病患者输血后得上艾滋病才引起足够的重视。
  看了楼主一文,眼界开阔了许多
  感谢鼓励!
  哪有资源。。。
  影评 有时候 能给影评加不少分的!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搜索 乐维影院!
  好文。
  美国各种各样的互助会、民间团体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个的力量毕竟弱小,团结起来才能达到想要的目标。
  很像当今中医鼓吹者的风格。病急乱投医派与学院派的死磕,涉及到实验被证实或证伪前的医学风险与伦理,这不是略懂医学皮毛的实用主义和冒险主义者所能理解的。
  美国的小政府模式告诉我们,政府不可能触及所有层面,只其统筹服务的作用,真正起着润滑剂的作用的,是各种各样的NGO。
  说得非常好。
说得非常好。
说得非常好。
  所以说政府让出一些领域以便让NGO发挥作用是下一步的必然,不过在短时间之内,我认为这个方案是没有施行基础的。只能等了,或者另外一种情况出现,这群人突然学会抗争了,学会了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斗”了。
  不错!其实应该平常心对待
  FDA药管局,是联邦级别的部门,全国性的。小规模个屁,不触及什么层面?
  
  官商勾结,阻碍海外有效药物进入市场,只让大制药商的产品通过FDA认证。男主以钻法律空子甚至以违法手段以反抗FDA和联邦和州政府的多重控制和打压。
  当然,为了拯救病人的命,医疗界甚至政府执法人员都有人主动帮助男主经营他的组织。
  与纪录片《瘟疫求生指南》(How To Survive A Plague)里的情况一样。对政府与药商的抗争,还是很惨烈的,艾滋病患者的组织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斗争。类似的还有关于癌症治疗的纪录片,FDA与药商勾结,以政府执法手段,对医生和病人的处罚和打击是极其可耻的。
  
  LS几位,乘机推销美国政府模式优越性的,请认真的看纪录片《瘟疫求生指南》(How To Survive A Plague)。
  顺便,2007年的纪录片《Sicko》,也是关于美国病人与药物的。
  
  FUCK the FDA.
  fuck fda没有问题,很解气,但指责官商勾结可能需要更多的依据。我个人认为问题还是出在官僚机构固有的因循守旧,一切按既定方针办,守规矩最重要。相对于美国的国家规模来说,联邦政府可以算小政府,但即使是一个相对比较精干的政府,仍然可能面对官僚主义的严峻挑战。
  09年,各国的官民比(全国范围的), 中国是1:122;英国1:125;美国1:12,法国1:12,日本1:28。美国的政府雇员在过去30年里,始终的占全国人口的7%以上。在各大发达国家里,美国政府的员工可是相对庞大的了。一定要说小规模,那你也给个证据吧?
  你这个数据本身就需要证据。来,这样吧,你用图片搜索,对照一下建筑的规模,比如中国卫生部对美国卫生部,中国教育部对美国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对美联储,中国财政部对美国财政部,一直延续下去,你大概可以知道什么是大政府,什么是小政府。
  
