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指的是各类资源在什么系统汽车内部空气循环系统

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二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主要目标、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追求数量型经济增长所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严峻问题,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逐渐显现。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追求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美国、德国、日本、丹麦、法国等发达国家走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前列,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并描绘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环境容量较小的发展中大国,资源的人均储量、利用效率、再生利用率等指标都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加之我国人口众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然而,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共安排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来源:淘豆网[/p-.html])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对这些研究成果加以简要评述。第三部分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研究。分别从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第四部分为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分别介绍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循环消费模式、以德国为代笔的双元回收系统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立法推进模式、以丹麦为代表的生态工业园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行业协会推进模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六条启示。第五部分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明确了模式选择的思路与原则,阐述了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经验依据、客观依据和现实依据,构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并总结了该模式的特征。第六部分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设计了由理论支持、政策支持、制度支持、技术支持、舆论支持等共同组成的支持系统,分析了各支持要素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作用机理及支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构建该支持系统具体的措施。第七部分为(来源:淘豆网[/p-.html])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四条结论,即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亟待构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我国需要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需要理论、政策、制度、技术、舆论等要素的共同支持,指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评价及支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进行了理论创新;二是构建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三是设计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Abstract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along with the unceasing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andtechnology and
economy,the economic development,which takes GDP as main targetand takes industrialization as ma(来源:淘豆网[/p-.html])in content,has got obvious effect in the whole world.However,what go after quantity type economic growth has brought about a lot of seriousproblems,such as resources drying up,environmental pollution,ecological deterioration,the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bottleneck of the economic growth appears gradually.Nowadays,it is a vital problem for all countries’economic growth to develop circular economy,changethe economic growth mode,run after sustainabl(来源:淘豆网[/p-.html])e development.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as USA,Germany,Japan,Denmark,France walks in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frontrow,these countries take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as important approach of sustainabledevelopment,have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 mode of circular economic growth,and havegotten objective economic effect,social effect and ecological effect.That provids experienceto draw and describes vast development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来源:淘豆网[/p-.html]) of Our country’Sciacular economy.China is a large developing country that resources is relatively deficientan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s less,it is far lower than the international average level thatresources average per person reserves,utilization efficiency,regenerating utilizationefficiency.And China has alarge population in addition,environment capacities are extremelynot sanguine,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 worsens day by day.Because of thes(来源:淘豆网[/p-.html])e,Our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poment is confronted with serious restriction of vrionmental.Therefor,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for our country to develop circulareconomy.However,at presem,Our country’S circular economy is still in starting phase,constructing developing mode of circular economy which is surtable for the situation of Ourcountry has e a task of top priority.This thesis is made Up by seven parts.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来源:淘豆网[/p-.html]),the thesis’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the object and method of research,the basic thoughts andstructure,and contribution in brief has been included.The second part is the literaturesummary,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eory research result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economy has been analysed,and mentary to these research results has been given·111The nlird part is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developing mode of circular economy,in this part,(来源:淘豆网[/p-.html])thetheory about cricular ecnomy and its developing mode have been primarily studied.The fomlpart is the overseas typical developing modes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enlightenment,themode of circular consumption in USA,the mode of DSD in Germany,the mode of le西slationpushing forward in Japan,the mode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garden in Denmark,and the modeof trade association pushing forward in France have been respectively introduced,and basedon these (来源:淘豆网[/p-.html])modes,six pieces of enlightenment have been given.The fifth part is the choice ofour country’S developing mode of circular economy,in this part,the thoughts and principlesto the choice have been definituded,theoretic basis,experience basis,objective basis and realbasis have been expounded,the Circulating and Symbiotic Mode of Double Systems for OUrcountry’S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this mode has(来源:淘豆网[/p-.html]) been summarized.And the sixth part