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空调销售公司公司进入手机市场的劣势

董明珠:格力手机已经投放市场
[摘要]董明珠透露,未来格力的手机不仅仅只是打电话,它是一个智能控制器。
来源:无版权
南都讯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今天透露,格力手机已经投放市场开始销售。一向以敢言著称的她还表示,格力电器的强大不靠挖人才而是靠自主培养人才,透露曾将业内一家著名家电企业前来珠海挖人的团队成员给打了。“格力电器的成功不是靠高薪挖人,而是靠自己培养人才。“董明珠介绍,格力电器旗下有6个研究院,参与研发的人员超8000人。透露来格力挖人者被打“对于偷偷摸摸挖人的行为我们是非常痛恨的。”董明珠透露,“去年曾经有一家国内知名家电企业的领导,带来一个班子来珠海驻扎挖我们的人。知道这件事后,格力电器派人去将对方打了一顿。”“你若是像足球球员公开转会一样,我们无话可说,但不要这样偷偷摸摸来挖人。”未来格力手机不仅是打电话发言最后,董明珠承诺,格力电器会在家电行业永远领跑世界,而且在做好专业化的基础上,已经实现多元化。她还宣布:格力手机已经开始投放市场,希望大家用我们的手机。未来格力的手机不仅仅只是打电话,它是一个智能控制器,它可以监控家庭安全,有安防功能;还可以调控空调,让家里的其它电器实现免费使用。(注:即将光伏空调所发的电转用至其它家电)
[责任编辑:jimmonz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格力市场部:手机是否向代工厂下单没人知道
来源:综合
作者: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格力电器(000651.SZ下称格力)正在与它曾经的坚守许诺背道而驰,突如其来的以及随后曝光的和更多的市场传闻,似乎都意味着格力的多元化并非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的“任性”之举。
  事实上,在董明珠掷出每年增加200亿元营收的豪言壮语之时,格力的多元化便已经开始酝酿。但就在她旗帜鲜明地为手机站台的现在,格力的多元化也依然不太明朗。
  宣布开卖与“没人知道”
  一边是董明珠的铿锵有力,信心满满,另一边却是格力的一再含糊,小心谨慎。
  5月7日,面对《华夏时报》记者对此前市场传闻格力向代工厂下单40万部手机消息的求证,格力市场部部长陈自力给出的答案却是“没人知道”这个无奈答案。
  而对于记者询问“格力手机将先投放哪些区域,先期数量有多少”时,他的回答依旧是含糊的“不便透露,还在准备当中”。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董明珠在4月30日便已宣布格力手机开卖的消息。
  这个由上海龙旗设计方案,深圳卓翼代工生产的手机,自从董明珠突然宣布它的存在以来,一直被外界高度关注。除了对格力跨界的质疑外,还因为董明珠对它的期望是2015年卖出1亿部。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2015年已经进入5月,格力手机依然没有出现在市场上。
  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多家格力专卖店后,都没有发现格力手机的踪影。
  格力北京地区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得到手机在北京开始铺货的消息,专卖店还是以和晶弘为主。
  而陈自力也对记者表示,格力手机的销量目标还没定下来,要根据公司的统一部署,这里面有一些策略问题。
  除了董明珠主动曝光的手机外,网上此前还曝光了同为卓翼代工的格力路由器。
  相比格力的谨慎,卓翼科技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与格力就路由器展开了初步合作,目前处于打样阶段。
  事实上,卓翼与格力的合作早已开始。在2013年12月,双方便已经开始合作生产空调WIFI模组。而有意思的是,卓翼同时还是小米供应链的一员。
  让格力持含糊态度的,并不仅仅是已经看到真机的手机和路由器。
  针对格力将进军、、厨电等领域的传闻,陈自力并没有否认。他对记者表示,公司的决定还没有明确。
  上述格力北京地区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透露,在今年3月的上海家博会上,格力已经有大松品牌的和展出,“但也还没出货。”
  多元化门槛不高
  看起来,格力的众多新产品,与自己的老本行并没有关系。但事实上,格力多元化的门槛并不高。
  以手机为例,在众多企业纷纷宣布做手机的现在,生产一部手机看起来更容易。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对记者说:“高通、联发科现在都做整体解决方案,相当于半成品,而一个代工厂经过三个月研发就能把软件、硬件这些调整顺畅。”
  另一方面,生产手机投入的钱也并不会很多。
  王阳对记者表示,据他估计,一个企业要从无到有做手机,花费大概在千万元人民币水平上下。
  相比手机,市场传闻格力要进入的洗衣机领域,则更是一个没有技术与资金门槛的行业。
  奥维研究院院长张彦斌对记者表示,洗衣机是一个门槛非常低、标准化非常高的行业,代工厂比手机代工厂还多。
  他对记者表示,洗衣机最核心的是电机和外筒模板。“这些市场上都能采购到。只要有电机和模具,几十个工人的厂子就能做。”
  而投入洗衣机行业的花费看起来比手机还要便宜。
