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用文字发信息,为啥和我微信收到信息延迟的时间不一

&9、( 2分)词意:糊涂(不冷静)。句意:对儿子的愧疚(感到自己那时多么糊涂)(词意1分,句意1分)
10、( 2分)老人对“我”的尊重与关心 (“尊重”与“关心”各1分)
11、( 3分)作业签字(检查作业);善 (第一空2分,第二空1分)
12、( 2分)A
13、( 3分)乍一看,似乎都有其道理,但细读则不然。( 1分)从内容上看,三件事,(QQ聊天,拜访前辈,作业签字)一个共同特点是:联系紧密,都是平常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都从不同角度恰好地表现了“善”的主旨( 1分);从材料的安排上看,这三件事是按“反~正~反”(不善~善~不善)的顺序安排的,有序且严谨。( 1分)
14、( 2分)示例:①上下楼梯靠右行;②就餐要排队;③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等(不是学校生活的不给分)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7分)内陆建核电站有必要吗?何祚庥  现在中国的一些人在鼓吹必须实现“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或80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据说已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待批的核电站,总功率已高达1.5亿千瓦之多。理由是他们所设计的新型核电站,安全系数极高,出现重大核事故的风险“概率”极小,因而“完全”可在内陆地区“安全”地建造核电站。我却认为,必须立即停止在中国内陆地区建造任何核电站。  第一,他们所“计算”的“安全”系数,都是理论上可计算,但未经实践或实验考验过的“理论值”;而重大风险决策必须以实践或实验检验过的真实风险概率作为决策的依据。问题是,我国建造的核电站所面临的“风险”,有很多是无法“可信地”计算出来的,如恐怖分子袭击、天外陨石袭击……  去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并不是日本或我国核电专家做不出安全型核电站,而是日本人根本没有想到日本会发生这种“千年一遇”的9级地震,又激发了“难得一见”的大海啸。福岛事故还告诉我们,“幸好”福岛核电站放置在海边。这除了便于取得冷却水源外,还因为万一出现核事故,还有可能将放射性废水向大海排放;而万一污染了内陆地区的水源以及地下水,那可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  第二,内陆地区建造核电站,还有一个特殊风险,如果一旦遭遇大旱之年,冷却水断绝,这将立即产生特大核电站事故。核电站是高耗水的行业,其耗水量是同功率火力发电站的4倍。万一出现极度干旱,水源枯竭,这将产生“特大”核安全事故!当前在某些内陆地区拟建的甚而已得到环保部门通过的核电站,其建造规模甚而达到800万千瓦之多。而所在地区,例如江西省的彭泽地区恰好在去年遭遇大旱,人畜吃水都发生严重困难,怎么可能在这种地区建造核电站?  第三,一切风险决策都要计及两个因素,也就是“风险概率×风险后果”。如果风险后果十分严重,其风险概率虽然甚小,保险公司仍然会索取高额度的保险金。自400多座核电站运行以来,世界先后共发生过3次重大核安全事故,概率约为1%。现在的问题是,一旦在内陆地区出现重大核事故,必定是在几千年、上万年都难以补救的事故,而现在的核电站设计者又无法保证其“不安全系数”接近于零。我在过去虽然也谈到核安全问题,但并未鲜明指出,风险决策必须考虑两个相乘的因素:“风险概率×风险后果”。本来我以为这是风险决策的常识,现在看来,这一“常识”还没有成为社会公众的常识。所以这里又做一点补充。因此,我们坚决反对在一切内陆地区建设这种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祸及子孙万代的核电站。(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文引自日《环球时报》)1.依据全篇内容,概要填写下表。&& (4分)
内陆建核电站有必要吗?
提出的理由
2.第四自然段中的“常识”一词为什么加双引号?&(2分)3.文中的“第一” “第二” “第三”的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4.文章在阐述“风险决策”时引入了一个公式: “风险概率×风险后果”。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这个公式的内涵。&(4分)5.关于建核电站的问题,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并说说理由。&(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1分)轻松读经典周国平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⑥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这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如此,阅读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⑦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⑧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节选自《简单议论文阅读与欣赏》)【小题1】通读全文后,回答:怎样读经典,作者的观点是:&&&&&&&&&&&&&&&&。(2分)【小题2】从读经典的角度说,怎样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2分)【小题3】从读书的目的来说,第(9)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读经典的轻松”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轻松”有何不同?(3分)【小题4】“名著”也是经典。如何读名著,联系名著阅读实际,谈谈你的一点看法。(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浙江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3分)
洗手间里的晚宴
(1)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二间。她是单身母亲,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每天她都早早帮主人收拾完毕,然后返回自己的家.主人也曾留她住下,却是被她拒绝。因为她是女佣,她非常自卑。
(2)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主人对女佣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女佣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不好意思今天情况有些特殊。”那时已是黄昏.客人们马上就到,女佣急匆匆回家,拉了自己的儿子往主人家赶。儿子问要去哪里,女佣说带他参加一个晚宴。
(3)四岁的儿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位佣人。
(4)女佣把儿子关进主人家的书房,她让儿子先呆在那里。然后女佣进了厨房,做菜、切水果、煮咖啡,忙个不停&不断有客人拉响门铃,主人或者女佣跑过去开门。有时女佣进书房看看,她的儿子正安静地坐在那里。儿子问晚宴什么时候开始,女佣说:“不急,你悄悄在这里呆着,别出声。”
(5)可是,不断有客人光临主人的书房。或许他们知道男孩是女佣的儿子,或许并不知道。他们亲切地拍拍小男孩的头,然后自顾翻看着主人书架上的书,并对墙上的挂画赞不绝口。男孩始终安静地坐在一旁,他在急切地等待着晚宴的开始。
(6)女佣有些不安,到处都是客人,她的儿子无处可藏。她不想让儿子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更不想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女佣的区别,富有和贫穷的区别。后来她把儿子叫出书房,并将他关进主人的洗手间。主人的豪宅有两个洗手间,一个主人用,一个客人用。她看看儿子,指指洗手间里的马桶。“这是单独给你准备的房间,”她说,“这是一个凳子。”然后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漱台,“这是一张桌子。”她从怀里掏出两根香肠,放进一个盘子里。“这是属于你的,”母亲说,“现在晚宴开始了。”
(7)盘子是从主人的厨房里拿来的。香肠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她已经很久没给儿子买过香肠了。女佣说这些时,努力地抑制泪水。没办法,主人的洗手间是房子里唯一安静的地方。
(8)男孩在贫困中长大,他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见过洗手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淡淡香气,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他盯着盘子里的香肠,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
(9)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突然想起女佣的儿子。他去厨房问女佣,女佣说她也不知道,也许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女佣躲闪着的目光,就在房子里静静地寻找。终于他顺着歌声找到了洗手间里的男孩。那时男孩正将一根香肠放进嘴里。他愣住了。
(10)他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男孩说:“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他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男孩说:“我当然知道,这是晚宴的主人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他说:“是你妈妈这样告诉你的吧?”男孩说:”是的,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
(11)不过,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我希望能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
(12)主人的鼻子有些发酸,用不着再问,他已经明白眼前的一切。他默默走回餐桌前,对所有的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两个盘子。他来到洗手间的门口,礼貌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允许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当然不能让你一个人享用,我们将共进晚餐。”
(13)那天他和男孩聊了许多。他让男孩坚信,洗手间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他们在洗手间里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苹果汁和烤成金黄的鸡超.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洗手间里,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闹剧。
1.请概括出选文中男孩在“主人”家的经历。(2分)
在书房等待晚宴开始——(&&&&&&&&&)——表达与人共享晚宴的愿望——(&&&&&&&&)
2.选文(8)段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请概括回答。(3分)
3.读选文(6)段首句:“女佣有些不安,到处都是客人,她的儿子无处可藏。”说说这句话中的“藏”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4.请结合选文概括出“主人”的形象特点。(4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媵人持汤沃灌& 汤:&&&&&&&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1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人恒过然后能改&&&&&&& 以其境过清&&&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时时而间进
C.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D.以衾拥覆&&&&&&&&&& 祭以尉首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
12.阅读简答。(4分)
(1)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列举事实,证明了什么道理?
