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化学钢化炉炉生产光伏手动化学钢化炉玻璃3.2的出现弹弯,要调什么才好

如何选择钢化玻璃? - 发一发信息网
您可能感兴趣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
专利名称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整具有优良平整度的半钢化玻
璃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半钢化玻璃介于普通平板玻璃和钢化玻璃之间的一个品种,它兼有钢化玻璃的部分优点,如强度高于普通玻璃,同时又回避了钢化玻璃平整度差,易自爆,一旦破坏即整体粉碎等不如人意的弱点。半钢化玻璃破坏时,沿裂纹源呈放射状径向开裂,一般无切向裂纹扩展,所以破坏后仍能保持整体不塌落。半钢化玻璃在建筑中适用于幕墙和外窗,可以支撑钢化镀膜玻璃,其影像畸变优于钢化玻璃。在半钢化玻璃生产工艺中,玻璃的加热和冷却是钢化的主题。根据统一要求,加热后的玻璃必须以最佳的冷却速度尽可能快地均勻冷却。冷却的过程主要是强制对流,这是因为玻璃钢化工艺所要求的骤冷速度很大,从而在玻璃的表面与内层建立温度梯度,保证玻璃表面的应力值。在钢化过程中,最理想的冷却介质是空气,其意义在于1、冷却中玻璃能保持清洁;2、改变风压就能轻易地精确地得到玻璃的冷却速度;3、玻璃板各部分的冷却效果一致;4、风机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设备。根据玻璃的工艺要求,薄玻璃需要较高的风压及较大的冷却能力,这是由玻璃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例如3mm玻璃需要的冷却速度是6mm玻璃的4倍;而12mm玻璃需要的冷却速度只有6mm的1/4。这也就是采用风冷不可能无限制地钢化超薄玻璃的原因。目前采用风冷一般只能钢化3mm以上的玻璃。需要指出的是,玻璃的钢化程度主要取决于玻璃的冷却强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风压、风栅结构、风眼与玻璃的距离、对流热传递率、环境温度等。而对流热传递率又与风栅长度、风栅至玻璃的距离、风眼结构等有关。对各钢化炉制造商来说,由于其工艺制度的不同,设备结构的不同,所采用的风压等工艺参数亦有不同,因此没有绝对的可比性。众所周知,玻璃的平整度是受两个因素影响的,一个是玻璃上下表面的温度,另一个是上下表面的风压。当上表面的温度高于下表面时,冷却时,玻璃上表面收缩的幅度就会大于下表面,玻璃就会向上弯;当上表面的风压小于下表面的风压时,玻璃也会被风吹得向上弯。在全钢化玻璃工艺中,上下风压是调整均衡的,上下表面的温度也是均衡的,所以风栅的高度和风压没有必要改变,对于同种规格的玻璃,风栅的高度是固定的,风压也是不变的。但对于半钢化玻璃,尤其是8,10,12毫米的玻璃,强冷过程很长,风压却很低,比如12毫米加热只要求480秒,强冷却要600秒,风压只有30多帕,即使把上下风调整到上风90%,下风10%,差距也只有20多帕,这种差距是微忽其微的,而且会造成上下表面的强度不同,所以必须保证强冷阶段上下风压的均衡。但是,由于下表面要接触到辊道,所以下表面的温度总是要比上表面降得要多。在急冷过程之后要进入冷却过程,风压要达到3000 帕,在同样的风压下,玻璃上表面的收缩幅度大大超过下表面,造成玻璃整体上弯。在旧的工艺中,这个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玻璃平整,不得不把上风压加得很高,以期把玻璃吹平,这样做固然会有一些作用,但玻璃太弯了,靠风吹平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操作工艺不稳定、耗能、所得玻璃的平整度不理想的缺陷。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加热处理将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到钢化炉中,再将玻璃加热到钢化温度,加热时间为玻璃厚度X40秒;(2)急冷处理将加热处理后的玻璃通过辊道输送到淬冷区,将玻璃水平放置在辊道上,在;35-200Pa的风压下急冷300_600s ;(3) 一级冷却处理使急冷后的玻璃在50-3501 风压下冷却;(4) 二级冷却处理使一级冷却后的在Pa的风压下冷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4)所述二级冷却处理的上风栅高度为30_50mm,下风栅高度为30-40mm。步骤(4)所述冷却的时间为玻璃厚度的20-30倍,时间单位为秒。优选,步骤(4)中所述风压为30001^。优选,步骤中所述上风栅高度为45mm、48mm或50mm。优选,步骤⑷中所述下风栅高度为38mm或40mm。本发明所述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针对的玻璃厚度为8_12mm。优选,所述玻璃厚度为8mm、IOmm或12mm。本发明的半钢化玻璃生产工艺通过采用加热、急冷加上双级冷却处理法,调整风栅高度和风压,避免了玻璃在行进过程中出现碰撞划伤,并有效避免了风机能耗过大造成的过度弯曲,使所得的半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本发明半钢化玻璃生产工艺还兼具有操作灵活、工艺稳定、节能的特点。
