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会好吗 歌词吗

|||||||||||||||||
《闯入者》发布mv 李志提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吕中一人在路上四顾茫然【点击查看高清组图】
搜狐娱乐讯 今日,王小帅全新犯罪片《闯入者》发布拷问版MV,民谣先锋李志跨刀相助为影片重新制作《这个世界会好吗2015》。李志为将原《这个世界会好吗》重新编曲、作词,MV声画结合的压抑氛围传递出影片压抑而无法释放的犯罪片特质。
即将在五一档上映的《闯入者》是王小帅首次尝试犯罪题材,讲述了一个悬疑色彩浓厚的犯罪故事。吕中饰演的老太与家人相处不快,突然她的生活被一系列的离奇事件闯入,骚扰电话,被砸的玻璃窗,小区里的入室盗窃杀人案等&&儿女们纷纷对她的精神状态产生疑虑,也都开始更深入参与她的生活。最终尘封多年的往事重新浮出水面,而事件的真相是如此残酷&&
《闯入者》的主题深入到了平凡人生活背后的内疚与仇恨,充满勇气和力量,与李志的经典歌曲《这个世界会好吗》价值观遥相呼应。很少看电影的李志表示一直喜欢王小帅导演的作品,对这次充满想象的合作,双方一拍即合;为此李志将自己的经典作品《这个世界会好吗》进行全新改编、作词,整首歌的编曲从压抑、阴沉的铺陈到高潮的宣泄,更贴合《闯入者》犯罪片氛围。刚刚经历了网络骂战、风口浪尖中的李志也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到了歌曲中,歌词对人性绝望而又深情的叩问正符合王小帅电影一贯所传达的人文关怀。
电影《闯入者》由王小帅执导,吕中、秦海璐、冯远征、秦昊领衔主演,将于日全国上映。
责任编辑:木玉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 &&&
作者简介 ? ? ? ? ? ?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中国现代思想家、教授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思潮》等。  一耽学堂是致力于学习、体认和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赢利性的民间公益组织。2000年12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首都院校青年学子在京共同参与成立。主要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改良社会风气,净化个体心灵,普及基础汉语,推介中文思想。 目录 ??????
出版说明整理说明艾恺教授序(艾恺作)一、我的思想的根本001 儒家跟佛家002 什么是佛? ? ? ? ? ?
出版说明整理说明艾恺教授序(艾恺作)一、我的思想的根本001 儒家跟佛家002 什么是佛二、从中国文化的精神说起001 为何我还乐观002 人与人相处的问题003 情理与物理004 什么是戒、定、慧005 我做记者的时候006 陈独秀、李大钊和我007 当代儒家代表人物还有谁008 熊十力和唯识三、中国的道路001 美国人和台湾问题002 毛主席这个人四、我是怎样一个人001 凡夫002 素食003 说说自己的身体004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005 与毛的分歧006 我不是一个学者007 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五、我受到的影响001 东西文化和调和002 我一生最重要的事情003 我最佩服的中国人004 得力于佛学005 希望跟着王阳明走006 生活中对我有影响的人六、生活之学001 自主自如的生活002 看戏和看书003 文革中的故事七、发展总是好的001 我的期望002 人类怎样才能减少斗争003 我是一个乐天派004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八、我的社会交往(上)九、我的社会交往(下)十、从忙碌到清闲十一、与圣人相比十二、天下事十三、现代化的危机后记? ? ? ? ? ? 书评: 20:54:49   来自: Amy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梁漱溟让我对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上升了一个层次。可惜的是,对于他在此书多次提到自己最看重的作品《人心与人生》,还是没能领悟它的内涵。
10:54:19   来自: 吖番 (天才,就是一种变态的热爱)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近日在家重读一些古典之作和现代小说。偶然在密密的书架上看到一本书名为《这个世界会好吗》,随手拿来翻看,是老一派思想家梁漱溟老先生晚年的口述整理结集。看到深夜终于看完,内心顿觉清醒。梁漱溟老先生用平静的口吻讲述了抗日时期他所遇见的毛泽冬和邓晓平,用一种更加透彻的眼睛讲述了他当时所在的社会遇到的动荡和战乱。里面也讲到了中国的存在的许多问题,例如阶级问题。在今天的中国,或许还隐藏着巨大的民族主义隐患。很多错综复杂的祸根就隐隐约约在阴险的人心中萌芽。梁漱溟自嘲自己是失败者,在政坛上的种种迹象象征自己被信仰抛弃。但是正是有这种勇气和清醒,才一直能让自己在今天没被打倒。站在浪尖上的人往往最光辉,也莫名的便销声匿迹了。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和嘲笑。人类总觉自己渺小,于是在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中度过自己悲惨的一生,而这悲惨的种子本身是可控的因素啊。着急贪求,表见了人类的卑微;赶巯蚜鳎月读巳死嗟某蠖瘢蝗棠筒幌拢衬湛喑睿隽巳死嗟奈抻谩U馊萌撕摹A菏橛锫贾械摹俺苑购煤贸裕鹾煤盟呗泛煤米撸祷昂煤盟怠!奔父觥昂煤谩笨闯隽肆豪隙陨摹白ā钡摹熬础薄>丛虿桓夜锻担桓曳潘粒桓屹翡隆>丛虿恢鹞铮嗖灰盼铩S删炊鳎匀胗诙馈V鹞镌蚴模皇羌次锛模娜床凰煳镒H绱艘焕矗朔娇苫畹腻幸W栽冢拮盼薰摇0咽虑榭辞幔亚榭辞帷>腿缙压嵩谖⒎缋戳俅蹲叩氖焙颍┦椎愕阃罚屑ぴ惆樗幕ㄍ校罂炖址晌瑁硬患锹恰H嘶蚋萌绱耍缜逅捎行慰晌扌危形段尬叮猩奚!墩飧鍪澜缁岷寐稹罚獗臼榈木手Γ褪嵌琳咴耐晡抟徊辉敢猓恢秩诵缘牡ㄗ髦ぁ
12:17:53   来自: 蓝夹缬 (滴水穿石)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口口声声对四书五经很不熟悉对古文对西文很不熟悉的梁老,被芝加哥的历史教授誉为最后的儒家,因为他的思想和行事深深的打动了历史的旁观者。   从吐吐MM那儿借到此书,对书名就很有兴趣。梁老说,他从不担心未来的中国走向,对当下和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态度。同时说明世界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因为中国很讲究人伦,儒家的人的要素始终占据核心,87岁的他笑着说道: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它把家庭关系推广用到家庭以外去,比如说他管老师叫师父,管同学叫师兄弟,如此之类,它总是把家庭那种彼此亲密的味道,应用到社会上去,好像把那个离得远的人也要拉近,把外边的人归到里头来,这个就是中国的特色,中国文化的特色。这个特色一句话说,它跟那个“个人本位,自我中心”相反。跟“个人本位,自我中心”相反,那么它是怎么样子呢?它是互以对方为重,互相以对方为重。      他对一些大人物的评价很值得细读。比如对毛泽东对冯友兰对蒋介石等人的评价。说蒋介石为人虚假,对人永远猜疑,说毛泽东对反对他的人一直采用各种方式打压,比如直接说四人帮和林彪都是他自己给弄出来的,还批林批孔真是老糊涂了。说到陈独秀给人的感觉很有才却很让人亲近不起来等等,他认为周恩来和梁启超才是真正的完人,工作学习中他尊重的是二章和一个姓林的(忘记名字了),说冯友兰媚着江青,本来好好的知名教授被人看不起。他评价一个人的时候,第一着重人品,第二是才华,第三是为社会做的贡献程度。      梁老信奉佛教和儒教,早期十几年都想着出家做和尚,二十九岁才想通了才结婚。吃素的历史更是69年(这是1980年采访的吃素年限,后来到去世的没算在内)。      下面我简单的复述一下他的佛教普通观点。他说佛就是宇宙一体,而不是神,更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同时,从“戒”才能生“定”,一定要守戒才能够入定。由“定”才能够生“慧”,“慧”是智慧。普通我们的这种聪明智慧,在佛家不认为是智慧,这个算是一种智巧,不是真正的智慧,不是大智。      他说道:佛教,原始叫小乘教,小乘教主要是出世。什么叫做出世呢?出世就是要出生灭。世间,怎么样叫世间呢?就是生生灭灭,生灭不已。那么在佛家,他就说是轮回。轮回,它是说生命是“相似相续”。“相似”就是相通、差不多的意思,相似而相续,生命是这个样。就是说没有一个我,没有一个昨天的我,还连续到今天,今天的我,还是昨天的那个我,没有这个事情。仅仅是相似就是了,差不多,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差不多,相似,相似而相续,连续下来,非断非常,不是断,断不了,因为续嘛,接续嘛,相似相续,所以不是断的,没有断的,生命没有断。有人认为好像死了就完了,在佛教上没有这个事。非断,不能断;但也非常,常是常恒,就是刚才说的话,以为今天的我就是昨天的我,没有那个事情,早已变了。那个变是一息也不停止的。总在那儿变,刹那变,这个就叫做“非断非常”。这个是佛家对生命的一个看法。小乘自己规定下来三个条件,一个条件就是“诸行无常”――常恒的常,没有常恒的东西,都是在变化流行中,这是头一个。第二点是“诸法无我”。头一句话是“诸行无常”,第二句话是“诸法无我”。诸法跟诸行不一样了,头一句是“诸行”,第二句换作“诸法”。因为诸行是流行,就是说生灭,生灭不已。生灭不已好像是水流一样,流行变化。第一点是讲流行变化,所以叫“诸行无常”。第二句话是“诸法无我”。“诸法无我”说有两种法,所以加一个“诸”,“诸法”不是一种法。“诸法”是哪两种呢?一种叫做“有为法”,一种叫做“无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法,“无为法”就是不生不灭。那么有人问:这个世间还有不生不灭的吗?佛家回答:有生灭,就有不生不灭。生灭、不生不灭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这是说“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一而二,二而一。第一条是“诸行无常”,第二条是“诸法无我”。无论“有为法”或者“无为法”,都没有“我”。众生,人也是众生,从那个最低等的生物,原始生物阿米巴,都是从有“我”来的,它都要吃东西,都要向外取。一切生物,从原始生物起一直到人,人是最高的啦,都有一个相同的一点,哪一点相同呢?就是向外取足――足是满足,向外边来满足自己。向外取足,都是错误,在佛家看都是错误,都是丧失了本性。本性是什么呢?本性是自性圆满,无所不足。这个自性圆满,无所不足,就是“佛”。