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那些国外银行存款利率那些银行对客户比较保密,

除了瑞士银行,还有哪个国家银行是比较保密和安全的?_百度知道
除了瑞士银行,还有哪个国家银行是比较保密和安全的?
提问者采纳
瑞士银行也一样,在当天举行的年度部长会议上。 据新华社消息,总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5月6日发表公报说。《金融时报》报道称,包括瑞士在内的该组织34个成员国和巴西,这是一次决定性的举措、中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实施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的标准,象征着瑞士这一传统“避税天堂”告别几百年来坚持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做法纯保密的银行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我知道瑞士银行改变了政策,再没有纯保密的银行了。但想了解一下,还有哪些类似的
2013排名前十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瑞士银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瑞士银行或不再为客户保密 对贪官来说是一声震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已与巴哈马、英属维尔京、马恩岛、根西、泽西、百慕大等6个离岸金融中心签署税收情报交换协定。2009年8月 瑞士银行向美国财政部国内收入署提供一份4450名美国客户名单,这些人涉嫌开设秘密账户以逃避税收,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开始松动。
瑞士中国签署宣言同意40多国家政府间自动共享海外银行账户信息,最早2017年生效 前日,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于巴黎举行的年会上,包括瑞士、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项税收信息自动交换宣言,同意自动共享与税务相关的海外账户信息。根据这一宣言,全球最大的离岸中心瑞士或将定期每年自动向40多个签约国政府传递瑞士银行客户的金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银行账户余额、利息、股息和其他金融收入等。 但同时经合组织和相关专家都向南都强调,这一宣言并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因此目前瑞士银行并不需要立即开始传递客户信息。宣言最终能够正式实施还需要签署国对国内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因此最早也要到2017年才生效。 只在国家税务部门间传递不向公众开放 经合组织一直是国家间税收信息交换的努力推动者。由于金融全球化的推动,纳税人跨国经营的无国界性与税收管理有国界性开始发生矛盾,各国都在寻求方式打击由此产生的国际逃避税。在此背景下,欧洲委员会和经合组织于1988年共同制定了《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此后,G 20成员国等多个国家相继加入公约,中国也于2013年加入。 在去年于俄罗斯举行的年度会议上,经合组织决定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推进&自动&交换的新标准。在前日举行的巴黎会议上,包括经合组织国家、G 20成员国、开曼群岛和泽西岛等国家和离岸中心签署了一项名为自动交换税收信息的新宣言。根据这一新宣言,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将需要定期每年自动向40多个签约国政府传递瑞士银行客户的金融信息。根据经合组织税收政策与管理中心主任帕斯卡&圣&阿曼斯向南都介绍,这些信息包括银行账户余额、利息、股息和其他金融收入等。 阿曼斯表示,宣言要求银行将收集到的信息传递给瑞士政府,再由瑞士政府发送给纳税人居住国的税务部门。这个工序每年度将自动完成。不过,这些信息对公众并不开放。 目前仅是政治承诺最快2017年才实现 一直以来参与我国这一项目调研评估的武汉大学教授崔晓静昨日向南都强调,经合组织推动下的相关签署文件实际上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即使是1988年签署的公约也是如此。 瑞士银行家协会公共关系经理沃纳也向南都表示,目前这40多个国家签署的宣言尚只是一个政治承诺,如果要最终成为具有强制力的措施,则需要通过国际法再到国内法的一步步推进。最早也要到2017年才生效。 此前,中国已与巴哈马、英属维尔京、马恩岛、根西、泽西、百慕大等6个离岸金融中心签署税收情报交换协定。 瑞士吸收离岸财富逾2万亿 根据1934年通过的《联邦银行法》,瑞士银行应防止客户信息被第三方获知,无论第三方是私人还是官方。瑞士银行因此赢得全球客户信赖,吸收离岸财富逾2万亿美元,瑞士也因其银行业保密传统缺乏透明、涉嫌帮助客户逃税被指责为&避税天堂&。 