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战损场景场景石头如何做真实

制造运用于实战的高达可行吗?在现代战争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问题出自这篇报道:《日本政客想制造真正的“高达”》
按投票排序
Gundam也是我以前曾經大力推廣普及的作品啊……補充 兄的答案。Gundam系列(呃,限定宇宙世紀的作品。後期衍生的不算)有著蠻深的SF設定,而幾乎所有無法以現在科學達成的設定,最終都是歸到「米諾夫斯基物理學」,這個偉大的發明(?)上。由於米諾夫斯基粒子的發現,改寫了物理學的常識,而有可能做出小型而安全的核融合反應爐。在製作過程中,又發現了米諾夫斯基粒子可以干涉電磁波和部分可視光的特性,可以讓所有的現代化長程兵器失去功能,所以有必要開發強力的近距離機動兵器 --- 就是Mobile Suits了。MS的動力來源來自小型核融合反應爐,光束槍、光束劍等武器也全都是應用米諾夫斯基粒子的產物。沒有米諾夫斯基粒子,就做不出來MS(所以我們現在做不出來,哈哈)。但不只是宇宙空間的使用,在地球上MS相對於坦克也是有絕對優勢的。第一,裝甲厚,第二,武器連射速度/裝載量是天壤之別,第三,機動性也完全不同。地球重力雖然對MS的機動性造成了影響,但和坦克相比還是沒有問題的。一年戰爭時,地球聯邦因為MS開發落後而不得不採取坦克的人海戰術對付MS,但在之後,可以看見坦克類的兵器都是用作支援攻擊上了。當然,原本在宇宙開發的MS拿到地球上一定會有問題(冷卻、防塵等、鏽蝕等),所以有針對地球上使用而開發的MS(各種陸戰型MS、水陸兩用MS即是)。其實在重力環境下使用MS有一個各種設定都不敢提及的大問題……就是在MS步行的時候,駕駛員其實無法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移動。每一步跨出去都是一次大幅的上升和下降的過程,跑步的時候駕駛員基本上就是不停的反覆著像飛機碰到嚴重亂流一樣的狀況,在駕駛艙中像個跳蛋一樣上上下下的搖晃。別說戰鬥,走幾步大概就吐在駕駛艙裡面了……所以呢,先別提我們能不能發現米諾夫斯基粒子,要駕駛人型機器人上戰場,先要想辦法讓駕駛員不會暈機才是最大的挑戰啊。
关于高达,UC正统设定里(当然这个设定是为了圆场用的),是由于米洛夫斯基粒子的使用,导致可以造成电磁波盲区,从而让宇宙战从粒子炮远程对轰变成了近身小型机攻击。米氏粒子是作品虚拟设定的一种粒子,包括高达世界的可控核聚变也是用这种粒子完成的,当米氏粒子在宙域散布以后,会隔绝电磁波传导,当然可见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米粒浓度足够高以后还可以干扰可见光造成绝对盲区。----------------------------------------------------------------------------随后就要谈到一个大部分人都不了解的问题了。高达世界里设定的机动战士(mobile suit),设计成人型,是为了满足驾驶员的需求,而不是因为这样有战斗力。因为很重要所以再说一遍,设计成人型,是为了满足弱弱的人类的操作需求,而不是因为人型强。设定里,作为长期习惯在平面上移动的人类,进入宇宙空间,同时失去了用电磁波来辅助侦查的能力,只能用视觉之后,对基本的移动等等操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难以自如的移动。只有少数精英具备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再往上进化就是新类型人(newtype)了。高达世界设定里,是有超能力的。进而,开发了MS,通过训练驾驶员将MS作为自己身躯的延伸来操作。(实际上最早设定里,是类似战斗动力装甲那种套在人身上的(mobile suit,机动战斗服),但是当年这玩意不如大型机器人好卖钱),使大量普通驾驶员也可以掌握只能通过可见光获取信息情况下的宇宙高机动。想了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简略的说是类似宇航员的方式,通过全身各处的喷口,驾驶员把MS当做自己的外延来操作。