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别人的账号玩37度智能手环环会有什么弊端

如今再提起智能手机——ZUK Z1,想必大家已然十分熟悉。在前不久...
刚刚落幕的小米旗舰新品沟通会上,小米科技推出了小米蓝牙音箱,...
今天笔者要为大家带来的这款《乱斗之王》与《街霸》也有着千丝万...
> 还买什么手环 微信轻松搞定运动那点事
应用价格:免费
应用评分:
应用类别:
还买什么手环 微信轻松搞定运动那点事
手机中国【原创】作者:手机中国 闫瑾责任编辑:闫瑾日 05:30
  【 】智能手环是一个戴在手腕上的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它可显示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可帮助我们监测睡眠质量和心率,其实它最常用的功能是计步。通过记录下来的步数我们可估算出消耗的卡路里,以此作为依据调整饮食和运动量。但目前市场中的手环种类非常多,且部分价格不低,如何挑选就成了首要难题,其实不戴手环也能实现计步功能,利用手机就能实现。
  今年2月升级至.1.1版,支持连接蓝牙设备,并通过微信公众账号查询数据,这个公众账号就是“微信运动”。目前“微信运动”共支持接入十款智能手环,我们熟悉的手环、荣耀手环、咕咚手环均在列表之中,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该页面购买。
微信可接入手环设备
  即使您手中没有手环也不要紧, 8系统自带计步服务,微信运动同样可以实现数据汇总。这与iOS 8中的“健康”有什么区别呢?“微信运动”更像是一个数据平台,所有相关的历史数据都能统一保管在该微信账号当中,也就是说,即使用户更换了手环的品牌,之前的数据也能继续使用。
  同时,“微信运动”引入了社交机制,所有关注该账号的联系人都会加入到排行榜当中PK一番,支持好友间互相点赞,如果有人拿了第一名,那么排行榜的背景将被替换为该用户设置的封面图,成就感油然而生。激励是运动中最为重要的动力,排行榜就是一个优质的激励机制,想拿第一名的欲望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去增加运动量,让原本枯燥的行走变成一种娱乐活动。
微信运动排行榜
微信运动可记录不同来源数据
  目前微信运动的功能还比较单一,仅支持记录步数,无法计算卡路里,也不提供行走轨迹,且用户以及iPhone 5以下机型用户由于不支持手机计步只能选择绑定手环,但随着智能手环的普及,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的行列当中。
10/08 05:3910/06 15:5710/05 05:3910/04 05:30
10/09 05:3010/09 05:3010/08 05:3010/08 05:30
09/24 20:0409/24 10:2109/22 16:4809/21 17:24
10/09 05:2410/08 05:3010/08 05:1510/07 05:30
48小时热门软件文章
几天前玩家们惊喜的发现,任天堂旗下三消游...
明天又到了喜闻乐见的国庆长假时间,虽然多...
几天前还排在Apple Store排行榜首位的软件“...
作为动作游戏的重要一脉,格斗题材作品因为...
当年被誉为“指尖魔兽”的《混沌与秩序》在...扫描下载客户端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号称能防走失和人贩子的智能穿戴设备 是很好用还是然并卵?