图1为采用本发明半钢化玻璃生产方法制得的半钢化玻璃裂开后的图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决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玻璃的平整度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玻璃上下表面的温度,另一个是上下表面的风压。当上表面的温度高于下表面时,冷却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玻璃上表面收缩的幅度就会大于下表面,玻璃就会向上弯;当上表面的风压小于下表面时,玻璃在内应力的作用下也会被风吹得向上弯。
现有的半钢化玻璃生产方法,尤其是8、10、12毫米的玻璃,大多急冷过程很长,风压却很低。通常,上风压往往大于下风压,这是因为,玻璃的下表面要接触到辊道,所以下表面的温度总是要比上表面降得多,这就会导致冷却过程中上表面的温度比下表面的温度高,使玻璃整体向上弯。然而,在现有工艺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采用将上风压加得更高,以期把玻璃吹平。这样做固然会有一些作用,但当玻璃过度弯曲时,仅仅靠风将其吹平显然是不够的。本发明的半钢化玻璃生产工艺打破了传统思路,在玻璃进入冷却阶段时,先进行传统的冷却过程,即一级冷却,再进行二级冷却。在二级冷却中,将下部风压提升,使其略高于上部风压,在上部风压和下部风压之间找到平衡点,使玻璃既不会猛地收缩向上弯,也不会被下风吹得向上弯。本发明在整个冷却阶段采用双级冷却处理,即在现有半钢化玻璃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 “二级冷却”。在冷却初期缓慢升高风压,调整上下风栅的高度以通过风栅高度的调整来实现上下风压差的控制。过强的风压变化在调整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后果。因此,这种阶梯式上升的风压可减少风压的骤然变化对玻璃平整度的影响。在调整完成后,在二级冷却过程中将风压升高,完成玻璃冷却,并保持玻璃的平整。本发明的半钢化玻璃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加热处理将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到钢化炉中,再将玻璃加热到钢化温度,加热时间为玻璃厚度χ40秒;(2)急冷处理将加热处理后的玻璃通过辊道输送到淬冷区,将玻璃水平放置在辊道上,在;35-200Pa的风压下急冷300_600s ;(3) 一级冷却处理使急冷后的玻璃在50-3501 风压下冷却;(4) 二级冷却处理使一级冷却后的在Pa的风压下冷却。其中,步骤(4)所述二级冷却处理的上风栅高度为30_50mm,下风栅高度为 30-40mm。步骤(4)所述冷却的时间为玻璃厚度的20-30倍,时间单位为秒。优选,步骤中所述风压为30001^。优选,步骤中所述上风栅高度为45mm、48mm或50mm。优选,步骤⑷中所述下风栅高度为38mm或40mm。本发明所述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主要是针对玻璃厚度为8_12mm的玻璃。优选,玻璃厚度为8mm、IOmm或12mm。实施例1玻璃厚度为8mm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将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到钢化炉中,再将玻璃加热到700°C,加热时间为320s ;将加热后的玻璃通过辊道输送到淬冷区,将玻璃水平放置在辊道上,在200Pa的风压下急冷300s ;将急冷后的玻璃在3501 风压下冷却30s ;然后调整上风栅高度为35mm,下风栅高度为40mm,然后在30001 风压下冷却160s。将半钢化玻璃成品输出,厚度为8mm。实施例2
