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 收购收购华三要多久才能通过美方审批

清华紫光25亿美元收购华三51%股份
[摘要]清华紫光成为“新华三”的控股股东,对于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腾讯科技讯(梁辰)5月21日,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控股”)与宣布达成合作。前者旗下紫光集团下属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股份”)以不低于25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新华三”公司5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根据协议,“新华三”将包括惠普全资子公司华三通信与惠普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惠普”)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总估值约45亿美元(不含现金及负债)。倘若该协议通过,协议双方表示,“新华三”将成为中国市场上领先的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提供商,为中国客户提供完整的企业级 IT 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及技术服务。收购完成后,“新华三”将成为惠普服务器、存储、网络产品和硬件支持服务在中国境内的独家提供者。原华三通信和中国惠普服务器、存储与技术服务业务的核心管理团队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原中国惠普负责人将继续领导惠普在华业务。惠普方面表示,中国惠普仍将继续 100%拥有其在华的企业服务、软件、HP Helion 云、Aruba 网络产品和打印与个人系统业务。“新华三”2014财年营收约31亿美元(调整后),营业利润4亿美元(调整后GAAP利润3亿美元),拥有约 8000名员工,其中包括2500多名工程师,并拥有超过 5700余项专利。惠普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梅格·(Meg Whitman)表示,“新华三”将能更好的为中国创新。清华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清华紫光将成为“新华三”的控股股东,这标志着“新华三”正式成为民族信息技术产业的一员,这不仅对实施国家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新华三”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清华控股是中国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旗下资产管理公司。紫光股份是中国A股上市公司,是国内软件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之一,并自1999年起成为惠普公司的长期战略渠道合作伙伴。双方披露,此次交易预计将于2015年底完成,以紫光股份股东大会批准、并完成相关政府部门审批等为前提条件。
[责任编辑:haroldli]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华三股权流转史:辗转11年又回原点?|紫光股份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华三股权流转史:辗转11年又回原点?
  时代周报记者 汪 实习生 王韶霞 发自北京
  (000938.SZ)收购华三一事尘埃落定,在经历数次股权变迁后,华三通信的控股权再次回到本土企业手中。
  2003年,在思科对华为的诉讼官司打得如火如荼之时,华为和美国网络设备商3Com合资成立华三,将中低端数据通信产品线和整体运营团队纳入合资公司。
  在随后的数年,华三在数据通信领域迅速崛起,企业网产品的出货量超越思科,成为渠道中的第一品牌。3Com最初选择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的初衷,是借助合资公司打开中国市场,而华三也的确不负众望,在几年间成长为3Com的主要增长点。华三成立之初,华为持股51%,3Com持股49%。不过一年之后,3Com增持至51%。
  此后,以华为的退出为标志,2006年至今的9年间,华三的股权经历了三次变迁。
  2006年,3Com获得华三股份的收购权,并于2007年3月通过了中国政府部门的审批,3Com以8.8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华为持有的49%股权。
  2007年4月,华为3Com正式更名为华三通信,企业标识正式变更为“H3C”。收购之初,3Com曾与华为有8个月的不竞争约定。华三正式告别华为时代,成为外商独资企业。
  事实上,对于这家由自己一手参与创办,且大部分运营团队都是原华为员工的公司,华为在退出之后也曾尝试过间接收购。2007年9月,华为与贝恩资本宣布,双方联合斥资22亿美元收购3Com。若收购完成后,贝恩资本将持股83.5%,华为持股16.5%。然而,在3Com董事会已经批准的情况下,这次收购却未能通过美国政府的安全审查,加之收购成本上升等因素,最终华为与贝恩资本撤销了收购计划。
  两年后,惠普完成了当初华为没能完成的收购。2009年11月,惠普27亿美元收购了3Com。这次收购,惠普的最终目标也是华三。收购当时,惠普对外称,这次合并将改变网络设备行业,突出其下一代数据中心战略,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也将得到提高。
  惠普在收购3Com以后,外界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其对华三的整合运营上。作为3Com旗下最优质的资产,华三的品牌得以保留,且保持了原有的独立运营的状态。而惠普副总裁GaryThome也曾公开对思科的产品发表过评论,惠普借助华三与思科展开竞争的目的不言而喻。
  不过,收购后的华三似乎并未发挥其最大作用。虽然近几年华三的利润和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由于其外资身份,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受到限制。
  紫光股份对华三的收购似乎水到渠成,在年初惠普中国董事长毛渝南的任命书引发了华三员工不满抗议后,短短3个月的时间,紫光股份即公开了收购事宜。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这次收购,紫光股份将持有新华三51%的股份,除去员工持股计划分割的股份,其余股份仍归惠普所有。中国本土企业以超过半数的股份获得控股权,剩下的股份由外资企业掌控,而这一格局与11年前华三成立之初极其相似。
  前后历经11年的时间,从股权构成上看,华三似乎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
  “股权多次被卖,从未掌握过自己的命运,这是华三人的悲哀。”华三员工的一句话或许可以代表整个华三内部对于数次股权变更的态度。在外界看来,对华三的了解绝大部分源自于多次股权变更时的相关信息,华三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家企业,似乎并没有很立体的形象。
  近半年的动荡和华三员工对于股权变更的态度,从国内最大的通信社区通信人家园上可以窥得一二。
  自今年1月份惠普中国董事长毛渝南的任命书引发员工不满后,就有华三员工源源不断地在该论坛上发布相关信息,其中大部分出于对华三高层及股权变更的不满。
  华三员工多以“华三人”自居,在年初的那次风波中,对于最后出走华三创办数梦工厂的前华三副总裁王巍,以及升任华三CEO的曹向英,华三员工都用了背叛的字眼。其中,王巍是年初活动的领导者之一,而曹向英则在年初的活动中充当了“灭火器”的角色。
  两个不同阵营的领导者,最终都成了员工眼中的“背叛者”,相比其他企业,华三员工似乎对公司附加了更多的感情色彩。“公司高层现在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天天和我们谈价值观、谈奉献、谈忠诚、谈3年翻番、谈超越华为。”一名华三员工表示,股权频频变更,曾经的老领导相继出走,对于这批华三的创始员工而言,华三未来究竟会怎么样,他们心里并没有底。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紫光收购华三 图什么?_行业综合_中国百科网
紫光收购华三 图什么?
