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上卖的小米手机4c是正品吗?怎么小米官网手机是正品吗上不能买

为什么小米 2 官网几分钟内就卖完了?
按投票排序
首先有大量黄牛,跟真正要买的人竞争。另外就是四分钟抢完实际抢的是购买资格,n万台并不是实际销量,实际销量是真正的下单量。
我来说一下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就是以下文字图片为本人原创,但不对任何数据予以负责!--------------------------------------------------------------------------------------------------------------------------------------九月份我开始倒卖小米购买资格,米2之前搞过米1,米1S。这些赚的钱少,也就几百块钱,所以直接从米2开始说吧。第一批日,小米手机2于日上午12:00进行了首轮5万台开放购买,抢购在2分51秒售罄。因为自己只抢到了一个,所以仅挣了300块钱,预售的好几个都退款了。第二批日,中午12:00进行40万台开放购买,10万台小米手机2于2分29秒售罄。开始在新浪微博上低价收购购买资格,然后再卖出去。期间也搞了几次小米1S下面是1S的:1S还有一部分,就不一一上图了。1S还有一部分,就不一一上图了。然后是米2的:有次甚至卖了500块钱有次甚至卖了500块钱第三批...日,15万台小米手机2已在1分43秒售罄;第四批...日,小米手机20万台往期预约用户特权专场...第日,小米手机20万台开放购买活动,10万台小米手机2已在2分17秒售罄;五批......之后请看这两次用时这两次用时3分钟左右,为什么呢?因为第五批的购买资格根本就没人要!!!没人要下次就没人抢。
说了这么多,有人该问了,你上面说那么多有什么用?
答:你看不出搞小米其实挺挣钱的嘛?(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真的不算少。)我想说的是:一,因为有很大很大一批专业黄牛在抢!
我加了很多抢购小米的群,那里有不少人能一次抢购10台以上(据说是因为他们手里有“外挂”),他们在官网倒计时还有50秒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抢到了。二,因为有很大很大一批小黄牛在抢!
话说有专业黄牛,肯定就有业余黄牛。我是业余的,每次开放购买,我就会预定5个购买资格。自己能抢到,那就纯赚咯;自己抢不到,那就到新浪微博收,低价收,高价卖。运气好的话,没准有人送你哦!三,为什么有这么多黄牛呢?
为什么我会毫无顾忌的低价收呢?因为我不愁卖不出,因为我下面有个保底的实体店的手机商。
为什么手机商会毫无顾忌的“高价收”呢?因为有很多人抢不到!
为什么有很多人抢不到呢?因为大部分都被黄牛们抢走了。
为什么这么多人想买小米手机呢?我感觉小米性价比确实不错,虽然会出各种小故障。四,小米的实际数量没有那么多。说是开放10W,实际可能是8W,也可能是7W。(我说过不对数据负责的)吐槽:
有几次开放购买后,@小米公司@小米手机 的新浪官方微博竟然关闭评论了!
为什么呢?因为下面全是买卖小米的吆喝声。看到小米的如此举动,真是哭笑不得!搞得跟自己多委屈似的。
怕倒卖,你不能在预订的时候要求填写收货地址并且下单后不能修改?我等屌丝能想到的,小米会想不到吗?