这个“佛”,不要把它看做是一种什么神啊,或者是什么上帝啊,主宰啊,不是那回事。“佛”是什么呢?“佛”是宇宙本体,这个宇宙本体也可以说是什么都在内了,万事万物都在内了,五颜六色很复杂的都在内,可是都在内了,它也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按佛家的道理说,就是这两面,一面是森罗万象,一面是空无所有,这个两面是一回事。佛就是出世,世间就是生灭,所以出世间,就是不生不灭,而生灭跟不生不灭好像是两面,好像是两个东西,不是,是一回事。原始佛教第一是“诸行无常”,第二是“诸法无我”,第三呢,它叫“涅寂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这个是小乘。小乘具备这三点,才是佛法,缺一样不是佛法。    大乘佛法、大乘佛教是在小乘的基础上,基础就是刚才说的那三句话,在小乘的基础上来一个大翻案。小乘是罗汉道,大乘是菩萨道。大乘道是在小乘道的基础上来个大翻案,就是它不出世,它的话是这么两句话,叫做“不舍众生,不住涅”。它要怎样呢?它要回到世间来,它不舍开众生。小乘好像是躲避开生死的麻烦,大乘呢,它也已经超出生死了,可以到了不生不灭,但是呢,引用一句儒家的话,“独善其身”,菩萨跟罗汉不同,罗汉好像自己解决了问题,求得清静,菩萨是不舍众生,他要回到世间来,他已经具备了不生不死的那个可能了,但是,它还要回到世间来,为什么?因为它不舍众生。      这本书可以作为采访来读,还可以作为他的自传,思想中的一部分。老人被采访时已经是87岁高龄了,晚年遭受到了很大的迫害,但是仍然很有骨气,这是值得学习的。书有点罗嗦,不过这么大的年龄思路仍然这么清晰不容易。      梁老被采访之后四年,他还在世时,《人心与人生》出版了。出版这本书市他一生最大的心愿。他说他的思想精华和一生的心得都写在这里了,要了解梁老,一定要找来阅读。好了,今天就写到这儿吧。   
23:35:28   来自: 桂花愚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全文是谈话录音实录,有些地方不大好理解,一个是比较口语化,令一个是有些词句比较隐晦,或者交谈双方已经会意,不用形诸语言吧?!觉得录音实录下来,作为书籍出版,跟读者沟通还是有点问题哪。      第一印象是惊讶于梁先生能保持平平淡淡的心态,难得他已经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了么。      他讲释,儒,道家,均有很醒人的见解,很通的一个人。见识的人也多,印象最深是:      有一个人修戒定慧,不仅是思想上起了变化,而且生理上也确实发生了变化-脱了一层皮;      另一个是一个军人,真正儒家思想贯通无碍的人,从来不讲哲学,可是想睡就即刻睡着,说一刻钟醒果然到时醒来,激战在即也没有担忧,该睡也能睡,真正淡定啊!      有些我不大赞同的观点,也许我错,也许梁先生错?      大慨还要读多几遍,我才能多读懂些。特别是“这个世界会变好吗”的问题。
04:13:09   来自: 知秋 (自觉、自主、自如)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日,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      三天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      ――“我可能比其他的普通人不同的一点,就是我好像望见了,远远地看到了,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王阳明,看到了孔子。我是望到,远远地望到,并且还不是很清楚地看见,好像天有雾,在雾中远远地看到孔子是怎么回事,王阳明是怎么回事,远远地看见。我的程度只是这么一个程度。”    ――梁漱溟   ――总的来说,梁漱溟是一个幸福的、惬意的老人,世间万事都不足以动其心。有的人也许以为他在历史这场大游戏中是失败的一方。然而他对我说:我“并不失望”,“也没有遗憾”。“我做完了这一生要做的事。”    ――(美)艾恺:《最后的儒家》      1.人禽之别:心为形役与形为心役。      2.忽悟菩萨止于悲之理(如为人之子于孝之止)。在儒家则只有一片恻隐之心。悲与所悲似相对之两面,然所悲众生,自己亦在其内,且超于利用与反抗,即是无对。      3.禅宗有云:即心即佛。又云:非心非佛。      4.古禅师云:有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5.佛家之学首要在发愿,儒家之学首要在立志,而西方人从乎爱智则首要在冷静地持客观态度研究外在事物,此分明各自趋走一途,乃比而同之,曰哲学!哲学!岂不可笑!      6.孔子所关心者在人与人相处,而不在人对自然之利用。不问利用之程度高低,而人与人相处相得终是和人生直接相关的问题。于此问题应求善道,应不断用功夫。      7.愈要明白人类的真理,便不得不先自求自心的彻底了解,“我要从了解自己起去了解别人。”      8.人与人之间情同一体是为仁。      9.世俗人外重内轻,身随物走而离失乎心。心不应离身,身不应离心,心身合一是为中。      10.宗教――伟大的宗教――最后来打通及统摄一切。      11.人死不必怕,怕的是昏昧。      12.人是理性的动物,但在两人互殴时,只见所谓动物,不见所谓理性。人类今日完全陷于民族斗争、阶级斗争两大互殴活剧中,竟无反省,抑何可哀。      13.有自觉才有选择。你必须控制住它,以免它控制住你。    有自觉才有自由。缺乏自觉,昏昏然,何有自由?      14.孔子当时因人施教,弟子问同而答异,既有不同之指点,则一传再传之后益见分歧乃势所必然。孟荀去古未远而持论俨然两派对立矣。      15.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且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16.《大学》之所谓明德,正指此心自觉而不容自昧者言也。      17.今日世界问题之形成由于西方文化。要避免人类之毁灭只有转向中国文化。中国问题之陷于今日局面正为盲目学西洋之结果。欲把僵局化归缓和而达于统一必须矫正划界限与用武力之两点错误,而超脱于世界两大壁垒则为其入手。      18.仁即通,通即仁。      19.恶起于局,善本乎通。(恶起于人之自为局限,有所隔阂不通。)      20.心不可见,可见非心。见闻感觉皆从有对中发展而来,原是察物之具,有所察皆物而非心。察物是身之属性(脑之属性),心藉身而表见其用,心自有体。      21.吾人个体(身)占有不大的有限空间,而生命则未尝限制在一定的空间。    吾人个体(身)生存见为有限之时间,而生命是没有其时限的。      22.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超脱了渺小。      23.精神集中,自觉必明。精神集中之所在的事情,由于自觉之明,必能办成。一次不成,终必有成。      24.情分内外是为局,情同一体是为通。      25.心非外也,而人之有求莫不向外,则终不可得。      26.古语: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盖宇指空间而言,宙则谓时间也。此世俗之见,分别为判然两事者,固未尝得事实之真。事实上时空合一不分,离迁流不住之事实,更无虚空如人们之所设想者。      27.人类唯其从动物本能中获得解放,而可能有其自由,乃不免于行事出现错误。一切错误(或则悖于人心情理,或则谬于客观物理)的由来,实在此。      28.无意志而有规律――物;有意志而无规律――心。      29.心中无一事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即此是学。明儒王心斋有云:人心本无事,有事心不乐;有事行无事,多事亦不错。即此以治百事,随事而学焉,既无往而非学,亦无往而非心中无一事矣。      30.心与生命同义,其特征在能动性。      31.对自己应当责志,看人则应客观些。即是从“身”来把握“人”。      32.一切皆内而无外,始终对自己负责。“古之学者为己”;“君子求诸己”。      33.宇宙事物都是联系贯通着的,其零散分别只是出于人为的假象。      34.收拢精神而集中于当下意念之萌动,是谓慎。由慎而入于内己外无人之境,是谓独。阳明先生咏良知云:“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者是也。      35.从古圣哲与天地合德。《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为体会宇宙流行之体,不存一息间隔,天人合一,率性为道,廓然大公,浑然温和,更无有乎意、必、固、我。通宇宙是一大生命体,人不可从躯壳起念,自为局限。      36.力行近乎仁,强恕而行求仁莫近。      37.不求自至,或一提即醒,当下便是,皆所谓至易。      38.一切文艺美术意趣高妙深醇者,即达于心之高处深处。其引发身体兴趣动荡者便属低级趣味。人格高下视乎其兴趣之高下。      39.道德感动人,即心之优胜由此以感发乎彼。彼此相感召而提高焉。      40.一切错误皆出于生命的一息之懈。      41.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于受制于他自己(制与受制是一)。渺小是最错误的见解。      42.不可战胜的是什么?是生命。被战胜的是什么?是物质。      43.生命是心,是心表见在物上的,是心物之争。历史(宇宙史)一直是心对物之争,一次一次无数次,一步一步无数步,征服了物,凭藉物,利用物,表演出来的。      44.假如说心有规律的话,那就是一个规律:总要顺从于物的规律来达成它的意志。(意志有两种:天意,人意。)      45.一切利害得失的计较皆从自身而来,第以人类有超越其身之心也,遂不为此自发的感情要求之所限,而能自觉地照顾到他人以至大众,不落于狭隘偏私。      46.深入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然而却不是一味向外逐物的西洋科学家之所知矣。      47.心的作用开始于有所觉识。从不自觉可以恢复到自觉,因为当初是从自觉慢慢陷于不自觉的。恢复到自觉亦即摆脱于机械性。机械性即是一种积重难返之势。      48.意识不过生命现象之一种,或者是生命现象最高之一种。生活是心物之合,亦是心物之争。      49.逐物则失心,遗物同一失心。只是即物见心,心却不随物转。      50.宇宙本是巧妙之极,而一般人却是愚笨之极(他不了解它时不责自己蠢笨,而却说宇宙是不可解),当然是两不相遇。      51.一切看你有没有决心与毅力。――此即证明你有自由,没有限制你的东西。      52.一切有所限都不是决定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得大自在”则什么限制都没有。      53.如果说宗教麻醉人,欺骗人,这可能是有的。且暂莫论其用心之恶,而要问它用什么来麻醉人?人何以被它麻醉?这可能种种不一。但若非在人类生命的深处有其根据,它便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这根据即是人的无对性。      