09年,各国的官民比(全国范围的), 中国是1:122;英国1:125;美国1:12,法国1:12,日本1:28
09年,各国的官民比(全国范围的), 中国是1:122;英国1:125;美国1:12,法国1:12,日本1:28。美国的政府雇员在过去30年里,始终的占全国人口的7%以上。在各大发达国家里,美国政府的员工可是相对庞大的了。一定要说小规模,那你也给个证据吧?
  政府大小,人数比例只是一个相对指标,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些掌握政府的“人数”掌握了多少行政资源、控制了多少社会资源、以及对其国内社会运转的参与程度。并且楼上的若干位,包括我也并没有说美国的政治体制就是绝对先进的,大家以及楼主的观点是: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是需要依靠自己去争取的。这才是重点吧。
  联邦真不是小政府啊,每年我税一大半都交给联邦了。上千亿的国防预算还得国民买单不是。
  再,楼主别为了一些愤青的影响就争吵起来,这里本来就是电影社区,并不是时政论坛啊。争论得翻来覆去直到最后跟电影毫无搭界,这情形不得不让人觉得无语。
再,楼主别为了一些愤青的影响就争吵起来,这里本来就是电影社区,并不是时政论坛啊。争论得翻来
再,楼主别为了一些愤青的影响就争吵起来,这里本来就是电影社区,并不是时政论坛啊。争论得翻来覆去直到最后跟电影毫无搭界,这情形不得不让人觉得无语。
  谢谢你的建议。我跟你一样也很烦缴纳联邦税,支持小政府。但凡无需政府插手的事情,都应该让民间组织和私营部门处理。
政府大小,人数比例只是一个相对指标,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些掌握政府的“人数”掌握了多少行
政府大小,人数比例只是一个相对指标,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些掌握政府的“人数”掌握了多少行政资源、控制了多少社会资源、以及对其国内社会运转的参与程度。并且楼上的若干位,包括我也并没有说美国的政治体制就是绝对先进的,大家以及楼主的观点是: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是需要依靠自己去争取的。这才是重点吧。
  说得非常好。
  Bailout money,估计都有楼上两位的Tax money的贡献了...
真是 too big to fail。政府小,政府穷,给出去的钱倒是不少。 官方与民间的插手,似乎并没起啥作用。你们慢慢的还政府的债吧。God bless U.
Bailout money,估计都有楼上两位的Tax money的贡献了...
真是 too big to fail。政府小,政府
Bailout money,估计都有楼上两位的Tax money的贡献了...
真是 too big to fail。政府小,政府穷,给出去的钱倒是不少。 官方与民间的插手,似乎并没起啥作用。你们慢慢的还政府的债吧。God bless U.
  你说得很对。生活在美国的人一点也不容易,除了还债,还有其他很多麻烦。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比电影中几位患艾滋病的角色轻松。
  WHO AM I TO JUDGE 应该翻译为:我有什么资格来评判呢,这是上帝的工作
WHO AM I TO JUDGE 应该翻译为:我有什么资格来评判呢,这是上帝的工作
WHO AM I TO JUDGE 应该翻译为:我有什么资格来评判呢,这是上帝的工作
  译得好!谢谢。
WHO AM I TO JUDGE 应该翻译为:我有什么资格来评判呢,这是上帝的工作
WHO AM I TO JUDGE 应该翻译为:我有什么资格来评判呢,这是上帝的工作
  翻译的好。一般来说,圣经教义鼓励人们不要对别人妄加评判,所以这个翻译非常到位。
  影评写的很好啊。Oscar他们也得了最佳男演员。不错啦~ 今年感觉每个人都得到了点啥~
影评写的很好啊。Oscar他们也得了最佳男演员。不错啦~ 今年感觉每个人都得到了点啥~
影评写的很好啊。Oscar他们也得了最佳男演员。不错啦~ 今年感觉每个人都得到了点啥~
  很遗憾American Hustle得到了不少提名,最后却空手而归。其实两位女演员都很棒,如果Jennifer Lawrence去年没有得奖,今年肯定可以,那些评委似乎很难连续两年将奥斯卡给一个20出头的演员。
  商业化了的奥斯卡,也别太当真了。跟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样可笑。
  “他们同样努力学习、辛勤工作、成就事业,跟异性恋者并无二致”
  -------------------------
  也不是所有异性恋就都“努力学习、辛勤工作、成就事业”吧,并不需要用“优秀”这一条件来为同性恋者正名。好像不做到“努力学习、辛勤工作、成就事业”就该受到歧视一样。只要是人,就都享有应有的权益而不附加上别的外部条件。
“他们同样努力学习、辛勤工作、成就事业,跟异性恋者并无二致”
-------------------------
“他们同样努力学习、辛勤工作、成就事业,跟异性恋者并无二致”
-------------------------
也不是所有异性恋就都“努力学习、辛勤工作、成就事业”吧,并不需要用“优秀”这一条件来为同性恋者正名。好像不做到“努力学习、辛勤工作、成就事业”就该受到歧视一样。只要是人,就都享有应有的权益而不附加上别的外部条件。
  说得很好,我当然认同你的看法。
  好文!看回复,感觉楼主也是个很棒的人呢!
商业化了的奥斯卡,也别太当真了。跟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样可笑。
商业化了的奥斯卡,也别太当真了。跟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样可笑。
  今年普京被提名了,你有神马想法
好文!看回复,感觉楼主也是个很棒的人呢!
好文!看回复,感觉楼主也是个很棒的人呢!
  :) 谢谢你鼓励。
商业化了的奥斯卡,也别太当真了。跟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样可笑。
商业化了的奥斯卡,也别太当真了。跟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样可笑。
  奥巴马得诺贝尔和平奖一点也不可笑。
  作为一个黑人,他能当选总统,这本身就在人种、人权、平等这些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个曾经被歧视的种族,要获得平等的权利,除了空喊口号、立法承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种族不断的涌现值得尊重的个体。
  黑人在音乐界、体育界都站稳了脚跟,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式的人物,但是在政治界却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人。
  奥巴马当选总统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美国梦的实现,为有色人种寻求自身价值,平等追求权益立了一个标杆。
  一直觉得他值得诺贝尔和平奖。
  好文!杰瑞特,莱托 演技超赞!
  那个年代和艾滋病人拥抱都需要勇气的,支持女医生!
关于最后一句,lz恐怕是理解错了。罗马教廷对同性性行为的态度从未改变(是一种罪),对同性恋群
关于最后一句,lz恐怕是理解错了。罗马教廷对同性性行为的态度从未改变(是一种罪),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也从未改变(如果守贞,仍能得救)。
  lz的意思应该是这比某些领导人公开反同强多了
  
