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分期第三方合作平台和佰潮网,在哪个分期购物平台分期购物好?

主攻大学生分期购物 趣分期平台零首付
 作者: 于延 编辑:
  【IT168什么值得买】对于有消费需求但经济并不宽裕的学生群体而言,想要购买价格昂贵的商品,分期付款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过,金融机构对向学生发信用卡持谨慎态度,使得大部分学生无缘分期购物。趣分期平台的出现得到了不少大学生的认可,全部支持“零首付”分期支付,货源均来自京东、易迅、苏宁、小米商城等知名电商,确保正品行货,保障售后服务。只要网站上有货商品,全部都可以在趣分期商城进行分期付款。【】▲最值得信赖的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  Q:什么人能分期?  A:针对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提供分期服务。大四学生需客服审核后确定分期数及是否通过分期。我们已经开通了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在校大学生均可分期购物。已毕业的不得参加分期。▲购物流程▲计算月供  Q:需要什么资料?  A:无需担保和抵押,只需要拥有身份证、学生证和校园一卡通,即可分期。  Q:还款流程是啥?  A:在趣分期成功下单并收到商品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根据您的订单金额、分期数、首付相关的一个账单,你需要在每期最晚还款日前支付相应的月供,支付方式为支付宝或网银支付。  Q:暂时还不上怎么办?  A:如果最晚还款日前未能完成支付,逾期将会产生滞纳金。  Q:什么是免签额度?  A:免签额度会在下第一单时由客户经理上门签订免签额度协议,一次性签订协议后,即获得了1000元的免签额度,免签额度会在您还款后增加相应额度,可循环使用。  目前趣分期支持的电商有:▲支持电商1▲支持电商2  关于数码产品的选购建议,推荐本站的这篇文章《文青学霸或土豪 开学数码三件套买什么》【】
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 趣分期:一家分期购物网站如何做月流水3亿
趣分期:一家分期购物网站如何做月流水3亿
2014年初,大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分期乐、趣分期、优分期等纷纷涌入,大有江湖厮杀之势。其中,呼声最高的是&趣分期&。
趣分期还未上线就已获得5位知名天使人的联合投资,自3月份上线以来已完成A、B、C三轮融资,融资金额达数亿美金,如今估值超过5亿美金。
团队由最初的10人不到发展壮大到3000多人,业务范围覆盖全国超2000所高校,用户数达到100万。
趣分期以席卷之势扫荡大学生分期购物市场,交易额持续攀升,11月份平台流水已超过3亿。上线九个月时间,趣分期是如何力挫竞争对手,成为分期购物市场的一匹黑马?
站在风口的猪
趣分期CEO罗敏,在创立趣分期之前,曾尝试过很多项目:做社交网站,干互联网在线教育,做导购APP,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曾经的他有过太多标签: &创业狗&、&连续失败者&&&
尽管频繁创业失败,但罗敏一直坚持地&赖&在创业这条路上,他把创业比喻成德州扑克牌局,好牌坚持到底,烂牌趁早放弃,要去找风口和朝阳产业。
罗敏发现很多大学生会在选中一双几百块钱的鞋后,将其先放在购物车里,等过段时间打折再下单。这说明,学生有消费需求,但对价格敏感,在一定时间段内可能因为资金不足不能支持购买。
罗敏觉得,分期购物或许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京东、淘宝早有为高消费用户提供分期购物的服务,但一般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很难企及,大学生分期购物几乎是个空白市场。
且分期购物的信用审核需强大线下团队疯狂扫街,这是传统银行信用卡部门和基于大数据的电商平台都不愿做的鸡肋市场。而罗敏的团队正好有这个能力。
用好乐买创始人李树斌的话说,&罗敏管理校园渠道的能力早就练出来了。&
在创业失败后,罗敏曾短时间入职好乐买,在全国数千所高校建立了一支几万个校园代理人的队伍。在好乐买销售量最高时,学校市场的月销售额能做到3000万。
趣分期尚未成立就拿了5位知名天使投资人的钱,融资也非常顺利,C轮融资更是高达一亿美金;交易额也持续上涨,11月平台流水达3亿,从目前发展态势上看,罗敏似乎成了风口的那头幸运的猪。
资本强势注入
趣分期能够如此快速发展,很大部分原因得益于资本的强势注入,但为什么趣分期能够一再获得资本青睐?
