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只要把中国的房价只涨不跌的原因弄清了,也就知道为什么传销为何屡禁不止总是屡打不尽。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用户名/邮箱/手机号
请输入密码
下次自动登录
上海房价只涨不跌,跌则崩溃
导读:上海房价只涨不跌,跌则崩溃
  顾则徐
  (本文是作者给一个咨询者的回信节选)
  中国的经济现象,没有一种现成的经济学说可以比较完整、透彻地解释。其中的根本,即在于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是一种倒置关系,是因政治而设置,因政治而需要,因政治而供应,因政治而运动。在中国,不是政治立在经济上运变,而是经济立在政治上运变;经济是政治的面子,是政治的外延,不是政治为经济服务,而是经济为政治服务。当年贴紧香港开发深圳,而不是开发上海、北京或者广州等等,其
上海房价只涨不跌,跌则崩溃顾则徐(本文是作者给一个咨询者的回信节选)中国的经济现象,没有一种现成的经济学说可以比较完整、透彻地解释。其中的根本,即在于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是一种倒置关系,是因政治而设置,因政治而需要,因政治而供应,因政治而运动。在中国,不是政治立在经济上运变,而是经济立在政治上运变;经济是政治的面子,是政治的外延,不是政治为经济服务,而是经济为政治服务。当年贴紧香港开发深圳,而不是开发上海、北京或者广州等等,其根本动机并不是真的开放经济,而是要在资本主义面前建立一个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样板,是建立一个用铁丝网拦起来的前沿斗争阵地,是以经济的名义试图用大深圳吞噬小香港。最后终于是财力不济、基础太差,便不能达到目的。于是,便搞浦东、搞上海,调过头来树立一个赶超香港的社会主义样板。说开发深圳没有开发上海,是他的一个错误,原因就在这里。不弄清政治与经济在中国的异常关系,便不能认识清楚中国的经济现象里深藏的本质。你要我谈的上海房价和银行紧缩两个问题,由于精力限制,就只谈上海房价问题。由于我进行的是原则性议论,所以,谈了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也就可以进行原则联想、类推,自然也就可以得到启发。讨论上海房价涨跌走向问题,要有个时间限制。分析一切经济现象,必须要先设定时间前提。时间长短,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比如现在很热闹的中国与经济发展比较议论,没有时间设定,便等于大家都是闭着眼睛说瞎话。如果从中短期来看,中国会优于,但从十年、二十年的角度看,中国便很可能突然落后。因为,印度的增长是真实、稳步的,它的增长并不积累崩溃性因素;而中国的增长则日益积累着崩溃性因素,极可能在某一天发生坍塌,一当坍塌,原来的优势就会失去,成为落后者。这一点,在与的比较中可以得到印证。十九世纪以前,落后于,但是,没有崩溃性因素,其增长是非常稳定的,则不断积累崩溃性因素,经过两次大战的崩塌,便彻底落后于了美国。也是这样,曾经成为了超级大国,但它崩溃性因素的积累终于导致了突然的总崩溃,在经济上沦落为了一个三流国家。这就好象长跑、短跑,从短跑者来说,长跑者是太慢了,但从长跑者来说,用短跑的方式跑,除了起跑阶段赢得外行的欢呼,最后结果只能是退出比赛。我这样说,并不等于完全赞赏印度,印度的高文盲率将会成为限制其经济长远增长的致命因素。上海房价的涨跌,以整个中国的经济为背景,但又跟整个中国的经济不同,在某个阶段,甚至会发生逆向运动,即整个中国的经济或房地产下坡,而上海却强劲上坡。一定要弄清上海经济与整个中国经济的一致性以及不一致性。那么,上海经济的特殊性在哪里呢?举个例子:1949年占领上海,物价特别是米价飞涨,新政权采用了两手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用政治手段打击所谓的“投机倒把”,抓一批人,打击一批人,把他们的物资释放到市场上;另一方面,即使解放区为支援前线已经被盘剥到了极点,但仍然以极其严厉的手段征收了大量粮食等物资,“源源不断”地供应上海市场。这样,上海的物价便得到了平抑。这一点,一直被看作是新政权伟大的经济成就,并成为了中国控制、调整经济的绝对经验,其基本思路至今没有变化。一,上海被看作是中国经济的龙头。虽然上海经济总量在中国所占比重已经今不如昔,但这一看法并没有发生变化。十多年来,这一看法由于另一个因素而得到了强化,即上海对中央来说的面子性。