最近你的朋友圈和微博被一张“贩卖儿童判死刑”刷屏了吗?不管是“人贩子罪大恶极必须死刑”还是“是妈妈就转”激发了各位的母性,总之小孩朋友的安全已经成为 80 后和 90 后辣爸辣妈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毕竟都是自己的心头宝,不管是被拐卖了还是不小心走失了,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痛苦。
既然每年被拐卖和因为照看不当走失的孩子都不在少数,光是要求父母小心点好好看好孩子显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不少厂商也就瞄准了这个市场需求,开发了一系列的智能产品来帮助大家看好自己的孩子。什么儿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防走失设备。让家长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孩子的动向,以防止孩子走丢或被拐的情况出现。
儿童智能手环、手表
如今智能手表市场早已白热化,当一众商家在”大人们的手腕上厮杀时”,一些厂商开始把眼光投向儿童市场。一类是像 LeapFrog 这样的儿童健康追踪类设备,另一类则是目前出现较多的针对儿童安全设计的产品。
如目前国内比较火的一款“儿童智能手环”360 儿童卫士,除了基本的定位、安全提醒等功能之外,还增加了计步功能,使健康追踪与安全追踪同步。
Filip 儿童智能手表则可以拥有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等功能,在地里位置追踪之外增加了更多的互动;Kiband 手环则可以检测儿童是否落水,让家长知道孩子已经陷入了游泳池或漫步到有水的地方。但如果孩子佩戴 Kiband 智能手环在洗手台上玩水,还有可能被识别为孩子落水了,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使用儿童只能手环,家长虽能实时了解孩子所处地理位置,从而保障安全,但它们有一个共同弊端——一旦设备离身,就无法发挥作用。
优点:充电、佩戴方便,多数有GPS功能,可以通过定位系统对孩子的位置进行定位。
缺点:隐蔽性不好,遭遇人贩时易被发现并去除。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会对手表的外形有挑剔,导致不愿佩戴。多数手表、手环采用塑胶表带和环带,小孩子佩戴容易觉得不舒服。
儿童智能项链、挂饰
除了智能手表和手环之外,另外一部分智能防丢设备则采用项链和玩具的形式。珠宝企业周大生曾淘推出了过一款儿童智能吊坠,采用 9K 金打造,造型卡通,具备儿童防走失功能,内含智能芯片,可待机长达 3 个月。另外,该设备提供相关 App,采用蓝牙 4.0 连接,具备“电子围栏”功能,当孩子走离超过 10 米便自动报警,能及时发现儿童走远。而且,它还能实时检测 UV、温湿度等环境,及时提供防晒穿衣建议……(功能好多~但感觉纯粹是拿来“摆设”的)
与项链相似的挂饰警报器也有很多,而且造型小巧可爱,有的可以挂在书包上作装饰,有的则与项链一样,佩戴在宝宝脖子上,同样拥有“电子围栏”,孩子超出报警器设定范围,就会发出紧急警报声。
优点:伪装性较强,不易被察觉,装饰外形上相对手表更为美观讨喜。
缺点:项链类因为本身体积的关系导致信号不好。孩子会因离开了警报器的控制范围而收不到信号。另外,还有一些警报器的用法并不明确,也限制多多,用起来并不方便。一些产品把”电子围栏”的范围设置得过小,在户外活动时频繁报警,时间一长就让人不胜其扰。周生生的项链虽然号称能待机三个月,但是这种待机往往是指不开启定位设置的情况下。一旦开启之后的续航时间很难有保证。
儿童追踪定位鞋
相比手表和手环来说,玩具和项链的隐蔽性会更强,但还不是最强的。目前隐蔽性最强的智能防丢设备则是下面要介绍的智能鞋。
这种儿童追踪定位鞋大部分都是运动鞋,而且款式丰富也好看,很百搭,男孩女孩都适合。
儿童追踪定位鞋的装置同样是利用到 GPS 定位技术,定位器藏于鞋跟底下的位置,而鞋子侧边则是定位器的充电口,像手机一样,通过充电线就可以连接电源与充电口进行充电。
这种定位器大都采用锂电池,比较耐用,工作时长可以持续 24 小时左右(根据产品不同参数也不一样),休眠模式可以坚持 48 小时,而待机模式更可以持续 72 小时。
如果让孩子连日穿戴,其智能芯片就能记录他的日常出行轨迹,识别陌生路线,一旦偏离可通过手机终端及时预警报警。而预警功能是以信息的形式发送到手机的 app 中,相较于普通警报器要方便。
优点:GPS 藏在鞋子里可以说是最隐蔽的,如果孩子是被拐卖,不会被立即卸掉追踪器。
