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煤气泄漏怎么办个人信息泄漏了怎么办

通讯员qq群: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 >
问:到网吧里刷身份证上网,不会泄漏个人信息吧?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如果被泄露该怎么办?
作者:未知
来源:大众网
刷卡器没有储存功能,网吧前台电脑只能查看个人身份信息,用于网吧业主判断是否属于持证者本人,不能复制、下载或转存他用,网吧顾客的个人信息不会轻易泄露。
& & 主持人:有网友问到网吧里刷身份证上网,不会泄漏个人信息吧?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如果被泄露该怎么办?
& & 鲁英杰:刷卡器没有储存功能,网吧前台电脑只能查看个人身份信息,用于网吧业主判断是否属于持证者本人,不能复制、下载或转存他用,网吧顾客的个人信息不会轻易泄露。(责任编辑:张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德州将借力高铁,重置空间布局,实现中心城市全面提升扩容;加强区域合作,承接
&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专家支招:如何处理旧手机保证不泄露个人信息
来源:作者:刘慧责编:擎天
近日,家住旭润新城小区的市民张女士在整理家务时,收拾出了很多不用的废弃手机。她想把手机处理掉,又怕泄露个人信息;放在家中,又担心电池会老化,带来安全隐患。对此,手机维修业内人士表示,在出售手机之前可先将手机格式化,然后填充别的内容,覆盖原来删除的内容,反复几次,即可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张女士拿着几部不用的旧手机,不知该怎么处理。市民反映&&8部手机废弃在家如何处理让人发愁“我高三的时候就开始用手机了,到今年大学毕业,我一共换了八部手机了。”在财富广场上班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被替换的那8部手机,目前都存在家里的抽屉里。她本想着把不用的手机送人,但手机都是老款,实在拿不出手。卖给二手市场的话,价格又便宜,还担心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无奈之下,张女士只好把废弃的手机扔在家里,但又担心手机电池老化,里面的重金属元素会有安全隐患。“前不久,我整理东西,就发现其中一款手机电池里的液体流出来了,我就赶紧扔了,唯恐对身体健康有影响。”针对张女士的问题,记者咨询了从事手机维修行业的李先生,他说,目前“废旧手机”缺乏官方的回收途径。手机使用的镍电池和锂电池,在填埋或者焚烧时,这些元素就会释放到土壤、地下水、空气和地表径流中,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记者调查&&手机删除数据信息后仍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有很多的市民换手机后,都会把旧手机设置为“恢复出厂设置”,随后系统就会提示机主,原有的数据已全部清除。李先生却表示,单纯的“恢复出厂设置”并不能完全删除手机内的重要信息,只需一个软件,手机内的大多数信息都会被恢复。“数据恢复的门槛极低,稍微懂点电脑知识的人,在网上下载一套软件,就可以自己操作了,甚至有人从事这种行业,专门将二手手机里的信息恢复出来,然后打包出售客户信息。”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手机数据恢复”,就能跳出来许多店铺,可以恢复被删除的手机数据,苹果手机、手机……价格也很便宜,平时不小心误删了重要的照片、视频都可以进行恢复的。李先生介绍,像苹果手机,由于系统封闭性较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相对安全些。通常按照进入“设置”―“还原”“抹掉所有内容和设置”的步骤操作,就能清除个人信息。“但Android系统开放性比较强,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特别容易泄露信息。因此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用户在处理自己的手机前,一定要对数据做细致、充分的处理。”专家支招&&防止手机数据恢复可用无效文件“填充”“我们现在用的手机都是智能手机,存储方式是系统储存跟内部存储分开的,我们在存储信息的时候,最好把内容存在储存卡上。”李先生告诉记者,如果手机闲置不用想出售的话,只要把储存卡拿出来自己保管好,就不用担心手机里的内容被不法分子利用了。李先生介绍,对于将内容存在系统存储上的市民也不要担心,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技术处理,就可以避免个人的信息数据“复活”。李先生提醒说,市民在出售手机之前,最好先将手机格式化,再用视频、垃圾文件或无效信息将手机的存储空间填满,然后删除,这样反复几次,个人数据便彻底找不到了,因为手机存储空间可以被反复覆盖,但数据恢复只能读取覆盖在最上层的信息。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相关文章|||||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70|回复: 2
