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t波改变是什么意思 怎么改

全国城市列表
哪些能动哪些不能动 怎样改装才算合法
在逐渐兴起的改装风和不断涌入的国外改装文化的影响下,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主愿意将自己的爱车进行改装。笔者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或是小改引人注目,或是大改对车辆性能彻底颠覆。但由于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过去的汽车改装行业都处于“灰色”地带,很多人还只能处于“地下工作”。从去年10月开始执行的新修订《机动车登记规定》对改装车政策放宽,原厂改装车有了合法身份,这对很多改装车迷来说是个喜讯。然而,新政策的执行是意味着汽车改装从此就不再受任何拘束了吗?怎样改才是合法的改装车呢?今天我们来简单聊聊这个话题。何为合法改装车改装无小事,一辆车包含数千个零件,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日,新修订的《机动车登记规定》正式实施。这表明国内原厂改装车将具有“合法身份”。“原厂改装:是指汽车在出厂前或在出厂以后,由汽车制造厂商本身根据个性化要求,定制的型号不一、配置不一的,但是已经经过生产厂家检验合格装车、整车。因此,购买了原厂改装车的消费者,在上牌时无需再提供额外的改装证明,直接就可以上牌上路。”国外知名改装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有直营店,相比自己改装这些大品牌更炫,更有保障但在这样的政策下,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车主。他们的言论又让人不免多了几分担心,车主李先生说,一定要趁着新政策的实施,把车子改动一下,满足一下自己的心理。车主夏先生同样表示:“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我们这些热衷于改装车的车主,再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被罚款或是被扣了”。然而,对该政策细心阅读后,新法并不如车主所愿。目前,不是所有改装车都是合法的,合法的改装车只能是原厂改装车,车主私自加装尾翼、更换车标等车身外观和更换发动机等改装行为依然属于违法行为。看来大家对政策理解多少有些误区。政策有“松动”并不代表可以随意改新规在机动车改装政策方面有所“松动”,但并不代表可以将车随意乱改。虽然内容放宽、手续简化,但改装车的规范仍有严格要求,特别是对于改装车辆发动机、车身或者车架的,还应当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确保安全。新修改条例规定仅限“原厂改装车”拥有合法身份,而非车主私自改装的车辆,这是车主必须注意的。改装需申请(、、)
改装在国内有很高的群众基础,但私自改装目前还属于违法据车管所负责人介绍,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不允许擅自改变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擅自改变车身外观、发动机性能、增加涡轮等都是不允许的。若切实需要改装的车主,必须先到车管所申请备案,才能改装。内饰方面,在不影响安全行车的情况下,原则上可以改装。但是,座椅不能取走,车内结构不能改变,在车管所机动车登记的车辆结构特征,也不能擅自更改。在车架号损坏或者无法标识后进行改装,也需要变更登记。另外,车身颜色可在变更后10天内到车管所进行变更登记,其中,有三种颜色不能修改。包括:消防装用红,工程抢险专用黄和国家行政执法专用的上白下蓝色。小结:看过上述分析后,想必车主们应该有一个对改装更清醒的认识了。对于合法改装,业内人士表示,改装车确实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改装车花费时间长,费用高,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改装发动机后,车辆内部部件,排量和动力就会改变。并且,改装后的车辆动力加强,车主不一定能较好操控车辆,更严重者可能暗藏安全隐患,因此对改装还是要慎重选择。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微信扫一扫,爱车轻松购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下载【购车通APP】;
看车选车找优惠,金牌顾问帮买车。
[责任编辑:smoothche]
热门搜索:
近期热点车型
价格:18.48-32.98万
口碑评分:82分
价格:8.99-16.99万
口碑评分:75分
价格:21.98-27.28万
更多车型: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改变你的人生
什么最重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改变你的人生
什么最重要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如何修改路由器的无线密码(怎么修改wifi密码)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如何修改路由器的无线密码(怎么修改wifi密码)
Channel Me 精选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width="132" height="99" src=""/>
在线人数: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股票/基金&
改革要怎么改?改什么?