& &&&&&&&&&&&&&&&&&&&&&&&&&&&&&&&&&&&&&&&&&&&&&&&&&&&&&&&&&&&&&&&&&&&&&&&&&&&&&&
(2)乙文表现了宋濂的什么精神?
& &&&&&&&&&&&&&&&&&&&&&&&&&&&&&&&&&&&&&&&&&&&&&&&&&&&&&&&&&&&&&&&&&&&&&&&&&&&&&&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抱歉,您要访问的信息不存在或被删除
&& 秒后将自动跳转到
&&1、请检查输入的网址是否正确。
&&2、如果不能确认输入的网址,请浏览来查看所要访问的网址。
&&3、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从不主动联系是感情冷淡吗?
我的同学,只要我们一分开就好像我们再无瓜葛,我不会联系他们,他们联系我,我也不会及时回复或是尽兴的去聊,我不知道跟他们说些什么好,所以干脆什么也不说。我对其他的同事朋友也一样,好像所有的人我都不在乎,好像所有的人对我都是过客,但我并不是行尸走肉,很多时候我想他们。现在我已经外出打工三年多了,我极少往家里打电话,都是家里人打给我。家里人最近几次给我电话也会说我,说我不知道主动给他打电话,缺乏人情味。 很多时候我也知道,我或许是时候给家里汇报一下我的情况了,或许明天或许下一天我就要这么做了,但是很少付出行动,我真的懒得去做。 有跟我一样的吗 我该做点什么 一直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 看到这么多同类,我也就放心了。 另外,大家都是单身狗吗。我是!
按投票排序
2960 个回答
小学的时候我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在一棵巨大的樟树上面做了一个安乐窝,把所有的零食都带上去,我们通过树影可以观察操场上其他人的样子,好像是上帝视角一样,只有我们能看见他们,他们看不见我们。每次两个人呆在树上聊天说地,谈论昨天的动画片和正在看的小说,我就觉得他是我一辈子的朋友。然而上了初中我俩就没有联系了。初中的时候我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在雪地上睡觉,他教我武术,教我打篮球,我给他讲书里面的故事,给他讲我和学妹们的旖旎趣事。我俩用一张饭卡,我一周所有的吃的都放在他的箱子里面,每天晚上跑到他寝室的床上一起吃零食,一起用一个脸盆泡脚,夏天洗澡也在一起。那是我我觉得他是我一辈子的朋友。然而上了高中我俩就没有联系了。现在我在大学,我高中有好多好多的朋友,我爱他们,时常想念他们,然而我基本上不去联系他们。今年上半年我的两个奶奶辈的老人去世了,这两位老人对我都很好,很疼我。其中一位我爸告诉我消息的时候电话那头哽咽了,说不出话来,我安慰我爸别太伤心,年纪到了去往那个世界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说实话,我的良心,我受过的教育都告诉我这个时候应该有巨大的悲伤,然而我没有,我没有食不下咽,我没有泪流不止。我谈过三次恋爱,我们分开的时候我都没有特别的伤心,最多有一丝的遗憾。我也怀疑自己是天生的感情冷淡,但我知道我不是的,我比绝大多数人敏感。小时候我看机器猫的剧场版,每次都哭得不行,因为每次大雄遇见新的朋友们到最后都要分别,我为他们的分别而痛哭流涕。但也因为这个,我明白了,分别其实是最最自然的一种状态。我的女朋友对我说,她觉得我忽冷忽热。其实不准确,我应该是人前热人后冷,当我跟你面对面的时候,我可以不停地说不停地讲段子逗你笑一刻也停不下来,这个是我的一部分。但是在人后的时候我喜欢独处,我喜欢看书看电影打游戏,这些都是一个人就能做的事情,我一点也不喜欢被打扰,有时候跟人聊天都是一种巨大的负担,更不要说主动来找你了,这也是我的一部分。我的朋友们啊,我有时候真的想念你们,但我做的最多就是在联系人里面找到你们的名字,笑笑而已。我不是不爱你们,也不是冷漠。因为我很仔细地问过自己,万一有天你们突然落魄地找到我,我会不会帮你们。我会的,百分百的那种.
大学毕业就去了国外,时间久了,还挺羡慕国内的同学,虽然天南海北,但一个城市的,还能出来聚聚。有一年,我就决定,给同学打电话,每天打一个,熟的不熟的,有电话的就打个,总是不联系别人,也不好。有的相谈甚欢,有的无话可讲,有的聊了一小时,有的正忙,匆匆挂上,还有几位坚持认为我是诈骗集团的,非得说出以前的细节才能继续聊天。电话挂上,却没有觉得多了联系,反而意识到,我们其实早已渐行渐远,不再出现在彼此的生活中,各自说着身边的故事,却不再有交集。生活就是这样,走着走着,人就散了。那年以后,就不打电话了。
谢邀.大家回答的都有道理,我提供一个视角吧,毕竟我自己也一定程度存在这一现象。问题的核心点在于,资源、能量有限,只能提供给重要或者紧急的项目,人际交往在你的任务分级中,或者不重要,或者不紧急。比如一个战争中的城市,水啊,电啊,煤气啊,油料啊,这些东西都是战略物资,是处于匮乏状态的,那么,就只能优先保证一些重要且紧急的项目:比如战斗,医疗,基本食品水供应。剩下的,比较不那么重要的,或者不是很紧急的事情,可能就无法得到这些战略物资的供应了,或者只能得到极少的供应。这个重要、紧急的划分是自己定的,但基本上在潜意识里已经定下了,我试图用理性去改变分级,效果不大。题主或者我们这样的人是这样的:1、内在能量往往处于匮乏状态(性格中纠结一面居多,内耗严重,能量大多用于维持平静和恢复平静)2、外部的事物和人际交往会干扰内心的平静,造成内在能量的损耗。3、维持内心平静(不被打扰)是战略级任务,处于最重要的分级。4、现实生活中的日常事务、人际交往,被认为不重要或者重要但不紧急,起码重要性、紧急程度低于维持内心平静。所以,对于题主而言,只有三件事能够让他把自己宝贵的内心能量投入其上:1、维护内心平静,处理内在矛盾2、追求人生目标、价值的实现3、必须处理的紧急事件对于自己是这样的性格和情况,我也只能说,先接受,再改善吧,但是请不要自我攻击,那无济于事,只会适得其反。冷淡就冷淡吧,起码关键时候还是靠得住的,该承担的责任还是可以承担的。也许有一天,题主年龄增长、阅历增加、更加成熟,事业、情感、生活都来到一个自己比较满意和稳定的阶段,内耗减少,内心能量比较充沛了,到时候,自然就可以拿出一部分去交往和维持情感了。而且,现在也可以在自己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打个电话,给个问候,在不给自己很大负担,顺其自然的基础上,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吧。什么都可以,但是不要做太多的自我攻击,没必要,尽量做即可。以上。
原文首发于LOFTER,转载请署名并注明出处。
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多很好的答案,本来是不想贴出来的。
但当时这个问题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就写了这篇文章,既然源于此,那么就留于此吧。————————————————手动分割——————————————————————从不主动联系是感情冷淡吗?
