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递延资产是什么意思思呢?

查看: 7332|回复: 3
可抵扣亏损是什么意思?
9月份免费讲座火热报名
帮您在财务领域整体性提高
数十场专业干货分享等你来参加
历届视频回放可观看
国家会计学院强大的师资阵容
87%高通过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该方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即暂时性差异分别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债务法核算的关键是确定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异主要产生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不同,除此之外,该准则又规定,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本质上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可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企业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该可抵扣亏损时,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当期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例:甲公司于2006年因政策性原因发生经营亏损,经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 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亏损可用于抵减以后5个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预计其未来5年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该经营亏损。假定2007年及以后的年度会计利润均为1 000万元,没有其他调整事项。经营亏损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如下:
  项 目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会计利润 -00 00
  应纳税所得额- 0 1000
  弥补的前期亏损0 00 1000
  未弥补的前期亏损0 00 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转回00
  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转回 250 250
  1.2006年亏损发生时:
  会计利润为:-400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万元
  应纳所得税为: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为: 000(万元)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O-(1 000-0)=-1 000(万元)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0 (-1 000) =-1 000(万元)
  净利润=-4 000-(-1 000)=-3 000(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10 000 000
  2.2007年度可抵扣亏损转回时:
  会计利润为:1 00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为:1 000-1 000=0(万元)
  应纳所得税为:0万元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1 0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1 000×25%=250(万元)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75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250万元
  递延所得税为:0-(750-1 000)=250(万元)
  所得税费用为:0-250=250(万元)
  净利润为:1 000-250=750(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2 50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 500000
  2008年至2010年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与2007年的处理是相同的,至2010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为0.
  2007年到2010年的累积净利润:750×4 1 000×(1-25%)=3 750(万元)
  3.如果2007年实现会计利润5 000万元,则:
  应纳税所得额为:5 000-(万元)
  应纳所得税为:1 000×25%=250(万元)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 0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4 000×25%=1 000(万元)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1000万元
  递延所得税为:0-(0-1 000)=1 000(万元)
  所得税费用为:250 (万元)
  净利润为:5 000-1 250=3 750(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12 500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500000
  4.如果2008年又发生了亏损,企业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发现在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期间内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经济利益,使得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无法全部实现,对于预期无法实现的部分,这时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同时增减当期所得税费用。
  至2008年底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1 000-250= 750(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7 500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7 500 000
  5.如果2008年企业亏损500万元,2009年企业亏损1000万元,但在企业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后续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这时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则: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为750万元。
  2008年、2009年亏损,应当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为1 500×25%=375(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1 250000
    贷:所得税费用 11 250000
  需要注意的是,可抵扣亏损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准予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弥补的亏损。企业在确定可抵扣亏损时,一定要与税务部门沟通,取得税务部门的认可。确定与可抵扣亏损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确认条件与其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同,在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部分可抵扣亏损时,应考虑以下相关因素的影响:
  在可抵扣亏损到期前,企业是否会因以前期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而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在可抵扣亏损到期前,企业是否可能通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可抵扣亏损是否产生于一些在未来期间不可能重复发生的特殊原因;
  是否存在其他的证据表明在可抵扣亏损到期前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在确认与可抵扣亏损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在可抵扣亏损到期前,企业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估计基础。
已会计利润总额按照税法规定纳税调增或者调减后的数字如果为正数,则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如果调整后的数字为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另外应当注意的是可抵扣亏损的抵扣年限为发生之年起5年内。
<p id="rate_035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金币 + 2
" class="mtn mbn">
简单说就是以前年度的亏损可以拿出来抵扣本年的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不知道这么说准确不?
站长推荐 /1
第4期特训营里,3位导师分别来自税务机关、特大型企业、咨询机构,从不同角度来建立税务管理的系统思维和操作途径。如果你愿意深入掌握税务管理知识,愿意在这60天里看看自己的能量,欢迎参与进来。视野特训营综合主题讨论+导师分享+在线学习+参加论坛+经验分享等,只怕你时间不够。
Powered by查看: 11560|回复: 11
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将于以下年度到期这个表怎么填?
9月份免费讲座火热报名
帮您在财务领域整体性提高
数十场专业干货分享等你来参加
历届视频回放可观看
国家会计学院强大的师资阵容
87%高通过率!
请教下,审计报告里,递延所得税资产附注下的“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将于以下年度到期”这个表怎么填?
指截至本期末,因为预计未来亏损弥补期限内不是很可能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等原因,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按照税法规定应在哪一年税前弥补期满。例如,截至2011年末累计可弥补亏损为1500万元,其中2007年形成100万、万,万,万,万,则按照税前弥补期限为5年的税务规定,该表应填写为:2012年度100万、2013年度200万、2014年度300万、2015年度400万、2016年度500万。
谢谢陈老师的回复!
还有几个不明白的地方:
(请看这个帖子
大商股份:可抵扣亏损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1、600694这个公司09年年报递延所得税资产附注“(2)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期末数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2,513,313.45,这个数是填列的未合并纳税的分子公司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合计数吗?
2、延所得税资产附注“(2)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期末数的可抵扣亏损,如您回复的,也是按照未合并纳税的分子公司可抵扣亏损的合计数填列吗?这个亏损是指账面亏损吗?
3、这个有没有相关的披露规定和计算公式?
不清楚该公司具体情况,不便评论。我这里只是说明我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此问题没有官方统一的填报口径,我说的应是比较合理的一种理解。&
本帖最后由 风清扬888 于
22:33 编辑
指截至本期末,因为预计未来亏损弥补期限内不是很可能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等原因,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 ...
那半年报应该如何填列呢?还有就是年报和半年报的期初数应该怎么填呢?请教陈老师的意见,这个各上市公司披露的五花八门。
期初数按上年年末数填列。对于半年报,因为报告期和纳税年度不一致,可能存在年初数和期末数填写为一致的情况。&
指截至本期末,因为预计未来亏损弥补期限内不是很可能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等原因,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 ...
