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一个农种业国家,98%的人都是农民日报.现代种业,靠天吃饭,相信一切都是天安排的。无对外贸易。你觉得这个国

wto和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创新问题
要写论文综述   我主要是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  重点在什么
09-01-27 &匿名提问 发布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也就是科学技术化。未来农业将是以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起来的崭新产业。  (一)综合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智力农业 人们认识到时代愈进步、科学愈发达,农业生产就愈需要智力来运作。农业未来学家预测,目前太旱、太碱、太瘦、太湿的土地,将来都可以通过特殊先进技术,转变为良田沃野。以色列已经在过去一些无法耕作的土地上,利用滴灌技术栽培柑桔等各种作物,就是明证。  目前我国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技术路线方面,必须注意到我国农业技术结构的现状和农村经济的条件,技术路线的执行应能促进技术结构的优化。在技术结构上,我们应建立多元复合型的农业技术结构;在技术路线上,应选择以生物技术、有机技术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辅的综合型农业技术路线。在综合发展中突出重点,抓住农业技术创新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的突破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化。  (二)大力发展精细农业 采用精细形态生产方式的原因,首先是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日益匮乏,为了经济地利用各种有限资源,只能采取四大密集:技术密集、劳力密集、资金密集和生态密集的手段。其次,运用精细形态的生产方式,可以在过去不能或很难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或空间进行生产。例如,干旱缺水、山地陡坡、盐渍滩涂乃至沼泽荒漠地区,都可以用水栽法转变为生产基地。水栽法不用土地,而是用营养液,在控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生产。这样,不但延长了生产季节,也扩大了生产的空间。中东一些炎热、干旱、缺水的地区,过去不能生产新鲜的蔬菜,目前已经用水栽法解决了问题。第三,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如果采用精细形态的农业生产方式,创造出高科技、高收入的农业,就一定会吸引青年扎根农村,使农村成为真正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第四,精细形态的农业,在交通方便、风光秀丽的地区,只要稍加装备、经营,就可以成为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中心。这样,既可增加收入、促进农产品销售,又可以让城市居民领略田园风光、牧歌情调。  (三)信息农业方兴未艾 当代世界正在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通信卫星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同样,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形成信息农业。信息农业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信息农业又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农业信息化,二是农业信息产业化。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工具以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为基础到以知识技术和信息控制装备为基础的转变过程。  农业信息化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农业信息技术在其他技术序列中优先发展;(2)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农民更注意用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3)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据某些预测标准,当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时,就认为农业实现了信息化。  所谓农业信息产业化,就是将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反馈、服务等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以信息咨询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它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中新兴的独立的第三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及时准确预报病虫害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做到及时防治,既节省农药,又减少粮食损失。计算机在饲料配制、优化施肥、作物产量预报、渔业捕捞以及农业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利用遥感技术调查农业资源,预报自然灾害,也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准确的气象预报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气象卫星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将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将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影响下,我国从80年代以来,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部1994年开始筹建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已初具规模,已有1000多个县入网。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大多数县配备了微机用于信息管理。全国已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优化模拟模型、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预测预报与农业估产已取得显著效果。