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高保真高清晰拾音器器

吉他拾音器_淘宝吉他拾音器_吉他拾音器热卖-爱淘宝
消费者保障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商品
大家都在搜:李玲玲扬琴视频教程-介绍了扬琴的结构、调音和保养以及基本演奏技巧等内容-音乐教学视频-星火视频教程
&&&&&&&&&&&&&&&李玲玲扬琴视频教程
名称:李玲玲扬琴视频教程分类:音乐教学主讲:&&&&TAG:&&&&时间: 11:21收藏:&&
李玲玲扬琴视频教程相关介绍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 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今天编者收录的这部扬琴视频教程是由李玲玲老师主讲的精品教程。想学习扬琴的朋友可千万不要错过观看哦! 传统扬琴,框架用色木、桦木或榆木制,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胶合板,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长90~97厘米、宽32~41厘米、高5.7~7厘米。左侧琴头设拴弦钩钉,右侧琴头置弦轴。面板上开两个圆形音孔,并镶骨雕音窗为饰。上置两个用竹、红木或牛角制、呈峰谷状条形琴码,左为高音码,右为低音码,峰部用以支弦,谷部有另一码上的琴弦通过。面板两侧设红木制直线或锯齿形长条山口,用以架弦。音箱内对应面板琴码部位胶有音梁,音梁上开四或五个圆形风眼,以使音波对流。张钢丝弦,高音用钢弦,低音用缠弦。琴竹又称琴箭、琴签,为两支有弹性的竹制小棰。常用扬琴有八音(实发二十四音)、十音(实发三十音)、十二音(实发三十六音)三种。又称双八型、双十型、双十二型。音域分别为:八音f1&c2,十音d1&d3,十二音c&e3。 扬琴在中国已经流传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在这期间,中国的乐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比如像高低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和电声扬琴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声扬琴,这种电声扬琴由琴体、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组成,当琴弦振动的时候,声音波通过拾音器转变为电讯号,然后经过放大器美化音色之后,由扬声器发出。电声扬琴既能伴奏又能独奏,因此,从它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扬琴演奏家们的好评。 演奏时,琴置于架上,左右手各执一琴竹分别敲击在条码两侧的弦上。竹法(即演奏技巧)有单音、左、右弹轮、双音、长轮(密竹)滚奏、反竹、衬音、顿音、琶音、拨弦、上下滑音、泛音等。擅长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传统乐曲有《林冲夜奔》、《苏武牧羊》、《映山红》、《离骚》、《将军令》等。 电扬琴:由琴体、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四部分组成,琴身与变音扬琴相仿,在每组琴弦近条马处装有拾音器,琴弦振动后,声波通过拾音器转变为电讯号,经放大器美化音色后,由扬声器发出。电扬琴保持了传统扬琴的音位排列和演奏方法,在琴体结构。制作材料和整体造型上与传统扬琴不同,琴弦也由传统扬琴的138根减为91根,使琴弦张力显著减轻,克服了琴体变形。电扬琴具有高音明亮、中音甜润、低音浑厚的特点。在与民族乐队或交响乐队合奏中是优良的特色乐器,尤其适于独奏或伴奏。
┆ 版权所有:星火视频教程网 | 苏ICP备号 | Email:当前位置: >