  bugs,账号发来,老子马上给你打五毛钱。
  只有我一个人看到了“Rayon外表跟布拉德·皮特一样英俊,但内心深处却希望成为安吉丽娜·茱莉”并为之乐不可支么 :-D
只有我一个人看到了“Rayon外表跟布拉德·皮特一样英俊,但内心深处却希望成为安吉丽娜·茱莉”
只有我一个人看到了“Rayon外表跟布拉德·皮特一样英俊,但内心深处却希望成为安吉丽娜·茱莉”并为之乐不可支么 :-D
  非常感谢你的阅读!
  通过这篇文章,对故事背景有了了解
  好影评好楼主。哎,一些愤青不论碰上什么都能从政治高度上高谈阔论一番以显示出一身的五毛臭气,也实属本事。对,就是那虫豸。
  Rayon外表跟布拉德·皮特一样英俊,但内心深处却希望成为安吉丽娜·茱莉...
  说的好。
  看着电影哭了好几回,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人的努力。我们凭什么不更好的活着。每天百无聊赖或者厌恶的今天真的就是别人所盼望的明天。
  我这几年也有些亲戚渐渐走了,想想自己的父母的将来。。。说远了。
  不愧是影帝们,男配惊为天人让我羞愧不如,我凭什么女汉子一副屌样,我也能减肥成功OTZ
  男主在华尔街之狼风轻云淡的过场就比我当时在电影院睡着的整部电影要脱颖而出。。。
  总之很棒的电影
  只是觉得中文名翻译的有点烂,没有很直观的精神感受,可惜了
  艾滋病可以变成慢性病了?
FDA药管局,是联邦级别的部门,全国性的。小规模个屁,不触及什么层面?
官商勾结,阻碍海外
FDA药管局,是联邦级别的部门,全国性的。小规模个屁,不触及什么层面?
官商勾结,阻碍海外有效药物进入市场,只让大制药商的产品通过FDA认证。男主以钻法律空子甚至以违法手段以反抗FDA和联邦和州政府的多重控制和打压。
当然,为了拯救病人的命,医疗界甚至政府执法人员都有人主动帮助男主经营他的组织。
与纪录片《瘟疫求生指南》(How To Survive A Plague)里的情况一样。对政府与药商的抗争,还是很惨烈的,艾滋病患者的组织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斗争。类似的还有关于癌症治疗的纪录片,FDA与药商勾结,以政府执法手段,对医生和病人的处罚和打击是极其可耻的。
LS几位,乘机推销美国政府模式优越性的,请认真的看纪录片《瘟疫求生指南》(How To Survive A Plague)。
顺便,2007年的纪录片《Sicko》,也是关于美国病人与药物的。
FUCK the FDA.
  其实我就是特别关心FDA和医院、医生是否因为经济利益阻挠艾滋病人获得合理治疗的……一直不敢相信影片所讲的关于FDA、医生的这些东西是真的,情愿是片子故意抹黑FDA,有机会还是看看纪录片吧。
其实我就是特别关心FDA和医院、医生是否因为经济利益阻挠艾滋病人获得合理治疗的……一直不敢相
其实我就是特别关心FDA和医院、医生是否因为经济利益阻挠艾滋病人获得合理治疗的……一直不敢相信影片所讲的关于FDA、医生的这些东西是真的,情愿是片子故意抹黑FDA,有机会还是看看纪录片吧。
  FDA刻意因为经济利益阻扰新药开发的可能性不如观念、体制的阻扰大,纪录片基本上是这个路子。
FDA刻意因为经济利益阻扰新药开发的可能性不如观念、体制的阻扰大,纪录片基本上是这个路子。
FDA刻意因为经济利益阻扰新药开发的可能性不如观念、体制的阻扰大,纪录片基本上是这个路子。
  原来如此。
  对于国内药品的审评体制,FDA的整个流程已经算较为科学的。而其中的审评专家也比CFDA的专业许多。而要一群健康的人来为患者考虑层层因素,除了保证药品的在统计范围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来就比患病者本身的动力弱不少,我想除了体制之外,人的天性才是制药界最大的阻碍,如果不是利益驱动型,如现在得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人群大,用药时间长的治疗领域,其他的治疗领域少有投入动力。而对于艾滋病来说,整个药物的研发到上市只用了3年,确实也体现了一些人性的力量,只不过比起摇摇欲坠中的求生本能来,他们的努力还不够吧。
  