能想到为什么不这么做呢?答:擦,这么做了还怎么“口碑”宣传啊?这么做了,手机30分钟才抢购完,我岂不是很没面子?!怒。更新:小米已经要求预约时填写收货地址。此举必然不能杜绝黄牛,但会大大减少黄牛的数量。如果想再狠一点,那就在此要求上再增加一条限制:按付款时间决定是否购买成功。
还是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我希望能够尽可能的给大家一个客观实际的解答,告诉大家有些事情很奇怪,但是它就是发生了,到底是为什么。很多知乎的用户吐槽说答案太长。那么在开头我先给一个简短的答案。如果你觉得对就不必再看下去了。后面的长篇大论是这个简短答案的详细解释而已,这个简短的答案就是:因为购买的人数超过了小米手机每周的生产能力,而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又使得所有人在同一时间同时下单这事儿变得可能,因此每次小米手机官网开始放货发售的时候,大家都在同一时间购买。所谓几分钟售完几十万台手机,不是几十万台一台一台排队发售的,而是几乎同时发生的。以上……一下是废话一堆,不喜长篇大论的可以跳过。1,实际热度毫无疑问小米手机是2012年至今,中国手机市场上的热门话题。并且无论是通过小米公司官方公布的全年719万台,含税销售额126亿元的数据,还是各种第三方数据的反馈来看,小米手机确实是这一段时间来市场上最热门最畅销的一款的国产手机没有之一,是市场上最热门和热销的手机之一。有很多人说对官方公布的数字需要“嘿嘿”以待之。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个第三方的数据。根据宇宙第一大网淘宝上手机分类频道的统计,小米手机销量排名第一。要注意,因为小米公司采用全电商的自销售模式,淘宝上这个量这个是黄牛小米的销量。即使如此,小米手机在淘宝上仍然排名第一。小米手机2和小米手机1s分别占据了淘宝手机销售排行版的第一和第十位。关于黄牛的话题等一下在说,这里说这个数据只是想说,小米手机确实人气旺,热销,关于这一点,应该没什么可以质疑的。另外,有不少人对小米手机的数据是否掺有水分有多大水分总是怀疑。虽然保持怀疑的态度不算错,不过从另外一些第三方数据来看,还是可以肯定小米手机实际的热度,比如友盟的这个报告: 当然,大家如果能找到更多第三方数据来佐证或者反驳,都是好的,公开才有价值。只是质疑的话,成了不可知论,讨论就变得没有意义了。2,互联网效应可是为什么小米手机的销售现状变成了一波一波的“抢购流”?为什么每次开放购买都在几分钟内宣布“售罄”?这是公众质疑,甚至攻击小米的地方,我想这也是这个问题提出者的真实问题:热销的产品多了,好商品脱销咱也不是没见过,可是没见有谁是几分钟就卖光,想买个手机还得抢,还经常抢不到的。这是不是一种下作的营销炒作?很多人在问:小米能不能正常销售?然而,如果我们抛掉成见,来看看小米手机的销售,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抢”的态势,实际上是多方因素结合形成的。首先,手机作为一个实物产品,其产能必然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而且,产能的提高也是肯定受到了上游供应链、代工厂产能以及手机公司自身实力等多方因素制约。这里我们不定量来讨论,只是定性的说:产能必然是个有限的数值。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没有异议。作为一个有限的商品,当它面对的购买需求超过了这个产能的时候,就会脱销。这个时候关键的问题来了,就是本帖问题提到的,为什么小米手机的销售,每次都在短短几分钟内销售一空?如果小米公司能够5分钟售罄30万台手机,是不是意味着如果他们产能足够,就能在50分钟卖掉300万台?500分钟,也就是9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卖掉3000万台?很显然我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愚蠢,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小米手机一而再再二三的连续发售,又连续在短短数分钟之内被一抢而空?这里,就有一个“互联网效应”。互联网从一诞生开始,就被人们提到,互联网打破了地理和空间的限制,地球将变成“地球村”。在这么一款热销的手机销售中,互联网的这一属性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打个比方,如果小米手机不是采用在网上销售,而是采取在重点城市开设专卖店来进行发售的话,我们假设小米手机的热度还是这么高,还是这么多人想买,虽然开了地面店但是小米手机的销售渠道成本还是没有增加,每台手机还是定价1999元…还假设小米一夜之间能够在全国主要省市开了100家店面进行销售,那么,小米手机的销售会是什么样子?