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相中如何进样才能有较好的重复性试验

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气相色谱使用常识
在使用气相色谱仪时手不要拿注射器的针头和有样品部位、不要有气泡(吸样时要慢、快速排出再慢吸,反复几次,10ul注射器 金属针头部分体积0.6ul,有气泡也看不到,多吸1-2ul把注射器针尖朝上气泡上走到顶部再推动针杆排除气泡,(指10ul注射器,带芯子注射器平感觉)进样速度要快(但不易特快),每次进样保持相同速度,针尖到汽化室中部开始注射样品。
安装色谱柱
&&1.安装拆卸色谱柱必须在常温下。
&&2.填充柱有卡套密封和垫片密封,卡套分三种,金属卡套,塑料卡套,石墨卡套,安装时不易拧的太紧。垫片式密封每次按装色谱柱都要换新的垫片(岛津色谱是垫片密封)。
&&3.色谱柱两头是否用玻璃棉塞好。防止玻璃棉和填料被载气吹到检测器中。
&&4.毛细管色谱柱安装插入的长度要根据仪器的说明书而定,不同的色谱汽化室结构不同,所以插进的长度也不同。需要说明的如果你用毛细管色谱柱采用不分流,汽化室采用填充柱接口这时与汽化室连接毛细管柱不能探进太多,略超出卡套即可。
氢气和空气的比例对FID检测器的影响
&&氢气和空气的比例应1:10,当氢气比例过大时FID检测器的灵敏度急剧下降,在使用色谱时别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灵敏度下降要检查一下氢气和空气流速。氢气和空气有一种气体不足点火时发出“砰”的一声,随后就灭火,一般当你点火电着就灭,再点还着随后又灭是氢气量不足。
使用TCD检测器
&&1.氢气做载气时尾气一定要排到室外。
&&2.氮气做载气桥流不能设大,比用氢气时要小的多。
&&3.没通载气不能给桥流,桥流要在仪器温度稳定后开始做样前在给。
如何判断FID检测器是否点着火
&&不同的仪器判断方法不同,有基流显示的看基流大小,没有基流显示的用带抛光面的扳手凑近检测器出口,观察其表面有无水汽凝结 。
如何判断进样口密封垫是否该换
&&进样时感觉特别容易,用TCD检测器不进样时记录仪上有规则小峰出现,说明密封垫漏气该更换。更换密封垫不要拧的太紧,一般更换时都是在常温,温度升高后会更紧,密封垫拧的太紧会造成进样困难,常常会把注射器针头弄弯。
如何选择合适的密封垫
&&密封垫分一般密封垫和耐高温密封垫,汽化室温度超过300℃时用耐高温密封垫,耐高温密封垫的一面有一层膜,使用时带膜的面朝下。
怎样防止进样针不弯
&&很多做色谱分析工作的新手常常会把注射器的针头和注射器杆弄弯,原因是:
&&1.进样口拧的太紧,室温下拧的太紧当汽化室温度升高时硅胶密封垫膨胀后会更紧,这时注射器很难扎进去。
&&2.位置找不好针扎在进样口金属部位。
&&3.注射器杆弯是进样时用力太猛,进口色谱带一个进样器架,用进样器架进样就不会把注射器杆弄弯。
&&4.因为注射器内壁有污染,注射时将针杆推弯。注射器用一段时间就会发现针管内靠近顶部有一小段黑的东西,这时吸样注射感到吃力。清洗方法将针杆拔出,注入一点水,将针杆插到有污染的位置反复推拉,一次不行再注入水直到将污染物弄掉,这时你会看到注射器内的水变的浑浊,将针杆拔出用滤纸擦一下,再用酒精洗几次。分析的样品为溶剂溶解的固体样时,进完样要及时用溶剂洗注射器。
&&5.进样时一定要稳重,急于求快会把注射器弄弯的,只要你进样熟练了自然就快了。
气相色谱常见故障诊断
&&气相色谱种类很多,性能也各有差别。主要包括两个系统。即气路系统和电路系统。气路系统主要有压力表、净化器、稳压阀、稳流阀、转子流量计、六通进样阀、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等;电子系统包括各用电部件的稳压电源、温控装置、放大线路、自动进样和收集装置、数据处理机和记录仪等电子器件。