&罗敏的社交能力是很强的。&好乐买创始人李树斌在很多场合说过。
李树斌约一位朋友吃饭,刚好罗敏也在,二人就这样认识了。创立好乐买时,李树斌觉得罗敏在市场方面的能力很不错,就邀请他加入。
在李树斌看来,罗敏是那种跟人一旦见过面,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今后或多或少地建立一些联系。在很多圈子,本来以为都不太可能有罗敏的熟人,结果令人惊讶的是,罗敏在里面的相识度很高。
即便在还不能确定做什么项目的时候,罗敏就能找到很多天使投资人,既有陈华、吴世春等还在创业路上的创业前辈,也有像鲍岳桥这样的资深企业家。
还未上线,趣分期就获得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好乐买创始人李树斌、联众创始人鲍岳桥、唱吧创始人陈华、梅花天使创始人吴世春5人的联合天使投资。
后来,陈华又把罗敏介绍给了唱吧的投资机构蓝驰创投,趣分期很快拿到了几百万美金的A轮投资。
8月,趣分期又获得蓝驰创投等三家机构的联合注资,12月份趣分期再次完成C轮融资,融资额达1亿美元。
趣分期负责人刘爽说,分期跟团购一样,需要借助线下团队,需要密集的人力去做推进,对资金量和资金周转的要求很大。
&趣分期短时间内快速拿到巨额投资,也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行业整合做准备。&
紧抓&重&模式
后危机时代,企业大都向轻模式转型,然而几位天使投资人竟一致建议: &趣分期的模式在前期一定要重。&
这个&重&意味着壁垒更高。分期购物网站在上游会对接一些电商平台的商品资源,下游则铺开广泛的地面团队实施落地的运营、风控和追偿工作。银行和大电商都不屑于去做这件事,小的互联网团队很多都缺乏线下执行能力。
罗敏规划着趣分期的线下团队深入到中国的每一所高校,广积用户。积累的用户多了,平台做大了,运行成本降低了,这些都将成为趣分期在分期购物市场的竞争优势。
而且,趣分期模式的&重&必须是可控的。
为了避免坏账的出现,趣分期设立了较为严格的审核条款,且凡首次分期用户,需线下工作人员到学生宿舍确认相关信息(包括包括学生证、身份证、饭卡、成绩单、银行流水和家庭住址、父母的联系方式等),并通过交流做出进一步判断,从而降低了平台本身的风险。而一旦出现借款逾期不还的情况,趣分期的团队也会进行电话或当面催收。
目前趣分期已经覆盖了超过2000所高校,用户数达到100万。在分期购物市场,趣分期已经领先一步,面对后来的众多模仿者,趣分期已经&重&得占领了大壁江山。
当线下的流程全部运转起来,线下的口碑和业务模型建立起来之后,再增加线上投资,趣分期便开始慢慢变轻,走轻奇特产业化发展模式。但如果一开始就轻,一旦别的公司做业务延展,它就很可能被吃掉了。
想象空间无限
中国有将近 3000 万大学生,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在1000 元左右,看似市场很大,但毕竟总盘子增量有限,且只有四年的购买周期,发展受限。
为了实现将趣分期的用户延续对接无缝服务,从而源源不断得到趣分期培育好并建立了虚拟信用档案的优质资源。罗敏推出来分期,专门面向互联网白领垂直人群,对其提供1万到50万不等的授信服务。
未来,罗敏希望针对外企员工、老师、医生等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分期产品,会有不同授信额度和利率。
&我们实际上是以分期服务,在一块儿一块儿覆盖中国所有信用可靠的优质人群。而未来的商业模式,也未必建立在分期利息上。&
对于罗敏而言,分期购物只是一种获客手段,他希望把这些优质人群渗透、聚合,由人群的特点出发去开发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比如买车需要缴纳保险,趣分期可以帮忙分期代付,并且当用户足够多将这些业务一起打包委托给趣分期,趣分期就可以跟保险公司有议价权,一头连着众多用户,一头连着大企业,两头都可以赚钱,且规模还能无限的做大,在无数的垂直领域复制。
如果趣分期能够将更多需求引导、聚合并反向匹配给 B 端,那么其能进入的,将是另外许多个上万亿的市场。