陈版主,您好!假设2012年又亏损600万,请问在填列2012年附注时,该表应如何填列?以下填列方法是否正确?
年&&份& && &&&年末数& && &&&年初数& && &&&备注
2013& && && &200& && && && &200& && &&&
2014& && && &300& && && && &300& && &&&
2015& && && &400& && && && &400& && && &
2016& && && &500& && && && &500& && &&&
2017& && && &600& && && && && &
合&&计& && &&&2000& && && &1400& && &&&
可以。“年末数”列的合计数要与截至年末的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总额一致。&
指截至本期末,因为预计未来亏损弥补期限内不是很可能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等原因,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 ...
谢谢陈版主,年末数怎么填列没有问题,关键是年初如何填列这个问题大家有好多种看法,还是以刚才那个表为例,有的人认为年初数在2013这一栏不用填列,有的人认为年初数和年末数存在都往上或往下平移一行,我这个等于是与年末数平行,还请陈版主再解惑,谢谢!
我理解应与上年年末附注中该表的填列金额一致,也就是你所说的平行方法。&
指截至本期末,因为预计未来亏损弥补期限内不是很可能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等原因,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 ...
本公司因购买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年末按收盘价作为调整.现在部分股票收盘价大于成本和少于成本,对此变动财务上分别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请问对此因市场价格的变动,需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吗?
应需要。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满足准则规定的一般条件,即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出售,相关损失可准予税前扣除;且预计未来出售时将可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
站长推荐 /1
第4期特训营里,3位导师分别来自税务机关、特大型企业、咨询机构,从不同角度来建立税务管理的系统思维和操作途径。如果你愿意深入掌握税务管理知识,愿意在这60天里看看自己的能量,欢迎参与进来。视野特训营综合主题讨论+导师分享+在线学习+参加论坛+经验分享等,只怕你时间不够。
Powered by所得税会计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意义是什么?
按时间排序
因为所得税法和会计准则会有冲突,比如折旧,比如摊销等。递延所得税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暂时的冲突而诞生的。
其实仔细研究你会发现,两者冲突的地方主要与会计估计相关。国家此举是为了限制企业过分运用会计估计避税,从而保证税源稳定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调整税法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差异。多交的税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在以后摊销,少交的税作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后补交。
我尽量用基本没有会计基础的人也能看得懂的方法解释。企业老板希望从财报中得到的信息是企业的经营情况,而税务机关不管那么多,只是收税。比方说老板决定,企业买了一辆新车,100万。税务机关说,能用5年。企业老板说,扯,明年就过时了,我要砸掉听个响。在税务机关看来,这车每年贬值额度一样的话,每年成本就是20万;但是老板看来这车只能用一年,所以成本是100万。今年老板赚了100万,所有的开销都是这辆车,那么在税务机关看来,你赚了80万,你这辆车今年报废还是用不报废我不管,反正在我这里你这车就是能用五年,那么每年成本20万,收入100万,你利润有80万,就得交20万所得税。但是老板觉得我今年收入100万成本100万,我一分钱没赚。所以给老板的报告上就得写,虽然我们给税务机关交了20万税,但是这就相当于是预交的,明年咱们还挣钱,就可以少交税啦。这20万可是真金白银交出去了。就在资产负债表上记录一笔“递延所得税资产”。告诉老板这个钱的去向。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意思就是给税务机关预交的税,相当于税务机关欠你一笔钱。饭制,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意思就是欠税务机关的税,相当于你欠税务机关一笔钱。
谢邀。就是多交或者少交了的税(欠了国家钱或者多给了国家税),怕忘记,在账上先记一笔。等以后补交或者抵扣完了,再把它销掉。
——得票最高的那个答主跟我《中级财务会计》的伟大老师一个名字,不过她是个女博士,还是个省级优秀教师————作为一个只考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本科生,冒着被老师砍死的危险来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这个东西了这个名词真是学会计的所有噩梦啊简单来说,就是以前的数据发生改变,用于调节改变数据的一个科目。会计的所有数据都有滞后性,做出来就已经过时了,而且还有很多未达事项(就是比如建个一两年的固定资产神马的),在会计期间结束(通常指12月31号),但是报表通常都在四五月份报出(会计死于报表)。为了表示客观,年末都要对未达事项进行估算,如果这些未达事项在第二年的报表报出之前完工,得到真实数据,就要对之前的数据进行调整,就要用到这个科目……好想匿名啊,答完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中财,高财,财务管理的老师……以上均我个人理解,毕竟我是腆着脸在中财只考了81分的情况下,强行来答我本来就不会的内容……有什么不对的,大家轻喷。
看了几个高票的答案,回答的很专业,但是,大部分人纷纷表示看不懂......不要紧,按照惯例,我来用尽可能简单的叙述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说明,我在下面解释的时候所y用的定义与概念是为了理解方便而抽象而简化过的,不同于税务实务操作)============================================第一步,你做帐按照会计准则,交税按照税法,但是,税法和会计准则不一样。为啥不一样?——因为两者的目的不同:会计准则的功能是记录,是为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来服务的;而税法,是为国家收钱的;总体来说,现在的趋势是,现在会计准则给企业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但是税法改革的步伐相对谨慎很多,对企业的要求也更呆板和机械化,所以两者的差异越来越多。第二步。假设,你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所得税和应交税金是一致的,那么你需要做一笔分录借:所得税(根据会计准则应当揭示的所得税)贷:应交税金(税务局确认要收的钱)如果按照会计准则和税法所计算出来的所得税不一样,这两者的差异就会造成递延税项。- 如果你按照税法交的税高于你按会计准则所要交的税,那很自然,要增加应交税金喽。OK, 会计分录的一个脚能确定了“贷:应交税金“,那借方呢:就是我们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喽。借:递延所得税 资产贷:应交税金所以,递延所得税 -资产 其实就是当期根据税法比会计多交的税。同理可得,递延所得税 - 负债其实就是当期根据税法比会计少交的税。借:应交税金(税务局要你交的税少)贷:递延所得税 负债第三步,为什么现在税法比会计要求多交税会形成递延所得税 资产?少交就是负债?嗯,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无厘头,其实是一个好问题。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我们在做一个假设:就是我们上述的差异都是由”时间性差异“(time difference, 或者称之为暂时性差异)造成的。”时间性差异“的意思是就是会计和税法在一个足够长的期间里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到具体的这一期间内的某一年,税法和会计存在差异。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10w元的资产,会计上你的折旧是加速折旧按4年,每年按4w-3w-2w-1w金额完成折旧,而税法要求按直线法5年,每年只能折旧2w; 如果我都看把5年作为一个足够长的期间来看的话,那么这两个资产的折旧都是在5年内折了10w, 两者没有差别,而在五年内所交的所得税总数也是一样的。现在你理解了上面所说的"时间性差异“,就会明白,既然是时间性差异,既然在这个足够长的期间内所缴税的总数是一样的,那么说明现在的多交意味着将来的少交了喽..... 咦?慢一点?现在多花钱将来少花钱好像符合资产的特征啊?比如说你的待摊费用不也是现在多交了以后不用交(少交)了吗?如果你能把“少花钱”理解为“受益”其实是一回事的话,那么固定资产不也是现在多花钱(一次性购买)而将来可以带来收益吗?让我们看看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所以,说了这么半天,你应该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税法比会计要求多交税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了吧?============================================、补充,如何理解借-贷的意义?请参见本人的另一个回答--------------------------------------------请关注我的原创微信公众号「WhyPlusCMA 」,用「为什么」多一点认识这个世界。
