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能换cpu吗换cpu时该注意哪些内容?

误区与谣言并存 电脑换新该注意些什么|笔记本|换新|技巧_新浪科技_新浪网
& 知识 &&正文
误区与谣言并存 电脑换新该注意些什么
不论是今年、明年还是后年,都会有一大批打算换新的人群,而如何在如今复杂的市场中不被忽悠同时又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呢?
 何为电脑换新的特定节奏?
  市场调研机构IDC在今年公布的报告中预测,2015年全球平板电脑和平板电脑/笔记本“二合一”设备的总销量将达2.218亿台,同比下降3.8%。不可否认平板电脑与市场的蜜月期已经不复存在。
  平板市场的现状在很多业内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看来,主要源于iPad销量的低迷,比如笔者在2011年购入的iPad&2到今天为止也没有换新的欲望,毕竟 iPad在后期所做的无外乎性能高点、外观薄点、系统升级后花样多点,但本质上并没有令人兴奋的创新点,最关键的是智能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 强,iPad能干的智能手机也能干,iPad不能干的智能手机未必干不了。
  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下,平板市场遭遇这种困境并不令人吃 惊,当然你可能会说PC所面对的局面也好不到哪去,不过在笔者看来,PC和平板本质定位是截然不同的,PC是生产力工具而平板则是闲暇时间的娱乐设备,换 句通俗易懂的话,PC是主食,平板则是甜点,相信每个人都明白主食和甜点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就拿本人来说,2004年购入了人生第一台笔记本,而在接下来的2009年和2014年,笔者分别购入了第二台和第三台笔记本,平均下来每五年换一台新本,在如今来说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换新时长,为什么对于电脑来说人们会有特定节奏的去换新?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笔者在之前所说的PC是生产力工具,就拿BAT来说,其创造的价值哪个不是依靠PC来完成的?所以PC是一个体现自身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的 媒介物,以至于尽管PC的销量在逐年下降,但本质原因在于基数大,而且每个人更换的周期不尽相同,所以说每一年都会迎来一批人的选购周期,只不过没有那么 集中而已。
  所以不论是今年、明年还是后年,都会有一大批打算换新的人群,而如何在如今复杂的市场中不被忽悠同时又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呢?接下来笔者就从细节、误区与谣言三个方面讲讲电脑换新该注意哪些问题。
  别看价格&做好应用定位
  “兄弟&你看我有xxxx元预算,选择什么本最好”,这是身边的朋友经常抛给笔者的问题,话说每回看到这样的问题后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所以必要回问究竟做什么用,之后才会进行更加细化的推荐。
  很多朋友会问,应用定位很重要吗?笔者认为的确如此,比如你有7000元预算,在不知道你主要应用诉求的情况下,您说是游戏本好呢还是 Macbook&Air好呢?这显然完全没有可比性,因此在打算选购一台新本前,第一步要想想其将面对的应用环境,比如,你打算用新本来玩游戏,却把大部 分资金花在处理器上,忽略了显卡,那么结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特意针对主流四大应用为切入点,告诉您每一类型的应用最该注意什么问题。
  游戏人群
  换新关注点:显卡、屏幕