仅仅这样还没有什么大的关系,问题在于,中国决策者的哲学思维一向是以功利主义、机会主义为特征的,是非科学的决策思维,具体说,就是所谓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次要矛盾方面,通俗的说法就是的“纲举目张”,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经验习惯(对科学的思维来说,每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都是重要的,是互相关联的,必须在所处系统与其它诸因素实现平衡)。有了这一非科学的决策思维,上海就成了中央决策的维护重点,通常说法是什么地方都可以乱,北京、上海不能乱。在房地产问题上,就形成了对上海房地产进行保护的决策倾向,是什么地方的房价都可以跌,上海的房价不能跌。而上海的地方决策者也深知这点,便放大了胆子维持上海房价的上涨,反正,上海自己要是没有能力托盘了,中央也会托盘的。至于泡沫,从中央到上海,从上到下,谁的心里不清楚?但是,这个泡沫是无论如何要维持、保护的。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房价的中短期趋势,只会涨,不会跌。这不仅是理解上海房地产走向的要点,也是理解整个上海经济走向的要点。二,由于上面的原因,上海房地产的泡沫就成为了美丽的泡沫。投资者都知道是泡沫,但深知这是个安全的、不会破灭的泡沫。这样,内资、外资,都被刺激得十分兴奋,纷纷向上海房地产市场涌动。最近周正毅被轻判,对上海房地产市场来说,是进一步宣扬了投资、炒作、投机的法律安全性。这种刺激将变得日益疯狂,也就是说,当中国其它地区房地产越多呈现出风险、危险因素时,反而越突出了上海的安全性,从而进一步吸纳投资。在整个中国,只有上海、北京具有这种“优势”。其它地方,是地区政治的地区优势,反过来就是地区政治的地区劣势。三,左右上海房价上涨的另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上海土地的人口有限性和资本有限性。所谓土地的人口有限性,是上海土地总面积、可供建筑的土地总面积与总人口及其增长(包括在上海比较长期工作、生活的所谓“外来人口”)之比,在总趋势上呈现为土地日趋有限。所谓土地的资本有限性,是上海土地总面积、可供建筑的土地总面积与总资本及其增长、资本结构变化之比,在总趋势上同样也会呈现出土地日趋有限的特征,但是,资本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土地供应更复杂地波动。资本结构与土地供应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比如,由于上海一直是工业中心,工业资本的变化对房地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1990年代后期,由于工业结构的调整,市区出现了大批空置土地。今后会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由于上海一直没有摆脱工业中心的思路,始终大面积增长着工业用地,大量工业产业的产品市场并不在上海,上海的急功近利也失去了品牌优势,因此,工业用地的脱壳一定会经常发生。四,置业无风险攀比心理和金融支持、泡沫宣传刺激置业热潮不能冷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与人们收入之比,客观上排斥了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进行置业,这样就导致了的社会后果。但是,由于对GDP目标的疯狂追求及其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恰恰不能通过平抑房价进行,而是进一步进行泡沫宣传,为市民描绘一个美妙的蓝图,并提供置业首付低比例的金融支持,以鼓励普通市民进入置业大军。而上海普通市民虽然贫穷,却有着强烈的地区优越感,坚信上海经济不会垮,也不敢垮,这种优越感造就了他们置业的无风险心理。而房价的上涨又为他们现实地增长了置业后的“数字化”资产,早早地购房、多多地购房几乎成了所有自认为有头脑的市民的共识,并越来越进行相互的攀比。比如我看到一个案件,犯罪嫌疑人根本没有能力购置第二套房子,他购置第二套房子每月还贷后,几乎没有了生活费,于是便走上了犯罪道路。政府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刺激了房地产的增长,使偏远地区的房地产也成为了热点;二是“解决”了普通市民的住房,为自己的全部政策构造了人心基础。由于普通市民为置业的负债增长,反过来就不允许房价出现下跌,以避免社会性崩溃,因此,便需要进一步提供金融支持,进行泡沫宣传,刺激置业热潮升温,构造盛世景象。