而且早年MS只是吉恩势力开发的(剧中两大势力之一),作为对付联邦的秘密武器。等联邦发现吉恩的米粒散布-近身MS作战方式之后,完全无法应付。因为联邦早年的宇宙战舰都是传统观念的超远距离粒子炮攻击,但是米粒隔绝电磁波侦查以后使得超远距离攻击不可能,近身后被MS蹂躏。(感觉很像二战战列舰和航母的区别吧?)就这样早年吉恩的MS还是通过用火箭将核弹头打入联邦战舰内部的方式来快速消灭敌舰的,早年科技下MS普通杀伤力不足。后来当吉恩盲目用MS进行地球降下作战以后(早期设想是宇宙战大获全胜以后签订城下之盟,不降落地球),早期是吃了大亏的。只是因为在宇宙,吉恩拥有完全制宙权,所以可以形成压制的形势。在联邦的MS出现之前,联邦用传统兵器,以及彻底丧失宇宙优势,以及被早期降下作战打了个大突然丢失了大量领土的情况下,和吉恩在地球打了足足7个月。早期MS因为完全是宇宙特化用机体,被地球联邦的重型轰炸机,导弹等等一顿暴打。玩基连的野望的朋友应该知道在地球上,联邦重型轰炸机的可怕。但是已经回不了头了。吉恩的整个工业体系,驾驶员训练等等,都被绑在MS研发一条路上了。因此一条路走到黑,开发地面作战用MS。实际上如果打成长期消耗战,吉恩是可以利用地球资源,通过占领区的人来组建大量的传统地面部队的,但是联邦的反攻没给他们这种机会。实际上,早期地面作战时,同资源的MS根本打不过同资源生产的传统兵器。但是考虑到宇宙中MS压倒性的优势,双方还是把开发重点调整到了MS,毕竟进行核聚变需要月球上的氦3,以及未来世界宇宙比地球重要的多。因此就走上了研发MS这条路了。等到MS一路不断加大投入研发迭代之后,就远远的把不再发展的传统兵器甩到身后了。事实上,强大的驾驶员一般是不限定要使用人形机的。有各种巨大的MA给他们操作,具有精神感应能力的还可以操作浮游炮来攻击。因此回来说,高达设定里面,MS设计成成人型,是为了满足人类驾驶员的需求,而不是因为这样强。
转自果壳网 叔大奥尼好吧,加粗下先表达主题——本片文章的主旨为“人型萝卜只是动漫里想象的产物。若在现实世界里按动漫的样子去做人型机器人,没有任何的战斗力。”最近和某些动漫中毒的同学有战了几回合,所以突然想到并决定写这么个帖子。当然了,我的目的不在于说服他们——他们其实是无法说服的,因为他们立于不败之地:“人型萝卜一定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并投入现代战争的,如果没有出现,只是因为科技不够!”(完美无瑕无懈可击)。不过例行吐槽还是要的。想象力是想象力,YY是YY。想象力的范畴是相同条件铁制品做成A形状会比做B形状更有性能(合理性),而YY则是相同条件下A4纸制品会比铁制品更有性能。归根结底的一句话——用来做人型萝卜的技术,用于坦克上,战斗力提升永远更大。在展开论述前,我们先定义下让大家热血(包括本人在内)的人型萝卜定义——人型,结构为四肢/躯干/头部形式,行走为两足行走,使用的武器包括激光剑(大误),大型的锯齿切割刀(也就是传说中的电锯杀人狂),大型的枪械/火炮等。其高度大于5米(抱歉我不是军事宅,所以不是特别擅长划分——但是1-3米左右的定义是动力装甲,这个玩意和人型萝卜有本质区别,是非常靠谱且有用的装备。3-5米的这个空档区我就不知道怎么划分了,不要……在意……细节……)。另外鉴于人型萝卜有大有小,具体的参数我们后续场景中再做讨论。坦克就以目前的主流坦克定义。随便百度一条:ZTZ-99式主战坦克,又称99式,工程代号WZ-123,网络上流传的98式坦克实际就是99式坦克的样车9910型,99式坦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新的主战坦克。