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镀银镀银所说的0.5电流密度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造成。故障的排除:(1)稀释处理方法对大槽溶液进行处理,经小批量不均匀,镀液分散能力差,低电流密配制部分新溶液,按新、老溶液体积试镀,恢复正常,溶液故障排除。度区镀层薄或无镀层,镀层结合力比为1∶3、1∶2、1∶1,分别进行差,镀后零件在80~100℃烘干,赫尔槽试验,试片没有改观。如继续问题二:已经预镀、镀后仍见为什么有起泡现象?降低老溶液比例进行实验,即使有改有起泡,原因何在?Lixinwen:造成镀层发花、粗观效果,也没有实际意义,此方案被Lixinwen:铜及其合金件电位糙及分散能力差可能有以下原因:否定。(2)小电流电解处理取5L溶比银负,当工件进入镀银槽与镀银溶(1)零件前处理不干净;(2)电液,小电流电解处理1h,进行赫尔液接触时,工件表面即会发生置换反镀时电流密度过大;(3)焦磷酸盐槽试验,没有明显效果,此方案也被应,披上银层。这种披上的置换银层镀铜液有问题;(4)氰化物镀银液否定。(3)吸附处理取5L镀...&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1概述抗力弹簧是各种引信的重要零件,为了便于长期储件,抗力弹簧需进行电镀加工。钢件折力弹簧零件一般采用镀锡进行表面防护,进入SO年代,有不少抗力零件要求表面覆盖导电性良好的镀层,而银镀层比锡镀层接触电阻小、导电性好,因此,本文以圆柱螺旋弹簧为例,介绍钢件抗力弹簧氰化镀银的工艺。ZXi艺流程及其影响因素ZIXi艺流程零件技架——化学除油——流动热水洗——流动冷水洗——退铜——两道流动冷水洗——酸洗——流动冷水洗——阳极去沉渣——流动热水洗——流动冷水洗——弱酸洗——流动冷水洗——预镀银——流动冷水洗——镀银——两道流动冷水洗——。I。和——两道冷水洗——热蒸馏水洗——深防银变色剂——吹于——除氢——包装。2·2主要Xi序规范门)阳极去沉渣氢氧化钠25~4Og/L磷酸钠25~4Og/L硅酸钠2~5g/L温度7O~IOOC电流密度1~5A/dm‘时间1~5min阳极去沉渣是抗力弹簧零件表面前处理中的重要环节,零件除油后,有些杂质附着在...&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氰化镀银溶液中的游离氰化钾常用银量法测定 [1] 。此法消耗大量贵重的硝酸银和碘化钾 ,很不经济。本文用光度法测定 ,方法简便快速 ,且适用于大批量样品之分析。分析结果与银量法基本一致。1 试剂和仪器氰化钾标准溶液 :称分析纯氰化钾 5 .0 0 0 g溶于水中 ,移入 1 0 0 m L容量瓶 ,加水至标线 ,混匀。此液含氰化钾 5 0 mg/m L。显色液 :称分析纯 Ni SO4 · 6 H2 O4.3 0 g溶于1 0 0 m L氨水 (d=0 .88)中 ,贮于塑料瓶 ,固塞备用。分光光度计 :72 1型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出品 ,2 - cm比色皿。2 分析方法2 .1 待测液的制备准确吸取 5 .0 0 m L,镀液样品置于 2 5 m L比色管中 ,加水定容 ,混匀。2 .2 标准曲线绘制准确吸取氰化钾标准溶液 0 .5 0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m L...&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1前言氰化镀银溶液中银的测定有电解重量法川和硫氰酸钾滴定法[z]。前法分析的准确度高,但操作繁复冗长,不便生产应用;后法则有目视观测误差。本文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免除了上述方法之不足,获得了较高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分析结果,且操作手续简便、快捷,符合实际生产的快速要求。用则更好。2仪器和试剂配制zDJ一4A型自动电位滴定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出品)。与仪器相匹配的计算机和打印机。216型银电极;217型参比电极;10 mL滴定管。银标准溶液:称取硝酸银(AgN03,分析纯,含量99.8%)1.57809溶于水中,移人10以〕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此溶液每毫升含银1.000毫克。硝酸(1+l)溶液:浓硝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澳化钾滴定液:称取分析纯澳化钾1.20209溶于水,移人l0(叉〕mL容量瓶,加水定容,混匀。2 moFL硝酸钠溶液:称取分析纯硝酸钠17.09溶于水中,移入roo mL容量瓶,加水定容,混匀。供参比...&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铜、铁、铅、镍、锌、锑是氰化镀银液中的杂质元素[1],其含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镀银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氰化镀银液中杂质元素的测定多采用比色法测定,在分析过程中常常需要严格控制溶液的各项反应条件,操作较复杂,因此寻找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十分重要。