影响 追税 欧洲国家或能追回数十亿 《华尔街日报》报道,预计欧洲国家能够藉此追回数以十亿欧元计税收。一些欧洲国家正考虑效仿英国与列支敦士登达成的协议,向那些&不遵守&的纳税人提供特殊机制,以减轻或免于追究&过去的问题&。 预计其他离岸中心将面临加入打击逃税行动的压力。经合组织今年晚些时候可能就那些不愿采纳银行透明措施的&不合作&国家列出一份&黑名单&。 反贪 &对贪官来说将是一声震雷& 反腐败专家、湖南商学院副院长王明高昨日对南都记者说,世界最大离岸金融中心瑞士不再为外国账户保密,不仅有助于打击逃税,更将为追逃贪官与遏制贪官外逃提供有利条件。 &透明国际&东亚区高级主任廖燃同样告诉南都记者,该宣言将提供更多查处腐败分子的证据。 &在这些离岸金融中心,逃税和贪污也往往交织在一起,打击贪腐的意义更为明显。&王明高对南都记者说,近年来中国也在加强惩治外逃贪官,瑞士因其几十年的银行保密制度被腐败官员视作&最安全的地方&,此番瑞士向各国政府主动提供信息,为追逃贪官提供了有效途径,也将遏制贪官外逃,&逃去瑞士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了,这对贪官来说将是一声震雷。& 反恐 切断恐怖分子获得资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昨日对南都记者说,各国在倒查恐怖分子资金来源过程中,瑞士的银行时常以&保密&为由拒绝提供相关信息,使得反恐遇阻。瑞士此次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能够切断恐怖分子通过这些银行获得资金资助。不过,李伟同时表示,瑞士公布外国人账户资料有利于倒查资助恐怖活动的资金持有人,但并没有阻断这些资金持有人获得资金的上游来源,且瑞士也只是一个离岸金融中心而已。这些钱还可以放在其他地区。要彻底打击反恐行为,还需从根源上切断资金来源。 &崩溃&始末 瑞士银行保密300年,为何突然放弃? 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已经实行300多年,保密法也已实施70多年,为何此时,瑞士的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却宣布将会主动提供外国人的账户资料?&透明国际&东亚区高级主任廖燃表示,瑞士此次态度的变化,和美国的施压有很大关系。 1988年欧洲委员会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共同制定了《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该公约向两组织成员开放,于日生效。 2009年6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个成员国的部长和代表就共同反对&避税天堂&和增加税收透明度达成一致。 2009年8月瑞士银行向美国财政部国内收入署提供一份4450名美国客户名单,这些人涉嫌开设秘密账户以逃避税收,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开始松动。 2013年初因帮助百余位美国富人逃避税收12亿美元,美国纽约曼哈顿地区法院对韦格林银行开出了578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并宣布永久终止运作。令瑞士长期恪守的银行保密传统面临严峻挑战。 2013年9月经两国协商,瑞士和美国达成协议,决定执行美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 日在巴黎举行的欧洲财长会议上,包括中国、瑞士在内的40多个国家同意签署税收信息自动交换宣言(AEOI),但这个宣言最早要到2017年才开始生效。 腐败分子如何将资产转移到国外? 什么人洗钱 ●高官 ●国有公司和金融部门负责人 钱从哪里来 ●既得非法资产 ●控制的合法资产 资产怎么转 ●现金走私 直接携带出境;通过地下钱庄走私。 ●替代性汇款 俗语称&打数& ●以贸易为掩护 ●海外空壳公司 将资金以合法贸易或投资交易通过银行来转移 ●投资 资金向境外转移时基本合法,出境后即非法占有或挪作它用 ●信用卡等工具 ●离岸金融中心 资料来源: 央行官方网站研究报告 小常识 何谓&离岸金融中心&? 指主要依靠低税或者免税政策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来吸引逃避本国税收和其它目的的国外资本,以发展本国经济的地区。投资人的公司注册在这些地区后,投资人不用亲临注册地,其业务运作可在世界各地的任何地方直接开展。 采写:南都记者 娜迪娅 程姝雯 陈磊 吴斌 刘佳, 实习生 张丽君 发自北京新华社
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aijx]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银行有没有为客户保密的义务_百度知道
银行有没有为客户保密的义务
您好:我用房产贷款49万已经还款30万还欠23万含4万利息昨晚在电梯里贴着一张催缴单写的贷款欠款23万还写着因电话变动无法联系本人[我电话根本没变也没接到银行的座机电话]我想问一下专家银行这么做是否属于把客户信息泄漏
我有更好的答案
