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快我的中国移动人工服务号码码

电信赠送的无线猫epon上行家庭网关终端,型号EG200o-Ca-epon,当wifi,手机能连上却没型号_百度知道
您好!建议您手机拨打10000号人工服务进行查询,电信手机拨打10000号免费。祝您生活愉快!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更多问题咨询可以登录到湖北10000知道!
电信猫 ,要破解才能当路由器使用,这个只是猫 ,连接后要拨号才能上网.
没有信号,说明你的外网没有通,检查你的 PPOE拨号是否正常,就是WLAN配置的那个选项。
如果你还是不能搞定,可以打电信10000号报修,这个是免费24小时内上门服务的。
没信号你是怎么连上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家庭网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今天接到一个未知号码哦然后是顺丰快递的,叫我拨0人工服务,然后那个人就要我的身份证和名字有么有事啊_百度知道
今天接到一个未知号码哦然后是顺丰快递的,叫我拨0人工服务,然后那个人就要我的身份证和名字有么有事啊
顺丰不这样。骗人的。再说你有没有快递自己知道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快递是不要你的身份证信息的 一般要你的地址 手机号 姓氏,
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会要身份证
不是你的不要管,小心诈骗快递只要你地址手机号 要你身份证干嘛
警惕! 这个可能是诈骗电话!不要相信!
这是骗子的
小心诈骗。
骗钱的,马上挂电话
顺丰快递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要快,,谁能告诉我彩铃人工服务号码多少??是12580,还是12530,哪一个比较好,而且不收费。。。_百度知道
要快,,谁能告诉我彩铃人工服务号码多少??是12580,还是12530,哪一个比较好,而且不收费。。。
我有更好的答案
应该是12530
10086按0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12530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电信宽带epon上行e8-C家庭网关再加个无线路由为什么怎么设置都上不了网?_百度知道
电信宽带epon上行e8-C家庭网关再加个无线路由为什么怎么设置都上不了网?
网上的各种设置都试过了,显示网络连接上了可上不了网。检查了网线是通的。
提问者采纳
EPON上网是以太网的,可能是单宽带,只能一台电脑上网,用不了路由器的,帐号被通信公司的路由设定过的。地理位置不相同,套餐也不同,费用更不同,详细情况,当地营业厅才能给出真正的回答。FDFA方法如下:打三家电信公司的客服,联通,移动,电信,然后人工服务,问到当地的营业厅的号码,然后打到营业厅去问下就知道了。
提问者评价
谢谢,他们卖给我的是四孔无线猫,却只给我开了两个。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家庭网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京东售后投诉客服电话转人工服务
  京东售后投诉客服电话转人工服务(19)京东客户♀咨询(19)京东电话♀售后热线(O571-)处理 、购物、投诉、退货、投诉、差   评、无 法上架、下架、查封、信用评价 )。
  过去20年。
;而现在,互联网已经开始用工具化代替媒体化,用服务化代替资讯化,用大数据代替广告。
  这一切,都在变化;这一切,都在发生革命!
  面对着一场运营技术的革命,我们首先必须深入分析其内在的主要动因:
  动因一、大数据
  2014年,媒体界权威喻国明教授写了一篇文章——《大数据,推倒新闻编辑室的那堵墙》。从标题就可以看出主要观点是什么!
  2014年上半年,搜房网与链家地产等中介决裂,随后打出了“去媒体化”的旗帜。
  自2014年中,各类网站普遍反映纯广告收入在快速下滑。
  这些,都是大数据发展这个关键动因的表象。
  大数据将媒体服务由难以估测的媒介接触统计转变为营销转化统计。几天前一位地方网站老总说:“我最不希望的就是被客户说成忽悠。” 在大数据时代,媒体服务从完全忽悠转化为部分忽悠,从全部结果难以估测转化为部分结果可以保证。面对结合了大数据的媒体服务,纯粹的媒体服务显得不堪一击!
  另一方面,大数据让媒体服务摆脱了曾经的困局——在此之前,社交媒体上的网络营销完全依赖于商家自身的营销能力,平台运营商难以普及网络营销技术。但大数据改变了这一切,由“教”商家运营到给商家分配“成单”,平台掌控力提升了,而中小商家的网络营销难度也下降了。
  动因二、自媒体
  自媒体意味着信息发布权的去中心化;
  自媒体意味着:人人可以发布信息,人人可以选择信息;
  自媒体意味着一部分内容的消亡,也意味着一部分内容的崛起;
  自媒体还意味着,纯广告的衰落与内容广告的崛起。
  可是,自媒体决定了信息更加嘈杂、纷乱,但是嘈杂与纷乱却使得优质内容更加可贵。
  今日头条的异军突起是历史的必然。2014年自媒体稿酬涨了接近10倍也是历史的必然。本质上说,自媒体对于内容运营的最大影响就是:自媒体决定了媒体取悦用户时代的开始。
  动因三、传播机制
  传播的过去,是口口相传,是结绳,是牛皮书,是报纸。
  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而来,颠覆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回顾PC互联网,PC互联网的传播革命体现在Web 2.0,例如国内盛行15年的BBS。
  而微信的信息传播究竟像什么?不再是链式传播,不再是树形传播,是高速的、神经网式的传播机制!其特点是:辐射、高速,谁也搞不清下一个节点的再传播能力!
  传播机制的革命对于媒体运营意味着你再也没有传播掌控力,你必须学会顺势而为。
  上述三大动因决定了运营技术已经从纯粹的内容运营分化为三大主要模块:
  模块一、内容运营
  内容的自产、加工、分拣、推送仍是编辑部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2015年下半年UGC必将重放异彩,于是互动内容运营又将回归。
  但是曾经的媒体人很可能会失落,因为形式化、仪式感的媒体服务逐步黯淡,用户的个性化选择将使得这类内容大为贬值。
  模块二、流程设计
  大数据转型与O2O的发展,推动了编辑部与客服部的深度融合,推动媒体运营向着电商运营的方向更进一步,于是流程设计成为编辑部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模块三、数据分析
  大数据让流量更精确,更珍贵。每个转化环节的数据分析必不可少,文科一统江湖的运营部也开始工科化。
  再回顾内容为王,我们可以得出目前网站运营的4大趋势:
  服务性:由单纯的资讯转变为直接的服务,甚至直接结合线下。
  传播性:顺应用户需要的传播型内容制作。
  实用性:用户已经不再猎奇,而是追求内容有用。
  互动性:UGC时代回归,用户创造的内容秒杀一切小编。
  内容为王的时代过去了,服务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时代的王者再也不是记者,而是用户。
微信搅动商用WiFi 有这些胜算
王聪佶 发表于 -
  微信终于开始在Wi-Fi领域冲刺了,本月初,微信公布“微信连Wi-Fi”申请入口。
  微信方面相关负责人透露,申请通道正式发布前,“微信连Wi-Fi”已先后测试了两个版本。而在最新方案中,商户已能仅用5分钟完成“微信连Wi-Fi”设备注册;而在用户侧,微信也避开繁琐的输入密码环节实现扫码登录.
  从扫一扫、微信红包开始,腾讯在微信一直试图用轻巧方式来撬动复杂商业模式,那么,这次微信连Wi-Fi能走多远呢?