全国有30多个省、自治区的省会、首府,4个直辖市,2300多个县,上万个乡镇。很显然,这100家店面覆盖之外的地区的人,就很难成为小米手机的抢购人群。而且,门店处理一个购买订单需要多长时间?网上电子商务呢?互联网在客观上打破了地理隔阂,IT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让每一个消费者可以“同时”进行的购买行为,使得小米手机的销售变成了所有人集中统一时间,并且在同一地点(网络上,小米官网)进行购买行为,把原本传统商业里消费者无序、随时进行的销售行为进行了汇总,让所有的购买者在统一时间进行,促成了小米手机每每发售,都在短时间内脱销的情况。所谓几分钟售完几十万台手机,不是几十万台一台一台排队发售的,而是几乎同时发生的。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还是要问:网上卖的东西多了,为什么唯独小米手机这样?3,脱销的逻辑。以前我说过一个逻辑,当一个确实存在一定量的商品被抢购一空的时候,有些人没能买到该商品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有些人买到了。当然,前面一个“有些人”会不爽,他们现在还会吐槽。当互联网的聚集效应不断生效的时候,其实不只是小米手机,包括去年年底发布的被很多人关注和喜欢的魅族MX2,还有华为荣耀2四核,都出现了脱销的状况。在论坛上,微博中,也都出现了有用户高呼“坑爹”的声音。很多吐槽的人们,特别是那些想买,但是没有买到的人们,他们希望一个“不坑爹”的销售状态是,在他想买那件商品的时候,货架上正好就有至少一台是属于他的商品在等着他,他可以不用排队,不用抢购,也不用挑选特别的时间,去买到它。简而言之:这个商品,别人不要去买它!可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他”抽象出来,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有名有姓或男或女的消费者,而是抽象成一个泛指的某一个消费者的话,这个问题就来了,“他”希望“别人”不要去买那件商品,同时,每一个希望买到这件商品的也也同样这么期望……“他”同时也就是“别人”。如此一来,“他”只能去抢。“他”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整个目标消费用户的时候,抢购就此形成。群体效应就是这么回事儿:你,不特殊!当抢购之势已经形成,这种抢购态势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对商品的抢购欲望。这也就是所谓的“饥饿营销”吧。不过知乎上之前有关“饥饿营销”的话题有,大家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去看看,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总而言之一句话,“饥饿营销”是伪命题。脱销的现状是商品本身和消费者欲望共同推进的,绝不是某家企业比如小米公司仅凭自身的操盘就能够实现的。4,群体效应大家上中学的时候就应该都学习过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所谓供求关系和价格的曲线:供小于求,价格上涨,刺激增加攻击。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抑制产能过剩。传统手机也好,还是什么其它商品也好,定价策略也往往遵循这个原理。一款手机刚上市产能尚未铺开,且新产品用户关注度高需求旺盛,手机往往定价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上涨,且用户需求逐步降低,手机也不断降价跳水。很多热销机型,在传统渠道店面购买往往还要加价。比如在中关村购买白色的iP4s或者白色的iPad Mini,往往都要贵一些。但是小米手机无论怎么脱销,也没有涨价。这是自苹果公司iPhone以来的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商业模式。同时,商品热销的现状,和供小于求却不涨价的事实,也推动了黄牛们对这款产品的觊觎。很显然,买回来就一定能加价脱手的东西,如果不去倒腾,那真是侮辱了黄牛这个行业。所以我们看到上面淘宝上的小米手机销量高居淘宝手机销售榜首。