  扬琴,弹拨乐器。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 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但个性又不是很强,因此容易与其他乐器融合。慢奏时 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史书记载,中世纪以前,中东的亚速、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国家,流行着一种击弦乐器,名叫萨泰里琴。明朝(年),随着中国和西亚、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散到中国各地。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萨泰里琴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扬琴。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
  传统扬琴,框架用色木、桦木或榆木制,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胶合板,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长90~97厘米、宽32~41厘米、高5.7~7厘米。左侧琴头设拴弦钩钉,右侧琴头置弦轴。面板上开两个圆形音孔,并镶骨雕音窗为饰。上置两个用竹、红木或牛角制、呈峰谷状条形琴码,左为高音码,右为低音码,峰部用以支弦,谷部有另一码上的琴弦通过。面板两侧设红木制直线或锯齿形长条山口,用以架弦。音箱内对应面板琴码部位胶有音梁,音梁上开四或五个圆形风眼,以使音波对流。张钢丝弦,高音用裸弦,低音用缠弦。琴竹又称琴箭、琴签,为两支有弹性的竹制小棰。常用扬琴有八音(实发二十四音)、十音(实发三十音)、十二音(实发三十六音)三种。又称双八型、双十型、双十二型。音域分别为:八音f1&c2,十音d1&d3,十二音c&e3。
  扬琴在中国已经流传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在这期间,中国的乐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比如像变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和电声扬琴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声扬琴,这种电声扬琴由琴体、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组成,当琴弦振动的时候,声音波通过拾音器转变为电讯号,然后经过放大器美化音色之后,由扬声器发出。电声扬琴既能伴奏又能独奏,因此,从它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扬琴演奏家们的好评。
  演奏时,琴置于架上,左右手各执一琴竹分别敲击在条码两侧的弦上。竹法(即演奏技巧)有单音、左、右弹轮、双音、长轮(密竹)滚奏、衬音、顿音、琶音、拨弦、上下滑音、泛音等。擅长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传统乐曲有《龙船》、《苏武牧羊》、《喜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将军令》等。
  据史籍记载,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速、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国家,流行着一种萨泰里琴。它有梯形或长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张以几十条钢弦,在弦的2/3处支有条马,使每条弦发出五度关系的两个音。这种萨泰里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流传。
  从文献资料中所找到的最早的中国扬琴图文记载,是喜名盛昭所著《冲绳与中国技能》一书中:&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礼至琉球,在唱曲时使用了伴奏乐器洋琴(瑶琴)、胡琴等(当时在琉球和广东潮州均把洋琴称作瑶琴)。&该书中附有小禄里之身穿明代服装,手持两支琴竹击琴弦的演奏图。图中扬琴(瑶琴)的琴体呈梯形,琴面板上设有两派码,并雕有图案。这是目前文献资料中能找到的最早的扬琴乐器图和扬琴演奏图;同时也可论证扬琴在1663年前,即明代就传入广东沿海一带。