&我们除了卖金融服务外,也在成为电商消费的入口。&罗敏说。  1. 关于分期购买平台  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学生分期购买,很多人说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意味着大学生或年轻人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但仔细看他们商业模式的背后就是刺激大学生以比较高的利息借钱买相对昂贵(原本买不起)的东西的意思。  大学生分期购买到底是什么? 假如你一个没有收入的大学生,但现在很想购买iphone 6或其他一般情况下买不起的产品,但却没有钱能付款,同时也没有信用卡的时候,可以利用的一种新的金融商品。一开始支出部分费用(也可以没有),然后每月以固定的费用来还款。  2. 为什么是大学生?  对分期购物平台来说,大学生群体其实是很好的目标群体,因为  1) 他们已经是成年人,可以签合同承担法律责任(贷款协议)  2) 他们刚刚从父母的怀里出来,比较天真、单纯,比较容易受到物质刺激  3) 他们的身份有一定的保障(属于学校的),毕业之前跑不了  4) 最后,如果他们还不了贷款了,还可以找这些学生的父母,可以收取剩下的钱。  如果大学毕业之前还不了钱,分期购物平台可以用“我找你老师谈谈吧”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压力,来很容易解决还款问题。一般学生特别担心影响毕业的情况出现,那他们的父母会怎么样呢? 如果你是他们的家长,这笔钱能不还吗? 父母始终是这些学生群体负债的最靠谱的承担者。  这样的话,这整体的过程,很像父母拿高利贷买iPhone给孩子们的情况,你觉得这还是大学生分期贷款吗? 这是互联网金融吗? 这是金融创新吗?  3. 其实,大学生分期贷款 = 高利贷  上述一直说大学生分期贷款是高利贷,我们在一起分析一下。分期购买平台的收入来源是两个部分 1) 利息 2) 电商中介费。 简单分析一下具体内容:  1) 收入来源之一:高利息  大学生是根本没有信用记录,也没有收入,所以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大学生为信用风险比较高的群体,所以一般法律上或公司制度上一般不允许给大学生发放信用卡。如果一家公司(或机构或甚至是个人)还是愿意借钱给这高风险群体的话, 为了弥补这信用风险,利息上需要加上风险酬金(risk premium),一般风险越高的人,需要付出的风险酬金越大。  大学生因为风险比较高,所以对这群体收取的利息自然而然为高。其实是金融的角度看还是很正常的。那问题是什么。因为“利息”忽然忽悠成“服务费”了之后,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这是实际上非常高成本的贷款。  那高利贷怎么定义? 一般高于银行体系所要求的利息水平以上的借款行为都可以说是广义上的高利贷。  如果我在分期购买的平台上购买苹果的iPhone 6 Plus, 购买时的价格为5899元,以12月的分期购买。 每个月学生要还 540.9元 (本金 491.58 (5899/12) + “服务费” 49.32 () )。 这服务费的部分用IRR的方式算出来的话, 这实际月利率(从分期购买平台的意义上是实际收益率)为1.502%, 也就是说年利息达到18%的意思。这是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利息水平5.1%,能够达到银行利率3.5倍以上的水平。 这不是高利贷吗?  虽然每笔的金额比较少,但纯粹从利息的角度看这服务费就是非常高的利息。  2) 收入来源之二:电商中介费  因为很多学生,通过分期贷款平台,能够借钱买东西,对电商来说,实际上能看到明显的出售量增加。所以他们也非常愿意跟这些分期购物平台合作。因为这些分期购物平台能提供的订单量足够大,他们对电商也可以要求更低的批发价,从出售价格和批发价格的差价的部分,也可以得到收入。  这时候,我们在可以挖掘他们的收入结构,因为我不知道这些分期平台能拿到的批发价格水平,假如他们能购拿到3%的毛利水平(可能更高,也可能是更低,但这水平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范围),他们实际上以5722.03元的价格,拿到iPhone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学生购买iphone的时候,这平台所付出的代价却不是5899元,而是5722.03元。