  近两年游戏本市场十分火爆,甚至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了大批游戏迷以及游戏本的忠实粉丝。众所周知,玩游戏80%靠显卡,因此你选择的本本要尽量配有中高端独显。
  如 何判断机器显卡的等级呢?先来说说NVIDIA,以GT950M为例其第一位数字为9代表这是第几代产品,和性能高低无关。第二位数字则代表性能级别,按 照从1到9的递增规律来看,GT950M只能算做中低端显卡,这个级别的显卡会让您在玩很多大作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吃力。以至于如果预算允许选择 GTX965M、GTX970M这样的高端独显才是王道。
  而 对于AMD显卡来说则会稍稍复杂一些,因为AMD公司在推出了HD8000系列之后,又推出了Radeon&R系列。先来说说HD8000系列,以 HD8850M为例,其第二位数字8代表性能级别,后面的第三位数字7则是更细分的性能水平,没有太大意义。因此以定位来看HD8850M应该算作是中端 级别的独显,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数字8和上面N卡的数字5没有可比性,从测试数据来看,AMD显卡的整体性能要弱一些,HD8850M性能介于 GT840M和GT850M之间。
  Radeon&R系列则分别包括了低端级别的Radeon&R5、主打中端主流的 Radeon&R7以及适合高端用户的Radeon&R9,可能很多朋友十分关心Radeon&R系列和HD8000系列究竟是如何对位的。根据实测数据 显示,R5&M230显卡的性能约等于HD&8570M,R7&M265性能约等于HD&8730M,R9&M290X则和HD8970M差不多。&
  电影发烧友
  换新关注点:屏幕、硬盘、音箱
  一 直以来我们总会听到一种对于本本类型的描述叫做“游戏影音本”,但实际上,一款笔记本针对游戏迷和影音迷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比如玩游戏80%要靠显卡,但 如果你不打算扩展或者外接的话,核芯片显卡已经完全能够轻松流畅的播放高清电影了,这源于芯显卡早已内置了功能完善的硬解码器,换句话说影音迷选购的笔记 本未必一定要配有独立显卡。
  那 么什么对于影音迷来说是必须要有的呢?在笔者来看,首先这款本本一定要采用IPS广视角面板,如果你采用TN面板就会出现张开角度小了画面就发黑,张开角 度大了画面又泛白,想看到正常的画面就需要调整半天。同时建议选择雾面屏,毕竟如果你想找个咖啡馆慵懒的待一下午,镜面屏的反光会让你十分崩溃。
  其 次,影音迷选购笔记本时,可以多留意笔记本身上那些专业音箱或音效品牌标志,比如刚刚推出的惠普全系产品都已经配备了丹麦皇家典藏级音响B&O, 这款只有在阿斯顿马丁等豪车和游艇上才配备的音响,竟然运用至电脑中,细听之下,确实音质要比普通的笔记本音箱细腻很多,在此基础上,惠普针对旅行商务又 对音质有需求人士推出了ENVY&13轻薄本,又对骨灰级电影爱好者推出了限量收藏版星球大战笔记本,不可不说在影音享受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 优质选择。很多影音迷都有收藏经典影片的习惯,令人高兴的是现在配备了1TB&(1000GB)硬盘的笔记本比比皆是,而且价格不贵,简直就是为影音爱好 者们专门准备的。
   视频制作者
  换新关注点:处理器、内存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里,视频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论你是爱好者还是从业者,你可能都会用到软件来编辑、压缩和渲染高清视频,由于作品生成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最为重要的则是你需要在预算范围内寻找处理器性能最好的那一款。
  处理器性能和内存大小对于视频制作来说十分重要(图片来源:laptoprepairscornwall)
