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资源主要进口报关运输地及运输通道,要特别关注进口报关运输渠道和运输通道的多元化?

我国石油进口陆上运输通道安全及地缘因素分析
摘要:在影响我国石油安全的纵多因素中,石油运输安全是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重中之重。虽然海路是仍然是我国石油运输的主渠道,但陆地渠道的重要性在逐年上升。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俄、中哈、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地缘意义,认为加强陆上运输通道的建设将是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新的途径。&&&&关键词:石油, 陆上运输通道 , 安全 , 地缘&&&&Abstract: in the effect on our country's oil security of longitudinal many factors, oil transportation safety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hinese oil priority. Although by sea is still in our country is the main channel of oil transport, but the importance of land channel in increased year after year.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ha,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settl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il pipeline to China's oil security geopolitical significance tha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 transport channels will be to ensure the oil security new way.&&&&Keywords: oil, land transport channels, the security, the geopolitical&&&&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我国陆上石油通道概况&&&&1.1中哈石油管道概况&&&&中哈原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境内里海岸边的阿特劳出发,经过肯基亚克与阿塔苏,最终到达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长3088㎞,日中哈管道竣工投产,是中国第一条跨国输油管道,该管道最大输送能力1500万吨。中哈石油管道建成投入运营意味着中国在冲破西方设置的封锁,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政治角逐中取得了第一次实质性的胜利。&&&&1.2中俄石油管道概况&&&&中俄原油管道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 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国支线。起自俄远东斯科沃罗季诺原油分输站,经中国漠河入境,止于大庆站,管道全长约 1000 ㎞,已于2011 年起担负每年1500 万吨的供油任务,管道输油能力最高可升至每年3000 万吨。中俄原油管道的开通使中国又多了一条能源运输的战略通道。&&&&1.3中缅石油管道概况&&&&中缅原油管道起点位于马德岛,经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和掸邦,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最后抵达昆明,支线通往西南重镇重庆。缅甸境内原油管道长 773㎞,中国境内原油管道长 1624 ㎞。原油管道的设计能力为2200万吨/年,油源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2我国陆上石油通道的地缘意义&&&&2.1中哈石油运输管道的地缘意义&&&&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呼应东西,衔接南北,不仅是连接欧亚的桥梁和枢纽,而且是从北亚至南亚、直下印度洋的必经之路,古有“丝绸之路”通过,今有“欧亚大陆桥”横贯,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亚是世界第三大油气储藏区,中亚石油将成为21世纪中东石油的重要补充。因此谁掌握了中亚石油的控制权,谁就有可能主宰21世纪的国际能源市场,并因此在国际上占有更加有利的地位。中亚远离世界经济发达区,其石油价值只有输送出去才能实现价值。中哈石油管道的建成投产使得中国在成功破解石油进口困局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正因为如此中哈石油管道建设震撼了世界,国际问题专家把此看作“地缘政治新动向”。&&&&2.2中俄石油管道的地缘意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定有赖于能源的保障,但作为世界三大经济板块之一的东北亚地区却是世界石油储量产量相对匮乏,面对东北亚庞大的石油消费市场,俄罗斯为了在未来世界能源大棋局中更加游刃有余的实施资源能源强国战略,能源战略东移是其的必然选择。欧洲一直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最大市场,但欧洲为摆脱长期能源受制于俄罗斯的被动局面开始从非洲大陆获取资源能源,俄罗斯在与西方的角力中“石油牌”的威力逐渐下降,因此开辟新的石油买方市场符合俄罗斯的国家战略。中东北非的局势不稳定使得中国海外能源供应安全系数降低,中俄能源合作可以很好化解中国这方面的风险。中俄石油管道的建成,意味着中国会得到俄罗斯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渠道。&&&&2.3中缅石油管道的地缘意义&&&&中缅石油管道的全面开工,是近期我国能源格局的一个重大突破。打通这一西南石油大通道,将使我国在海上、东北、西北三大油气管道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大通路,形成了一张覆盖中国全境的油气输送网络,对于破解威胁我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其意义不可估量。 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80%都是经马六甲海峡输送的,由于该地区政治情势复杂,充满变数,国际上各方势力都试图染指、控制这条航运咽喉要道,加上恐怖分子、海盗活动频繁,使的马六甲海峡的风险重重,因而我国能源安全长期面临“马六甲困局”。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是我国在世界石油大博弈中突出重围的重大战略突破,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二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3我国陆上石油通道的未来展望&&&&3.1中哈石油管道的未来展望&&&&中哈能源合作符合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利益。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丰富,陆地石油探明储量达39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3%。作为完全的内陆国家,缺乏出海口和通往国际市场的安全通道是其致命因素,中哈原油管道建成减少哈对俄的依赖,此外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不容错过。&&&&从地缘政治方面与中国合作更有地缘政治优势。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在地域上的毗邻为其间的贸易提供了天然的比较优势,再加上还有历史交往中所形成的文化上的相似性与血缘上的联系,和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地缘政治组织的人为促成力量,都是其他石油需求大国所不具备也无法改变的。