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当于你存在税务部门的一笔钱,由于税法的规定,这笔钱只能在未来变现,所以现在会计可以把它列为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正好相反,企业把认为当期应缴的税看成一笔无息贷款放在自己的负债表里。假设总负债不变的话,递延所得税负债自然是越多越好。意义就跟坏账计提/资产折旧/摊销等等一样,作为一个正常的企业经营者,把同样的负债/亏损放在当期比在远期好,因为这样就可以把当期利润转变成远期利润,相当于把税费摊销or推迟,可以理解为企业从税务局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从字面上看,递延-未来应缴的 所得税-所得税 资产-未来的现金流 负债-无息贷款在企业经营者眼里,假如总资产负债不变,当然是暂时不能变现资产越少越好,而无息贷款越多越好,所以这只是计税方式与会计准则不同导致的一个记账科目而已。
把所得税费用尽最大可能地从应交所得税调整为基于会计利润的所得税。
自己写完之后,重读一遍,发现答案已经完全不是给非专业的人士看得了。。。无论如何,希望对学会计的同学有用吧。原文———————————————————————————————————————————要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首先得理解所得税会计是干嘛的,这需要大家有一定的税法和会计基础。对于零基础的人,理解会存在非常大的困难。我尽力用简单的概念去说明白,所得税会计是干嘛的,为什么会有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存在,以及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所得税会计毕竟属于高级会计的内容,其中难免有些专业术语。1.所得税会计的理解所得税会计是税法和会计的一个交叉学科。他首先要解决的是所得税的计算问题,但根本还是个会计问题,要对所得税在会计上进行反映。如果只是单纯的所得税计算问题,那就直接学税法好了。正因如此,所得税会计要做的是,在资产负债表科目中,核算、反映税法上,所得税对企业当期以及未来期间的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并在利润表上列报当期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费用。税法上,所得税对当期的影响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中核算,对未来的影响在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中反映;当期会计准则确认的所得税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中列报。大家可以在实践中、做题中,慢慢去体会和理解我这两句话的含义。第一句话是总括性的概述,第二句话是对具体会计事项处理的归纳,以及对第一句话的解释。我想,对于学习所得税会计的同学,一定会很疑惑,为啥明明很简单的所得税费用,要搞得这么复杂。不就是利润总额×税率=所得税费用么?但是我们的准则却要规定,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因为这是“资产负债表观”的要求!2.资产负债表观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丰富,我们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身份也越来越丰富。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光是为了满足政府管理,税收征管需要(若仅仅是为了满足税收征管需要,我们计算所得税费用的时候,直接在利润表中列支,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就好了),也需要满足其他外部信息使用人。为了使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更有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我们更加强调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第二条,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准则的第一条,未来的趋势是国内准则趋同于国际准则,现在还是第二,主要是考虑我国资本市场没有国外发达、先进),强调资产负债表,而非利润表。为什么呢?因为外部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依据更多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而不是企业过去的业绩。我们炒股票也是这这么个道理,你买某只股票一定是因为,你认为该企业管理层抱负远大,企业未来不可限量。当然,企业现在和过去的业绩也是你考察的因素之一,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一个企业现在业绩不错,但你觉得这个企业属于夕阳产业,再怎么好,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了,若是管理层不寻求改变,甚至会出现衰退;另一个企业,虽然现在业绩不怎么样,但是属于朝阳产业,玩的是互联网金融,可是未来不可限量。两只股票,你买哪只?而遗憾的是,收入费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业绩,而资产负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在由企业掌控的,预计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预计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现实资源)才反映企业的未来。正是在这样的指导下,我在会计处理上更加注重交易实质,要求首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其后果(影响指当期,后果指未来),分析期间内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为确定当期收入和费用提供基础。并通过度量年末与年初净资产的变动额来确认企业的利润,而不是直接通过收入费用来计算利润。基于这样的道理,我们才用,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所得税费用,来计算当期会计准则上确认的所得税费用。而不是直接用利润总额×税率的方法。同理,我们取消掉了后进先出法();在股份支付的时候,管理费用的确认,用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来核算当期发生额。3.主要概念的解释接下来,我分别对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解释。3.1应交税费及其构成3.1.1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这个科目,贷方核算的是应纳所得税额的计提数,借方核算的是应纳所得税额的缴纳数。如果税务局当年没有多收税,或者少收税。该科目当年的余额应当是0。所以,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核算的就是应纳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是个税法上的概念,它是由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计算得出的。而应纳税所得额(注意区分其与“应纳所得税额”的区别,这两个词看上去很像,一不留神就看混了。)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是一对概念。前者是税法上的税前利润,后者是会计准则上的税前利润。按理来说,税法上的税前利润,应当用税法规定的收入和费用计算而来,但是税收实际征收上,是在会计核算出来的利润总额上进行会税调整,得出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当期所得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发生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利润总额+-会税差异)×税率会税差异,是由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构成的。