文/依米花开
————————————————————
这是最近知乎上一个热门的话题。很多人写了自己的情况,然后我从很多人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这世界这么多人和我一样,原来并不是只有我这样。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孤独患者。
我手机上从没有收到过广告以外的短信,当然,我也从来没有给别人发过短信;
我可能一个月都接不到一个电话,我可能也一个月都不会打出一个电话。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现状,用的是128元,免打400分钟的全球通套餐,最终可能10分钟都没用。就像是128%的感情存储,最终只释放了不到1%。
伤感的是,情感有的时候就像中国移动的流量一样,并不能累计。就像是到一个新的地方,旧的情感就要被清零一样。
我唯一会收到的主动来电,是父母的电话。父亲基本上都不说什么,只是有几次让我把同学或者同事的联系方式给他一个。但好几次,母亲都提到:你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和家里联系?你要多和家里联系。
每一次,我都感到愧疚和难过,每一次我都说好,然后告诫自己要多给家里打电话。甚至我给自己定目标,要经常跟朋友们联系,最少要每个月把400分钟用完。告诉他们:我挂念着你们。
可是我从来都没有做到过。我从来都没有习惯这样做。我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一个基本上都不跟我联系的朋友突然打电话给我是有什么事?孩子在外面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接到我的电话,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的?
刚上大学那会儿,家里经济情况不是很景气,家里每个月给我三百元的生活费,基本上每个月都很拮据,然后每个月都要向家里要。每次打电话,我还没开口,我爸就说,是不是没钱用了。虽然确实是这样,但总感觉很残忍。
然后,我一般都是实在是抗不住了,才给家里电话,然后,可能得过几天,家里才能打钱过来。因为就算是三百元,很多时候家里都没有,还要我爸去筹措(有过那么一两次先打一百过来应急,后面再补)。
在我的世界里,我的父亲和母亲是最伟大的,他们把一切都给了我们,永远感恩。这里只怪自己不争气,不知道有兼职什么的,没有想过办法去自立更生。
但那段时间,我确实很怕给家里打电话,感觉于我于我父母都是负担。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觉得这句话放到现代,不一定适合。把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扔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扔到一个他从未经历过的世界里,他并不能比城市里的孩子出色多少。
我老家在一座山里,小时候应该算是一个类似于桃花源记的地方。经历过没有电,点煤油灯的日子。走二十多里山路才到乡里,小孩子基本上没去过,大人一般只有过年买年货的时候才赶一次集。
七岁那年,我上学了,一、二、三年级一个老师、一个教室,那里教育条件差。升初中前,父亲决定送我到县里去读书。由于基础差,怕跟不上,让我重读了一次五年级。
县城,是我们村很多老人、成年人一辈子都没去、都想去一次的地方。那一年,我十三岁,从一个只知道玩泥巴的世界,进入到一个由钢筋和水泥构建起来的世界。
也正是从那一年起,我开始一个人生活,开始半年回一次家,半年与家里没有联系。其实那个时候还小,不知道什么是想家,只是委屈的时候,会特别想爸妈。
由于户籍的原因,我最终没能在我们县念初中。我初中是在隔壁的隔壁县读的, 一个离家更远的地方。在外面独立生活了一年,似乎长大了一些。初一的时候,给家里写过几封信,我爸也很认真的回信。给家里的信,在我爸那里可能还找得到吧。
后来高中、再到大学,交通渐渐方便了,慢慢的也有了手机,但沟通上似乎并没有因此拉近距离。成长的那些年,似乎并没有让我学会如何沟通。
读初中的时候,有过玩的很好的同学。但高中我又回到我们县读书了,那个学校后来再也没去过了,以前的同学也就断了联系了。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我也不会上网,没有QQ。我仿佛一个过客一样,只是与他们走过那么一段时光。
后来,有个同学不知道怎么加上了我QQ,然后把我拉进了初中班级群。但是那个群,几乎没有人说过话。
也组织过一次小聚会,我也去了,很多人都变了,但隐约都有从前的模样,记忆仿佛像开闸的洪水,翻涌而出,在一起时,仍有当年的感觉。
但,也就仅此而已。回来之后,仍然互不联系,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过着自己的生活。
时间长了,渐渐的很多事就忘了,很多人也忘了。记不清脸庞,连名字也记不住几个了。
高中时,我遇到了最要好的朋友,无话不谈。他不是我们那里人,但是在外面那读书。实际上我们的成绩差不多,都不好。高考的时候,我们都没能考上本科。我决定读大专,他家条件比较好,决定让他出国留学。
我们英语都不好,高考考完后,他就直接回家,报了新东方的英语培训。他告诉我,对于出国这件事,他感到惶恐,他说他洗澡都在背单词。
出国前,他嘱咐我,让我学好英语,他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一起在国外。之所以提这个,只是想说,我们那个时候真的就是这么单纯。
再后来,连续就渐渐的少了。他留学第二年回家,邀请我去他家里玩了,见了他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弟弟,他和他家人都很热情。可是和他,慢慢的感觉就没以前那么多话说了,熟悉,但又不知道什么地方生疏了。我本来准备把我在学校主编的一本诗集送给他。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最终没有拿出来。
再后来,慢慢的就断了联系了。
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再见面,就算见面了,曾经熟络的感情还能回来吗?我不知道,只觉得是期许与害怕纠缠着。这么多年过去,我们在不同的世界里认识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有着不一样的成长。
在感情的世界里,从来不觉得有对等的关系。于我而言,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而对于他来说,我可能只是普通朋友中的一个。知道了可能令人伤心,可事情就是这样,再正常不过罢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把我当成是他最好的朋友。
以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回首往事时的伤感源于遗憾。这句话感觉特别适合这里。以前总以为会是一辈子的朋友,但现在不知道彼此在什么地方,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甚至可能记不清彼此的名字,怎么不叫人伤感。
小时候,我妈总说我是木头人,亲戚朋友来了,我嘴巴不是那么甜,叫的不是很勤,没那么讨人喜欢。在家里其实说话也少。但在朋友么面前,我仿佛变了一个人,什么都能说。在学校里,我有个外号叫“博士”,同学都这样叫,不是因为多有才,而是很多东西都能扯。
可是,我不喜欢打电话、不喜欢发短信、不喜欢在QQ上聊天,微信基本上不用,因为没加几个人。
想起某个朋友的时候,我可能会翻翻相册,或者通过QQ好友进他们的空间看看他们的动态。可是,我不会主动找他们聊天。
仿佛距离让我失语,一下子丢失了所有来自于语言的灵感。
偶尔,有些朋友也会找我聊天,可是我总聊不了几句,就会不耐烦。我好像没有什么要说、不知道要说什么一样。
最近怎么样?
挺好的,你呢?