公民个人信息如何保护,才能不被泄露?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被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民众的担忧。买了新车的朋友经常接到电话推销保险;孕妇也经常接到孕婴产品销售商的问候电话;买了新房钥匙还没到手,装修公司就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装修,这种莫名而来的电话让人应接不暇,显然公民的个人信息被“出卖”了。生活中,个人信息泄露,已经不是个案。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沦陷,谁能为我们的个人信息“上把锁”呢?市民刘女士向记者抱怨说:“我的新手机号刚买没两天,就收到垃圾短信了。这段时间,一直有很多推销业务的人打电话找我,我很反感。我估计是在商场买东西办理VIP卡的时候,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出生年月日和一些基本信息留下了,致使自己的信息外泄了。”
快递单信息买卖.jpg (66.66 KB, 下载次数: 24)
16:09 上传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有时一天能收到十几条垃圾短信。随后,记者以要群发短信为由,电话采访了某家自称有群发手机信息业务的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和移动、联通、电信都有合作,您需要什么样的客户,我们的数据资料库只要有,我们都可以给您提供。目标客户资源我们是不能给您的,但是我们可以把您想要的资源给挑出来并帮您代发。如果发一万条的话,一条是七分钱。”
  调查显示,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东西分别是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和个人基本信息。如今,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比如邮寄快递、注册网站、办理会员卡等,都需要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这些是不是都有可能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了位于107国道附近的一家旅行社。
  “这个是名单,这个是顾客的身份证号码,这个是顾客的个人身份信息,我们全部整理好之后,再统统存档,除了跟顾客本人打电话,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向外泄露。”某旅行社工作人员指着一份信息表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记者还走访了市区的几家美容院。美容院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绝对不会对外泄露顾客个人隐私。像顾客的电话和住址,家庭情况等等,这些资料平时都是用柜子锁着的,只有内部人员知道,其他人员是不可能知道的。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市民们又该做些什么,来尽力保障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呢?
  在浉河区法律援助中心,张远友主任告诉记者:“我们在使用个人信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止外泄,可以要求接收个人信息的单位,对我们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不准外漏。如果发现个人的信息外漏了,可以追究他们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如果是个人大量的信息泄露,可以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
  在此,记者提醒广大市民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填写收货地址等信息时,应尽量不要填写家庭住址,而以工作单位代替,也不要填写个人手机号,而以办公室电话或小区物业电话代替。市民一旦发现自身信息被泄露,要勇于并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刑法条文】(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第一款修改)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这个条文的罪名从于日通过并同日颁布。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认定要件:
①主体资格适格;
②犯罪对象属于本单位在履行职权或公共服务职能中依法收集的个人信息;
③客观上实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行为;
④违反国家规定;
⑤情节严重;
⑥行为人主观上故意。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首宗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被判有期1年
近日,由龙岗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龙岗区首宗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杨某构成犯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
  经查,自去年4月开始,被告人杨某在互联网上通过购买和交换等方式,非法获取他人身份证扫描件2000余份。然后,在站台网、新浪网等网站发布出售身份证信息、身份证扫描件的帖子,并留下自己的QQ号供买家联系。通过QQ议定每份身份证扫描件的价格后,杨某便将身份证扫描件通过电子邮件传送给买家,买家再将钱通过支付宝打进杨某的银行账户。至案发时止,杨某共获取不法所得1万余元。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售楼员“出卖”232户业主信息 获利800元被判拘役3月,罚款4000