  另外,FDA刻意因为经济利益阻扰新药开发的可能性不如观念、体制的阻扰大,非常赞同此观点。
对于国内药品的审评体制,FDA的整个流程已经算较为科学的。而其中的审评专家也比CFDA的专业许多
对于国内药品的审评体制,FDA的整个流程已经算较为科学的。而其中的审评专家也比CFDA的专业许多。而要一群健康的人来为患者考虑层层因素,除了保证药品的在统计范围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来就比患病者本身的动力弱不少,我想除了体制之外,人的天性才是制药界最大的阻碍,如果不是利益驱动型,如现在得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人群大,用药时间长的治疗领域,其他的治疗领域少有投入动力。而对于艾滋病来说,整个药物的研发到上市只用了3年,确实也体现了一些人性的力量,只不过比起摇摇欲坠中的求生本能来,他们的努力还不够吧。
另外,FDA刻意因为经济利益阻扰新药开发的可能性不如观念、体制的阻扰大,非常赞同此观点。
  说得非常好。
  
  没啥说的,请看纪录片吧。都拿着电影来推测实际情况的,都是越说越离谱的。没有可讨论的价值了。
  
  推荐2部:《瘟疫求生指南》(How To Survive A Plague)
  Michael Moore的《Sicko》
  
  看完后,再来听你们吹FDA和美国的先进制度吧。
  who am I to judge?
个人认为应该翻译成“我没有资格来评判” 或者 “ 不该由我来评判” 好像更为妥当一点。
没啥说的,请看纪录片吧。都拿着电影来推测实际情况的,都是越说越离谱的。没有可讨论的价值了。
没啥说的,请看纪录片吧。都拿着电影来推测实际情况的,都是越说越离谱的。没有可讨论的价值了。
推荐2部:《瘟疫求生指南》(How To Survive A Plague)
Michael Moore的《Sicko》
看完后,再来听你们吹FDA和美国的先进制度吧。
  不是根据电影来推测的,是做药品研发这一行的,国内和国际法规都有接触,在药业行当里边,楼主的观点绝对你中肯。
  写的很好,总归,随着人们认知度得提高,社会环境会越来越宽容,同性恋和异性恋是一样的,患上艾滋纵然不幸,但是好好的活着,像片中的楠竹一样,努力的活着,无论是对正常人,还是生病的人,都是一样
  看了才知道这部电影的背景
  能够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无论个人还是政府都值得尊敬
  @bugz 说得对的地方是,FDA确实很傻比;
  但是一看官民比就知道自己也是个傻逼(原谅我说话就是那么直)。村干部不是公务员,街道也不是,事业编也不是,硬生生把1:26拿到了1:198(既然相信政府就请用官方数字),而且就算是1:26也不包含所有的编外人员,就是说村干部或合同工(就是用来顶缸的临时工,如果根据出错顶罪的比例这个数字轻松能把官民比再翻个翻,呵呵)。
  以上,既然不谈电影,那就专门打脸
@bugz 说得对的地方是,FDA确实很傻比;
但是一看官民比就知道自己也是个傻逼(原谅我说话就是
@bugz 说得对的地方是,FDA确实很傻比;
但是一看官民比就知道自己也是个傻逼(原谅我说话就是那么直)。村干部不是公务员,街道也不是,事业编也不是,硬生生把1:26拿到了1:198(既然相信政府就请用官方数字),而且就算是1:26也不包含所有的编外人员,就是说村干部或合同工(就是用来顶缸的临时工,如果根据出错顶罪的比例这个数字轻松能把官民比再翻个翻,呵呵)。
以上,既然不谈电影,那就专门打脸
  总而言之就是,结论不要夹杂私货。可以批评美国政府,但是反过来给某某二逼背书就太过了
  文章不错
  流水账般的叙述一遍电影 也能叫影评?!
  最后一句翻译有误,应该是“我有什么资格评价?”
  我想其中的错愕感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突然发现雾霾有可比之处
  不小心看到了“周恩来”,应该是笔误。
不小心看到了“周恩来”,应该是笔误。
不小心看到了“周恩来”,应该是笔误。
  额,你可以仔细看一下,他讲的是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不是笔误哦
  病急乱投医,是人的本能。很欣赏影片里法官的那段话:当人病入膏肓,有权利寻找任何方法来治疗。
  我认识一个人得了肝癌,他使用了所有能找到的中西医办法,包括生吃蔬菜等来求生,虽然他还是死了,但是他的存活期远远超过医生当初的判断,连医生都惊叹他的求生意志。
  