  独家采访了微信相关负责人、并与相关从业者交流后,觉得事情是这样的:
  1.微信推进Wi-Fi的条件终于成熟了。
  在微信“远大”的O2O事业中,有两个问题绕不开。一个是移动支付,这是建立商业模式的基础;另外个是网络,这是实现线上、线下连接的基础。
  在这两个领域的布局,腾讯其实很早就在做了,比如已经消失的“腾讯国家队”中,微生活、高朋都曾借支付相关的收款终端和Wi-Fi相关的路由器来拓展线下。
  如今回头看,彼时推广微信连Wi-Fi的条件其实还不成熟。一方面,微信生态还不成熟;另一方面,微信的“扫一扫”动作也并不为微信用户所熟悉。
  经过2014年一整年的继续培养后,独立的WXG(微信事业群)已建立包括众多第三方在内的“动态稳定系统”。
  辅以“扫一扫”这个已经成熟的操作方式,“微信连Wi-Fi”的条件成熟。
  2.第三方服务商价值被放大,微信开始习惯运营生态。
  进入2015年,负责B2B连接的微信第三方愈发显现价值,尤其对散布全国的Wi-Fi设备来说,腾讯很难想象独力完成布设、维护。
  对比曾磨合两年多的公众平台开发,在“微信连Wi-Fi”生态运营上,微信的玩法熟练了不少。
  年初,腾讯投资了商用Wi-Fi提供商迈外迪,而据了解,微信这次共寻找到了十数家Wi-Fi提供商进行合作。
  微信合作伙伴“潮Wi-Fi”CEO卜凯军就表示,微信和支付宝在推广Wi-Fi时都一定程度上依赖Wi-Fi提供商的渠道,以潮Wi-Fi为例,我们在全国有500多个代理商,是他们在风里来雨里去的推广、维护Wi-Fi设备。
  商业合作当然要互惠,在“微信连Wi-Fi”体系中,微信也为第三方留下了不小发展空间。腾讯表示,接入微信连WIFI协议的厂商,将出现在“第三方定制服务” 模式中,硬件厂商能够依靠微信推广硬件产品。
  微信方面举例:在中小长尾商户方面,过去有些Wi-Fi服务商实际覆盖不了,借助微信连Wi-Fi的影响力,可以直接向销售Wi-Fi设备获取利润,省去了过去线下的BD过程。
  而在销售设备获利的基础上,微信方面表示:第三方可以将自己更大部分的精力投向给中大型商户,提供整体的网络部署方案,以及基于微信连Wi-Fi近场营销运营方案,甚至是面向中大型商户的整体o2o解决方案,这里将有更大的市场和空间。
  3.微信连Wi-Fi的商业价值有多大?
  微信连Wi-Fi将在微信首屏获得入口,在官方页面中,微信也宣称Wi-Fi入口可以触达4亿潜在用户,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微信方面表示:总体来看Wi-Fi的需求用户有多大,微信连WI-FI的市场规模就有多大。腾讯将会联合合作伙伴一起做更多尝试,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空间。
  目前来看,微信连Wi-Fi体现商业价值的方向有几个,包括广告、营销价值、微信公众号导流等。
  微信合作伙伴“潮Wi-Fi”CEO卜凯军就曾对搜狐IT表示,Wi-Fi是线上到线下绕不开的节点,Wi-Fi的战略价值同样不低。
  腾讯和商家还能通过“微信连Wi-Fi”获得数据价值,一位从业者就表示,微信账号已几乎成为最高级别的互联网账号,更高级的账号只有直接关联身份证号码的账号。
  而将微信账号数据与Wi-Fi端获取的地理、消费等数据匹配,无疑能产生更大的广告、营销和数据价值。
解读阿里UC的手游战略
俊世太保 发表于 -
16日下午,UC九游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宣布对阿里手游业务初步整合完成。九游方面表示,除了UC浏览器、九游网、九游App 、九游社区这些原有资源,在游戏分发上,九游还将获得淘宝、支付宝、神马搜索等阿里方面的资源支持。
而阿里云也在借九游拓展游戏领域,宣布将向开发者提供超过一亿元的云服务资源和相关服务支持。自此,BAT三巨头垄断移动游戏分发的格局终于形成。
流量空洞,UC九游在国内渠道的情况
在此次召开的发布会上,UC副总裁林永颂公布了2014年UC游戏给合作伙伴的分成超过9亿元。分成达到9亿元大概是一个什么概念,按照早前UC方面披露的分成比例数据来看,由UC联运的游戏分成比例为5:5,而独代游戏由于要支付大量的宣传营销成本,分成比例通常是3:7。实际情况中,联运的游戏数量一般要多于自主发行的游戏。UC九游2014年的总营收大于18亿元,小于30亿元这个区间范围内。
业界公认的渠道前三强中的360(一般普遍认为的一个排名是前三强为腾讯、百度、360)在前不久公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财报中显示,2014财年其互联网增值服务营收(主要来自于游戏平台业务)为6.112亿美元。这部分收入分为三大块,非游戏平台业务收入、PC游戏平台收入以及移动游戏平台收入。
UC方面表示,九游的游戏用户以重度游戏用户集中、ARPU值高著称,在分发体量上可能和渠道前三强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去年5月一次采访中,林永颂表示九游平台其实较为多元化,从流量用户上看,UC浏览器当时的贡献低于50%。
在阿里进行整合之前,九游最大依赖的流量来源依然是UC浏览器,但浏览器和原生App本身就存在冲突,再加上这中间的二次转化带来的折损。所以即使UC浏览器的日活已经过亿,带来的转化对九游来说可能仍然远远不够。同时过于依赖浏览器入口,这使得相比其它市场UC九游的分发优势不甚明显。九游需要进一步寻找分发渠道,而这也是为什么UC要收购PP助手弥补iOS分发能力的原因所在。
当然除了拥有UC浏览器带来的流量和分发能力外,手游垂直门户九游网也为九游贡献了流量。但自身的游戏垂直渠道定位很容易就陷入用户和流量的增长瓶颈,因为过于聚焦重度游戏玩家群体,没办法吸引潜在的休闲玩家,也没办法同其他平台一样可以通过普通应用吸引用户。(国内很多应用商店都是通过轻量级的休闲游戏促进分发量的增长,但一个培养轻度玩家的环境,也有助于帮助这群玩家向深度玩家转化)
如果单从移动游戏角度来看,九游在收入上的体量已经不下于国内一线梯队里的巨头,然而由于过度垂直聚焦使得只能在游戏玩家群体内进行传播。这使得九游相比其他平台来说,必须要不断从外部获取流量导入方能呈现增长。正如一个流量黑洞,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正是UC九游当下的写照。
全新开始,重度游戏带来的匹配度
端游巨头的涌入、手机网游的兴起、手游技术革新、玩家设备升级、网络环境优化等一系列因素促使着手游越来越趋向于重度化,在前不久百度发布的《百度移动游戏2014年数据》报告中,RPG和卡牌成为吸金“能手”,分别占到收入TOP100榜中的55%和26%。随着竞争的加剧,手游市场的增长红利逐渐消失,留给中小团队创业者的机会正在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度手游在游戏市场收入的占比仍然还将提高。孙正义曾说过,“谁征服了游戏,谁就征服了智能手机内容”,而现在这段话可能要加上一个关键词,那就是重度。
与此同时,相比其他助手和商店类渠道,UC九游的分发模式主要是:门户+社区+发行。所以从一开始就注重社区文化的建设,通过门户提供游戏内容帮助用户参考抉择,在这之后还会提供社区、礼包等周边服务,帮助玩家与玩家之间产生交流。逐渐聚集的大量专业手游玩家,也会主动去搜索、获取、传播他们感兴趣的游戏讯息。
大量社区玩家自发的行为对于手机网游产品的前期预热宣传、游戏调试、口碑宣传等都能起到推动作用,这和端游的传播路径高度相似。重度手游时代的到来,或许对UC九游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机会。
成败之战,开放平台2.0的机遇与挑战
相比国内渠道的直接分发模式,UC九游主要走的是社区和公会运营方向,这种模式注定无法在分发体量上与传统的应用商店相抗衡,但可以在游戏行业进行深耕,这也是UC九游要推出平台2.0对CP进行更大力度扶持的原因。国内移动游戏行业已逐步走向成熟,如果继续早期的模式可能已经不合时宜,UC九游的开发平台2.0就是要让CP从被动合作向主动参与,九游会将评测数据、营销预热、运营活动、用户服务等运营资源及平台服务模块化,让游戏开发者自主申请、自由支配。
UC九游开放平台前员工覃浩在知乎上关于《UC 九游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相当值得借鉴,这里转载过来供大家参考一二。“前几大平台都是大公司,由于部门臃肿,导致联调时间较长,而手游是跟时间赛跑的,当然会选择九游进行放号测试,验证游戏玩法和方向,这里会抓住一部分游戏厂商接入。从另一个方向来说,正是UC九游的优势:深谙社区、公会运营等用户运营之道;执行效率快,为游戏赢得时间,在游戏厂商,尤其是中小厂商中口碑较好。”
从上图的数据可以看出UC九游平台和中小厂商的关系较好,一些厂商新游戏第一时间选择UC九游渠道进行发布。此次开放平台2.0主要目的也在于进一步深化与中小CP之间的合作。
对UC九游来说,开放平台即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重度游戏时代到来,移动游戏收入也开始趋于高度集中化,前几名的游戏可能会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70%。就眼下而言,应用商店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依赖于现象级游戏的带动。而能够不断推出高品质重度游戏的绝大多数都是大厂巨头,他们并不缺少合作者。UC九游的新政对他们能带来多大吸引力存在极大的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中小厂商很多时候虽然在硬实力比拼不过大厂巨头,但是他们灵活的体制以及背水一战的决心,使得他们当中经常会出现行业黑马。
三大难关,挑战腾讯仍艰辛