该坦克战斗全重51吨,炮口向前时全长10米,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67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乘员3或4人全重51吨HB涡轮增压中冷式柴油引擎悬挂装置为扭杆悬挂加叶轮式液压减震器最大公路时速达67公里/小时最大越野时速达56公里/小时基本作战行程为450公里,加上额外燃料可至600公里1门48倍口径125毫米滑膛炮,由自动装弹机装填,备弹数41发,具备发射炮射导弹能力多功能爆破榴弹1挺QJC88式12.7毫米指挥官机枪(300发)1挺86式7.62毫米同轴机枪(2,000发)坦克炮塔正面和侧面都在原有复合主装甲的基础上,加装了新的楔形双防附加式爆炸反应装甲正面防护力相当于900毫米均质装甲主动防护系统独立周视热像仪“猎—歼”下反稳像火控系统上反式周视瞄准镜,有微光与白光双模式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激光压制观瞄系统中国制第二代凝视焦平面热成像仪===我是打破美好幻想的分割线===以下就是死理性的逐条分析。1.外部物理问题1)压强问题知道坦克为什么是履带式么!知道为什么坦克底盘低么!压强的基础概念是小学教的呢!我们就拿我目前手头最小的一个人型萝卜资料来看吧——《全金属狂潮里》里的AS——高大约是8米左右,机器大约是8~10吨,比例与人类基本一致。按一个170cm的人脚是40码(25cm)比例计算,其脚部大约也就1.2米左右(宽算作一半0.6米左右好了),这个概念也就是接地面积为1.2X0.6X2=1.44平方米……如果是上20米的刚大木和更大的玩意……那咱就不用算了吧。说实话我对坦克的数据不熟,随便查查普遍认为是大于5平方的,参考比例来看,AS是10吨/1.5平,坦克是50吨/5.5平,似乎相差不多?但有一点很关键哟亲!坦克运动的时候履带一滚就走你了,对地表额外施加的可只有一个摩擦力……人型萝卜呢?左脚一抬右脚压强立马加倍——这还是没加速的状态,如果要疾跑的话……那就不是一脚下去带出一脚泥了,带出来的是水泥……——结论,亲,水泥地让你走出雪地的效果,你值得拥有!2)体积和强度的比例这个理论大家都应该知道的——生物界力气最大的动物蚂蚁如果能长到和人类一样的大小,那么直接会被自己的体重压死。那是因为从三围角度看,高度增加一倍,体积和重量差不多就要增加8倍,几何级数的增张。或许8米/10吨还是有希望的(我们先不考虑科幻小说的严谨性),但到了20米的高度……那重量一下子就要增长到差不多80~120吨左右……我们就算不考虑压强问题,光考虑腿部结构的承重问题……都是很难想象的吧?或许有同学要提出了——万一以后发现了一种轻型有坚固的金属呢?问的好!这样就能满足刚大木20米20吨的问题了——不过同学啊,用这种材料做飞机的话……原来一箱油只能从中国这头飞到那头的现在可以从中国无补给直捣米粒贱合众国了哟!做坦克的话我原来50吨的重量立马变成10吨我能多拉40吨的主炮/导弹/装甲哟!不脚的做刚大木太浪费了么!!——结论,我们还是往小点做吧……20米的太大……3)运动性能问题这个当然是槽点最多的问题。看啊,刚大木里面各种闪导弹闪激光闪弹幕!可能么?基于目前的技术结构下来说——很难。机器人并不像人体能很敏捷的协调各个部位。两足是一个相当不稳定的结构——在移动中重心的变化及其复杂,所以目前技术下两足机器人要么依赖巨大的脚掌,要么就是缓慢的移动。好吧,那么考虑未来科技呢?或许有非常牛掰的操作系统外加非常牛掰的机械结构能够支持机器人跑跳后空翻呢——嗯机器没问题,但你考虑了驾驶员的感受么!!你说一个8米的机器人跳跃力要设定多少?没个5层楼20~30米不幸福吧?那么请你想象下……你被关在一个电梯里从5层楼自由落体,你觉得你能没事么——没错,这就是你跳跃过程的后半段……好吧,或许那时候有配套的安全服安全带还有悬挂系统让里面的驾驶员保证不受伤……但我又要说如果这些系统用在现有的坦克上,我都可以直接把坦克当碰碰车玩了呀!——结论,进去的是技师出来的是技师酱(不是卖萌)……嗯……===我是深入的分割线===2.内部物理问题1)关节结构大家都知道,轮子结构整个的运动点就一个,那就是轮轴和车子这里——除非这里出故障,不然整个系统的运行不会出现问题。但人型萝卜就不然了——为了2足行走的稳定,只要要模仿的关节最少就有3处,踝关节、膝关节、骨关节——响应的,风险也大了3倍以上。其次,关节还涉及到一个很麻烦的问题——旋转。你自己试试就知道了,为了让脚可以前后左右移动而脚面依旧保持可以踩在水平地面上,这个结构是必须的。人骨靠的是软骨、结缔组织、体液等结构实现的,机器呢?