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海陆风对城市的影响郯庐地震带经过的城市出现在什么界面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书利华教育网)&&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1.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是:()①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②地球上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③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④地球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下列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①鸽子飞行失踪②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短暂的中断③狮子座流星雨④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⑤两极地区美丽"极光"的产生⑥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④⑤⑥4.“Hi,有人在吗?”日上午8:49,沉寂了19天的中国“玉兔号”月球车在微博上又开始“卖萌”了。“玉兔号”在月球上面临复杂的环境,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长月夜B.小温差C.强辐射D.高真空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读图回答5~6题。5.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6.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以下问题。7.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A.南半球高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低纬度D.北半球高纬度8.读下面四幅图,在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A.甲―AB.乙―BC.丙―CD.丁―D9.右图所示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则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哪岸连接在一起()A.M岸B.N岸C.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D.不能确定10.中国2015年春晚于北京时间日晚8:00正式开幕,家住巴西利亚(西三区)的玛丽也想看开幕式直播,她应在当地时间何时观看( )A.2月19日19:00B.2月19日9:00C.2月18日9:00D.2月18日7:0011.广州和巴西利亚地方时不同,主要是因为()A.两地地理纬度不同B.两地地理经度不同C.两地自转线速度不同D.两地自转角速度不同据《信息时报》报道,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州出现“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景象。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12.广州出现这种有趣景象的原因是:( )A.阴雨天B.太阳直射C.观察角度不同D.太阳斜射13.此日南充的昼长为:( )A.一年中最短B.12小时C.一年中最长D.无法判断14.“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放射性元素衰变15.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保(yūn),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读上文,回答16、17题。16.“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C.晴朗的夜晚,水汽含量大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17.“放火作保俚醚唐蛎庥谒印钡脑蚴()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致于降得过低②“烟气”的主要成分为CO2,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③“放火作薄保孛嬷苯涌九④“放火作薄保笃苯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B、空气的上升与下沉C、地球自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甲、乙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19~20题。19.甲图所示的热力环流( )A.出现在白天B.出现在夜间C.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D.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20.乙图中( )A.市区气温低于郊区B.市区气压高于郊区C.在②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①地更合理D.在②地布局水泥厂比①地更合理21.右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a始终和等压线垂直,c始终和风向垂直B.b是使风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C.c是使风减弱的摩擦力D.a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2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的是(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度数表示经纬度)( )读某地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已知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据此完成23题。23.该地一定位于( )A.日本B.澳大利亚C.印度D.德国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24~25题。24.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5.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M地B.N地C.P地D.Q地26.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正确的画法应是(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27题。27.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下题。28.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图,读图,完成29~30题。29.图示季节最有可能为北半球( )A.春季 B.夏季C.秋季D.冬季30.受乙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A.不会形成洪涝灾害B.普遍寒冷干燥C.普遍高温多雨D.多大风天气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下列“太阳光照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6分)(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中_______位置附近。(2)此时A点正值日出还是日落?_______。A点随地球自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_____小时。(3)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度,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_______,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是_____________。(4)B地处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带,此时我国正值_________季,南充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全球昼长达一年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5)图中D点此刻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时。(6)若黄赤交角为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热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减少 ②地轴与赤道面夹角变小,与黄道面夹角变大③全球出现极昼、极夜的区域范围扩大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范围扩大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由B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___________偏(东或西)。(8)若D点的经度为120°E,则全球属新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A.3/4B.2/3C.1/4D.1/832.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每空1分,共8分)(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2)完成海陆风示意图。(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月份123456789101112年海陆风2.32.62.15.07.012.610.713.79.79.33.72.381.0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_____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掩盖了海陆风。(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A、B、C、D表示气压带A是带,B是带, C是带,D是带。(2)E、F表示风带E是 带,F是带(北半球)。(3)图中A、B、C、D四地降水较多的有 ,原因是 。34、读下图(图中阴影代表高压中心),回答下列问题。(8分)(1)写出甲图中亚欧大陆气压中心A的名称,写出乙图中气压中心B的名称(2)AB两图表示的季节分别是:甲乙。(3)据图指出东亚冬季盛行风,该风在性质上是(寒冷干燥或高温多雨)。南亚夏季风的风向是风,该风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DBBBDCBBCBBCBD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DBCABBADDADBC二、综合题(共40分)31.(每空1分,共16分)(1)23°26′N夏至C(2)日出24(3)0°ABCCAB(4)热带夏季昼长夜短北半球(5)12(6)A(7)东(8)B32.(每空1分,共8分)(1)海陆热力性质(海陆间温度差异) 热力环流(2)如下图:(3)冬季 冬季风强劲(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33.(每空1分,共8分)(1)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2)E西风F东北信风(3)A、D 空气运动以上升运动为主34.(每空1分,共8分)(1)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印度低压(亚洲低压)(2)冬夏(3)西北风寒冷干燥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版本搜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转载]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解析】