以上是我分析的上海房价在中短期内仍然将持续上扬的基本原因。但是,这一上扬的时间越长,幅度越大,对中国的经济来说,伤害的程度也就越大,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崩溃的烈度也就越强。一,上海,以及北京,以及其它中心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扬,是以中国经济及社会的阶梯式破产为代价的。我所说的阶梯式破产,是指中国从内地而沿海、从农村而中小城市而中心城市的破产进程,经济学家们说是地区差异、地区性贫富分化,这只是表象,实质是破产。由于破产,内地、农村的人口、资金(特别要注意,资金在总体上是跟着人走的,而走出的人口又是相对高质量的人口)向中小城市并中心城市进而上海、北京阶梯式迁移、累进、聚集,从而提高了中心城市特别是上海、北京的房地产总需求。这一过程是非常残酷的,甚至可以说是血淋淋的。举一个例子说明:上海是较早老龄化的城市,这种老龄化按照上海的真实劳动生产率,不仅是已经失去了经济发展的人口动力,而且更应该是发生了彻底崩溃,但是这并没有发生,原因是什么?是“外来人口”。“外来人口”的主体是正当年龄的高质量劳动力,他们并不是以老、中、青、小的完整家庭形式进入上海的,也就是说,当上海吸纳1000万“外来人口”时,则意味着内地减少了1000万正当年龄的高质量劳动力,从而,上海实际上反而从老龄化城市转化为了年轻化城市,而内地则演变为了绝对老龄化社会,上海的老龄化衰退灾难转移给了内地。上海房价的不断上扬,导致了对“外来人口”的不断盘剥,从而也是不断促进内地破产;而由于户口限制,即使已经在上海购房的“外来人口”,在上海也仅仅是二等市民,他们对上海的相关政策没有“市民”发言权,注定了要被终身盘剥。因此,上海房价上涨的时间越长,内地破产得也就越深刻,从而导致整个中国经济的崩溃积累得越强烈。二,对上海龙头地位的维持,越来越会走向神经质脆弱的程度,即几乎经受不起上海经济包括房地产的滑坡,将会越来越使用一切行政手段维持其增长,这种增长必然会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利益为基础。比如用电,上海人几乎没有缺电的概念,在上海投资办厂也几乎不用考虑会不会正常供电的问题,那么,有多少电是上海自己发的呢?被迫向上海输电的地区缺不缺电呢?一个浙江,要是拥有象上海这样的供电能力,上海的经济包括房地产在浙江人面前还能说多少话?为了上海人肆无忌惮地用空调,周边地区少办了多少厂、关掉了多少厂?因此,上海的泡沫是以伤害周边地区和内地的发展为代价的。这种伤害必定导致地区间的矛盾冲突,并埋伏下经济崩溃的种子,典型的例子,便是江、浙两省与上海在集装箱码头建设上的冲突。但是,更体现出的一个问题是,上海的龙头地位也同时是泡沫化龙头,其它地区不得不向上海这个龙头看齐,也拼命追求泡沫,以阻止上海的泡沫吸引走更多的人才、资金和项目。大家都是泡沫,总有实的地方,这实的地方就是内地、中小城市、农村的人口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等的被全面掠夺和衰退。这一实际又不能表现出来,必须要掩盖,因此,就做假,就也用泡沫形式打扮自己,以至越积越累,遇到契机,就总爆发。三,在上海经济包括房地产泡沫被美化、进行金融强行支撑而人们的风险意识被消解的情况下,上海经济包括房地产就把自己置于了一个非常脆弱的地位,将越来越缺少经受风吹草动的能力,以至政府不得不设法掩盖上海的一切症结,甚至连经济学家们也必须要隐瞒或阻止其良心发现。但是,并不是一切问题都能掩盖的,更不是能够长期掩盖的。掩盖的结果,是积累出随时因为一个偶然因素(包括非经济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法治因素等)而发生总爆发。比如,上海房地产泡沫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撑,从而就把金融推到非常危险的地位,而金融机构的这种付出必须得到相应的非正常回报,从而就刺激出金融黑幕,其中的循环必然导致金融的恶性走势,一当不能捂住的时候,也就是全面崩盘的时候。以上可见,上海的经济泡沫因其龙头作用,实在是中国经济的一大肿瘤,而上海的房地产泡沫则是肿瘤中的肿瘤,在长期性上,不是一个价格下跌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崩溃的问题。有三个问题一定要认识清楚:一,一些人认为,上海房产价格会受普通市民收入限制,其上涨会因此形成封顶。这种看法不适用于上海。前面已经说了,对普通市民来说,购房的眼前根据不是收入,而是金融支持和“数字化”赢利。普通市民的低收入只是把他们逐步排斥出了市中心和良好地段。