将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到钢化炉中,再将玻璃加热到690°C,加热时间为400s ;将加热后的玻璃通过辊道输送到淬冷区,将玻璃水平放置在辊道上,在80 的风压下急冷390s ;将急冷后的玻璃在1001 风压下冷却50s ;然后调整上风栅高度为48mm,下风栅高度为40mm,然后在30001 风压下冷却200s。将半钢化玻璃成品输出,厚度为10mm。实施例3将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到钢化炉中,再将玻璃加热到680°C,加热时间为480s ;将加热后的玻璃通过辊道输送到淬冷区,将玻璃水平放置在辊道上,在35 的风压下急冷600s ;将急冷后的玻璃在50 风压下冷却50s ;然后调整上风栅高度为50mm,下风栅高度为30mm,然后在20001 风压下冷却360s。将半钢化玻璃成品输出,厚度为12mm。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工艺参数可根据气流温度密度而有所变化。图1为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半钢化玻璃开裂后的图片,如图所示,玻璃裂开时无切向裂纹扩展,破坏后仍能保持整体不塌落,其影像畸变优于钢化玻璃,所以,在应用中,半钢化玻璃可作为在建筑物的幕墙和外窗。根据国家标准检测实施例1-3所得半钢化玻璃的平整度均为1/1000。本发明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平整度好。通过双极冷却处理法,调整风栅高度和风压,避免玻璃在行进过程中出现碰撞划伤,有效的避免了风机能耗过大造成的过度弯曲。2、节能。双极冷却处理这种半钢化工艺,使得风压的损失极小,由于风栅距离很小,所以冷却时间及风压都很小,因此,极为节能。3、工艺稳定。双极冷却处理过程,降低应力骤然变化的可能,使得半钢化工艺更稳定。4、工艺灵活。可通过参数的调整实现钢化、半钢化工艺的切换,极大满足了市场需求。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 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加热处理将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到钢化炉中,再将玻璃加热到钢化温度,加热时间为玻璃厚度χ 40秒;(2)急冷处理将加热处理后的玻璃通过辊道输送到淬冷区,将玻璃水平放置在辊道上,在!35-200Pa的风压下急冷300_600s ;(3)一级冷却处理使急冷后的玻璃在50-350 风压下冷却;(4)二级冷却处理使一级冷却后的在Pa的风压下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二级冷却处理的上风栅高度为30-50mm,下风栅高度为30_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冷却的时间为玻璃厚度的20-30倍,时间单位为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风压为 3000Pao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上风栅高度为 45mm、48mm 或 5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下风栅高度为38mm或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厚度为8-12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厚度为8mm、 IOmm 或 12mm。
9.权利要求1-8中任一种所述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制备的半钢化玻璃。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本发明的半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在冷却过程中,采用双级冷却法进行处理,即在保留现有的一级冷却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级冷却,使得玻璃在冷却过程中减少风压的骤然变化对其平整度的影响,从而得到平整度更好的半钢化玻璃,同时可达到节省冷却时间、半钢化的总节能量减少至现有技术的10%、半钢化玻璃平整度从3/1000提升到1/1000的效果。
文档编号C03B27/044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冯平, 宁波, 裴志茹 申请人:上海北玻玻璃技术工业有限公司, 上海北玻镀膜技术工业有限公司, 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影响钢化玻璃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 最新动态 - 成程钢化玻璃厂