  也有人认为扬琴是通过陆路传入我国。如周菁葆《木卡姆探微》载:&过去人们认为扬琴是明代从海上通过沿海一带传入的。其实它是阿拉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这个乐器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
  清末民初,许多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作为独立的乐种兴起,扬琴又成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山东琴曲等乐种的主要乐器之一。扬琴在我国经过近400年的流传和演进。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我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形成了多个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乐种性特点的流派。
  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沿海城市畸形发展,各地艺人纷纷走入城市。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传统扬琴表演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使扬琴称为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乐队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尤其是各地的&琴书&,即是因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的,如四川扬琴、云南扬琴、广西文场、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梅花大鼓等。在各地的地方戏曲乐队中,如粤剧、潮剧、闽剧、沪剧、粤剧、吕剧、黔剧等,也都使用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
  扬琴的品种很多,除传统的八音、十音和十二音小扬琴适于民间器乐合奏或为说唱、戏曲伴奏使用外,变音扬琴、转盘转调扬琴、筝扬琴、全律活马大扬琴和电扬琴等则适于独奏或参加民族乐队合奏。
  变音扬琴
  60年代研究制成,四排马又称&401型扬琴&,是在面板两侧安置滚轴板,每组琴弦下面支有金属滚轴,以起到准确定音和迅速调弦的作用,在左侧的滚轴板上还置有铜质变音槽,通过变音槽在板上往返移动,可使琴弦升高或降低半音。它除达到迅速转调的目的外,还使扬琴结构得以简化,将原来只有两组音域的小扬琴。扩大为四个八度,并采用新的音位和马子排列,能够在演奏中迅速转调。它最大的优点是演奏方法统一,只要学会一个调的奏法,就能演奏其他各调乐曲。
  转盘转调扬琴
  设左、中、右、低4个条马,音位排列具备一定规律,演奏方便。左侧设有转调机械,由主轴、凸轮、杠杆、连杆、变音活页等主要另部件组成。装于主轴上的各个凸轮,通过固定在角铁支架上的连杆,来控制变音活页立起(截弦)和倒下(离弦)。变活页立起时,升高半音,从而达到转调的目的,使用时比较方便。
  筝扬琴
  把扬琴和筝两种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上部为四排马扬琴,下部为16弦筝。其音梁位置、面板弧度、条马的高低都和扬琴相同,只形体较扬琴纵向宽15厘米。它既能演奏扬琴作品,又能演奏筝曲,扬琴演奏者只要掌握筝的基本演奏方法,就可在筝扬琴上打弹结合,同时获得两种乐器的音响效果,适于小型民族乐队和吉剧音乐伴奏使用。
  全律活马大扬琴
  采用铝合金琴架支撑琴弦张力,杜绝了扬琴面板上鼓的现象,每个条马下面联接铁棍和螺栓,通过旋转螺母调整条马高度。音列排列符合传统演奏习惯,从低音到高音,由右下向左上方横向进行,用同一手法即可在12个调上进行移调演奏和任意使用各种临时变化半音。采用双挡制音器,并可对琴弦进行快速微调。这种扬琴发音灵敏、音量较大,高音甜亮,中音柔和,低音雄厚。
  电扬琴