&&要分析和判断色谱仪的故障所在,就必须要熟悉气相色谱的流程和气、电路这两大系统,特别是构成这两个系统部件的结构、功能。色谱仪的故障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某一故障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必须采用部分检查的方法,即排除法,才可能缩小故障的范围。对于气路系统出的故障,不外乎是各种气体(特别是载气)有漏气的现象、气体不好、气体稳压稳流不好等等。
&&例如:基线若始终向下漂移,即“电平”值逐渐变小至负数,这极有可能是载气泄漏,那么就要查找各个接头部件是否有漏的现象,若不漏而基线仍漂移,则可能是电路系统的故障。色谱气路上的故障,分析工作者可以找出并排除,但要排除电路上的故障则并非易事,就需要分析工作者有一定的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弄清楚主机接线图和各系统的电原理图(尤其是接线图)。在这些图上清楚的画出了控制单元和被控对象间的关系,具体的标明了各接插件引线的编号和去向,按图去检查电路、找寻故障是非常方便的。
&&色谱电路系统的故障,一般是温度控制系统的故障和检测放大系统的故障,当然不排除供给各系统的电源的故障。温控系统(包括柱温、检测器温控、进样器温控)的主回路由可控硅和加热丝所组成,可控硅导通角的变化,使加热功率变化,而使温度变化(恒定或不恒定)。而控制可控硅导通角变化的是辅回路(或称控温电路),包括铂电阻(热敏元件)和线性集成电路等等。
&&由上所述可知,若是温控系统的毛病,则应首先要检查可控硅是否坏,加热丝是否坏(断或短路),铂电阻是否坏(断或短路)或是否接触不良。其次检查辅回路的其它电子部件。。放大系统常见故障是离子讯号线受潮或断开、高阻开关(即灵敏度选择)受潮、集成运算放大器(如:AD515JH、OP07等)性能变差或坏等等。常,则说明故障不在放大器和处理机(或记录仪),而在气路部分或温度色谱故障的排除既要做到局部又要考虑到整体,有“果”必有“因”,弄清线路的走向,逐步排除产生“果”(故障)的“因”,把故障范围缩小。
&&例如:若出现基线不停的抖动或基线噪音很大时,可先将放大器的讯号输入线断开,观察基线情况,如果恢复正控制单元;反之,则说明故障发生在放大器、记录仪(或处理机)等单元上。这种部分排除的检查故障方法,在实际中是非常有用的。
怎样老化色谱柱
&&新填充的色谱柱不能马上使用还需要进行老化处理。老化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彻底除去填充物中的残余溶剂,和某些挥发性杂质,另一个目的是促进固定液均匀的、牢固分布在单体的表面上。
&&老化的方法:-把柱子与汽化室连接,与检测器一端要断开,以氮气为载气,流速是正常的一半即可,温度选择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老化时间大约20小时,老化完成后将仪器温度降至近室温关闭色谱仪,待仪器温度恢复室温再将色谱柱连接到检测器上(老化时接汽化室的一端最好接在检测器上),开机,在使用温度下看基线是否平稳,如果平稳色谱柱就算老化好了,否则要继续老化。
几种常用色谱柱的老化温度
&&柱名称 最高使用温度,℃
&&角鲨烷(异三十烷) 140
&&阿皮松L&&300
&&PEG 20M&&200
&&阿皮松K、M&&250
&&SE 30&&300
&&OV 1&&300
&&E 301&&300
&&OV 17&&300
&&SE 52&&300
&&DC FS-1265 (旧称QF-1)&&250