  张彦斌对记者表示,“投资洗衣机,一般的几百万就可以。只要把土地和生产线拿下来,先拿30%的定金就可以做了。”
  此外,据记者了解,格力此前利用大松品牌生产的净水机、、等生活电器,也都有众多的小代工厂能够生产。
  2014年,格力生活电器业务实现17.8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0.4%。
  但年,生活电器在总营收中的占比都没有超过1.5%。而2014年这个数字还略微有所下降。
  被每年增收200亿逼的
  3年以前,就在2012年3月,董明珠还坚持着“格力专注空调”的态度。
  但她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退场时曾对外表示:“手机业务不是我今天突发奇想或者心血来潮,格力在两年前就开始布局手机了。”
  让董明珠的观念迅速发生变化的,除了她独自领导格力外,还有着她对外界许下的格力每年增收200亿的承诺。
  空调业务的停滞,显然让董明珠不得不寻找的途径来增加营收。
  张彦斌对记者表示,2014年空调行业不太好。增幅下滑,遇到天花板。“一级市场饱和,只有四五级农村市场还有增量,但占比较小。”
  他对记者透露,在去年冷年结束后的8、9月份,全国空调库存有2000万多套。但到了年底,以格力为代表的空调企业不断向渠道压货,变成了4000多万套。
  格力的一季报已经显示出一些高库存的端倪。格力一季报显示,其当季营收245亿,同比下降0.66%。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则同比下降10%。
  格力此前在空调领域的超然市场地位也遭遇到了挑战。
  根据产业在线的数据统计,2015 年3 月,空调行业内销量市占率中格力占30.4%,同比去年下降2.4 个百分点;美的占36.6%,同比去年上升6.3 个百分点。
  而在“空调遭遇天花板”的言论以及高库存面前,一直宣称从不打价格战的格力,从2014年以来,已经打了四场价格战。
  但格力的多元化显然并不容易。
  王阳对记者提到了规模对于国产手机的重要性。
  他对记者表示,格力找卓翼代工,更多是试水,40万部对格力来说还是有挑战性。“进入的企业比较多,价格打得厉害,格力1299元的定价没有价格优势,品牌号召力还不那么强。”
  产业观察人士洪仕斌则对记者表示,格力推这么多产品却没见踪迹,很有可能只是学习互联网的话题炒作。“格力现在的策略与品牌定位相违背,有一定的风险性。”
  一个与往常不同的迹象是,往年分红股权登记日均未超过10天的格力,至今还未宣布何时召开股东大会。
  在股民们反复追问董明珠何时兑现预计高达90亿总额的优厚分红方案的同时,格力的多元化之路似乎也将有所揭晓。
(责任编辑:黄瑶)
&&&&&&</div
社区热帖推荐
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生活……[]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新闻中心 &
除了手机 董明珠还要卖格力洗衣机油烟机
艾肯家电网
  面对今年1600亿元的销售目标,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终于使出“杀手锏”――不只是要进入手机市场,还要从空调、冰箱市场进入洗衣机、油烟机市场,通过全面多元化扩张谋求经营规模的稳步提升。
  就在五一劳动节的前一天,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首度向外界确认,格力手机已经投入市场开始销售。
  随后,多位格力专营店老板向家电圈独家披露,“格力手机为了赶在五一黄金周市场上引爆,已经于4月下旬完成了在不少格力专营店的铺货,价格并不便宜。”
  同样,多位来自格力专营店的老板还向家电圈透露,“不只是格力手机上市了,实际上今年以来,包括格力洗衣机、格力油烟机等产品,都已经开始向渠道铺货。来自格力代理商的意思,格力今年要在家电市场上四处出击、全面开花,一定要保证今年1600亿销售目标的完成。”
  早在4月中旬,格力电器的全国各地代理商已经开始向格力专营店下达格力洗衣机、格力油烟机,以及格力燃气灶等产品的铺货通知,要求各个格力专营店要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货。从而抢夺今年的洗衣机和厨电市场蛋糕。
  一般来说,洗衣机市场的旺季主要在下半年,而油烟机等厨电产品的销售旺季也在下半年。由此可以推断,格力抢在四月中旬就开始向渠道格力专营店铺货,意在抢夺今年洗衣机和厨电市场的先机。(来源:慧聪网)
  文章没看够?欢迎关注“艾肯家电网”的微信公众账号!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直接输入“艾肯家电网”或者微信号“www-abi-com-cn”即可关注!(扫描下方二维码亦可哦)我们每天会推送1-4篇行业类文章,期待您的点赞或拍砖!
?暂无此类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常州市艾肯网络广告有限公司 网络实名:艾肯&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号 经营性ICP:号
扫一扫,关注艾肯官方微信  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格力手机已经上市销售,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格力手机暂未进入社会零售 渠道,具体价格也并未公布。而北京的传统经销商渠道以及国美3C等综合市场均未出现格力手机身影。