上20吨壳牌润滑油恐怕也撑不住这一个月的磨损量吧……另外,使用球型关节后,整体强度又是一个软肋——倒不用拿现在的技术来评估,即使是未来的材料未来的技术,人型萝卜的大腿强度可以打100分的话,膝关节强度也只能打50分,这是结构造成的无法改变的事实。——结论,或许僵尸型萝卜能解决这个问题?2)能源问题这里我必须先指出,2腿行走不仅是一种比较难以实现的技术,还是一种移动效率很低。想想就知道——用轮子滚的话需要做的功只是水平面的……但走路的话不仅水平面做功,垂直上还有把脚拎起来,这些能源都是白白浪费的。此外,以人型来说,负载又是个大问题(你见过机器人背登山包,或是拖着一辆小车上战场么!一!点!都!不!时!髦!)——且不说负载备用能源,单单负载装备上就会让本来已经浪费的能源捉襟见肘——于是又有同学要说未来的能源/电池/小型核反应堆了吧!亲,有这动力源我战斗机绕地球两圈不带喘气了哟~腰不酸腿不疼啦~——结论,也许一个超大型的溜冰鞋可以解决?===我是战斗力的分割线===3.战斗问题关键了亲们!!关键了!!虽然我不是军事宅,但这些基本因素我还是懂滴(错了的话求各位奆奆抽打)!1)隐蔽性/命中面积所谓的正面投影是也!雷达啊红外线啊各种检测啊靠什么?发出去XX波反射回来呀!什么样目标的容易反射?目标越大越容易!——看看坦克的尺寸,宽3.5高2.3,撑死也就8平方米的投影面积。再看看AS(我就不吐槽刚大木了),8米的高按比例算肩宽最少3米,不过躯干四肢不是填满的24平米打点折扣算18平米好了——足足大了2倍还有找啊!!!此外,正面飞过来的炮弹容易命中什么样的目标?没错!目标越大越容易!——AS再次躺着中枪了。有童鞋说了——那我们可以趴下呀。那么请问需要移动的时候怎么办……哦没错,有趴着移动——你看这时候去掉手,去掉脚装上个轮子移动起来效果拔群哟——我艹这不是刚大木外形的坦克车么!——结论,枪打出头鸟……2)持续作战能力/冗余性A部件出故障了怎么办!——最想听到的回答当然是“没关系,没那玩意我们也能打!”;差点的是“那就用B继续!”;如果你听到的是“卧槽,这下我们完蛋了……”那就真完蛋了。人型萝卜就有这个问题。两足,被打断一个怎么办?用手撑着走路么……手臂被打飞了用不了激光剑了如何?学卓洛咬在嘴里三刀流么……等等,机器人有嘴咩!而坦克显然木有这些风险——履带?少了那玩意一样跑,只是少写地形适应性罢了。轮子?飞几个就飞几个吧。主炮不行了还有其他轻型火炮/机枪呢。——结论,蟑螂型的多足机器人才是王道!3)火力问题/抗后坐力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站立是非常不适合射击的。重心高力臂大,后坐力可以轻易的掀翻萝卜。因此,如果采用大型武器,作为萝卜势必要趴下使用,趴下的萝卜显然既不帅气又没有机动性。而本身就趴着的坦克就没这个问题。其次,使用的火力又和本身机体的重量有关——50吨的可以用160mm大口径的炮(我从贺胖的全金看来的,说错不要打我!)而10吨左右的用70mm左右口径的炮就是极限了。光火力上的差距就是一大截……——结论,给我一个兰达驱动器,还你一个无后坐力的梦想!4)维护问题看过探索频道节目的人可能会记得,有一次节目是介绍枪械的——其中正好对比了美军的M4A1和中东地区流行的AK-47。当时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M4A1因为精密,所以使用起来方便,射击性能好,精确度也高——但有个致命问题怕进沙子,所以美军还准备了安全套套枪管;而AK虽然没有那么好的性能,但胜在耐操,进沙子进水进什么都没压力,抖几下用起来和新的一样劲爆给力。这很好的说明了一个问题——结构越简单,维护成本越低,出错的可能性也越低。想想下即便是最低限度一个人形萝卜也有将近30个关节需要维护,还然后才能进行一些其他的常规……我脚的维护人员会死的……——结论,亲,先拼个刚打木模型玩玩?===我是结论的分割线===其实很多童鞋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会犯这样一个错——以基于电影/动画里的未来科技,来对比现在的坦克——其实以那种科技做的坦克,战斗力比萝卜会强出N倍!那么,人型萝卜在任何战场都没赢面么?NONONO!至少在一个名为“床”的战场上……战斗力秒坦克20多条街。无节操的匿了!