属于。但你也得履行按时还贷的义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银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正文
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 与中国签协议时间较晚
  在007系列电影里,只相信两个人: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是银行家。瑞士银行发言人萨缪尔&布兰德纳告诉北青报记者,待这一标准实施后,瑞士银行会严格执行,与此同时,他并未否认该银行中有客户的存款。
  在007系列电影里,邦德只相信两个人: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是瑞士银行家。这种夸张的说法来自于数百年来,瑞士银行因严格的保密制度而赢得的信誉。但是迫于涉嫌帮助客户逃税所面临国际社会的压力,6日,作为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这是全球打击逃税举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现在,&007&只剩下相信自己了。
  据新华社消息,总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6日发表公报说,在当天举行的年度部长会议上,包括瑞士在内的该组织34个成员国和、中国、等13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实施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的标准。《金融时报》报道称,这是一次决定性的举措,象征着瑞士这一传统&避税天堂&告别几百年来坚持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做法。
  如果要&撬开&纳税人的隐秘账户,瑞士的配合至关重要,因为该国为银行客户保密的传统由来已久,而且它的财富管理行业也很庞大,总共管理着2.2万亿美元的离岸资产。
  瑞士银行家协会表示:&只要所交换信息仅与税收目的有关,瑞士的银行愿意与其他金融中心自动交换信息。&
  与瑞士一起签署协议的有47个国家,其中包括其他经合组织国家、G20成员国以及开曼群岛和泽西岛等离岸中心。这项全球性标准由经合组织制定,并得到G20支持。
  政府国际金融事务秘书处媒体官员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标准目前正在细化,还没有正式实施。目前,经合组织正在推动在2014年9月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正式开始实施。
  瑞士银行发言人萨缪尔&布兰德纳告诉北青报记者,待这一标准实施后,瑞士银行会严格执行,与此同时,他并未否认该银行中有中国客户的存款。
  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在新标准签署后表示,这一标准的签署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同意实施银行间信息交换的全球标准,这是在共同打击逃漏税行为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加入这一全球行动的包括瑞士、、开曼群岛、海外属地泽西岛和根西岛,这些国家和地区以往因银行高度保密而被批评为&避税天堂&。在内部抵制银行透明的、作为重要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新加坡也签署这一宣言。
  《华尔街日报》报道,预计欧洲国家能够借此追回数以十亿欧元计税收。
  预计其他离岸中心将面临加入打击逃税行动的压力。经合组织今年晚些时候可能就那些不愿采纳银行透明措施的&不合作&国家列出一份&黑名单&。
  中国客户账户信息引关注
  消息公布后,在瑞士银行的中国客户账户信息是否会被公布出来,引起了众多国人的关注。由于瑞士银行被称为&避税天堂&,在媒体报道中关于偷漏税大户的资金,或者是贪官转移到海外的资产也引起了国人的猜测。瑞士告别保密银行法,对中国强劲反贪无疑是一大帮助。
  《金融时报》报道称,一些离岸账户户主已将资金转移到少数几个抵制透明举措的离岸中心。当北青报记者问及这些离岸账户户主是否涉及中国客户时,弗兰克未予正面回答。不过,他解释称,待标准细则实施后,各国之间要签署双边协议,瑞士会先同邻国进行签署,与中国签署协议的时间则相对晚一些。
  路透社日报道,过去10年来,犯罪、腐败和逃税让发展中国家损失近6万亿美元,且非法资金仍在持续增多,其中中国居首。
  2010年从发展中国家流向避税天堂和西方银行的非法资金达8588亿美元。中国占其中近一半,是紧随其后的和总额的8倍多。
  2010年,中国非法外流资金为4204亿美元。之前10年中国总共流失2.74万亿美元,且流失还在增长。在2012年10月份的一份报告中,一国际金融监督机构称2011年另有6020亿美元资金非法流出中国。
  瑞士《每日导报》则报道称,黑钱毫无疑问已不再是国际金融业的一个边缘现象。巨额黑金从中国等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如金融中心伦敦和纽约,再加上避税天堂瑞士。这些资金主要来自非法活动所得,如腐败、有组织犯罪和逃税。