异常害怕这样的对话,似乎每一次都有既定的轨道一样,每一次都面临着无言的尴尬。每多一次这样的对话,对感情的伤害就加一分。可能这样聊过三次以后,就再也说不上话了。
我看不见你的笑容,也看不清你的脸庞,从冰冷的文字里,我仿佛感受不到你的情绪。我不知道你给发微笑表情的时候是不是在哭,就像大多数时候,我与你说完晚安以后,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入眠一样。
这一切在距离面前,显得那么不真实。
我喜欢面对面的交流,你爱我也好,骂我也罢,我都能够予以最真实的回应。
读初中时,迷上武侠小说,就像成为一个武侠小说家,快升高中的时候,看了一段时间言情小说,就想着成为作家。然后个时期就特别喜欢语文,高一时语文是一位女老师教的,具体名字记不太清楚了。这里感觉很对不起她,因为那个时候,我算得是她最喜欢的学生了。
老师每周都会让我们写一篇文章,每篇文章都会认真的看,然后写评语,我基本上每次得优,老师也经常会在课堂什么念我的文章。写过什么都忘了,写的其实也就那样。但有一此,老师在我的文章后,评语里写我是一个感性的男孩子。
“感性”这个词第一次走进了我的认知观里,让我至今难忘,因为觉得贴切。
读书的时候,还喜欢看电视剧,但不喜欢看国产的,因为觉得古装宫斗什么的,勾心斗角看得累。
我喜欢看韩剧,更多的喜欢看悲剧,诸如《对不起,我爱你》或者《冬季恋歌》这种。
有过那么一段时间,晚上睡觉前,一定会回想一段伤感的剧情,然后流泪,体验那种类似于“胃酸”的感受。
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变态。
大学毕业前有段时间,疯狂在同一类型的电影看,“日韩唯美伤感爱情电影”,大概有二三十部吧,直到找不到好看的为止。印象最深刻的是,许秦豪的《八月照相馆》以及车太贤演的《傻瓜》。
那个时候,总是认为,感动与被感动是最好的幸福体验。
很多时候,与别人一起看电视或者电影的时候,总会感到不好意思,因为即使是一件小事,都有可能会让我感动流泪。不像是个男孩子。
去年的三月二十日,我爷爷离开了这个世界。很多事都是来的这么突然,我从没预想过这一类事情的发生。
与爷爷最后一次对话,应该是在电话里,他说,你也这么大了,该找女朋友了。我说好。可是没等到我带回家,爷爷就这样走了。
爷爷出殡的那一天,我哭了。我没有嚎啕大哭,我只是眼里藏满泪水。我是个男人。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20号往后,我对会想起爷爷。有的时候也会梦见爷爷或者小时候相关的事,但梦里已经看不清爷爷的脸庞了。
“咿呀”是我们那里对妈妈的称呼,从小到大一直这么叫。我爸爸也是这样叫我奶奶的。家从乡下搬到县城以后,我妹妹就改口叫妈妈了,但我从来都不曾改口,一直咿呀咿呀的叫。虽然特别土,但是我觉得特别的亲切。
之所以罗列这些事情,想说的是,我从不主动联系,但我不是感情冷淡。我深爱着我的父母亲人,也时常惦念着身在远方的朋友。我只是不擅长像大多数人一样表达我的感情。
每个人表达爱或者思念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直白,有的人内敛。就像大多数母亲体贴,大多数父亲无言一样。
我习惯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伤心的时候、高兴的时候、思念的时候、厌恶的时候,我可能会静下心来写那么一段文字。可能有人看,可能无人知。可能是最无用的表达方式之一。从不主动联系,不是感情冷淡,但时间长了,慢慢的就会变成感情缺失。
除了父母以外,没有人会毫无保留的挂念着你。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长时间没有联系,慢慢的,在别人的世界里你就成了陌生人,慢慢的你就被遗忘了。
然后,仿佛就整个世界都与你无关了。朋友们在朋友圈里发的照片里没有你,你伤心难过的事没有人知道,你有高兴的事也找不到人来分享。你一个人上班、下班,或许傍晚偶尔一个人会去公园走走,或者偶尔和同事出去聚个餐。
可是你没有朋友,你总是在体会孤独。这种孤独,是你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圈子一点点画小的。不是没有人关心你,而是你没有让别人知道你在关心他。最后,你不知道还有谁可以关心。
有人说,像我这一类人,都适合Sia的歌,为此我特意找到她的歌来听,这些文字,断断续续的写了几天,期间都在单曲循环Sia的《My Love》。
亲爱的,我的朋友们,如果你们有看到这些文字的话,请理解我。没有与你们联系,并不代表我没有想过你们。如果我没有及时回你们的信息,也请你们谅解。——————————文字较长
感谢耐心阅读————————————
我跟你一样,我是来看答案是的。怎么做我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后果。成功了没有人分享,失败了没有人安慰。不过但愿你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因为真的不会太有人能主动联系你。孤独是必然的,有好有坏。像我们这样的人都懂。祝好。
我也一样,主要是懒。
不 care 的人,不会主动联系。care 的人,怕联系失败。没接电话/没回信息我就开始胡思乱想他们到底在干嘛。久而久之不管怎样都淡了。注孤生……
有些人是外向型人格,社交时获取能量,独处时消耗能量。我们是内向型人格,社交时消耗能量,独处时恢复能量。因为能量有限,所以只会把能量安排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仅此而已。遵从自己的心,不要被别人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不必勉强自己,顺其自然就好。
======================还有人吗?山上的朋友,还在吗======================我都懒得说这是最后一次了——虽然这真的是最后一次。(嗯,别客气,piapia朝我这脸上打)小人物没见过这么多赞,五百到一千,一千到一千五。得意下去了,惶恐上来了。这回我是来认错的。生活做人讲究中庸温和,可一写东西(水平一般的人,如我),难免要去寻求偏激和绝对的力量。——我正是犯了这个错。 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是一些评论,有人说我毕竟图样,有人说我毕竟还在象牙塔里……我不敢犟嘴,你们说的真的都有道理,与大家共勉。我预料不到以后的生活和麻烦,我可能会稍做妥协吧。但是我相信,善于独处将永远是我的爱好和财富。网易公开课主页里有个视频,陈丹青的《文学与读书》,可能有很多人看过吧。(凭记忆大概写一下)有个女同学问:来了大学后,发现很多事和自己想的不一样。陈丹青:没事,你且等着,等你到了社会上,会发现和你想得不一样的事多着了。要学会妥协,但也别妥协得他妈的一点都不剩。我喜欢陈丹青的最后一句话,尤其喜欢里边的”他妈的“三个字。原来人到了他这把年纪依然可以傲娇,可以做自己,可以真性情,可以愤怒。他这一句话给了我很大安慰。重点就在这里,人要学会妥协,但也别妥协得他妈的一点都不剩。但至于重点是前半句还是后半句,大家各取所需。浪漫主义是害人的,大家不必要像赴死的悲情英雄一样,全然地改变自己,还觉得这有种悲壮之美。这很傻气,起码我觉得是。时间有点紧,让我无法写短,絮絮叨叨泥沙俱下,大家自己精简吧。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毛小子,自知没资格做任何人的生活导师,下边是原文,如果大家还是要看,请批判着看。我真是没脸没皮……这回真的是最后一次更新!!1:不必把我想得太极端。在生活中,一段关系只要不是太束缚我,我还是乐于和他们互相帮助的,只是不会太亲密罢,不会拉帮结派称兄道弟罢了。2:可能有人说我作,为装清高不惜自讨苦吃。其实我还挺现实,只是在做事方便有人照应和生活自在无人打扰的抉择中,更看重后者。(这两者是有一定矛盾,不是吗)3:还有我那个哥们的事。当时我没回他。