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本人与另一单位有合作关系,社保和社保公积金缴纳流程都是合作的单位缴纳。 而现在我实际工作的单位,我工作一年多

我现在需要将社保和公积金从北京的迁移到外地,原公司是北京中智合作公司负责的,但是那边联系不到人。_百度知道
我现在需要将社保和公积金从北京的迁移到外地,原公司是北京中智合作公司负责的,但是那边联系不到人。
我不知道怎么弄,这边公积金中心的证明已经开好了,但是不知道中智那边怎么弄。现在愁死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去弄,有谁知道中智的怎么弄,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手续,怎么邮寄到那边还是传真过去?????
提问者采纳
1社保从北京转往外地。中智是个人力中介机构,他们也需要去社保办理缴停。去社保办理减员时,社保会给你开具“养老缴纳凭证”,你直接从中智拿回即可。等你去外地上班了,直接将这个缴纳凭证给单位人事,单位人事交给所在社保。两地社保后台就操作了。把养老和医疗同时给你转走。2公积金从北京转往外地。等你在外地上班后,让单位去公积金开具在当地已经开户缴纳公积金的证明,把证明交给现在北京的单位(或者中智),他们带去北京的公积金办理划转就可以了。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耐心解答,好详细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公积金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们单位给我交的社保,没有交公积金,我想在另外一个挂靠另外一个公司缴纳公积金可以不?_百度知道
我们单位给我交的社保,没有交公积金,我想在另外一个挂靠另外一个公司缴纳公积金可以不?
通过挂靠参保,不仅一些重病人群、无业人员可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从而损害了广大参保者的合法权益,危害社保基金的安全;也导致出现了异地工作、深圳参保现象,养老基金后期支付压力大。一些挂靠公司还利用挂靠人员不懂社保政策,抬高每月应缴的社保费用,除了赚取挂靠费外,还赚取每月挂靠人员缴交的社保费用的差额。8月4日,深圳市社保局新闻发言人黄险峰告诉记者,挂靠参保其实就是以虚假劳动关系参保,目前我市医疗、养老和工伤保险政策都有规定,以虚假劳动关系参保而建立的社保关系无效,造成社保基金损失的,社保稽核部门会追回损失,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公安部门。昨天,市社保局通过媒体强调,近期社保部门将坚决查处“挂靠参保”,除开发专门程序加强电脑鉴别外,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公安部门。黄险峰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及时举报“挂靠参保”,共同维护社保基金的安全。挂靠有风险,投保要谨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公积金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可以的,现在这两者还没统一到一个系统执行
可以的,两者不是同一个体系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来说两句:验证码 &&请照此输入(点击图片刷新验证码)&&&&最多输入10000个字符最佳答案:您好:&您在我们网站上提交的纳税咨询问题收悉,现针对您所提供的信息简要回复如下:&
不能扣除单位缴纳的部分,具体计算方法请看我局网站公告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以下简称财税〔2006〕10号文)、《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深府〔号)、《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暂行规定(试行)》(深公积金〔2010〕28号)有关规定,以及《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自日(税款所属期)起,我市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个人所得税扣除政策标准调整如下:&
???&一、税款所属期2011年6月(含)前,对个人尚未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手续的,继续允许扣除“由单位按月工薪总额13%计算发放,且数额不超过3028元的住房补贴”。单位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与此相应,上述个人税前已扣除住房补贴,在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手续后,对其单位和个人补缴相应期间的住房公积金,也不得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补扣。
???&二、税款所属期2011年6月(含)前,对个人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手续的当月,为平衡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既可选择扣除“由单位按月工薪总额13%计算发放,且数额不超过3028元的住房补贴”,也可选择扣除“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月工资12%的幅度内,数额分别不超过1514元(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4204.67元×3倍×12%),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但两种方法只能选择一种。超过规定上述比例和标准的住房公积金或住房补贴,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对个人自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手续的次月起:取得由单位发放的住房补贴不再予以扣除;对单位和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税前扣除的比例和标准,根据财税〔2006〕10号文第二条规定执行,即:
???&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12614元(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4204.67元×3倍)。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交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四、自税款所属期2011年7月(含)起,对个人取得由单位发放的住房补贴,一律不得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五、《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我市新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关个人所得税扣除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深地税发〔号)自日起停止执行。
上述回复仅供参考。有关具体办理程序方面的事宜请直接向您的主管或所在地税务机关咨询。&欢迎您再次提问。&&&2人赞同
其它答案:共0条相关内容等待您来回答423120644823编辑推荐财税资讯会计中心税务中心财税问答政策法规共享中心产品服务会计人生互动交流论坛精华您的收藏夹是空的,赶紧收藏吧!