最贫穷的市民阶层赖以实现购房的机会,是动拆迁,遇到动拆迁获得一笔现金,然后去边远地区购房。动拆迁越早,离市区越近,“数字化”赢利率越高,因此,上海普通市民总体上是盼拆迁,拆迁越早越开心。那么,市中心的房子卖给谁了?除了本地高收入阶层外,便是大量的内资和外资购房者。房价越是稳步上涨,泡沫就越是华丽,就越是吸引内资、外资。因此,房地产价格与普通市民收入间巨大的差距无关,不受其封顶。二,有经济学家说房子建筑面积达到一定时,需求就会受到限制,因为人们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房子。这种经济学家属于书读呆了、对人心一无所知的类型。从使用而言,上海老百姓有句话,叫“票子永远缺一张,房子永远缺一个平方”,在总体上,人们对房子的占有是呈无限需求态势的。更何况,购房还存在着强烈的投机、投资赢利倾向。因此,上海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不受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的限制。由于政府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而是充分支持房地产对GDP增长的贡献,并从其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更加上巨大的腐败黑洞驱使,因此,政府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不可能出台限制购房面积或套数的政策,而是会越来越起劲地采用非市场手段刺激房地产泡沫的增长。在中国,即使不是上海,只要拥有市场腹地,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反而会更刺激需求,从而刺激建筑面积的增长。仇和在宿迁,可以把市场价400元左右/平米人为提高为800元/平米,反刺激了宿迁的房地产热,原因即在这里。海南房地产价格低迷,原因就在没有市场腹地。三,很多人会想:涨到了赶超香港,总没办法涨了。这是对大陆政治和经济按正常道理的理解。但是,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运动,总是会创造“奇迹”,会给善良的、讲正常道理的人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中国只有一个经济学家似乎看出了真实情况,他在南京说中国房价还会涨五倍,但他讲的中国缺少土地的理由是荒谬的,或许,也是他无奈找的理由,不敢说出他已经看到的真正原因。他的结论被很多人嘲笑,但他确实说出了荒唐但真实的“中国特色”。我前面已经说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与人们的收入、生活的经济实用无关,它既是政府倍感头疼的问题,但更是政府的需要。这就象道岔扳错的两列火车对开,又没有了刹车功能,虽然人人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结果,但谁都没有能力阻止它们,于是大家就只能闭起眼睛拉倒。千万不要把政府决策者看得很聪明,在强大的眼前利益驱使下,在行政的巨大惰性面前,他们经常会是国家最愚蠢的人。曾经,中国的当政者们会你死我活地讨论粮食亩产多少斤,其判断力连任何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民都不如,为什么?因为,至少在精神上需要粮食亩产越高越好,从而可以证明人民公社就是好呀就是好。中国要短期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人人知道荒唐,但可以证明中国教育就是好呀就是好。上海、北京乃至其它中心城市房地产价格赶超香港,可以证明上海就是好呀就是好、北京就是好呀就是好、大陆就是好呀就是好……。至于崩溃,很简单——有些问题我们这代人不好解决,就留给下一代解决;这一届不好解决,就留给下一届解决。但是,千万记住,即使崩溃,也一定要有一个政治敌对对象承担责任,必须被认为是由于“”的阴谋和破坏造成的。顾则徐。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近期,安徽合肥、江苏南京陆续收紧个人房地产贷款,苏州在二线城市中率先重启限购。限购限贷政策的推出,有望为当地过于火爆的市场降降温。而持续抓好楼市调控,维护其平稳健康发展势头,是各地政府的重要责任。  在这轮调控中,限贷政策相对温和,限购政策则力度更猛,挤出了部分投资性需求。从市场交易量来看,限贷限购政策确实有利于缓解“一房难求”的局面。不过,对这些地方来说,并不是买房的人少了,楼市的虚火就能退去。