也不是笃定了要绝交,只是不乐意说话而已,哪怕明知这样会让他不爽。4:嗯,答案真的是很乱,想到什么写什么,大家担待。========================================================这回真的是最后补充了……整篇回答都是我个人的、目前的想法,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世上没什么一劳永逸的道理,这是这世界遗憾的地方,也是她的魅力所在——大家还是要有自己的主见才行。 有人说,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没错,一般来讲,社交带来方便甚至是乐趣。但对我,以及我们这类人却不是如此。我只是想去尝试另一种生活,看看行不行得通。毕业后,成家后,踏入生活后,我也可以忍受些孤独,忍受些办事不方便。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生活并不太为难我,那我感谢生活,感谢这个世界。========================================================最后一次更新,不喜交际那块儿,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忘了在哪看的,说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它们活得很潇洒。可为什么偏偏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有这样多的担心,这样大的痛苦呢? 其实,你满可以活得像鱼儿鸟儿一样潇洒自在,上帝也不会因此断你的活路。 放假在家时我妈和我说,你不能老窝家里,你应该找别人玩玩去。我一想,有道理。可是找他们玩什么呢? 打麻将、抽烟喝酒、听些乱糟糟的蠢话……算了,我挥了挥手里的博尔赫斯小说集,和我妈说:还是看书更有意思。我妈又说:你不结交些村里上的人,到结婚时,连个给你放鞭炮的都没有。这可把我吓坏了……我开始虚构我结婚的那天,我背着我的丑媳妇,走在孤零零的燥热的阳光里,村里人在两旁抿嘴偷笑。我的丑媳妇问我:你的朋友们呢?我说:我没有朋友。丑媳妇说:那谁给咱们放鞭炮?谁来闹咱们的洞房?我说:没有人,要不我花钱雇几个人……来闹闹洞房?你好这口?我的丑媳妇哭了起来:算了,我不嫁你了,太丢人了。我说好吧。我的丑媳妇,哦不,那个丑女人,走了。
我独自开始了活该孤独的一生。我打了个机灵惊醒过来——会惨到这份上吗?不大会。 而且我什么时候结婚?十年后……妈的。这就意味着,我在考虑十年后的事。我要陪他们打十年的麻将,吸十年的二手烟,听十年的乱糟糟的蠢话,才能换他们闹我一晚的洞房? 好像不太值呀。没人给我放鞭炮,没人捧我场子,我还不会花钱雇人吗?就算结下了梁子,花钱雇也雇不来。这一天的不自在是什么致命的灾难吗? 比十年的自在更重要吗?他们听说,在中国有人脉才好办事。他们想想自己,慌了;他们听说,青春就要谈几场恋爱、就要极尽疯狂(我一直怀疑这话是老人说的还是年轻人说的)。他们想想自己,又慌了……说到底,让他们痛苦的,不是办不了的事,不是没谈恋爱的后悔,而是对这些事未雨绸缪的焦虑。而那些办不了的事,没去疯狂的后悔,反倒没你想的那么严重。就这些吧。其实说再多,也只是我自己的片面看法。大家也还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的主见。==========================原答案==========================“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觉得空虚。”——鲁迅迅哥镇楼,我去打个草稿先~先别赞了……昨天又看了一遍加缪的《局外人》。 大家可以去看看。 我得准备明天的考试,考完试再回来试着写写。大家别赞了,引用迅哥一句话得这么些赞,惶恐得很……==================第一次用分割线好紧张==========楼下一个男人病的要死,隔壁的一家唱着留音机。对面是哄孩子,楼上有两个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边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好吧,又是迅哥。搬运上瘾了,再来一段《局外人》的百度百科(有删改):“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被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
但是莫尔索(局外人主人公)却有意无意地要跳出这个世界的既定模式,保持和芸芸大众的距离,完全遵照内心本性,做一个冷眼旁观、我行我素的局外人。
首先是情感生活上的局外人,“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这就是小说惊世骇俗的开篇。丧失亲人的打击无疑是沉痛而惨烈的,可是他却以极其平静的口吻轻描淡写地叙述,仿佛事不关己,连时间也记不准确,让人十分讶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流过半点哀伤的泪水。在草草地给妈妈守灵下葬后,他还急不可耐地去海滩游泳,看喜剧片,寻求肉欲刺激。女友玛丽问他是否爱她,他却把这个人们视为神圣的问题当成毫无意义的废话,绝对不肯巧言令色来搪塞女友。邻居雷蒙殷切地表示想与他交个朋友,莫尔索却回答“做不做都可以”,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局外人》中有一句神来之笔,我凭记忆大概复述一下:我坐在妈妈的棺材前,我后边也陆续坐满了人,一动不动。有那么一刻,我有种奇怪的感觉,我觉得他们是来审判我来了。看到这里我笑了,我有过这种感觉。高中时有一天,我接到了卧病三年的爷爷去世的消息。从学校赶回家后,堂屋里放着一口漆还没干的棺材,爷爷已经躺进去了。灵堂里是我们一大家子,还有来帮着办事的村上的人(收礼金什么的),他们抽着烟,时不时说笑,嘻嘻哈哈。我坐在棺材前的板凳上,悄声啜泣起来,浑身发抖,发冷。不一会儿我老姑过来了,她拉了我胳膊说:孩子你去吃饭吧,你不会哭。 那一瞬间我觉得我受到了侮辱——她觉得我在演戏。而且觉得我随时能停下来,还能吃下饭。她也觉得我作为孙子,理当去演这出戏,而对我真正的难过反倒熟视无睹。没错,哭丧应该是嚎啕大哭、嘶声力竭、念念有词,让人听了为之动容的那种。第二天下葬,村里有个习俗,孙子们拖着墓杆——就是一颗树苗——哭着绕村一圈,然后拖到坟地去。 我奶奶和我们几个兄弟说:路上一定要哭,不然别人笑话。走在街道上,一看见有人在路旁,我哥就悄声说:快哭!然后我就努力地想想我爷爷对我的好,努力地哭出声来。但还是哭不出来,我觉得表演给人的哭,是对我自己的侮辱,也是对我爷爷的不敬。我哥在前边anan地哭着,太假了,我听了差点笑出来。葬礼那两天我一直在想,我现在干的这些事,和我爷爷的死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忙于各种仪式,忙得连悲伤的时间都没有。绕远了?还是回到《局外人》百科下边。其实有句话我表示怀疑——“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被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 我不确定的是,那些”大多数人“,是真的表里不一,和我们一样薄情,却囿于责任和对以后的考虑,才有意维持人际关系呢?
还是说他们本来就热衷于此,能从中得到乐趣呢?如果只是维持人际,为了以后办事方便……这也太恶心了吧?我倒宁愿他们是后者,他们是真的喜欢交际,他们像火柴,只有遇到和人交往的摩擦面,才能发挥他们的才智,燃烧起来,成为他们最好的自己。(这个比喻是借用的)。
而我这种人呢?怕是和迅哥一样了:沉默时,独处时,是完整的自己。开口说话后,激情似火地表述自己时,我变成了一字一句,散尽了,空虚了,一无所剩。我在高中有个好哥们,好到什么地步呢?