  教皇的话,如果直译就是:我是谁来做判断?如果意译,是不是可以作:我凭什么来做判断?言下之意,只有上帝才能对此做出判断。是否有松动之意,见仁见智。
  不过世界确实比几十年前宽容多了,何况同性恋研究已经表明这有基因方面的原因,跟道德无关。就象异性恋者,你逼着他去喜欢同性,他会有多痛苦,就可以理解同性恋被逼着伪装喜欢异性,有多痛苦。这就是同理心。越是文明理性的社会,人就越有同理心。
  
  LZ的文章持中恳切,是认真写的,不象豆瓣上某些装B分子,自以为嬉笑怒骂皆文章,其实只是伪装的2B愤青而已。
  
  PS,最打动我的是雷蒙穿上男装去见父亲,应该也是最后一面了,他去求父亲帮助罗恩。父亲说谢谢你穿男装,没让我尴尬。雷蒙说对不起。然后问**还好吗?应该是他弟弟。那个美剧里见多了的秃头矮胖资本家的父亲,拿下眼镜,想哭又忍住了,镜头再回到雷蒙,他也快哭了。我想这时候,观众就可以理解那句话了:WHO AM I TO JUDGE?只有上帝才能评判这一切啊~~~~
额,你可以仔细看一下,他讲的是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不是笔误哦
额,你可以仔细看一下,他讲的是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不是笔误哦
  不好意思,没有仔细看。
  不知官商勾结的利益保护和保守思维哪个才是最大的杀器。
09年,各国的官民比(全国范围的), 中国是1:122;英国1:125;美国1:12,法国1:12,日本1:28
09年,各国的官民比(全国范围的), 中国是1:122;英国1:125;美国1:12,法国1:12,日本1:28。美国的政府雇员在过去30年里,始终的占全国人口的7%以上。在各大发达国家里,美国政府的员工可是相对庞大的了。一定要说小规模,那你也给个证据吧?
  一看这个搞笑的数据,就知道你不是傻逼就是别有用心的五毛畜
@bugz 说得对的地方是,FDA确实很傻比;
但是一看官民比就知道自己也是个傻逼(原谅我说话就是
@bugz 说得对的地方是,FDA确实很傻比;
但是一看官民比就知道自己也是个傻逼(原谅我说话就是那么直)。村干部不是公务员,街道也不是,事业编也不是,硬生生把1:26拿到了1:198(既然相信政府就请用官方数字),而且就算是1:26也不包含所有的编外人员,就是说村干部或合同工(就是用来顶缸的临时工,如果根据出错顶罪的比例这个数字轻松能把官民比再翻个翻,呵呵)。
以上,既然不谈电影,那就专门打脸
  街道的公务员不是公务员?笑了……这么没常识的都能见到,今天天气不错
  这些高大上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Ha, 其他的不好说但是FDA在F的这一块真的是个大笑话. 说他们不官僚我才不信.
  我对同性恋看法的改变来自日本动画,好像是东京教父……
  从电影中看,医院之类的正规研究部门也在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是思路略显保守,解决问题的迫切性远不如患者本身。
  