&& 影响钢化玻璃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影响钢化玻璃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引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价格的高涨,导致高层建筑物越建越多。作为安全玻璃的一种,因其具有普通玻璃的透视性,同时又具有机械强度(词条“机械强度”由行业大百科提供)高、热稳定性好且破碎后的碎片小、碎片无尖锐锋利的尖角等优秀的安全特性,已经作为高层建筑门窗必备的建材产品之一,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在重视其安全性能的同时,也决不应该忽视钢化玻璃的外观质量,也就是,作为合格产品的外观质量也必须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2 钢化玻璃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钢化玻璃的外观质量问题有许多表现形式,我们按照其出现在生产过程中阶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大类:①由原片质量缺陷造成的钢化玻璃外观质量问题,如:点状缺陷(气泡、夹杂物)、划伤、光学变形等;②由钢化加工过程造成的外观质量问题,如:钢化玻璃的平整度问题(波浪纹、吻合度、板面变形)、光学方面的问题(中部灰色、应力斑过重、虹彩现象)、白道、划伤、麻点等。2.1 由原片缺陷造成的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最常见的有:点状缺陷(气泡、夹杂物)、划伤、光学变形等。气泡、夹杂物和光学变形是原板固有的缺陷,划伤是在原片玻璃生产和搬运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原片达不到相应的标准要求,不仅会使钢化后的玻璃在外观质量方面达不到《钢化玻璃》国家标准要求,同时也会大大增加钢化玻璃的炸炉、应力分布不均匀、自爆、机械强度降低、热稳定性以及各种安全性能变差等的风险,导致钢化炉(词条“钢化炉”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的停产、清炉,使得产品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下降,生产成本的上升,造成没必要的浪费。钢化玻璃生产企业即使通过调整钢化炉的工艺参数也无法避免这类质量问题的发生,而企业只能通过严格控制生产管理制度,对员工加强培训,使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检验标准的内容和相应的检验方法,对原片玻璃进行严格的筛选,避免有问题的原片玻璃流入再加工阶段。2.2 由钢化加工过程造成的外观质量问题最常见的有:钢化玻璃的平整度问题(波浪纹、吻合度、板面变形)、光学方面的问题(中部灰色、风斑过重、虹彩现象)、白道、划伤、麻点等。2.2.1钢化玻璃平整度不好的问题钢化玻璃平整度不好的问题可以分为2类:第1类,弯型钢化玻璃平整度不好的问题。对这类问题通常考虑其吻合度指标,当弯型钢化玻璃成品出现吻合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主要会出现以下3种现象:(1)成品玻璃与设计要求出现扭曲偏差这说明需要进行弯钢化的玻璃在辊道上的位置没有放置正确,玻璃弯曲的中心线与辊道不平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操作人员需要重新调整玻璃在上片台上的位置,使玻璃弯曲的中心线与辊道处于平行状态。(2)成品玻璃与设计弯曲深度出现不同这说明钢化工艺参数设定有问题:在加热(词条“加热”由行业大百科提供)阶段,玻璃的加热温度不够;在冷却阶段,主要是风栅上风口与下风口吹风时不同步,在吹风时一个先打开吹风,一个后打开吹风。如果下吹风口先打开吹风,则成型后玻璃的弯曲深度会加大,反之,上吹风口先打开吹风,成型后玻璃的弯曲深度会减小,不按设计深度成弧。此时操作人员可重新调整工艺参数,适当调整玻璃的弯曲深度。(3)成品玻璃的型面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操作人员可适当调整加热段的弯曲时间和急冷的时间,或者弯曲段传动链条的张紧程度,通过对钢化工艺参数或设备的调整解决这类问题。第2类,平型钢化玻璃平整度不好的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有以下5种情况:(1)玻璃在加热时上下表面存在温差造成的玻璃变形①钢化玻璃板面向上弯曲。