不可行。完全不可行。目前没有任何人或者组织将双足步进机器人投入实用。难点在于保持平衡。想想,人脑这么牛逼的东西都要花几个月来学习,电脑这种傻孩子怎么也得用上几十年吧?材料限制。我很难想象一个身高20米左右的人形装置居然只有40吨重,还不如我国一台不到两米高的坦克重。所以,除非真的开发出来了的“月神钛合金”,否则基本不可能。动力限制。我艹,能喷气推动40来吨完全没有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大铁坨子BIU~BIU~BIU~的飞来飞去,还能发电(我不太清楚高达到底是液压驱动还是电机驱动还是形状记忆合金驱动)驱动它跑来跑去的动力装置,真的很难以想象诶!不光不可行,造出来了也没用。太高了。二十来米高诶!在城市里也是几公里外就能看到的主,最怕火炮炸弹神马的了!太慢了。跑步诶!你跑啊!你跑啊!你跑的再快能跑一百迈么!大不了我开车跑啊!太脆了。20多米高四十来吨的大脆皮肠诶!RPG就能打穿了吧!不行我给你来个JDAM吧!包你吃的爽爽的!总之,从目前看来,大型人型双足步进作战设备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别的不说,那脑袋是用来干啥的??那手是用来干啥的?相比之下,机甲战士的设定就靠谱多了。
谢邀不考虑后期神棍化的Freedom、00等机体,我们就以0079里的最原始的扎古为例子我先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在动画中“可行”:1. 米诺夫斯基粒子;2. 无重力环境先说粒子。初期的高达还是设定非常严谨的,只是观众把很多设定都无视掉了。最重要的就是米诺夫斯基粒子,原作多次强调,因为这个粒子使得“远程制导无效化”,所以近战用的人形机动兵器才能有用武之地。否则的话,远程激光和飞弹就解决了。就像武术高手打不过子弹一样再说环境。扎古开光的第一战就是宇宙空间歼灭联邦主力舰队——注意,没说是非洲大草原歼灭联邦主力坦克部队。战斗看的是天时地利,这两种环境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反对高达的朋友说20米高的东西没有实战价值——错,是在平原地面上没有实战价值——但这本就不是人家的客户需求。单体构造的舰船、坦克,运动性有限,无论直线速度多快,非轴线上的加速度都很弱,也就是改变方向很难。开过车的朋友都懂。而高达的价值,在于无重力三维空间下实现的多体、多动力源运动。由于结构上的特性,可以通过手脚等多体控制实现高速度下的高机动性。打个比方,人类A骑自行车,而人类B只用两条腿,人类A的绝对速度明显更高,但人类A一定能追上人类B吗?恐怕很难。只要B保持左窜右跳,基本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人形结构的高机动性。而且,坦克也去不了山岳地带,而人的双腿却哪里都可以去。如果认为平原地带的两军对轰就是战争的全部,那未免太过纸上谈兵。球形这样的单体结构、和兽型这样的多足结构(其实就是多支点结构),只在技术水平不够发达的时候有意义,因为控制起来简单。等达到相应技术了,双足能够搞定的问题为什么要多足?人类用两条腿走路,如果有人说,我建议你还是手脚并用爬着走,这样更稳定,你会乐意吗?物理研究总是说我们把球型、刚体当作理想模型,这是为了简化模型,但是把简单模型当作最理想模型却未免本末倒置了。如果工业设计永远把球型之类的当成目标,那我只能用一个“不思进取”来形容了。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去衡量高达的设计就太无趣了。当然,后者的技术水平尚未达到,所以争来争去也没意思。在现实中是否可行?这个问题要分三方面来回答:1. 现今是否可行?不可行。重量、高度、稳定性,都是问题。2. 高达在当今的战争中是否有意义?以当今的军事背景,如果有人能够开一辆高达出来,那绝对是有意义的。别的不说,那把激光枪就可以吊打别家武器了。3. 同等技术条件下,是否有意义?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高达的价值在于目前科技所无法达到的高机动性,而这些都还处于YY阶段。如果能够造出高达,那么其他技术也同样会发展到另一个层面。这种场合下,战争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很难预测。所以是不是真会造出高达,还是其他武器,这个无法回答——————————————————————真不明白怎么天天有人跟我争论直立行走的坏处。直立是一种能力,多一种能力意味着多一个选择。多一个选择总是好的,你实在不喜欢,爬回去不就行了?思路放宽松一点嘛少年最后,推荐的答案,乃本答案很好的补充。