缺点:电池等设备都放在鞋底,对于爱玩爱动的男孩子来说较容易损坏。手表、项链可以天天戴,但孩子不能每天都穿一双鞋。再加上小孩长得快,很快鞋子就会不合穿。无形中增加了购买的投入,尽管不少品牌的智能鞋支持将鞋跟内的定位器拆卸出来,换到其他鞋子上使用,但往往都只支持同一品牌的鞋子。
从各大厂商的介绍文字上来看,这些智能设备似乎都处于“各有缺点,但是总体看起来还不错”的情况,但是实际上用起来的效果如何呢?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有孩子的 70~80 后家长,看看他们的智能设备使用感。
夏小水,坐标上海,游戏策划,80 后,家有 2 个男孩。
大宝3岁的时候给买了个智能防丢的定位器,不是手环也不是手表,放身上就能用的那种。当时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好玩就买了,就没指望真能起到什么作用。实际上用下来也基本和预期差不多。一是电子围栏范围小,带孩子出去玩动不动就狂叫;二是信号差,定位器和手机采用蓝牙连接,信号不好找不说,还时强时弱,稍微远一点就收不到信号了,GPS定位也不算准。基本上不要指望这东西能帮你看孩子,当个玩具玩玩也还行。
老鬼,坐标重庆,游戏媒体从业者,80 后,孩子快2岁。
暂时还没买,孩子还小,基本还处于必须时刻和家长在一起的阶段,用不着防走失。但是小孩肯定希望小孩能平安,如果孩子愿意带或者孩子喜欢,有没有用都可以买一个。但目前市面上的产品的定位功能都是针对成人寻找具体地点的,不是针对找人的。LBS 定位范围过大,你一看小孩的 LBS 定位在北城天街后者重庆 XX 大商场,表面上看是有用,定位到地点了,但是找孩子又不是找饭馆,孩子真走丢了你是需要具体的位置,在商场丢了,孩子现在在几楼?在商业街走失了,是在商业街的什么位置?这样的信息才是家长找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大的定位,真的没什么卵用。
儿童智能防丢器虽然品牌繁多,样式也五花八门,但“全面的功能”还是做不到完善——或是佩戴的舒适度、设置精细度不足,或是受到网络限制,信号不好,定位不准等。而且防丢器必须配合设备才能发挥作用,去掉其一,也就无法追踪孩子。
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LG公布了一款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智能手环,名为LGKizON,这款手环当时仅在韩国开售,其他国家地区的消费者即使想购买也是有心无力。不过好消息来了,近日LG表示将把这款手环的市场扩大到欧洲区,所以现在欧洲国家的用户也可以购买到了。据悉LG将会在本周率先于波兰发布这款LG……
随时,随地
扫描二维码
下载任玩堂客户端
广州联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拷问智能手环: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集大成者?
拷问智能手环: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集大成者? 作者:黄雅琦
来源:CNET科技资讯网
时间: 09:40:23关键字:
CNET科技资讯网 8月21日 北京消息(文/黄雅琦):谷歌眼镜的出现极速引爆了人们对未来人工智能的遐想,作为可穿戴同门的智能手环也几乎同一时间集聚爆发。相较于智能眼镜高达上万的出场费,智能手环千元左右甚至更低的价格显得非常有竞争力,再加上逼格虚高的计步和睡眠监测等功能,智能手环渐成各方攻占可穿戴高地的入口。
然而就在有关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融资的新闻不断爆出,数字呈现繁荣形势大好的当下,外界有分析称,智能手环最终会在红海泛滥中湮灭。原因是大多数厂商把智能手环当做是一个可以借助升级换代提供更多功能,甚至想逐渐取代智能手表或智能手机地位的产品,急功近利也引发出了智能手环的诸多弊端,如苛求工艺与技术滞后的矛盾,难以激荡人心的同质化,还处于边缘的伪智能等问题。
这也引发出人们对智能手环出路的思考,未来到底是可穿戴设备市场集大成者还是炮灰?事实上,在智能手表还在纠结要不要取代智能手机的通讯功能、智能眼镜还在费心思模拟使用科幻生活的现在,智能手环的未来显然更加垂直和接近。
停不下来的可穿戴设备