54.心非一物也,以求物者求之,夫岂可得。心在当下自觉,不求自至,求之转不可得。      55.心、物既能、所。      56.邵康节云: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先。      57.明儒祝世禄号无功云:原来身在心中。天包地外;身地也,心天也。海其浮沤;身沤也,心海也。未有此身,先有此心。      58.\"鱼在水中不知水,人在心中不知心。”紫柏大师此语,即明儒身在心中意。      59.重读三十几年前所读罗近溪集,说:“毫忽不能昧,斯须不敢瞒”一段,忽悟应当没有一点胶执,没有一点僵持,根本没有自己,只是一片仁心,园活无碍于物,不舍于物。      60. \"良主”有待“自觉”;失去自觉即不能自主。      61.偏而失中,呆而不活,隔而不通。一社会有一社会之习俗(空、时),一人有一人之习染。      62.世上向外四下照顾,精神散乱,落于被动,而或者还自以为有本领;哀哉!      63.平常人无事干便心无着落,寻些事情来消遣时光,皆其心之习于外放而不知所以存之也。      64.“自由自在”是说人的一切牵掣顾虑解除而充分有了自己。“全心全意”是说人们投进于更大生命(大于个人生命的社会生命)里面而仿佛没有自己。此其反面即是时时被利害牵率驱迫而生活着,没有自己意志可言。而同时却又念念都在自己做打算。      65.伟大的天才是兼智、仁、勇三者,缺一不可的。      66.人必有知识见解而后能起作用。这作用还是不大的。必得在宇宙人生上有所透悟而后乃能起伟大作用于世。换言之,起伟大作用于历史者必是哲学家,不论他以哲学闻名与否。      67.凡言斗争必有斗争对象。其对象或为外物,或为外人,亦或为自己两种意念交战。对象不同,斗争性质随之不同。      68.人生意味最忌狭小、浅薄、短近,于此有两个危险:社会崩溃,自己动摇。      69.精神集中是主动地活动,不是被牵引于外事,这里有分辨。前者有自觉,后者缺乏自觉。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即自觉,心不在即自觉不在,正指被牵引于外者之而说。      70.自觉所及,意识所到,是生自由。自由即自主也。      71.动亦定,静亦定,永不落被动而恒时是主动。换言之,始终有气在。气动即失心,心在则气为心用。      72.心也者包乎天地之外,而贯乎天地万物之中者也。      73.物有规律;心无规律。      74心之为心,在其能宰制,能统驭,能操纵,能发能收。      75.经济生活分散了人心,而组联了人身。    政治形成集团对抗,划分此疆彼界。      76.着急贪求,表现了人类的卑微;歆羡涎流,显露了人类的丑陋;忍耐不下,烦恼苦愁,见出了人类的无用。      77.蠢人(智慧低的人)虽然在一切处都是不会的不行的,可是食色的要求他还是会还是行,这是顶让人恶心的,亦是人类最悲惨的地步。      78.但要晓得一切恶亦同样出在人身上。善之可能即恶之机会,是一非二,所以问题在人,问题之解决仍在人自己,不能外求。所以总要信赖人者正为别无可信赖,而且信赖其善即杜绝其恶。      79.心不能定即不能敬。敬即时时刻刻心在当下。      80.精神散乱,东张西望,有多少自欺处亦不知道。只有收拢精神集中当下,庶乎稍有自欺即可知道,乃有“毋自欺”之可言,心体乃日明定。      81.心中无事即是至乐。至乐者无所待于外之乐也。      82.天才的特征:一、兴趣广泛――好学不倦。二、敏于从感性知识飞跃到理性知识――善悟。三、错了自觉很快,改正很快。      83.与其怪责人,不如信赖人。      84.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走路好好走,说话好好说,此之谓之“敬”。敬则不苟偷,不放肆。敬则心在腔子里。敬则不逐物,亦不遗物。由敬入慎,以入于独。      85人的伟大处在人有无限可能性,而且是多方面的可能性。      86.止观之“观”即是自觉,自觉明强是脱离习气之本。习静应于此求之。止观之“止”以自性清净自性无生为归。      87.人类最大的可耻笑及可怜悯,就是对自己的不明白(无知)与对自己的无办法(无能)。――这是真的心理学所由生起。真的心理学要在自觉与自主。      88.没有一成不变之局,亦没有无所从来之事。凡事均可向上追寻,向下料度,但你不应求所谓最初与最终。初终是有的,但没有最初与最终,即是说:没有究竟之初,没有穷极之终。      89.自觉时而暗弱、时而明强者常人也。孔门学问正在此心之常明。何以能常明不失?则更能觉识得此自觉,非止如常人徒有其与生命俱来之自觉而已。所谓“默而识之”,识此也。识得是根本,不失是功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第五个“知”字正指内蕴之自觉而言。人心内蕴之自觉要明朗,要昭昭然当空四照。      9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必要内省,然而非静下心来,何以自省乎。德性者人所固有之良,必节俭乃有以存养之焉。      91.主观能动性或曰自觉能动性者,是人类的特征。人要自己争取主动,则必自从属于心始,毋使心有所蔽。一切所蔽皆由身来。儒佛皆在去蔽,无他玄妙新奇也。      92.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生生不息”。生命是“相似相续,非断非常”,俗以为今天的我犹是昨天的我,便是常见,俗以为人死如灯火灭去,不复存在,便是断见,常见断见皆非也。      93.每个人都具备如下两面:一面是一生下来就要吃要喝,要穿衣,要住处,要种种,代表着欠缺和需求,代表着一大堆问号。另一方面是具备着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当其初生之时出吮吸母乳外殆无所见,然实有其不可限量的发展前途。      94.正为(人)初生时显得无能,而后乃有创造,有学习,借着社会交流经验而前途有无限发展焉。      95.要完成教育改造不要忘记改造社会,要完成改造社会更不要忘记改造教育。要从改造教育来完成改造社会,同时亦即是从改造社会来完成教育改造。      96.人的意义在创造,而创造的意义有三:学问、艺术、事功;是为身外之创造,世所习知也。创造一个能创造的人――小生命是亦极可贵之创造,世人多未注意及之。这是由此身创造另外一个身。然为此创造之身还待创造,非泛泛不经意所能行。创造自身――即自身为创造,而非在身外,是即修养之学所致力者。
08:10:33 正本清源  收下,慢慢消化
09:48:26 守望记忆  务书时节雨纷纷。
10:57:15 朔气  这个世界会好么?西方的现代性不是普世的了。中国文化就是普世的了么?或者这个世界本无好坏,不必界定
10:58:23 阿不都拉  看看
11:37:22 知秋  人类就是太自大,老是以此时此地所得到的经验和知识去判断这个世界,预测这个未来。梁说,人类不是渺小,而是悲惨。这句话太对了。
18:51:12 蓝光书虫  先做个记号。
11:43:45 萝卜  先留个脚印
22:03:01 Jack  再看一遍,说的真好 21:59:39   来自: 瓷茶 (i know nil.)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整个人类和个人所需要处理和了解的关系,从层次来讲,是人物、人人、我,三个层面。      佛家唯识论分旧唯识论和新唯识论。旧的是啥不知道,新的是玄奘法师以及其徒弟窥基法师创的。唯识论讲的是“名相”,如何认识它以及如何行动,称为“相宗”。名相,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      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去二执、断二取”。二执,分为我执和法执。我执,是和自我相关的;法执,是和一切相关的。我执,可对人;法执,对菩萨。二取,分为能取和所取,据说和二执是一个意思,我不知道。      不论法执,且提我执。   佛教徒梁文道的《我执》大概就是与此相关的,不过我还没看过,写的据说似乎很晦涩,这也是自然的,因为他本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写什么,这只是个过程而已。   我执分为浅深两种我执,浅的是“分别我执”,对应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是由外界引发;深的是“俱生我执”,对应的是第七识,即末那识,为从无始时以来所带来的。   如果断分别我执和俱生我执,则离分段生死;相应地,如果断法执,则离变易生死。   离分段生死的概念,粗粗地说,可以理解为不再在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了。所以可见,断我执是很难的事情。而变易生死是对菩萨而言了。      作为人间的指导思想,儒家和佛家的区别在于,儒家去的是分别我执,而不会涉及俱生我执。似乎可以理解为,儒比佛的领域要窄。   这不是说儒家不行,只是由于它的指导思想是不离人生、不脱饮食男女之事的,所以儒比释要浅一些。   而,能去分别我执之人,是谁?孔子、王阳明。他们又是谁?他们是圣人。   所以,能够体悟儒家相对接近核心的思想,不被邪门儒家(很多很多)毒害,并能身体力行是非常非常不寻常的。      一旦能去了分别我执,也就是最浅层的我执,就可以接近儒家的高点。所谓“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即,“通宇宙是一个生命体,人不可从躯壳起念,自为局限”。      个人世俗生活的至高境界是什么?   我猜,是能够自主自如地生活。   所谓自主自如是说,身体和精神是统一的,或称表里如一。   也就是,提得起放得下。这,就是孔门的生活之学。   具体举例而言,无论外界的刺激压力如何大,该睡觉的时候照样呼呼大睡。这就是自主自如、表里如一的体现,是非常难的。      断了分别我执,以儒家的看法,就是“通了”。对于“通”的态度,大致如此,“恶起于局,善本乎通”。对“局”与“通”的解释是,“情分内外是为局,情同一体是为通”。   如何通?要能自觉。唯有自觉,始可自由。   怎么自觉?我想,内在上,要观照内心;外在上,言忠信,行笃敬。而重点仍在于向内而外。孟子讲,单纯向外是所谓“行仁义”,不足取;而应该由内向外,即“由仁义行”。   由内而外,才不会犯不该犯的错,因为“一切错误皆出自于生命的一息之懈”。      关于八字先生,好像真的有神奇之处,尽管从佛家看不过是雕虫小技。一个先生给梁先生算命,算到74岁就不再向下说了,而从24岁到74岁之间的事情都被说中了。梁74岁那年是可怕的1966,家被抄了。但他没死。佛家对生命(可能这么说不准确)的看法是“相似相续,非断非常”,既然是相似相续非断的,那么是可能算到的,既然是非常的,那么一些事是也许可以改变其运行轨迹的,我是说,主动的改变。梁先生他没有死在74岁,可能算是一种超脱吧。      亲近佛教已属不易,能去分别我执即近于圣人,能去俱生我执可是连做人、鬼、兽的机会都没了,呼呼。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学佛学儒的。我不知这么说对不对。      本书笑点在p266,   艾:......   梁:我去厕所。   艾:噢,好。   ......