  此外,在线上渠道,如格力官方商城、天猫旗舰店也没有出现格力手机上架信息,至于业界最关注的价格问题,格力官方并没公布。
  业界人士表示:&就像格力手机突然曝光一样,格力手机的上市也同样不走寻常路。不同于手机行业每逢新品必举行盛大发布会的惯例,但着实赚取了不少眼球。&
大家都在看什么&&&&&&&&&&&&&&&
格力互联网化转型之痛
&&&&来源:互联网&&&&作者:&&&&&&
关键字:&&&&&&
互联网浪潮下,格力也在积极寻求互联网化转型,但转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格力优秀的业绩是否可持续,未来互联网和智能化转型中是否能继续引领行业潮流?
&&& 格力是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互联网浪潮下,格力也在积极寻求互联网化转型,但转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格力优秀的业绩是否可持续,未来互联网和智能化转型中是否能继续引领行业潮流,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格力塑造了空调业传奇
&&& 珠海格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在技术和品牌方面拥有着绝对的优势。&格力&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5月,《福布斯》公布了&2015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格力电器从2014年的第501名上升至第385名,大步挺进全球企业500强行列,排名家用电器类全球第一位。
&&& 发展历程积淀丰厚的企业底蕴。从20多年的发展历程看,格力可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彰显了优秀企业的品质和作风。在初创阶段,格力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研发市场需求的空调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初步树立品牌形象。发展壮大阶段,格力建立和完善,专注提升产品品质,奠定质量上的竞争优势,并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扩大国内外生产基地,20世纪末开始,格力空调的产量、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格力将发展目标定位到世界第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2005年,公司家用空调销量突破1000万,实现销售世界第一的目标,空调产销量自此连续10年领跑全球,用户超过3亿,&格力&品牌深入人心。格力电器2014年业绩报告显示,201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00.05亿元,同比增长16.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1.55亿元,同比增长30.22%,继续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
&&& 秉承&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格力始终把掌握空调的核心技术作为企业立足之本,致力于技术创新。格力在研发的投入毫不吝啬,建成了行业内独一无二的技术研发体系,并设有激励机制鼓励创新,科研人员专业队伍超过8000人,仅2014年研发投入就超40亿元。目前,格力电器在国内外累计拥有专利超过6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300多项,是中国空调行业中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也是唯一不受制于外国技术的企业。2014年格力电器凭借&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建设&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二、互联网浪潮带来的挑战
&&& 2013年底,格力集团董事长兼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与小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就5年内小米营业收入超过格力的10亿赌约,被看作是互联网模式与传统制造模式间的交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气势汹涌地渗透到各行各业,改变着传统产业的产业模式。互联网企业闯入家居行业、传统对手快速互联网化转型、电商渠道模式成为主流、消费者认知和消费观念改变以及自身产品单一等,都给格力的互联网转型带来了严峻挑战。
&&& (一)各方巨头积极拥抱&互联网+家居&,行业竞争加剧。