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研究的&小麦管理计算机专家决策系统&可使小麦增产 6%-25%,降低成本4%-8%,增加效益 15%-3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的&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使我国草地的资源管理由过去常规方法上百人10年完成的工作量只需7天即可完成,经3年运行,节约经费1669万元;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所研究的&农业专家系统&能指导农民科学育种、栽培、施肥、防治病虫害、田间管理等,已在二十几个省市推广使用,增产粮食13.5亿公斤,棉花35万担,节肥34万吨。南京经济学院研制的&粮食预警预报系统&可显示我国年期间粮食生产、消费的中长期趋势,并可提供对产销缺口进行平衡调整的几种可选方案。  节约农业资源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是核心内容。农业资源,例如土壤、气候、植物和水等是广泛分布在地球表面、而且不断地变化的自然资源。要想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就必须掌握它们的分布、性质及其利用的变化,并取得现时性资料,这用常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只有运用包括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空间分析技术、模拟模型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综合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业资源信息系统,才有可能及时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现时性的环境资料,并为领导或经营者提供决策咨询方案,以提高领导农业生产的主动性。据预测,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变量播种机和变量施肥机等,重大农业灾害的程度会得到较大程度的预防和控制,农民在每亩田的农活用工量可望从目前的10个左右降至l-2个,种子和化肥的使用量将减少30%一50%,产量却提高10%一30%,其结果必然是农民在轻松劳作的同时,得到更为丰厚的回报。   (四)生态农业大发展 所谓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以生态科学和原理为指导,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林牧副渔良性循环,保持大农业稳定发展。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Barbara Ward()很早以前就认为美国现代化农业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他对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将种植水稻和养畜、养鱼结合,充分利用土地和生物资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作法十分欣赏,而且提出一个十分有价值的观点:&唯一能够生产足够粮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的方式,是将所有适合耕作的土地,实行双作和三作。&由此可见,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间作、套作、混作、轮作,施用粪肥、厩肥、绿肥,实行生物防治,充分利用土地,精耕细作等似乎落后,但是保证了农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技术,实际上是先进的生产方式,应该作为今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战略方针。  为了创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农业,就必须抛弃原有的以大量消耗石油、化肥、化学农药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遗传工程、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技术方法。当今时代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工程等学科的飞快发展,在分子水平上探明生物机能已经成为可能。因此,人们对于利用生物遗传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解决农业生产领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寄予很大希望。  遗传工程开始了人类首次涉足动植物机体内部的活动,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更好、产量更高,并具有内在的抗虫、抗病、抗逆、抗旱和自肥能力;也可以使作物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在动物方面,运用遗传工程,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缩短生长期、妊娠期及增进家畜的各种性能。例如,将美洲驼和骆驼的基因互相移植,使新种具有两者的优点。  遗传工程还可以根据需要,使农牧产品产生某种特殊的品质(风味、色泽、酸甜度、营养价值等等)。科学家已经预见到,将来可以用遗传工程技术育成超级瘦肉型的肉猪、带有鹿肉风味(鹿肉在西方被视为野味之王)的牛肉。  人类目前主要粮食只有6种,科学家预见,到2025年,由于遗传工程的应用,可以增加到37种。这对于丰富人类食物的来源,解决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益减少的严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五)都市型的工厂化农业日趋成熟 自然农业最大的特点是靠天吃饭,其生产的状况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21世纪,由于实现工厂化,通过运用先进科技,农业生产将摆脱或部分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所谓工厂化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车间&(塑料薄膜大棚,玻璃温室等)内,借用阳光或人工灯光进行不间断的农业生产。有的人认为,这是根本改变传统农业的重要方向。  用现代科技装备的工厂化农业,集成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现代先进农艺等,其间作物的播种、生长、施肥、灌溉、环控等全过程都实现自动化,称得上是一个高水准的&种植工厂&。&种植工厂&可以通过对生物和环境的控制,使农业生产中的多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在自然或开放的条件下,水、肥、土、热等很难控制&种植工厂&则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环境的有关潜能。其次,良好的&工厂环境&为生物潜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使农作物的有机物合成、转化和储存等效率大大提高,形状、味道和颜色良好。此外,&种植工厂&还能够很大程度地发掘作物生产的时空潜力:一方面,作物可种植时间得以延长,复种指数得以提高,部分或完全摆脱季节的限制,一些农作物可做到常年均衡供应;另一方面,对温度、光照、供水和营养的有效控制,使作物平面、垂直的生产空间得以拓展,有的立柱栽培技术可增加数倍产量。  由于未来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未来对食物的要求,首先必须符合&干净&和&营养&的标准。所谓&干净&,是指食物不用化肥、农药生产,不用人工防腐剂、染色剂,不经辐射处理。