20:29:56   来自: 复初 (怎么能放弃?)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       平常人无事干便心无着落,寻些事情来消遣时光,皆其心之习于外放而不知所以存之也。       一切错误皆出于生命的一息之懈。       翻完了整本书,摘了上面的话,我看这本书最好的还是他插页搁置的那些墨迹,字笔迹绵长,端庄典雅,很耐看。
14:19:26   来自: 之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日,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   “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封底)      生活总是反复在希望与绝望之间。      祖父说,“书不值价”。      艾恺 采访、梁漱溟 口述、一耽学堂 整理:《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1月。
23:43:16   来自: 巴乔 (给她弹故乡,她就嫁给你...)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本末倒置的,先听了李志的同名歌,再看的这本书。冬天的晚上,失意失恋的四个老爷们,吃完烧烤后,在凌晨1点多的武汉街头吼,这个世界会好吗?    回咖啡馆,弹吉他,插科打诨,3个人挤两张拼起来的沙发幽怨到深夜。天亮,曲终人散,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    看这本书之前,作为一个没看过多少书的理科生,对于梁漱溟的了解几乎为零,从梁老和艾恺的交流里,除了对梁老生平以及其儒佛见解有所了解外,收获最大的应该是梁老那份宽厚乐观的心态吧。梁老处于一个动乱的年代,时局变革,父亲投水,自学成才而终有所得。有一己之志,因而办民盟,做乡村建设。经历党派之争,文革之变。梁老最后退出民盟,与毛主席的结交也不欢而散,乡村建设除一些相关文件,最终也遭至搁浅。晚年的梁老却豁达而乐观,想做的已经做了,最大的成就是《人生与人心》一书,一生并无特别在意或者不得意之时,这个世界终究会往前了发展、往好了发展的。透过梁老的话语,那个时代,一些人物,依稀可见。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毒奶粉、地沟油、高房价、哈日韩、互联网管制、地震、旱灾…凡此种种,在信息相对发达的今天充斥着,个人的渺小与体制的庞大,奋斗的方向与意义,一度让我产生怀疑,想要逃离。发展,总是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吧,发展得越快,导致的问题也就越多越棘手,周六三生石老师在读书会上说,中国发展到现在,容易解决的问题基本都解决了,留下的也都算遗留了,他还举了市政建设政策、医价的一些例子。但社会总的方向是好的吧,是啊,不必灰心,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是在慢慢解决问题就好了吧。中国的落后,逼迫他已经无法慢速发展了,虽然那样会缓和一些矛盾,包括艾恺教授在提问里也提到那时对美国新一代青年的担忧,但时至今日,美国随遭遇金融危机,不依旧在世界各地推行着美利坚的普世价值观么。    书的扉页提到,真正的学问,是解决人本身问题的,才看到的时候很费解,真正高深博大的学问,不应该是解决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问题么。看完之后,仿佛又有所体会,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的劣根性,人的无止境的放纵和阴暗面,真正的学问,让每个人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社会应该也就会好了吧。    不必悲观,坚守自我,这个世界会好吧!
22:50:26   来自: 郑孟良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其实梁漱溟的书读了不止一本了,谈不上特别喜欢他,也谈不上特别不喜欢,但是觉得可能还是喜欢多一些的。   梁漱溟是个奇人的,没什么特殊的学术能力,可是,却是个少不了的人。   上周和毛概老师聊天的时候,谈到梁漱溟,我说,我其实挺欣赏他的。结果,遭到鄙视。老师说,梁漱溟,充其量算个还有点思想的人,没什么科学性,曾经还和毛泽东起过冲突。。。。。。(无语。。。。。。)   可是其实我对梁漱溟的最大感受,只是一点:他是个可爱而固执的人,他是个能让人沉静的人。   初看《这个世界会好吗》,觉得挺没劲的,那时候我也浮躁,看的也不很仔细。但是越看到后来就越觉得欢喜了,越觉得沉静了。老头子活了一辈子,经事无数,但是到最后谈起来的时候,竟全部都是淡淡的话语了。这样的话,让读者的心也跟着淡了下来。   等到再看第二遍的时候,还有一个奇特的发现。我看书总是喜欢画一些重点的,但是,看完第一遍后,却觉得那些重点都想不起来了;而在看第二遍的时候,便觉得那些重点也是没什么重点的东西了。而我所记得的,都是那谈笑一挥间的豁达了。   我是个活的心累的人,便觉得活的豁达的人是最可爱的,过尽千帆后的沉静是最珍贵的,只是这样。   对于梁漱溟对各种人、各种事情的评论,其实我倒觉得没有意义,一家之言,而且,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情意其实并不是那么客观。我所希望的,只是记住这样一个老者,他努力,他坚持,他生活的可爱而沉静。
14:17:43   来自: lzwmusic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一个儒者一生的探索、改革和内心的刚强。   人一生晚年对人事情感的理悟与总结,是最真挚的。以坚定的信念,从实践中对人生的不断追寻与探索是献给后人最珍贵的礼物
23:04:40   来自: 起士球 (要有读书旅游以外的爱好呀)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这是访谈,所以和问的人也有很大关系。总觉得梁老受佛教的影响很大,大过儒家思想。讲到佛家思想的那些部分基本上都看不懂=_=      先记录下我确定看懂的部分:      1、关于妇女   梁老从男人的角度看他的两任太太,和世人眼中看他看两任太太不一样。   (这句话拗口了,笑)      梁老的头一个太太受得教育不多,第二任太太则是大学教育学毕业。世人觉得梁老和知识分子的第二任太太应该更有共同话题,感情更好啊。      而实际上从梁老眼中看来,第一任太太虽然受的教育不够,但“……性格,人的性格、脾气是先天的,还是先天方面重要,假定说一个人有他先天的一面,有他后天的一面,两面来比较,还是先天重要,他的性格、脾气、聪明、智慧,都是先天方面的。”      第二任太太虽然是大学教育学毕业,47岁和梁老结婚,”一个女子30岁结婚已经不算早了,到40岁结婚就算晚了,到47岁结婚太晚了(笑)。凡是这样一个太晚结婚的人,她都是个性很强。。个性很强,结果很容易……(笑)”      梁老对两位太太的看法,归根究底在于他对妇女的看法:   “自然,也就说是天吧,天给妇女的一个任务或者说是使命,是生孩子,主要的,在妇女的一生中,就是中间的阶段――能够生育的那个阶段,太早了不算,太晚了老了也不算。……这都是说妇女跟男人性格不一样,重要的是像刚才说的话,好像自然、天给男人的任务是创造,无论是学术上的创造或是政治上的创造,乃至军事上指挥作战的创造,都是创造,这种创造都是应当归于男人的,不要把这种创造指望于妇女,因为妇女她有她的任务,她有她的使命,天给她的使命。”      做为女人,为第二任梁太长叹一声。在那个时代,接近50坚持不婚的女子,身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2、关于未来   梁老乐观地认为未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人和),并且会持续很久,然后是古印度文明的复兴(人类自我否定)。      这里要注意,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确切点,是传统文明的复兴。      当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是,科技进步的减缓无法掩盖资源匮乏的现状,最大的冲突就变为人类如何和平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与西方文明强调的“自我”不同,中国传统文明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互尊重――“孝悌慈和”。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开始对话;只有开始对话,才能加深了解;只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保证合作成功。      实际上现实已经证明了梁老的预言: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冲突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矛盾。         