苏州吴江一名楼盘销售人员私下将小区232户业主的个人信息,悉数卖给装修、洁具、吊顶、橱柜等多家公司。一个楼盘销售员的中饱私囊,换来的代价是:业主饱受各种销售电话骚扰,有苦难言。10月12日,吴江区人民法院审结该起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被告人陈某犯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
  通讯员 沈黎红 颜艳 扬子晚报记者 彭昊
  装修公司800元 买走232户业主个人信息
  吴江的君悦半岛小区是从2010年3月份左右销售的。大约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陆陆续续有业主向房地产公司投诉被骚扰。房产公司经过内部排查,能接触到这些业主信息的只有两类人员:房产公司的销售人员和公司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人员。公司因此怀疑,去年年初因待遇问题而主动离职的销售人员陈某有一定嫌疑。
  去年6月19日,警方接到开发商报案后迅速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抓获归案。陈某向警方如实交代:“这232户业主的个人信息,确实是我泄露出去的。”
  经讯问,警方依法查明:去年年初,陈某在松陵镇某集成吊顶店内,通过店主潘某将君悦半岛小区232户业主个人信息以800元的价格出售给某装修公司的白某。后来,白某将这些业主信息提供给同事李某。去年4月,潘某通过李某将这232户业主信息以1000元的价格出售给某橱柜店的窦某。
  该售楼员不是第一次“捞金”,有一次获利几千块
  陈某泄露的楼盘业主个人信息,还远远不止这一处。
  据犯罪嫌疑人陈某亲口交代:他从2007年开始,一直在吴江松陵镇、同里镇、盛泽镇等地从事楼盘销售工作。2008年夏天,当时他在同里某楼盘做销售,就将自己销售楼盘内的三四十个业主姓名及其手机号码,提供给了一个做空调的女子和一个卖家具的男子。交易后,那个卖家具的男子给了他200元。
  2009年,某装修公司负责人徐某找到陈某,说要合作,问他索取某楼盘的业主资料。他想法设法偷出某楼盘大约两三百个业主的信息资料卖给徐某。当时他是用手机拍下了电脑上的数据,然后把手机图片发给徐某。后来徐某请他吃了顿饭,吃饭的时候,徐某塞给他数千元。
  庭审过程中,陈某当庭认罪,悔不当初。他在庭上表示,在出售业主信息的时候,并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罪。
  业主个人信息会经手哪些人?
  案件虽然破了,但事实上,这个小区里的232户业主并没有消停。他们仍不时接到各种五花八门的电话。显然,他们的信息早已流传各大买主手中,覆水难收。
  记者从一位房产从业人员处了解到,从准业主签下购房合同起,他的个人信息便开始流转之路。
  开发商
  开发商销售处从事一线销售、合同鉴证、财务、档案管理的人员手上均掌握着客户资料。
  管理部门
  接下来依据流程规定,开发商在交房之前就以电子档案的形式把业主信息交至电信、有线电视、水电气、住建局、房产管理处等部门,以作备案登记。
  物业公司
  交房前后,物业公司介入,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客服人员可获得详尽的业主信息。
  记者调查
  80%受访者
  不知道非法泄露公民信息可判刑
  在这个涉及到这么多部门的流转过程中,每一步都有不法分子将业主个人信息批量泄露的可能。
  据知情人士透露,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并无严格规定不准许内部人员出售业主个人信息的条款,理所当然认为“都知道不可以这么做”。这就导致法律意识较强的从业人员清楚认识出售行为系违法,而法律意识淡薄的从业人员对此行为不自知。严重的两极分化投射出公司对员工普法教育的疏忽与制度约束的缺失。当然,这两类公司员工流动性大所造成的人事管理不便,也是问题产生的一大原因。从业人员离职后,并没有签订相关的保密协议,致使员工掌握的客户资料存在着极大的失控可能。
  而在个人信息被非法出售之后,其后果已不是第一手信息出售者所能控制。这些个人信息可能被层层转卖,甚至落到不法分子手中,为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甚至绑架等更加严重的恶性犯罪所利用,严重威胁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调查,在大多数市民的意识中,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只是普通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八成以上的受访者并不清楚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100%市民
  接过推销电话,从没想过报警
  记者在吴江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大厅随机采访了数位前来办理手续的市民。100%的市民表示收到过推销短信或接到过推销电话。
  市民岑女士向记者讲述,她曾因一日接到数个推销电话,而对电话那头的电销人员大发雷霆,质问对方从何处得到她的联系方式。这个疑问当然得不到明确的回答。岑女士说,银行办理业务、商场办理会员卡、电商填写送货资料、网购提供地址与电话,生活中免不了需要“自曝”个人信息,自己的信息究竟在哪个环节被泄露,说实话自己也推测不出来。对于被频繁骚扰的遭遇,岑女士从未想过报警处理。
  法官说法
  受害者不追究出售者无刑责
  据承办法官介绍,今年4月,公安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依法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主体,除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之外,还包括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的商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中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公民个人信息则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资料。”