2013年,智能硬件好似一场风暴一下子就在IT圈子席卷开来,穿戴技术的崛起为智能硬件创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时间,各大互联网公司、硬件厂商家电以及各类创业公司一头扎进智能硬件,大量的硬件项目蜂拥出现在众筹网站。单以国内来看,百度、腾讯、360、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上阵,联想、华为、酷派等一大批硬件企业加速布局、一大批创业者更是蜂拥而入,好像生产智能硬件渐成浪潮。
据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市场,仅可穿戴设备创造出的价值就可达到15亿美元以上,到2018年将达到190亿美元。另据IDC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如果可穿戴的智能产品获得成功,5年内可以带来4000万件的销量。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要分享这块蛋糕,却并非易事。
毕竟当前的可穿戴式设备还是个新兴产品,虽然面临市场爆发期,但规模和成熟度都还需要一定历程。争相下蛋,不过是跟风抢占可穿戴市场的入口战,借此打开可穿戴市场的试金石,以免在苹果谷歌等巨头进入时,措手不及抵抗,甚至被打得落花流水。
相比苹果、谷歌在智能手表上的暗中角力,技术更简单成熟的智能手环则成了国内智能硬件厂商们厮杀的主战场。
同质化下泛滥&突破在设计
前段时间,小米推出首款智能手环,以79元的超低白菜价杀入智能硬件市场。在小米引发的这波手环降价潮的背后,是智能手环不得不面对的骨感现实:一方面,在目前销量不佳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要靠几百元的高售价来弭平开销和前期研发投入,降价将使其生存能力遭受考验;另一方面,在缺乏&杀手级&应用、并非必需品的情况下,降价也未必能带动销量上扬。
价格低其实是国内智能手环出现的两极分化的一个现状,一方面国内公司推出的手环产品价格在底部厮杀;另一方面,以Misfit Shine、Fitbit和Jawbone为代表的第一阵营手环厂商,售价还在几百甚至上千元,大有利可图。作为国内互联网的一家巨头,小米手环以79元的白菜定价,砍向了那些定价高高在上的智能手环,不仅仅是牵动了相关厂商的敏感神经,相信13美金的定位对国外普遍100美金以上的手环在国内的销售情况也会受一定冲击。
盛大果壳CEO顾晓斌
虽然智能设备最近被炒得很热,但盛大果壳CEO顾晓斌认为这里面有虚火的成分。真正投入的公司数量并不多,他们似乎对背后的数据采集更感兴趣。目前,像腾讯、百度和阿里等平台型公司已开始布局数据接入和云平台业务,但不论规模还是服务能力都还未具雏形,处于摸索阶段。这也揭露了智能手环至今其实还并没有出现一套成熟的完整解决方案。
造成手环市场的乱象另一个原因在于产业链过于分散,未出现领导力厂商整合资源。硬件类公司以需求为导向,仍处于销售硬件方案的思维,外观设计也欠佳。虽然创业公司在外观设计上已有不少突破,在商业模式上也初见端倪,尝试建立硬件为载体,搭载数据采集和后台服务的形式,不过在上游技术支持和工艺上仍遇到不少阻力:一是制造工艺,二是后台算法。
以现在口碑不错的Misfit Shine为例,与众不同的设计和全铝高精度制造的工艺,耗费成本极高,当然也带来了不低的售价。后台算法,则更是大小玩家的最大差别所在,如果要找国际知名公司进行一套算法的开发,需要百万规模的投入,这显然不是一般赚快钱的小公司愿意选择的方向。
回归到智能手环产品本身,作为一款有潜力的可穿戴设备的一份子,并没有让我们看到可穿戴的本质:解放双手。
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Mary Meeker曾在一份互联网报告中指出:&智能手机用户每天大概要掏出手机150次,其中即时聊天23次,语音通话22次,看时间18次&&而那些事情都可以用可穿戴设备代替。&在她看来,包括智能手环在内的可穿戴设备最主要的功能是解放双手,一直掏手机查看显然不是解放双手的表现。
当下没有屏幕设计的智能手环,显然增加了人们掏出手机查看数据的次数和负担。&智能手表可以看做是一部智能机,而智能手环则更像是一部功能机&,顾晓斌指出,当下智能手环功能过于单一,仅计步、检测睡眠等这些功能显然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功能体验需求。这些需求产生的背景本身就不是用户刚性需求,而是出于兴趣而产生的主动需求,很容易随着时间而丧失新鲜感。
抛开软件交互,回归到智能硬件本身,智能手环若要可持续发展需要思考两点:一是外观,如何在手环设计上投其所好,即便手环没有任何功能,用户也愿意将它作为装饰品进行佩戴。二是功能,虽然手环功能单一,但可以针对用户需求,由单一到深入,专注一个功能打开用户的可持续使用习惯。