  相关链接
  富人&自首&
  随着瑞银披露更多客户信息,一些涉嫌逃税的美国富人开始蜂拥至国内收入署&自首&。国内收入署2011年3月份推出&自愿披露&项目,逃税者如果在9月23日前交代逃税详情,有望只面临民事诉讼,避免受刑事指控。仅7月份的一周内就有400人提交申请自愿公布未申报财产。这一数字比去年全年的申请都多。
  相关新闻
  保密制度让瑞士银行富甲天下
  1934年,瑞士制定了西方第一部《联邦银行法》,银行职员不能过问客户隐私,也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客户的存款数额与私人机密。因为这项独特的保密制度,让全世界的富豪喜欢把钱存在那里。世界上约有四分之一的个人财富被存放在这里,各国政要、商界巨子和演艺明星都把存款放在瑞士而感到放心,这也造就了瑞士闻名于世的金融业。至今瑞士银行的存款已占全球总储蓄额的1/3,瑞士法郎是世界最有价值的货币之一,瑞士的银行也因而富甲天下。
  银行保密制度饱受欧美国家抨击
  高度重视客户隐私在为瑞士银行吸引大量境外存款的同时,也客观上为逃税和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因此瑞士一直承受着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在&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批评其影响追查恐怖分子的金钱流向。2001年底,准备在成员国内部实施税务资讯共享,以减少税款流失,也曾要求瑞士废除银行保密制度。
  2009年,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在美国威胁将其送上法庭的压力下,同意缴纳7.8亿美元罚金,并交出涉嫌逃税的美国客户资料。2013年1月,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韦银行承认曾协助100多位美国客户逃税,并将为此向美国支付5780万美元的赔偿,这家有着270多年历史的银行随后宣布关闭。目前正在接受美国正式调查的瑞士银行还有十几家。
  瑞士银行为何不再为客户保密?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也认为偷税漏税已经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瑞士银行保密法不能高于国际税收权益。可以说,近年来瑞美两国围绕银行客户信息交换的纠纷实质上是国际税收权益的纠纷。
  为向瑞士施压,美国、欧盟等步步紧逼,美税务部门已将一份列有涉嫌帮助美国客户逃税的10余家瑞士银行的名单移交给美国司法机构。美方提出,如无法从瑞士银行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他们将对有关瑞士银行严惩不贷。
  什么是离岸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中心,是指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币为交易(或存贷)标的,以非本国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瑞士是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目前比较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有英属京群岛、开曼群岛、马恩岛、群岛、百慕大群岛等。这些地方一般都是风景优美的海岛或港口,政局稳定,税收优惠,没有金融管制,有&避税天堂&之称。
  本版文/本报记者岳菲菲
责任编辑:贺超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股票/基金&
瑞士银行保密法的前世今生(图)
作者:彭俊勇
  瑞士业有着300年历史的为客户绝对保密原则正在逐渐成为历史。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作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瑞士于5月6日,与其他46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实施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的标准。这就意味着,储户、银行之外、各国相关机构亦有权力去查询本国人在瑞士银行的户头。
  银行之国
  在瑞士的各大城市中,那些利用阿尔卑斯山石建造,楼层不是很高,但凝重、庄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银行的办事机构,百年来,这些历经沧桑的建筑亲历了历史,也为自身赋予了一种稳定,安全、可信赖的尊严感。
  瑞士到底有多少银行?根据维基百科资料,在2008年瑞士拥有327家银行和证券机构,包含从“两家银行巨头”到为社区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分支机构5000多个,平均1400多人就有一家银行办事机构,瑞士银行在国外还开设了近400个分行,同时,外国在瑞士也有200多家分行。可以说,没有银行就没有瑞士。