所谓&营养&,是指食物不但保存了最大营养价值,而且不经过长途运输,必须成熟后采收,保持一流鲜度。为了满足上述一系列的严格要求,农产品就必须当地生产、当地消费。  农产品长途运输不但降低品质,还要大量消耗能源,造成大气乃至海洋的污染。不少农产品长途运输的包装材料,是不能&生物降解&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美国环境保护局资料,从1963年到1971年,美国消费的食物,按重量不过增加2.3%,但是,食物运输过程的大、小包装材料,按重量却增加了33%和39%,这就是增加了长途运输的结果。  目前美国已经出现所谓&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这种生产形态,就是企业将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内结合起来,逐渐实现农产品的地区自给。  工厂化农业一般适于布局在都市的周围,所以也有&都市型农业&之称,因为&智能型农业工厂&不仅包括蔬菜、园艺花卉,还有畜禽、特种水产品生产以及微生物生产。由于都市有发达的信息、交通和完备的基础设备,加之都市庞大的消费需求,未来的智能型农业工厂必将云集在都市周边,成为都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按西方统计,&都市型农业&主要是指&健康农业&和&外食农业&。健康农业是指为都市居民提供安全、放心、健康、新鲜、高质量食品和为市民提供休息、体育活动、农业体验等的产业;外食农业是指盒饭、熟食、配菜以及餐饮、饭店、点心等专门为居民家庭自己不开伙、在外用餐而设立的产业。  发达国家的农业产值和加工农产品产值相比,已经达到1:2以上,而我国则呈倒向比率,仅为1:0.4。因此,发展都市农业必须打破传统观念上的农业概念,发展大农业,使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扩展、延伸。  综上所述,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研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扬长避短,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智力农业、精细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等,从而使我国农业尽快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加入WTO后,我国水果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水果出口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遭受到各种新的贸易壁垒的挑战。面对新的国际贸易环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已成为我国水果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是我国水果贸易发展的根本方向。我国水果总产量居世界第1位,水果是我国最具出口潜力的农产品之一,认真研究我国水果的国际竞争力,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及改善农产品出口结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水果出口现状 苹果、柑桔、梨以及苹果汁、桔瓣罐头是我国水果出口的主要品种。加入WTO后,上述几种产品的出口量比1998年分别增长了23%、70.8%、 152.6%、209.9%和90.8%;出口金额分别增长了4.7%、23.6%、122.2%、183.4%和78.6%。目前,中国苹果汁的出口量已占世界苹果汁贸易量的40%,桔瓣罐头的出口量占世界桔瓣罐头贸易量的70%左右,并且发展势头良好。另外,荔枝、龙眼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果及其加工制品出口量也开始大幅增加。从我国水果及其加工制品出口的数量结构看,鲜冷冻水果和加工制品各占一半,主要出口品种仍是鲜苹果、苹果计和柑桔。2004年,我国水果及其加工制品出口的具体情况是:鲜冷冻水果176.14万t,同比增长18.46%,占水果出口总量的56%;其他加工水果35.69万t,增长 17.12%,占11%;水果罐头47.94万t,增长12.28%,占15%;水果汁52.83万t,增长17.66%,占17%。 月,我国出口到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德国的水果货值分别占同期水果出口总额的20.72%、17.64%、7.53%和5.53%。其中,我国水果出口日本39.98万t,同比增长15.24%,出口额42 117万美元,同比增长23.86%;对美国出口48.61万t,同比上升5.17%,出口额35 854万美元,同比增长9.21%;对俄罗斯出口35.48万t,同比增长21.88%,出口额15 313万美元,同比增长39.32%;对德国出口17.09万t,同比增长66.07%,出口额ll 235万美元,同比增长75.45%。 尽管加入WTO后我国水果出口额总体上在增加,但是从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来看,我国水果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客观评价我国水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我国水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已是目前我国果树从业者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评价方法   在整个竞争力的分析过程中,出口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值的测算是评价、分析的基础。在此,笔者分析反映出口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指标,介绍各指标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简称MPR或MS)指一国或地区某类产品出口额(量)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量)的比重。   一般认为,某产品或产业MS越大,表示某国或地区该产品或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表示某国或地区该产品或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但是有时候MS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某一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下降。主要原因为:有些情况下MS的变化反映的是国家产业结构或产品的调整;有些情况下反映的是一国或地区消费结构的变化。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中通常引入“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简称RCA,由美国经济学家 Bela Balassa于1976年提出),衡量比较优势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该系数定义为:i国k产品贸易量占i国贸易总量比重与世界k产品贸易量占世界总贸易量比重之比。   RCA反映了一国某产品出口贸易的强度和专业化优势。如果RCA大于1,则i国家在k商品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竞争力:如果RCA小于1,则没有竞争力。