比如南京,今年上半年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长50.02%,成交金额同比增长232.2%,半年卖地收入就快赶上去年全年的收入。这种形势下,需求端的限贷限购只能算是扬汤止沸。  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价上涨,而地价上涨的极端表现就是“地王”频出。上半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共拍出219宗“地王”,主要集中在苏州、合肥、南京等地。“地王”现象频出背后的企业高杠杆拿地,又会增加资产泡沫风险。  地价房价过快上涨、居民“恐慌”抢购,很大程度上显现出地方预期管理的失效。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大量剩余资金进入楼市避险,造成了楼市的蓄水池效应,让楼市成了去杠杆的重点和难点。而地价房价过快上涨带来的投资性需求并非真实有效的住房需求,只是从开发商手里转到了投资者手里,这种“库存搬家”现象,并没有真正实现去库存。  中央一再强调要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近期又指出要“要抑制资产泡沫”。按照这些要求,继续加强楼市调控,稳定社会群众对房价基本稳定的预期,是楼市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严打虚假销售宣传,营造市场透明环境,扩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供给侧调控,都是可行选项。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当前位置:&&&&>& & 正文
中国房价只涨不跌的根本性原因
今天房价的暴涨愈演愈烈,并大有蔓延之势。9月28日王健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是“中国房地产历史上最大一轮泡沫。”<p style="box-sizing: border- margin-top: 0 margin-bottom: 0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微软雅黑, &#39;Microsoft yahei&#39;, &#39;Hiragino Sans GB&#39;, &#39;冬青黑体简体中文 w3&#39;, &#39;Microsoft Yahei&#39;, &#39;Hiragino Sans GB&#39;, &#39;冬青黑体简体中文 w3&#39;, STXihei, 华文细黑, SimSun, 宋体, Heiti, 黑体, sans- line-height: 30 white-spac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不要以为地产商看到房价涨就一定会高兴,王健林们也希望房地产市场能够平稳、健康地长期发展下去,否则这个领域就不可能有百年老店。政府部门、经济学家、媒体……社会各界都大声疾呼“泡沫”,似乎只有买房人“不顾死活”地一掷百万、千万。&要想搞清楚这点,就要先明白中国房价的生成机制,它决定了房价不可能暴跌,只会时快时慢地涨:快三年、慢三年、不快不慢又三年。劳动券与筹码劳动券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于19世纪30年代提出,被马克思“批判地继承”。按照他们的设想,劳动券是劳动者付出劳动数量及质量的凭证,它不是货币也不能流通,只能用于换取生活物资,成为在劳动者之间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依据。马克思说:“在社会的公有生产中,货币资本不再存在了。社会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给不同的生产部门。生产者也会得到纸的凭证,以此从社会消费品储备中取走一个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相当的量。这些纸的凭证不是货币。它们是不流通的。”在工地搬砖,每搬100块发一张“纸的凭证”,每张凭证可在食堂换一个烧饼。这种“纸的凭证”就是劳动券。由于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试验,劳动券不是“空想”。事实上,苏、中等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不可能将资本主义货币金融理论奉为圭臬,至多是借鉴。