这么算的话,他们的实际收益率,月利息为1.995%, 年利息会变成23.93%了。 看起来这是很好的生意,不过这还不是高利贷吗?  4. 这社会为什么开始对大学生放高利贷了呢?  其实是,这案例跟95年, 96年的韩国的情况还比较相似。那时候大家都看到的是整个经济不停地发展,大家都认为明天应该是比今天好。市场的态度也很乐观,也就是说,那时候是消费一直在增长的时代。  但经济不可能是永远的高增长率成长。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变得缓慢,消费增加速度开始下降或达到饱和状态了。意思是说,现在有钱的,能花钱的人,已经都在花钱的状态。但是这社会/经济还需要持续成长,要不然大家(或投资者)会失去信心(或幻想)。  所以当时韩国政府默认允许很多信用卡公司发放信用卡,甚至对无收入的大学生也可以办到好多张信用卡,他们拿到信用卡之后,可以开始花钱了,市场看到了新的消费群体的出现。那时候,大家以为这是好事,市场的参与者都很开心。1997年,韩国一旦遇到经济衰退,大家发现这是大量垃圾债券出现的征兆。很多年轻人忽然变成信用不良身份。  5. 大学生分期购买,这真的是创新吗?  大学生根本没有信用记录,没有收入,所以是信用风险比较高的群体,所以银行或信用卡公司都不发放信用卡或贷款,国家或这些金融机构的制度给这些群体不允许发放信用卡、贷款,是都是金融的意义上合理的。但现在突然出现互联网金融或大学生分期购买的概念,糊里糊涂就可以给这些高风险群体提供贷款了。本质上这群体没有得到任何风险上的改善,但怎么可以发放贷款了呢? 我真找不到创新的点,大家为什么都说这是个创新呢?  现在这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变缓慢,银行利息也比较低,房地产经济也没有以前那么好,市场上的资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处,这时候这些钱的最后目的地是放高利贷的行业了吗?  为什么社会的成熟的参与者,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群体发放高利贷,满足自己的利益呢?有这个必要吗? 当然大学生们也需要充分地理解分期购买,更合理地决策,但他们本来就相对的单纯、天真的群体,被诱惑拿到了高利贷,这纯粹是他们的错误吗?  6. 我还是想做社交。  内很多人都认为社交平台只是单纯的一个导流量的入口,他们以为加上一个游戏或加个电商入口,直接套现,他们却没有考虑社交平台的目的或方向。从开心网或人人网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得出这种方式显然不是社交平台该走的方向。  买新的iphone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有“逼格”的手机继续宅着刷朋友圈而已,却改变不了任何一个参与者的生活、人生。社交平台不仅是导流量的入口,而是不同想法的聚集地,通过社交平台,大家可以认识更多不同的人,碰到不同的想法,看到不同的世界。我相信通过这些过程每个人的人生变得更丰富多采,每个人的生活也得到变化。这是我在做社交最大的原因。  业内很多朋友说最近互联网金融比较火,成长也快,很容易挣钱,公司的估值也高。还有人说,社交已经过时了或得不到关注了。但我还是宁愿改变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愿意参与欺骗这社会未来成员的生意。  我是郑玹宇,来自韩国,初中赶上第一次互联网浪潮,赚到了人生第一个百万美金,进过软银风投,2013年从北大毕业。大学生社交平台tataUFO创始人  1. 关于分期购买平台  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学生分期购买,很多人说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意味着大学生或年轻人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但仔细看他们商业模式的背后就是刺激大学生以比较高的利息借钱买相对昂贵(原本买不起)的东西的意思。  大学生分期购买到底是什么? 