UC九游对阿里手游业务完成整合,其目的不言而喻——直指腾讯。无论对游戏开发者还是玩家来说,都获取了一个全新的渠道,这个对腾讯一家独大的行业垄断格局势必会形成一定的冲击。阿里不缺流量、资金和人才,但就目前来看其无论从体量还是玩家认知度方面,和腾讯之间的差距仍然巨大。
1、流量基因的不同决定阿里将会走弯路
阿里平台所有资源或许都是巨大的流量渠道,但缺乏社交关系的基因也决定着很难向游戏用户群体的转化。腾讯的用户特征决定了其流量的社交属性。用户在线时长远远领先于电商类、搜索类和安全软件,但是用户往往没有任何明确目的,而游戏很好地填补了用户在社交软件上长时间停留过程中的空白时间,所以才有“社交与游戏结合无往而不利”的说法。
电商用户行为非常明确,在完成搜索或购物的动作之后就不会停留在电商网站上,这种行为即使迁移到移动端也同样存在。阿里系虽然旗下拥有众多渠道,但如何进行有效整合仍然是个谜题。
2、公会模式带来的不确定性隐忧
而过于依赖公会模式也给UC九游的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公会扶持出来的流水,很大程度上都是虚假流水,因为这部分收入都需要返还给玩家。而返利的流水占总流水的比例是多少,只有发行商自己知道。与正常玩家相比,这群公会玩家仅仅只需投入几千元可能就足以和投入几万元的人民币玩家相抗衡。
玩吧运营人员陈军表示,“行业的恶性竞争使得这个风气已经停止不住,并逐渐走向页游返利的模式。而只有腾讯依靠旗下强大的三大分发渠道,对公会的依赖最小。扭曲的公会给用户返利高到吓人,为了获取更高品质的用户,渠道不得不进行很大程度上的让利,甚至于亏损对公会进行返利补贴。”眼下这已经成为几乎所有渠道的共同潜规则,换句话来说,各家都在通过补贴进行公会化,UC九游优势能保持多久仍然不好说。
3、双方海外投资形成的差异化格局
在前不久,数据统计公司App Annie发布的《2014年全球手游发行商54强》榜单中,IGG、乐元素、Tap4Fun等厂商都榜上有名,这些游戏公司均属重海外、轻国内的发行商,它们在总收入大举超越众多国内发行商(即便是没有统计国内Android市场),由此可见出海淘金已成为中国发行商的必修课程。但海外市场并非那么容易进入,本土化对游戏公司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所以很多时候国内游戏巨头在进军海外时一般都会选择与海外游戏公司合作,或者直接对它们进行战略投资。
阿里和腾讯最为重要的差异或许就是双方的海外布局了,马化腾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道,“自从去年下半年进入手游运营后,有很多精力都在布局全球手游,这是我们的主业。”从2015年2月至今,腾讯已经完成了3笔对海外游戏公司的投资。而对比阿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虽然也在进行海外布局,但绝大多数都是针对电商、物流以及社交软件领域的创业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最近的几笔确定以及没确定的投资就是,阿里2亿美元投资Snapchat以及10亿美元投资印度电商Snapdeal。在游戏布局方面,阿里和腾讯逐渐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无论未来结局如何,阿里的真正入局势必将会成为2015年中国游戏市场一条鲶鱼。即将爆发的客厅娱乐电视游戏市场将会引发一场全新的战争,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大出行变局:打车和专车的商业焦虑
虫二 发表于 -
  有个关于经济学的笑话:“如果经济在运转,那就征税;如果经济不断地运转,那就监管;如果经济停止运转,那就补贴。”说的虽是宏观经济,却也适用于大部分行业。
  现有的出租车运营体制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源于两点:一是它不断挑战饱受煎熬的出行一族的痛苦底限,二是垄断经营、极不透明的业态很容易惹恼沐浴在互联网精神下的年轻一代。Uber们的成功就在于它不依赖自上而下的体制变更,也不乞灵于流程和规则的优化,只是一种个性化、技术化、市场化的对策,这是互联网精神的精髓,也是年轻人喜欢的范儿,满足他们既追求结果,也享受过程的情趣。
  然而当互联网颠覆一切,倒逼实体经济再造时,固有的出租车体制虽然屡受冲击,却表现得坚如磐石,展示出意外的耐受力,很多人对此大惑不解。
  其实核心是出租车的定位问题,它究竟是不是公共交通,长期以来暖昧不清,它的许可经营模式和发改委定价等特征符合公共交通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了五类政府定价的产品和服务,出租车显然属于“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也说明这并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但交通部长杨传堂在受访时明确表态出租车不是公共交通,这个定义的厘清显然有助于梳理和解决出租车行业由来已久的矛盾。
  出租车和专车的两张面孔
  很少有一种公共服务像出租车这样充满争议,有人曾经形象化的比喻出租车司机和专车司机是两张面孔,两种服务,双面背后的逻辑归因则是利益分配的失衡。
  中国出租车体系的弊病尽人皆知而又亟求改变,在公众中催生两个情绪化的研判:
  1、只要除掉寄生于“全世界投资回报率最高行业”的贪婪食利者—出租车公司,完全任由市场主体调结供需,自然消弥矛盾,一切万事大吉,这种理想与1907年纽约第一家出租车公司开业时的盛况非常类似,当时公司投放的65辆汽车以不输于今天互联网创新的速度淘汰了统治纽约的双座马车,但旺盛的需求很快导致无序竞争,公司的车辆膨胀到700台,准入门槛的缺失引发车费大战、投保过低和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并造成司机之间、司机与公司间,司机与乘客间的大量纠纷,到1925年,纽约市不得不将这个行业置于警察局的管控之下。
  出租车行业就这样在一治一乱的轮回中走过了百年,衍化成今天单纯依赖牌照资源,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以北京为例,出租车数量保持在7万台左右长达6年,纽约甚至半个世纪没有发放新的出租车经营许可证,这种总量控制政策必然催生“垄断利润”,但因为出租车的公共服务属性,采用激烈手段推动变革并不一定会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反而可能带来间接伤害。相比之下,迂回、渐进式的变革社会成本较小,这也应该是交通部出租车改革方案的初衷。
  2、推动私车运营的合法化可以满足多元化的出行需求。随着汽车进入家庭,将这种藏富于民、取之不竭的资源转化为合法规范的服务既符合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也暗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想主义情怀,这是专车服务能够快速崛起的社会基础。不过,完全依赖私车共享取代现有出租车的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因为从法律政策再到执行层面的社会储备和积累都不够,中国现在的道路交通状况也付不起从天下大乱再到天下大治的时间成本,而“永不许私车当专车”的表态,虽然前置的时间定语过于绝对,但更多传达的只是一种无奈。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包括互联网平台在内的所有交通参与主体付出更多的努力。
  政策的突破与坚守
  至少在目前,法律政策已经为专车服务指明了出路,即正规租车车辆+第三方驾驶服务这种组合模式,如何在政策框架下更好的服务消费者才是第一要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手段的完善,针对专车的政策窗口会自然而然的打开。
  法律或政策可能会在某个时期或阶段限制和管控特定行业的发展,但着眼点首先是维护所有参与者的权益,背后的潜台词并不一定是抱残守缺或不思进取。
  其实对专车服务的作用和意义从官方到民间早有共识,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致辞中就提到:“法无禁止皆可为”,这样才能形成公开透明、预期稳定的制度安排,促进企业活力充分迸发。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他再次强调:对于新兴业态不能一棒子把它打死。该控的风险,要尽可能把它控制住,但是也要给予发展空间。作为主管部门,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移动互联网预约用车服务对于满足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推动市场资源配置,缓解出行难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业务发展的逻辑来说,先由可管可控的正规租赁车辆来提供专车服务,其实更有利于这项业务的长远发展。北京市交通委《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之所以明确规定“汽车租赁经营车辆应当是经行业管理部门备案在册的车辆,车辆行驶证件注明的车主名称应当是持证的汽车租赁经营者;将私家车辆或其他非租赁企业车辆用于汽车租赁经营的,属于违规行为。”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租车+司机=专车这种模式也许并不是最佳的出行组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将是很长时期内唯一合法可行的专车业务模式,想创造未来不如做好现在。
  滴滴们的对手是谁?