15:51:44   来自: 花二郎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在艾凯与梁漱溟先生的对话录《这个世界会好吗》一书里,最引人入胜的章节就是梁先生本人关于毛泽东的评述。众所周知,因为梁先生的直言,说建国后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大大地得罪了毛。梁先生尽管被艾凯誉为“最后的儒家”,深得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知行合一的衣钵,可惜梁先生也是个书生,他不能明白,解放前在延安窑洞偏安一隅的毛和解放后龙蟠中南海的毛已经完全是“换了人间”。         事情其实很明白,只是梁先生不去想,那就是,一个弱势的割据政权领袖和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王者,二者早已是天壤之别。前者可能更注重礼贤下士,更注重联合广泛的力量来对抗蒋先生;而后者,则是横扫六合的“祖龙”,反对者的结局只有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12:46:01   来自: 教主饶命 (换个姿势做天才)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老梁很牛逼,老梁很难搞    经历过那一辈人,且有如此资历,还恰巧活的这么久的,怕也只有老梁了。    采访时老梁已经88岁了,头脑大抵还清晰,但是条理上已经不行了,常答非所问,看得出艾凯采访的很辛苦。。。    书中老梁评价了那个年代和他有交集的众多风云人物,每个人的名字都掷地有声,这边列出来大概整理了下。    1.毛X东。老毛和老梁同岁,但是老毛的岳父是老梁的哥哥的学生,如此说来,老梁辈分比老毛高2辈(书里没明说,笔者意淫的),而且我老毛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时老梁已经是北大教授了。老梁佩服老毛的伟大,但也痛恨老毛老了之后的糊涂。。。。最后,老梁很后悔自己53年和老大闹翻。。。。。    2.鲁迅。 老梁对鲁迅评价不高,言语中有不屑(我想也是,鲁迅是助教,他是教授,等级啊差几个台阶。)鲁迅确实被人为的抬到一个他身前承受不起的地位。    3.老蒋。 老梁说自己第一眼见老蒋就觉得他虚伪,要是他稍微有信义一点,也不至于被赶到台湾    4.胡适 他说胡适头脑不行,其他还好。人家说胡适文采不行。(没看过胡适文章,也不晓得)    5.章太炎 老梁说生平最佩服的两个人 一个章士钊 一个章太炎(没亲属关系 章太炎先生学问太厉害,应该来说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经学大师了,现在没那个环境,也出不了这种人了)    6.康有为 老梁十分鄙视康有为的为人,老梁还爆了个内幕,先是把康的《大同书》贬的一文不值,再说内行人都知道康的《新学伪经考》是抄的,也就是学术造假。还讲了些许康的龌龊行为。    7.陈诚。老梁很不喜欢陈诚废话很多,说陈水平也就这样(水平这样也做到副总统)    8.梁启超 梁启超和老梁很亲密,老梁也很敬重他,说他超过他老师很多(我也喜欢梁启超,更喜欢他儿子梁思成,连带他儿媳林徽因也喜欢)    9。李济深 李济深和老梁算来往很多了吧,一直到李济深死前。(李济深唯一的印象就是《建国大业》里的那个小胡子)    10.熊十力。和老梁多年交情,老梁不喜欢他在北大讲新唯识论,他是旧唯识论主义者(在学术上熊梁可以平起平坐,政治成就上梁酒超越了一大截)    11.王国维 老梁很钦佩王国维的学识,说接触蛮多,并在王国维投水后几个小时就赶到案发现场(我高中语文老师也是王国维铁杆粉丝,我到现在都还觉得因接受不了现代化而自杀的行为酷毙了)    12.陈寅恪 清华三巨头中唯一和老梁没什么接触的就是陈寅恪,   老梁只是听闻他学识极广(这点很可惜,笔者大爱陈寅恪的文章,史学方面大抵三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13.冯玉祥。 老梁说冯玉祥带兵很有本领,但是就是私人的政治野心太大,老梁的类似评价的还给了白崇禧,胡宗南。    14.总结下,老梁是个很寡味,但又极其君子的人,吃素70年,不爱文学,不爱戏剧,不爱电影,不爱游山玩水,不爱应用科学,没去过国外(这点尤其可惜)。。。。不参与政府,这点很个性,搞民盟调和两党,拒绝一切官职,新中国统一后也拒绝老毛的建议,不参加政府,还一生反对阶级斗争。。。。。    一生唯一的失误就是后期被忽悠进去,真心信了社会主义,相信资本主义最终将转入社会主义。    (洒家不信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大概会灭亡,转入什么制度我不晓得,反正不会是社会主义。老梁似乎从没考虑过人性的贪欲和资源的稀缺性,就信了那个什么物质及其丰富的时代)    最后做下广告,老梁说自己一身最得意两部书&究元决疑论&和   《人心和人生》,前一本是老梁的出名之作,关于佛学和唯识论的,怕不是我等非专业人士可以拜读的,后一本据说耗尽老梁后半生精力,可以一读。   看过此篇评论,你可以坦然的把《这个世界会好吗》设置为读过了            
15:46:05 幸福的距离  是~~~人心与人生
12:31:02 教主饶命  是啊是啊 去修改下
22:30:14 妖怪  还是不坦然啊~
22:52:07 cklover  虽晚节不保,但盛赞其知行,仰其为人,大爱之。
14:57:05 of1900  就是这样啊   大爱   这个世界没人能给的了一个真正的解释   或许根本就没有解释   但现实是更加的偏离   文人了解世界但却无法改变世界   来自与人性的劣质物质   也来自其他的各种东西   
15:25:23 教主饶命  的确大爱
20:09:31 乳酪  看完我Q定去看看
16:24:11 of1900  看完说不定你就悲了      但我想总比不知道的好 15:41:46   来自: 余味清欢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这是梁漱溟先生与哈佛大学教授Guy Salvatore Alitto在1980年8月的访谈记录。      第一次看到这种所谓原汁原味的的访谈,鉴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我们不可能从中窥探到老先生对时事的更多看法。但就其对近代历史人物简约的评说中,我们亦可以通过这细微的门缝,窥探到历史的某些真相。      其中让我感兴趣的东西有几点:1、梁如何评价自己半生的行为?2、他对同时期的一些著名历史人物的看法?3、他如何评价毛泽东?4、他对中国文化的看法。5、他如何看待人类的未来?      如果说十九世纪是自由主义的高峰,那么二十世纪则是国家主义的滥觞。国家至上。民族至上,集体至上的观点是20世纪政治理论的主流。许多国际知名的学者为此鼓吹呐喊。一时间,国家主义的洪水从西方决堤而出,在整个世界泛滥开来。      这种思潮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思想中的某些观念不谋而合,加上中国当时内忧外患的悲惨现实,遂致使由此而变种的种种思想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图存救亡遂成为20世纪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知识精英们)最关注的事情。      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知识分子前赴后继的投入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中去,甚至因此而放弃民主和自由的思想,转而拥护集权和专政。      
20:09:42 Fami  有点想看这本书了,收藏了   
15:34:04 陈小狗  介绍写得很好,让我有点想看
12:07:10 of1900  我不是悲观的人      但我坚信世界不会好      它会以任何一种可能灭绝      人是怎来的就会怎么去    17:11:56   来自: 社会馆痞子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这个世界会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却有种莫名的力量,在我默读时,心被重力无止境下拉,沉默片刻后却越见狂暴。片刻之后,脑海中缓缓浮现出一个画面,年老虚弱的老人,沉浸在过往的记忆中,末了,口里喃喃的问着:这个世界会好吗?            人性,永恒的话题。我明白,你应该远离善与恶的彼岸,在荒芜又自由的领域游荡。是人,用道德的缰绳将你捆绑,从此,你与头顶的星空一样深不可测,璀璨而不可靠近。恍惚中,人性的贪婪向我招手,宛如塞壬悠扬的歌声般不可抵抗,我卸下厚厚的盔甲,一头钻进大海,此后,无尽的沉沦。            试图找到答案的我,找到的只有失望。虚伪,贪婪,自私,愚昧,无处不在,时时刻刻撩拨着紧绷的神经,然后留下魔鬼的讪笑在深夜徘徊。我能做什么?我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什么也做不了,文字也显得苍白。扑天盖地的无力感袭来,闪躲,逃避,一步步的紧逼,一步步的后退。我,不能诉说,此般经历会被愚昧当作谈资,我,不能哀叹,此般感受会被愚蠢当做懦弱。我爱的西西弗斯还推着永恒的苦痛前行,鲨鱼身上的闪闪发亮的匕首炫耀着老人的辉煌,他们都在刺痛我,提醒我,我的骄傲与意志注定不能后退,退后,便是毁灭。            脆弱的神经在颤抖吗?你是否感到恐惧,感到疼痛? 不要令我蒙羞,挺起胸膛,这副躯体已经做好准备了,哪怕是深渊也不能埋葬我。   
02:18:33 三十六  是的 我十分的恐
02:19:45 三十六  你应该远离善与恶的彼岸,在荒芜又自由的领域游荡      在^望e,在迷F中。我可以上他幔
02:20:36 三十六  我今天想 “我想我可以一起走出迷F 看著太薄而出”   我跟他f @世界玫
02:21:37 三十六  但是我F在真的很害怕