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但对于多元素的测定操作较为繁琐,而原子荧光光谱法由于光谱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而不常用[3]。因此多元素同时测定或顺序测定多采用ICP AES法,具有干扰少、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4~5],但有关ICP AES法在氰化镀银液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盐酸沉淀分离基体银,ICP AES法测定氰化镀银液中的6种杂质元素,经回收验证及比较,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切实可行。1 试 验1.1 仪器与试剂所用仪器有:ICPS 1000Ⅱ型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pHS 2型酸度计,所有玻璃器具使用前均用(1+1)盐酸浸泡,以防止污染。用光谱...&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铜、铁、铅、镍、锌、锑是氰化镀银液中的指定杂质元素[1 ] ,其含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镀银质量 ,因此 ,必须严格控制。氰化镀银液中杂质元素的测定多采用光度法 ,在分析过程中常常需要严格控制溶液的各项反应条件 ,操作较为复杂、繁琐 ,因此 ,寻求一种简易、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将显得十分重要。原子吸收光谱 (AAS)法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 ] ,但对于多元素的测定操作也较为繁琐 ,而原子荧光光谱 (AFS)法由于光谱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而不常用[3] 。多元素的同时测定或顺序测定常采用ICP -AES法 ,它具有干扰少、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4,5] ,但有关ICP -AES法在氰化镀银液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盐酸沉淀分离基体银 ,ICP -AES法测定了氰化镀银液中的 6种杂质元素 ,经加标回收实验及与原子吸收法比较 ,表明本法简便、灵敏、快速。1 实验部分1
1 主要仪器和试剂ICPS - 1 0 0 0...&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通用镀银工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通用镀银工艺
通​用​镀​银​工​艺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氰化镀银光亮剂研究现状及发展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氰化镀银光亮剂研究现状及发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Led支架电镀中的镍上银工艺的制作方法
Led支架电镀中的镍上银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以取代LED支架电镀中铜上银的镍上银工艺,其流程为:活化→预镀银→镀银,其中:活化采用氰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氰化钾和碳酸钾的浓度都是3~20g/L;预镀银采用的氰化钾和氰化银的混合溶液,氰化钾的浓度为120~160g/L,氰化银的浓度为:2.2~4g/L;镀银采用的是氰化钾、氰化银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氰化银的浓度为12~15g/L,氰化钾的浓度为100~150g/L,氢氧化钾的浓度为0.2~0.5g/L。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通过本发明工艺流程处理后再进行镀银,只需要镀较低厚度的银就能使LED支架在烘烤的过程中不变色。
【专利说明】LED支架电镀中的镍上银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镀领域,具体涉及LED支架电镀中的镍上银工艺。
【背景技术】
[0002]LED芯片的使用寿命高达小时,在将LED芯片焊接在LED支架上之前,往往要对LED支架进行电镀处理,在LED支架的表面镀上一层活泼性较弱的金属,防止LED支架在使用的过程中老化或者被氧化影响LED芯片的使用寿命。
[0003]目前,LED支架的电镀工艺中,在镀银之前,对LED支架大多采用铜上银处理,铜上银的工艺流程如下:碱性镀铜一水洗一酸性镀铜一预镀银,采用这种工艺电镀的LED支架,需要电镀的银层达到80 μ以上的厚度,才能保证LED支架表面的银层功效,否则LED支架在烘烤的过程中会严重变色,影响LED支架的功能和效果。另外,这种电镀工艺在工艺流程管理监控上的难度极大,稍有疏忽,会产生批量的次品,造成极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以取代LED支架电镀中铜上银的镍上银工艺,其流程简单,通过其流程处理后再进行镀银,只需要镀较低厚度的银就能使LED支架在烘烤的过程中不变色。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LED支架电镀中的镍上银工艺,其流程为:活化一预镀银一镀银,其中:
活化采用的是氰化钾和碳酸钾的 混合溶液,氰化钾和碳酸钾的浓度均为3~20g/L ;
预镀银采用的是氰化钾和氰化银的混合溶液,氰化钾的浓度为120~160g/L,氰化银的浓度为:2.2~4g/L ;
镀银采用的是氰化钾、氰化银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氰化银的浓度为12~15g/L,氰化钾的浓度为100~150g/L,氢氧化钾的浓度为0.2~0.5g/L。
[0006]所述的活化的主要作用是清洗镀镍层表面的有机膜、去除镍层表面的氧化层、确保镍层与预镀银层的结合力和维护预镀银镀液的稳定性,在该过程中,LED支架应通的电流的密度为0.3~Wdm20
[0007]所述的预镀银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银在镍层置换,确保银层与镍层之间的结合力,提高预镀银镀液的稳定性,在该过程中,预镀银的镀液应保持在20~30°C,LED支架应通的电流密度为1.5~2.5A/dm2。
[0008]所述的镀银的作用是在LED支架的表面镀一层银,使其具有较高的反光性和可焊接性,在该过程中,电镀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30°C,且PH&12,LED支架应通电流的密度为 0.5 ~1.5A/d m2。
[0009]本发明与现有的铜上银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经过本发明处理的LED支架,在其表面镀很薄的一层银就能使LED支架在烘烤的过程中不变色,极大地减少了白银资源的浪费。【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镍上银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提供的LED支架电镀的镍上银工艺的流程为:活化一预镀银—镀银。
[0012]活化是先给LED支架通0.5A/d IIf的电流,然后将其移到浓度为10g/L的氰化钾和浓度为15g/L的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清洗掉镀镍层表面的有机膜,并去除镍层表面的氧化层。
[0013]预镀银是先给LED支架通2A/d Hl2的电流,然后将其移动到温度为20°C,浓度为3g/L的氰化银和浓度为140g/L的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进行电镀,防止银在镍层置换,增大银层与镍层之间的结合力。
[0014]镀银是先给LED支架通ΙΑ/d m2的电流,然后将其移动到温度为30°C,PH=13,浓度为13g/L的氰化银、浓度为130g/L与浓度为0.4g/L的混合溶液中进行电镀,使LED表面被镀上一层银膜,增大LED支架的反光性能和可焊接性能。
【权利要求】
1.LED支架电镀中的镍上银工艺,其特征在于:镍上银工艺的流程为:活化一预镀银一镀银,其中:
活化采用的是氰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氰化钾和碳酸钾的浓度都是3~20g/L ;
预镀银采用的是氰化钾和氰化银的混合溶液,氰化钾的浓度为120~160g/L,氰化银的浓度为2.2~4g/L ;
镀银采用的是氰化钾、氰化银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氰化银的浓度为12~15g/L,氰化钾的浓度为100~150g/L,氢氧化钾的浓度为0.2~0.5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上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化的过程中,LED支架应通的电流的密度为0.3~lA/d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上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镀银的过程中,预镀银的镀液应保持在20~30°C,LED支架应通的电流密度为1.5~2.5A/d 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上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镀银的过程中,电镀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30°C,且PH&12,LED支架应通电流的密度为0.5~1.5A/d m2。
【文档编号】C25D3/46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甘宁
申请人:江门市蓬江区亿晶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
氰化镀银故障分析:镀层容易变色
禾川化学为了加强与广大客户的沟通,切实地解决企业因大型检测设备、研发经验的缺乏;所致研发进程缓慢,技术瓶颈无法突破的苦恼。禾川化学为企业提供成分分析,配方还原,工业问题诊断,新材料开发的一站式服务。
(1)可能原因:受到硫化物、卤化物污染
原因分析:金属银虽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往往由于遇到空气中少量硫化物、卤化物等,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有色泽的银化合物