&&DC 703&&250
&&SE 54&&300
&&Porapak-Q&&250
&&Porapak-T&&200
&&GDX-101,102,103,104,201 270
&&GDX-301,401,403 250
&&GDX-601&&200
&&TDX-01&&400
&&碳分子筛&&400
检测器清洗
&&在色谱操作过程中,鉴定器有时受固定相流失及样品中的高沸点成分、易分解及腐蚀性物质的作用而被沾污,以至不能正常进行工作,因而提出了如何清洗鉴定器的问题。若沾污的物质仅限于高沸点成分,通常可将鉴定器加热至最高使用温度后,再通入载气,就可清除。使用有放射源的鉴定器时加热要多加小心,例如通常以氚源作成的电子捕获鉴定器一般都不能超过200度,此外还应注意加热的温度不能损坏鉴定器的绝缘材料。
&&如用加热法不适宜,也可以用纯的丙酮等溶液从进样口注入(每次可注入几十微升)进行清洗,这在沾污程度较轻时是有效的。
&&若以上方法都不能解决沾污问题,应将鉴定器卸下进行较彻底的清洗,先选择适宜溶剂,要既能溶解沾污物,又不能损坏鉴定器,用注射器注入测量池进行清洗。若有条件,用超生波清洗就更理想些,要注意的是:清洗过的部分不能用手摸。
一、热传导鉴测器的清洗、
&&将丙酮,乙醚,十氢萘等溶剂装满鉴定器的测量池,浸泡一段时间(20分钟左右)后倾出,如此反复进行多次至所倾出的溶液比较干净为止。
&&当选用一种溶剂不能洗净时,可根据沾污物的性质先选用高沸点溶剂进行浸泡清洗,然后再用低沸点溶剂反复清洗。洗净后加热赶去溶剂,再装到仪器上,加热鉴测器,通载气冲洗数小时后即可使用。
二、氢焰离子化鉴测器的清洗
&&当沾污不太严重时,可不必卸下清洗,此时只需要将色谱柱取下,用一根管子将进样口与鉴定器联接起来,然后通载气并将鉴测器炉温升至120度以上,从进样口先注入20微升左右的蒸馏水,再用几十微升丙酮或氟里昂(Freon113等)溶剂进行清洗。在此温度下保持1-2小时检查基线是否平稳,若仍不满意可重复上述操作或卸下清洗。
&&当沾污比较严重时,必须卸下清洗。先卸下收集极,正极,喷嘴等,若喷嘴是石英材料制成的,先将其放在水中进行浸泡过夜。若喷嘴是不锈钢等材料做成,则可与电极等一起,先小心用细砂纸(300-400#)打磨,再用适当溶剂(浸泡如甲醇与苯1:1),也可以用超声波清洗,最后用甲醇洗净,放置于烘箱中烘干。注意勿用含卤素的溶剂(如氯仿、二氯甲烷等)。以免与聚四氟乙烯材料作用,导致噪声增加。
&&洗净后的各个部件,要用镊子取,勿用手摸。烘干后装配时也要小心,否则会再度沾污。装入仪器后,先通载气30分钟,再点火升高检测室温度,最好先在、120度保持数小时之后,再升至工作温度。
三、电子捕获鉴测器的清洗
&&电子捕获鉴测器中有放射源,通常为H3或Ni63,因此要特别小心。先拆开鉴定器中有放射源箔片,然后用2:1:4的硫酸、硝酸及水溶液洗鉴测器的金属及聚四氟乙烯部分。
&&当清洗液已干净时,再用蒸馏水清洗,然后用丙酮洗,再置于100度左右的烘箱中烘干。 对H3源箔片,先用己烷或戊烷淋洗,绝不能用水洗。废液要用大量水稀释后弃去。 对Ni63源更应小心,绝不能与皮肤接触,只能用长镊子操作。先用乙酸乙酯加碳酸钠淋洗或用苯淋洗,再于沸水中浸泡5分钟,取出烘干,装入鉴定器中。装入仪器后通载气30分钟,再升至操作温度,几小时后备用。 清洗剩下的废液要用大量水稀释后才能弃去。
如何防止FID收集极上的积垢
&&清除收集极积垢,拆洗FID时,常把喷嘴拆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依据FID工作原理,收集极对地为高阻,一般都在107欧姆以上,所以收集极的一般污染或收集极和静电计连接不良,除非在限制灵敏度操作外不会造成严重的噪声。
&&所以当操作FID遇到尖峰噪声(基线毛刺)不提倡首先拆洗FID检测器,而应先寻找其它引起噪声的原因如:
&&1.气流比是否合适;
&&2.汽化室严重污染;
&&3.柱流失严重(老化不够);
&&4.静电放大器不稳定;
&&5.极化电压不稳定;
&&6.有关信号连接接触不良;
&&7.市电不稳定;
&&8.接地不正确;
&&9.数据处理机有故障或参数设置不合理;
&&10.气体纯度欠佳(特别是使用各种气体发生器时);
&&11.色谱柱连接以后各接头有严重漏气。只要有一定经验,上述检查即简单又直观。 我们经常看到检测器特别是收集极内沉积的白色粉末壮物质,均是硅酮型固定相流失经FID 中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硅所致。为防止二氧化硅在检测器中积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谱柱在连接检测器使用前充分老化。
&&②最好应用纯度较高(如色谱级纯)的固定相OV-101;少用纯度差的D-200。
&&③在满足分析对FID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大一些的空气流量,以便把各种燃烧物排出FID。在确认可能是FID污染引起某种脉冲尖峰干扰噪声后。其清除积垢方法有以下三种供大家参考使用。
&&①:注射若干微升氟里昂,燃烧形成氟化氢,氟化氢和二氧化硅反应后形成可挥发性物质。
&&②:拆下检测器的有关部分如:收集极,喷嘴,壳体,绝缘体等。在超声波浴中清洗两小时,用蒸馏水漂洗。装入检测器之前,再用丙酮清洗一次。
&&③:若相关部分特别是收集极积垢太多时,可以用细颗粒砂纸打磨清洗也是一种好方法。
气相色谱柱的安装
&&色谱柱的正确安装才能保证发挥其最佳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正确的安装请参考以下步骤:
&&步骤1. 检查气体过滤器、载气、进样垫和衬管等检查气体过滤器和进样垫,保证辅助气和检测器的用气畅通有效。如果以前做过较脏样品或活性较高的化合物,需要将进样口的衬管清洗或更换。
&&步骤2. 将螺母和密封垫装在色谱柱上,并将色谱柱两端要小心切平
&&步骤3. 将色谱柱连接于进样口上色谱柱在进样口中插入深度根据所使用的GC仪器不同而定。正确合适的插入能最大可能地保证试验结果的重现性。通常来说,色谱柱的入口应保持在进样口的中下部,当进样针穿过隔垫完全插入进样口后如果针尖与色谱柱入口相差1-2cm,这就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具体的插入程度和方法参见所使用GC的随机手册)避免用力弯曲挤压毛细管柱,并小心不要让标记牌等有锋利边缘的物品与毛细柱接触摩擦,以防柱身断裂受损。将色谱柱正确插入进样口后,用手把连接螺母拧上,拧紧后(用手拧不动了)用扳手再多拧1/4-1/2圈,保证安装的密封程度。因为不紧密的安装,不仅会引起装置的泄漏,而且有可能对色谱柱造成永久损坏。
&&步骤4. 接通载气当色谱柱与进样口接好后,通载气, 调节柱前压以得到合适的载气流速(见下表)。
柱前压设置为Psi  
15m 25m 30m 50m 100m
0.20mm&&10-15 20-30 18-30 40-60 80-120
0.25mm&&8-12&&13-22&&15-25&&28-45&&55-90
0.32mm&&5-10&&8-15&&10-20&&16-30&&32-60
0.53mm&&1-2 2-3 2-4 4-8 6-14
&&(以上仅为建议的起始设置,具体数值要依据实际的载气流速)。将色谱柱的出口端插入装有己烷的样品瓶中,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看见瓶中稳定持续的气泡。如果没有气泡,就要重新检查一下载气装置和流量控制器等是否正确设置,并检查一下整个气路有无泄漏。等所有问题解决后,将色谱柱出口从瓶中取出,保证柱端口无溶剂残留,再进行下一步的安装。