  滴滴和快的合并所引发的关注让很多人意识到出行领域是互联网创新的Big business,无论滴滴还是Uber,在多轮融资之后手中都握有大量现金,但钱不是万能的。
  2012年滴滴打车上线时,以技术创新化解打车难,更抓住了移动支付的时间窗口,在腾讯入口资源的支持下,得以实现口碑和估值同步快速增长,但无论滴滴还是消费者都低估了垄断封闭的中国出租车运营体系的抗压能力,滴滴很难复制当年阿里以电商入手,重塑中国零售业态的成功道路,以超额补贴创造的需求刺激,迟迟无法完成向成熟商业模式的转变。
  于是2014年9月滴滴推出了高附加值的专车服务,意欲利用打车业务培育的用户习惯,转向更高端拥有自主定价权的细分市场,破局车源之困,但事实是虽然摆脱了对出租车的依赖,却深陷不可避免的政策瓶颈,而隐藏在车源背后的则是至关重要的商业利益。
  秘密的核心是专车模式之争,如果滴滴采用正规租赁车辆+专业司机的模式,那它的成本结构就要承担双重压力,先要向租车公司支付不菲的租金,为了拓展业务还要补贴司机,这种成本结构是否健康暂且不提,单是架构在租赁车源之上就存在极大风险,因为中国最大的两家租车公司—神州租车和一嗨租车都推出了自己的专车品牌。
  对滴滴们来说,理想的商业模式当然是能够调动民间车源,从这个角度来说,被媒体披露的大众专车模式,滴滴虽然矢口否认,其实确有合理的逻辑内涵。异曲同工的如易到用车的易人易车,用帮助低收入人群实现有车梦的办法,组建可以自由调配的车队。
  “永不许私家车当专车”的提法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弹,原因在于它不仅关闭了车源之门,甚至还关闭了希望之门,所带来的残酷现实是无论滴滴们拥有多么强大的技术、营销和公关声量,仅凭车源一点,它就永远无法与正规租车公司竞争。
  不过比起喧嚣背后的商业捭阖,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如何享受一项安全方便、经济快捷的出行服务,对此,政府、企业和媒体显然有比徒逞口舌之利更迫切的事情。
游戏直播:催生10亿美元级“玩家”的热土
Eastland 发表于 -
  3月6日,欢聚时在代发布2014年财报的同时,宣布2015年将向虎牙(YY游戏直播)砸7个亿,用于研发、硬件升级及市场推广。
  2013年起,国内陆续出现多个游戏直播平台,例如斗鱼TV、YY游戏直播、战旗TV、风云直播、17173直播等,但没有在游戏玩家以外引起很大关注。2014年初,DeepField一份《全美互联网峰值时期流量来源占比》的报告显示,2014年2月的第一周Netflix、谷歌、苹果占据前三位,名不见经传的Twitch超越Facebook、亚马逊、Hulu这样在美国家喻户晓的网站排名第四。随后传来谷歌、微软参与竞购,Twitch以9.7亿美元被亚马逊高价收购的消息。
  2014年,与视频网站疯狂烧钱相似的一幕再度上演,游戏直播行业一时间风起云涌,曾经的蓝海似乎一夜之间变红。而不久前在美国Twitch上出现的一次盗播事件更是让市场担心游戏直播平台会受制于游戏版权方。不少人眼里这个新兴领域已是水深水热,满目疮痍。
  其实,游戏直播在变现能力和内容成本方面比网络视频有较大优势,版权是个问题但不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严重。随着游戏直播市场用户数量不断扩大,行业发展前景非常诱人。
  Twitch成长之路
  2011年正式成立的Twitch是一个在线游戏直播的平台。随着现代游戏的观赏性越来越强,电子竞技的粉丝不少于篮球、橄榄球、棒球等传统项目。在许多90后心中,电竞就是真正的比赛而不是游戏。
  Twitch变现方式有两种:会员费和广告。会员可订阅“频道”并根据等级获得特权(如去广告)和表情,广告收入通过插播及游戏推广实现。
  2013年底,Twitch直播全球英雄联盟(LOL)冠军争霸战时,在线观看数达到数百万。Twitch从此声名鹊起。到2014年一季度末,Twitch平台已聚集了100多万主播和4500万月活用户,独立IP高达7000万!微软的XBOX One、索尼的Playstation 4都支持Twitch分享,玩家只需按下手柄上的某个功能键,就可以上传视频。
  Twitch的崛起自然引起巨头们的觊觎,据传微软、谷歌、亚马逊都有意收购。日,亚马逊宣布以9.7亿美元收购Twitch。
  2014年一季度,Twitch月度覆盖人数已超过5500万,每月观看时长130亿分钟,平均每人每天观看时长达106分钟!
  做为游戏大国,韩国游戏直播网站也异常火爆,顶尖主播影响力甚至超出网络成为文化名人。目前,AfreecaTV是韩国最著名的网络直播平台,每天有3500个频道同时播出,内容涵盖游戏、娱乐、体育及电视节目,主播超过20万名,PC端加移动端日访问量(UV)超过350万。
  临近爆发期的狂躁
  美国一个不为人知的网站,流量超过了F创立仅三年的电子竞技直播平台被亚马逊以近10亿美元收购……这些“滚烫”的数字让中国的从业者和风投兴奋莫名。一时间,中国冒出一大批Twitch的“表亲”,正象虎嗅作者丁鹏gamewower说的那样:“毕竟一个10亿美元甚至可能更高的创业项目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发现并且在合适的时候进入。”2015年,国内游戏直播赛道上令人关注的选手有5位:斗鱼、虎牙、战旗、龙珠、火猫。虎嗅3月13日发文对五大游戏直播平台进行了盘点。
  艾瑞发布的《中国游戏直播市场研究》将中国游戏直播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创期(年):核心用户为PC端竞技类游戏爱好者,电竞游戏玩家渗透率非常高,通过游戏直播平台,这些用户寻找到了聚集的网络场所,追随喜爱的电竞明星;2015年将进入沉淀期:依然以电竞游戏爱好者为主,但是更多长尾游戏内容的加入,使得更多小众游戏用户加入。2016年将开始进入爆发期。
  主机游戏随着设备终端的解禁进入游戏用户群体,会带来一定规模的游戏直播用户,接着游戏直播平台向移动端的迁移,并且伴随着移动端视频录制技术的提高,手机游戏直播将会带来更大规模的用户量。预计2016年游戏直播用户将破亿。
  游戏直播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各路资本加入。据不完全统计,游戏直播在短短一年间吸引了红杉、软银、腾讯、华西村等机构超过1亿美元的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电竞也是王思聪、孙喜耀等富二代、富三代热爱的创业项目。学习打理老爸的“砖头瓦块”与“边玩电竞边创业”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地狱做苦力、另一个在天堂打游戏。最近,王思聪创办的iG电竞俱乐部选定战旗TV为赞助商,而其投资斗鱼TV的消息还有待确认。
  充足的资本总是会抬高要素成本,进而引发争夺战。例如,资本涌入房地产会造成土地、建材、人力成本上涨。2014年以来,游戏直播平台之间的主播争夺战达到白热化。从2014年初,知名主播身价暴涨了10倍,主播们数钱数到心慌,不相信自己值那么多。这种违背常识(common sense)的现象令人侧目,成为认定泡沫、看淡游戏直播的重要依据。正象业内人士点评的那样,2014年“红了主播,亏了平台,忙坏VC”。
  其实,主播身价高是新进资本追求捷径造成的短期现象,千百万玩家中会涌现众多优秀主播,斗鱼主张全民参与方向是正确的,而虎牙则继承了YY主打美女主播的一贯风格,平台对主播的依赖会逐步降低。
  对版权问题不必过度担忧
  视频网站兴起之初版权是白菜价,各家羽翼丰满之后开始以版权做为攻击对手的武器。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是原告,同时又都是被告。高昂的版权负担造成全行业亏损,即使经历一番洗牌,优土、爱奇艺仍然看不到盈利的曙光。不料,这一幕早早降临在游戏直播行业,而且路数与视频网站大同小异:千方百计谋取独家播出权,与盗播自家内容的现象做斗争(包括在适当时机盗播别家内容作为报复)。
  由于各游戏直播平台内容交叉,加之频道、主播众多,谁也不敢保证自家网站绝对不存在盗播。所以,目前各家对盗播的反抗手段主要还是微博声讨。前一段时间发生在Twitch上的盗播事件,更是令游戏直播的版权问题成为焦点。有分析认为,版权方可以禁止直播平台直播某款游戏,从而限制游戏直播平台的发展。
  这种担忧是站不住脚的。
  游戏直播的版权分为PGC(赛事资源)和UGC两种。PGC版权归属赛事主办方、制作方及赛事品牌保有方所有(Twitch盗播事件中,被盗播的是赛事),UGC版权则属于玩家。
  游戏直播对游戏推广的作用越来越大并已成为游戏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收紧游戏直播版权对手势必乘虚而入,游戏研发、运营商对此心知肚明。有人根据腾讯持有Riot 92.78%股份,断定腾讯可以对游戏直播平台说不。但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为了国内电竞行业的生态建设,Riot 将会向游戏直播平台提供PGC版权。