  在银行规模上,瑞银集团(UBS)和银行(Credit Suisse)在世界理财机构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七位,它们两家的营运规模即已占了瑞士银行领域的60%。
  瑞士国民银行的数据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银行业管理的离岸资产高达2.2万亿美元,超过1/3的国际私人财富现由瑞士管理,每年收益高达140亿欧元,超过瑞士银行系统全部利润的一半,接近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5%。
  瑞士银行业信誉卓著,曾经一度因为吸纳的存款太多,储户在银行存款不但没有利息,反而还得向银行交纳管理费(这与今日的银行小额存款管理费截然不同,在这里大多数账户存款都在百万级别)。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25万美元的起存数只能算是平民;25万至200万勉强算是中等收入;大客户至少都在200万美元以上。而对和东欧国家的客户,起存数至少是200万美元,根据客户来源设立标准,这在世界银行业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独特的保密制度,让全世界的富豪喜欢把钱存在那里。因此,瑞士法郎是世界最有价值的货币之一,瑞士的银行富甲天下就不难理解了。
  瑞士银行业的保密措施深入到工作人员的骨髓。媒体曾报道过一份瑞士银行2006年的文件,文件提醒其银行工作人员,在所住宾馆的桌面上要保持不留痕迹,出入境时不得携带与客户有关的文件。同时,文件还警告他们,就算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发现,也首先要做到保护银行机密。
  瑞士银行业绝对为客户守密的专业态度,让它成为全球富豪趋之若鹜的存款地点,各国政要、商界巨子和演艺明星也都把存款放在瑞士而感到放心。对那些富豪和不正当财富窃取者来说,相比于绝对保密,银行利息多少显然是第二层次考虑的问题。
  2000年,瑞士曾做过一个民意调查,1/3的人认为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只为富人和奸商提供好处,仅有10%的人希望彻底废除该制度。
  保密80年
  迄今为止,瑞士银行业实施保密法正好80年,也是瑞士银行业占据有利位置的80年。
  1934年瑞士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银行法―《银行保密法》。在当时,政府逼迫公民在瑞士银行的存款几乎全部转入德国国家银行,为保护这些储户,尤其是当时犹太人的利益,对储户信息保密制度开始正式出现。
  该法规定,瑞士银行一律实行密码制,为储户绝对保密。银行办理秘密存款业务的只限于二至三名高级职员,禁止其他工作人员插手过问,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甚至包括瑞士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法院等都无权干涉、调查和处理任何个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存款人有犯罪行为。对于泄漏存款机密的人,该法给予严厉处罚。
  保密法的实施加之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使得各国富豪纷纷携带巨款到瑞士开设个人账户。尤其是一些国家的独裁者、政客和流亡外逃者,更是将瑞士银行视为万无一失的()库,将大量的金钱存在瑞士。
  根据瑞士银行业的规则,没有账户持有人所签署的法律文书,该账户信息永远都不会被第三方知晓,这就意味着,如果存款人出现问题,其存款将会成为一笔死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分子屠杀了大批的犹太人,死者中不少人是富翁。战后,他们的子女或亲属得知先辈在瑞士银行存有巨款,但由于不知道账号,只好望洋兴叹。至今,瑞士银行究竟有多少“死账”,谁也不清楚。据行家估计,目前世界各地储户在瑞士银行的存款,可能有数千亿美元。这给瑞士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事实上,在瑞士银行存款,个人信息并非是匿名的,而必须实名。须向银行提供保证书,保证自己的存款来源合法,不是黑钱。而对于那些确实有迹可循的“赃钱”,保密标准则是相对的。
  早在2007年9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和世界联合发起了一项新倡议,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回被腐败领导人和官员所窃取的国家资产,并将这些资产用于发展项目投资。倡议一经发出,瑞士成为第一个在《追回被窃资产倡议》上签字的国家。并分别返还了前独裁者马所侵吞的5亿美元资产和尼日利亚前总统阿巴查的6亿多美元。