从动态观点看,该系数上升,则i国家的k商品具有比较优势;该系数下降,则i国家的k商品的动态比较劣势扩大。一般认为,若RCA大于2.5,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 RCA小于2.5而大于1.25,表明该国该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小于O.8,则表明该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我国水果国际竞争力测算   一、总体国际竞争力分析   从TsC还是RCA来看,我国水果加工品都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见表1),从2001年到2004年的TSC都大于0.6,是高比较优势型产品;并且,rsC总体上表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2001年为0.88,近几年也一直在0.8左右徘徊。水果加工品的RCA多数年份大于1,说明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同时也表现出了不断提高的趋势。在所选的四大类水果制品(干制品、加工品、新鲜水果、水果汁)中,我国水果加工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已经从2001年的9.02%上升到2004年的14.46%,远远高于水果干制品、新鲜水果和水果汁。   从2001年到2004年RCA都大于1可以看出,我鼠干制水果具有较高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但是却呈现了下降趋势,RCA已经从2001年的1.7 下降到了2004年的1.04;从TSC看出干制水果缺乏竞争力,同时,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在下降,从2001年的9.68%下降到了2004年的 8.46%。新鲜水果总体上没有出口竞争力,TSC小于0,主要原因是中国是水果消费大国,对新鲜水果的进口量不断增加,而出口增长幅度没有进口增长幅度大。加入WTO后,RCA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新鲜水果显示性比较优势在减弱。中国水果汁总体上没有显示性比较优势,近年来的RCA基本都在0.4以下,只是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量的增大才使得我国水果汁出口量有所增加。   二、代表性水果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在所选取的几大水果中,梨的3个国际竞争力指标都仅次于柑桔,表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见表2)。梨的TSC都在O.7以上,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梨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2001年为4.39%,2004年提高到了6.79%。同时应该注意到,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不高,RCA都小于1,说明今后还要不断扩大梨产品的出口额,提高其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的比重。 我国苹果表现出微弱的比较优势,其TSC都大于0,但是都在0.4以下。苹果2001年RCA在 O.7以下,从2002年开始该系数超过0.7,同时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苹果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呈现出了不断提高的趋势。 香蕉和葡萄鲜果都是没有国际竞争力的水果,无论国际市场占有率、,TSC还是RCA都表明了这一点。该两类水果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在1%以下,特别是葡萄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基本接近于 O。二者的TSC都接近于一1,说明是高比较劣势型的水果。香蕉的 RCA接近0.1,且不断下降,葡萄鲜果的RCA基本是0。 柑桔具有很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其RCA都在0.5以上,TsC都大于0,说明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除了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优化种植结构、推广新品种、科技支农、拓宽销售渠道、建立无公害园区等提升我国水果竞争力的措施外,本文从生产标准化、延长产业链与价值链、“绿箱政策”、推行鲜果分级标准以及扶持行业协会等角度,提出笔者的建议。   一、生产标准化   标准化生产是成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关键因素。我国没有相应的水果生产质量标准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是我国水果品质低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我国水果竞争力的根本原因。以红富士苹果为例,在日本,每年刚挂果的季节,农艺师就会给果树剪枝,把可能不达标的果实剪去。在果实生长期,果农在树冠下铺反光膜,使太阳光均匀地反射到苹果上,所以日本生产的红富士通体都是红的,大小也均匀。而我国引进红富士苹果后,“剪枝”、“选果”程序都没有,“铺膜”也被忽略,造成低质量、高产量的现象。另外,欧美许多国家对果品的检疫十分严格,而我国农药和化肥残留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使得我国许多水果被挡在国际市场外。政府和企业在制定标准时应该注重标准的先进性,遵循国际通用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并建立有效标准查询网络和执行体系。同时,要积极倡导和推进绿色品牌标志的使用。   二、延长果品产业链与价值链 应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把水果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轨道,鼓励和支持水果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果农发展良种水果,带动加工、专业市场及销售网络的建设,真正使我国水果生产走上“企业+基地+果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条。   另外,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对果汁等水果加工品的消费需求量增长较快。所以,发展水果深加工不仅具有较大的国际市场空间,也是提高我国水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水果深加工技术来提高果品的附加值,更有利于我国水果出口贸易。   三、充分利用“绿箱政策&   在WTO农业协议条款中,广义农业补贴被界定为“绿箱政策”。缔约方政府可采取对农产品生产、价格与贸易没有或仅有微小扭曲作用的农业支持政策。中国在“绿箱政策”使用上存在着空白和漏洞,如政府机构费用较高,而直接给农民的转移补贴极少。又如我国还没有对农民的农产品市场促销服务、收入保险及退休补贴等直接补贴。政府应充分利用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所提供的国内支持与调控空间,加强对水果业的支持和调控力度。