4Ag+2H2S+O2——2Ag2S+2H20
4Ag+4HCl+02——4AgCl+2H20
所生成的银化合物的厚度不同,使银层表面覆盖了一层由黄色、棕色乃至黑色的膜。
处理方法:规范操作,合理包装和存放,延缓银变色时间。
(2)可能原因:电镀工艺操作不当
原因分析:原因之一:镀后清洗不彻底。如果清洗不当,清洗操作不规范,清洗水质量不合格(如井水、自来水等)的话,不仅工件表面残留有微量的银盐,在清洗过程还会造成交叉污染,工件受到水中氯离子的腐蚀,而加速银层变色。
处理方法:合理设计清洗工艺,加强化学槽和水洗槽的预定保养,严格按标准作业进行清洗操作。
原因之二:镀银液中混入了含硫化合物。采用硫脲浸银预镀,如果没有清洗干净就入槽镀银,开始由于少量硫脲混入镀液,银层会出现更细致光亮的外观,此时银层虽然漂亮,但已存在变色因素,随着镀液中硫脲混入量的增多,变色现象更趋严重,许多含硫化合物在镀银液中可起到光亮作用,但它们或多或少会夹杂于镀层中,促使银层变色。由于硫脲在电镀时夹杂于银层,为了防止硫脲混入,浸银后必须仔细清洗干净。
处理方法:加强清洗,改用预镀银,不选用含硫光亮剂。
原因之三:镀层中含有有机杂质和异金属杂质。因镀液中含有有机杂质和锌、铜、铁、铅、硒、碲等异金属杂质,在电镀时,这些杂质会与镀层共沉积,造成镀层的纯度不高,特别是维护保养不善的镀液,由于杂质与镀层的共沉积多,变色现象更为严重。</DIV? 处理方法:加强镀液的维护保养,减少杂质的污染。
原因之四:镀层粗糙、孔隙率高。镀层粗糙、孔隙率高的表面,容易积聚水分和腐蚀介质,造成镀层变色,在清洗、钝化过程中,易产生交叉污染,加速镀层变色。
处理方法:改善电镀工艺,严格工艺标准,提高镀层质量。
原因之五:镀层太薄或太厚。若镀层太薄,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会更薄,银层与底镀层(或基体)间的金相扩散加剧,防腐性能降低,加速镀层变色;若镀层太厚,镀层的纯度降低,也同样会加速镀层变色,特别是光亮镀层过厚,高电流密度区变色现象更加严重。
处理方法:据工件的使用性能,设计合理的电镀工艺。
(3)可能原因:镀层防变色处理工艺不当
原因分析:镀层防变色处理方法:
a.提高银层表面的光洁度(如抛光、滚亮或光亮性电镀);
b.使银层表面形成一层铬酸盐钝化膜(如化学钝化、阴极电解钝化);
c.在银层的表面涂覆一层有机保护膜(如合成树脂、清漆及憎水性薄膜等);
d.使银层表面转化成具有抗暗能力的化学膜层(如浸防变色剂等);
e.在银上镀上一层贵金属(如镀铑);
f.电镀银基合金(如Ag—Cd、Ag—Ni、Ag—Pb、Pb—Pd等)
防变色处理后银层的质量标准:
a.具有一定的抗变色能力;
b.基本上不改变银层的原有光泽和金属质感等外观质量;
c.不影响焊接性能;
d.不增加表面的接触电阻
化学钝化法工艺介绍:对于一般的普通镀银,为使银层表面光亮一些,并提高抗蚀性能和防变色能力,工件在镀银后进行后处理。化学钝化法是将工件经过洗净后,浸人重铬酸盐溶液中,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铬酸银薄膜。对于普遍镀银,浸亮(成膜一去膜一中和)和化学钝化结合为一个处理工艺:
成膜(铬酐30~50g/L,氯化钠1~2.5g/L,三氧化二铬3~5g/L,室温,时间10~15s)一去膜(重铬酸钾10~15g/L,硝酸5~10g/L,室温,时间10~20s)一中和(硝酸5%~10%,室温,时间3~5s)一化学钝化(重铬酸钾10~15g/L,硝酸10~15g/L,室温,时间3~5s)
电解钝化法工艺介绍:电解钝化是将镀银件经浸亮(或未浸亮)后,在重铬酸溶液中作阴极,用不锈钢作阳极,通过一定的电流,使镀层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光亮镀银可以直接进行电解钝化,也可以先化学钝化再电解钝化;普遍镀银一般先经过化学钝化之后再进行电解钝化。电解钝化配方为
K2Cr207&&& 50~60g/L
KN03&&& 10~15g/L
pH&&& 7~8
Dk&&& 0.1~0.3A/dm2
阳极&&& 不锈钢板
温度&&& 室温
K2Cr207&&& 25~40g/L
AI(OH)3&&& 0.5~1g/L
pH&&& 5~6
Dk&&& 0.2~0.A/dm2
阳极&&& 不锈钢板
温度&&& 室温
配方三 采用商品电解钝化剂
推荐防变色处理工艺(供参考):
a.镀银件洗净后出槽;
b.化学钝化(Cr03:60g/L,NaCl:16g/L);
c.回收、清洗两次;
d.三联水洗;
e.氨水洗(1+1氨水);
f.三联水洗;
g.硝酸中和(2%HN03);
h.三联水洗;
i.阴极电解钝化(K2Cr04:30~50g/L;KOH:30~50g/L;Dk:0.5~2A/dm2;阳极:不锈钢,时间:3~5min,不宜超过5min);
j.回收、清洗两次;
k.三联水洗;
(4)可能原因:保存方法不当
原因分析:镀银件若保存方法不当,增加银层接触有害气体的机会,即使防变色工艺良好,工件变色现象也会非常严重。
处理方法:a.存放的器具必须清洁干燥;
b.如用塑料袋封存,宜用聚乙烯等无增塑剂挥发的塑料袋,袋内必须绝对干燥;
c.在封存时,镀件与包装材料、包装袋及包装时的环境必须是在干燥情况下进行;
d.产品必须存放在远离有害气体的地方,保持周围环境干燥;
e.在使用、检验及维护保养过程中,避免直接用手接触产品。
上一篇:下一篇:
[应用工艺]&日&
扫一扫,关注禾川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氰化物镀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