假如你一个没有收入的大学生,但现在很想购买iphone 6或其他一般情况下买不起的产品,但却没有钱能付款,同时也没有信用卡的时候,可以利用的一种新的金融商品。一开始支出部分费用(也可以没有),然后每月以固定的费用来还款。  2. 为什么是大学生?  对分期购物平台来说,大学生群体其实是很好的目标群体,因为  1) 他们已经是成年人,可以签合同承担法律责任(贷款协议)  2) 他们刚刚从父母的怀里出来,比较天真、单纯,比较容易受到物质刺激  3) 他们的身份有一定的保障(属于学校的),毕业之前跑不了  4) 最后,如果他们还不了贷款了,还可以找这些学生的父母,可以收取剩下的钱。  如果大学毕业之前还不了钱,分期购物平台可以用“我找你老师谈谈吧”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压力,来很容易解决还款问题。一般学生特别担心影响毕业的情况出现,那他们的父母会怎么样呢? 如果你是他们的家长,这笔钱能不还吗? 父母始终是这些学生群体负债的最靠谱的承担者。  这样的话,这整体的过程,很像父母拿高利贷买iPhone给孩子们的情况,你觉得这还是大学生分期贷款吗? 这是互联网金融吗? 这是金融创新吗?  3. 其实,大学生分期贷款 = 高利贷  上述一直说大学生分期贷款是高利贷,我们在一起分析一下。分期购买平台的收入来源是两个部分 1) 利息 2) 电商中介费。 简单分析一下具体内容:  1) 收入来源之一:高利息  大学生是根本没有信用记录,也没有收入,所以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大学生为信用风险比较高的群体,所以一般法律上或公司制度上一般不允许给大学生发放信用卡。如果一家公司(或机构或甚至是个人)还是愿意借钱给这高风险群体的话, 为了弥补这信用风险,利息上需要加上风险酬金(risk premium),一般风险越高的人,需要付出的风险酬金越大。  大学生因为风险比较高,所以对这群体收取的利息自然而然为高。其实是金融的角度看还是很正常的。那问题是什么。因为“利息”忽然忽悠成“服务费”了之后,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这是实际上非常高成本的贷款。  那高利贷怎么定义? 一般高于银行体系所要求的利息水平以上的借款行为都可以说是广义上的高利贷。  如果我在分期购买的平台上购买苹果的iPhone 6 Plus, 购买时的价格为5899元,以12月的分期购买。 每个月学生要还 540.9元 (本金 491.58 (5899/12) + “服务费” 49.32 () )。 这服务费的部分用IRR的方式算出来的话, 这实际月利率(从分期购买平台的意义上是实际收益率)为1.502%, 也就是说年利息达到18%的意思。这是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利息水平5.1%,能够达到银行利率3.5倍以上的水平。 这不是高利贷吗?  虽然每笔的金额比较少,但纯粹从利息的角度看这服务费就是非常高的利息。  2) 收入来源之二:电商中介费  因为很多学生,通过分期贷款平台,能够借钱买东西,对电商来说,实际上能看到明显的出售量增加。所以他们也非常愿意跟这些分期购物平台合作。因为这些分期购物平台能提供的订单量足够大,他们对电商也可以要求更低的批发价,从出售价格和批发价格的差价的部分,也可以得到收入。  这时候,我们在可以挖掘他们的收入结构,因为我不知道这些分期平台能拿到的批发价格水平,假如他们能购拿到3%的毛利水平(可能更高,也可能是更低,但这水平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范围),他们实际上以5722.03元的价格,拿到iPhone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学生购买iphone的时候,这平台所付出的代价却不是5899元,而是5722.03元。这么算的话,他们的实际收益率,月利息为1.995%, 年利息会变成23.93%了。 看起来这是很好的生意,不过这还不是高利贷吗?  4. 这社会为什么开始对大学生放高利贷了呢?  其实是,这案例跟95年, 96年的韩国的情况还比较相似。那时候大家都看到的是整个经济不停地发展,大家都认为明天应该是比今天好。