  玩家创作的内容版权属于该用户,直播这些内容(UGC)不属于侵权行为。2013年,韩国政府颁布法律:任何个体、组织只要购买正版游戏,均可录制传播游戏画面而不构成侵权。
  由于版权费用昂贵,视频网站寄希望于自制剧,但象《纸牌屋》那样的佳作少之又少。相比之下,采用UGC模式的游戏直播平台,压缩内容成本的空间非常大。
  游戏直播比视频网站有更好的明天
  与视频网站相比,游戏直播的变现能力强得多。除了象Twitch一样收会员费和赚广告费,各直播平台已开始尝试页游、手游的联运。
  页游联运的数据显示:直播平台的用户留存率、付费率、ARPU值都远高于其他联运平台。在已近饱和的页游市场,直播平台做为新渠道异军突起,受到厂商追捧。手游联运前景更加诱人,直播平台从中取得的收入将达页游联运的三倍以上。
  总之,尽管出现天价主播、版权大战等乱象,游戏直播的“钱途”无量。对于各家直播平台来说,吸引高质量用户、抢占游戏运营先机至关重要。
欺骗的艺术:苹果公司保密史大起底
周权 发表于 -
  对一个供应链涉及全球的公司来说,全面保密有多难?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所知的细节?外媒AppleInsider最近撰写了一篇文章,带您一起看看苹果公司都有哪些项目保密措施。
  “六十八”
  传闻中极度神秘的苹果汽车项目与一家叫“六十八(SixtyEight)”的研究公司扯上了关系。
六十八研究公司外密布安保摄像头
  六十八研究公司外密布安保摄像头
  苹果公司在加州桑尼韦尔(Sunnyvale)拥有很多办公室,其中有一家叫“六十八研究公司”,他们在网络上的资料极少,最近还翻新了办公楼,并加装了一间“维修车库”。有消息源称这里就是苹果开发秘密电动汽车的地方,大众普遍猜测,苹果公司是用“六十八”来做一个掩护。
  如果深挖掘下细节,“六十八有限责任公司”于去年在加州注册成立,并且去年从英国进口了一台1957年菲亚特600 Multipla到美国。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非常喜欢菲亚特设计的产品,在2013年,他和他的设计师好友马克。纽森曾拍卖了一台Product(RED)版的菲亚特600。
  多个消息源称,用于测试的汽车零件已运抵苹果位于桑尼韦尔的办公室,公司正在在一座代号为“SG5”的楼内为电动汽车项目而努力。作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著名的公司,如果苹果直接用自己公司的名字进口汽车或零配件,将会明显的告诉外界他们想干什么。
  利用空壳公司和其他障眼法隐藏产品项目是苹果公司的惯用套路,在这种隐藏之下开发产品最后推向市场。这种障眼法并非苹果公司首创,它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最有名的是当初迪士尼在佛罗里达州买了一大片土地,最后这里变成了迪士尼乐园。如果当时土地买家的真实身份被揭露,这块土地的价格怕是要高得多。
  再说苹果公司,他们的保密文化起源要追溯到1984年,乔布斯领导研发第一款Macintosh计算机的时候。直至今天,苹果的保密实验室都有多道安全门,需要扫描工牌和口令才能进入,办公室也处于不断监视下。
  苹果在库比提诺的总部里可以用安全门或者黑色蒙布来保护机密,但是把产品带向市场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与外界的互动。零件与原型机的订制、运输、密集的测试、各种法律文件的申请都是无法逃避的。苹果会尽它最大努力来保密。但是历史证明,泄密无法避免。
  尤其这家公司日渐知名的时候,一点风吹草动都引来各界分析师及媒体报道。
  iPad名字里面藏了什么?
  现在大家都已对iPad耳熟能详,但在发布会前,苹果曾绞尽脑汁不让人知道这款产品的真正名字。
  苹果需要发布产品之前确保自己拥有了“iPad”这个注册名称。当然,他们又不可能在产品发布前让任何一个人知道iPad这个名字。
  所以,苹果采用了一个特别的方法,它把名字注册成缩写形式“I.P.A.D。”。
  他们在英国注册了一家空壳公司,叫“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IP 应用开发”),缩写”IPAD Ltd。”。
  不过,苹果的努力还是白费了,iPad发布之前,公司的注册文件以及与苹果公司的联系还是被挖了出来。
  有迹象表示,苹果对iPad还有备选名字。在2009年,苹果注册了“Slate Computing(平板计算)”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拥有商标“iSlate”和“Magic Slate”。
  在iPad发布前夕,一些开发者获得了真机测试的机会,但是这些iPad都放置在一间封闭的屋子里,所有的窗户都被遮挡,iPad被锁定在一个不可移动的物体上。开发者被要求签署长度超过十页的保密协议,而且还需要有配套图片来证明他们符合协议要求。
  即便在如此严格的保密措施之下,第一台iPad的照片在发布前还是被泄露至网络。
  树大招风,大概就是如此。
  手表保密战
  苹果的智能手表在发布之前也是早已传言四起。虽然设备本身高度保密,但是苹果开发手表的事情早已是众人皆知。
  像iPad一样,苹果注册了很多潜在的名字供手表使用。传得最多的名字“iWatch”早就被他们拿下,估计目的是为了误导外界。在美国、英国以及其他国家,iWatch是在一家叫“Brightflash”的公司名下,这家公司也被认为是苹果用来做掩护的空壳公司。
  去年9月泄露的Apple Watch
  至于正式名称“Apple Watch”,苹果在发布之前在自己的名下注册了这个商标。直至发布前,很多人还以为这款产品的名字将是“iWatch“。
  更令人意外的是,它是方的,而不是人们普遍猜测的圆形外观。以至于人们对圆形表的期待过高,至今还对方形Apple Watch耿耿于怀。
  伪装外壳下的真相
  苹果最著名泄密的起因跟法律、商标或者空壳公司都无关——此事缘起一个伪装塑料壳。
  iPhone 4一开始并不为外人所知,但一位苹果公司员工大意地将原型机落在了一间酒吧。被人捡起后以数千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科技博客Gizmodo,在把机器寄还给苹果之前,这家博客把iPhone 4里里外外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全部曝光,甚至还进行了拆机。这事成了苹果公司历史上最严重的泄密事件。
iPhone 4与3GS
  iPhone 4与3GS外观对比
  在公司外测试手机,主要是为了观察信号情况,但苹果决不允许一个全新的iPhone毫不遮掩的拿到公司外面,以免秘密项目被提早曝光。他们会用一个伪装外壳装在iPhone 4上面,在一般人看来,iPhone 4的原型机与3GS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
  虽然iPhone 4原型机被彻底大曝光,但苹果并没抛弃伪装策略。据说去年测试Apple Watch时(内部代号“Gizmo”),这只表也被伪装盒子套起来,用来掩盖产品外观。因为此前苹果没推出过佩戴式设备,他们会把这块表伪装成各种样子,包括竞争对手的产品,比如三星Galaxy Gear手表。
  清理泄密者
  为了打击泄密事件,苹果甚至会故意放出假消息来看看是谁在泄密,我们不知道他们采取这种策略的频率,也没人知道这种策略的成功率有多高。
放出烟雾弹找出谁是泄密者
  放出烟雾弹找出谁是泄密者
  在十年前,苹果还有一种不同的办法,就是试图强制新闻媒体披露他们的信息来源以追踪泄漏源。比如苹果公司曾向AppleInsider和PowerPage的编辑们发过传票,试图找出是谁泄露了一款代号为“小行星”的未上市产品细节。但编辑们拒绝合作,并将此事付诸于法律,聘请了EEF(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电子前哨基金会,国际知名的法律援助公益组织)作为顾问。
  这案子最终闹上了法庭,苹果公司认为因为媒体属性问题,网络媒体记者不应该受到与平面媒体记者相同的保护。当然,最后加州上诉法庭的陪审团站在了网站一边,认为网站编辑有资格享受与传统媒体记者一样的保护。
  苹果拒绝对裁决提出上诉,后来又被EFF要求赔偿律师费。为了防止以后苹果公司再进行类似挖掘泄密者,法庭判给EEF超过原来两倍的律师费。
免费WiFi莫乱连 窃取隐私不安全
滑明飞 发表于 -