is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our country’S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the supporting system,made up by theory,policy,institution,technology and consensus,has been designed.The 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eachsupport essential factor and developing mode of circular economy,and among the factors hasbeen analyzed.Finally,the concrete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constructs this mode inthis part.In the last part,the conclusions have been made,and some subjects need furtherresearch have been proposed.The conclusions ar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need urgently to been constructed,the developing mode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not tObe able toimitate.the overseas pletely,constructing developing mode of circulareconomy which is surtable for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 is necessary,the construction of ourcountry’S developing mode of circular economy need the supports all of the theory,policy,system,technology,and consensus.Certainly,the method of evaluation of the mode and theharmony among the factors need to been researched in luther.The innovation of this thesis including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bout circular economyand its developing mode,constructing the developing mode of our country’S circular economy,designning the supporting system to the developing mode.Key Words:circular economy,developing mode,supporting system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相关数据库。霎差蓑妻嚣篓薹霎亍三羞三三注指导教师签名:二垒量兰遂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仝盈弛指导教师签名: :皇兰j二丝缈’每6疑船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选题背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环境,人类通过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使自然资源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作用关系先后经历了崇拜自然、征服自然和协调自然三个阶段。16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处于崇拜自然阶段,当时全球人口规模小,技术落后,人类认识自然、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弱,对自然界产生各种图腾崇拜,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16世纪以后,人类进入征服自然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能力逐渐提高,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出人定胜天、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口号,将自然资源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开始对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性开采,同时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这种涸泽而渔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人口膨胀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矛盾变得日趋严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始面临严峻挑战。20世纪30--60年代世界范围内先后发生了八大公害事件(1930年的比利时马斯烟雾事件、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8年的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年的日本水俣病事件、年的日本骨痛病事件、1959年的日本哮喘事件、1968年的日本米糠油事件),为人类敲响了资源环境的警钟。20世纪60年代以后,尽管于年、年出现了两次世界性石油危机,以及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件等一系列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但是,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尖锐,人类开始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并努力探索能够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开始进入协调自然阶段。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h E.Boulding)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将物质循环理念引入经济学,自此,循环经济思想诞生。此后,西方学者逐渐展开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循环经济在西方国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研究,掀起了一股循环经济研究热潮,形成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清洁生产&理论、罗伯特·弗罗施(RobertA.Frosch)和罗伯特.力口洛普洛斯(Robert A.Gallopoulos)的“工业生态学理论”、迈克尔·布劳恩加特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Michael Braungart)和贾斯特斯·恩格尔弗里德(Justus En.gel衔ed)的“聪明的产品体系”思想、保罗·霍肯(Paul Hawken)的“商业生态学’’理论、巴里·康芒纳(moner)的“控制等同于失控’’思想、艾默里·洛文斯(Amory B.Lovins)的“自然资本理论’’、唐奈勒·H·梅多斯(Donella H.Meadows)的循环经济思想、艾瑞克·戴维森(Eric A.Davidson)的垃圾循环经济、莱斯特·R·布朗(Lester.R.Brown)的“生态经济&思想等一系列循环经济思想与理论,为各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率先实践循环经济,抛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采用资源化方式处理废弃物。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美国、德国、日本、丹麦、法国等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循环消费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回收系统(DSD)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立法推进模式、以丹麦为代表的生态工业园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行业协会推进模式等发展循环经济的特色模式得到了本国政府、企业和居民等的普遍认可并持续贯彻执行,不仅使这些国家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回收率大幅提高,节约了大量资源,优化了生态环境,而且还提供了数千万个就业岗位,环境保护产业己成为这些国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为世界上其它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描绘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发展模式为其它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20世纪90年代末,循环经济理论传入我国,政界、产业界、学术界的诸多有识之士开始研究、创新循环经济理论。自2003年起,我国逐渐形成了一股研究循环经济的热潮,出现了曲格平、马凯、解振华、冯之浚、齐建国、吴季松、周宏春、诸大建、左铁镛、钱易、金涌、任勇、李云燕等一大批领军人物,取得了颇为丰富的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成果。截至2009年初,已出版循环经济类著作130余部,在公开期刊发表论文1万余篇,完成博士论文60余篇、硕士论文近500篇。各界专家学者分别从经济学、法学、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系统工程学、哲学等视角对循环经济做了大量理论研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循环经济的概念、本质、原则、特征、理念、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动力、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循环经济的研究方法、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第一章绪论取得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成果,对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起到了指导性意义。但是,毕竟循环经济传入我国的时间还很短暂,理论研究的成果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创新的问题,特别是亟待建立一个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来规范和指导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实践措施。然而,目前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尽管理论界目前已经形成了C模式、区域发展模式、“2+4模式”、3层次模式、“3+1”模式、“5+1”模式等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要么过于抽象,要么过于具体、片面,而且往往缺乏操作性,未能从整个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构建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一目了然且易于操作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关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就显得更具理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飞速发展,经济效率和居民生活水平都得到明显提高,然而,这种发展模式是以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为代价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国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而且由于资源禀赋较差、人均占有量少、资源消耗量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滞后等原因,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瓶颈。