原单位工作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后换的工作单位没有缴纳,但自己连续在缴纳,现在社保和公积金不再一个单位缴
问题来自:成都
| 提问时间: 11:21
原单位工作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后换的工作单位没有缴纳,但现在自己出钱在原单位的账户继续缴纳,现在社保和公积金不再一个单位缴纳,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吗?
邮箱地址:
请输入密码
您也可以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
没问题,只要您在同一地方,联系缴存13个月就可以了,不看单位的,没问题
原相关问题
您可能感兴趣的房源
4室3厅&216平米
天立花园彩虹苑天立花园彩虹苑
2室2厅&81平米
盛唐华都盛唐华都
5室2厅&176平米
仁达滨江仁达滨江
2室2厅&105平米
青原苑青原苑
已有回复:共&6&条
没问题,只要您在同一地方,联系缴存13个月就可以了,不看单位的,没问题
可以,把资料和档案转到现有单位即可。
连续一年以上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并没有支取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同时无公积金贷款余额
你好!你只要在同一个城市连续缴纳12个月公积金就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可以的!!只要缴了有1年就可以了!!
每个问题最多只能赞同5次,请不要频繁赞同
房产专家和备选专家才能提交回答
您目前不是问答专家
请输入密码
1 回复| 9 回复| 1 回复| 7 回复| 3 回复| 2 回复| 1 回复| 1 回复| 3 回复| 2 回复| 2 回复| 4 回复| 1 回复| 1 回复| 1 回复|
相关区域二手房
"的问题,中国最大,最专业,最全面的房产问答知识平台,数万房产专家和热心网友随时为您解答
客服热线/ 虚假信息举报:400-620-9008&&&&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参考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参考意见
一、 劳动争议案件受理问题
劳动者已纳入社会保险统筹或者用人单位已经为劳动者办理了社会保险手续,因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以及用人单位欠缴或者拒绝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争议不属于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范围,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劳动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张权利。
劳动者已参加其他类型社会保险或者非因用人单位原因致使用人单位无法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而发生的争议,不予支持。
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第三人原因发生工伤,既可以从第三人处获得民事赔偿,也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待遇。
住房公积金争议及住房补贴不属于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
因政府主导企业改制、转制而引发的社会保险争议、买断工龄等争议,不予受理。
在校学生在勤工俭学或者实习期间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不作为劳动争议案件予以受理。但在校学生临近毕业,与用人单位有三方就业协议,且双方是以建立长期劳动关系为目的、已形成稳定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关系处理。
二、双倍工资问题
双倍工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当事人可以对其提出仲裁时效抗辩。当事人未在劳动仲裁程序或者一审程序中主张仲裁时效抗辩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不应主动适用仲裁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八条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计算时不采用分段计算、诉求分段保护的方式,其仲裁时效起算应当按以下方式确定(最多支持11个月工资差额部分):
(一)日前建立劳动关系的,自由协商期为一个月,从日起满一年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从日起计算;
(二)日前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自日起一年内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时效自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算;
(三)日后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自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一个月的次日起至建立劳动关系后一年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间应自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算;
(四)日后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超过一年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自双方建立劳动关系满一年的次日起开始计算。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其与劳动者签订的其他有效书面文件已经具备了劳动合同的各项要件,明确了双方的劳动关系和权利义务,人民法院应当将双方签订上述文件的行为视为已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支付双倍工资。
书面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重新订立劳动合同,原劳动关系视为延续。用人单位未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重新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当承担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定义务。
三、主体问题
劳务派遣案件中,人民法院可视案件情况将实际用工单位作为共同当事人或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用人单位挂靠或借用其他单位的营业执照进行生产经营的,用人单位和被挂靠单位或营业执照出借人应当作为共同当事人并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有独立诉讼主体资格的非法人组织,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不必追加其上级法人为当事人。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视情况将其上级法人主体追加为被执行人。
对于劳动者死亡后家属起诉用人单位的,如果诉讼请求仅为确认劳动关系,可由其近亲属一人或数人提起;如果诉讼请求中包含工伤待遇、赔偿金等事项,人民法院应当将全部合法继承人追加为共同原告。
四、补偿金及赔偿金的问题
劳动者工资数额应当以应发工资为准,具体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所得税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类型。