  如 果说处理器第一重要,那么制作视频内存就是第二重要,因为在视频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临时缓存文件,如果内存不足就会导致所谓的内存溢出,导致工作无 法继续进行,严重时软件还会自动关闭、甚至是系统重启,让我们精心制作了半天的成果前功尽弃,无疑会让人抓狂。因此在做复杂视频时,8GB内存是比较保险 的,资金充裕的话16GB也不嫌多。
  在一些朋友看来这种费劲的工作显卡必然是重中之重,但显卡身上有一颗视频编解码芯片,这个芯片在高端卡和低端卡身上都是一样的,和游戏性能无关,因此对视频制作来说,其实不用太在意显卡配置。
  商务人群
  换新关注点:处理器、电池
  商 务人士的共同特质是长期需要飞来飞去,因此对于续航是最为看重的,影响续航的第一要素是电池的最大可容纳电量,这个数值我们在电池的背面就可以找到,需要 注意它的单位是Wh瓦时,而不是mAh毫安时,毫安时乘以电压才等于瓦时,因此单纯用毫安时来代表电池容量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具体可参考笔者同事的这篇 《“本”该知道&电池里的mAh和Wh有啥区别》科普文章。&
  鉴于此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选择电池容量大的机型,最常见的笔记本大都配备六芯电池,容量在45Wh至55Wh左右,而那些可选配的八芯电池,容量通常在75Wh左右。不过,电池容量和体积是成正比的,如今我们看到市场中的轻薄商务本大都配置的是六芯电池。
  客 观来说,鉴于技术的限制我们现如今还无法做到轻薄本配大容量电池,以至于我们就要尽可能控制耗电量,比如可以选择低电压处理器,像一些高端商务本处理器功 耗仅为5W左右。同时可以降低屏幕亮度,设置好自动关闭背光的空闲时间。此外,你还应该对笔记本的电源管理设置进行优化,而具体的时间控制你需要按照自己 的习惯来。
  别只看评论&上手体验才是王道
  对于屏幕前的您来说千万不要以为将自己对号入座后就可以将产品放入购物车了,因为在此时你的一切都还在臆想中,你参照的无非是购买者的评论以及相关的评测文章,但笔者想说的是这一切都充斥着太多主观因素。
  就 拿键盘来说,你可能细细看了官方的宣传页,同时在网上搜索了若干篇关于这款产品的评测文章,而作者对于键盘感受所描绘的基本上都是还不错,为什么有些消费 者拿到产品后却用垃圾、不理想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操控感受呢?实际上这很好理解,有一句俗话说得好,“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有些人习惯穿偏大的鞋 子,而有些人则习惯穿正合适的鞋子,这显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键盘的手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习惯与不习惯&所以实际体验很重要(图片来源:blogcdn)
  客 观来说,如今的评测文章大都会以键程长短来评判一款笔记本的好坏,比如宣称“键盘从头至尾重新构想”的新Macbook,在一些人的实测后认为就像是在触 控屏上打字一样,让操控体验大打折扣。然而在笔者看来,键程长短与好坏无关,这只与你的应用习惯有关,毕竟我们不是早已适应了没有了实体键盘的智能手机了 吗!所以买本前一定要亲自上手试试手感,看看与自己的习惯是否相符。
  作为一个消费者,每个人都希望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商品,所以 你一定希望买到的本本除了性价比高,还应该要有足够多的接口,但有些时候你会被丰富的接口搞的很闹心。而你闹心的原因就在于邻的两个接口无法同时使用。出 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接口插入的设备尺寸一般来说都会比接口本身所占空间要大,这就容易导致接口同时使用相互之间占位置的情况发生。
  因此为了检验你所中意机型接口布局的合理性,可以携带两个USB盘和一根HDMI线,插在机器上看看同时配合是否会出现拥挤的情况,您说这样的问题能在宣传图片中看到吗?