21:33:16 社会馆痞子  坦然走过吧。。不要对不起自己就好。。。 06:58:26   来自: K湛 (目标三木大监督)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一直思慕前朝旧事。那段文韬武略怪人辈出的时空,名字太多,故事太多,总腾不出心境好好阅读。    就像梁漱溟,记忆中早就有这个名字,角角落落的八卦也知道的不少,但真正静下心来读他的东西,还是从这本《这个世界会好吗》开始。    说来有些讽刺,对于这个符号帽子一大堆的所谓大师,我不从其代表作开始,不从其研究巅峰开始,却从其晚年的访谈开始,从其八十多高龄时学术八卦信仰家常一锅乱炖开始,恐怕是本末倒置得颇为不敬。    可另一方面我却又对此颇感幸运。站在思慕的角度,前朝最迷人在于厚积薄发四字。默默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无疑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水立方。在历史上,虽然也有多支异族恐怖分子妄图在此宏大的体积内倒入本族的体液,但都被我方文明迅速精准地漂白,融合,最终化成一汪和谐大同的水波。但地球人都知道,等到了残酷的19世纪,这曾经强大无比的漂白剂也过了保质期,面对来自西方化工染料般的稠密体液表现出明显的去污能力不足,再加上排水系统因长期处于消极备战状态而淤塞不通――于是,很杯具地,水立方工程全面告急,铁壁上蚀了白蚁沙,金汤里掺了豆腐渣,曾经的建筑奇迹一时间被扎成个大筛子,厚积千年的民族体液顺势薄发而出,一部及家国恩怨儿女情长无所不包的魔幻现实主义灾难巨片从此闪亮登场,赚尽眼泪票房。    而作为这部巨片的粉丝发烧友,选择观影位置便成了我的头等大事。我是属于那种每次看电影都会抱着可乐爆米花无比淡定地坐在后排的人。相比前排让人脖子酸痛的亲近和中排来自四面八方的噪音,我更享受后排安全而兼容的维度。前方的无畏响动,我是听不到的,至少是能最少听到的;而银幕呢,却丝毫没有因为观众席上这短短的距离而显得疏远。这样看片,看历史,看人生,都最清楚不过,最舒适不过。    说白了,还是一个厚积薄发的道理。人的眼睛就是刺,就是白蚁的利嘴,选在哪儿看,在哪儿切入,喷出的水压自然各不相同。因此,我这次机缘巧合般地还是站在了梁老的后排,在他那个已将一切都看淡看平的晚年,听着他娓娓道着某年某月,却分明感受到了最强的水压,那民族水立方中最深的一钵活水。    要说这本书最有意思的还是作者和梁老的互动本身。梁老自不必说,贯通东西文化的思想家,绝对的思想洁癖拥有者,在旁人眼里是传说中不苟言笑的冷面大师。而作者艾凯呢,作为一个研究梁老多年的美国学者,他熟谙中文不耻下问,带着美利坚特有的天真烂漫热心煽情没事儿瞎激动的民族性格。由此,在二人时而紧凑时而松散的对答中,我的神经也跟着时而雷时而澹倍刑臼倍昂梗涔讨岣唬郏筛杩善昀纯晌缴儆小      以下是club 18同学的整理,在我看来十分详细传神,特此引用几段。       艾:那么政治界的外国人,您有没有觉得伟大的? (虽然很八卦,但像艾凯这样的读者应该很多吧….我想说,至少我很想知道…)     梁:我就不大清楚了,政治家、军事家,我不大清楚。一般地,常常说出来的伟人,像拿破仑啊,一般地大家所说的,那么我也就随着大家吧,自己没有特别的看法。 (别忘了前朝也是八卦小报盛行啊,我们梁老一看就是应对媒体的达人…)          艾:请您给欧美的青年一些启示。 (不忘故乡,感人肺腑)     梁:要紧的,应当是,比如对美国青年说话,应当是知道美国的青年的风气、他们的情况,然后说话才好。可是我不够了解,对美国如此,对日本、对欧洲,应当了解之后针对着问题说话才得当,才比较合适,我实在是很隔膜,离得远,不那么清楚,所以我说不出来什么,如果说一种笼笼统统的话,也不好,也没有什么用。 (媒体达人本色继续…无论是实在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都是此中高手)          艾:最近30年间,您最美满、最快乐的日子是什么? (各位注意,开始煽情了)     梁:差不多。 (……)     艾:呵呵。 (被雷...还好,我有大头鲈鱼的杀手锏:用微笑征服一切!)     梁:差不多,差不多。 (好像真的差不多哦)     艾:一辈子最美满、最快乐的日子,最高兴的…… (回过神,继续上演丰富的内心戏)     梁:恩,差不多。就是有忙的时候,有比较清闲的时候,有这么一种分别。 (这娃理解能力有点问题,真的是差不多嘛)               艾:您自己觉得您是有幽默感吧? (装小白,轻松一下)     梁:这个评定,有或者没有,恐怕还是由旁人来评评好。 (……)          艾:那当时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时候,您心里在想什么呢? (屡屡受挫之后,艾恺祭出了朱军的必杀技――上音乐,揭伤疤!谈及文革时梁漱溟遭红卫兵冲击:烧书,罚跪,夫人70多岁被痛打的经历)     梁:我开头就是受到这种冲击心里有点不愉快。 (终于有戏了?内流满面…)     艾:发生这种事情当然不愉快了。 (赶紧煽风点火)     梁:可是很少的几天我就过去了,就没有什么不愉快了。 (峰回路转)     艾:哦,是这样的。 (再次被无情地雷到了)     梁:过去了我就开始写东西,写文章。这时候没有参考书,书都毁了,但是我就凭我脑子里有的东西写,我现在那个稿子还有,写的是《儒佛异同论》,儒家、佛家异同论。 (境界!什么是境界!)     艾:那您真是沉得住气啊。 (无奈)   梁:其实是很没有什么。 (……)       像这样让人无言以对的对话,书中可谓比比皆是。因此,虽然饱含梁老近一个世界的沧桑沉浮,但源于东西方文化的表面碰撞和二人同样渴望交流的真诚,此书处处流露着一种返璞归真的可爱气息,是这类晚年访谈和回忆录中少有的,深得我意。    之前提起梁漱溟,想起的更多是悲凉。父亲早年投水,青年时屡次自杀未遂,二十出头便心念出家;革命中时浮时沉,文革中遭迫害打压。在初看到此书的标题时,我心中泛起的是一种同样厚积薄发的伤感:      这个世界会好吗?       据说这句话是梁老父亲投水前问的。日,梁济要出门去彭诒孙家的时候,遇到儿子梁漱溟,这个时候,梁漱溟已经以一篇《究元决疑论》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印度哲学概论”、“儒学哲学”课程的老师。梁漱溟是来与父亲讨论关于欧战新闻的。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   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    三天后,梁济留下一篇《敬告世人书》,投净业湖自尽。这一天,距离他的六十大寿只有四天。       前朝士人因思慕他们的前朝而慷慨就义的,名单可以列很长很长。改朝换代的悲凉怕不是简单如认清时务,顺应潮流可以抹去。有些信仰,有些坚持,被换了名字,便也换了一副心肠,很难追回重过。    然而,梁老的回答却比投水的震撼更具英雄气概。不知道世界最终会什么样,但肯定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正如自己承认的那般,梁老始终都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即使在文革那样的岁月,夫人在自己眼皮底下被人殴打,亲人同住一城却不相往来,这样的悲凉,换来的却只是几日的不痛快和一篇洋洋洒洒的《儒佛异同论》。在访谈的末尾,艾凯再次展示了美利坚学者居安思危的世界末日恐慌和博大的人文关怀,不停用《美丽新世界》等等科幻题材追问梁老关于世界杯具前景的看法。而梁漱溟不愧为梁漱溟,八十多岁高龄在面对如此执着强烈的语言轰炸,他始终只是一句淡淡的话:动摇不了根本的,对于世界,我还是乐观的。    这就是所谓境界。一辈子修儒修佛,到了最后,梁老给我们的答案是“廓然大公,物来顺受”,是无论旁人如何刁难,只说自己想说的,自己相信的。    最后艾凯对梁老的评价也是“表里如一”四字。前朝的才子大家,梁公自认不精旧学,不暗西学,因此不能算是学者,唯一算得上的只是“思想家”而已。思想家在于创新,在于眼界,梁公的确是此中翘楚。对自己如此清晰入骨的认识和如此坚定不移的坚持,除梁漱溟,前朝今朝,剩下的又有几人。    如今我不精不暗,未认识未坚持,只是作为一个今朝梦中人,同样乐观地相信:    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08:23:51 杏林一鹤  高明
08:56:40 代牛牛  他的一句名言:“如果你刚开始就犹豫,那这件事你肯定做不成!”――《朝话》
09:56:15 一切相信缘分  jjs
10:03:23 thinkerby  我对国学感性趣是从这本书开始的,梁的&人生至理的追寻&也很不错,乐观,博爱,纯净.
10:06:01 对不起的年龄   他的一句名言:“如果你刚开始就犹豫,那这件事你肯定做不成!”――《朝话》      hrb.
10:06:07 对不起的年龄   他的一句名言:“如果你刚开始就犹豫,那这件事你肯定做不成!”――《朝话》      hrb.
19:08:46 K湛   我对国学感性趣是从这本书开始的,梁的&人生至理的追寻&也很不错,乐观,博爱,纯净.   ----------------------------------------------------------      恩,正准备读这本....还有梁公自己最推的《人生与人心》   在我有限的阅读里,民国才子中最不虚妄,不浮躁的就是梁公的文章了
07:29:39 我爱我老婆  可以
07:36:34 犭g  buchuo   
07:53:24 aN  还不错.......
08:14:36 放_那l妞  好
08:16:36 q绝版式恋ㄣ  不感兴趣..
08:17:01 ‘高兴W°  very good
08:20:48 鱼斯拉  大头鲈鱼的杀手锏:用微笑征服一切!
08:20:54 龙哥  人生淡定,可成大器.
08:30:53 独行天下  不感兴趣   
08:35:14 回忆过去  做什么事都要相信自己。
08:42:12 记忆犹新。  好
08:44:36 梦想  还行
08:52:27 街角依然忧伤  好
09:00:16 thinkerby  &人生与人心&这本书是梁自己比较推崇的,是他自己哲学思想的一个总结,但是说实话,我看不下去,学术性太强,看得太累...
09:05:58 无所谓,爱  蛮好看的
09:08:29 蓝蓝  去书城看是否有,买来仔细读读
09:18:04 thinkerby  发现混进来不少书托呢,手段太拙劣了:      无所谓,爱 id: 9-10-27加入   街角依然忧伤 id: 9-10-27加入   记忆犹新 id: 9-10-27加入   ‘高兴W° id: 9-10-27加入   放开那条妞 id: 9-10-27加入   我爱我老婆 id: 9-10-27加入   ~傻~id: 9-10-27加入
09:23:41 安梦婷  还不错   
09:29:27 Sunshine      还没看过勒
09:42:09 偷偷爱着你  好
09:44:13 四毛的弟弟  hai o
09:44:37 鸿运  真的 只是感觉到这本书写的太多的让我们自己都会有所感悟的事情
10:02:30 陌路人  只是感觉到这本书写的太多的让我们自己都会有所感悟的事情      
10:14:26 紫云/aiq统夜  文章很好,现在很好。世界将来会更好。
10:20:17 帝王公主  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说的好啊,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10:34:23 晴空万里  bucuo
10:50:44 幻想  好
11:07:35 缺页de字典  还行
11:15:29 :Summer°  大头鲈鱼的杀手锏:用微笑征服一切!   