根据钱克明的农业投资优先序的研究,政府首先应该加大对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其次是对果农的技术教育的补贴,最后是增加对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 四、推行鲜果分级标准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国际水果市场上同样存在“劣果驱逐良果”的现象。在鲜果流通环节,我国已制定了一批果品分级标准,但是没有进行有效的实施,特别是克服过去主要以果实大小为依据的弊端,而以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作为最根本的分等分级依据。优良的果品除了应具有品种特征、无损伤、无病虫危害和具有良好的色泽并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以外,还要达到规定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否则只能作为等外品出售。这是提高我国果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五、实施组织创新,扶持行业协会 近年来,果品协会通过为会员提供优良服务,发挥了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作用以及企业与果农的纽带作用。在扶持行业协会方面,一是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为协会的健康发展创造前提条件。二是实施优惠的经济政策,对协会的发展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和其他经济资助。三是强化行业协会的功能,通过行业协会将分散的果农及水果加工经销户联合起来,为其提供市场信息,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组织会员参加各种涉农项目的展销会、交流会,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同时,通过协会协调市场,实行行业自律,避免果农在产品销售时互相杀价或互相抬价而自损利益的现象产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 五年来科技产业工作的主要成就一、发展科技产业的观念不断更新,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我院大多数研究所对发展科技产业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对发展科技产业的重要性认识逐步提高,逐渐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相当一部分研究所就如何围绕本所的科技资源和科研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型支柱产业,形成了较明确的思路,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了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人才、自有资金、科技成果等资源也逐步向产业倾斜。本届院党组更是把产业发展工作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明确提出了要把我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科技产业孵化中心”的战略目标。面对新时期我院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院党组在支持各研究所大力发展科技产业的同时,加大了对我院科技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对全院科技产业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和院所协调发展已经形成了基本思路。二、产业开发收入逐年提高,产业对院所及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2002年全院产业开发收入4亿多元,总体较2001年增长了8000多万元,增幅达28.5%。实现纯利润约1.6亿元,比1999年增长将近一倍,比2000年增长了将近4000万元。在全院产业开发收入整体提高的同时,有少数研究所的产业获得了规模化发展,2002年纯收入超过1000万的有4个,超过500万的5个,其中兰州兽医所、哈尔滨兽医所、蔬菜花卉所分别实现了3339万、2233万、1180万。随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开发收入的逐年提高,已经有14个研究所的产业开发纯收入超过了科学事业费,在弥补科研经费不足、改善科研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中地处西北的兰州兽医所和东北的哈尔滨兽医所,无论科研项目和经费、科研工作条件,还是职工生活环境和收入在全院都处于领先水平,科研、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后勤服务已经形成了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成为我院的“两颗明珠”。通过发展科技产业,为我院带来了较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统计,仅2002年,我院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社会效益就近百亿,其中兰州兽医研究所和哈尔滨兽医所的兽用生物制剂分别取得了15个亿和10个亿左右的社会效益。三、科技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和发展伴随着我院的科技体制改革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院科技产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一个研究、探索、成长的初步阶段,为今后的规模化发展和整体优化奠定了一定基础。特别是各研究所在完成各自承担的国家科研任务的同时,以科技、人才、成果和信息等为依托,以本所主要科研业务领域为主营方向,组建了77个开发创收实体。各研究所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积极争取科技成果产业化类项目,近5年来,各所共获得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基本建设项目等13类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107个,国拨经费16,254万元,通过国家资金的投入,引导和推动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目前,我院的产业体系涉及农作物及畜禽的优良品种、饲料、兽用生物制剂、肥料、农药、兽药、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的技术创新、产品生产、销售推广、科技咨询和信息服务等大农业的各领域,其产品、技术及服务幅射全国各省、市,形成了初具雏形的农业高科技产业体系。我院的科技产业在整体推进的同时,有些研究所和公司企业已经走过了探索滚动到现代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兽用生物制品、蔬菜棉花种子、精品龙井茶及茶产品精加工、饲料添加剂等领域逐步形成了初具规模和效益的支柱产业。