  感觉说的有些有失偏颇吧~从药厂的角度来看能尽快推广他们的药物上市然后盈利也是很迫切的~从政府的层面来说,如果真的出了什么特效药那多正面的一个事儿
  可问题在于,每一个药都是一把双刃剑,有效的同时大多会导致很多副作用,国家的保守是出于对药品安全的考虑
  所以主角上诉的时候法官说的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国家对于这些ill people是应该让他们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随意的使用药物,但是这不是法律(原文记不太清了),so,这才是矛盾的地方,如何保证有效果的同时保证安全性。
  請問 主角在一幕被貌似是蜜蜂的東西飛到是什麼意思。
从电影中看,医院之类的正规研究部门也在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是思路略显保守,解决问题的迫切
从电影中看,医院之类的正规研究部门也在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是思路略显保守,解决问题的迫切性远不如患者本身。
感觉说的有些有失偏颇吧~从药厂的角度来看能尽快推广他们的药物上市然后盈利也是很迫切的~从政府的层面来说,如果真的出了什么特效药那多正面的一个事儿
可问题在于,每一个药都是一把双刃剑,有效的同时大多会导致很多副作用,国家的保守是出于对药品安全的考虑
所以主角上诉的时候法官说的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国家对于这些ill people是应该让他们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随意的使用药物,但是这不是法律(原文记不太清了),so,这才是矛盾的地方,如何保证有效果的同时保证安全性。
  或许你没有仔细调查过真实的情况。FDA作为政府药监部门,与药厂有着比较明确的权钱交易。在日本在货架上销售了已经20年的抗艾滋病药物,却迟迟不能FDA的认证,(任何其他药物要想得到FDA认可,必须经过9~10年的实验验证期。艾滋药物黑市也就这样形成的)。而FDA只允许美国国内一种新药AZT(不能治病,只能延缓死亡时间)发售。AZT的价格是1年10万美元,副作用会引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加速死亡。(药厂以病人的性命来赚钱)
  如果你是艾滋病患者,你宁愿违法犯法的去黑市购买国外已经上市的艾滋药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与家人,组织抗议游行,要求FDA加速药物认证的速度。
  有没有仔细看啊,各种出错,对影片理解各种偏差。在发现艾滋病后,他就没有发生性关系了,而后,医药组织开始伪造实验结果,根本没有探求艾滋病解决办法,看到这就看不下去了
  
或许你没有仔细调查过真实的情况。FDA作为政府药监部门,与药厂有着比较明确的权钱交易。在日本
或许你没有仔细调查过真实的情况。FDA作为政府药监部门,与药厂有着比较明确的权钱交易。在日本在货架上销售了已经20年的抗艾滋病药物,却迟迟不能FDA的认证,(任何其他药物要想得到FDA认可,必须经过9~10年的实验验证期。艾滋药物黑市也就这样形成的)。而FDA只允许美国国内一种新药AZT(不能治病,只能延缓死亡时间)发售。AZT的价格是1年10万美元,副作用会引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加速死亡。(药厂以病人的性命来赚钱)
如果你是艾滋病患者,你宁愿违法犯法的去黑市购买国外已经上市的艾滋药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与家人,组织抗议游行,要求FDA加速药物认证的速度。
  他根本就没仔细看
病急乱投医,是人的本能。很欣赏影片里法官的那段话:当人病入膏肓,有权利寻找任何方法来治疗。
病急乱投医,是人的本能。很欣赏影片里法官的那段话:当人病入膏肓,有权利寻找任何方法来治疗。
我认识一个人得了肝癌,他使用了所有能找到的中西医办法,包括生吃蔬菜等来求生,虽然他还是死了,但是他的存活期远远超过医生当初的判断,连医生都惊叹他的求生意志。
教皇的话,如果直译就是:我是谁来做判断?如果意译,是不是可以作:我凭什么来做判断?言下之意,只有上帝才能对此做出判断。是否有松动之意,见仁见智。
不过世界确实比几十年前宽容多了,何况同性恋研究已经表明这有基因方面的原因,跟道德无关。就象异性恋者,你逼着他去喜欢同性,他会有多痛苦,就可以理解同性恋被逼着伪装喜欢异性,有多痛苦。这就是同理心。越是文明理性的社会,人就越有同理心。
LZ的文章持中恳切,是认真写的,不象豆瓣上某些装B分子,自以为嬉笑怒骂皆文章,其实只是伪装的2B愤青而已。
PS,最打动我的是雷蒙穿上男装去见父亲,应该也是最后一面了,他去求父亲帮助罗恩。父亲说谢谢你穿男装,没让我尴尬。雷蒙说对不起。然后问**还好吗?应该是他弟弟。那个美剧里见多了的秃头矮胖资本家的父亲,拿下眼镜,想哭又忍住了,镜头再回到雷蒙,他也快哭了。我想这时候,观众就可以理解那句话了:WHO AM I TO JUDGE?只有上帝才能评判这一切啊~~~~
  越是文明的社会,越具有同理心,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剧情 / 同性
让-马克·瓦雷
马修·麦康纳 / 詹妮弗·加纳 / 杰瑞德·莱托 / 史蒂夫·茨恩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动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