&&步骤5. 将色谱柱连接于检测器上其安装和所需注意的事项与色谱柱与进样口连接大致相同。如果在应用中系统所使用的是ECD或NPD等,那么在老化色谱柱时,应该将柱子与检测器断开,这样检测器可能会更快达到稳定。
&&步骤6. 确定载气流量,再对色谱柱的安装进行检查注意:如果不通入载气就对色谱柱进行加热,会快速且永久性的损坏色谱柱。
&&步骤7. 色谱柱的老化色谱柱安装和系统检漏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对色谱柱进行老化了。
&&对色谱柱升至一恒定温度,通常为其温度上限。特殊情况下,可加热至高于最高使用温度10-20℃左右,但是一定不能超过色谱柱的温度上限,那样极易损坏色谱柱。当到达老化温度后,记录并观察基线。初始阶段基线应持续上升,在到达老化温度后5-10分钟开始下降,并且会持续30-90分钟。当到达一个固定的值后就会稳定下来。如果在2-3小时后基线仍无法稳定或在15-20分钟后仍无明显的下降趋势,那么有可能系统装置有泄漏或者污染。遇到这样的情况,应立即将柱温降到40℃以下,尽快的检查系统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还是继续的老化,不仅对色谱柱有损坏而且始终得不到正常稳定的基线。
&&一般来说,涂有极性固定相和较厚涂层的色谱柱老化时间长,而弱极性固定相和较薄涂层的色谱柱所需时间较短。而PLOT色谱柱的老化方法有各不相同。PLOT柱的老化步骤:HLZ Pora 系列 250℃, 8小时以上Molesieve(分子筛) 300℃ 12小时Alumina(氧化铝) 200℃ 8小时以上由于水在氧化铝和分子筛PLOT柱中的不可逆吸附,使得这两种色谱柱容易发生保留行为漂移。
当柱子分离过含有高水分样品后,需要将色谱柱重新老化,以除去固定相中吸附的水分。
&&步骤8. 设置确认载气流速对于毛细管色谱柱,载气的种类首选高纯度氮气或氢气。载气的纯度最好大于99.995%,而其中的含氧量越少越好。如果您使用的是毛细管色谱柱,那么依照载气的平均线速度(cm/sec),而不是利用载气流量(ml/min)来对载气做出评价。因为柱效的计算采用的是载气的平均线速度。推荐平均线速度值:氮气:10-12cm/sec 氢气:20-25cm/sec载气杂质过滤器在载气的管线中加入气体过滤装置不仅可以延长色谱柱寿命,而且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背景噪音。建议最好安装一个高容量脱氧管和一个载气净化器。使用ECD系统时,最好能在其辅助气路中也安装一个脱氧管。
&&步骤9. 柱流失检测在色谱柱老化过程结束后,利用程序升温作一次空白试验(不进样)。一般是以10℃/min从50℃升至最高使用温度,达到最高使用温度后保持10min。这样我们就会的到一张流失图。这些数值可能对今后作对比试验和实验问题的解决有帮助。在空白试验的色谱图中,不应该有色谱峰出现。如果出现了色谱峰,通常可能是从进样口带来的污染物。如果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下,色谱柱的性能开始下降,基线的信号值会增高。另外,如果在很低的温度下,基线信号值明显的大于初始值,那么有可能是色谱柱和 GC系统有污染。其他:色谱柱的保存用进样垫将色谱柱的两端封住,并放回原包装。在安装时要将色谱柱的两端截去一部分,保证没有进样垫的碎屑残留于柱中。 
注意:当空气中氢气的含量在4-10%时,就有爆炸的危险。所以一定要保证实验室有良好的通风系统。
毛细管分析常见问题的解决
一、峰丢失
可能的原因及应采用的排除方法