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在新一届院党组的领导下,我院做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按照中央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切实推进了我院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根据科技部等3部委批复我院的科技体制改革方案,我院将有12个研究所直接转制为农业科技型企业,这种体制上的根本性变革,将促进这些研究所更加面向市场,更加注重效益,更加关注技术的转化率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些研究所已经形成并将进一步成为我院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推进体制、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我们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字方针, 2002年新建、改制重组了高新技术企业12个,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股份制公司5个,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7个。正在组建的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4个。五、运营模式创新成为科技产业发展的不懈动力  我院的科技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有部分研究所和公司企业已经实现从原始的资本积累、比较粗放的生产经营逐步发展到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市场营销模式比较新颖、管理比较科学规范的转变。棉花所采取的“区域公司+区域试验站”模式,使“中棉”牌种子在全国主产棉区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年度平均每年生产经营棉花种子20000吨,经营利润约1500万元,“中棉”牌种子占国内棉花种子界第一位。兰州兽医所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和发展需要,引入了JIT(准时生产)、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等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进管理升级,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了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生物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升级和资本运营奠定了组织和市场基础。蔬菜花卉所通过营销网络建设和渠道体系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主营业务收入连年上台阶。哈尔滨兽医所以系统的营销创新为突破口,实现了产业开发收入的连年翻番。茶叶所以技术参股的东茶科技有限公司以茶产品的精深加工为主线,开发了高品质的茶油、茶多酚、茶皂素、有机肥等系列产品,实现了全过程无任何废物的产品生产和工艺流程设计;龙冠公司加强基地建设,狠抓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六、院属企业经营有了新突破2002年本着“清理整顿、加强管理、改制创新”的原则,对院办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加强了对院办公司的联系和日常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组建了一个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改制重组了两个公司;完成了1个公司的清算。在清理整顿、分类管理的同时,加强对院办公司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对院办公司的经理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实行董事长与总经理分开的管理模式,分别向各院办公司派驻了董事长或管委会主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实现了盈利近200万元。困扰我院近10个年头的泛太大厦问题,也在院党组的果断决策下,已经竣工并开始招租经营。 二 产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和问题一、对发展科技产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还有些研究所、有些领导和同志们对新时期科技产业发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求稳怕乱,小富即安;发展科技产业的目的仅为了弥补事业费的不足,未能从做大做强科技产业和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产业孵化中心的角度考虑产业发展工作。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对产权多元化仍然保守、封闭,还希望农科院能一股独大;对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和使用还缺乏信任和信心。分配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大锅饭问题等等。这些观念的存在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影响我们的产业发展。二、科技产业基础薄弱,各研究所及不同产业领域发展也不平衡我院产业发展工作搞了这么多年,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全院的整体上讲,我们的基础还很薄弱。一是以研究室或科研课题组为主体的开发创收模式普遍存在,很多研究所开发比较零散,没有形成支柱产业;二是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现有77个企业中,注册资本过千万的仅8个,不足百万的52个,销售收入过千万的10个,不足百万的33个,盈利的40个,亏损的37个;三是产业体系的自我积累不足。同时,我院产业的发展也是很不平衡的,在一些研究所和产业领域取得成功和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大多数研究所和企业还在比较小的规模和较低的水平下徘徊。兰州兽医所产值达1.4亿元,哈尔滨兽医所8千多万,还有5个研究所1千万元以上,但仍有3个研究所还不足百万。三、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能力不足院在科技产业发展工作上宏观规划不到位,在院内所与所之间,在所内处室与处室之间,资源分散,业务单元过分单一化,很多资源未能实现共享,形成新的资源浪费,不能充分利用信息、人才、成果及品牌等优势资产形成集成优势。大多数研究所也不能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优化配置资源。而在外部,社会上的优势资源还没能看清发展的前景,不敢贸然介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成效还不是很显著。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全院各类公司或开发实体70多个,但75%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不明,事企不分,管理混乱,事业主管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交叉错位,职责不清,大多数公司都未能建起一套充满竞争激励机制的现代企业运营机制。