假设我有了足够的技术力,需要制造一个有双手有双脚,高18米的机动兵器,你能给我一个把这个兵器造成人形的理由吗?发现有朋友有意无意混淆“人形”和“双足行走”。我先不讨论双足行走的必要性和优势是不是成立。我假设双足行走确实很有优势和必要性,但是,谁规定双足行走的就一定要是人形的?难道我造成鸡形的就不能双足行走了?有手有脚就肯定是人形,这是什么时代的偏见?还是以UC世界观为例。很多人提到了米氏粒子,米氏粒子的作用只是隔绝了部分电磁波,使得雷达失效。于是战争距离必须进入光学探测器的可视范围内,虽然并没有交代光学探测器的探测范围,但是比现在的望远镜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于是,被废掉的只有大舰巨炮和长程导弹,因为没有制导了。这确实使得小型飞行器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宇宙用的小型飞行器,有什么必要造成人形呢?有人说,可以通过摆动四肢进行机动。有人说,双手可以拿武器。那么,为什么不装4只手?同样可以做机动。就算不用四只手,机动用的辅助喷嘴有什么必要装到脚上?4个简易机械臂+多自由度喷嘴难道不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着舰的时候机械臂折叠起来,难道不会更省地方,增加运输舰的载机量?宇宙环境必然是射击战为主,因为大家都在高速移动,而且没有急停的必要(停了之后再启动会有停顿,可能被其他人打,还不如瞬间转向保持运动),近身风险极大,大家都是几百上千公里的时速,太容易撞了。退1W步。就算打近战,我四只手难道会打不过你两只手?什么?你说脚比手长?日,这是机器人,谁规定脚比手长的?W的双龙高达没见过吗?手比脚长脚粗完全不是问题。就算是生产层面,造4只手显然比造双手双脚划算,而且战场维修也是,只要备手臂就够了,装不装手掌那是另一回事。说说地上。如果是鸡形,同样可以有两脚行走的优势,而且高度更低,更容易蹲下须找掩护(不必像人形那样趴下)。因为重心低了,更容易保持稳定,因此在顶部装备大火力的实体炮或者其他武装也能成立。
好吧 ,之前的图可能太过了,被删了,这次截一张图来试试。好吧 ,之前的图可能太过了,被删了,这次截一张图来试试。不是国军不给力,奈何共军有高达,就是这个意思~~~
即使是近战可行的前提而言,人形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是兽型,为何?人型比兽型的唯一优势就是双手解放出来可以持各种工具武器,而在那种科技下何必用仿真手指来握持?直接接驳在端口上不就得了?或者要极易更换 做个专用触手也很容易,这么粗大的肢体不用于移动和稳定体重,机动移动完全是浪费。 如果是使用光剑,热能斧之类的肉搏,装头上肩上当撞角也不会比剑差。
不太可行,没多大作用。能开起来,能打,欺负一下人或者小东西,这个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和同等重量的其它兵器相比就是战五渣。只需要削了他的腿,高达就成人棍了。甚至都不需要削腿,自己都走不太稳宇宙里作战可能会有用,但是我们有生之年还不一定能看到这一天呢,而且你一定要做成人形干什么,全屏嘲讽么……
一发导弹就干挺了吧。。那么大的靶子。。
其实美帝早就已经去取得相关的巨大进展了。大家可以搜一下波士顿动力这个公司。最出名的是bigdog,还有petman。特别是petman,穿上防护服已经和人类难辨了。实用化估计已经在不久以后了。现在所有的科技产品的瓶颈都在电池这一环了。