&&& 智能家居作为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领域,吸引着各路巨头争相布局。互联网企业方面,苹果公司推出了HomeKit智能家居模块,Google推出了专为智能家居产品研发的Android底层系统,国内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公司已纷纷加快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与合作。家电企业方面,2014年以来,长虹、海尔、美的、创维、三星、西门子等国内外巨头都先后发布了智能家居战略。2014年底,小米以12.66亿元入股美的,两者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整合小米的平台、用户等互联网优势与美的的家电制造、线下渠道优势,共同推进智能家居生态平台发展。2015年6月,小米、美的联手打造的第一款智能空调发布,具备智能手环与空调的链接、一键智能开机、一开门窗空调自动关机功能,并能自定义与其它智能家电和家居的自由连接,便于用户定制个性化的智能生活。家电巨头海尔也早已开始转型智能家居的步伐,于2014年成立了智能家居公司,发布了海尔U+智慧生态圈系统,成功推出了智能空调、智能烤箱、智能家居套装、智能插座等一系列产品。海尔与苹果合作,海尔好空气APP接入Apple Watch,实现海尔智能空调与Apple Watch的融合。海尔也在与高通、通用、微软等众多企业展开合作,利用U+平台的开放性和模块化,吸引不同厂商参与其中,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整合资源,相互协调,创新商业模式,抢占智能家居产业先机。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家电企业,都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或合作共赢的方式,不遗余力地布局智能家居,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程度,而格力在这一领域显然慢了一拍。
&&& (二)对互联网转型认识不足,互联网思维滞后。
&&& 格力是传统工业时代的典型代表,在空调省电、静音、温控精确等技术方面几乎做到极致,而全心追求技术的完美,也恰恰可能会成为其拥抱互联网的桎梏。格力曾一度排斥电商,认为网购不易提供安装和售后,价格战也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等。但在互联网浪潮磅礴力量下,格力高层多次提出拥抱互联网,格力天猫旗舰店开张,并于2014年国庆期间首次开打价格战,自建电商平台&格力商城&也已上线运营。智能家居方面,格力也从研发手机着手开始布局。然而互联网思维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网上销售渠道,智能家居也不是简单的用手机控制家庭电器。互联网及智能家居是平台和生态的竞争,借助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人、物和环境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打造定制化的居住生活环境。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企业需要通过用户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提供多样化增值服务,打造生态圈,实现流量变现。这往往需要互联网企业、智能企业、家电企业、内容提供商等产业链的多方合作才能实现。格力在这方面并不擅长,而又缺乏互联网的分享与合作精神,在已经落后劣势下,全凭自身力量打造智能家居生态,无疑会大大增加风险。以研发自身品牌手机为例,格力突然进入不熟悉的手机行业,面临供应链、产能、销售渠道、产品质量的挑战,研发周期也一定程度浪费了发展时机,手机上市后是否会达到预期效果也存在不确定性,而且格力试图将手机打造成为耐用品,也是缺乏互联网思维的体现。
&&& (三)企业传统组织架构不适应互联网转型。
&&& 格力是传统家电制造业企业,组织架构是金字塔型,权力集中在上层,决策层与执行层距离多个层次,管理环节多,响应慢,易造成信息传递不畅,基层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低,创造潜能得不到充分挖掘。互联网时代,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大大缩短,对企业创新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趋于扁平化组织形态才能更好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及时调整,针对新的产品意向,动态灵活地整合最需要的资源,形成项目团队,在较短时间内寻求突破。格力的组织结构已不适宜互联网化转型,组织结构的庞大以及多年的相对固化也给调整带来困难。另外,格力拥有遍布全国的3万家专卖店,而家电市场渠道形态正在从线下向线上快速演进,如何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协调好经销商利益,也是格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 (四)以自我为中心的研发模式需要改变。