  瑞士银行家协会国际联系主任詹姆士纳申(James Nason)曾经表示:“瑞士银行强调和坚守的独特做法,是客户资料的绝对保密。但是,这并不代表瑞士银行不需知道客户的个人资料,相反的,每一名开设户头的客户,都必须交代其个人的详细资料,但这关系只存在于银行与客户之间,客户的个人资料的确不得外泄。”
  压力山大
  对瑞士银行业来说,近百年来,存款保密制度是其吸引外国储户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让其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2008年,瑞士列支敦士登一家银行的职员窃取机密账户信息,卖给情报部门,富人偷漏税行为因此曝光。当时估计,仅德国隐匿在瑞士的秘密账户就有约2000亿欧元。此后,“查税风暴”由德国逐渐蔓延到全球各地。瑞士银行业的最大卖点开始承担越来越大的非议。当年晚些时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0个国家中的17个一致将瑞士列入税收天堂的黑名单。
  对瑞士而言,银行保密是非常重要的根本要素,不可放弃,瑞士既非欧盟的一员,并不受制于欧盟的协议,曾经一度是瑞士银行业对德国表示强硬的原因。
  但显然瑞士无法不谨慎对待方面的态度。瑞士银行2009年承认,曾帮数以千计客户躲避美国税收。在压力下瑞士被迫向美国国内收入署提供一份4450名美国客户名单,这些人涉嫌开设秘密账户以逃避税收,瑞银为此向美国支付了7.8亿美元罚金。
  瑞士银行界人士对此感到忧心忡忡。虽然从角度来说这种做法并未违反瑞士银行保密法,但瑞银每披露一名客户信息,瑞士银行业的信誉就受损一分。
  向实行银行保密法的瑞士施加压力,成为各国政府建立自身权威的重要砝码,毕竟很大程度上,腐败官员所窃取的国家资产大部分都流向了瑞士,完善的银行保密制度为这些赃钱提供了最好的庇护所。在2010年20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上,瑞士等几个被称为“避税天堂”的国家遭到了巨大压力,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松动银行保密法。
  2010年3月,美国新批准通过了“海外账户守法纳税法”,该法案将迫使美国本土以外的银行机构自动分享其美国客户的大量银行交易信息。
  两年之后,2012年瑞士与美国签署协议,同意其金融机构执行美国的《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美国因此撤销了在2009年3月对瑞士银行(UBS AG)提起的民事诉讼。
  300年历史或终结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存的,包括银行保密法。
  在瑞士,银行为客户保密的准则,最早可追溯到1713年,当时的日内瓦理事大会要求银行家们对其客户进行登记,在未得到城市议会准许之前,严格禁止与任何人分享客户消息。从此以后这一点作为信条延续下来,这也是瑞士银行作为世界最保密金融体系的最初之源。
  但是在当时,这一规则只是作为瑞士的民法而设立,任何泄露客户信息的银行只会得到口头上的警告,而不是严格的制裁,泄密者本身更不要担心可能的牢狱之灾。
  这一行业规则持续了200多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减轻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而诞生的银行保密法。
  1984年,瑞士曾经就是否继续施行银行保密法进行了一次全民公决,取得了73%的赞成票。但现在,这一切到了结束的时候。
  根据经合组织6日的宣言,这47个签署协议国政府每年彼此自动分享财务信息,其中包括存款人的银行存款余额、股息、利息,以此计征资本利得税。
  瑞士《新苏黎世报》透露,瑞士和新加坡银行此前无意加入该协议,而两国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促使其银行系统加入该协议。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离岸中心,瑞士和新加坡同意加入该标准,意味着海外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的传统正在松动。“避税天堂的时代已经结束!”瑞士媒体这样评价此次达成的协议。
  OECD政策和行政中心负责人盛安曼表示:“为逃税而滥用银行保密的时代显然结束。”并表示将进一步细化这一新标准的实施规则,并推动在2014年9月的20国集团财长和行长会议后正式开始实施。
  有业内人士认为,瑞士此次加入这一体系,是迫于美国和欧盟巨大的政治压力。美国威胁,如果瑞士不加入该协议,那么像瑞银集团这样的瑞士大银行将不再被允许在美国发行证券,这给瑞士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事实上,对于中国富人和贪官来说,瑞士银行业逐渐开放保密措施,影响并不像想象那么大。主要原因是一般瑞士银行设立账户的门槛比较高,如至少要100万瑞士法郎,还要提供就业、收入、纳税等各种证明后才会被吸收为客户,因此中国私人在瑞士的存款并不多。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银行开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