而暂时性差异,也是我们后面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基础性概念。只不过我们在进行利润调整时的暂时性差异计算方式,与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而计算的暂时性差异的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特别注意!前者是个发生额差异,后者是个余额差异。)我擅自给这两个差异取了个名字,前者叫,暂时性利润发生额差异;后者叫,暂时性资负余额差异。3.1.2会税差异首先介绍暂时性影响利润总额的会税差异——暂时性利润发生额差异。暂时性利润发生额差异是会计和税法上核算“期间”不同,造成的差异。在利润调整时,这种会税差异指的是当期发生额的差异,有两种理解方式:1,当期发生额之间的差异;2,期末尚未发生的余额差异与期初尚未发生的余额差异之间的差异(很绕,先别急,他与1结果上没区别,利用的是暂时性资负余额差异计算得出的,我们后面用得到)。第一种理解方式是利润表观,是我们进行纳税调整的关键和组成,第二种理解方式是资产负债表观,我们在理解递延所得税费用的时候会用上的。这就好比,两个人完成相同长度的一段路,只要其中一方没走完,我们因各时段上速度的不同而造成的,各时段上里程的差异。这就好比,我1小时跑10KM,你1小时也跑10KM,我是匀速跑的,你是变速跑,在这10个6分钟内,你必然会存在比我多跑的时段,也会存在比我少跑的时段。但这些里程的差异,在我们1个小时共同跑完10KM之后,一定没有差异了。更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的区别。永久性差异是会计和税法上核算”口径“不同,造成的差异。这就好比,走不同长度的一段路,只要其中一方没走完,各时间段上,里程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不会因为双方都各自完成了自己的路程而消失。这样,在知道利润总额前提下, 知道了会税差异,我们就可以算出税法上的应纳税所得额,同时根据该企业适用的税率,我们就可以算出当期应纳所得税额。3.2递延所得税费用及其构成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要理解递延所得税就得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而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基础是,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3.2.1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书中定义自己查。第一,通俗易懂的理解。账面价值是指,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的认定数;计税基础是指,税法对资产、负债的认定数。第二,利润表角度的理解。站在这个角度,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资产和负债能够反映企业的未来了。(有较为深厚会计基础的同学,有兴趣可以试着理解一下,没兴趣的可以略过)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未来可以在利润总额前扣除的现金流出,或者是未来不可以增加利润总额的现金流入;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未来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的现金流出,或者是未来不可以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现金流入。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未来可以增加利润总额的现金流入,或者是未来不可以在利润总额前扣除的现金流出;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未来可以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现金流入,或者是未来不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的现金流出。逻辑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是会计准则下的,一个是税法规定下的,他们都是一对概念。我来对上面的账面价值的定义,稍加解释,计税基础用相同的逻辑去套。一笔固定资产,我们在购进的时候,发生了一笔现金流出,可是我们没有在当期确认费用,而是为类满足配比原则,确认了一笔资产;同样,我们在赊销下确认收入的时候确认了一笔应收账款,未来当这笔应收账款收回时,他是一笔不增加利润总额的现金流入。一笔预收账款,他是一笔现金流入,同时当未来收入确认条件满足时,增加了利润总额;同样,对于应付职工薪酬,我们在计提时确认了费用,但是当未来真正发放,现金流出的时候,不可在利润总额前扣除。3.2.2暂时性差异与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暂时性差异(暂时性资负余额差异)是指,会计账面价值与税法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按照未来可以抵扣所得税与未来需要多交所得税,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异×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有,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两种情况。其含义是,在未来,利润总额前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数→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因为我们交税是按照税法来的,因此,费用计提数&实际发生数,未来少交一笔费用,确认为一笔资产。同理,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有,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两种情况。其含义是,在未来,利润总额前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数→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同理,费用计提数&实际发生数,未来多交一笔费用,确认为一笔负债。注意,对于递延所得是资产和负债,有同学可能是这样理解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多交税、未来少交税,未来有利于企业,因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期少交税、未来多交税,未来不利于企业,因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最终的结果殊途同归。这种理解,也是我最初学习所得税会计的理解方式,很简单,但这是从利润表观出发的理解方式,我个人觉得还是从资产负债观出发的角度去理解比较好点。(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而已,大家觉得哪种好理解就好。)无论是哪种理解方式,我们都可以看到,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都影响到了企业未来的所得税费用,也影响到了企业未来的净利润。3.2.3递延所得税费用我们根据3.2.2中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理解,可以与3.1.2中暂时性利润发生额差异进行连结,可得到下面的公式。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
=[(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期末暂时性资负余额差异-期初暂时性资负余额差异)×税率
=暂时性利润发生额差异×税率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地方蹦得太快,跟不上。我举个例子好了。甲企业,2014年年底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会计规定10年直线折旧;税法规定5年直线折旧,净残值均为0。以后每年会计利润总额都为1000万。第一年:他们的暂时性利润发生额差异=200-100=100;他们暂时性资负余额差异的发生额=(900-800)-()=100第二年:他们的暂时性利润发生额差异=200-100=100;他们暂时性资负余额差异的发生额=(800-600)-(900-800)=100剩下的依此类推。但是!我们绝不能应此就认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就没用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暂时性差异(暂时性资负余额差异)都会影响利润总额的,有些影响的其他综合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以及商誉。而这些影响的计算是离不开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4.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绕了那么大一圈,其实我们会发现,所得税的计算大体上而言,很简单: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递延所得税费用