客观的说,黄牛必然也加入了每周的小米手机的发售抢购大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时增加了每周参与抢购小米手机的人群分母。而且,很多时候,“黄牛”不仅仅是职业的黄牛党。小米手机热销的事实下,随手加价就能出货的客观现实中,也同样有很多普通人以个位数为单位,加入了这个“转让小米手机”的行列。这些都在不同程度的促成了小米手机每次开放购买不久就销售一空的情况。5,何时能回归“正常销售”和一些朋友解释了小米手机的“抢购”现状之后,有不耐烦的朋友一般都是扔出来这么一句:“我不管你说的这呀那呀的,我就想知道,小米手机什么时候能够进行正常的销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耻的搞抢购。”可是,什么叫做正常销售?“就是我随时来,可以随时买的到。”好了,这个时候我们来看一个正常销售的电子商务是怎样的?选定商品,采购入库(当然可以是实库也可以是虚库),上架销售。当库存不足,或者售罄的时候,补充货源,继续入库。我想开过淘宝店的朋友都能够理解这个东西:每一件商品都是需要有库存的。如果卖光了怎么办?你就得告诉用户,这个商品现在缺货,等着库存里有了,才能购买。无论在淘宝,在天猫,在京东,在凡客,都是如此正常销售的。而小米是怎么销售的呢?选定商品(小米手机),生产出来,入库,添加库存,然后上线销售。卖光了以后,库存显示缺货,然后等待补货……实际上和其他任何电商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时间。其他电商销售一两周,然后缺货一两天。小米呢?是销售几分钟,然后缺货一整周……但是各位至少上过高中的朋友,当我们把这两个时间用两个参数,比如t和t'来代替的时候,他们还有任何不同吗?事实上,小米手机一直在进行“正常销售”,就是这样子,而已。6,综上所述,小米手机的“抢购”现状是多种因素集合而成的,主要的是产品性价比较高,品牌营销得当等因素,其他也还有作为目前行业第一热点而引发的群体效应加成。这也是为什么有其他企业试图学习小米的某一项成功经验却不成功的原因。越热的东西越被追捧,越追捧他就越热,这个是现在社会的客观规律。
曾经的小黄牛路过,并表示数据应该是没问题的。现在s青春版已经开放购买了基本上,主要是去年11月份小米持续放量导致1s略饱和了一点,其实是放得太快了,导致黄牛们怨声很大啊!但是米2一直是很稳定的。现在米2
16g 还是很多人再抢
其实是这样,每次开放购买 都有很多人(称之为小黄牛,我曾经专卖过几次,后来果断洗手攒人品了!)我觉得这个群体以大学生为主,大约去年1s青春版刚出来关注了一段时间,最开始一个账号卖五六十的样子,一个人能抢到两个,对于学生来说不错了,最疯狂的事小米2首售一个号能卖到400多,这价格是最底层的价格,到了黄牛再卖实体手机价格都加到近一千了最初!苦逼学生党表示抢个生活费无可厚非,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党加入,推波助澜 浩浩荡荡啊!所以米2一直很难抢,1s青春版随时间以及其他手机的兴起,逐渐优势变小,基本也就类似开发购买了,其实小米的群体大多还是在三四级市场,而三四级市场很多人不会抢购,所以有时候想起来买 就只好去大淘宝了,加点钱买到,所以很大程度上 小米跟黄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看来 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小米这一点上也有功啊
小米确实很热门——谁怀疑这个谁就是不客观——尤其是在广东。至少到目前已经热门了。我身边就有两个同事抢购过,我帮3个广东那边的亲戚抢购过,并且请注意,不是每次都能抢到!虚假营销的话不必要做到这一步吧? 小放量的时候抢不到,但在大放量之后,基本上想抢的人都抢到了。看得出小米在放量上的控制颇有讲究,既维持抢购的态势,又尽可能提高出货量。抢购的必要条件有俩:1 供应量量小于需求量;2
集中的购买,既抢购本身; 所以条件2"抢购"是自成因果关系的。当用户知道需要抢购,他才会去抢购;他去抢购了,也就给下一次抢购提供了事实基础。抢购是下一次抢购的必要条件,并且推动了下一次抢购:小白用户看到有一种手机居然需要抢购,于是他记住了,关注了,也想买;他会叫身边人帮他抢购;抢购到了会到处炫耀;他至少能影响三到五个人——如果周期足够长,这个口碑传播就相当厉害了。抢购如何启动,就是小米公司营销的细节所在了。例如先大营销、小放量,造成抢购的现象,然后滚雪球;到最后,就真的是上百万台手机数分钟内抢购一空了。总结来说就是小米:在这个价位上确实切中需求; 辅以互联网营销方式,放大从众心理,群体效应。这方面请参考《乌合之众》