  “司法实践中,因个人信息被泄露而选择报警的市民寥寥无几,但是受害者不追究,不等于我们就可以放任出售者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承办法官认为,面对目前多发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各级司法机关应依法加大打击力度,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一旦达到了情节严重的标准,务必追究其刑事责任。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如果个人信息在网上被泄露了怎么办_百度知道
如果个人信息在网上被泄露了怎么办
前没网任何填写信息
提问者采纳
泄露数据看用户隐私泄露严重程度查想象比直快递泄露数据酒店房数据泄露等等除外证据显示<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0收集包括用户名、登录密码、网行、联系式、电脑标识码、淘宝购物详情、浏览及搜索记录等量隐私信息精确定位网民IP址职业特征仅<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0收集奇瑞汽车订单信息、某物流公司台管理系统等量企业内部信息经营数据甚至连某些家重要战略企业内网密码及财务数据都发泄露定期清理cookies使用百度杀毒经进行杀毒并且百度杀毒更保护信息泄露
其他类似问题
24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发现个人信息泄露该如何维权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记者鹿野近年来,随着信息化高度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也不时出现。不仅网络上出现了公开兜售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甚至出现了搜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专业户”,对公民个人隐私及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除了龚先生的遭遇外,不少市民也反映,推销、诈骗电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到,不少连自己的姓名、家庭成员、地址都知道得清清楚楚,非常让人恼火。那么,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如何维权呢?“我国尚未制订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的范围、侵权情节、法律责任等难以界定。”浙江本佳律师事务所律师俞桦介绍,但是关于非法泄露、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方面,已经有相关法律出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另外,俞律师介绍,对于消费者来说,新消法规定了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原则,对所收集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商业信息的发送限制等,这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积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法律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个人信息得到保护的权利。“在现实执行中,因为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定及保护措施,消费者可能会面临举证和索赔的困难。对于个人信息泄露这一块,主要存在取证难的问题,消费者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后,无法证实个人信息到底是从哪里泄露出去。由于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后果,往往无法用金钱衡量,损失赔偿计算困难,具体法律还需进一步细化。”俞桦律师说,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应主动报案,如果遇到诈骗造成经济损失可以通过110向公安部门报案,对于怀疑泄露个人信息的商家,也可以到当地的工商执法部门投诉。随后记者又分别联系了市消保委和吴兴区公安分局,了解到目前类似于龚先生这样,买家电致使个人信息泄露,并收到诈骗电话的情况,还未接到群众报警。警方提醒,遇到类似的情况,市民应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掌握购物信息的可疑电话,应该第一时间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或登陆官方网站核实。“天下不会掉馅饼”,对于各类“中奖”、“礼品回馈”等电话和短信,做到不轻信、不联系、不转账汇款,收到诈骗信息及时向110举报。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泄漏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