股份多元化也刚刚起步,尤其是在如何吸引社会优势资源参与进来形成多元化股份方面,进展不是很快,其中涉及到高技术企业本身从事业单位转化而来所带来的一些弊病。我们虽然已经建立了一批股份多元化的企业,但数量和覆盖面还不是很大。五、经营管理人才缺乏随着我们科技产业的发展,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才十分缺乏。现在主要还是研究所里出来的科技人员在做,当然其中也会有一部分成长为优秀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但普遍来看,科研人员的经营管理、市场意识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而现在我们又没有一个蓬勃发展的经营管理人员的市场,所以,如何吸引职业经营管理人员来参与到我们的产业化实践中来,也成了我们当前高技术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 下一阶段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根据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和我院科技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的战略目标,利用3-5的时间,理顺全院科技产业的管理和运营体系,逐步建立一个以产权为纽带的院、所科技产业孵化体系;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一批股份制公司,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带动院所支柱产业的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市场,争取3年内开发总产值达到8亿元。围绕以上目标,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组建院科技产业集团公司,理顺管理体制为理顺全院科技产业的管理体制,构建产业资源整合的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拟组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产业集团公司,建立相对独立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组织体系,将以前以行政方式管理企业的旧模式,转变为以产权和资本运营方式管理企业的新模式。以产权为纽带,将转企研究所、院直接投资的公司、非营利性研究所剥离的产业等经营性资产划归集团公司,通过集团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全院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直接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集团公司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产权关系和法人治理结构。院不再直接从事对外投资和经营活动,只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组建思路上,拟先组建全民所有制的中农科技投资中心,注册完成后,一边进行资产的划转和集团公司的框架构建,一边向国务院申请明确我院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将中农科技投资中心改制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真正的“事企分开”,解除我院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拟组建的中国农业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院科技产业孵化中心的核心,也是我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包括:直接转企的研究所、院直接投资企业、从非营利性研究所剥离的企业。院与集团有限公司是股东与其投资企业之间的关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下属企业也是股东与其投资企业之间的关系二、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继续推进股份公司建设重点推进中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有限责任公司、中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蔬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争取今年内完成工商注册工作。协助其他各研究所组建股份制公司或对所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根据每个所的主营业务方向,办好1-2个高新技术公司。总体上通过转制、改制和资本运营,推进高科技股份制公司建设。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转制研究所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在院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研究所的企业化转制,非营利性机构中科技产业剥离工作,按照转企后科技型企业新的方向、任务及定位,研究、探索研究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后的管理新方式、新模式,协助研究所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新运行体制与机制,推动研究所尽快实现由事业运营模式向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变。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构建以市场或生产需求为导向、有能力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四、建立院科技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支柱产业的发展筹措有限的资金,建立院科技产业发展基金,集中有限的资金,支持优势明显、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尽快形成支柱产业。目前发展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各所每年上交的开发收入、原科技产业周转金、院投资公司的权益性(股份)收益、房地产开发收入、改革启动经费。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投资新项目、投资控股或参股所属企业、借给研究所或企业作短期周转、贷款贴息和认证(如ISO9000等)支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有限资金的投入,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聚集多种资源推动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领域的发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靠天吃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