  随着国内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普及,WiFi也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智能商业形态。但是,在给用户带来免费WiFi便利之时,“信息安全”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上,随时可能威胁着用户的基本利益。而且,由于目前WiFi产业进入门槛比较低,行业也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央视只曝光了免费WiFi的一种安全问题,但WiFi的安全问题可以概括为网就是贼、网内有贼、网外有贼、网后有贼的四种形式。”3月16日,商用Wi-Fi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树熊网络副总裁唐文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央视在今年的“315晚会”上现场实验了免费WiFi如何获取用户信息的过程,并建议用户在发送邮件的时候使用手机的3G、4G数据流量进行操作。随后WiFi服务提供商迈外迪进行了针对性的回应,称在组网安全方面,迈外迪商业WiFi网络广泛采用获得国家权威部门和机构认证的网监及各类网络安全设备,能有效防止非法入侵和非法嗅探。
  免费WiFi的安全问题为何突然成为媒体和用户关注的焦点?这和近两年免费WiFi的大量铺设有关。迈外迪CMO夏华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据流量也在快速增长,单靠3G、4G已无法满足这种增长。同时,基于WiFi也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智能商业形态,比如O2O、大数据等。因此,免费WiFi正在国内市场快速扩张。夏华剑透露,目前迈外迪覆盖的公共场所已达4万多个,每日有100多万用户使用迈外迪网络。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用户可连接的WiFi包括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公共WiFi,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如迈外迪、树熊等)铺设的商用WiFi、商家自设的WiFi以及钓鱼WiFi。
  但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几位业内人士均表示,目前WiFi的进入门槛还比较低,行业也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WiFi跑马圈地
  继小米之后,去年年底,腾讯和大众点评联合投资了迈外迪;之前,阿里巴巴也宣布和树熊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全面免费WiFi计划;盛大网络联合创始人、陈天桥弟弟陈大年去年也投资创立了WiFi万能钥匙。一时间,WiFi市场引发关注。
  夏华剑表示,早期的商业WiFi市场主要是思科、aruba等商业级硬件厂商或系统集成商为酒店、高级餐厅等项目铺设WiFi,功能也仅局限在上网和本地行为管理等方面。而迈外迪则是通过“云+端”以及“应用+平台”的方式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对于WiFi的商业价值,夏华剑称,初期阶段还是流量变现,比如登陆页面的广告;然后,WiFi还可以成为商家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加入互动社交元素,比如提供点餐、优惠券等服务;同时,还可以为第三方应用,比如大众点评、目的地旅游产品提供服务,作为O2O的一个入口;未来,当WiFi热点覆盖度达到一定规模,可以进行大数据挖掘。“通过一个标准, 用WiFi连接各种智能设备,构建物联网,由此可以形成化学反应,形成新的智能商业形态。”他表示。
  基于对WiFi前景和市场需求的看好,近两年WiFi热点的覆盖度在快速增加。据腾讯安全WiFi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约10%的人口正在使用WiFi,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目前公共场所WiFi热点覆盖至少超过千万个,这项服务几乎已经成为了公共场所服务范围内的标准配置。
  但同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腾讯手机管家提供的《爱蹭WiFi的人必看》报告显示,在Android联网用户中,高达49.75%的人用WiFi联网,同时有49.14%的人担心WiFi的安全问题。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黑客会以不同的技术通过WiFi网络给用户造成安全问题,比如中间人攻击、 DNS劫持和钓鱼网页,窃取用户的各种账号密码以及文档(如图)。
  WiFi小心“有贼”
  “WiFi没普及之前,网络中有价值的数据不多,随着WiFi使用场景越来越多,交互的数据越来越多,网络中的数据也越来越有价值,所以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也会增加。”唐文峰表示。
  据了解,目前通过WiFi造成用户安全问题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央视曝光的WiFi连接问题,即不法分子直接铺设WiFi热点,用户连接之后,所有数据都会暴露在不法分子的系统中;第二种是用户使用正规WiFi服务提供商的热点而遭遇黑客攻击。
  唐文峰表示,也可以将WiFi安全问题概括为网就是贼、网内有贼、网外有贼和网后有贼,央视曝光的问题属于网就是贼,用户连接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钓鱼WiFi。他称,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普通WiFi只能进行单一的正向认证,即网络认证用户,而缺乏反向的“用户认证网络”。据悉,树熊将通过某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但因产品还未发布,唐文峰拒绝透露。他表示,原理类似于让网络回答口令,用户进行口令确认。
  网内有贼、网外有贼、网后有贼则是在一个正规的WiFi网络环境下,用户在操作时,也可能遭遇攻击。唐文峰表示,网内有贼是指A和B同时在一个WiFi网络中,A可能会受到B的攻击,目前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技术隔离和密码验证,为每一个在树熊网络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加密,防止信息被窃取和破解。
  而网外有贼则是指用户通过WiFi网络访问恶意网站时,黑客通过这个网站进行窃取。网后有贼指黑客完全控制了WiFi的设备和系统,后果更加严重。因此,唐文峰表示,只有从云端、设备(路由器)和智能终端整个链条上来进行认证,才会比较安全,单一环节的防范措施都比较脆弱。
  夏华剑也表示,迈外迪采用国际主流的128bit加密算法等系列安全措施,全面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同时,已经向国家申请了有关WiFi安全方面的多项专利,并且在即将发布的WiSmart3商业智能无线路由上首次从硬件层面解决伪SSID/伪IP的隐患。
  目前,除了WiFi服务提供商通过技术进行安全防护外,第三方安全软件也开始关注WiFi使用安全。陆兆华称,安全软件主要还是监测用户有无受到中间人攻击,DNS劫持和访问网站是否是钓鱼网站。他表示,无论用户使用的是否是正规WiFi网络,只要发生异常,安全软件都会检测到。
  但并非所有的WiFi网络提供商都有安全防护措施。据了解,目前一些商家基于成本考虑,购买一些劣质设备,而这些设备提供商并未有严格的安全技术防护标准,因此极易造成安全问题。同时,尽管安全软件可以监测,但并非所有的手机都安装相关软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尽管目前各个WiFi服务提供商和安全软件厂商都有自己的安全标准,但整个行业依然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该行业的进入门槛依然很低。
夏华剑透露,作为中国WiFi产业联盟和腾讯安全WiFi联盟的发起单位,迈外迪正在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同道就安全标准等问题积极开展工作,“工信部近期也邀请我们对WiFi安全领域的规范标准进行研究探讨”。
移动医疗热钱涌动仅布局“外围”?