当然,仅仅依靠外观与功能并不能成为智能手环的突破。持续的繁琐充电、不能解放双手、过分依赖于手机都是制约当前智能手环发展的瓶颈。未来,智能手环的续航、交互是否可依靠无线充电和Wifi连接等等,从穿戴到真正意义上的可穿戴显然还有一段路要走。
功能短板 潜力在打造闭环
目前除了谷歌眼镜和即将上市的Moto 360,还有遥遥无期的苹果iWatch,市面上鲜有其他的可穿戴产品与这几个明星相抗衡,要让用户心甘情愿,甚至依赖可穿戴,那么它必须有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致命点。
可惜,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手环,就像一个伪装成白富美的女汉子,以可穿戴的名义生存,仅仅提供运动健身及充当手机配件等简单功能,并无特色之处,低档次产品甚至还会出现统计错误。千篇一律的硅胶+动力加速+蓝牙,价格战在所难免,这种加速手环市场的竞争态势进一步恶化。
尽管目前的手环都具备运动健身功能,但这些功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做到真正的医疗健康,并不能激起用户的硬性需求,这些健康监测最后折腾一圈还是会回归到手机上。况且运动手环本身具有两个缺陷:&第一是数据无用,运动手环收集了今天的活动量和卡路里消耗,但光有这些数据不足以引起普通用户的关心;第二是运动手环的数据采集方式有硬伤,它只检测手部运动&&比如刷牙应该都会被识别为全身性的剧烈运动,数据必然有误。
真正的健康手环需要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相关应用,如在运动健身领域提供对运动数据的分析,并针对性的给出健身锻炼计划,在医疗保健领域根据慢性病监测的数据给出诊断结果与用药建议等。商家都忙于复制低廉的产品,重心没有放在后期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创新力不足是普遍现象。对于爱好运动健身或关注健康的用户来说,仅有外观没有内涵的产品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智能手环看似是一款可穿戴产品、一个健康配件、一个手机配件,却表现出不够智能、没有数据平台支撑、没有硬件需求的弱势,这也解释了智能手环发展至今还未真正侵入到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原因。
即便是采集到了数据,如何更好的去解读数据又是智能手环面临的一大难题。在Weloop产品经理牛浩田看来,智能手环计步的痛点就是没有人能完成一个闭环,仅是完成一套专家系统就很复杂,若要对用户的运动量去做一些跟踪,建议,指导,这是一个很大的链条要去完成,不是短期能完成的。硬件制造商需要利用智能手环收集的数据,与自身数据平台融合分析,从而更好地进军可穿戴市场布局。
俨然,苹果、谷歌就在健康数据平台下足功夫。苹果今年推出了一款HealthKit软件,该软件主要用于健康相关的智能设备,后台数据可以在苹果的健康管理中心里统一管理。谷歌今年也发布了针对可穿戴设备的Android Ware系统以及健康管理平台Google Fit,可以管理不同设备间的健康数据。苹果Healthkit和谷歌Fit的意义在于能够构建一个更权威、完整的平台,并与传统医疗保健行业建立有效合作。事实上,我们看到了耐克公司决定停止生产硬件产品,而将重心放在健康生态软件方面;Lark公司也不再生产健身手环,而是加入到三星健康平台,专注于集成式应用的发展。
虽然现阶段的智能手环发展遇瓶颈,国际巨头苹果、谷歌健康平台正处于起步阶段,但不代表智能手环没有能力去挖掘更深的潜力。曾为国内第一众筹网站点名时间CEO张佑也表示,智能手环在国内正从1.0时代以单纯的输出输入数据采集,向1.5时代的智能手环将成为一个私人教练,实时提醒运动方式、矫正姿势等反馈建议过渡,而2.0时代的愿景则为智能手环成为用户连接互联网的专属ID,真正意义上侵入到生活的一点一滴。
相较于智能眼镜,手表手环的优点就在于可随身携带,取用方便,但手环较手表又没有屏幕,所以智能手环还能做的功能应该是高频率并且低功耗的事件,而这恰恰与张佑认为的智能手环2.0时代相符,体感与认证将是智能手环成为个人互联ID的入口,比如体感游戏配合电视和游戏主机即可操作,利用NFC交换名片,蓝牙打开智能门锁,身份验证等等,都可能成为智能手环成为可穿戴设备集大成者的关键所在。
小众或大众 取决生态系统的构建
在用户新鲜感喧闹过后,如不想留一地鸡毛,那么对于智能手环乃至可穿戴设备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挖掘用户痛点,增加用户粘度?