  没落的中关村&电商的百家争鸣
  选购渠道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为什么还需要翻来覆去去讲,很大程度上源于时代的发展或许会让传统渠道的优势变得荡然无存。
  如今如果你有时间到中关村四大卖场里走一圈,你会发现就算是最热闹的节假日里面也是冷冷清清,大多数人都以手机游戏打发着时间,小弟们也完全没有了“拉客”的热情,只有看出你的确有选购意愿,他们才会有一搭无一搭的介绍下自家的主营业务。
  但 五、六年前的中关村卖场可完全不是这般景象,每个人在络绎不绝的人流中都显得激情澎湃,那个年代无论是良心商家还是黑色产业链都有钱赚,但随后电商的爆发 式发展让实体卖场仅有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要知道人们长久以来冒着高风险到村里购机,完全源于相比专卖店所表现出来的价格优势,然而电商平台抛去了摊位 费、人工费,只需要投入一定量数量的服务器,以至于产品价格上体现出了更大优势,外加愈发完善的售后服务,这也是导致四大卖场迅速崩盘的真实原因。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实体卖场选购显然是不明智的,一来其已经完全没有了价格优势,二来如今卖场可都是吃不饱的状态,好不容易有鱼上钩那绝对是坑你没商量。所以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如今的最佳选购渠道显然应该是像京东、天猫这样的网上3C卖场。
  那 么有的朋友可能就会问了,京东和天猫究竟谁更有优势呢?面对这个问题在笔者来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比如在物流方面,京东的自搭建物流系统发挥了绝对性 的优势,可以说在电商平台,京东与其他B2C平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京东的自有物流系统,这套系统完好的保留了京东送货的及时性。而天猫店铺则依据第三方送 货平台,像暑促这样集中选购的情况下会导致物流积压严重,因此也遭遇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
  对于电脑这样极其脆弱的产品,包装不得 不成为考量标准之一,可以说京东由于有自行物流体系且安排就近送货的原则,故包装相对来讲一般都是完好无损,即便是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受损,京东快递员也会 很乐意的为你进行更换服务,而天猫在包装上虽然也做得不错,但网友普遍认为依旧没有京东的包装干净整洁。
  此 外,电脑极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至于售后堪称是重中之重,京东的售后换货退款非常方便,只需要在京东商城填写退货申请单,快递会到门口取件,购买者并 不需要自己预先支付快递费用等店主确认后再进行返还,而这点恰恰就是天猫最薄弱的地方,用户退款需要预先支付快递费用,虽然天猫在购买初期的购物车内加入 了淘宝退货险一栏,但主动购买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
  综合来看如今京东平台显然是最具有优势的,不过随着阿里与苏宁联手,未来苏宁借 助阿里的物流体系或许能够和京东形成双足鼎力的局面。除此之外,很多PC厂商比如联想、戴尔、神舟等也都在大力发展线上商城,在一些消费者看来这或许更有 安全感,但价格可就不如京东、天猫这样的平台有优势了。
  从过度保护看使用中的谣言
  关于选购说了这么多,当你通过层层考量把一款本本买到手后,并不意味着整个垂直体系的结束,因为在日常使用中你可能会被传言左右了想法,而这些传言会让你形成一个又一个的误区。&
  误区1:新本要防灰尘&买个贴膜很必要
  鉴 于笔记本电脑密闭性的特点对于清灰十分不便,同时各种液体有渗入键盘的可能,因此很多朋友在选购新机后都会给本本键盘和屏幕分别加上一层保护膜。客观来 说,TPU弹性材料制成的键盘膜虽然对于防止键盘进灰、进水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手感:尤其是长时间打字之后键盘膜上容易沾 上汗液,手指按上去容易打滑;长年累月使用键盘膜,还会导致键盘膜变黄影响美观,更严重的话还是会对散热有一定的影响。