作者:黄孟复
  《中国民商》创刊为中国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应该说,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有的问题可能还非常复杂和深刻。虽然继续深化改革已是各界的共识,但是怎么改,往哪里改,改什么,还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
  我认为,提出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摸着石头过河”,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基本上是以开放为主线,开放就是学习人家的经验,所以,哪个地方开放的程度高,哪个地方改革的力度就大。
  “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是一种试错的试验,允许错,错了就再改回来。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河还得过,但能摸的石头都摸过了。因此,现在应该坐下来好好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是,怎样“架桥过河”,先架什么桥?再架什么桥?中央要有一个顶层设计。
  中国在经济上,不管好一点坏一点还能坚持一段时间,但根本上是要实现真正的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地沉下心来进行仔细的总结,三十年来有哪些经验,存在哪些问题,哪些还没做到,哪些做错了。如果不总结这些,只是追求高速度的增长,这样的改革结果肯定是糟糕的。我们已经到了需要有目标、有方向地继续改革的时候了。
  顶层设计的关键在于党的执政方式党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立法
  现在关于改革的意见很多,各种各样。我认为,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需要我们党在广泛地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出台改革的设计框架和路线图,指明改革的方向。当然这种框架不是不变的,它总会经历一个广泛讨论和逐步调整的过程。
  这个顶层设计的关键是什么?我认为,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现在中国共产党拥有九千万党员,在十三亿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小。能够适应改革的要求,适应目前形势的变化的执政方式,是共产党搞好自身建设的最重要环节。所以我说,改革的关键在于我们党的执政方式。现在是什么执政方式呢?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党发文件,开会贯彻文件的精神,从中央一直传达到基层。这种方式是低效率的。党的文件是分级的,什么级别的人可以看到,什么级别的人可以知道,什么级别的人可以贯彻。但我认为,执政党的文件完全没有必要对老百姓保密。它应该让全体人民都知道,让大家都遵守,可是现在变成了谁能看到、听到党的文件谁就自豪,这是不对的。
  纵观世界各国政党的发展,每个政党都希望是执政党,政党没有掌权的时候都希望能够有机会上台。中国的政治体制格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在这个格局下,共产党应该做什么事情呢?共产党要做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事情,那就是立法。
  党不应该干预行政事务,更不应该去考虑这块地是批给甲好,还是批给乙好。而目前的现实是怎样的呢?比如在地、市,经常是常委会研究同意后,市长才能执行。常委会是由什么人组成呢?
  市委书记、副书记,当然还有市长,然后是宣传部、组织部、人武部等等。其实经济上的事情,这些人未必都懂,但却要等给他们都讲明白了政府才能干活。这种体制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有很多人会问,不这样是不是意味着要架空共产党?我觉得完全不是。西方政党都是希望上台后通过占据立法院的多数席位,将他们的利益变成,立法就是最大的权力。
  因此,我们的改革首先应该是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向人大倾斜,向立法途径转变。中央在做决定之前,应该先在人大讨论,要把立法权摆在最重要的一个位置上,真正地树立一种法治的观念。要把党的精神变成法律,让全国人民来遵守。但执政党本身首先要遵守,每一个党员要遵守。只有这样一个大的转变,很多的问题、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就可以彻底地解决。
  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试金石:政府是不是真的培育市场宏观调控一定要回归到用经济手段、用法律手段来调控
  顶层设计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解决政府要干什么。政府要转变成服务型政府、廉洁型政府、高效能政府,就必须厘清与市场的关系。什么是政府必须要做的事情,什么事必须由市场来定。凡属市场能干的,我们一定交给市场,凡属市场目前尚无条件或能力干的,政府就要培育市场或者社会组织,让其拥有这样的能力,最后把权力交给市场,而不是揽着权力,压制市场的力量。
  但现在政府的常态是无处不在,无事不管。现在宏观调控越来越强,越来越广泛,政府是越管越细,而且现在运用的手段,是所谓的“组合拳”,甚至是“一指禅”,点死穴,点到要门上,一点就死。其实是越来越不宏观,越来越具体,政府官员是天天喊累,但效果事倍功半。我曾经讲过这样的例子,阜阳出现大头奶粉掺面粉,质检部门、工商部门去查。查完了这个,那边是金华火腿抹敌敌畏,又去查。然后又出现什么馅的月饼,把政府部门忙得不可开交,如果阜阳有一个奶粉协会,或者是一个奶粉商会,把它扶植起来,那些大头奶粉不用政府部门去查,同行就能监督,因为我是真奶粉,你是搀面奶粉的,是有竞争的。不用政府来查,他们自己行业商会就把他淘汰掉。