  由琴体、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四部分组成,琴身与变音扬琴相仿,在每组琴弦近条马处装有拾音器,琴弦振动后,声波通过拾音器转变为电讯号,经放大器美化音色后,由扬声器发出。电扬琴保持了传统扬琴的音位排列和演奏方法,在琴体结构。制作材料和整体造型上与传统扬琴不同,琴弦也由传统扬琴的138根减为91根,使琴弦张力显著减轻,克服了琴体变形。电扬琴具有高音明亮、中音甜润、低音浑厚的特点。在与民族乐队或交响乐队合奏中是优良的特色乐器,尤其适于独奏或伴奏
  各种扬琴有着不同的音域,八音扬琴由f1~e2,十音扬琴由d&~d3,十二音扬琴由c~e3,变音扬琴由G~g3,转盘转调扬琴由G~a3,全律活马大扬琴由G~c4,电扬琴由G~g3。扬琴的音色丰富多采,低音区发音朦胧、雄厚而深沉;中音区柔和、纯净而透明;高音区清脆、明亮;最高音区则较紧张。演奏旋律时主要用中音和高音区,有时也接触到最高音区,但很少使用。低音区较少演奏旋律,多用作和声的衬托。扬琴适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最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欢快、喜悦的感情。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
  共鸣箱是扬琴的形体,它由前后两块侧板和左右两端琴头连接成琴架,上下蒙以薄板而成。
  侧板和琴头使用色、烨木、榆木或其他质地较硬木材制作,琴架上的面板使用纹理顺直、均匀的梧桐木或鱼鳞松制作。它是音响的共鸣板,对扬琴的音量和音色起重要作用。
  琴架下面的底板,多使用三层的胶合板。共鸣箱里面,对应面板每个码子处都胶有一道音梁,它与面、底板和前后测板相连,使琴箱分成几个空间。
  在音梁板上开有四五个圆形孔洞,称作风眼,使共鸣后的音波在共鸣箱中对流,然后由音孔传出。音孔原来开在面板上,为2或4个圆孔。上面嵌以镂空的牙雕或骨雕,用以装饰美化琴面和保护音孔;现在多开在两山口下边,每边有4~5个,为圆形或长方形。孔边嵌以铜圈,也有的开在底板上,而且数量较多。
  山口是面板两侧的长形木条,用红木制成,起架弦作用,山口至马子的一段弦长,才是琴弦的振动发部分。
  马子呈条形峰谷状,用竹、红木或牛骨制作,有2~5个,置于面板上,左侧的为高音马,右侧为低音马,其凸出的峰部用以架弦,凹下的谷部为其他琴弦通过。
  琴弦采用钢丝弦(最早用铜丝弦)。高音部分为裸弦,使用27~31号钢丝,低音部分用缠弦,在裸弦上缠绕细钢丝而成。
  琴竹又有琴笕、琴签和琴棰之称,是两支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棰,用以敲击琴弦发音。
  扬琴的基本竹法是两手轮流交替.传统竹法有&左竹法&和&右竹法&两种。五十年代未王沂甫先生总结出弹、轮、颤、滑、点、拔、揉、勾&扬琴八法。随着扬琴的发展,过去单一竹法已变成充分发挥两手主动性、灵活方便的混合竹法。 在继承传统、吸收、借鉴姊妹民族乐器和外国乐器技法特长的基础上,我国扬琴已自成一体,具有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七类:单音技术、双音、轮音、弹轮、分解和弦、两声部配置和色彩技巧。
  其中单音技术和轮音系扬琴的基本核心技巧。单音似珠落玉盘,晶莹剔透,常用于装饰旋律,使之轻快活泼,华丽多彩;双音丰满有力,主要用于曲调需强奏的音上,以增强气势,烘托情绪;
  琴音犹如涓涓细流,潺潺不止,常用于慢,中板歌唱性旋律,使之更加缠绵婉转;弹轮密集紧凑,多用于时值较短的音符,使之轻巧明快;分解和弦则宛如微波荡漾的湖面上闪烁的粼粼波光,常用于描绘秀丽的山河景色和大自然的迷人风光;两声部配置增强音响的立体感,使音乐形象的塑造更加鲜明丰满。
  在各种色彩性技巧中,反笕和拔弦使旋律清新悠扬;吟音、勾揉使曲调深沉醇朴,清幽典雅;顿音似马蹄轻踏;泛音使意境深远,韵味无穷;滑拔模仿流水,浪花声,强如瀑布飞溅,波涛汹涌,弱似霏霏细雨中流淌的小溪;
  鼓音、木音、摘音、才音、击板模拟打击乐音响,强如节日里鸣锣道鼓,弱似深山远寺和钟鼓楼里飘逸出的仙声雅乐;指套滑音既获琴瑟之韵,高雅清音,又可模仿莺啼燕转,瑟瑟风声和惊涛拍岸。惟妙惟肖,如诗如画。在乐曲中准确、洗练、灵活、巧妙运用扬琴的这些技法,能够增强演奏的艺术感染力。
  一台合格的扬琴,在质量上应达到如下要求:外观油漆光亮,均匀,漆色一致,无挂漆及明显气泡;琴身两头端正,对称,各部位胶结牢固,无缝隙;音色清脆,圆润,余音较长,可以运用多种击弦技巧。