  屏 幕保护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灰尘以及屏幕划伤,但是其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来屏幕膜影响用户的视觉,由于不同材质的屏幕膜有不同的透明度、折射率 ——使用劣质屏幕膜会导致用户看到的画面失真、颜色以及对比度产生偏差;二来,有些屏幕膜或是加剧了屏幕的反光现象,或是降低了屏幕的亮度,导致用户不得 不调高屏幕亮度,加速了屏幕的老化。
  此外,对于触屏机型来说,贴上屏幕膜后会大大降低触控灵敏度,并且许多触摸屏笔记本屏幕上覆盖防指纹镀膜涂层,完全不必要担心指纹等问题,因此客观来说笔记本贴膜的行为是十分不可取的。
  误区2:外接电源时一定要取下电池
  这 个传言可能是大家听到最多的,大致就是“笔记本电池只有几百次的充放电寿命”,在外接电源时不取下电池相当于给电池充电,缩短了电池的寿命。实际情况是, 虽然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存在自放电现象,但这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一块笔记本电脑的锂离子电池100%充满电,得经过两周左右到一个月的时 间才会减少到原电量的90%或95%。
  在外接电源时不取下电池相当于给电池充电,缩短了电池的寿命显然是无稽之谈(图片来源:wikimedia)
  而许多笔记本电脑的电源控制电路都是在电池电量达到90%或95%才会自动充电,也就是说把电池放在笔记本里再插上交流电并不是每开机一次就会充电一次,而是得过两个礼拜到一个月时间等电池电量低于90%或95%才会自动充电一次。&
  误区3:带硬盘保护&机器可随便“造”
  如 今几乎每一家PC厂商都会对旗下的产品在安全性上大作文章,因为谁都知道数据对于高端商务人士的重要性,不过很多人却在各种技术的包装下显得有些踏实过头 了。比如在不少人看来笔记本有硬盘保护那就可以完全不惧各种震动,然而实际上“硬盘保护”系统主要是应对突发情况——比如突然跌落等情况,有的硬盘会提前 检测到跌落状态,并且强制磁头归位,或者使硬盘断电,以保护内部硬件。但是,“硬盘保护”系统不是万能的,我们还是得警惕震动对于笔记本硬盘造成的影响 ——轻则出现坏道、重则硬盘报废。
  写在最后:
  如果您是个小白,同时又有换新的打 算,那么笔者的这篇文章一定对你是有帮助的。当然,要实事求是的讲,这篇文章并没有涉及到一些特例的情况,比如11英寸的游戏本、15英寸的商务本,不过 在笔者来看,未来的市场应该愈发走向融合,随着戴尔、惠普、、联想和微软五家模范级厂商的首度合作,在未来PC必将迎来从芯片、系统到设计的全方位 变革,比如如今人们抱怨的续航时间短、复杂的线缆以及游戏本能否走向轻薄这样的问题都将得到很好解决。
启动速度将更快、照片将更清晰、日程提醒将更易设置。
该机仍保持了全键盘特色,但它的实体键盘是固定的。
出错原因是苹果公司使用了过期的安全证书去验证应用。
大部分用户都使用智能手机拍照,GoPro正在被边缘化。
参考价格2599元
全金属机身
2.5D弧面玻璃
性价比不高
参考价格1099元
千元金属手机
搭载Flyme 5
拍照水准一般
参考价格1499元
性价比不高
参考价格1099元
玫瑰金配色笔记本CPU升级前所需了解的封装问题_笔记本_科技时代_新浪网
笔记本CPU升级前所需了解的封装问题
  与台式电脑一样,笔记本专用CPU的封装形式也因各代CPU的不同而不同。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笔记本电脑专用CPU的封装形式,以供升级时参考。(介绍将从Pentium MMX开始,再此之前的386和486级别的Mobile CPU时至今日已经没有升级的意义,所以不再介绍。部分使用AMD和TM移动式CPU的产品数量少,因此也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TCP(Tape Carrier Package):薄膜封装TCP技术,主要用于INTEL Mobile Pentium MMX上。采用TCP封装技术的CPU的发热量相对于当时的普通PGA针脚阵列型CPU要小得多,运用在笔记本电脑上可以减小附加散热装置的体积,提高主机的空间利用率,因此多见于一些超轻薄笔记本电脑中。但由于TCP封装是将CPU直接焊接在主板上,因此普通用户是无法更换的。   MMC(Mobile Module Connector):MMX时代的中后期,Intel推出了模块化封装IMM(Intel Mobile Module)的笔记本电脑专用CPU,也就是这里所说的MMC的封装形式。