&&&&中哈石油管道不经第三国,且所经区域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合作风险小,易于管理;中哈两国关系近年来发展迅速,政治互信程度达到很高的水平,为中哈两国实施大型长期的经济合作项目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因此从总体上,中哈管线的建成将为中国提供长期、稳定的陆路能源供应。&&&&3.2中俄石油管道的未来展望&&&&亚太地区的发展使俄罗斯重新评估态势,寻求拓展在东方的影响。由于北约东扩以及“颜色革命”对俄地缘空间的压缩,俄罗斯在战略上需要中国。中俄政治关系紧密,但贸易往来长期没有达到与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程度。这一局面随着双方能源合作的拓展得到改观。&&&&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各自具备相当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潜力,尽管两国以条约确立了理想的国家关系形式,但条约不会根本改变地缘政治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当中国的综合国力以超过俄罗斯的速度持续快速增强时,或者说中俄两国综合国力的绝对差距持续向着不利于后者的方向发展时,地缘政治因素就会对两国关系开始产生更多制约性影响。&&&&亚太市场的几个主要能源进口国之间却已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事件已经折射出俄、中、日能源关系上的复杂性、敏感性。此外,中国还面临着来自欧美印等国的竞争。国家利益的政治考虑在俄对外能源合作中是不可回避的,尽管中国是俄罗斯油气出口的上佳选择,也不排除俄罗斯基于国家利益的出尔反尔之举。&&&&3.3中缅石油管道的未来展望&&&&中缅两国的友好有比较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对中缅关系保持信心。首先,缅甸是第一个与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国家;其次,缅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传统的友谊;此外,中缅之间的边贸也很繁荣。两国对彼此的需求将长期存在,并将有所上升。&&&&两国快速发展的经贸关系将成为两国关系稳定的基石。目前中国对缅投资总量超过泰国对缅投资总量,上升为第一位。中国将可能在未来取代泰国成为缅甸最大贸易伙伴国,而且发展势头强劲。大选后,缅甸经济将更加开放,但西方对缅甸的经济制裁短期难以解除。缅甸要摆脱落后局面,将继续需要中国资金、技术和市场,两国经贸关系将快速增长,推动两国关系更加牢固。&&&&缅甸新政府是民选上台,国际形象改善,这将使中国在缅甸问题上面临的国际压力有所降低,从而增强两国互信。另外中国不是毫无力量的国家,亚洲有很多小国在中美之间搞平衡,无论朝中国还是朝美国“一边倒”,都非亚洲的流行选项。缅甸未来的外交也不会太偏离这个轨道,中缅关系走向破裂的可能性很小。&&&&结论&&&&综上所述,我国陆上石油通道的建设意义深远,战略价值巨大。因此在今后需要在国家发展对外战略指导下,推动区域互补合作,特别是目前根据我国陆上石油运输通道地区的区域特征发展经贸关系,以此为基础推进与相关国家的深入合作,互利共赢,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保障我国陆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奠定良好的地缘基础。&&&&参考文献&&&&【1】唐文彰. 当代中国国家安全问题[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苏洁,施玉清,苏德勤. 世界石油贸易及陆海油运链网通道现状[J]. 世界海运,2007.&&&&【3】王国梁. 世界政治地理[M]. 海洋出版社, 1993.10.&&&&作者简介:&&&&吴宪荣,男,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地理与国际热点&&&&转载请注明来源。
11:54:50 11:49:17 11:29:09 11:25:10 11:24:29 11:23:53 11:21:52 11:20:51 11:06:19 11:06:07【doc】试论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论述,石油,我国,【doc】,多元化,DOC,doc石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oc】试论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天然气进口实现多元化 中国敲定四大通道布局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的最终落实,意味着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说,我国天然气进口东北、西北、西南及海上四大通道的布局最终敲定,有助于实现天然气进口的多渠道、多来源与多品种,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专家李中海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终瓜熟蒂落,是中俄关系合乎逻辑的发展。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将把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输送至我国东北入境。这条管线将与已经投运的中俄管道一起,构成我国油气进口东北战略要道上的天然气进口大动脉。“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的最终落实,意味着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大学教授刘毅军说,我国天然气进口东北、西北、西南及海上四大通道的布局最终敲定,有助于实现天然气进口的多渠道、多来源与多品种,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李中海认为,这标志着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从构想向现实迈出重要一步。进入中国这一庞大、稳定的市场,对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拉动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这条管线目前设计输气量不算大,但对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说,在中亚天然气既向东方又向西方供应的基础上,俄罗斯气源也实现了同时对欧洲和亚太市场的供应。这将使欧亚大陆天然气市场更加均衡,消费者和供应者利益也趋于均衡。刘毅军认为,这条管线的落实,将使我国天然气市场与欧洲市场连接。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中,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市场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每年380亿方进口天然气资源将进一步满足我国对于清洁资源的渴求。此次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目标市场主要是我国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并将通过管道联网,平衡全国供气格局。这条管线的建成,将加快全国基础性骨干管网的建成,并拉动天然气管道沿线的民生就业和经济发展。“这必将对我国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业市场化改革进程,推动实施具有竞争性的结构性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刘毅军说。(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441
播放数:120446
播放数:170342
播放数:69309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