11:29:36 雨  他的一句名言:“如果你刚开始就犹豫,那这件事你肯定做不成!”――《朝话》   
11:34:42 痴情  很好
12:13:23 K湛  发现混进来不少书托呢,手段太拙劣了:   ----------------------------------------------------      经兄台提醒看了一下。。果然血淋淋地。。   这个世界啊。。。希望还是会好的。。。
14:59:43 一阳来复  文章很好,现在很好。世界将来会更好。   +1
17:29:40 [已注销]  正看了一半~~~~
19:07:44 Jennifer  我觉得他弟子整理的孔孟也很好,搭了一个桥梁去真正认识儒家,内容简介详见:/a.htm?www.douban.com/group/topic/8292211/
17:42:05 抬头见喜  前朝最迷人在于厚积薄发四字。      +1
10:50:50 ★Viva la Vida★  “如果你刚开始就犹豫,那这件事你肯定做不成!”――《朝话》        前朝最迷人在于厚积薄发四字。         这个世界会好吗?
22:09:46 hart  梁先生及真圣人也!
18:20:58 antimeditate  嘿,这反动言论,让不少大鱼浮出水面了。
23:04:08 Giraffekey  我觉得这本儿书根本不是写 梁漱溟最好的
14:13:34 小棉花  语言的朴实无华,反而能够深入人心 23:33:24   来自: phyllis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这是浮躁的我难得的认真阅读的一本书。不过是一年多前读的啦了,它对我的影响已经潜移默化了。       好书。       梁先生,对世界发展是乐观的,我也是乐观的。       我将来希望自己能做点“实事”。      
06:41:37 叶卡  梁先生还有很多自己写的好书,更值得看,比如《朝话:人生的省悟》(/a.htm?www.douban.com/subject/1320925/),你看的这一本只是别人对他的采访记录,当然也很好。
10:31:07 自由  我特别羡慕那些能够看透人生而又活在当下的人,对于生命的意义,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回答。当然,就算是亲父子,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如梁济和梁漱溟,简单地评价其高下对错固然容易,但是如果把他们从历史中代入现实,就很难理直气壮的定其是非。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曲线,虽然说殊途同归,但缺少了挣扎、奋斗、抗命、叛逆、自主等人生就成了由生到死的直线,那样的人生就算永生又有什么意思呢?有些悟性高的人到达圆通之境,但我乃凡人,就算痛苦疲累,也是想要好好弹跳一下,哪怕是成就一条很特别的曲线,只要不脱离自然,应该依然是美丽的。有些人执着朝上,有些人毅然朝下,其实上下在多维的真实中都是需要的吧,我是懒洋洋的音符,顺着飘飞的五线谱快乐舞蹈,但有时也需要休止符来约束我的脚步,甚至还会遇到重复记号,但只要希望和抗争永存,音符的舞蹈是不会停止的,而新的乐曲迟早会出现,不要太急燥,如果音符暂时忘记了弹跳,我不知道,休养生息也需要。巴赫的严谨也许是为了羁绊神不羁的心,让所有的音符都能自由呼吸,谁知道。世界会变好,只要你依然公正而严明。 22:07:03   来自: 我来不见隆准人 (圣诞节前有去香港的吗)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我一直以为,食欲是一切欲望中最基础的欲望,能自发节制食欲的人,意志力都是非凡的.像甘地,为了节制性欲吃得很少,,还有这位二十岁不到就茹素的梁先生.,认为茶都太富刺激性,喝水以喝白开水为佳.你可以想象,梁浑身都散发着冲淡平和的气质.这些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力比多和食物摄入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我以前以为,凡英雄豪杰,必都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其实不尽然.如果说梁先生是文人,不足为训,那么看看蒋介石吧,蒋在吃这方面也是相当节制的,在大陆期间几乎只吃简单的宁波菜,     据说,蒋到了台湾,还有一个有趣的癖性,就是一度将家里所有的镜子用布蒙上,让自己尽量少地看到自己,不让自己在自己心中过分膨胀,呵呵     再如王德辉和龚如心,世人皆说二人\"孤寒\",龚如心月开销3千港币,经常推掉宴席,躲在办公室里吃萝卜青椒之类的.     等我将天下美食享尽,说不定也改弦更张,收束身心,严格茹素.不过,那也许是一甲子之后的事了,还有大把时间胡来。。。。
00:39:05   来自: 小R (头像非本人)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梁漱溟先生晚年口述了这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话原是有出处的。   62年前,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先生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   梁济先生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   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      那是个激变的时代,礼崩乐毁,国破家亡,李鸿章所言,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   如梁济先生、王国维先生者,求死;如梁启超、宋教仁先生者,穷变;而由孙中山先生之始,革命。      梁任公先生在《李鸿章传》开宗明义――天下唯庸人无誉无咎。   60余年间,行走乡间以图救国民者,则不可忘记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先生。   梁漱溟先生以阳明之学投身乡村建设,坚持的正是新民之希望。      改朝换代,渡尽劫波。   62年后,打开这本书,老人家的结论是“我并不失望”。      这样的书,如果只读故事,便失了本意,这书的精神在于“实践”和“希望”。   人总是要有立场的,许多事时间久了自然会有真相,可是,我们却等不了那么长。   当下,总要说服自己。      梁先生是大智慧的。梁先生讲,廓然大公,物来应顺。便是自己心里的真相。      昨天过去了,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选择相信,便先在自己心里生出了希望。      
09:24:48   来自: 痛苦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书名真是意味深长。对梁漱溟,除了学术界或对中国思想史有所了解的人,其他领域,更不用说普通大众,知道他的恐怕并不多。梁漱溟代表了中国传统儒家的延续,如一脉细流,自20世纪初,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中,一直徘徊于主流的边缘。梁漱溟留给后人的最深刻印象,几乎也是一个符号――新儒家的创始人。       就我所理解,梁漱溟的理想是调和中西,他看清楚了老中国的特性,希望新中国是脱胎于老中国,在古文明的基础上或者框架内,吸纳西方的物质文明,而不是毁灭旧的,重造一个新的。他尤其反对引进“阶级斗争”这个理论,在他看来,中国没有阶级,只有贫富贵贱,却可以上下流转而相通。可是,梁漱溟的存在,在中国社会改革的滚滚洪流中颇有些孔子奔走列国无果而终的意味。       然而,中国对现代化的百年追寻却渐渐走到了十字路口,道德、秩序、体制、思想、文化、教育等似乎问题频出。当一切都被“现代科技”主导之后,人心该往何处走?我想,梁漱溟一生试图解答的这个问题,正暗合了当前某种思潮的潜流,其实,即是现代化的反思。       这是一本口述史,整理者严格遵循口述史的记录原则,对所有口述内容都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除了内容,还有语气、习惯用语、甚至重复……从中能了解到口述者很多的现场状态。这对特定历史的真实保留,是一个巨大贡献,读来竟然犹有酣畅之感。       以前梁漱溟留下来的,大多是断续的思想,缺乏体系因而使解读变得不容易,这和他是一个实践家而非学问家有很大关系;而且对新儒家的认识和研究,在1949 年后的大陆,也是一个巨大的缺失。在这样的阅读语境中,进入梁漱溟的世界,读者的步伐是迟涩的。所以,当《这个世界会好吗》出现在我面前,我以为,这个遗憾一定程度得到了弥补。       晚年的梁漱溟或许诚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已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很轻,总是把自己的心情放得平平淡淡。人生是冷峻的,留言是温馨的,一个历史老人的智慧,未必就能引导一个文明古国规避现代化的弯路,但他那“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执著,到底让人在展望人类前程时,感到了一丝暖意。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美]艾恺 采访 梁漱溟 口述 一耽学堂 整理      『周末画报』 撰文 邵忠
21:07:04 IMLK  知道梁漱溟是从那句“我生有涯愿无尽”开始,对老先生只能用惊叹形容:既有对梁老学识、个人精神的惊叹更有对现状我们这代人的无知和无畏的惊叹,这样的人都已被人遗忘,明天还会更好? 23:28:45   来自: 帽子小姐 (你不要找,你要等。)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梁先生说儒是相信人的,而他自己又兼有了佛的慈悲。   说到底,梁先生是个乐观的人,因为豁达了所以乐观。他没有平常知识分子那般的戾气,因而恃才傲物而变得尖锐,与世间人格格不入,因为读书多了所以更加学会了怎么算计。但梁先生是信人的,他完全参透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他把它落脚在一个“和”字上,和,就是圆、圆满、圆滑、通达而融合,千百年来,我们祖先无论经历什么苦难都靠它挺过来,也靠它生存,兵家之法、资世之道、为人处世的手腕、力道和方向。用得好就是大善人、大君子,用得不好就是小人、就是阴谋家,而汤汤历史,最后能存留下来的又有几个?是非黑白,都有不同的说法去圆满。
21:34:46 恋光  嘛,采访他的时候他都快九十了吧,依然思路清晰对世情洞若观火,这大体是阅历和智慧的功劳,任谁都无法把他从泥土中连根拔起的感觉。
21:35:40 恋光  啊,你改名字啦。。。 20:49:49   来自: 清欢 (天凉好个秋)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读了一半就来点评似是有些草率。不过实在很想写写自己的感受。   梁老先生的东西是救治浮躁的一剂良药,予人以安宁。   “廓然大公,物来顺应”说是梁老的追求境界不知是否妥当,不过初在书中读及,振聋发聩。   我想我应该是明白梁老的心思,如果不是全部,至少是部分。   梁老的儒家其实不关乎学问,只关乎生活。但那是种什么样的生活,我想那就是整部论语,甚至更多。。。   我还是先读下去,然后去读人心与人生。   