采用这种封装的CPU实际上是一个包括CPU在内的电路板,它由CPU内核,芯片组的北桥芯片,电压转换部分和系统维护总线温度检测器组成。MMC是一种模块化的可抽换封装,采用两条特殊的接口与主板连接。采用MMC封装的优点是由于它集成了主板上的北桥,从而使主板的设计得到简化,降低了成本。   MMC1:MMC1封装模块的CPU是Intel 笔记本电脑专用CPU从MMX时代到 Pentium II时代的过渡产品,Intel于1998年4月推出的首款笔记本电脑专用PentiumⅡ CPU中采用的就是这种封装形式,与MMC类似,MMC1也是一个包含CPU在内的电路板,不同是MMC1的电路板中还包含了Pentium II的二级缓存(L2-Cache),并且模块中集成的北桥芯片组改成了440BX芯片组的北桥。根据内部440BX芯片组北桥的不同,MMC1又分为AGP SET 和PCI SET两种。后者不支持AGP显卡而只能使用PCI显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MC1封装的CPU也是通过两条插槽与主板连接,共280针。
MMC1封装正面,已拆去CPU和北桥芯片上的散热片。
MMC1封装背面,左边两条白色插槽为与主板连接的接口
  MMC2:笔记本电脑的显卡一直落后于台式电脑,尽管个别显示芯片厂商开发出了略带3D效果的笔记本电脑专用显示芯片,但由于缺乏CPU的支持,显示效果仍不尽人意。为此,Intel于1998年后期推出了增加AGP功能的笔记本电脑用CPU。这种CPU仍是模块化的,封装形式为MMC2。MMC2的结构与MMC1类似,只是MMC2与主板的接口为一片共计400脚的插针,不同于MMC1 共计280针的两根插槽。这种封装形式的CPU最大特点是增加了对AGP的支持,使得笔记本电脑的3D功能有了阶段性的飞跃。然而正是因为具备了这种功能,这种CPU的发热量相对教多,因此需要通过散热片、风扇等一整套散热装置并通过严格的散热设计才能够达到散热的要求。采用MMC2封装的CPU多见于一些注重性能的全内置笔记本电脑中。
MMC2封装正面,与MMC1类似,散热器下面分别为CPU和北桥
MMC2封装背面,左侧为与主板连接的插槽,共400针脚
  Mini-cartridge:这是一种非常“短命”的封装形式,仅曾在Mobile Pentium II CPU部分型号中出现过。和MMC封装不同的是,它没有集成芯片组的北桥,外部则被金属外壳包围着,只露出了Mobile CPU的核心部分供厂商装散热器,背面与MMC2封装类似,有一片与主板连接的插针,针脚数为240。
Mini-cartridge封装CPU正面
Mini-cartridge封装CPU背面,左侧为于主板连接的插针
  BGA(Ball Grid Array):“球状网格阵列”、μPGA(Micro Pin Grid Array):针状网格阵列。以往介绍笔记本CPU的文章里,BGA和μPGA往往被结合在一起讨论,这是因为μPGA的内部从实质上来说还是BGA。(μPGA形式的处理器可以说是结合BGA与SOCKET型处理器的优点而产生的)。只不过μPGA封装在BGA封装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转接板(interposer)。注意,此转接板不同于MMC封装中的电路板,它的作用是将BGA封装底部直接从CPU内核中引出的锡球脚转换成可以直接插入主板ZIF插座的针脚,从而就转换成了μPGA封装。通常,BGA封装的CPU被一次性焊接在主板上,不可升级。而μPGA封装的CPU由于采用了和台式机CPU类似的拔插方式,因此升级的潜力非常大(在后面的介绍中笔者会详细的说明)说的笼统些,采用BGA-1或μPGA-1封装的CPU,具体是哪种区别在于其背面是锡球脚还是针脚。
BGA-1封装CPU正面
  BGA-1和μPGA-1(Micro-PGA-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BGA-1和μPGA-1封装类型的Mobile CPU才是我们认识中的CPU,这两种封装让CPU又回到了单独芯片的封装方式。在这两种封装方式中,整个CPU的核心部分(Die)被直接焊在了基板上,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CPU的核心部分位于基板的正中央。这种封装方式同样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代表着另一种封装技术的开始。相对于MMC封装方式的CPU而言,BGA-1和μPGA-1的巨大优势就是它的超薄特性,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这两种封装方式的CPU体积非常的小,并且前者还可直接焊在主板上,因此可以满足许多超薄笔记本电脑的设计需求,对减小笔记本机身厚度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从Mobile Pentium III开始,随着笔记本电脑的轻、薄之风盛行,这两种封装的CPU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解决方案。