全都是被重力束缚的人啊~高达就不说了,有设定的。有米氏粒子在一切都是浮云。连战舰都能浮起来高达算什么。什么重力压强根本就是扯。说到大小这种大小主要也是宇宙战。战场太大动不动就几千米距离,太小的的话实在没存在感。而且机动战士这种东西最初开发是为了宇宙工程用的,大型重机造小了没有意义,技术直接运用于军事,这些技术的小型化很困难。跑步速度,高达根本就不使用跑的好不。看骡子一直都是跳来跳去的。而且宇宙作战看跑步速度干吗。。。地面作战,最明显的就是打老虎那次,人家都是搓着走的,谁用跑的啊,白痴。速度,转向能力全都甩着坦克好几条街。前提是姿势制御系统的完善。着弹面积。人形着弹面积大,死心眼你不会趴下啊。。。趴下运动性差,死心眼你不会再站起来啊。打完再冲锋,人类身体最大的优点就是灵活性。攻坚笼城都有战术的好不,谁那么傻站在那给人当靶子啊。人类战争打了几千年都是这个造型,也没哪个士兵说把我两条腿卸了换两个轮子我着弹面积小。另外原本扎古的开发就是为了宇宙战。降下作战后地面战机动战士一般都是执行的都是丛林战和平原的扫荡战。密录里面有你哄勇者开着坦克干扎古的,也就是最初偷袭的一发管用了。最后还是壮烈了。原因在于,1,坦克多人操作,合作性对战斗力影响极大。2,坦克转向困难,不如人形关节,灵活。3,地形适应性差。丛林山地就不说了。平原作战想抵抗机动战士的高火力压制只有依靠速度。但是高速下压着个石头就翻了,我看你怎么再翻回来。4,连射能力不强。你炮弹射速高威力大,填弹时间太慢,比不上扎古冲锋枪突突你。没你威力大我也能一发就灭了你。你想在坦克上也装这种突突枪?抱歉,你带不了弹夹。另外装甲问题。高达用的是高达尼姆合金,也叫月神钛合金。轻量化且坚固。至于到底是什么不清楚。原本也是为了宇宙战提高推重比。谁在宇宙还开个坦克。。。脑子有病。再有米氏粒子相同战术素养的基础下,高达可以完胜坦克,而且是压胜。前提是这些技术都实现。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这些技术太扯淡了。同样的技术用在坦克上?抱歉,对于人类操纵兵来说,一定是人形兵器最容易制御。如果真的能达到高达那种档次的可操作程度,人形兵器有一百种方法可以秒杀坦克。我个人认为比较靠谱的还是AS。不过技术也是黑知识。不太可能实现的。AS最大的特点就是电子肌肉系统。能够高度模拟人体动作。有了这个,关节压强之类的问题就浮云了。机动性问题也足以解决。至于驾驶员受不受得了。。。抗加速度和冲击力的部分没有哪部动画的资料里有写。所以不清楚,但是应该是有某种技术保护驾驶员,比如独角兽里的XX剂。第二个就是小型融合炉。动力系统完备,谁再提电池的问题滚粗。这里用人形兵器的理由很明确。1,地形灵活性大。反恐战争的主战场,哥伦比亚,柬埔寨,越南,墨西哥,阿富汗,伊拉克等等都是山地丘陵丛林地形。你给我开辆坦克来试试2,小规模部队执行高灵活作战。任务复杂,甚至必要的时候要执行潜伏,奇袭,掩护,运输,工兵的任务,坦克做得到么?3,小队编制战术可以得到体现。近战强袭,火力掩护,远程狙击等功能人形兵器都能做到。坦克行么?4,必要时候可以应对遭遇战,扫荡战。就连空降作战,基本上扔架AS下去,凭借超强的机动性直接可以无双。扔辆坦克下去。。。这就是个活动棺材啊5,总而言之,人类士兵的一切战术都可以通过AS实现,而且高装甲高火力,可以大范围长时间连续作战,并能保护高技术高培养成本的精英士兵。不过的确平原阵地战AS的劣势就体现出来了。全金有一话不是讲北非的沙漠作战,AS被坦克虐得找不着北了。不过这年头没啥人老老实实地打阵地战了吧。。。至于其他体型。。。灵长类的体形是最灵活且适应性最强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身体有退化,不能跟野生狮子老虎比力量。要比就用灵长类战斗力最强的山地大猩猩比。相同体形的野兽哪个敢说100%能打得过大猩猩。至于虫形。。。放大之后根本连路都走不了。。。结论就是。有实战意义,也有战略意义。哪个国家要是造出了高达,那估计震惊效果和当初说我能造核弹一样。但是,高达或者AS技术不太可能实现。
其实很简单,因为对人类而言,最好的战斗装备是人本身,因为相比之下任何车辆、战舰,等等,都不如人的战术灵活度高,也不如直接指挥一个人战斗效率高。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无人机技术要向AI化发展,要不然虽然吹的很厉害,但说到底只是高级遥控飞机,执行不了真正的作战任务。现代机械化战争,也就是像坦克、火炮,其实对协同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只有一群坦克不跟着一堆辅助兵种其实是很脆弱的,所以机械化战争不仅因为着装备机械化,还要发展出对应的战术、战役和战略指挥系统,这就是为什么纳粹德国在二战开战的时候很牛逼,其实那时候从装备而言德军并不占性能优势。所以,坦克什么的20世纪的机械兵器从数据看很牛逼,其实如果作为一个战斗个体而言,战术灵活性很差,很容易就会被灭。