市场的态度也很乐观,也就是说,那时候是消费一直在增长的时代。  但经济不可能是永远的高增长率成长。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变得缓慢,消费增加速度开始下降或达到饱和状态了。意思是说,现在有钱的,能花钱的人,已经都在花钱的状态。但是这社会/经济还需要持续成长,要不然大家(或投资者)会失去信心(或幻想)。  所以当时韩国政府默认允许很多信用卡公司发放信用卡,甚至对无收入的大学生也可以办到好多张信用卡,他们拿到信用卡之后,可以开始花钱了,市场看到了新的消费群体的出现。那时候,大家以为这是好事,市场的参与者都很开心。1997年,韩国一旦遇到经济衰退,大家发现这是大量垃圾债券出现的征兆。很多年轻人忽然变成信用不良身份。  5. 大学生分期购买,这真的是创新吗?  大学生根本没有信用记录,没有收入,所以是信用风险比较高的群体,所以银行或信用卡公司都不发放信用卡或贷款,国家或这些金融机构的制度给这些群体不允许发放信用卡、贷款,是都是金融的意义上合理的。但现在突然出现互联网金融或大学生分期购买的概念,糊里糊涂就可以给这些高风险群体提供贷款了。本质上这群体没有得到任何风险上的改善,但怎么可以发放贷款了呢? 我真找不到创新的点,大家为什么都说这是个创新呢?  现在这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变缓慢,银行利息也比较低,房地产经济也没有以前那么好,市场上的资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处,这时候这些钱的最后目的地是放高利贷的行业了吗?  为什么社会的成熟的参与者,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群体发放高利贷,满足自己的利益呢?有这个必要吗? 当然大学生们也需要充分地理解分期购买,更合理地决策,但他们本来就相对的单纯、天真的群体,被诱惑拿到了高利贷,这纯粹是他们的错误吗?  6. 我还是想做社交。  内很多人都认为社交平台只是单纯的一个导流量的入口,他们以为加上一个游戏或加个电商入口,直接套现,他们却没有考虑社交平台的目的或方向。从开心网或人人网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得出这种方式显然不是社交平台该走的方向。  买新的iphone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有“逼格”的手机继续宅着刷朋友圈而已,却改变不了任何一个参与者的生活、人生。社交平台不仅是导流量的入口,而是不同想法的聚集地,通过社交平台,大家可以认识更多不同的人,碰到不同的想法,看到不同的世界。我相信通过这些过程每个人的人生变得更丰富多采,每个人的生活也得到变化。这是我在做社交最大的原因。  业内很多朋友说最近互联网金融比较火,成长也快,很容易挣钱,公司的估值也高。还有人说,社交已经过时了或得不到关注了。但我还是宁愿改变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愿意参与欺骗这社会未来成员的生意。  我是郑玹宇,来自韩国,初中赶上第一次互联网浪潮,赚到了人生第一个百万美金,进过软银风投,2013年从北大毕业。大学生社交平台tataUFO创始人  1. 关于分期购买平台  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学生分期购买,很多人说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意味着大学生或年轻人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但仔细看他们商业模式的背后就是刺激大学生以比较高的利息借钱买相对昂贵(原本买不起)的东西的意思。  大学生分期购买到底是什么? 假如你一个没有收入的大学生,但现在很想购买iphone 6或其他一般情况下买不起的产品,但却没有钱能付款,同时也没有信用卡的时候,可以利用的一种新的金融商品。一开始支出部分费用(也可以没有),然后每月以固定的费用来还款。  2. 为什么是大学生?  