这种现象是由于玻璃在加热炉内被加热后,出现玻璃上表面的温度高于下表面的温度的情况,保持这种温度状态的玻璃进入冷却室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当玻璃上下表面的冷却温度和风压等条件相同时,由于玻璃上表面温度(词条“表面温度”由行业大百科提供)高,冷却后上表面的收缩量大于下表面,会出现玻璃板面向上弯曲变形的现象(如图1所示)。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将加热炉底部的温度提高,尽量减小玻璃上下表面的温度差。②钢化玻璃板面向下弯曲。这种现象是由于玻璃在加热炉内被加热后,出现玻璃下表面的温度高于上表面的温度的情况,保持这种温度状态的玻璃进入冷却室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当玻璃上下表面的冷却温度和风压等条件相同时,由于玻璃下表面温度高,冷却后下表面的收缩量大于上表面,会出现玻璃板面向下弯曲变形的现象(如图2所示)。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将加热炉底部的温度降低,尽量减小玻璃上下表面的温度差。(2)玻璃在加热时中间和边部存在温差造成的玻璃变形玻璃在加热炉内经过加热后,如果其中间部位的温度高于边部的温度,那么在冷却过程中,玻璃上温度较高的中间部位的收缩量,将大于温度较低的边部的收缩量,当玻璃被冷却到室温状态时,玻璃的边部尺寸就会大于中间部位的尺寸,在玻璃的边部形成较大的压应力, 从而出现玻璃板面向下弯曲变形的现象(如图2所示)。同样,玻璃在加热炉内经过加热后,如果其边部的温度高于中间部位的温度,那么在冷却过程中,玻璃上温度较高的中间部位的收缩量将大于温度较低的边部的收缩量,当玻璃被冷却到室温状态时,玻璃中间部位的尺寸就会大于边部的尺寸,在玻璃的边部形成较大的张应力,从而出现玻璃板面向上弯曲变形的现象(如图1所示)。出现以上这两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节钢化炉局部的加热温度参数或改变装片的排布方式来解决。(3)随机的温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的玻璃变形随机温度分布不均匀主要是由于设备状态不良造成的。钢化炉的加热丝有局部的损坏、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发生改变或失真、玻璃在辊道上的码放不合理等均会使玻璃受热不均匀。这种随机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将导致玻璃加热后在板面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均匀,玻璃在冷却时不同的区域发生不规则且无规律的收缩,直接导致玻璃板面的局部平整度差。出现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设备检修、装片制度来解决。(4)辊道变形造成的玻璃变形辊道变形可分为辊道受热变形和辊道磨损变形。①辊道受热变形造成的玻璃变形。由于陶瓷和石英(词条“石英”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材料的耐热冲击性和热稳定性非常好,所以钢化炉内的辊道一般是采用这类材料制成的。虽然这两种材料的耐热性能优秀,但由于辊道的内部结构不均匀,在长期使用后或者加热不当时,均会导致在高温下产生热变形。在这种已经变形的辊道上运动的玻璃,也会因此而发生形变,最终导致板面平整度差。②辊道磨损变形造成的玻璃变形。在钢化玻璃生产企业中,当钢化炉内的辊道上出现黏接比较牢固的杂质时,通常使用磨削的方法对其进行清除。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辊道经反复磨削和长时间的使用很容易造成磨损,而且这些磨损由于程度的不同,辊道会出现粗细不均的问题,最终导致在辊道上运动的玻璃发生形变,即板面不平整。另外,在同一钢化炉中的辊道,由于更换的时间不同,即各根辊道被磨损的程度不同,当玻璃在这种整体不平的辊道面上加热到软化温度,并进行运动时,很容易出现板面的变形。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加热室内,同时在冷却室内也会发生。出现以上这两种情况,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定期、合理的辊道检查管理制度来解决。(5)钢化玻璃的波浪纹现象波浪纹现象是指玻璃表面看上去有连续不断的起伏,严重时用手触摸玻璃表面可以感觉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①钢化炉内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发生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节钢化工艺参数,降低钢化炉加热温度或减少加热时间来解决;②辊子出现弯曲变形或个别辊径、辊高超标。