>>>快速经济增长带动了强烈的能源需求和交通发展。读材料,回答下列..
快速经济增长带动了强烈的能源需求和交通发展。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出输入省区分布图材料二: 2013年5月我国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将如期 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 通道(含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海上油气运输通道,我国能源进口四大战略通道格 局初步形成。材料三:2010年宁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3.25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天然气为5.27 亿吨油当量(进口油气2.54亿吨油当量)。下表为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1)描述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输出地区分布特征。(8分)(2)1998前西藏无铁路网络。从交通角度说明2008年西藏变为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省区的原因。6分)(3)评价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对我国的积极意义。(6分)(4)有人提议,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应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你是否赞成,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题型:综合读图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净输出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晋、陕、黑、豫、内蒙古、新(2分),其次为南方的贵州省(2分)。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为煤炭的净输入地(2分),其中输入最多是东部沿海省市区和长江中下游省区。(2)原因是煤炭不易腐烂变质,运输对时间无特殊要求(2分);大宗煤炭运输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其运输量大,远距离运输运费低(2分)。1998年以后,青藏铁路开通,为煤炭远距离运输创造了条件(2分)。(3)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多渠道进口能源,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性;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联系。(任意回答3点6分)(4)赞成。相对于煤炭,油气为较清洁的能源(2分);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2分)。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2分)。不赞成。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为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油气产量不能使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量是有限的;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任意3点给6分)。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描述表达能力,解决此题要熟练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划轮廓图。从“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出输入省区分布图”中可知净输出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晋、陕、黑、豫、内蒙古、新,其次为南方的贵州省。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为煤炭的净输入地,其中输入最多是东部沿海省市区和长江中下游省区。(2)1998前西藏无铁路网络。2008年青藏铁路建成,使西藏变为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省区,由于①煤炭自身的特点:煤炭不易腐烂变质,运输对时间无特殊要求;②铁路运输的特点:大宗煤炭运输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因为其运输量大,远距离运输运费低;③铁路条件的许可:1998年以后,青藏铁路开通,为煤炭远距离运输创造了条件。(3)此为评价类试题,一般来说评价类试题要注意从利与弊两方面来分析,而此题强调积极意义即只考虑利。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即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将如期 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海上油气运输通道,可以实现多渠道进口能源,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性,可以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从而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保障我国能源稳定供应,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联系。(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既可赞成,也可以不赞成,但理由要言之成理,且合乎逻辑。赞成,因为与煤炭相比较,油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而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不赞成。因为①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为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大国;②国内油气产量不能满足其需要,并使油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③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总量毕竟有限,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④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快速经济增长带动了强烈的能源需求和交通发展。读材料,回答下列..”主要考查你对&&世界主要的资源问题,中国主要的资源问题,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化石燃料的利用和保护&&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世界主要的资源问题中国主要的资源问题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化石燃料的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种。 世界主要的资源问题:(一)淡水资源短缺 1、世界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供需现状: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由于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以及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等,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①世界可用淡水供应少 A.