1.小米2抓住了用户的准确需求。这点是很难也是很经典的。2.用户需要的价格,大致性能,发展方向,都是小米团队长期仔细研究和调研过的,所以定价合理精准,具有很大的冲击性。这点很多手机是没有做到的。 仅仅学了小米的低价是不行的。3.品牌传播能力强大,是广告传播中的经典案例。 尤其是并无广告支出的情况下(至少目前明面上是如此),能做到这样程度的团队不多。 而做电商,敢于不做广告的团队,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别说什么炒作不炒作。4.品质好。 相比同等价位,类似价位的手机,小米手机的品质总体让人更放心,价位也更合理。本人是小米1的前10万名用户。真实体验是小米价位和品质不错,但是用的过程还是遇到不少问题,但是总体算满意。5.控制风险能力强。 所谓排队,所谓产量,其实最主要是小米团队很聪明,根据用户的需求量在做精确的调整,把库存降低控制好,从而为降低价格和提高品质做一个好的平衡点。这样,小米在有足够多的用户提出购买需求的时候,可以有一定的缓冲,从而从最少的钱(也不少)实现最快的发展,而且用户被大量满足。6.小米是滚动发展的。这点也非常难。 在早期,小米是低价的代表,打破暴利。在目前,小米是有一定品质和品牌的,价位合理的(因为有更低价的360特供机)。这点小米自己非常清楚,所以,小米的长期战略是很成功的。如果不是360特供机准确打击,小米的销量还会大得多。无数的手机厂商都应该感谢360。7.排的号有炒作和销售价值。所以,每次小米等于把部分广告费,转让给了帮助传播的人。所以,这些才是小米2真正很快销售完的原因。我在11年底就预计小米在2012年6月会卖到500万台。虽然最后6月底只卖到300多万。但是如果不是小米新手对产能的估计,和360特供机的强力阻击,很难说500万能不能达到。很多人看问题是反智慧的。他们能买5000多的手机,自然不懂手机用户的需求。而且以看不到别人用小米作为质疑小米用户数量的理由,其实是可笑的。 三四线城市也许才是小米的主流消费市场。 而北上广,各省会这样的二线城市,你当然看不到多少(或者根本和你不是一个群体)。小米的定位是低于苹果三星高价产品,高于步步高等乡镇手机。除了小米,谁敢不做广告。那么多人(熟悉网络购买的人群)智慧和比较能力,没有一些贬低者这么低。 这些贬低者在互联网行业较多,但是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不过是从众性的贬低。另外,风投不是傻子。 雷军更不是一个敢捞一票就走的人,要不以后他怎么在投资界玩。小米有股票的话,我必买。
大家都说了营销和炒作等等,但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价格。假如小米不是打着性价比的招牌肯定没有这么火,看了下小米的价格,小米1S青春版:1299,小米1S:1499,小米2:1999,是想一下如果你要买手机,在的区间内你一下子能想到几个机器,这几个机器的配置又有几个能达到小米的配置?另一点就是小米2之前的机器虽然外观看起来确实不咋的,但用起来却没问题,而到小米2的时候外观也没那么不堪了,价格优势也还在,所以小米火起来是很正常的。雷不死虽然雷,但这条路走的还是很正确的。
小米2不是很缺货。1999元的小米2很缺货。。。
小米2推出之初,也曾有人这样评价小米的模式 “前期亏损少卖挣人气,中期大卖挣利润,后期甩卖清库存。”业内人士认为,小米的这一销售模式为其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收入。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第一代小米手机发布时,绝大多数用户在正式发布后要等待长达10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花1999元买到小米手机。而在之前的时间里,尤其是刚刚发布的前4个月中,小米的实际发货量并不大。“第一代手机4个月后小米的出货量刚刚破10万部。”
上面的结论是从手机元器件成本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步下降这一现象得出来的。