  优质扬琴面板选用优良的梧桐木,部分部件如琴马,山口选用红木,象牙等名贵材料;音域较宽,多为三排马,四排马转调扬琴,有半音调节装置,可自由转调;音质纯净,音色优美,圆润,共鸣性好。
  劣质扬琴用料差,面板有黑筋,背板有节疤;工艺粗糙,弦钉排列不齐,高低不一,上紧琴弦时弦钉被拉动,甚至摇动,音阶排列不准确,不易调准琴弦;外部色泽暗淡无光。
  选购时,先要察看外形,应琴身光洁,木纹清晰;检查各部件,琴马上方的搁弦部分应间距相等,高低一致;弦钉应有一定的倾斜度,用调音器调弦,转动弦钉,以松紧适中为好,太松易跑弦紧调音不便,琴钢丝无锈迹或斑点;两支琴签大小,重量一致,弹性适中;通过试奏要求发音清晰,富有共鸣;检查琴盒,衬布无破损及霉点,盖合严密。购买时需同时选购合适的扬琴架。
  在民族乐器中,扬琴是一种既精致而又较脆弱的乐器,经不起摔压磕碰,因此对扬琴的维护保养十分重要。使用前先校音,使用后作好防尘;平时注意保持琴的清洁,装卸台(运输)时注意磕碰、注意防晒、防雨、防潮、防尘;短时间不用,可以给弦上油(凡士林或白机油),定期校音;如果长期不用,把弦全都松掉,放入琴盒中,注意防晒、防雨淋、防湿 。
  1.从琴盒里取出扬琴时,双手一定要拿住琴身左右两边的中间部分,不要拿住琴身的前后两面,以免弄断琴弦。
  2.琴上所有弦的定音要按标准音高来调定,拧转弦轴时动作要慢,使音高逐渐由低升高,调弦不能急于求成,以免弦音定的过高,轻则损伤琴弦,严重时则可能损害琴角榫头以及松动弦顶和弦轴。
  3.琴弦除演奏外不要经常用手触摸,以免因为手上的汗水沾污而至生锈变质。琴弦因为长期使用和调音,弦外缠绕的金属细丝会松脱、剥落,这也直接影响琴发音的清晰,应该更换新弦。一般说来,新码条只是半成品,都需要进行修整才能使用。琴的码条安放要保持一定的位置,稍有移动就能改变琴的声音,它与面板接触部位应该严密,才能使它安置稳定牢固,使每根琴弦发音均匀。弦码的高度对琴的音质影响极大,它的高度须因琴而定,个别对待。琴码过高,会使琴声不清晰,音色暗淡无光,快速演奏反应不灵敏,而琴码过底又会使琴音不柔和,不纯净。
  4.遇到弦轴扭转不动时,可在弦轴与轴孔相接触的地方涂上一层黑铅粉末和稍许肥皂,弦轴就不会太沾而扭转不动。反之,弦轴过松时,可在弦轴与轴孔相接触的地方,涂上一层粉笔末,严重的可涂些松香末,弦轴就不至再滑动了。
  5.琴弦卷绕在弦轴上要整齐,一定要把弦头压在卷绕的弦底下,然后再拧转弦轴,还要让卷绕的弦紧靠弦轴孔的底部,这样可以把弦托住,防止它倒回。另外,要使每条弦与山口上的弦槽对准,这样不仅便于调音,而且也能减少琴弦的损伤。
  6.为了保持琴的洁净,演奏前需把手洗干净,免得手上的污物和汗水沾污到琴上,而至脱漆脱胶。另外,也绝对不能一边演奏一边吸烟,避免烟火掉在面板和盖板上而损伤漆层。扬琴漆面上有污迹,也应及时擦拭干净,顽固的污迹可用柔软的织物蘸稍许牙膏擦拭。扬琴使用年久,如有单面积的漆皮脱落现象,除用漆补好外,也可用核桃仁擦抹脱漆部位,这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7.扬琴演奏完后,要用柔软的织物把面板和盖板琴身的灰尘擦干净,以保持扬琴的漆面洁净、美观。每次用完扬琴以后,不必放松琴弦,因为经常调弦定音,会比琴弦张紧时的压力更大。如果扬琴长期不用,则应把琴弦都松下五、六度音,切不要过分地放松,否则会使码条倒下,音梁会受气候变化影响导致面板开裂。琴放入琴盒内,要用琴被盖好,盖琴的布不要太大或太小,太大易使琴受到琴盒的挤压,太小则琴会在盒内摇动,这都会使琴受到损坏。更不要在琴盒上面放置硬重物件,以免压坏琴身。
  8.气候与乐器的维护有密切的关系。潮湿的气候会使扬琴木材膨胀脱胶,干燥气候会使扬琴木材收缩开裂。为了更好地维护好扬琴,应尽量避免放在气候剧烈变化和湿温度波动很大的环境里。
  9.移动扬琴,要轻拿轻放,携琴外出,特别注意琴的安全,避免磕碰。扬琴运往外地一定要包装好,除将琴装在琴盒里以外,还要外裹防潮纸。装入木箱,琴盒在箱中要卡牢,空隙充以松软弹性的物质,并要在箱外注明&防潮&和&小心轻放&的图案字样,以保证扬琴在运输途中的安全。
  10.扬琴使用年久或受到气候的影响,难免会发生一些毛病和损坏,这就要及时进行修复。常见的扬琴损坏是弦轴松动而使弦轴向左面倾斜,弦轴孔被磨大,使调音困难,经常跑音,如再使用下去会使轴孔越磨越大。凡遇轴孔磨大的现象,都要将旧轴孔堵塞起来,重新钻轴孔。修理时,先将旧轴孔用6&8亳米的钻头扩大,然后取相同直经的色木棍,塞入新孔用胶水胶牢,色木棍的直径要与孔严密配合,最后重新钻孔。如果旧轴孔的位置正确,就可以把色木棍的中心作为钻孔的圆心。另外,千万不要弄错弦轴安装的方向,以免弦轴孔角度相反。