&&& 格力拥有强大的研发队伍和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偏重于对产品工艺的精益求精和技术的突破,追求家电的节能、环保、耐用、舒适,应该继续保持。同时,这种研发模式的劣势在互联网时代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以企业自我为中心、封闭、缺乏与用户的沟通。互联网时代产品更迭迅速,年轻消费者对家电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不再只注重家电的耐用,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强大的功能。只有注重用户互动,深挖用户需求,不断完善改进产品或推陈出新,提升用户全流程使用体验,才能不被淘汰。而格力目前的研发模式在对用户诉求的挖掘上明显不足,需要调整完善。
&&& (五)产品较为单一,不能适应智能家居多元化发展需求。
&& 格力电器的辉煌,与其在空调领域的专业化运作分不开,而这也一定程度造成了格力电器仅有格力空调一枝独秀的局面。近年来,虽然格力也在冰箱、空气净化器、净水机等生活电器领域发力,但已很难打破已有的市场格局,格力空调的品牌效应没有映射到格力其他系列产品上。智能家居涉及电器众多,需要多元化产品支撑,用户希望整个智能家居系统是同一品牌或者具备统一接口实现兼容,才能更方便操作和控制。格力目前产品的单一性,无疑是其发展智能家居的硬伤。
三、转型路在何方
&&& (一)深化互联网思维。
&&&& 家电制造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浪潮下转型,并不是抛弃传统制造和理念,而是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基因重组到制造中,对生产和服务全流程进行再造。格力需要将互联网思维落地到企业组织架构、产品研发、营销、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 (二)打造网络化的组织架构。
&&& 面对产品更新迅速、需要决策响应更快的互联网时代,为加强高层与基层的有效沟通,强化执行力度,格力应逐步将企业组织架构向扁平化、网络化过渡,使每位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更好服务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强化不同业务部门间的协作,面对新的产品发展趋势,快速调动优势资源,建立专门项目团队进行攻关,强化高层对产品研发的直接管理。
&&& (三)自主研发与分享合作两条腿走路。
&&& 除了整合内部资源,继续保持硬件核心技术优势外,格力还应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与分享。尤其在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领域,格力已处于落后位置,格力应积极与智能控制类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等智能家居产业链企业合作,吸引第三方力量共同参与研发,加快产品智能化更迭,打造智能家居全系列产品,促进产品多样化、智能化。同时,在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缺乏统一标准,行业巨头已在强势推行各自标准的情况下,已落后的格力不宜再打造封闭的智能家居体系,而应以共享开放的态度积极主动融入已有体系,保持自身系统接口的兼容性,才能更好渗透市场。
&&& (四)注重与用户互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 格力需要学习类似小米的&众包&模式,搭建用户社区,加强微博、微信、论坛上与用户的交互,改变以往家电产品&一锤子&买卖,除售后服务外,不再与消费者沟通的状况。需求挖掘、新品测试、产品营销、增值服务每个环节都广泛与用户互动和分享,追求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研发升级切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粉丝效应,获得更多用户认同,促进多样化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拓展空调以外产品的市场。基于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有针对性地提供增值服务,促进流量变现。
&&& (五)做好线上与线下渠道的结合。
&&& 格力应整合官方商城、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和覆盖全国的3万多家专卖店及各地体验中心等线下渠道,依托传统渠道优势,积极发展线上渠道,将专卖店和体验中心纳入电商体系,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平台。线上线下统一定价,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电商平台将订单分发给最近的专卖店,由专卖店负责提货、送货、安装与售后,共同打造全面的销售及售后服务。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 tel:027-/21。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力的劣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