BGA-1封装CPU背面,注意图中为"锡球脚"
BGA-2和μPGA-2(Micro-PGA-2)  BGA2和μPGA2是Pentium III时代的产物,换句话说,BGA-2和μPGA-2只在Mobile Pentium III之后的CPU中应用,因此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判断一块CPU所采用的封装形式是BGA-1或μPGA-1的,还是BGA-2或μPGA-2的。区分它们的则是“裸露”在基板上的Die,Die是Pentium III的,则这块CPU所采用的封装形式为BGA-2或μPGA-2。另外,由于BGA-2封装的Mobile Pentium III CPU采用的是0.18微米的制造工艺,因此相对BGA-1封装而言,BGA-2封装的内核较小,呈正方形。而BGA-1封装的内核较大,呈长方形。
μPGA-2封装CPU正面,Die为正方形且体积较μPGA-1小
μPGA-2封装CPU背面,注意图中所示为针脚而非BGA-2的锡球脚
  Micro-FCPGA(micro Flip Chip Plastic Grid Array)和Micro-FCBGA (Micro Flip Chip Ball Grid Array),从结构设计的角度而言,这两种封装形式都是隶属于BGA和μPGA封装的,与上述BGA-1和μPGA-1,以及BGA-2和μPGA-2十分类似。Micro-FCPGA中文名为“微型倒晶片塑胶栅格阵列”,这种封装方式的处理器在基板上包含一个朝下安装、由环氧材料封装的芯片,使用2.03 mm长,直径为0.32 mm的478根插针与主板处理器插座接触。它与Micro-PGA封装的区别在于,micro-FCPGA没有内插式基板,而在底部却安装了电容用于抗干扰。
Micro-FCPGA封装图,处理器背面为针脚,并安装了抗干扰用的电容
  Micro-FCBGA中文名为“微型倒装晶片球状栅格阵列”,封装的表面板上包含一个面朝下、由环氧材料封装的芯片。与Micro-FCPGA不同的是,它的底部采用的是479个直径为0.78 mm的锡球脚与主板连接,另外用于抗干扰的电容安装在CPU的正面而不是背面(如图)
Micro-FCBGA封装图,处理器背面为锡球脚,正面安装了用于抗干扰的电容
  Micro-FCPGA和Micro-FCBGA是目前最成熟,使用最广泛的封装方式之一,在 Pentium III-M,Pentium IV-M,以及Intel最新的讯驰平台Pentium-M中均可见到它的身影。代表着目前笔记本电脑专用CPU封装技术的最高水准。
下面列出各个时代笔记本专用CPU主要应用的封装形式,以便升级时参考。1.Pentium及Pentium-MMX:TCP,MMC1。2.Pentium II:MMC1,MMC2,BGA-1,μPGA-1,Mini-cartridge。3.Pentium III:MMC2,BGA-2,μPGA-2。4.Pentium III-M,Pentium IV-M,Pentium-M:Micro-FCPGA,Micro-FCBGA。
笔记本CPU升级思路  通过对CPU封装的分析可以看到,早期TCP封装的CPU是焊接在主板上的,因此不可升级(也没有升级的意义);MMC1、MMC2、Mini-cartridge封装的CPU从理论上来说是可更换的;BGA(包括BGA-1和BGA-2)、Micro-FCBGA封装的CPU由于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因此一般的个人用户无法升级;μPGA(包括μPGA-1和μPGA-2)、Micro-FCPGA封装的CPU由于采用了和台式电脑CPU相似的ZIP(零拔插力)插座,因此升级是可行的,也是所有封装中升级最为方便的。大部分情况下,用户只需一把螺丝刀,即可完成对CPU的更换。