好到交换日记看。
毕业后联系少了,有一年没怎么联系,我也渐渐忘了那段交情。 后来看他不断发说说(鸡汤),赞评都很多,好像混得很好,各方面都有涉及,朋友多得咋舌。 有次他在qq上问亲切地问候我:XX在吗? 我当时就想,如果捡起和他这段交情,以后有什么事找他会很方便吧?这么想了想……我终于没有回他。嗯,我就是在较劲,回他一句很容易,聊一会也很容易,捡起这个人脉广的朋友易如反掌。但我就是不想为了功利的原因去交朋友——开了这个头,以后就没理由不继续这样做,这会把我累死的。
我就是要给以后的自己添堵,为什么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以后呢? 为什么以后的怎样一件小方便都比当下的自在重要呢?
人们就是这样,要么忙着后悔过去,要么忙着为未来铺路。只因为这两段时间是握不住的,掌控不了的,所以每件小事都让他们格外惶恐,都大过天。殊不知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我们有的永远只有现在呀……(咦?文风突变!鸡汤味儿弥漫…… 算了,没紧绕主体,但也是肺腑之言,大家将就着看)先这样吧。=======================再来一发===================评论里有知友问,人生难得一知己,说不搭理就不搭理了吗?这里回答一下:高中时,我和他也谈不上什么知己,只是同算有些想法(所以才写日记啊)的人。互换日记看,一来二往,成了那段时间里挺要好的朋友。上大学后,我看他发的说说,大致估摸出他的操行了。他属于书看得少而想得太多那种人,至少是没看什么好书。天天在空间发些成功学的鸡汤,倒胃得很。其实QQ空间和微博微信,这些这个时代独有的东西,挺有意思——
一个人发的东西,反而比当面交流能透漏他内心的想法。而我不止讨厌他发的那些亢奋的鸡汤,还讨厌他故作深奥的文笔,所以我就不太喜欢他咯,然后就没和他说话的欲望了。这也不是什么深思熟虑后的慎重的决定,只是没心情和他说话而已。
嗯,严重觉得自己是个薄情寡义的人,跟同学几乎都没来往。上初中就迅速忘记了小学同学,上高中就不再跟初中同学往来,上了大学跟高中同学也没联系了,等工作之后,索性连大学同学也全部不见了……那感觉就像带着帐篷在行走,随时可以拔腿走人。跟娘亲一个星期一通电话,时间是规定的,因为是被强制要求的。至于老爹,不出意外的话,一年两通电话,父亲节和他生日。电话经常被控诉打不通,嗯因为习惯性静音,最近知道有个词叫电话恐惧症,基本上有了wifi之后,五十块钱电话费可以用三个月的样子。对数字极度不敏感,是个连自己生日都会忘的人,勉强记住父母生日,不喜欢节日,固执的记住我生日的人比起感动更多时候挺有负担。哦3月31号换的新号码,现在还是记不清,交话费要看备忘。不喜欢各种局,大学往后比较明显,什么饭局酒局社团合唱团能闪则闪能推就推。以上差不多孤独患者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但是,我还真不是没有沸点啊,经常照面的人都对我美其名曰逗逼,一群人的时候也会担当暖场角色,可除了这些时候以外,我TM也就想退守到一个人的空间,享受绝对安静和绝对不被打扰。个别惨绝人寰内心凄惶无以言表的时候我也认为自己没救了,自作自受等等等。直到我发现,我在必须进入人群时所消耗的能量,都是靠孤独所补给的,那一刻竟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嗯,做了有关父母亲的噩梦第二天会马上给母亲打电话,这一点也让我发现,当你真的想一个人或者担心一个人的时候是绝对会主动联系的。现在的话,感觉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完全简约风格。毕竟,为了身心舒畅,落得个自私自利的骂名,我自己觉得值就好。至于其他,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
在此两年之前,我也如同题主一般。不管是同学,家人,朋友,还是恋人,基本都是对方主动跟我联系,不管是电话,还是发手机短信。似乎这样的一种习惯,也成了自己认为的理所当然。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室友们经常会在晚自习后给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打电话。而我通常都是在看电视,或者看书,再或者给朋友回信,或回短信。有时我也会接到来自网友,笔友,好友的电话,偶尔的扯着闲篇。有时接到的是母亲的电话问我是否周末回家。“这周回家吗?”“回。”“嗯!”然后还没等我问还有事吗,她就会先挂了电话。大一的下学期中的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他问:“这周学校还有活动吗?是不是还不能回家?”我说:“这周没有,周五放学我就回家。”他说:“你妈和你弟弟都想你了,你不在家里觉得很空……”那是我第一次接电话不知道要说什么,而且觉得很心酸。我笑着问电话里的父亲:“那你不想我吗?”他说:“想。”自从高中以后,就觉得和父母之间有些距离,我和他们不是特别亲近。我不像其他女孩子一样,会跟父母撒娇,会经常说说心里话。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形成了我表面看似冷淡的独立。我总以为很多事,我一个人就可以;我也总以为这样很正常。其实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被动。因为现实中的我朋友很多,和别人也是侃侃而谈。所以这些在生活中看来,似乎都不是那么重要。毕业后工作,刚开始每天下班前母亲都会给我打电话问我回不回家吃饭,后来我会提前发短信给她,再后来她也不再给我打电话,我也不再提前发短信。因为,基本上我很少回家吃饭。她跟我闹脾气的时候,会经常说我把家就是当成旅馆。我说,忙。后来谈恋爱,几乎也都是他主动给我打电话,主动给我发信息。有一次,他在来找我的路上骑摩托车摔倒了。见着他的时候,他的胳膊、手上全是血,裤子也被磨破了。我慌忙的带他去医院打针,处理伤口。看着他忍着疼的样子,眼泪就掉了下来。他说:“我这么长时间没回你信息,你就没想过我会出事吗?是不是我不给你打电话,你也不会给我打电话?” 是的,年轻时候的我们真的很忙,忙着工作应酬,朋友应酬,乱七八糟的应酬。只是却没有留意身边被我们所忽略的,我们总是任性的以为不会失去和理所当然。那时,我想,能够让我主动联系的也就是我的客户了吧。后来,我跟朋友好好的聊过一次。她说,是我们都习惯了别人的给予,而忽略了自己应该回应的回馈。我们总是在说,人和人之间要相互动。但是,大多人在行为上都比较自私。是我们真的感情冷淡吗?我想,除了真的是性情冷漠之人,不完全是。其他人应该是,性格,习惯,懒。还有的人是因为害羞,害怕。害羞是不善于打理人际关系,害怕是怕应付一些人情礼节或者其他自身会排斥的。也还会有人会说,也许是因为年纪越来越大,所以话少了,圈子也小了。但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想法很不成熟。就因为我们年纪越来越大,所以更应该清楚我们更应该需要珍惜身边应该珍惜的人和感情。上个月,有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也没看到她有什么动态,于是我主动给她打了个电话。才知道她妈妈住院了,压力很大。在电话里跟我哭了下鼻子,我简单安慰了一下她,第二天和另一个朋友去医院看了她妈妈,陪她一起吃了个饭。走的时候,我抱了抱她,我说:“有事就说,都会好的,你不是还有我们吗?”昨天,一个朋友的女儿生病住院没给我们这些人说。我给她打电话,问了下情况,我说:“最近大家确实挺忙,每次说聚会,也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最后不了了知。但是,大家都还是很惦记着的。所以,我就是想跟你说,我想你了。” 她说:“哎哟,下个雨,听你这样说,心里真温暖。”然后,今天收到这个信息:你不去主动,你永远不知道你能给别人带来多少温暖和力量。既然不是凉薄之人,为何要做凉薄之事?与其失去再后悔,为何不在拥有时珍惜?不用你对所有人热情,只是需要你多珍惜身边的人。他们比你的微博,QQ,朋友圈更需要你去关注和关心,他们在你的生活里更有意义。呐,现在,你们可以主动联系了咩?——————————————————————昨天晚上睡觉前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内容,我想也是大多人的心境吧。