=(利润总额+-暂时性利润发生额差异+-永久性差异)×税率-+暂时性利润发生额差异×税率
=(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税率为什么呢?这就要回到我在最前面所说的了“所得税会计要做的是,在资产负债表科目中,核算、反映税法上,所得税对企业当期以及未来期间的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并在利润表上列报当期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费用。税法上,所得税对当期的影响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中核算,对未来的影响在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中反映;当期会计准则确认的所得税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中列报。"大家可以看出来,(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税率,就是当期会计准则确认的所得税在利润表中的金额。如果我们仅仅只是从利润表观去看问题,那么所得税费用的大体上要解决的事情就完成了。但是我们是从资产负债表去看问题,就还要考虑那些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资产负债变化。总结一下所得税费用计算问题。我们在快速的进行所得税费用计算的时候,对于那些不影响利润总额的暂时性差异,先不予考虑,通过(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税率计算出所得税费用;然后,再来考虑影响其他综合收益与商誉的暂时性差异,并调整其他综合收益与商誉的账面价值。5.总结首先很感谢大家能耐心看完这么冗长的文章。其次,我们会发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我们采用资产负债表观→用资产负债的期初与期末变动额来衡量损益→现在的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资产负债变动当期的影响)+递延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变动未来的影响)复次,由于所得税费用,始终是一个会计概念。所以,在修正了会计与税法上不可调和的永久性差异之后,加之在计算利润是就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在递延所得税的时候也不影响,所得税对会计的影响,单纯从利润角度而言就可以表达为,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税率再此,这个答案,没有怎么涉及有关所得税对其他综合收益、商誉的影响,并且并没有给出很多的例子。前者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并不会改变所得税费用,只会在自身范围内调整账面价值,还有就是怕讲多了,大家就乱了;后者,完全是因为自己太懒了。。。(这是我前几周给班上同学讲所得税会计的PPT(),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里面的例子是我精心挑选和设计过的。)最后,所讲的东西,多数是理论,应试的问题应当不大,而现实的实务问题远比这复杂,因此可能存在很多的纰漏,希望实践的知友能批评指出。大家看看,权当开拓一下思路吧~
原地址--------------------------------------------------------------------------------------------------------------------------------------------递延所得税资产,首先是一项资产,其次才和所得税有所关联。递延所得税负债,首先是一项负债,其次才和所得税有所关联。这是本质,不能被所得税几个字迷惑。假设你有一个企业,你这个企业一年就只有一笔买卖。在2010年12月做成,但是要在2011年1月才收到钱(企业常见业务模式),跨年了,麻烦来了。财务上根据权责发生制,认为合同本身就是钱,买卖签订的2010年就有收入了。税务上根据收付实现制,认为钱拿到手才是真的有,他们认为2010年什么事都没有,和谐美满。2010年就会出现一笔的偏差。假设这笔买卖有100块利润,假设公司全年就这么一笔买卖,所得税率25%。借:所得税费用 25。(这是财务上的认为,是你应该期末披露给围观群众的数字。)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0,(这是税务局认为的,是你该给国家的钱。)这个分录明显在税务局这块有些不对头,正常情况也应该是25,但又不能给税务局白塞钱,你给了人家也不收。所以就用递延所得税负债代替应交税费,用新负债科目,代替原来的、不能使用的负债科目,把此笔负债保留在企业账上。借:所得税费用 25(损益科目)贷:应缴税金/费——应缴所得税 0 (如果这个负债科目不能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
(就换一个谁都看不懂的名字蒙混过去)第二年把这个科目再转回成应交税费科目。这个时候,就只交钱就行,损益上年就确认了。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5(把这个不知道是什么的负债科目)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5(转成大家都懂的负债科目)借:应交税费——所得税 25贷:银行存款 25(交钱)这是最简单的例子。同理所得税资产。希望对你有帮助。
菜鸟的理解!企业不能因为税务局乱了自己的记账章法。当期所得税 就是税务局认的税,而 所得税费用 是企业按照配比原则,遵循自己的时间轴算出来企业认的税,递延所得税的存在就是为了把 税务局认的税 调成 企业认的税,于是有公式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这个递延所得税是怎么算的捏。。按照公式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个人理解是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你认为现在不用交的税,但是税务局要你现在交,所以你可以把它想成存在税务局的一笔资产,不计入 所得税费用(企业认的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是 税务局不让你现在交你现在,你自己认为是企业现在的税,应该计入所得税费用(企业认的税)这回好啦~有了递延所得税之后,我的利润表还是我做主,所得税费用那填的还是我认为的税~就酱。
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 比如固定资产 账面1000 计税基础500 都按10年摊销 那么我们发现 最开始确认递负债500*25% 所得税费用增125 也就是影响净利润125 以后每年应交所得税调增12.5 递延所得税贷方12.5 所得税费用不变 不影响净利润 固定资产账面和税法的不一致在开始都确认了 而不是在使用期间摊销 是这样吧
我不喜欢磨叽,简单粗暴给你直达心灵的答案:目前会计法关于递延资产和负债的处理大大的不合理!下面娓娓道来:会计原则也是人确定的,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会计和税法不同的折旧方法导致每期计提折旧额不同,而引起所得税费用和应缴税费不同,为了解决这个差异,所以奇葩地引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举个例子:固定资产原值120,会计直线计提2年,每年60;税法直线计提3年,每年40。假设每年利润总额为80,所得税率0.1,会计所得税=80-0.1=8;计税所得额=80+60-40=100,所得税=100*0.1=10;分录,借:所得税费用 8
递延所得税资产 2
贷:应缴所得税
10-------------------------------------吐槽分割线-----------------------------------------------------------------谁特么规定一定要用自己的会计准则算出来的利润总额去计算所得税费用!会计的一大重要原则是实质重于形式,税局说交多少就交多少不就结了吗?你算出来以为很牛叉么?还要去调整来调整去!我知道也要遵守配比原则,关键是所得税这种事情跟自己选择的会计方法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老老实实按照税局的规定不好吗?所以,哥哥我认为最完美的分录是长这个样子的--————分录,借:所得税费用 8
贷:应缴所得税