发生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更换或调整辊子高度来解决;③辊子转动或传输速度过慢。发生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加快辊子的转动或传输速度来解决;④在钢化的冷却工艺阶段,玻璃是在钢化炉的冷却装置中的辊道上做往复摆动,这个时间段,如果玻璃整体的急冷温度过高或风压过低,就会使得玻璃板面产生波浪形弯曲。发生这种情况,应及时降低炉温和加热时间。2.2.2钢化玻璃光学方面的问题(1)中央部分呈灰色有些玻璃被钢化后,接触辊道的表面会出现灰蒙蒙的现象。这种情况会使玻璃的透视性能变差,多发生在玻璃的中间部位。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加热炉内的辊子温度过高。这种情况多出现在钢化炉刚开始使用的前两炉玻璃上。遇到这种情况,可适当增加热平衡吹风的压力,或者减少空炉时间,保证玻璃连续生产;②SO2气体的使用量过大。SO2作为一种玻璃的保护气体如果使用量过大,或者使用过于频繁,会引起玻璃表面出现灰色现象。(2)应力斑过重问题通过物理钢化方法生产的钢化玻璃都会出现应力斑现象,这是由物理钢化的生产原理决定的,同时也是无法避免的。有时也利用这种现象来识别玻璃是否为钢化玻璃,但是当应力斑过重时,尤其在特定的光线条件下观察,这种现象就变成了外观质量缺陷问题。应力斑过重问题通常是由以下3种原因造成的:①急冷过程中风压过大。这种高压、高速的气流吹到接近软化的热玻璃上会使钢化玻璃的应力斑加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整风压的参数来避免;②玻璃刚从加热室进入到冷却室,并已经开始吹风急冷时,风栅的摆动或辊道的转动被停止后,导致风栅的风嘴只对着玻璃一个部位吹风。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恢复风栅的摆动或辊道的转动与吹风的同步;③在冷却室内开始吹风急冷时,风栅的风嘴离玻璃的距离太近。出现这种情况时,在不影响玻璃的颗粒度及其它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参数的调节适当提高风栅的高度。(3)钢化玻璃的虹彩现象钢化玻璃的虹彩现象是一种光学现象。浮法玻璃在成形过程中,锡槽内进入了氧和水等有害物质,高温下与锡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SnO和SnO2,其中Sn2+和Sn4+通过锡液渗入浮法玻璃的下表面,并形成极薄的富含Sn2+和Sn4+的含锡层。这种渗锡量较高的浮法玻璃在进行钢化时,玻璃在钢化炉经过加热后,其表面的SnO又被氧化成SnO2,其体积增大,导致玻璃表面产生微小的皱折,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光的干涉现象。因此钢化玻璃的虹彩现象既与作为原片玻璃的浮法玻璃质量有关系,同时又与钢化工艺有关系。在玻璃的钢化生产中,除了选取优质的浮法玻璃作为原片以外,还要调整钢化炉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参数,以适应不同原片玻璃的实际情况。2.2.3钢化玻璃下表面出现的白道钢化玻璃出现的白道现象是由于玻璃的表面被微量的磨损形成的。对于玻璃的上下表面来说,其在加热炉内受热的方式是不同的,上表面主要依靠辐射方式,而下表面则依靠传导(词条“传导”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和辐射两种方式共同进行加热。当玻璃进入加热炉的初始阶段时,玻璃的下表面由于到两种加热方式的共同作用,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的温度比上表面更高。严重时玻璃会出现向上弯曲的现象,同时由于玻璃的下表面与辊道摩擦,就出现了白道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来解决:①通过调整加热参数,适当降低加热炉的下部温度。有必要的话,还要把下部的功率降低;②相应提高加热炉的上部温度;③当白道出现在玻璃中间时,可增加加热平衡值,当白道出现在边部时,可降低加热平衡值或改变加热曲线;④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连续生产,避免让炉子空载运行。2.2.4钢化玻璃表面的划伤钢化玻璃表面的划伤虽然属于外观质量缺陷,但它会破坏玻璃表面应力的均匀分布,导致玻璃机械强度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通常有以下3种:①辊子上粘有坚硬的异物。