  11.扬琴使用年久或磕碰而有掉漆、脱胶现象时,应该重新用漆皮或漆补好,而且最好采用原来所用的漆皮或漆修补。整修后的漆皮或漆脱落部位,在进行补漆时颜色应和整个琴协调一致,然后在整个琴的漆面上抹腊擦亮,使原耒的扬琴旧貌换新颜。
  赵扬琴
  扬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
  1977年,赵扬琴进入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师从南京艺术学院钱方平教授。1982年参加全国首次民族器乐比赛,获得优秀表演奖。1984年于上海音乐学院跟随洪圣藏、郭敏清学习新改革十二平均律扬琴。1987年与1992年,她参加两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同获一等奖。
  行家评论其扬琴演奏出了钢琴的气势和效果,音乐处理细腻、流畅,富有激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表演声情并茂,具有舞蹈的韵味。
  李玲玲
  中国著名扬琴演奏家,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及世界扬琴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曾被评为北京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并获优秀园丁奖。
  她是中国第一位扬琴女硕士。1982年在国民族器乐观摩比赛中获优秀表演奖,扬琴组第一名。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演出活动,先后在北京、匈牙利、瑞士、台湾、香港等地成功举办扬琴独奏音乐会。多次出访亚、欧、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艺术节、国际会议或讲学,出席在匈牙利第一届世界扬琴大会和在瑞士举行的第七界世界扬琴大会,参加在荷兰、比利时举行的国际扬琴艺术节。
  做为海内外知名扬琴演奏家,她的演奏以感情丰富、技艺精湛、音色优美及气韵生动见长,广受赞誉和好评。她善于把握、运用各种演奏技巧和表达音乐的意蕴及内涵,并在博采、借鉴的基础上努力创新。
  她演奏的作品已被多家唱片公司录制成个人专辑并已发行。乐曲《声声慢》、《竹林涌翠》、《觅》、《林冲夜奔》等均是由她首演并广为流传。
  近年来,她潜心于扬琴教学研究和乐器改革,发明研制了&滚板单边移位式扬琴&。创作改编了多首扬琴作品,学生遍及海内外。
  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化部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总编委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扬琴学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兼民乐学科主任。
  1975年&&1977年在四川省乐团担任独奏演员,师从著名扬琴教授陈富民先生。
  1978年&&198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读大学,师从著名扬琴大师、教育家项祖华教授。
  近些年来还教授了大量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四川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广州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地的扬琴专业学生。
  除此之外,还参加大量电视、电影、唱片、磁带等音乐节目的策划、编辑、录制工作。
北京华韵飞扬艺术培训机构 C 成就你的音乐梦想   
北京华韵飞扬艺术培训机构学校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通州区新华大街北京One(通州区委对面)
咨询热线:010-8008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频监控拾音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