尽管当时的元器件成本很高,利润较低,小米要想在手机市场中立足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唯一的途径就是在传统手机制造商推出与其性价比相当的手机前,想法设法销售更多的手机,增加自身的资金实力,再通过规模采购来降低元器件成本,保证手机的利润。开放销售后的小米手机销量下面是小米公布的销售数据小米自日开始发售,2012年2月,据小米官方数字,其销量超过100万,平均每月30万台左右。2012年7月,突破300万台,平均每月40万台;日,352万台,平均每月40万台左右;360在推出特供机之初,趁小米根基还未稳,通过指责小米暴力,并放出与华为合作的风声,迫使其开放销售并降价,破坏其销售模式,打击其渠道。小米忌惮华为的名气,被迫在2012年6月份开放销售,加大广告投入,并多次降价,我们通过上面的数据看出,小米在开放销售并几经降价后,其销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增长,跟销售前基本持平。当小米不再变得一机难求后,消费都对其兴趣明显降低,小米只能通过降价和加大广告投入来保障手机的销量。那么小米是如何实现在不降低手机价格的情况下实出巨大的销量的呢。小米手机的渠道奇迹小米手机面市后,一机难求,大大台高了小米的身价。有人在小米上购买一部手机手,在使用数月后,还能再加价数百元轻松将小米手机销售出去。这也让不少企业也看到了商机。小米自然也看到了这方面的需求,于是很体贴的为他们推出了一个企业购买通道:只要能提供有效的营业执照等资质证明,并且一次性至少能采购10部小米手机,就能通其企业通道以1999元的价格优先购买小米手机,如果能提供android平台的APP开发证明(APP名称、发布平台),则可以1899元的价格购买手机。如果你一心想买一部小米手机而又不想等太长时间,你可以在淘宝上加价100或400元购买一部小米手机。购买前,卖家会向你保证,手机绝对是正品。这些手机是从哪来的呢?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小米企业购买通道买来的。在淘宝搜索“小米手机”,可以得近万条搜索结果,这意味着小米手机在几乎未付出任何利润成本的情况下,在淘宝上发展了超过1千家网络销售渠道。小米手机在淘宝上的售价虽高于其官方销价,却依然阻档不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淘宝上小米手机销量长期占据淘宝手机销量排行排榜前十名,给小米手机的卖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这种限购策略同样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回报:1.在小米推出初期, 成功的避免了手机巨头们针对性的进攻。因为未对其他手机制造商造成威胁,在推向市场大半年后,在市面才出现与小米手机1代配置和价格相当手机,小米随后通过 降价继续保持其性价比优势;2.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关注,名气大增;3.在未牺牲太多利润的前提下,在淘宝上发展了超过1千家网络销售渠道,通过企业通道批量销售出去的手机足以弥补其因限购失去潜在用户所造成的损失;4. 创造了零库存的销售奇迹,使小米手机的价格长期保持坚挺,随着手机元件逐月下降,小米手机的利润攀升到让业内人士眼红的地步。小米手机的销售模式:小米在M1推出后,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探索,逐渐模索出来的一种销售模式,一种比饥饿营销更好的销售模式。1.通过论坛,微博等新媒体持续和宣传,成功打造高性能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的潜在购买用户;2.每月限量发售,制造小米手机一机难求的现象,使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实际价值超过了其市场定价,让倒卖小米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3.将小米手机批量卖给企业,企业再将手机加价转卖给急需购买小米但没有耐心等待的用户,在不降低利润的情况下,解决饥饿营销使销量实现规模化的弊端。
由于360过河拆桥的事实在干的太多了,小三大战期间,因为害怕被360反噬,360与华为的合作最终流产,360因合作伙伴名气一个比一个低,其对小米商业模式和渠道的狙击以失败告终。
此后,再无一家公司对小米的销售模式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于是,小米2上市后,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几分钟销售数十万台的奇迹。
泻药1、一直一直的饥渴营销,总能累积到不少热爱者2、就那工厂的产量,啧啧
因为大部分的预订时间都提前准备了,抢购只需要点击一下,假如服务器反应速度和带宽问题没有的话,基本上就是每人十几秒而已。
我说几句跑题的话,小米和之前的奇瑞QQ一样,都是在初期靠低价,占领市场,但是时间久了,是要被市场淘汰的,一个伟大的产品,最终是要靠品质取胜。
一开始我还不信,但是这几天遇到两次遇到我们公司两个不同的台干,都向我打听怎么才能快速的入手一部小米手机。我信了,小米公司的影响力早已跨出大陆。