在确定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的计算基数时,月平均工资应当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确定,且该平均工资不超过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如通过法庭调查,最终无法确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可以参考本地区上一年度的职工社会平均工资计算。
当事人主张的补偿金或赔偿金与其依据或查明事实不一致时,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释明并允许其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在人民法院释明后拒绝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该项诉讼请求。具体情况如下:
(一)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金,仲裁裁决支持后用人单位起诉的,如果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应当给付经济赔偿金,则判决不予变更仲裁数额。
(二)劳动者主张经济赔偿金,仲裁裁决支持后用人单位起诉的,如果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应当给付经济补偿金,则应当向劳动者释明变更仲裁请求。劳动者拒绝变更的,人民法院对其相应仲裁请求不予支持。
第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与《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四、十条规定的支付经济补偿金和额外经济补偿金的条件完全相同时,根据后法优于前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处理。
五、劳动合同的履行与解除
用人单位单方调整劳动者薪酬或工作岗位,如确属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所必需,且程序合法,劳动报酬基本相当,无其他违反劳动合同或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行为合法有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双方是否解除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如劳动者已离开用人单位,且用人单位再未给劳动者发放工资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对劳动者有其他管理行为,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已事实解除。
六、举证责任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电子考勤记录没有劳动者签名确认且劳动者否认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信。
第二十二条
对于劳动者从用人单位内部网站系统中复印的有关证明材料,如该系统属于用人单位封闭管理且具有信息发布等功能,劳动者无法获得原始资料的,人民法院可在庭审中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原始资料并释明利害关系。用人单位在人民法院要求后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法律后果。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主张其与劳动者建立不定时工作制的,如该用人单位没有提供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手续,人民法院应当确认该不定时工作制违法;对于实行倒班制的用人单位,如劳动者一周内的上班时间未超过40小时,用人单位可不用支付加班费。
七、裁审衔接
第二十四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驳回当事人在劳动仲裁程序中提出的部分仲裁申请的,如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均未在法定期限内针对该驳回申请部分起诉,人民法院在判项内容中不再表述该部分内容,但应当在本院认为部分予以说明。
第二十五条
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书中具备执行内容的裁决项全部为终局裁决,仅最后一项内容为“驳回申请人的其他仲裁请求”的情形,用人单位如对终局裁决项内容不服,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参考意见
&&发布时间: 10:50:23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参考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参考意见
一、 劳动争议案件受理问题
第一条 劳动者已纳入社会保险统筹或者用人单位已经为劳动者办理了社会保险手续,因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以及用人单位欠缴或者拒绝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争议不属于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范围,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劳动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张权利。
第二条 劳动者已参加其他类型社会保险或者非因用人单位原因致使用人单位无法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而发生的争议,不予支持。
第三条 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第三人原因发生工伤,既可以从第三人处获得民事赔偿,也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待遇。
第四条 住房公积金争议及住房补贴不属于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
第五条 因政府主导企业改制、转制而引发的社会保险争议、买断工龄等争议,不予受理。
第六条 在校学生在勤工俭学或者实习期间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不作为劳动争议案件予以受理。但在校学生临近毕业,与用人单位有三方就业协议,且双方是以建立长期劳动关系为目的、已形成稳定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关系处理。
二、双倍工资问题
第七条 双倍工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当事人可以对其提出仲裁时效抗辩。当事人未在劳动仲裁程序或者一审程序中主张仲裁时效抗辩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不应主动适用仲裁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八条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计算时不采用分段计算、诉求分段保护的方式,其仲裁时效起算应当按以下方式确定(最多支持11个月工资差额部分):
(一)日前建立劳动关系的,自由协商期为一个月,从日起满一年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从日起计算;
(二)日前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自日起一年内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时效自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算;