19:49:23   来自: 江上耕夫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在《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里,老人开口便讲:“我的思想的根本就是儒家跟佛教”。老人几乎一辈子吃素,最初的根底是佛学;可是这里老人把佛教放在了儒教的后面。就如老人在后面的口述里总结自己的那样:“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并且是本着自己的思想去实行、实践的人,我就是这么一个人。”      我对于佛学是隔膜的。虽然看了一些佛学的东西,却实在没有摸到门径。在老人看来,儒家――孔子的学问,是用来调节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是身体力行的。佛教是能够改变你的思想的,而思想的改变又可以促进生命状态的升华。他举例说:把刀子刺到手臂上,便是孔子也要叫疼的;佛教徒就可以说不疼。我实在是怕刀子刺的,所以没有学习佛教的慧根。      我怕刀子刺,没有慧根,确实是人生的遗憾。不过,也有高兴的。老人说:“中国俗话、老话,就是黑脸人是好人,白脸人不好;***就是黑脸人,人好得很。”看到这里我真的乐了,原因是,我也是黑脸人,也觉得自己是好人。他F***,我就觉得自己也沾光;于是,看老人的书便格外上劲。      老人在讲佛跟孔子的异同时说:“孔子、儒家总是站在人的立场说话,他说来说去还是归结到人身上。可是佛家,他是超过人说话,他说来说去,归结点也不归结到人身上,归结到超过人的那个地方,所以好像他们是很不同。不过还有同的一面,就是‘无我’――没有我――‘而救世’,佛家话就是众生,众生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就说中国吧,……总是一生都在为大家奔走。”老人一生都注重社会实践,老人的一生是儒家的。      这样一个儒家的老人,也有最佩服、最要向社会推广的人,那就是伍庸伯先生。二十年代末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时,李济深任总参谋长,伍庸伯是总参议办公厅主任。为什么最佩服、最要向社会推广呢?老人讲了两个关于伍庸伯的故事:      故事一:蒋介石率军北伐后,梁先生去广东看望李济深和伍庸伯两个好朋友。一天他们三人吃完中午饭,到伍庸伯办公室,伍庸伯对他们说:你们随便坐,随便谈,我要休息,我睡15分钟。然后他就坐在一个椅子上,闭起眼睛就睡着了,睡了15分钟就醒来。老人说:“他说睡就睡了,说醒,15分钟说醒就醒。哎呀,我真是惊讶、佩服!这就是表明他生活自主自如。他是真正能够把他的身体、精神很统一,很能够自主,很能够自如,这个是很了不起。”      故事二:抗日战争时期,伍庸伯时任游击司令。有谍报人员说,敌人往我们这个方向来了,可能就是来打我们吧?伍司令想一想,说,不是。大家将信将疑的时候,伍司令对大家说:你们警戒着,我要休息休息,便休息了。大家怕敌人来,想,伍司令就是休息休息吧,未必能睡着。有人到他休息的戏台上去看他,居然睡着了,睡得很熟。      老人说了这两个故事,感叹道:“他提得起,放得下,普通人提不起,放不下(老人笑)。它是真正能够在他的生命上自主自如。这个学问(老人又笑)不是书本上的学问,不是随便讲一讲、说一说的学问,这就是孔子的生活之学。”      对于这样的学问,老人认为自己有很大的责任:“就是替伍先生,把他的学问、为人,我要介绍给世界,给后人。伍先生这个人,就我来看,我认为是一个纯正的儒家,脚踏实地的儒家。这个纯正、脚踏实地的儒家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他的生活。……”      写到这里,我自己郝颜了。大事上,我倒可以立马有自己的决断。可但凡有点心思的时候,都会失眠;情绪紧张、发急的时候,便满头大汗。可见,我不是儒家。      老人说:“高明的人通达无碍。……通达的人呢,无碍,没有滞碍,什么事情都看得很通。有碍,是你自己在那里给自己设了妨碍,原来是可以不必的,高明人他就超出来了。”我觉得,做个高明的人,还可以继续修行。要做个像伍先生那样的儒家,能够在生活上有那么自主自如的生命状态,对我来说,莫如礼佛!我是做不了真正的、彻底的儒家的。      哎,我不是儒家。         
21:09:59 巡阅使  众生皆有佛性!
09:13:13 Carmen  这本书,我有点奇怪的就是,梁漱溟说自己没读过四书五经,但却有一大帮的人认为他是儒家,而他自己也不是太否认.
09:54:53 伐木工  书是外在的。 11:38:47   来自: TigerWoods (世上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猪之尚兄推荐下喜欢梁爷的风格,喜欢梁爷的文采,喜欢梁爷的率真。      前几天读了梁爷在1980年接受美国学者艾恺采访的30盘录音整理的一本书,叫《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书的封面依旧是老人桀骜不驯的眼神和特有的不谙世事的嘴角。      读口述的文章这算第二本,第一本应该是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但是这本书是完全的录音整理,几乎没有编者的增删,因此更加的“原滋原味”,能够体现梁爷在晚年依然才思敏捷,思路清晰。      这本书我读的很有意思的几点整理如下:      1、梁爷的一段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很有意思,结合现在的世界情况看,即使这些话是梁爷在1980年说的,现在依然很有现实意义。      这段话是这样的:      “。。。可是它底下走到后来,它要转变,要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可避免,资本主义要成为过去。这个就是说生产工具或者生产资料一定要归公,现在名义上是归个人、大资本家,而事实上社会的生产已经是社会性的生产,底下它要转入社会主义,这个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要转入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话,它是由梁爷的人生的三个问题(对物、对人和对己)引发来的,也说明了梁爷为什么能够保持乐观的根本的原因。其实很有意思的是08年到09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正在出现梁爷所描述的那样,国家在大量的投资、注资、收购企业的资本,很多企业已经实际的国有控股了,并且对很多企业高管的年薪的限制,正是由完全自由的、资本主义转变为可控的、社会主义的模式的一种迹象。      2、梁爷从17岁开始吃素,在本书成书的时候已经吃素70年,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能与梁爷早年倾心佛教有关。梁爷活了95岁(),应该和吃素有很大的关系。朋友们,想长寿,这是一个现成的好办法,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呢?很多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好的方法、好的办法、好的途径,我们是否能够去践行呢?      3、梁爷最满意的自己的一部著作是《人心与人生》,还没有得以阅读,以后找机会一定要读一读。      4、书中提到了大量的清末、民国、建国当中的各个领域的名人以及他们与梁爷的交往,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其中谈到胡适的时候梁爷讲了一个故事:      “中国学者里头有两个人,一个是胡适,还有一个是个哲学家,很有趣味的一个人(指金岳霖先生――整理者)。他跟胡适也都认识啦,不过胡适在北大,刚才说的这位先生他不是在北大,在哲学研究所,属于科学院。这天就在协和医院里开会,孟游博士主持开会,中国人、外国人都到了。胡适就向这位朋友(金岳霖)说:“我写过一篇文章,你看过没有啊?”金岳霖说:“看过,很好很好。”胡适很高兴,因为他称赞他很好。那么意思想问:“你觉得怎么样,你说很好很好?”他说:“文章很好,可惜你少说一句话。”胡适赶紧问:“一句什么话呢?”他说:“你少说一句‘我是哲学的外行’。””      哈哈,很幽默的老人。      5、梁爷的真性情体现在八个字: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现如今的一切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和核心的社会中,还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6、对于苏联的解体,梁爷也早有预言。梁爷在书中两次提到:      “苏联,在俄国这个地方,出现共产党,出现共产主义,在我看也是一个变态,不是按照社会自然发展出来的,因为苏联没有经过多少资本主义那条路,没走多少,它在沙皇底下没有多少资本主义,一下就变了。所以,它不是把资本主义走到头,然后转入社会主义,不是那样的。”      “它算不上什么社会主义,在我看起来是一种变态,而这种变态是合于它的历史的,合于俄国的历史的。这种变态往下走,不会这样子稳,我看它是一个变态的,不是一个正常的,所以底下它可能要翻案。我认为这么看,可能要翻案。像是勃列日涅夫他们这种党的专制,恐怕底下不是可以维持很长久的,会要起变化,这种的统治,我想也许它要维持不住了,如果有机会到来的时候,它要变化,它不会很好的维持下去,没有力量维持下去,它要变化。我这么看。不会像中国这样子,中国底下没有大变化。”      果然在梁爷论断10年后,苏联出现了人所共知的变化。      7、梁爷对章士钊、章太炎都比较的欣赏和推崇,对梁启超的人品很有些不屑。佩服的人还有毛泽东,尽管有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但是梁爷依然觉得中国最伟大的人是毛泽 东。同时,梁爷觉得周 恩来是一个“完人”,是整本书中评价最高的一个人。梁爷最希望学习的一个人是王阳明。觉得蒋介石比较虚假。非常非常喜欢的儒家代表除了王阳明还有杨慈湖,罗近溪。康有为总是欺骗人,搞小骗术。      整本书来看,梁爷还都是比较乐观豁达的,对人类的未来充满希望的,这一点与艾恺教授反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艾恺教授在采访后期不断的表露出来的一些想法中,不断的表现着对后世的悲观情绪,比如:      艾:......,另外一个定义是比较抽象的,就是理智化的程度,就是一个社会里一切的组织或各种事物、过程,都是以效率为价值判断的准绳。那么现代化的过程中,道德已经越来越不起作用,越来越不是一个准则,因为唯一的准则就是效率。那也是现代化的一种定义。还有一种,是跟经济成长有关系,就是和国民生产总和有关的,不过,这个是比较难讨论的,因为这是经济学方面的。我以前跟您讨论过的,我自己觉得,我的观点、立场比您的悲观一点,我自己认为现代化就是一个逐渐失去人性的一个过程。      梁:现代化是什么?      艾:现代化是一种使人类失去他们本性的过程。      看到此才知道,原来艾恺是带着“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样的疑问向中国最后的儒家探寻答案,梁爷也用开朗、乐观豁达的阐述给了艾恺教授答案:可是尽管破坏,中国人还是中国人,他还有一种中国人的气味吧,中国人的风俗习惯。      但愿我们“中国人的气味”能够永远的保存下去,发扬下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完美的女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