1.山寨的小米手机出了都不下十款了,小米并不全是吹出来的。2.在校园里小米刻意卖萌的营销十分成功。3.说饥饿游戏是亏了,铺货哪那么容易啊,像小米这样的小公司订购配件是不容易的。
销量不知道,但前几次小米销售量高,销售后渠道提现大,所以每次小米搞活动都预留资金,但最后没什么变化。
关键是小米的销售模式就是这样,试想一下,如果每月销售一次,每次100万备货,你认为会是简单的2min*4么?肯定不会。这就是小米可以做出来的效应,其直接目的是为了造成一种脱销的现象,使得别人被吸引来购买。小米其实作为一家新兴的手机公司,实力并不强大,所以严格的控制自身的产能防止出现产能过剩的风险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在这种抑制产能做出来的供不应求的形式下,产品能够得到最优的销售业绩,而且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和吸引力,何乐而不为。(以上均为猜测,不代表真实情况)而且作为一款性价比机型,前期抑制产能以增加自身利润的做法太常见了,比如谷歌的Nexus,不就是采取这样的做法么?当然,两者的原因有所区别,但是最终目的是一样的。还有黄牛党的存在,其实黄牛党的存在确实能够影响一款手机的销售速度,比如曾经的IPhone,但是如果厂商想要抑制产能做饥渴营销,就不能全怪到黄牛党的身上。比如上市一年多的M1s,至今仍在限量抢购,但可以看出受追捧程度大不如前,难道小米不能预计销量开放这款机型的购买么?但是很可惜,小米不去做也不想做,开放了销售到最后没人买了怎么办,库存就那么积压造成损失?综上所述,小米第一为了降低风险,第二是为了饥渴营销。但是小米的销售数字是可信的,有不少第三方数据能够证明(当然如果你说雷军和他们的关系好修改了数据的话我也无话可说,只求你能拿出证据)。而且,侧面从国际小米Nexus4的销售来说,这一数据也是比较可信的。
这就是我常说的另一种烂问题。
不同意赵刚的答案…先用手机打个大纲回去补全1,产能到底足不足?举几个例子…假如说8064作为首款环蛇四核,产能不足还稍微情有可原(实际上未必,后面讲),但是之前小米1的8260使用的基本都是原有技术,当时全世界几乎只有小米用,高通方面也在研究环蛇,不存在生产8260的压力……有人肯定不同意了,说你看nexus4不也产能不足吗?但是nexus真的是产能不足吗?还是LG觉得n4冲击到了optimus g的市场估计为之呢?(具体后来再补)……还有听过一个富士康员工说小米某地的生产线才一条,自己不愿生产多自然会这样了,还有所谓的小米商城APP,还有从不公开具体产能信息,对于质疑从不正面回答2,这样营销有什么好处… 一,噱头,省下很多广告费…二,前期亏的少后期赚回来…三,对配件的销售有一定帮助……这样之后都再细讲…而且现在不但小米如此,众多厂商也玩这招,例如北斗小辣椒和纽曼n1我坚信一句话,只要欺骗不承认,那他所说一切均全不可信
灵灵发的回答个人觉得非常好 但是我补充一点作为商人他们的目的就是盈利,虽然小米从网站数据来看确实非常华丽,但是在华丽的背后究竟隐藏多少水分就不得而知了我个人亲身就参加过一种网络兼职平台,他们从认证到抢购到回收有一整套的体系 简单讲一下他其实和淘宝刷信誉平台模式差不多 就是先召集一些工作不是很忙 ,但上网很方便的白领或者其他的一些人 告诉他们如何抢购小米手机
另一面找好网络销售的商家 利用他们手机中的资源将那些有幸抢购到小米资格的人搜集打包卖给商家 商家全部回收后在放到网上二次销售 平台又将收入分一部分给那些抢购到小米手机的人 还有淘宝的数据有时候并不能全信 看看刷淘宝信誉平台生意有多火爆就知道了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去招聘网站找兼职类的工作看看很多的但我绝对没有贬低网络销售的意思 我也很认同网络销售 只是在监管制度不完善的大环境下 难免会有人见缝插针 希望大家选购时能理性消费 不要被商家的包装吹捧失去自己因有的判断力 至少我身边没看到有人用小米 真不知道销售那么多在哪里本来想实名的后来想想还是匿了吧 有时候说真话压力很大 希望大家理解 如果在观点上有什么纰漏和不足也希望大家能指点一二 谢谢!
因为确实就是几分钟之内卖完了啊。很多人怀疑小米的实际销量,现在的第三方报告越来越多,想要质疑的,随便找一些资料查一下就是了。至于那些以“我身边没有人用小米手机”来质疑的朋友。说真的,长这么大我身边一个贪官都没有,甚至都没有亲眼见过一个贪官。所以,其实你们整天嚷嚷的贪腐问题在中国根本不存在,都是瞎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官网正品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