  然而并不是相同的封装类型就代表着升级可行性,同时要考虑的还有散热、电路、以及芯片组的搭配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散热和芯片组的搭配。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一:同级别升级同级别升级即同类型CPU的升级,升级后提高的仅仅是CPU的主频。一些名牌笔记本电脑厂商对于其产品的CPU散热部件及供电电路的设计都富有一定的余地,(实际上厂商为了减少因重新设计而增加的成本,同一型号的产品均采用同一类型的散热器和供电电路。这种情况多见于同一型号的笔记本电脑装载了不同频率CPU以区分其市场定位)这就为升级CPU后笔记本电脑的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跨级别升级表1列出了从Pentium到Pentium III各种笔记本电脑专用CPU所采用的封装和其所搭配的芯片组。从表中可以看出,早期的Pentium(包括带MMX和不带MMX) 搭配的是INTEL 430TX芯片组,而Pentium II搭配的是北桥为82443BX的440BX芯片组,芯片组的不同,导致了从Pentium无法升级到Pentium II。
  Pentium II级别的CPU是最具升级潜力的笔记本专用CPU,也是跨平台升级的代表(其之前的Pentium由于无法跨平台到Pentium II,其后的Pentium III、Pentium III-M、Pentium IV-M、Pentium-M的设计架构和搭配的芯片组均不同,无法跨平台升级),从表1中可以看到,采用MMC2封装的Pentium II可以直接升级到Pentium III和高主频的Celeron。系统性能提升巨大。然而遗憾的是,采用μPGA-1封装的Pentium II无法升级到μPGA-2封装的Pentium III,原因在于μPGA-1和μPGA-2这两种封装形式的接口完全不同,看了表2,想必大家就清楚了。
  0.13微米铜连接工艺Pentium III-M使用的是全新的Tualatin核心,采用Micro-FCPGA和Micro-FCBGA封装技术,外频从Pentium III的100Hz提升到133Hz,与其搭配的芯片组也升级到了830M。因此,Pentium III无法升级到Pentium III-M。同理,目前市场上主流笔记本电脑所装配的Pentium IV-M和Pentium-M CPU,尽管封装技术一样,但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系统架构和芯片组,所以它们均不能跨级别升级。(例如T20、T21、T22无法使用T23的CPU)
注意事项1. 升级CPU,除了对CPU封装结构要有一定的了解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拆机经验。因为升级CPU时必然要涉及到拆卸,然而厂家是不允许用户自己拆装笔记本的,所以往往采用保修失效等条款来限制用户的这种行为,因此笔者不赞成对那些还在保修范围之内的笔记本电脑升级CPU。2. 虽然CPU的升级可以带来一定性能的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整机温度升高,电池使用时间缩短等副作用。因此在给CPU升级时,应当以整机稳定性为重。特别是在升级之后要做好散热工作。3. 如果升级之后CPU仅仅是主频提高了100~200Hz的话,则系统的提升远不如增加内存或更换高转速硬盘明显。因此,对于同级别CPU的升级,除非频率提升幅度大(比如从P4-M 1.6G升级到P4-M 2.2G),不然实在没有升级的意义。4. 升级前最好到厂商的网站上下载硬件维护手册并仔细阅读。拆卸笔记本时一定要“胆大、心细”。若有多颗螺丝需要拧开的部件(特别是散热器上),松开时一定要每颗先拧松一点,然后再逐颗松开,切忌一次把一颗完全拧出来而其他的还没有拧松。5. 升级之后也并非十全十美,尤其在跨级别升级后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IBM 600E 在CPU升级到了Pentium III后,开机会出现127报错。并且升级到P3-650Hz时被识别为P3-500(但并不影响使用),另外对Pentium III的SpeedStep功能也无法支持。相比之下,同级别升级后出现问题的情况极少,往往是CPU散热风扇启动比升级前更频繁而已。
笔记本产品排行
【】【】【
】【打印】【】
不支持Flash
太平洋电脑网的其他文章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可以换cpu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