    惠普能否重振中国市场?新华三能帮助惠普重回巅峰吗?h3c在 2010年被惠普全资收购时,已是中国最大的企业业务公司,至今,h3c网络设备在中国市场仍然独占鳌头,并且在国际市场也拥有仅次于思科的市场份额。后来受到信息安全影响之后,h3c在很多政府、央企采购项目中遭遇阻力。事实上,受信息安全及it国产化的影响,惠普中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也同时下滑。根据gartner报告,2014年q4,惠普中国服务器出货量该季度同比下滑17.06%。根据idc最新报告,2014年,惠普以 15.0%的份额位居中国服务器市场第3位,以7.4% 的份额位居存储市场第4位,此前惠普中国服务器市场排名第二。idc企业级系统研究部高级研究经理周震刚认为,it国产化对惠普造成了一定冲击。新华三的国有化,提升了在政府和国有企业相关行业的竞争力,改变旧有的服务器存储市场竞争格局。但在gartner首席分析师张瑾看来,国产it企业的崛起,本质上是“性价比、本地化服务”的胜出,“国际it巨头的市场份额流失,是不可逆的,尤其在中低端市场”。他预计,到2019年,所有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里,国内厂商的占比会超过2/3,目前这一比例还不足50%。2014年,h3c的竞争对手锐捷网络收入增长超过20%,华为中国区企业业务收入达到130亿元,增长超过40%。而且华为计划,在未来5年将收入从130亿元提升至360亿元。目前,新华三2014年收入为31亿美元,利润4亿美元,高于华为中国区收入。但是,据idc统计的企业业务硬件市场份额中(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华为以18.5%的份额位居第一,新华三以16.5%份额排在第二。在这份报告中,联想、浪潮排在第五、第七,市场份额分别为7.6%、5.6%。“在中国本土,h3c拥有强大的市场、研发能力,足以与华为、联想竞争。”惠普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企业集团总经理bill veghte 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而在国际市场上,惠普又可以为新华三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渠道、经验支撑。” bill veghte指出,惠普在国际市场形势大好,比如,在欧洲市场,惠普最新财季的存储收入增长了17%。公告显示,新华三将成为惠普服务器、存储、网络产品和硬件支持服务在中国境内的独家提供者,但同时,公告也显示:h3c、中国惠普服务器、存储与技术服务业务的核心管理团队将继续保持稳定。“也就是业务线保持相对独立,并不确定是否会将服务器、存储交给原h3c运营。”一位h3c内部人士表示,“下一步会如何整合,并不清晰。客户、销售渠道、服务的策略一致性还是未知数。”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接受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对于团队管理采取过渡性方案。收购完成之后,会考虑公告新管理方案。”在紫光中的定位对赵伟国而言,比团队管理更重要的是,在紫光的生态中,新华三该如何定位?毕竟,在收购展讯、锐迪科之后,紫光已经被视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国家队,而新华三业务与芯片并不直接相关。也正是因此,曾有业内人士质疑紫光收购华三“只是生意”。在本次发布会上,赵伟国正面回应了这一问题:“新华三目前跟芯片还没有很强关联,但未来会有很大关系。”他指出,“华三的产品在后端、云端,而展讯、锐迪科的产品则是移动端。二者可以通过技术实现战略关联。未来几个月紫光会有新的战略投资,实现这种战略关联。”而且,赵伟国表示未来有可能会进军网络业务芯片,“但是否能做成,取决于我们的能力。”需要指出,目前新华三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产品均采用进口芯片,其网络设备芯片来自博通、marvell,服务器芯片则从intel采购。当然,包括联想、浪潮、华为的服务器芯片,也均从intel进口。2013年中至2014年,赵伟国通过频繁的资本运作在各领域布局。紫光集团先后收购展讯和锐迪科国内两家主要的移动通信芯片设计公司,强势进入集成电路领域。2014年10月,紫光集团又通过出资10亿元认购tcl股份,成为tcl第四大股东。赵伟国介绍,投资tcl,符合紫光的整体战略,对展讯有业务也有提升,tcl 2014年手机出货量超过7000万,属于展讯重点客户。“tcl当时股价被低估了,我们的投资增值了。”2015年4月,亦在规划之中,未来,紫光的智能制造芯片将与沈阳机床的产品实现技术协同。”包括本次收购新华三在内,紫光集团用两年时间、五次资本布局、投资超过360亿元,完成其消费电子、智能制造、信息战略的生态布局,年收入已超过500亿元。所有的企业主体都是赵伟国眼中的“优质资产”:“展讯是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沈阳机床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机床龙头,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企业。新华三则见证了中国信息化历程,在中国信息产业中至关重要。”对于旗下企业的发展规划,赵伟国告诉记者:“我主要负责制定战略方向,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结合,同时为企业提供资金、团队激励、人才等资源。至于企业的市场、产品,我不会插手。”在本次新华三的收购中,紫光集团已确定为新华三数亿美元的股权激励,以及依托于清华系的庞大人才资源。“紫光的家底正在一点点做厚。”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紫光的布局,都是国家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做好了很可能成为国家脊梁。”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光收购西部数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