比如没有空中力量和机械化炮兵掩护,坦克要实现最重要的突击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至于巷战什么的,说明20世纪的机械化部队短板何在的例子就更多了。其实从军事学而言很好理解,人数相同(比如三万人,差不多相当于现代一个重装师)的情况下,冷兵器时代部队里的军官比机械化部队少一到两个数量级,后者指挥官没有一个庞大的参谋队伍是不可能运作起来的,因为每一个装备几乎就只有一个功能,假如比较运作效率的话,其实后者比前者低很多很多。(所以大国军事改革的目标是要废掉师,以旅为作战单位,原因就是可以简化指挥,提高指挥效率,但是因为装备的限制,其实进展十分缓慢,因为现在一个装甲营要出去打,其实最少要出动至少有直接主力作战人员三分之一的直属辅助装备和人员,以及比这个营大几倍的后勤人员,一个有三百辆坦克的作战部队,实际人数至少要数万人了)。而高达这样的兵器不是这样,人形的本质上是多功能,比如双手操作,在更换兵器上,几乎可以做到无障碍的更换,武器的使用战术也可以和步兵完全一致,又比如双足行走,几乎可以适应一切作战场域,因此一种兵器也就可以执行无限多的任务。因此作为战斗个体而言,高达的多用途性达到了极致,侦查、突击、占领,以及任何地形上任何形式的作战任务,几乎都可以用一种装备搞定(尤其是在宇宙空间尺度上,高达的通用性更加明显)。说到底,高达的战术其实就是放大版的现代步兵战术,各种作品里表现的组团作战方法很大程度上就是步兵班战术,分为侦查(白刃突击)、重火力支援(有时候是远距离狙击,有时候是重火力支援,或者两者皆有,比如OO)、散兵步枪火力这三种主要角色(当然,很多更加接近于SAS那样的特种作战小分队)。所以说到底,如果高达是真实的,那现代的师、旅、团、营、连这样的战役-战术建制都没有必要存在,排就可以了,几个作战小队加一个技术支持团队就可以打一场相当于20世纪战役级别的战斗。和现代臃肿的指挥系统相比,这样的指挥系统简直是天堂般的效率(所以高达片里才有指挥官开个高达出去对砍的情景,主要是因为人家有这个时间和闲心~~~~也难怪UC片可以打个没完,因为有了高达,其实连作战大本营都没啥必要性,像OO,基本上现代军队里庞大的参谋部门,一个预测士就替代了,这不仅仅是因为那时候计算机很牛逼,其实里面任何一场战斗任务论复杂度的话都可以把现代像美国国防部的参谋部门忙到集体自杀)。至于上面说的地面战问题,其实谈论者基本忽略了一点,高达虽然是单兵多功能化到极点的兵器,但本身还是某支作战部队的一部分,它有它的空中支援之类的辅助部队(比较变态的是这玩意会飞,等于连这个现代战争绝对不能不带的辅助部队也可以用同一种,甚至同一台装备来执行,至于装备多功能有多么重要和难搞,请参考F35这坑爹货),只是这些不是动漫表现的重点的而已。至于生存能力之类,其实上面说的很明白了,坦克对步兵一定是步兵数据完败,但没世界上任何一支部队步兵的数量至少都是接近一半的,哪怕无限崇尚机械化突击和多兵种协同的苏联军队。如果出现高达对抗现代机械化部队(坦克、飞机、航母),哪怕两者火力水平相同,也会像当年蒙古骑兵打汉人步兵一样,后者只能守势,因为作战效率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其实二战的时候像法国和波兰之类传统军队之所以打不过前卫的德国装甲突击群(二战初期坦克什么的火力其实很弱,比现在的步兵战车还弱,而且还做不到行进间射击,相比于当时的反坦克火力什么的也是活靶子,不信请Google反坦克枪),道理也差不多。
全地图无差别嘲讽作用
相比高达,还是EVA更靠谱,真人控制的血肉之躯,解决了能源、驱动、传感等所有制造机器人会遇到的难题。万一被打死了,剥了壳还可以吃。
我认为华而不实,高达不过是巨大化的「日本武士」。论可行性,远不如美国人 30 多年前的设计,见图(请忽略图中与主题无关的部分,谢谢):
目前来说不太可行,但未来如何,我们都不知道
如果能造出如此精良的高达战士,倒不如让更多需要双足的人士先能够自由奔跑。这样在真的有高达大战的时候,他们拥有一份能力逃过机动战士巨大的脚掌。
红箭9(Made in China)
不可行。我能想到的有几点:站立的巨大机器人着弹面积太大,大约是坦克的好几倍。双足虽然有全地形的好处但是无法在武器的后坐力下保持平衡。如果与武器的接口设计成手型的话过于复杂而且不实用。相比之下我觉得外骨骼会比较靠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达场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