  我在政府当副市长的时候,政府经常会搞突击式检查。比如明天全市所有的工商质检部门要一起突击检查了,第二天我带一大帮人马到那一看,那些商店把门全关了,因为头天晚上他们就知道消息,锁门跑了,等明天又开张了。政府如果培育了社会组织,对不起,天天盯着你。因为他的产品与其他同行的利益是攸关的。所以,我觉得政府一定要学会培育市场。宏观调控一定要回归真正的宏观,回归到用经济手段、用法律手段来调控经济和市场。
  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试金石,就是政府是不是真的培育市场了,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了。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政府就可以逐渐变成一个创造公平法治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的廉洁高效政府。而朝着这个方向转变,我们这个市场经济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到了需要重新解释和修改的阶段要理直气壮地提出民营经济是主体
  坚持推进深化改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到底怎么看。也就是说,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到了需要重新解释和修改的阶段。我们目前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解释是以公有制为主,但是现在民营经济已经超过GDP 的60%,我们虽然也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其中一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的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但现在实际成了毫不动摇地支持公有经济发展,支持国有经济发展。 “非”在中文来讲,就有“不正”的意思,当它和“公”摆在一起的时候,首先就意味着丧失了道德的制高点,因此,就算你再优秀、再出色,也不能理直气壮;而我再差、再不好,但我是姓“公”的,也是名正言顺。
  “非公”里面确实有一些不法分子,结果就抓住这些,不计其余,把民企弄得灰头土脸。这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现在中国上亿的富人,三分之一以上都拿着国外的护照,他们没有安全感。这是事实。这个十年,民营企业虽然有很大成就,但现在的心态普遍感到不如十年前,十年前创业有很大的荣誉感,是想把企业做强做大,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更大贡献,但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越干越恐慌,越干越没劲。
  现在是国有企业大举扩张,到海南去看看那些度假村的规模,几百亩上千亩的都是国企投资。
  有关协会的统计,在酒店、度假村行业前20 名里,19 名都是国企,而且很多都是央企。现在只要是央企敢投资,就是零地价,所以央企就拼命扩展。听说我们的银行贷款百分之六十、七十,矿产资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是给国企央企,他们很容易从银行贷款,贷款额度使用不完,就变相出让这部分额度,这就是他们的特权。
  国企创造的GDP 仅占30%,民营企业创造的GDP 是60%,超过国企的一倍,所解决的就业是70% 到80%,超过国企几倍,到底谁的贡献大?这已是不言自明的。
  因此,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民营经济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已是公有制经济了,要理直气壮地提民营经济是主体,实际上已经是主体了,应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总之,我觉得改革的顶层设计,第一个要解决党中央干什么,第二个要解决政府干什么。把这些问题理清了,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必须从上往下,靠底下经验推动上层改革的路已经走不通了。现在改革要淌的都是深水区,深水里有着很多人的既得利益,改革必定遭到这些利益集团的反对。所以没有高层的政治决策,讨论的结果只能是推来推去,最后一事无成。对于改革,高层要有清醒的头脑,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这两个缺一不可,总之,再耗十年我们等不起。
  本刊特稿
  汉兴三诏( 中)
  《令二千石修职诏》是汉景帝于西汉后元二年,公元前142 年的一道诏书。刘启在位十七年,这是他去世前一年颁布的诏书,全文183 个字。
  全文如下: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诏书第二个特点,就是汉景帝接受了晁错的“贵粟论”。诏书上的开篇第一句,即是“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汉代管理农业社会生产的最高官员为大司农。经费的主要收入则为农业人口的田赋、算赋、口赋。所以专制的农业社会,总希望农业人口不断增长,自耕农越多越好,人口越多国家的税赋也越多。在汉景帝看来,汉朝开国之初,他爷爷刘邦乘车“不能具钧驷”,他父亲刘恒“常衣绨衣”。对大工商业者重利豪富的伤农行径,他是力主限制、压制的。这是他重农、保农、扶农的开明政策。
  诏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汉景帝具有唯物论的治安观。他在诏书中说:“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为非者”即是那些违反法律治安的人。在他看来,百姓若不得温饱,则“为非者”就不会少,若长期处于饥寒的境地,那秦末农民起义就是举国“为非者”的大起义!和唐太宗一样,都能以农民起义为戒,以唯物论的观点看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他们都是统治阶级中的明君,不是一味认为世世代代天v永祚的帝王!