8领悟这一真谛的原则是:利润总额是要根据我们选择的会计方法核算的,而所得税费用是由外部决定(税局),所以不要自己做判断,外部说多少就做多少所得税费用。-------------------------------------你以为我会罢休麽-----------------------------------------------------------------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亏损在以后年度弥补可以抵扣所得税带来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这次我要说,这种类型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很有意义!但是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错了!再一次娓娓道来,先看这个解释不要点击跳转,我为你复制过来啦,很贴心吧!!为什么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09:32:37)问:企业今年发生亏损,税法允许用今后五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如果发生亏损当年估计以后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当年的亏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以下题为例:A企业06年亏损600万,07—09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200万,200万,100万,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亏损当年分录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150万07年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0万08年09年分录同07年06年确认了递处所得税资产,减少了所得税费用,使06年的未分配利润增加了600万*25%=150万(因为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话未分配利润将减少600万,而确认了减少了450万),面07年08年09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则冲减己确认的递处所得税资产,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发生亏损时要确认这笔递延所得税资产?这样确认的意义为何?如果不确认的话,发生亏损时以亏损额直接冲减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行吗?这样有什么不好呢?答:举个例子说明吧。假设某企业,实现利润7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则:应交所得税 = 700 * 25% = 175万元净利润 = 700 - 175 = 525万元再假设,上述实现的利润700万元是分三年实现的,分别是:第一年发生亏损300万元,第二年实现利润500万元,第三年实现利润500万元,则:第一年:应交所得税 = 0净利润 = -300万元第二年:应交所得税 = (500 - 300) * 25% = 50万元净利润 = 500 - 50 = 450万元累计净利润 = -300 + 450 = 150万元第三年:应交所得税 = 500 * 25% = 125万元净利润 = 500 - 125 = 375万元累计净利润 = 150 + 375 = 525万元由上可见,上述两者的最终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再来看上述例子中的第二年和第三年。照理来说,两年分别实现了相同的利润500万元,在所得税税率相等的情形下,两年的税后净利润也应当是相同的。但是,两年的净利润却偏偏相差了75万元(450 - 375),究其原因,就是第二年实现的利润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用以弥补第一年的亏损而使得应交所得税税额减少所导致,即,第一年亏损影响第二年应交所得税减少额 = 300 * 25% = 75万元。为解决这一不尽合理的现象,所得税会计应用而生,即在上述第一年发生亏损时,即确认“所得税收益”(盈利时缴纳所得税,称之为“所得税费用”,相反,亏损时涉及的所得税称之为“所得税收益”),该收益形成一项资产,一种未来抵减税款的权利。于是:第一年:应交所得税 = 0所得税费用 = -300 * 25% = -75万元,即所得税收益75万元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0 + 75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0万元贷:所得税费用 75万元净利润 = -300 + 75 = -225万元第二年:应交所得税 = (500 - 300) * 25% = 50万元所得税费用 = 500 * 25% = 125万元应减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125 - 50 = 7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 125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万元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75万元净利润 = 500 - 125 = 375万元第三年:应交所得税 = 500 * 25% = 125万元所得税费用 = 500 * 25% = 12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 125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5万元净利润 = 500 - 125 = 375万元可见,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意义在于,使得企业各年之间实现的净利润保持平稳,避免因税收政策的影响而导致各年间净利润水平的“不合理”波动。此外,确认递延所得税也使得企业确认的资产负债,更能合理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继续传教----------------------------------------------------------------我部分同意以上观点,but,请看他最后的结论:使得企业各年之间实现的净利润保持平稳,避免因税收政策的影响而导致各年间净利润水平的“不合理”波动。我的原则是:严格遵守真实性原则。企业交了多少所得税就借记多少所得税费用,因此上面的结论恰恰是胡说八道。什么叫使得企业各年之间实现的净利润保持平稳,赤果果的操纵利润的标语!sap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损益类科目(profit and loss account),一个是资产负债表类科目(balance sheet account),因此我的原则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当期确认的资产负债表类科目金额不要混到损益类科目里面。上面例子的错误就是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当期利润搅在一起。还用上面的例子,但是哥哥我认为最完美的分录是长这个样子的--————第一年:应交所得税 = 0所得税费用 = -300 * 25% = -75万元,即所得税收益75万元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0 + 75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万元贷:资本公积
75万元净利润 = -300万元为什么?因为今年的亏损使得企业拥有了一种以后年度可以少交所得税的权利,这种权利会符合资产的会计定义,设定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目前不会影响到当期利润,不应计入损益类科目,既然是权利,就应该计入所有者权益里面,资本公积科目看起来挺不错哒!!!------------------------------------继续传教----------------------------------------------------------------第二年:应交所得税 = (500 - 300) * 25% = 50万元应减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125 - 50 = 75万元首先,借:资本公积
75万元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75万元然后,借:所得税费用50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万元净利润 = 500 - 50 = 450万元为什么?两个分录是一体的,不能分裂。第二年这种权利开始发功啦,所以发功完了也就烟消云散,(借:资本公积