(三)日后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自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一个月的次日起至建立劳动关系后一年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间应自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算;
(四)日后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超过一年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自双方建立劳动关系满一年的次日起开始计算。
第九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其与劳动者签订的其他有效书面文件已经具备了劳动合同的各项要件,明确了双方的劳动关系和权利义务,人民法院应当将双方签订上述文件的行为视为已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支付双倍工资。
第十条 书面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重新订立劳动合同,原劳动关系视为延续。用人单位未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重新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当承担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定义务。
三、主体问题
第十一条 劳务派遣案件中,人民法院可视案件情况将实际用工单位作为共同当事人或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挂靠或借用其他单位的营业执照进行生产经营的,用人单位和被挂靠单位或营业执照出借人应当作为共同当事人并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三条 对于有独立诉讼主体资格的非法人组织,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不必追加其上级法人为当事人。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视情况将其上级法人主体追加为被执行人。
第十四条 对于劳动者死亡后家属起诉用人单位的,如果诉讼请求仅为确认劳动关系,可由其近亲属一人或数人提起;如果诉讼请求中包含工伤待遇、赔偿金等事项,人民法院应当将全部合法继承人追加为共同原告。
四、补偿金及赔偿金的问题
第十五条 劳动者工资数额应当以应发工资为准,具体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所得税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类型。
第十六条 在确定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的计算基数时,月平均工资应当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确定,且该平均工资不超过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如通过法庭调查,最终无法确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可以参考本地区上一年度的职工社会平均工资计算。
第十七条 当事人主张的补偿金或赔偿金与其依据或查明事实不一致时,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释明并允许其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在人民法院释明后拒绝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该项诉讼请求。具体情况如下:
(一)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金,仲裁裁决支持后用人单位起诉的,如果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应当给付经济赔偿金,则判决不予变更仲裁数额。
(二)劳动者主张经济赔偿金,仲裁裁决支持后用人单位起诉的,如果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应当给付经济补偿金,则应当向劳动者释明变更仲裁请求。劳动者拒绝变更的,人民法院对其相应仲裁请求不予支持。
第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与《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四、十条规定的支付经济补偿金和额外经济补偿金的条件完全相同时,根据后法优于前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处理。
五、劳动合同的履行与解除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调整劳动者薪酬或工作岗位,如确属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所必需,且程序合法,劳动报酬基本相当,无其他违反劳动合同或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行为合法有效。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双方是否解除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如劳动者已离开用人单位,且用人单位再未给劳动者发放工资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对劳动者有其他管理行为,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已事实解除。
六、举证责任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电子考勤记录没有劳动者签名确认且劳动者否认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信。
第二十二条 对于劳动者从用人单位内部网站系统中复印的有关证明材料,如该系统属于用人单位封闭管理且具有信息发布等功能,劳动者无法获得原始资料的,人民法院可在庭审中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原始资料并释明利害关系。用人单位在人民法院要求后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法律后果。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主张其与劳动者建立不定时工作制的,如该用人单位没有提供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手续,人民法院应当确认该不定时工作制违法;对于实行倒班制的用人单位,如劳动者一周内的上班时间未超过40小时,用人单位可不用支付加班费。
七、裁审衔接
第二十四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驳回当事人在劳动仲裁程序中提出的部分仲裁申请的,如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均未在法定期限内针对该驳回申请部分起诉,人民法院在判项内容中不再表述该部分内容,但应当在本院认为部分予以说明。
第二十五条 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书中具备执行内容的裁决项全部为终局裁决,仅最后一项内容为“驳回申请人的其他仲裁请求”的情形,用人单位如对终局裁决项内容不服,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来源:法院内网
责任编辑:呼市中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保公积金缴纳发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