因此,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后,劳动券核心理念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仍有深刻影响。商品房是货币回笼的“大杀器”以劳动券为理论基础,中国在实践中形成以“货币投放”、“货币回笼”为轴心的经济运行模式,从1950年就开始按年编制“现金出纳计划”。货币投放渠道有:工资、农副产品采购、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费支出、储蓄存款本息支出。货币回笼的主要方式是商品销售、税费、储蓄、邮局汇兑,后面两种属于“信用回笼”。通俗地说,让劳动者搬砖发“纸质凭证”是“货币投入”,用烧饼把“纸质凭证”换回来就是“货币回笼”。所发,“纸质凭证”代表的烧饼比可供给的多,并且在百姓手里越来越多,就会形成“笼中猛虎”。解决的办法有三个:一是“凭户口本、粮票”定量供应(城镇居民猪肉每人每月2两、棉布每人每年6尺);二是让人家过些日子再来领(鼓励储蓄,采取信用回笼);三是用“高档货”对冲购买力。1961年初,陈云估算商品与购买力的缺口有30亿左右差额。他说,“现在百货公司什么都要凭证,这不行,要摆出几样自由买的东西来卖”、“出售糕点,一种是便宜的,五角或六角钱一斤,凭证供应;另外一种是高价的,有钱就可以买”、“高级糖果5元一斤,1亿元只能买1万吨”(苏联给了50万吨古巴糖)。几十亿超发这就这样消弭于无形,史称“高级时代高级糖”。陈云费尽心血回笼30亿,如今只需要卖一个楼盘!#@朱总理#讨论房价不能离开独一无二的国情:第一,房地产的货币回笼作用不可替代;第二,商品房建设用地由政府控制。“人生必需品”的定价任何交易品都可以用下列三种定价方式中的一种,或两种、三种的组合。第一种是普通商品的定价方式,如大白菜,它的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化围绕成本波动。买家的“对手”是大自然,因为定价的根本依据是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淘金就是比种白菜成本高。第二类是投资品的定价方式,最典型的是股票,它的价格完全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投资人可以毫不犹豫地买进一只“垃圾股”,只要确信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第三类是“人生必需品”的定价,原则是在可承受范围内尽其所能。买家的对手是其它买家,卖家定价依据是买家最多能掏多少钱。最典型的是生死攸关的医药服务。假如有一枚药丸可以让重病垂危者多活10年,百万富翁出100万、亿万富翁出1000万,结果是后者服药活下去(花费上千万延长寿命的显贵、富豪大有人在)。还有教育,所有人为父母者会尽可能地会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负担得起10万就花10万,负担得起1000万就花1000万。房子也是“人生必需品”,只要能负担得起,人就会选择适宜的地方居住和尽可能大的面积。一对北京夫妇预计未来30年的总收入是100万,他们多半不甘心只花10万蜗居在远郊,而是会花掉30万买尽可能方便、尽可能大的房子。假如这对夫妇预计未来30年的总收入是600万,他们一定不会只花30万解决住房问题,而可能花200万、300万,尽量挤进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丰富的区域。大家收入都上去了而且人同此心,于是200万元可以买到的房子就从二环退到三环、四环、五环、六环……并且面积越来越小。人们会尽其所能住得最好、盖房子的土地只能来自“招拍挂”、商品房销售是货币回笼的“大杀器”。这三点决定了房价会随收入增长,不见得同步,时常出现背离,但总体趋势是“同方向波动”。普通劳动者难以享受“剩余”马克思早已说过,工资就是劳动力的成本。通俗地说工资是用来维持生活的而且不会有多少富余,当最好的西红柿5分钱一斤时普通人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元。现在一线城市白领工资过万者比比皆是,蔬菜则早已涨到4、5块钱一斤。在统计意义上,劳动者总收入约等于劳动力再生费用。劳动力再生费用包括食物、衣物、住宿、医疗和养育后代的费用。工薪族一生的收入和支出将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一生的工资总额刚好覆盖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的总成本。