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2.53%。B.所有淡水中99%难以直接利用。C.人类最容易获取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②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A.生产需求:工农业用水B.生活需求。③各国各地各种用水量以及它们分别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差别显著。2、①世界淡水资源紧缺:自然原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全球水储量的2.53%是淡水,其中绝大部分是难以开发和利用的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在无人区或人烟稀少地区降水所形成的径流,也未能被人们利用。淡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水资源丰富。北非和中东很多国家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年总水量和人均水量都低。人为原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管理。世界总需求量增长很快。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其他社会用水量增多,供需矛盾突出。各国和各地情况不同。水的浪费和水污染严重。②水资源短缺的危害
(二)土地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有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污染等。世界耕地的需求趋势:
(三)矿产资源问题:世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以中国、美国、俄罗斯储量最大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①煤矸石的大量堆积,占用大量农田、土地;对土壤、水源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②地下采煤造成地表塌陷。 ③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造成大气污染;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世界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解决问题的措施:①利用煤矸石或废渣回填采空区,开发利用煤矸石。②对塌陷区土地复垦或搞淡水养殖 ③加强管理,减少煤炭的露天堆放和运输过程中损失④开展综合利用,对煤炭燃烧后的废气回收再利用我国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供需现状①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全国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 12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是,2002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180立方米,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温带国家200()立方米中度缺水的上限。②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a.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b.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不断发生早涝及连早连涝现象,加重了水资源调节利用的难度。c.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急剧增长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③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程度及危害:
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①耕地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③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增加。④中低产田所占比重太大。矿产资源濒临耗竭:1、中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2、我国矿产资源的紧迫性表现:①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③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中部或西部地区。 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一)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必要性:1.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2.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显著。(二)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化石燃料的分布: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1、煤炭分布:
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在开采、运输、存放、加工、利用过程中,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比较显著的不利影响。①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②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在运输过程中,油船外排的洗舱水会污染海洋,油船原油外泄会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石油在加工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石油在燃烧时向环境排放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导致酸雨的形成。热电站排放的废热水进人水域时,会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和破坏。&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1)全世界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2)中国能源资源丰富多样,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目前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3)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
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发现相似题
与“快速经济增长带动了强烈的能源需求和交通发展。读材料,回答下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1436183689200236197183203359217948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试论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口运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