  诏书的第四个特点,就是汉景帝清楚认识到封建王朝官吏的重要性。汉景帝敏锐的发现随着农业、工商业迅速发展,官员们“或诈伪为吏, 吏以货赂为市, 渔夺百姓, 侵牟万民”的现象大量出现。此话的意思是品行奸诈虚伪的人做了官吏,官吏又以贿赂财物“而行请托”,破坏市场交易,这就像鱼肉百姓,就像蚕食稻根的牟虫!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呢,汉景帝认为,这就是官吏知法犯法,帮助盗贼去盗窃。应该说汉景帝对贪官污吏的认识是相当深刻、非常到位的。汉景帝即位之初,便有吴楚七国之乱。他当时的态度是软弱和期待妥协了事的。虽然以后吴楚叛乱平息,但是中央集权的安危一直是汉景帝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他看到官吏鱼肉侵牟百姓的恶例一定不少,时间一定不短,为家国社稷的长治久安,他决定整饬吏制,但怎么整饬,何时进行,似乎他犹豫了很长时间,直至他在位的最后一年才下定决心,突破了他垂拱无为的消极一面。
  汉景帝决心肃清官场积习,整饬腐败的第一招,也是最后一招就是颁发《令二千石修职诏》。我认为诏书有两点意义,值得今人研究。
  第一,知存亡之道,以法治官。
  二千石者,是指年俸二千石、月俸百二十斛等级的官员群体。具体讲就是全国各郡的郡守,诸侯国的国相,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干部。汉景帝要求他们“各修其职”,意即每个二千石官员都要明确、坚守、完成自己之职。“职”的含意很广,如职务,官员是否尽职于朝庭公务;如职权,官员是否越权、擅权,变公权为私权;如职分,犹职责,这是体现官员的忠诚良心所在,诸葛亮的职分观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如职志,职志最原始的意义是旗帜,可引申为职务、职权、职责的最高宗旨和方向,是军中、皇朝极具尊严的象征。旗帜若被敌人获掠则是莫大(,)的耻辱,如果旗帜折损则是莫大的凶兆,如果改旗易帜那将意味着主人、主权的更替。
  当刘邦起义,还是沛公的时候,军中掌管旗帜的主官是周昌,即开国时的御史大夫、国相。“沛公以周昌为职志。”那么周昌掌管的旗帜是什么颜色的呢?汉代文献记载刘邦起义造反时,自认“赤帝子”,建立的汉朝又称炎汉,炎汉在天命五行中尚红,所以我认为周昌主管的旗帜应是红色。
  我想汉景帝要求二千石修其职的诏书,包含的内容涉及到职务、职权、职责、职志诸方面。如果官员“不事官职耗乱者”,即失职、渎职、内耗、胡作非为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即上报朝廷最高长官,以法治罪。汉代法律是参照秦国之律,由萧何增添三章而成九章之律的。
  官有官职,民则有士农工商职业之分。汉景帝“欲天下务农蚕, 素有畜积, 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如果官员是“诈伪为吏”者,那就是“奸法与盗盗”。那么依法治罪是很严厉的,汉律的第一律改秦律《盗法》为《盗贼律》。第二律改《贼法》为《诈伪律》,《盗贼律》治民,《诈伪律》惩官。汉景帝的诏文,既分清了官职和民职的界限,又视盗贼和诈伪同罪,这对统治阶级来说,能够做到知己知彼,这是他法治思想难得的进步,哪怕是小小的进步。
  第二,国家制度,三权设置。
  在汉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员依次是:丞相,又称大司徒,是掌管行政的最高首长;御史大夫,又称大司空,是掌握监察的最高首长(含有司法职能);太尉,又称大司马,是统领军队的最高首长,太尉也有资格任副丞相,进入政府部门。汉承秦制,其国家制度的行政和监察司法是分设的。哪个部门代表立法权力机关呢?立法的人格化代表者则是皇帝一人,而不是什么部门。皇帝口含天宪,朕即国家,朕即法律,汉朝皇帝颁布的诏书,严格说来都是法律!我认为汉代的立法、行政、监察司法是有一定程度划分的。这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三权设置,还谈不上三权分立,更不是三权制衡,因为国家是一人一姓的家天下,三公九卿只是皇帝的臣仆奴才,皇帝的专制权力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集权,到明清时已达巅峰。秦汉国家制度的三权设置模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国家理论的历史资料,今人应倍加珍惜。历史上任何形制完备的国家,总有立法、行政、司法的三项基本职能。不管是民主国家,还是专制国家都要面对这三个问题。当然这只是国家学说,并不排斥阶级斗争理论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
  封建社会中,皇帝是立法的寡人,是法律的化身,在历史中起什么作用呢?我同意范文澜同志的观点:“以皇帝为首的内外各级统治机构,是用来压迫广大劳动民众的。但在表现上,却被当作各方面利害冲突的调节器,皇帝被当作各阶级、阶层的最高保护人和公证人。”斯大林看清了这个问题,所以他说农民是皇权主义者。毛泽东也明白《水浒传》中的绿林好汉,上山造反也只是反贪官,不反赵官家。
  汉景帝在这份诏书中,成功扮演了这种角色。他把官府中的“诈伪”者比作民间的“盗贼”,同样要绳之以法,就是对社会矛盾的调节。若这些矛盾尖锐到不可调节的时期,社会就会动乱,或引发起义。汉景帝经过吴楚七国之乱以后,能触动封建官吏的劣行恶迹,反映了他对国家学说理解的程度。汉初的文景帝之治在历史上之所以留下美名,这和汉景帝整饬吏制的思想是分不开的,而这篇诏书也是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典之作。
  2013 年2 月17 日
03/02 18:1303/02 16:5003/02 04:1003/01 07:1703/01 07:1402/27 10:3702/27 09:2002/27 05:29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波改变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