75万元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7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不能白死啊,起的作用就是引起了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减少,本来应该交125万的,结果只交了75万,(借:所得税费用50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万元)------------------------------------继续传教----------------------------------------------------------------第三年:应交所得税 = 500 * 25% = 125万元所得税费用 = 500 * 25% = 12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 125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5万元净利润 = 500 - 125 = 375万元------------------------------------好累啊----------------------------------------------------------------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但是没办法,大家都遵守沿用下来的这套规矩,考cpa都这么弄,始作俑者是谁,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可能也早入土了)。所以呼吁大家革故鼎新,修改会计准则!!!!!!!!!!!碎觉!!!------------------------------------继续更新----------------------------------------------------------------如果看不懂我的理念,咱们慢慢聊!亏损产生的后果是获得了在以后年度可以抵扣所得税的权利(记住,会计核算的前提假设是持续经营),但是这种权利是依赖于以后年度的盈利,也就是说这种权利起作用是在以后年度。但是目前的会计处理是直接就在当年确认为当期收益,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完全没有道理嘛!这和提前确认收入一个类型的错误!所以他不应该影响损益表,而应该计入资产负债表,所以正确的处理方式是酱紫哒,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递延所得税资产。------------------------------------从本质上揭露目前会计处理的不得体---------------------------------------------------1、俗话说:舍不找孩子套不着狼。现有付出,然后才有回报。所以会计的原则也是现有支出,然后才有收入,这个先后顺序是会计的真理。明白这一点咱们接着聊2、目前的会计处理,,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首先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没有灭亡,怎么就产生了使得当期所得税费用减少的效果,等价于当期收入的增加。收支的先后顺序就弄错了!3、借用上面的例子。下一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分录是,借:所得税费用 125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5万元.目前的会计处理方式和我的处理方式的对比(为了对比清晰,拆开了分录)目前的处理方法
我的处理方法借:应缴所得税 75
先灭亡,借:资本公积 7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75
再起作用,借:应缴所得税 75
贷:所得税费用 75 从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看出,目前的处理方式是直接灭亡递延所得税资产,使得应交所得税减少,影响的是资产负债表。我的处理方式是先灭亡递延所得税资产,影响了资产负债表,然后使得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减少,影响了损益表。而递延所得税资产存在的意义是在以后年度对损益的影响,总结陈词:我的处理方法完胜!------------------------------------话痨--------------------------------------------------1、抛开你以前学过的所有关于会计的概念和理解。会计科目分为两类:损益类和资产负债表类。资产负债表科目的变化只是纯粹的资产或者负债的增减,而损益类科目是具有增值功能的,他们的变化最终会形成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就是当期的损益,当期的损益进而影响资产负债的规模。2、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在亏损的当年就把可以在未来抵扣所得税的权利计入了当期损益(贷记所得税费用),然后在未来期间,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类科目,缓慢释放亏损当年造成当期收益的影响。而我的处理方式是亏损当年把可以在未来抵扣所得税的权利计入资产负债表(贷记资本公积),然后在未来期间,通过有多少抵扣就释放多少损益。不言而喻,我的方法更符合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配比原则。
排第一的那个答非所问吧拿折旧来说,依旧上注会题P325例题19-17,有简化文字。。。甲公司于20×1年12月底购入一台机器设备,成本为525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会计上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口径计税折旧采用年数总和法,假定税法规定底使用年限及残值与会计相同。假定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的差异。每年所得税率为25%。书上答案里的图表就不上了,难找,有谁能帮忙做出来了可以私信我让我挂上了,虽然在这里意义不大,但是有的话更直观20x2年底: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折旧 = 525000*(1-1/6)------------- 用Z代替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前扣除的折旧额 = 525000*(1-6/21) -------------------用J代替不要问我6/21怎么来的,加速折旧法请百度,或者请私信书上说,因为Z大于J,之间的差额*25%=递延所得税负债D,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 D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DD = Z - J = [525000*(1-1/6)- 525000*(1-6/21)]*25%= 525000*(6/21-1/6)*25%假设出折旧外的税前利润为L元会计上可抵扣的折旧额为/6-----------KD税法上可抵扣的折旧额为/21---------SD交税的时候,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L - SD)*25%
贷:银行存款 (L - SD)*25%但是呢,我们的所得税费用应该是(L - KD)*25% ------这才是账面上的于是,就会有一个差额,咱们把差额展开下(L - KD)*25%-(L - SD)*25% = (SD - KD)*25% = (/21 - /6)*25% = D看到没,这个差额刚好就是D因此,我们把D之前的那笔分录加进来(上面两个分录并到一块):借:所得税费用 (100w-KD)*25% = (100w-SD)*25% + D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D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w-SD)*25%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w-SD)*25%
贷:银行存款 (100w-SD)*25% 看到了吗,所得税费用账面价值是按会计处理的哦(会计有存在感了),交纳的税费是按税法要求交的哦(税务局有存在感了)结论:递延所得税资产or负债,是聪明的会计人员想出的两全其美的法子,大家都有存在感,报表也平了。所以意义就是平报表。
我来通俗易懂地帮助题主理解一下~就是你自己计算今年你应该交100块的税(没有违法企业会计准则),而且已经准备好了100快,税务机关说你先给我120,明年交税时候少交20,于是你今年所得税纳税调增20,确认20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20如果税务机关说今年给80就够了,你就纳税调减20,确认20块钱递延所得税负债。这样做的意义就是为了使会计上的资产负债不受税务上的影响。
其实很简单啦了解税务局的操行就知道了税务局就是一个只认历史成本的机(碧)构(池)啥叫资产,啥叫负债
一个是未来流入(或者是未来少流出),一个是未来流出(或者是多流入)OK 这样就好理解了对于企业计提的
评估增值 可抵扣亏损
等灯等灯……税务局表示情绪稳定。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但是有一天真的坏账收不回来了。税务局表示 “哦”所以
这就是所谓的“暂时性差异”
就是税务局这个机(碧)构(池)导致的因此对于暂时性差异我们按照对应税率确认相应的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资产是要变现的欠债是要还的(要提一句,对于享受15%的优惠税率企业,我认为也需要按照25%计提递延所得税)对于利润表