菱湖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读图1“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颗相邻的行星分别是
A.火星、木星、土星&&&
B.地球、火星、木星
C.火星、土星、木星&&&
D.木星、土星、海王星
[解析]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
2.当太阳风暴来临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地球上大气能见度下降& B.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C.地球上火灾增加&&&&&
D.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太阳风暴来临时,带电粒子会引发地球上发生“磁暴”现象。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3~4题。
3.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C 
:主要考查方向的判断。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6时前日出,南半球各地6时后日出。甲地于当地时间5时40分看到日出,乙地于当地时间6时20分看到日出,由此可知甲地位于乙地的北方。据甲地与乙地同时看到日出可知,甲、乙同位于晨线上,乙地地方时较早,位于甲地东侧。故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4.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
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答案]:A[解析]
:据上题分析,这段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应该是冬春季节,此时墨西哥湾为夏季,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类似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故选A。
读图2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5题。
5.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南、近靠北回归线的地方
C.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
D.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读图,可以看到图中某地有两次直射,说明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A、C错。根据图中日期,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两次直射都出现在冬至日附近,说明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B错。所以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所以D对。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读四种地貌类型图,完成6~7题。
6.图所示的地貌类型中,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某聚落所在的区域,广泛分布着上图四种地貌,则制约该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B.地形&&&
&C.热量&&&&&
【答案】6、B& 7、D
【解析】6、①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②是山前冲积扇,地势相对平坦,容易形成聚落。③是风力沉积形成的沙丘。④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在聚落形成过程中,地表形态影响着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
7、上述四种地表形态广泛分布的地区,类似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
图4中a、b、c是沿某纬线分布的三个板块。据此回答8~9题。
8.海岸山脉多分布在
A.a板块上的西侧,b板块上的东侧&&
B.c板块上的东西两侧
C.a板块上的东侧,b板块上的西侧
D.a、b板块上的东侧
9.①、②、③三处对应的边界类型是
A.①、②属于生长边界 B.①是生长边界;③是消亡边界
C.①、③属于消亡边界 D.②是生长边界;③是消亡边界
读图5山谷风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回答10~11题。
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此图出现在夜晚&& 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北京时间日7时26分25秒,智利西北部附近海域发生8. 2级地震,海浪约高6.9英尺(约合2.
1米)。此次震中距离智利北部海岸83公里。结合图回答12-13题。
12.智利地震发生当天,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布宜诺斯艾利斯(33°S,58°22&W)
B.北京(39°54&N,116°23&E)
C.新加坡(1°22&N,103°45&E)
D.莫斯科(55°45&N,37°37&E)
13.智利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因为它所在的地壳不稳定,位于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地带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地带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读右图7回答14-16题
14.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因素是
①地转偏向力&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惯性离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有可能是
A.城市风 B.海陆风C.季风环流& D.山谷风
16.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C.白天&& D.黑夜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图8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代表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①辐射&&&
B.增强②`辐射
C.增强③辐射& D.增强④辐射
19.图9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图10为“我国东南丘陵某小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20—21题。
20.R、M两点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
A.50~350米&&
B.380~650米&&
C.350~450米& D.450~550米
21.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中,平均坡度最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11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回答22-24题。
22.图中最高点位于教堂的
A.西北 B.东北方C.西南方D.东南方
23.该地地形主要是
A.高原& B.低山丘陵&&
C.平原& D.盆地
24.在图示地区的一幅航空照片中,教堂的日影大致朝向丁点所在的方向。此航照的拍摄时间可能是
A.6月22日18:30 B.12月22日21:00&
C.6月22日5:00&&&
D.12月22日10:00
读图12,回答25-26题
25.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③⑤&B.③④&C.①②&D.⑤⑥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图13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27~29题
27.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①⑤&D.④⑥
28.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D.板岩
29.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假设有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其中有三颗固态行星在一共同轨道上绕着它运转,如图17所示。这三颗行星的质量与大小都与地球差不多,其它基本数据与轨道参数如表4所示。为了方便对照,地球的数据附在表4中的最后一列作为参考。依据图14,回答30-31题。
30.丙行星极区的纬度范围为
A.23.5度至90度&&
B.25度至90度& C.65度至90度&
&D.67.5度至90
31.甲、乙、丙三行星中,昼夜温度差别最大与最小的分别是哪一颗行星?