其实有些病态,不过题主不要怕,你还有我(? o?_o?)?哈哈哈你只看到我们冷漠如冰的时候并不知道我们热情似火飞蛾扑火的时候我们冷漠的程度是和曾经放的开很热情的时候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慢慢变成畏畏缩缩怕付出的人。然后恶性循环而且 主动真的挺累的!!我们有很多自己的事,不够闲没空想太多,有主见,不想自己的计划容易被打乱或者说,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罢了这也要看去对谁了该热还是要热的和不值得的人热脸贴冷屁股 拍马屁 没有事瞎寒暄?呵呵哒我们都挺忙的真正关心好的人不需要刻意维持关系闺蜜不需要多 朋友也不需要多,质量才是重要的大多人是怕失望和怕受伤对朋友 恋人 喜欢的人 其实都是还是看对方是谁了如果这世上可以事事如意, 那我们也想无所畏惧的付出感情和真心 ,放手一搏不着急,再等等吧
我来卖个萌~我男友就是题主这类型人,典型的摩羯座。人际关系上的事情都是能拖则拖,能避免则避免,而且很迟钝。朋友都说他是离地三尺的人,他的兄弟总是偶尔电话来都会怨他不主动联系,他的父母也偶尔伤感他总是不主动打电话来。但我就是喜欢喜欢喜欢超级喜欢这种人啊!从小到大就喜欢看上去冷淡的的人! 我知道这样的人不是装清高,不是没想法,不是没感情,他们只是喜欢专注自己的事情,一个人的自己世界里自HIGH有木有!我追的他,和他在一起也是我巴拉巴拉巴拉的说。我时常感觉我就像围绕在他身边的一只阴魂不散的苍蝇……但我和他完美的互补着。他趋于平静,我趋于动态。我有很强的行动力,他有很强的专注力。我敏感,他迟钝。我们相互弥补,相互帮助对方在自己做不好的方面做的好一点。我提醒他记得给他一直很想道谢的人发消息,甚至帮他写好短信。他鼓励我让我坚持一件我想放弃的事情,并且陪我一直做下去。你很难走进这样的人心里,但一旦真的走进这样的人心里,你就会发现,他会非常依赖你,非常信任你,几乎不可能背叛你。我觉得和他一起6年,幸福感从低到高的趋势在走。另外,我的最好的闺蜜也是这样的人。用自己的真诚和努力走进这样的人心里,然后独霸她们的感觉真好!哇哈哈哈哈哈!所以,估计这样的姑娘小伙们,都需要一个类似我这样主动真诚有趣的人死皮赖脸的跟你们玩啊!(要不要脸了。。。)以上~去遛狗啦!-----分割线----没想到大家集中关注的点在于星座。其实他的性格的形成除了星座的原因(真的有星座的原因么= =),主要还是从小到大的环境导致的,所以可能我说的他是典型的摩羯座有点不够负责吧~星座其实我也了解的不多。然后嘛,我是巨蟹座的。哇卡卡卡,你们都猜错了~~最后,我脚的吧,评论区“一直在找这样的男友”和“一直想找这样的女友”的各位真的不考虑相互认识一下咩??
没错,这就是感情冷淡。这和你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没有关系。注意我这里把“真实”打了引号。一个人的“真实”感情热度到底如何,自己说了不算,还就得别人说了算。冷淡这个词本来就是外界对你呈现在外的一种状态的描述,是一个客观事实,而非意定事实。所谓意定事实,比如“我很喜欢你”这种话就是意定,反正也没法开颅检验,全凭你一张嘴。但是“我一天给你发100条消息”、“我在你家楼下等了一夜”这种就不是意定的,而是客观事实。发了就是发了,等了就是等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可以检验,无法反驳。尽管有些人觉得自己内心其实很热情,但这无助于改变他就是个冷淡的人这一事实,因为这是个客观事实。再扯远点,其实你去找每个恶人谈心,他都能为自己的恶摆出一大堆理由,那又如何?于是这世界上就没有恶人了么?你大脑里面发生了什么,和别人有啥关系?每个人的脑子对别人来说是个黑箱,别人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去弄懂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这就像很多人开脑洞说,我怎么知道你眼睛所看到的“红色”就是我眼睛所看到的那种“红色”,没准你眼里的红色其实是我眼里的绿色。这不要紧,因为只要我们都认同,看到血色的灯要停车,看到树色的灯可以通过,我们这座城市的交通就是受控的。至于你眼里的红色到底是个啥,关我屁事。所以你呈现出冷淡,那就是冷淡。“不主动联系人”作为被广泛公认的冷淡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你既然选择做出了“不主动联系”这个行为,就要承担这个行为对你人际关系可能造成的负面后果。如果你真的心中似火,那就让它烧出来。如果你胸藏千言万语,just say it. 不能被外界观测到的东西统统等于不存在。
看上面很多答案是答主本人平时就比较内向的,我不,我平时和人相处的时候是各种话题各种多,而且话题一般是我挑起来的,饭局什么的不是主场但是也极活跃,很多人的时候我的性格属于活泼开朗甚至有点古灵精怪无节操的。但只要自己有机会独处,状态和很多人的时候完全是不一样的,自我封闭且沉默,几乎是不主动和人联系的 。一是对别人的生活不感兴趣。二是懒。 平时不玩微信,不感兴趣就不想接触,看到一堆人热热闹闹的晒这个那个就觉得挺烦,企鹅几月不上,偶尔登了也是必须要隐身,生怕别人来和我说话,当然这个可能是我想多了,平时别人发个短信都懒得回的。一直最喜欢宝姐姐“出世”之心而行“入世”之事的智慧。私以为其实大家都这么忙,真的有人值得你牺牲自己护肤,读书,游玩、睡眠,刷知乎的时间精力去维系感情?我的答案是没有人值得我这样做。能在一块了就好好笑,因为不同的原因分开了,那么就祝好再见。没错,我身体里有两个自己,一个在人群中需要巧笑倩然讨人喜欢,一个薄情寡然一心要成全的只有自己。
有知友说到我答得不深层。我在前面解释一下。每个人性格上的不同,和童年经历、家庭环境等都会有很大关系。但我在这里给出的答案,不是去剖析“个体”自身的原因,而是从大环境角度来答的,希望这样可以一并解答大多数这类人的疑问。欢迎评论区指正与建议~﹉﹉﹉﹉﹉﹉﹉﹉﹉﹉﹉﹉﹉题主,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学长,跟你在这方面一毛一样。具体表现就是,几乎从不主动联系朋友。我跟他相识近十年,放假都会去他家蹭饭下棋跟他爸妈聊天,他待我也是如此。我们是一个城市,无锡。他高考前自主招生保送到复旦,上海和无锡的距离是非常近的,但是非寒暑假他也基本不回家,更不主动往家里打电话。他爸爸跟我抱怨说他都不关心家里,也不往家里报个平安。他告诉我说,【其实不报平安就是报平安的一种方式。】对于我们发他的消息,他通常只回复有必要回复的。像一些没有实质内容的叨扰抱怨寒暄,他就不会回复。但是只要你有什么问题向他求助或者有意义的某些讨论,他都会耐心回复。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不主动联系,是因为认识到自己没那么重要,不需要时刻叨扰他人。回复淡漠,是因为对方发来的东西没那么重要。】不适应你这种行为方式的人,可以对你敬而远之,的确父母会因此抱怨,我的建议就是.....他们会习惯的。﹉﹉﹉﹉﹉﹉﹉﹉﹉﹉我是讨论问题的分割线﹉﹉﹉﹉﹉﹉为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呢,因为这关乎到人类漫漫的人际关系发展史。