所得税费用分成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永久性差异直接调整当期所得税暂时性的差异直接调整递延所得税费用二者相加
就是利润表上面的所得税费用经常会有这么个问题:“税务局认吗?”这个认,就是税务和财务口径一致的意思了~~~
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在问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我想,题主的疑问应该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相关科目为什么会存在?直接把上交给税务局的企业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费用就好了呀,为何还要搞出如此复杂的递延所得税处理呢?下面我会用最直白的方式,来解释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简单地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产生于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差异。上交给税务局的企业所得税是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而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应该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就是在调整差异的过程中,为了把报表弄平而造出来的科目。(额,这个解释可能太抽象,理解起来有困难。下面我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问题)2011年12月,某酱油公司购入一台酿造酱油的设备,入账价值为2000元,从2012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假设税法规定该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2年,而该公司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而确定的该设备的折旧年限为1年。2012年度,该酱油公司的税前会计利润总额为0元(考虑了该设备的折旧之后),该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在纳税前的资产负债表如表1所示:
表 1 酱油公司日资产负债表(交税前)根据会计准则,该酱油公司在2012年度的所得税费用=0元根据税法规定,该酱油公司在2012年度可以税前扣除的折旧额=1000元
该酱油公司在2012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1000元
该酱油公司在2012年度应该向税务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250元上交企业所得税使得该酱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发生了如下变化:该酱油公司2012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应该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即0元),它的净利润为0元,因而转入所有者权益中的金额也为0元。(额,我真是太啰嗦了)向税务局上交企业所得税,导致现金流出250元。所以,该酱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变成了这样:
表 2 酱油公司日资产负债表(交税后,不引入递延所得税资产)艾玛,资产负债表不平啊,肿么办?额,资产少了250,就造一个资产性质的科目吧,名字随便取。于是,准则制定者们头脑一热,想出了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个名字。相关会计分录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0, 贷:递延所得税费用 250。这样,资产负债表就平了。原理差不多就是这样,而 的答案,详细解释了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会计处理,我就不再重复了。总而言之,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根本就不是资产和负债,只是为了保持报表的平衡而被造出来的科目。个人认为,其实直接把上交给税务局的企业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费用,这种处理方法从道理上也是讲得通的,而且还很简单。至于为什么会计准则的制定者们非要把会计处理搞得如此复杂,这背后到底有何居心,各位就自行脑补吧。
下午看了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意义在于使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更加真实的反映财务状况,计量和列示暂时性差异。当我们在计算应纳所得税,以减值准备为例,它会使你的会计利润降低,但是税法以考察的是现金流,不承认减值准备,它会让你多交这份减值准备的税,然后说以后年度我给你抵免。企业为了计量这份暂时性差异,同时为了使企业多流出的费用得到配比,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以上内容,个人理解,如有误差,欢迎指正,不甚感激!
会计的一切准绳是:符合事实。税法的一切准绳是:平等和自由
下面是应我的基友(这里我就不艾特了)要求写的答案:“递延所得税资产,首先是一项资产,其次才和所得税有所关联。递延所得税负债,首先是一项负债,其次才和所得税有所关联。这是本质,不要被其他的东西所迷惑。”
“因税收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重新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代表的是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于未来期间转回时,导致企业应交所得税金额的减少或者增加的情况。适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应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进行调整。”上述规则一言以蔽之,就是:“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产生暂时的差异,导致所得税的支付被递延或提前。现在少缴税,以后多缴税,现在多缴税,以后少缴税。(关于计算,我有手写版但是被闺蜜批判说总是把“了”认成“3”,所以我就打出来吧&&)在学习CPA的路上,你是不是被“公式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云云”给困扰过?--------------------------------------------我们先假设:某公司固定资产增值了1000万;无形资产增值了1200万;预计负债增值了200万。若不考虑25%的所得税:借:固定资产 1000无形资产 1200贷:预计负债 200资本公积 2000考虑25%的所得税因素借:固定资产 1000无形资产 1200递延所得税资产 50(200*25%)贷:预计负债 200递延所得税负债 550(2200*25%)资本公积 1500(倒挤:)负债增值的时候,可以理解为资产是减值的。如果负债减值,可以理解为资产是增值的。同理,只要是资产增加,那么资产肯定是借方;那么有借必有贷,贷方一定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只要是资产减少,那么资产肯定在贷方,这样借方就一定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现在回到所得税:一个固定资产价值1000万,会计折旧年限是5年,税法上折旧是10年。那么第一年年末是: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我们把计税基础作为标准,作为基点来看,我们的资产减值了,减值了100万,所以资产减值必定在贷方。借方必定为递延所得税资产,100*25%=25万。换过来,固定资产1000万,会计10年,税法5年。第一年期末:账面价值=万,计税基础=万,我们发现资产增值了100万,那么就要借资产了,贷方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了。---------------------------------------接下来我们来说负债。负债基本上只有预计负债,会计上确认的所有预计负债,税法都不认可。那么预计负债假设为100万,那么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计税基础=0(不要去理为什么是等于0,也千万不要去套那个公式,说什么账面价值减去未来可抵扣差异什么什么巴拉巴拉的。我被这公式字面意思困扰了好久)。如果发现负债增值了,负债增值就是贷负债,那么就是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咯。排除这个,这一块就不会有什么难点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所得税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