A.最大的是甲行星,最小的是乙行星&B.最大的是甲行星,最小的是丙行星
C.最大的是乙行星,最小的是甲行星&D.最大的是乙行星,最小的是丙行星
32.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 ) 千米
A.5千米B.17千米
C.33千米&& D.2900千米
33.根据图16,回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如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34~35题
3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
D.23°26'S,180°
35.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计30分)
(10分)3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这种风是因为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上暖低压的吸引倾泻而下的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
材料二 世界某区域简图
(1)图中A地有丰富的石林、石芽、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请说出其形成的条件。(4分)
(2)图中虚线框内有一列山脉,请说出其走向。(2分)
(3)指出图示区域内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布拉风形成的原因。(4分)
(1) 广布的石灰岩(2分) 温暖湿润的气候(2分)
(2)西北东南走向(2分)
(3)黑海西北部海区亚得利亚海的东北部海岸(2分,写出一个即可得2分)
(黑海西北部海区、亚得利亚海的东北部海岸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高原山地上,形成高气压(1分),而温暖的海面上形成低气压(1分),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1分)
试题分析:
(1)图中A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广布的石灰岩和温暖湿润的气候。
(2)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
(3)由图中信息结合材料可以判断,布拉风出现的地区为黑海西北部海区和亚得利亚海的东北部海岸。布拉风形成的原因是(黑海西北部海区、亚得利亚海的东北部海岸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高原山地上,形成高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形成低气压,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考点: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山脉走向的走向、布拉风出现的地区和形成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山脉走向的走向、布拉风出现的地区和形成原因。
(10分)3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黑暗、多雾的自然原因。(6分)
(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2分),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1分),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1分),形成峡湾。
(2)黑暗: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1分),冬季黑夜漫长(1分),北部有极夜现象(1分)。
多雾: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暖湿气流影响(1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1分),水汽充足(1分),陆地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1分)。
试题分析:
(1)甲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根据右侧小图分析,在冰期时,西侧由于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
(2)甲半岛西部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黑夜漫长,北部有北极圈穿过,有极夜现象,所以黑暗。冬季该地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暖湿气流带来的水汽较多,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冬季陆地温度较低,所以水汽易凝结成雾。所以大雾较多。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及成因。
(10分)38.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R山海拔2180米,具有顶平、坡陡、麓缓的外观特征。R山顶部长约14千米,宽约5千米,主要由砂岩构成;山下生气盎然,猴子的吱吱叫声和金刚鹦鹉的鸣声此起彼落,四周覆盖着棉花糖般的云,边缘攀爬着前所未见的热带植物,上百条瀑布飞溅,被誉为“瀑布之乡”。