可穿戴市场是一个分散而且多样化的领域,小米手环在运动手环方面做到了平衡,其它厂商如果要突围,必须在功能和应用场景做出差异化,同时整个手环市场要达到规模,必须深挖消费者的需求痛点,强用户粘性的产品才是手环2.0时代的主力军。
如Weloop牛浩田所言,智能硬件要抓住用户需要思考创新。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思路都应该围绕用户群来做,不只是针对专业领域应用,还有用户的行为与习惯。下一波手环产品的创新趋势极有可能在于专业领域应用和基于消费者现有行为的微创新,前者主要体现在专业应用的技术和后台服务,后者主要体现在为消费者带来实际便利性。
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阶段,针对任何方向的尝试,都是对下一个革命性创新的铺垫,没有这些产品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最终的质变。但任何一款产品,想要真正的改变这个世界上七十亿人的生产生活,就必须为大众所设计,为大众所拥有,因为没有最广泛的使用基础,产品的自我完善将举步维艰。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耐克等厂商在健康运动手环方向的革新,也看到了360在儿童安全方向的努力,他们凭借精准的定位和浓郁的公司理念成功的把手环卖了出去。但无论是耐克的Nike+FuelBand,还是360的儿童安全手环,他们的定位都不是普通大众,而是特定群体,而这种特性带来的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受众群体太小。
当下社会,仅仅依靠卖硬件放短线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在这个内容为王,服务取胜的时代,功能单一,因低价而有烂大街趋势的智能手环正在成为一个满足用户新鲜感的过渡性智能玩具,而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智能手环的终极出路又在哪里?
可穿戴设备已经被提及多年,但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提供足够有竞争力的产品。不论是眼镜还是手环手表,之所以看起来毫无章法,就是因为这些设备作为智能产品,却缺失了智能产品必备的一个特点&&生态系统的构建。
与其说生态系统,它更像是一个软件应用功能的整合。以往厂商想提供任何一项功能,都必须自己设计加入,这就使得可穿戴设备的使用范围极其有限,造成了如今智能手环各自为战、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现状。生态系统的提出可以是一两家厂商,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完善,需要的是最广大受众群体的努力,这也正是为何可穿戴设备最终必须走向大众化路线的核心原因。
就以耐克Nike+FuelBand和360儿童手环来说,若有了生态系统,那么一切都顺理成章。当你买回一款智能手环时,除了简单的计步和心率监测,在没有刚性需求下的智能手环充其量是手腕上的装饰了。但有了应用,一切都会不同,如果你下载耐克的健康类应用,那么它就是Nike+FuelBand;如果你下载了360儿童管家,那么它就是360安全手环。厂商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台,具体的使用价值,将由用户自己决定。
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有着&最小200亿美元&的份额和&4亿主流用户&。显然,可穿戴设备是一个拥有着巨大潜力和诱人前景的市场。而智能手环到底是可穿戴设备市场集大成者还是炮灰?真正的突破口是生态系统的构建,只有通过生态系统的全面巅覆,成功逆袭,赢得更大、更广阔的全新发展空间。
延伸阅读:
(没有帐户?)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用手机扫描浏览文章
订阅CNet官方微信
最新更新文章
克丽感悟:Fitbit回应Force腕带过敏问题:你别戴它就是了|Fitbit|智能手环_手机_新浪科技_新浪网
Fitbit回应Force腕带过敏问题:你别戴它就是了
  一年前,因为佩戴过后大约有1.7%的用户发送了皮肤刺激过敏症状,Fitbit被迫召回了部分Force手环。如今类似事件再次重演,罪魁祸首还是Fitbit Force――有很多用户声称,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原本正常的Force腕带也开始导致自己皮肤过敏了。
  Fibit对此表示毫无压力,他们生产宣称经过第三方的测试,Force腕带的电池及电子系统并没有问题,很可能是用户对设备上所使用的镍或粘合剂产生了过敏反应。
  不过,真正让用户愤怒的是Fitbit最近发出的声明:“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一些用户的皮肤遭受刺激或过敏,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皮肤发生红肿、瘙痒等症状,请立刻停止佩戴我们的产品。”这不就等于在说“皮肤过敏你别戴就是了”么?
  Fitbit还坚称,只有少出人会出现过敏症状,因此不会召回所有Force手环。Fitbit认为用户应该改变他们穿戴和清洗设备的方式,以防止 皮疹。但作为一款穿戴式健康追踪腕带,Force必须时时刻刻和我们的身体绑在一起,这样才能收集更全面的信息。如果佩戴2个小时就需要摘下腕带,购买随 身穿戴设备的意义哪里?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手环哪个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