1.注射器有毛病,用新注射器验证。
2.未接入检测器,或检测器不起作用,检查设定值
3.进样温度太低,检查温度,并根据需要调整
4.柱箱温度太低,检查温度,并根据需要调整
5.无载气流,检查压力调节器,并检查泄漏,验证柱进品流速
6.柱断裂,如果柱断裂是在柱进口端或检测器末端,是可以补救的,切去柱断裂部分,重新安装
二、前沿峰
1.柱超载,减少进样量
2.两个化合物共洗脱,提高灵敏度和减少进样量,使温度降低10~20度,以使峰分开
3.样品冷凝,检查进样口和柱温,如有必要可升温
4.样品分解,采用失活化进样器衬管或调低进样器温度
三、拖尾峰
1.进样器衬套或柱吸附活性样品:更换衬套。如不能解决问题,就将柱进气端去掉1~2圈,再重新安装
2.柱或进样器温度太低:升温(不要超过柱最高温度)。进样器温度应比样品最高沸点高25度
3.两个化合物共洗脱:提高灵敏度,减少进样量,使温度降低10~20度,以使峰分开
4.柱损坏:更换柱
5.柱污染:从柱进口端去掉1~2圈,再重新安装
毛细管分析常见问题的解决
四、只有溶剂峰
1.注射器有毛病:用新注射器验证。
2.不正确的载气流速(太低):检查流速,如有必要,调整之
3.样品太稀:注入已知样品以得出良好结果。如果结果很好,就提高灵敏度或加大注入量。
4.柱箱温度过高:检查温度,并根据需要调整
5.柱不能从溶剂峰中解析出组分:将柱更换成较厚涂层或不同极性
6.载气泄漏:检查泄漏处(用肥皂水)
7.样品被柱或进样器衬套吸附:更换衬套。如不能解决问题,就从柱进口端去掉1~2圈,并重新安装
五、宽溶剂峰
1.由于柱安装不当,在进样口产生死体积:重新安装柱。
2.进样技术差(进样太慢):采用快速平稳进样技术。
3.进样器温度太低:提高进样器温度。
4.样品溶剂与检测相互影响(二氯甲烷/ECD):更换样品溶剂。
5.柱内残留样品溶剂:更换样品溶剂
6.隔垫清洗不当:调整或清洗
7.分流比不正确(分流排气流速不足):调整流速
1.柱吸附样品,随后解吸:更换衬管,如不能解决问题,就从柱进样口端去掉1~2圈,再重新安装。
2.注射器污染:用新注射器及干净的溶剂试一试,如假峰消失,就将注射器冲洗几次。
3.样品量太大:减少进样量。
4.进样技术差(进样太慢:采用快速平稳的进样技术
七、过去工作良好的柱出现未分辨峰
1.柱温不对:检查并调整温度
2.不正确的载气流速:检查并调整流速。
3.样品进样量太大:减少样品进样量
4.进样技术水平太差(进样太慢):采用快速平稳进样技术。
5.柱和衬套污染:更换衬套。如不能解决问题,就从柱进口端去掉1~2圈,并重新安装
:hand:谢谢,非常好
很全很强大吧,楼主辛苦啦:arm: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求助】气相同一进样瓶进样重复性问题
现在用气相测含量,采用岛津GC-2010,内标法,发现同一进样瓶中的样品进样时计算出来含量竟然会差3%,不知是何原因?
注:样品溶液都是连续进样两针,有的没有偏差,有的偏差很大
是自动进样,同一进样瓶里的,相当于是同样的溶液连续进样两针偏差这么大,这个跟称样及溶液配制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都是按岛津规定的装柱长度进行装柱的,具体峰面积有对比过,但是忘记差别有多大,好像不是很大,就是手动进样的时候会差别比较大,明天再认真看一下
鎴戜滑鏍峰搧鏄珮娌哥偣鐨勶紝鎸ュ彂鐨勫彲鑳芥у皬锛屾憾鍓傛槸鐜繁鐑凤紝鏄瘮杈冨鏄撴尌鍙戯紝浣嗘槸鏈夊唴鏍囪繖搴旇娌℃湁鍏崇郴鍚
不好意思,在家用手机上网,编辑好的回复一发表就成乱码了,实在抱歉
我对比了图谱,发现同一进样品连续2针含量差别大的图谱中,内标峰峰面积有差别,样品峰峰面积没差别,会是会是分流歧视?
你们是液体进样吗?连续进样两针含量一般会差别多大?