(1)描述R山的地理位置。(4分)
(2)用地质作用解释R山“顶平、坡陡”的外观特征。(2分)
(3)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简述R山被誉为“瀑布之乡”的原因。(4分)
【答案】&&
(1)位于南美洲(东)北部;低纬(热带)地区;巴西、委内瑞拉、圭亚那三国交界处;(每点2分,写出其中2点得4分)
(2)顶平——3亿年前为浩大的浅湖和三角洲,沉积作用形成砂岩;(2分)
坡陡——地壳运动隆起抬升(2分)
(3)大气环流:R山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瀑布流量大;(4分)
地形:R山四周为陡崖,瀑布落差大;&&&
顶部平坦,径流分散,瀑布数量多;(4分)
试题分析:
(1)对于地理位置的描述可以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入手;R山纬度上看属于热带,低纬度地区;海陆上看在南美洲东北部;相对位置处于巴西、委内瑞拉、圭亚那三国交界处。
(2)R山主要由砂岩组成,说明是由于沉积的结果,而顶平则说明原本该地区为平原;坡陡则是由于地壳垂直运动造成的。
(3)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看,该山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降水丰沛,为瀑布的形成提供了水源;从地形看,该山脉四周为陡崖,适宜瀑布的发育,同时顶平使得径流分散,形成的瀑布较多。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
2014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
高三地理答卷
36.(1)&&&&&&&&&&&&&&&&&&&&&&&&&&&&&&&&&&&&&&&&&&&&&&&&&&&&&&&&&&&&&&
&&&&&&&&&&&&&&&&&&&&&&&&&&&&&&&&&&&&&&&&&&&&&&&&&&&&&&&&&&&&&&&&&&&&&&
(2)&&&&&&&&&&&&&&&&&&&&&&&&&&&&&&&&&&&&&&&&&&&&&&&&&&&&&&&&&&&&&&&&&&
(3)&&&&&&&&&&&&&&&&&&&&&&&&&&&&&&&&&&&&&&&&&&&&&&&&&&&&&&&&&&&&&&&&&&
&&&&&&&&&&&&&&&&&&&&&&&&&&&&&&&&&&&&&&&&&&&&&&&&&&&&&&&&&&&&&&&&&&&&&&&
37.(1)&&&&&&&&&&&&&&&&&&&&&&&&&&&&&&&&&&&&&&&&&&&&&&&&&&&&&&&&&&&&&&&&&&
&&&&&&&&&&&&&&&&&&&&&&&&&&&&&&&&&&&&&&&&&&&&&&&&&&&&&&&&&&&&&&&&&&&&&&&&&&
(2)&&&&&&&&&&&&&&&&&&&&&&&&&&&&&&&&&&&&&&&&&&&&&&&&&&&&&&&&&&&&&&&&&&&&&&
&&&&&&&&&&&&&&&&&&&&&&&&&&&&&&&&&&&&&&&&&&&&&&&&&&&&&&&&&&&&&&&&&&&&&&&&&&
&&&&&&&&&&&&&&&&&&&&&&&&&&&&&&&&&&&&&&&&&&&&&&&&&&&&&&&&&&&&&&&&&
38.(1)&&&&&&&&&&&&&&&&&&&&&&&&&&&&&&&&&&&&&&&&&&&&&&&&&&&&&&&&&&&&&&&&&&&
&&&&&&&&&&&&&&&&&&&&&&&&&&&&&&&&&&&&&&&&&&&&&&&&&&&&&&&&&&&&&&&&&&&&&&&&&
(2)&&&&&&&&&&&&&&&&&&&&&&&&&&&&&&&&&&&&&&&&&&&&&&&&&&&&&&&&&&&&&&&&&&&&&&
&&&&&&&&&&&&&&&&&&&&&&&&&&&&&&&&&&&&&&&&&&&&&&&&&&&&&&&&&&&&&&&&&&&&&&&&&&
(3)&&&&&&&&&&&&&&&&&&&&&&&&&&&&&&&&&&&&&&&&&&&&&&&&&&&&&&&&&&&&&&&&&&&&&&&
&&&&&&&&&&&&&&&&&&&&&&&&&&&&&&&&&&&&&&&&&&&&&&&&&&&&&&&&&&&&&&&&&&&&&&&&&&&
2014学年菱湖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来源:Z.X.X.K]&10
答案&C&D&A&C&A&D&C&B&D&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B&B&B&A&C&C&A&B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B&B&B&A&C&B&C&D&A&B
二、非选择题
38(1)位于南美洲(东)北部;低纬(热带)地区;巴西、委内瑞拉、圭亚那三国交界处;(每点2分,写出其中2点得4分)
(2)顶平——3亿年前为浩大的浅湖和三角洲,沉积作用形成砂岩;(2分)
坡陡——地壳运动隆起抬升(2分)
(3)大气环流:R山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瀑布流量大;(4分)
地形:R山四周为陡崖,瀑布落差大;&&&
顶部平坦,径流分散,瀑布数量多;(4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界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