  基于移动医疗平台上“医生-患者”关系的建立是移动互联网切入医疗的核心所在。 图/Gettyimages
  凭借整合、高效的特点,互联网改变了多个行业形态,相较之下,医疗算是相对保守的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似乎并没有那么迅速。但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跨界趋势似乎也延伸至医疗领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可穿戴设备硬件、软件的相继开发,移动医疗已经成为2014年医疗领域的最热话题之一,数字或许是最好的佐证,据统计,2014年移动医疗企业融资案例是过去5年里该领域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智能终端的发展让挂号、预约、缴费等环节变得更加高效,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热钱涌入,目前的市场格局仍多徘徊在医疗服务的外围区域,尚未真正触及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行业痛点。
  去年80余起融资,BAT圈地移动医疗市场
  互联网高效、整合的特点在重塑了多个行业业态之后,也逐渐开始渗入医疗领域,2014年可以算是国内移动医疗市场到目前为止最“热”的一年,根据统计及公开报道,2014年移动医疗企业融资案例共计80余起,这也是过去5年里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数量骤增的同时,融资规模也不容小觑,年初,阿里巴巴斥资10.37亿元收购中信21世纪54.3%的股份后,继续着其对健康产业的步伐:12月,阿里健康的“处方电子化”平台在河北、杭州试运行,这也是国内首家将医院电子处方分流出的平台。7月,百度联手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推出“北京健康云”,2013年年末,百度上线了dulife智能设备平台,并与硬件厂商联手推出健康手环、智能血压仪和智能体脂测量仪等多款移动健康设备。8月,春雨医生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10月挂号网就拿到一亿美元的C轮融资,腾讯则先后共斥资一亿七千万美元入主丁香园和挂号网,布局移动医疗市场,移动医疗领域热钱涌动。
  据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一方面,巨大的市场规模被资本和厂商嗅到,另一方面,医疗领域一向相对保守,但在医生多点执业、互联网售药等政策利好的形势下,医疗领域的潜在市场价值使众多机构都盯紧这块蛋糕。
  有数据优势的健康机构也积极参与移动医疗
  除了大规模的资金涌入移动医疗领域外,目前行业内的市场格局分类众多,其中包括目前移动医疗市场的格局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挂号网等以医院为切入口,诸如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则以患者为切入口,丁香园则是以医生为切入口的代表。
  不仅如此,一些拥有数据优势的健康产业机构也在积极参与移动医疗,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就曾认为移动医疗带来的冲击,让他觉得关乎企业生死。“不做好移动医疗,以后就给BAT打工。”移动医疗也成为爱康国宾2014年业务布局的三大盈利点之一。张黎刚表示自己将大部分时间放到移动医疗上。记者从爱康国宾内部人士获悉,今年3月底4月初,爱康国宾将相继发布两款移动医疗相关app。
  BAT介入后逐渐实现从药向医的延展
  在BAT大佬强势介入移动医疗领域后,已经不满足于此。在移动医疗领域,阿里健康致力于打造“云医院”平台,即基于此平台实现挂号、预约、诊疗、购药、缴费等的完整闭环。2014年12月,阿里健康的“处方电子化”平台已经在北京、河北、杭州试运行,这也是国内首家将医院电子处方分流出的平台。患者将处方单上传至平台后,模式与“滴滴打车”类似,平台上的药店在收到处方后开始抢单,药店之间可能就价格、厂商等进行比拼。患者可根据价格、品牌、服务等进行选择,最后得到订单的药店负责药物配送,患者亦可到实体药店自取。基于此,阿里健康也在不断拓展与实体药店的合作,据了解,阿里健康目前已经与全国约5万家药店达成合作。
  显然阿里并不满足于仅完成网售药物的布局,要真正实现移动平台上的完整诊疗闭环,自然少不了医生、医院作为核心角色的参与。记者从阿里健康内部人士了解到,阿里健康也已经开始实现从药向医的延展,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实现挂号、问诊及开处方、缴费、购药等完整闭环。据悉,阿里健康的HIS系统和云医院平台目前主要为中小型医疗服务机构使用,大型公立三甲医院尚在拓展当中。至于目前的拓展情况,阿里健康方面表示仍不方便透露具体进展,但表示,除去二三线城市及基层医院外,对于难度相对较大的三甲医院,阿里健康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概念明晰
  移动医疗长啥样?
  难定义,应具可移动性、医疗相关特点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要给移动医疗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要试着去定义移动医疗,那它应该具备几个特点,首先即可移动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庄一强认为,现有的医院是固定的,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移动医疗成为可能。其次是与医疗相关。
  “定义移动医疗的难处在于,医疗本身有些环节,如住院,不具移动性。目前的移动医疗可以理解为将诊疗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拆,从而具备可移动性。”
  MediCool医库软件公司董事长Dr.2在其撰写的《移动医疗那点事》之中认为,国内移动医疗概念从2011年开始出现,当年3月,好大夫发布iphone版app,11月,春雨掌上医生上线算是开始。最狭义的移动医疗是sensor+app+service(sas)的闭环,借助最新的传感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效率,将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延伸。
  现状与痛点
  治疗过程“东拼西凑”
  在庄一强看来,现有移动医疗模式多为对传统模式诸多环节的拆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经或可以分拆的医疗环节仍多属于医疗周边服务。
  将来一些app与滴滴打车、大众点评模式类似,可以对周边医院(涵盖三级、基层)进行搜索,现有的app已经可以进行一些咨询、问诊,基于这样的平台,对诊疗环节进行分拆,患者可以线上选择就诊机构,“也许你家楼下恰好有一家诊所,但可能这家诊所并不具备独立的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设备,要确诊病情,你可能还要搜索附近的其他机构进行检测或化验,这些环节本可以在一家医院内完成,对患者来说,‘东拼西凑’式地完成诊断还是在一家医院更方便?答案是明显的。”
  庄一强表示,一些现有移动医疗平台的模式是将检查结果在平台汇总,医生可以线上完成一些诊断,他对此并不认同,“如果医生诊断过程需要摸一摸患者的肚子,恐怕还要继续跑医院吧。”
  医疗的核心服务与周边服务中,现在移动医疗大部分机构所涉及领域仍属后者。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身体出现不适时,如肚子疼,通过移动互联端可以对积累了大量数据的诸如‘机器人分诊器’描述主要症状,从医学角度考虑,肚子疼可能涉及胃、肠道、胰腺、腹部等多个系统和器官病变,通过这一‘机器’可以互动式沟通病情并就可能的病变部位或原因等逐个排除,这或许是一种分诊方式,但这毕竟不是诊断服务。”这种通过数据收集后台进行病情分类的准确率仍有待商榷。
  业内人士认为,网购药物市场还有很大空间,诸多药物相关需求比如用药指导等并未得到满足。
  五问移动医疗
  1 问医生
  移动医疗尚未建立在线“医-患”关系
  像阿里健康、春雨等目前提供的诸多服务依然徘徊在医疗核心环节的外围区域,包括网上挂号、电子付费及手机查询、自助打印检查结果等,“这与大众点评的模式类似,用户可以提前约定餐厅、座位甚至下单、付费及预约外卖等,但始终未涉及厨师环节,医生之于医疗服务就如同厨师之于餐厅,医生在医疗服务中处于核心地位,无法取代。”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生物学研究室主任陈彪认为,“对移动医疗,尤其是医疗而言,这是一个实质性的推动,在监测疾病症状相关信息之外,如果医生-患者关系在移动医疗平台得以建立,便可实现对病人症状变化的远程监控,进而指导治疗”。数据的意义不再局限于研究,基于医疗服务关系基础之上,还可以帮助医生实现对患者的健康管理。
  而目前的数据收集也主要用于大样本的分析,是在尚未建立“医生”-“患者”关系的情况下进行的,患者最终希望得到医疗服务,如果提供的仅是信息或方便,并未触动行业“痛点”,真正痛点在于有病的患者找不到专业的医生,大众的健康没有专人管理,而没有医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移动医疗,“不是你有一个iPhone或iPad,我就可以当你的医生。”诸多已经在开展的借助互联网或移动端挂号等,始终徘徊在医疗服务的外围。
  在庄一强看来,移动医疗的开展情况还与医疗服务本身的特殊性相关,医疗服务的模式为一对一,与网络学校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将同样授课内容借助平台进行传播不同,网络医院主要有两点难以实现,一是基于“医生-患者”模式下,网络医院提供的是一对一的服务,与网络学校一对多的模式不同。另外,医生提供的服务是基于“望闻问切”基础上的,基于移动医疗平台上,“目前还有无法实现的地方”,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特点,“网络医院”成为完全的网络医院。