我国自商便开始有了“王位传嫡不传贤”之说(纣王先比干上位),自秦开始便拥有漫漫2000多年的封建集权史,这样的政府更需要的【血缘】来维系权利的集中,因此绝大多数权利是垄断在官家氏族手中的。真正的突破是在唐朝,科举制产生之后,才逐渐有了寒门子弟上位的情况。到了清朝,“王位传贤不传嫡”已经十分地顺理成章了。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血缘集权”被慢慢地弱化了。从王室内部的“重贤不重嫡”,到整个权利系统的“重贤不重氏族”,都有所体现。但是到后来出现了例外,清王朝的【重贤】只体现在王室内部,而其中整个权利系统反而更加牢牢抓在王室内部手中。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从清王朝结束到现在,我国虽都不再有封建王朝,但依然没有逃脱过集权社会。从“一家人统治”到“一个军阀、一个政党统治”,【血缘】被不断地弱化,【人际关系】却从未被弱化。具体表现就是.....以下省略一万字-.-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人,其实和政府怎么统治是很合拍的。上面注重关系,下面自然也热衷于建立各种【人际关系】,什么“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啦,其实同乡又如何呢?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题主表现出的淡漠,的确会引发身边很多人的不适。But so what?很多人不愿意待在小地方,千辛万苦漂到大城市打拼,就是为了摆脱“重视人际”带来的束缚。大城市的快节奏和迫切不断发展的压力,会导致人际关系会相对淡漠,因此大城市的竞争,会相对公平。一个发达的社会,需要的【流程】与【制度】,需要的是【人人遵守流程与制度】,而并不是人际关系。最后真心希望多人宿舍这种反人类发展的东西快点快点快点消失。感谢观看!
首先实名反对楼上的大部分回答(虽然我知道身为一个千粉半透明,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给出结论:我认为这种现象并不是感情冷淡,而是人变成熟了对家人朋友过于热情,大多见于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那时候大脑情感发育还不是很成熟,所以那时候的热情多多少少带有冲动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逐渐成熟,成熟后的人思想会变的更加有方向性,行为会更具有目的性,头脑也趋于冷静,也会逐渐看清童年时代某些友谊的“实质”,对于那些由荷尔蒙和无知所结成的友谊,一个理性的成年人会逐渐选择扬弃和疏远,而对于那些真正的友谊,成年人也会以一种更为理性简洁高效的方式来处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感情疏远了所以你很容易观察到少年的友谊是一起玩耍,一起打架,一起喝酒,一起撒尿,片刻不离而成年人的友谊则是在节日里的一声祝福,关键时刻伸出的一只手,失落时送来的一句问候,它可能并不像以前那般热烈了,却别有一番宁静的芬芳
收到这么多赞好开森嘎嘎嘎!^_^不过我只是一个大学里不谙世事的小角色,并没有多少社会阅历,所以就像评论里所说这个答案“太理想”。那些还要在一直被形容为暗潮汹涌的社会里摸爬滚打的人对于这个答案看看就好吧。并没有绝对的对错,我只是选择了让我最开心的一种生活方式,也许以后我也会不得已去苦苦维持一些东西,但我会尽量让自己活得开心活得自在。但也像高票答案里所说,你选择了这种方式,就要承担相应的结果,不要指望着你平时不怎么关心联系别人,别人就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来陪伴你。我不在乎别人会不会来帮我,所以我只联系我愿意联系的人,我过得很开心。开心奏好咯子咯子^_^******************************************来自程序猿的分割线***************************************不要刻意去联系别人,不要出于维护人际关系的角度去联系一个人。对于朋友的联系,是你看到一个东西,觉得太好玩了,一定要和他分享,你情不自禁的就给他发了消息。你突然想起一个事,心理想着好想告诉他呀,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你就给他发了消息。突然地震了,你好担心在震源附近的那个人,你给他发消息了。你突然很难过,要找一个人发泄,你给他吐诉了好多,你也知道他一定会给你让你释怀的回复,你就给他发了消息。这样就好了,不要让这种本是一件自然的感情流露所导致的行为,变成一种负担或者是为了维持人际而进行的一场精心规划。不要刻意,顺其自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艾玛怎么觉得用到这里并不合适)是的,很多时候是需要联系来维持一些东西的。逢年过节,要向长辈拜年,要给上司送礼,要给一些似是而非的关系里的角色发祝福。需要别人帮助了,才去联系他,怕被想成用到了才记起联系了(虽然好像实际上就是这样?),所以在平时要劳累得联系一个又一个人。出于功利的角度去维持拓宽自己的人际,会陷入这种迫不得已的循环中,即便已经站在高处,还有更高处的人际需要你去打点,这样就永远都无法自在地生活。帮人也好,联系人也好,都与“人际”无关。帮人,是出于本能,看到拿着很多行李的人,你觉得他会很累,就去帮他提一点,而不是以后我有行李了他也会帮我提吧。联系人,是出于内心地情不自禁的打开列表找到他。但这并不代表,如果你没有联系什么人,没有帮那个人,你就是一个自私的人,你不在乎那个人。也许,你只是太陶醉于自己的世界了。我总是羡慕那种,能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专注的灵魂,也是让人着迷的吧。还有一句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不说话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回血回蓝
很多人都害怕孤单,只要处在一个人的状态就会浑身不自在,所以他们需要通过某种与他人产生连接,有人通过阅读与他人连接,有人通过游戏与他们交谈,有人通过恋爱与他们碰撞,还有人通过社交与他人共处——有的人只需要一两种方式就够了,有的人需要好几种方式并行。对于我而言,与他人的连接的方式,只要有爱情和阅读就够了,社交对我来说并不是必需品。所以不和别人联系我也能过得很开心。我很少主动联系别人,只是因为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会因为别人一句“你这人怎么这么冷漠”“你要学会跟别人交朋友,这是一个靠关系的社会”“朋友多了路好走”之类的说法,强迫自己去社交。另外一方面,一地有一地的朋友,电话里聊一万句话累计的感情,还不如约人家出来吃顿饭的效果好。很多时候啊,感情真的敌不过距离,你要想和一个人保持好的感情,最省力的办法就是离他近些,然后多见面,那些远隔千里、多年不联系仍然亲密无间的朋友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朋友需要日复一日的相处,才能走得长久。因为这个原因,对异地的亲朋友人,我就更没有联系的动力了。既然远离了,不如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打开才能收到信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