因此,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从资源占有角度看,我国的资源占有总量和人均占有总量都严重不足旦.在资源占有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l】。在人均资源占有量方面,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石油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人均耕地只有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为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人均森林储积量为9.048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储积量的1/8;45中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预计到2020年可以满足需求的矿产资源仅剩6种;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人均平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2】。从能源消费角度看,我国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飞快。截止2006年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46270万吨标准煤,与1990年相比增长了149.51%,其中,石油、煤炭和电力消费量分别达34875.9万吨、万吨和28588.0亿千万小时,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203.65%、126。70%和358.85%t引。我国的资源储量将难以长期支撑其消费的快速增长。从资源利用效率看,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以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耗(占世界31%的原煤)、第二的石油消耗(占世界7.4%的原油)和电力消耗,以及占世界近50%的水泥、35%的铁矿石、20%和氧化铝和铜,但只创造了占世界4%的GDP。我国水资源消耗量与美国持平,但创造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GDP仅为美国的l/8;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每万元产值消耗的铜、铝、铅、馨、锡、镍合计为70.47千克,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21。从资源回收再利用角度看,我国资源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如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率仅有10%,远低于发达国家。从生态环境角度看,环境容量不容乐观。我国的COD每年的环境容量是700万吨,现在排的是1500万吨;二氧化硫每年的环境容量是1200万吨,2005年排了2500万吨,2010年可能达3200万吨,2020年可能达3500万吨以上。到时候国土面积50%都将被酸雨覆盖,80%的人121将处于严重的空气污染f4j。目前,约占国土面积的27.5%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影响,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活;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1/3的城市空气严重污染,4亿城市人口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据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这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且这种情况仍在继续【5】。可见,我国的生态环境难以支撑当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生态安全己受到严重威胁。综上可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国际大势所趋,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作为研究选题,在现有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并借鉴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的特色模式,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1.1.2研究意义本文关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是在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而设计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而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尽管近年来循环经济理论在我国发展迅猛,但关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还廖若晨星,而现有少量的研究成果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仍然难以操作。本文针对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现状及实践发展需要,重新界定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从理论上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划分为起步阶段、发展完善阶段、成熟阶段,研究了各个阶4第一章绪论段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同主体和动力。本文还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做了专门研究,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与运行模式的关系等方面做了创新性研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密切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并构建了该模式的支持系统。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内容,拓宽了研究的视野,有利于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提供理论借鉴。(2)实践意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抓住了合适的切入点,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并围绕这一模式不断深化,持续推进并逐渐完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模式,在实践中面临许多棘手问题,各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借鉴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设计具有我国特色、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期凝聚社会各种力量,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本文设计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构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明确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的途径和重点,突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特色,为我国政府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规划等提供了思路借鉴。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1.2研究对象与方法r.2.1研究对象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具有现实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支持系统,已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认真分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吸取了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坚持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顺应发展趋势原则、资源高效利用原则、生态环境友好原则,既注重各类资源和产品在经济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又注重各类资源和产品在社会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以及资源、产品、废旧物品在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循环利用,从而设计了各类资源和产品在经济系统内部、社会系统内部、经济系统与社会系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pdf
文档介绍: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二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主要目标、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追求数量型经济增长所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严峻问题,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逐渐显现。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追求可持续发展...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2012年镇江专业技术继续教育--低碳经济 精心收集的各类精品文档,欢迎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2年镇江专业技术继续教育--低碳经济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低碳经济有答案
下载积分:760
内容提示:【精品】低碳经济有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83|
上传日期: 12:29:5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低碳经济有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
A.北方的退耕还草 _百度作业帮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
A.北方的退耕还草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
A.北方的退耕还草
B.湖区的混合放养
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完全符合循环经济模式,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而A、B、C三项尽管也符合保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生产原则,但不能做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循环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