  如何能够将作为核心角色的医疗资源吸引至线上,庄一强认为,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坦白说,现在被吸引到线上的医生仍然以二三线城市及基层医生或大医院的小医生为主,三甲医院的知名医生恐怕没这个时间在网上与病人互动,这也就可能影响了网络平台中医生问诊的质量。”
  2 问云医院
  还在玩概念,充其量是药品配送
  网售药物也是移动医疗的重要一环,与有医生参与的核心诊疗环节相比,药品的云端购买、配送似乎简单一些,尤其是网售处方药如果开闸,市场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医药市场的总规模是11463亿,80%的销售份额仍在医院。庄一强认为,要实现处方线上流转仍有一定困难,医院同不同意是一个方面,“所以现在很多机构只能各个击破,目前很多‘云医院’仍停留在概念层面,并不具备完整的医院功能,充其量算是药品云端配送,始终没有介入医疗最核心的诊疗阶段。”
  此外,从目前的行业业态来看,药厂更愿意支持实体药店,“在有企业支持的框架下也会有更多的优惠,让消费者获利。”掌上药店联合创始人王浚海告诉记者,在已经达成合作的30000多家实体药店中,约50%的百强连锁药店包含其中。
  王浚海表示,未来掌上医生还将专注于帮助实体药店开展O2O销售药品。掌上药店一开始就将目标锁定在药房而不是医院。他认为,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大众的网购行为已经成熟,但网购药物市场还有很大成长空间,百姓的诸多药物相关需求并未得到满足,而且用药需求相对特殊,非传统快消行业可满足,如用药指导等。
  3 问专家
  线上线下不结合,移动医疗变泡沫
  尚没有作为医疗核心的医生参与其中,移动医疗在诊疗方面是否还有施展拳脚之地?在庄一强看来,急性病未必适合移动医疗,“除非在诊所数量极其丰富时,每个居民楼下恰好都有一家诊所、化验室及影像室。”但对于慢性疾病而言,O2O或许是移动医疗,或网络医疗的可行之路。“可以经一部分周边服务放至线上完成,包括预约、挂号等,通过智能排序,可以避免患者集中涌向医院并浪费大量排队等候时间,即线上挂号、线下看病的模式。”
  “我看好O2O模式,比如家庭医生或社区医生,仅针对周围社区范围内人口服务,医生未必在社区坐诊,患者可线上告知,医生出诊服务,医生每次出诊有不同于挂号费的固定出诊费,一些非疑难重症可以就此解决。”另外,医生诊断后如需用药,可借助售药平台实现配送。移动医疗可以结合出诊制度,解决一些初步的需求,“这或许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必须明确,愿意出诊的也以低年资或基层医生为主。”
  “我个人对移动医疗持赞成态度,但我担心会泡沫化,因为众多资本、机构目前介入移动医疗领域,资本以盈利为目的,单纯为追求效益和回报反而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毕竟医疗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半公益性服务。”
  4 问网络购药
  分流医院处方,政策未定抢布局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购药始终是医疗重要一环,尤其是去年5月份国家食药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以来,网售处方药也已成为商家争夺重地。其中,阿里已经与全国约5万家药店签订合作,线上支付、配送或线上支付、实体店拿药的模式将随着网售处方药的松绑进一步推开。一号店、阿里健康、京东商城三大网购平台均已获得网络售药“入场券”。传统医药电商也跃跃欲试,1月份,北京好药师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药师”)与北京某肛肠医院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经营、技术支持、优质资源共享展开合作。在好药师副董事长蒋志涛看来,未来人们网购处方药的模式大概分两类,一是在医院获得处方后拍照上传,而打造网络医院或许是获得处方的另一种途径,用户可在网站平台向专业医生提问并同时获得电子处方,进而完成购药,实现这一过程的线上解决。
  据悉,于2011年正式上线的掌上药店目前总用户量已经突破5000万,行业流量排名第一,现在已经与30000多家实体药店达成合作,网络药店逐步接“地”气,在王浚海看来,掌上药店提供的是用药指导、找药帮助及购药服务。之所以与实体药店合作,一方面是基于产品种类丰富和安全性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加快药品流通配送,可以更快地送达消费者。“而网上下单后配送时间快则一天,慢则两三天。”
  5 问可穿戴设备
  标准缺失准确性难保证
  作为移动医疗市场的一部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也有目共睹。原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徐亮认为,目前可穿戴设备是移动医疗收集相关数据的一种方式,但一些可穿戴设备并未通过专业的考核,或许与医院合作是一种途径。
  科技专栏作者王小琉告诉记者,就可穿戴设备对健康的意义而言,其核心价值在于后台云端的大数据,其最值得期待的价值在于预测。如果要起到很好的预测功能,准确性是目前可穿戴类设备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一些设备在佩戴后所监测的数据是否准确无误是关键,因为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其对人体健康的预测及建议功能。目前的可穿戴设备更多是“科技圈”的事,如果能够将这类设备应用于临床之中,专业化人员的参与必不可少。
中国移动申请FDD牌照的“阳谋”与“阴谋”
老解1972 发表于 -
  两会期间,就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中国移动已经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申请FDD牌照”的表示,坊间多有议论。虽然奚董在接受采访时已经明确表达中国移动申请FDD牌照的目的有二:其一是要进行融合组网的试验以备TDD的频谱用尽之后还可以用FDD频谱,其二融合试验做好的话,可以推进TDD/FDD融合组网技术在海外应用。
  但仍有论者认为这是中国移动对TD-LTE失去信心拿到FDD牌照后要替换TD-LTE的图谋;对此中移动宁宇有文批驳并得出中国移动想拿FDD牌照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推进TD-LTE的结论;还另有业内人士丁大公子站在旁观角度反对宁宇的观点,认为中国移动申请FDD牌照不是为了推进TD-LTE反而另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是为了摆脱TD-LTE非主流制式的影响,为了融入全球主流运营商的行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作为中国移动通信4G发展的亲历者,我对于中国移动申请FDD牌照的目的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其一是摆在明面上的“阳谋”,其二是隐藏在背后的“阴谋”。二者并行不悖,只不过一个可说,一个不可说,具体分析且容笔者一一道来。
  “阳谋”:尽快大规模商用TDD/FDD融合组网技术,借助TD-LTE国际化推广提升中国移动全球领先运营商地位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网络技术的试验是不需要正式牌照的,奚国华所说申请牌照来进行试验其实是烟雾弹,往早了说远在2012年中国移动就在香港通过其香港子公司启动了全球首个TD-LTE/LTE FDD融合网络的商用,往近了说在2014年底的多哈由ITU主办的2014世界电信展上,中国移动联合卡塔尔运营商Ooredoo和诺基亚进行的TDD/FDD载波聚合技术演示中已取得了上行300M下行3.8G的创纪录速率。
  也就是说TDD/FDD融合组网技术其实已经成熟,而且根据GSA最新统计:全球360个LTE商用网络中已有17个是TDD/FDD融合组网(只不过网络容量规模都不大),而同期单独使用TDD制式的LTE商用网络也不过才31个。因此,中国移动申请FDD牌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做试验,而是为了尽快把成熟的TDD/FDD融合组网技术实现大规模商用。
  如果中国移动能拿到FDD牌照,则中国移动全球最大规模的商用TD-LTE网络将升级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TD-LTE/FDD-LTE商用融合网络,以此示范效应来推动更多的海外运营商引入TDD技术,促进TD-LTE产业的国际化当是中国移动申请FDD牌照最直接的的意愿所在。
  这一意愿是由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运营商的地位和奚国华作为中国移动掌门人的个人政治抱负所决定的。2G时代风头无二的中国移动在3G时代因为被TD-SCDMA网络拖累不仅在国内被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追赶上来,而且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受到严重削弱被先行跑向4G LTE时代的Verizon、Softbank等海外运营商所超越。因此,早在中国政府4G牌照发放之前的2011年,中国移动就已经未雨绸缪联合Softbank、Vodafone等运营商和爱立信、华为、诺基亚等合作伙伴成立了GTI
······
(齐天猴头)
(圣西罗球童)
剧情 / 家庭
李雪健 / 黄磊 / 宋佳 / 吴冕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电信人工服务号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