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会计,我管理应付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票,实际收到的票据比帐上的多

应收票据账务巧处理_理财人生 - 会计职场 - 会计城
综合班+不通过全额退费(协议保障)+学习直播交流。提前熟悉机考环境,考试答题更淡定!
你现在的位置:> >
应收票据账务巧处理
会计城 | 日
来源 : 网络
  【导读】应收票据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这种没有到期、尚未兑现的票据是企业在未来时间收取款项的权利,是一种债券凭证。
  根据我国票据法规定,商业汇票的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商业汇票的流动性强,持票人可将商业汇票提前贴现、背书转让或抵押。应收票据(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发生坏账的风险很小,同时比应收账款更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正由于这些特点,商业汇票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结算之中,故企业在收取、持有、贴现或转让的时候应正确管理与核算应收票据。
  收取时重点审核三项
  某公司在一项业务中收取了若干张经过了多家公司背书转让的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多次背书转让,汇票的粘单大小不一,格式不统一,银行预留印鉴不清楚等原因被银行拒付,后期经过层层追索,才收回款项,着实花费了不少精力,故在收取商业汇票时应重点审核以下三方面内容,避免后期由于汇票填制失误造成麻烦。
  第一,审核收款人名称是否完全正确,是否是在有效期限内的票据。
  第二,若收到的汇票为经过多手转让的票据,要注意汇票的背书是否连续、背书的银行预留印鉴是否清晰、收款人与第一背书人是否一致。
  第三,经过多手背书转让的汇票粘单是否有压缝章,粘单后的第一背书人应该与盖压缝章的背书人一致。
  票据持有期间的管理
  企业收到商业汇票应在资产类“应收票据”账户核算,同时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应收票据的种类、票号、出票人、收款人、票面金额、票面利率、到期日、背书人名称、收款日、收款金额、转让日期等重要信息。
  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如下:第一,收到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若收到的为带息票据,可在月末或季末计提利息,计提的利息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第二,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如为带息应收票据,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1]&[2]&下一页
[关注会计城官方微信,获更多新鲜、专业、实用资讯]
你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我收到一张银行承兑汇票将要背书付给别的客-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我收到一张银行承兑汇票将要背书付给别的客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20:21:54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我收到一张银行承兑汇票将要背书付给别的客”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我收到一张银行承兑汇票将要背书付给别的客”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我收到一张银行承兑汇票将要背书付给别的客户,我帐上要平应收帐款应用什么做原始凭证,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到银行汇票时,将汇票正反两面复印做为做会计分录的附件借,也需将盖过背书章的承兑汇票正反两边复印做为会计分录的附件借:应付帐款-*****贷:应收票据贷:应收帐款-**单位将承兑汇票背书给别的客户时
2个回答2个回答4个回答4个回答2个回答5个回答5个回答3个回答6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银行承兑汇票贴息会计处理
银行承兑汇票贴息会计处理
来源:你我贷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已成为银行支付结算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对银行承兑汇票贴息会计处理问题,可能好多公司的财会人员都还有一些误解,甚至各地税务工作人员也理解不一。中国票据网(对银行承兑汇票贴息会计处理问题与大家做如下探讨。一、一般贴现情况下的“银行承兑汇票贴息”企业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有其优点。对购货企业来说,由于可以延期付款,可以在资金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及时购进材料物资,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对销货企业来说,可以疏通商品渠道,扩大销售,促进生产。汇票经过承兑,信用较高,可以按期收回货款,防止拖欠,在急需资金时,还可以向银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融通资金,比较灵活。收到银行承兑汇票的销货企业,主要有三种使用途径:一是背书转让给下家;二是去银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取得资金;三是留存,以便到期委托收款。银行承兑贴现的会计典型处理:借:银行存款财务费用贷:二、背书转让给下家方式下的“银行承兑汇票贴息”(1)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公司间财务管理能力的加强,都对资金管理采取了偏紧的策略,因此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均表现得很严谨。购货企业常在合同中约定“可以支付银行承兑汇票,三个月以内的银行承兑汇票视同付现”;销售企业常在合同中约定“可以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按银行同期收取贴息”。(2)以销售物资来说,银行承兑汇票贴息会计处理和核算工作应该是比较完善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条例》第六条之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之规定,贴息收入是价外费用,应交纳增值税。因此应对各客户交来的银行承兑汇票按同期银行利率或合同约定利率计算贴息,算出的贴息就作为一种价外收入开具增值税给客户,当然这里就可能是根据客户具体要求单独开具或者是加入货款开具。(3)以购买物资来说,以银行承兑汇票付款,可缓解资金压力。但有时供应商催促付款,也会将一些三个月以上才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给供应商,这样,超过三个月以上的时间供应商就要计算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息。此时,供应商收到该票并不一定真正拿到银行贴现,而是背书给下家。(4)目前,很多供应商均不愿开具增值税发票给买方,包括一些上市公司,他们的账务处理很简单,就是只开一张收据(收款联),相当于其退了一笔货款,实收货款为:票面金额减贴息。中国票据网(认为这种处理是错误的,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该行为属偷税行为,不但应补交税款,而且应加收滞纳金并对其罚款。(5)会计处理如下:正确的会计分录应是凭增值税发票入账:(卖方)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贴息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买方)借:物资采购或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而非凭开来的收据:(卖方)贷:应收账款(负数,冲减已收到的货款金额)贷:财务费用(买方)借:银行存款(实质并未收到此款)借:应付账款(负数,冲减已付货款金额)中国票据网(在此提醒大家:银行承兑汇票贴息的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个小问题,但也同样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关注。(中国票据网)(阅读次数:)上一篇:什么是票据的背书下一篇:电子商业汇票四大优点
相关最新文章
现在不管在什么行业都是讲究信誉的,特别在说到钱的时候,信誉好坏直接关系到交易是不...
在现在的经济社会中,对外贸易是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
作为一位信用证受益人,也就是信用证上指定的有权使用信用证的人,我们平时生活中常常...
所谓自由议付信用证(FreelyNegotiabelL/C)也称公开议付信用证(...
信用证是国际间常用的一个结算的形式,由于其的简单方式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并应用。但...
热线电话(服务时间 09 : 00 - 21 : 00 )
Copyright (C) 2015 你我贷() 版权所有;杜绝借款犯罪,倡导合法借贷,信守借款合约
关注你我贷官方微信购货方多付了我公司货款,我公司用承兑汇票-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购货方多付了我公司货款,我公司用承兑汇票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0:16:18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购货方多付了我公司货款,我公司用承兑汇票”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购货方多付了我公司货款,我公司用承兑汇票”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购货方多付了我公司货款,我公司用承兑汇票退回,会计分录怎么记?,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而实际发生交易是8万:应收账款用银行那承兑退回多付的 借:应收账款2万 贷:应收账款 贷客户支付我公司货款时:主营业务收入8万退款时 借:银行存款10万 贷,借:借:应收票据比如说客户打入我公司10万:应收账款8万
贷:应收账款10万开票时 借:银行存款 贷解决方案2:采用了,谢谢!
3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4个回答3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本版最新资讯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基础工作做出了详细规定,但因各种原因所限,有些内容或未能包.....
【联盟知识库】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版权所有 & 【联盟知识库】 | 专注分享有价值、实用的生活技术和知识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承兑汇票票据金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