我的是自动进样,手动进样反而偏差没那么大
我的是液体,手动进样,误差很小。重复性还是不错的。最多 3 %
要根据你的样了,如果是易挥发的可能误差大
仪器需要验证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气相色谱AOC-20i与AS-2902自动进样器重复性试验的研究--《甘肃科技》2012年15期
气相色谱AOC-20i与AS-2902自动进样器重复性试验的研究
【摘要】:使用GC-2010a气相色谱仪作为测试平台,在相同测试工作条件下,使用农药乐果对AOC-20i和AS-2902自动进样器进行了重复精度、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的测试工作。试验数据表明,两个自动进样器的保留时间、峰面积和回收率的RSD数据,以及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回收率均能满足农药残留的测试需求,而国产的精度与功能均更胜一筹,而价格也具有很强的优势。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O657.71【正文快照】:
气相色谱仪自动进样器专为分析中需要样品自动进样的装置,可极大提高分析样品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兼顾手动进样,进样速度稳定,进样定量精确。可自动完成进样针的清洗,样品加标样,样品的抽取。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值守,24h不间断工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可用于液体样品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统一;[D];西华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志强,张咏梅;[J];光电技术应用;2004年06期
杨家强,何国金,邓劲莲;[J];制造业自动化;2001年03期
高飞,汤志祥,刘启中;[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李勇棉,丁朋林,王国秀;[J];微电机;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严惠珍;[J];化学世界;1982年06期
林炳承,罗春荣,李浩春,卢佩章;[J];分析测试学报;1991年05期
张继才;张利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于爱民;王旭;杨文军;金钦汉;;[J];科学通报;1993年19期
黄菊君;翁维正;万惠霖;;[J];福建分析测试;1996年04期
李建芳;;[J];江西化工;2010年02期
孔小平;李博;;[J];化学分析计量;2010年03期
;[J];石油化工;1976年05期
于爱民;王旭;金钦汉;王芬蒂;;[J];分析仪器;1992年03期
张彬;姜淑芬;陈清让;;[J];酿酒;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英田;李慧琴;;[A];天津市第六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9年
李长海;于云绣;;[A];'2004天津市第十六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许瑛华;;[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刘振林;邓兰英;魏树龙;;[A];'2006天津市第十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徐鲁华;翁端;吴晓东;丁红梅;沈美庆;;[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邢爱华;张敏卿;何志敏;;[A];中国化学会全国微波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余仲建;汤泽平;水泗誉;赵世育;戴敬勤;;[A];天津市第六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9年
;[A];天津市色谱研究会第一届学术报告会论文、报告(摘要)汇集[C];1980年
赵铁英;;[A];天津市第五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7年
陈端美;;[A];天津市第四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集[C];198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婧;[D];郑州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气相色谱重复性不好,求高手指点。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气相色谱重复性不好,求高手指点。
UID 108017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34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气相色谱重复性不好,求高手指点。
大家好!我使用的是气相色谱,fid,原料是棕榈酸甲酯和甲醇,目前在测校正因子,但是我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我的重复性很差。我每次进样都是保持一样的量,但是出的总峰面积不同,比例也不同。一个样我进了十几针连两针相近的都没有,我该怎么办啊。我们老师总说我进样手法有问题,我已经尽力小心了,进样垫经常换,抽样的时候小心,进样的时候尽量快,我该怎么改进我的手法呢?或者说,还有其他的原因吗?重复性不好,求高手指点。
谢谢啦,祝好。
UID 106595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2369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其他人呢?我个人认为可能还是你的操作水平不是太熟练的,慢慢来,不要急,
UID 108018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40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气相色谱应该不会有怎么大的区别,是你一个人这样,还是你们化验室做出来的都有问题,还是仪器的重复性不好,你要把这个搞明白,找到问题的根源
UID 108019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388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每次做的时候,气体流速如何呢?流速也会影响出峰情况吧
UID 108020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41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我个人的感觉是和这位一样,应该是你的操作不是很熟练,如:进样速度等等……
UID 106687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211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看看你的标样是不是均匀的,标样在使用前要摇匀,取样注射器要多置换几次,专用。仪器要恒温,各参数条件要一致。
UID 10802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46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我估计你采用的是外表法分析,而且取样的针是1ul的。如果是想分析好的话,给你的建议,用10ul针来进样,如果数据再不好,那就是你人品问题了,国产便宜的1ul进样针取样量是≤1ul的,你没法控制它的量。
UID 106600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2365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我的样品在柱子中有残余,按照样品的气化温度,我的试验温度已经够了,但是为什么还有残余呢。。这样是不是说明我的柱子有问题呢。。希望知道的朋友给点建议。。谢谢。。。
UID 108026
信誉分 102
可用分 138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是不是真有残余啊,若是那就是柱温低重组分出不 去
UID 108028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41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将柱子老化一下,再查一下系统的气密性就行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复性试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