未来30年家庭预期收入600万,由于买家之间竞争“人生必需品”的份额将最大化。300万就能解决住房、医疗、养老,剩余300万可用于吃、喝、玩、乐,是不可能的。“剩余”归投资者,打工者的结果就是“空手来空手去”,听起来残酷但却是事实。借用鲁迅的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摆脱悲惨命运的唯一方法是投资理财,获得一部分财产性收入。当财产性收入占到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就可以晋身为“中产阶层”。#这是对“中产阶层”最恰当的定义#“砖头瓦块”是天然的投资标的住房是百姓的“人生必需品”,政府以商品房作为货币回笼的重要手段并抓住“地根”有效控制供给,按理说中国房价的可控、可预测程度应当比较高。使事情异常复杂的是房产还是天然的投资品。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主流声音”一直强调房产的消费属性并试图否定其投资属性。但房产投资属性不须“敕封”。与“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与“权威”承认与否没半毛钱关系。2001年花50万卖辆轿车,开到2016年成为一堆废铁。2001年在北京通州花50万能买两套房,每套150平米!到2016年,这两套房根本没有被“消费”掉,反而价值超过1000万。假如房价不涨反跌,2016年两套房价值只有30万,房产仍然是投资品!投资品本身就是一个“运输工具”,把财富装入其中驶向未知的未来,涨跌不足为奇。德国的情况很说明问题。德国约有3800万户人口,住房超过4000万套,人均居住面积41平米;生育率只有千分之1.4,预计到2050年人口将从8200万减至7000万,且一半数人口超过50岁。近十年来,德国物价上涨始终领先房价一个百分点。因此,几乎所有德国人都认为房价会跌。据说德国人住房拥有率只有40%,60%的人租房,以致某些人动辄拿60%说事儿。问题来了,60%的德国人不是向其余40%的德国人租房吗?这些人明知房价会跌,还持有2套或2套以上住房,他们没脑子吗?因为德国人曾经目睹1份0.3马克的报纸两年内涨到7000万马克,他们知道“砖头瓦块”可以穿越历史长河将财富传承下去!#尽管在土地公有制国家有些折扣#房产的投资属性使中国的房市变得错综复杂,而中国人财务投资的标的品种少之又少:储蓄、理财、保险、P2P金融、国债、股票和房产……其中最后两项容量巨大、预期收益率高。实体经济不景气,从实业“撤退”的海量资金需要投资标的,2015年流入股市的资金铩羽而归,2016年又涌向楼市。根据前面的分析,中国楼市不可能崩盘,假如商品房因价高而滞销,政府可采取“土地饥饿疗法”在3、5年内少批地,个别地方(比如北京通州)不批地,数年后房市即可回暖。进入楼市的资金相当安全,即便没有赚到多少、甚至赔掉20%、30%,也比在通胀中购买力大损或在股市里赔得血本无归强得多。1000万买进的股票不能吃不能喝,花1000万买房却可让家人安安稳稳地住在里面。10年、20年、30年后这套房值多少钱?假如值1亿,那赚大了。假如值500万又怎么样,30年的房租也要几百万呢。资金涌入楼市,苦了“刚需族”,但为巨量资金找到出口并直接拉到钢材、水泥、琉璃、家装等50多个行业,则成为提振经济的一剂“春药”。
&&在线访谈
(建议:将投资银行在线 或 将其。更多资讯请访问投资银行在线是您身边的融资顾问,免费咨询热线:021-)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投资银行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投资银行在线网站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本文的版权除特殊注明以外的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新闻评论共1
&&登录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投资银行在线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投资银行在线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投资银行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销为何屡禁不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