对分期购物平台来说,大学生群体其实是很好的目标群体,因为  1) 他们已经是成年人,可以签合同承担法律责任(贷款协议)  2) 他们刚刚从父母的怀里出来,比较天真、单纯,比较容易受到物质刺激  3) 他们的身份有一定的保障(属于学校的),毕业之前跑不了  4) 最后,如果他们还不了贷款了,还可以找这些学生的父母,可以收取剩下的钱。  如果大学毕业之前还不了钱,分期购物平台可以用“我找你老师谈谈吧”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压力,来很容易解决还款问题。一般学生特别担心影响毕业的情况出现,那他们的父母会怎么样呢? 如果你是他们的家长,这笔钱能不还吗? 父母始终是这些学生群体负债的最靠谱的承担者。  这样的话,这整体的过程,很像父母拿高利贷买iPhone给孩子们的情况,你觉得这还是大学生分期贷款吗? 这是互联网金融吗? 这是金融创新吗?  3. 其实,大学生分期贷款 = 高利贷  上述一直说大学生分期贷款是高利贷,我们在一起分析一下。分期购买平台的收入来源是两个部分 1) 利息 2) 电商中介费。 简单分析一下具体内容:  1) 收入来源之一:高利息  大学生是根本没有信用记录,也没有收入,所以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大学生为信用风险比较高的群体,所以一般法律上或公司制度上一般不允许给大学生发放信用卡。如果一家公司(或机构或甚至是个人)还是愿意借钱给这高风险群体的话, 为了弥补这信用风险,利息上需要加上风险酬金(risk premium),一般风险越高的人,需要付出的风险酬金越大。  大学生因为风险比较高,所以对这群体收取的利息自然而然为高。其实是金融的角度看还是很正常的。那问题是什么。因为“利息”忽然忽悠成“服务费”了之后,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这是实际上非常高成本的贷款。  那高利贷怎么定义? 一般高于银行体系所要求的利息水平以上的借款行为都可以说是广义上的高利贷。  如果我在分期购买的平台上购买苹果的iPhone 6 Plus, 购买时的价格为5899元,以12月的分期购买。 每个月学生要还 540.9元 (本金 491.58 (5899/12) + “服务费” 49.32 () )。 这服务费的部分用IRR的方式算出来的话, 这实际月利率(从分期购买平台的意义上是实际收益率)为1.502%, 也就是说年利息达到18%的意思。这是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利息水平5.1%,能够达到银行利率3.5倍以上的水平。 这不是高利贷吗?  虽然每笔的金额比较少,但纯粹从利息的角度看这服务费就是非常高的利息。  2) 收入来源之二:电商中介费  因为很多学生,通过分期贷款平台,能够借钱买东西,对电商来说,实际上能看到明显的出售量增加。所以他们也非常愿意跟这些分期购物平台合作。因为这些分期购物平台能提供的订单量足够大,他们对电商也可以要求更低的批发价,从出售价格和批发价格的差价的部分,也可以得到收入。  这时候,我们在可以挖掘他们的收入结构,因为我不知道这些分期平台能拿到的批发价格水平,假如他们能购拿到3%的毛利水平(可能更高,也可能是更低,但这水平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范围),他们实际上以5722.03元的价格,拿到iPhone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学生购买iphone的时候,这平台所付出的代价却不是5899元,而是5722.03元。这么算的话,他们的实际收益率,月利息为1.995%, 年利息会变成23.93%了。 看起来这是很好的生意,不过这还不是高利贷吗?  4. 这社会为什么开始对大学生放高利贷了呢?  其实是,这案例跟95年, 96年的韩国的情况还比较相似。那时候大家都看到的是整个经济不停地发展,大家都认为明天应该是比今天好。市场的态度也很乐观,也就是说,那时候是消费一直在增长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你见过这么高的返利平台吗?/1dcibU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佰潮网分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