发生这种情况必须将炉子的温度降下来,清洁辊子上的异物;②陶瓷辊或冷却辊出现打滑现象。发生这种情况需逐根检查辊子的传动装置,紧固传动装置或修复受损的辊子;③上下风栅处可能卡有碎玻璃。发生这种情况需检查风栅,彻底清除卡在风栅处的碎玻璃。2.2.5钢化玻璃的麻点现象麻点现象也是钢化玻璃外观质量缺陷的一种,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密集型。通常麻点比较集中呈桔皮状,这是由于加热时间过长,或者加热温度过高造成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节加热的时间参数或温度参数来解决;另一种是分散型。个别麻点呈星点状分布,它是由于上片台或辊道表面不干净,或风栅下面的辊道不清洁造成的。为了减少麻点的出现,企业可以建立辊子清洁制度,定期清洁辊道。3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对钢化玻璃外观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时候同一个质量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解决出现的问题时,要把能够对这个问题产生影响的各种原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进行综合考虑。另外,可能会在钢化玻璃上出现的这些外观质量问题,虽然大多数都不会直接影响到钢化玻璃的安全性能,但对于一个合格的产品,应该满足全方位的质量需求和要求,也就是说,在企业的日常生产过程中,应当以满足安全性能的技术要求为前提,同时避免出现外观质量问题,实现产品的零缺陷,使产品既能满足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又能满足客户的设计要求,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相关文章】
&&()&&()&&()&&()&&()&&()&&()&&()&&()&&()北极星站群
光伏原材料及辅料
当前位置: &
光伏电池组件采用的面板玻璃有什么特点?
&&来源:&&&& 13:47:13&&我要投稿&&
:光伏电池组件采用的面板玻璃是低铁含量、超白光面或绒面的钢化玻璃,光面玻璃也叫浮法玻璃,绒面玻璃也叫压延玻璃。常用面板玻璃的厚度一般为3.2mm和4mm,建材型太阳能的厚度为5~10mm,无论厚薄都要求透光率在90%以上,光谱响应的波长范围为320~1l00nm,对大于1200nm的红外光有较高的反射率。低铁就是说这种玻璃的含铁量比普通玻璃要低,含铁量(三氧化二铁)&150&l0-6,从而增加了玻璃的透光率。超白是说由于这种玻璃比普通玻璃含铁量低,从玻璃边缘看,这种玻璃要比普通玻璃更白一些,普通玻璃从边缘看是偏绿色的。绒面的意思就是说这种玻璃为了减少阳光的反射,在其表面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减反射处理,使玻璃表面成了绒毛状,从而增加了光线的入射量。有些厂家还利用溶胶凝胶纳米材料和精密涂布技术(如磁控喷溅法、双面浸泡法等技术),在玻璃表面涂布一层含纳米材料的薄膜,这种镀膜玻璃不仅可以显著增加面板玻璃的透光率2%以上,还可以显著减少光线反射,而且还有自洁功能,可以减少雨水、灰尘等对电池板表面的污染,使其保持清洁,减少光衰,并提高发电率1.5%~3%。钢化处理是为了增加玻璃的强度,抵御风沙冰雹的冲击,起到长期保护太阳能电池的作用。面板玻璃的钢化处理,是通过水平钢化炉将玻璃加热到700℃左右,利用冷风将其快速均匀冷却,使其表面形成均匀的压应力,而内部则形成张应力,有效提高了玻璃的抗弯和抗冲击性能。对面板玻璃进行钢化处理后,玻璃的强度比普通玻璃可提高4~5倍。
原标题:光伏电池组件采用的面板玻璃有什么特点?
投稿联系:张先生&&010- &&QQ:
邮箱:(请将#换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日本光伏电池组件产业销量锐减,各大企业正转换思路求发展。京瓷2016年度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计划下调至120万千瓦。松下也因日本住宅市场的缩小减少相关产品的销售。市场环境未见好转,京瓷将目光转向泰国市场,松下也和美国特斯拉寻求合作。此外,Looop开始推出发出的电力通过30年收购的服务,开拓新业务。在美国住宅市场,京瓷也正为光伏电池组件的销售感到苦恼。120万千瓦的
新闻排行榜
光伏最新专题专栏
本周热门关键词:
Email订阅最新光伏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自动钢化炉 双头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