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问题人均gdp怎么算回事?

8.1%GDP增速 网友:为何我们感受不到?- 华声在线专题
8.1%GDP增速 网友:为何我们感受不到?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同比增长8.1%。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已经跑赢当前GDP,但老百姓的钱袋子真的跑赢GDP了吗?各地网友纷纷称对经济增速感受“不明显”,甚至一些人均GDP跨越“发达线”的地区,不少人仍吐露缺少幸福感
  多省区市城乡居民收入跑赢GDP
  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
  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略逊于此前预期的8.3%,为连续第五个季度回落,且创下近三年来最低增幅;前次低点是2009年2季度的7.9%。总的来看,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处在合理适度增长区间,就8.1%这个数字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GDP的增速仍处在一个较高位。
  多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
  最近一则全国多地人均GDP超8万元,接近富裕国家水平的消息备受关注,数据虽然实实在在,质疑之声仍不绝于耳。究其原因,GDP毕竟不是真金白银,与百姓的实际感受有一定距离。随着各地两会渐次闭幕,各省披露的过去1年直接反映百姓收入的两项数据指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比GDP数据更亮丽。根据公开资料统计,2011年,共有18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双跑赢GDP,有25个省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越GDP,29个省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整体快于城镇居民收入。
  经济多年高速增长,网友感受获益“不明显”
  感受一:物价上涨工资不涨
  最近,食用油行业金龙鱼、福临门涨幅达8%,奶粉业雀巢、美赞臣奶粉涨幅达10%,日用品行业宝洁旗下品牌全线涨价,最高涨幅超15%。有分析人士称四五月将掀起一波民生用品涨价潮。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数据显示,2012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现在的物品太贵了,什么都涨价了,现在挣的少花的多,真的是让人没有办法生活了!
  感受二:人民币购买力下降
  感受最深的是家庭主妇。家住荔湾区的王女士说,现在菜价肉价都贵,比如排骨以前是18元/斤,现在起码要22元/斤,但又不能不买,开支增加不少。前段时间蔬菜涨得比较厉害,最近好些,但也还是贵。“什么都涨价,就是工资没涨,钱少了,以后只能省点用”。收入较高的白领,感觉同样明显。在广州一家银行工作的梁女士说,去年以来,开始是食品涨价,现在是油、日用品等也都涨了。以前全家一个星期去超市买一次东西,大约花200多元,现在要300元左右了。
  感受三:高GDP下的低幸福感
  2011年,杭州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80395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贫富程度标准,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中上等国家和富裕国家的临界水平。看到这,可能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我给杭州拖后腿了”。为什么老百姓的感觉和政府发布的数据不一样?杭州人均GDP破8万,为何感觉还是手头紧缺少幸福感?
  GDP高速增长 经济水平与老百姓幸福感为何不对应?
  首先,增速与感受不符事关收入分布
  收入增速扩大,GDP增速放缓,互相背离的走势是否表示城乡居民收入"被高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从统计角度来解释即为,居民收入并不是呈现正态分布,最终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平均数。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5658元,同比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1872元,同比增长20.3%。两个数据均低于平均收入水平,中位数是按收入的由低到高排队,处于中间位置的收入是中位数。如果中位数低于平均数的话,就是说有超过50%以上居民的收入低于平均收入,大家感觉自己的收入水平不比平均数高。
  其次,"三驾马车"少了"消费"这条腿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我们现在对此已取得了共识,认识到我们必须启动内需。中国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略逊于此前预期的8.3%,总的来看,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处在合理适度增长区间,就8.1%这个数字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GDP的增速仍处在一个较高位。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三驾马车”拉动效果仍然面临压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并不小,但往往苦于收入有限,而不能满足消费欲望,目前,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世界范围内较低,切实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幸福感”并不全由收入决定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编撰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显示,经济压力和生活安全感不足,仍是城市居民痛苦的重要因素。有73%的城镇居民认为“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是最为困扰的问题,该比例高出农村居民7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中有47.2%的家庭存在“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的现象,32.2%的农村家庭认为“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低收入家庭对于自己的职业、社保、经济、休闲娱乐状况的满意度都明显偏低,对于未来的信心明显不足。
  让老百姓的腰包先鼓起来很重要
  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重,是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购买能力,改善消费预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解决市场失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物价水平持续攀升,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劳动报酬增速跑不赢GDP和CPI,意味着老百姓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在减少。同时,我国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将使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减弱。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重,是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购买能力,改善消费预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解决市场失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内需,使内需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首先要加快推进以民富优先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改革,要努力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这也是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的前提。
  “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 收入分配格局亟待调整
  要实现GDP增长与民生的平衡 谨防掉入“民生陷阱”
  GDP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短期还不应该完全否定,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民生,需要当政者多多考虑。“民生”不仅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而且是当今中国最引人关注的名词。解决“民生”成为当今“政府的中心工作”。
  但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整个社会对政府解决“民生”这个施政纲领的期望值很高,胃口吊得很大。再加上一些领导人盲目追求政绩和老百姓的所谓“口碑”,脱离客观实际唱高调、许空诺,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导致一些人心目中的“民生”就是收入高、住房面积大、看病不要钱、上好学校、休闲时间多。显然,这是误读“解决民生”内涵,掉入“民生陷阱”。
  藏富于国应专项藏富于民 要以“用之于民”为前提
  “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往往体现为执政者如何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并未使人民公平地享有发展成果。“藏富于国”显然要以“取之于民”为前提;然而,“藏富于国”却并不必然“用之为民”,这已经是经过千百次检验的社会“真理”。与此相反,社会财富大量集中于政府其实是官员手中,在权力制约、舆论监督等严重缺位的社会条件下,官员与老板的结盟,权力与资本的联姻,必然且已经产生大量的丑恶与悲剧。近年来,各种耗费国帑的好大喜功屡屡上演:一些地方政府,大兴土木,豪衙巍峨,豪车招摇,“三公”奢靡,权力寻租,贪污受贿,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积极解决民之所急 有幸福感支撑的GDP更有意义
  单纯的GDP数字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通过发展让民众获得更多实惠,提高幸福感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正如党中央多次强调指出,人是发展的目的和最终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始终应成为各地发展的导向。做大蛋糕,切好蛋糕。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财富应该由群众共享。重要的是,要让群众收入、福利增长的速度跟上GDP增速,增加社会保障“蛋糕”的份额,不断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只有如此,才能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激发更大的创造热情。
  激励和约束并存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是民心所向
  近日有消息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订的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将在下半年出台。八年磨一剑,收入分配改革从2004年开始启动调研,终于有望进入收获季节。当前在我们国家的国民财富的分配当中,劳动者的报酬和居民的收入这个份额应该说是相对不足的。那么我们知道从理论上来讲,初次分配是居民收入形成的一个基本渠道,特别在缺乏一个有效的再分配的机制的情况下,初次分配这个领域所产生的收入的差距对最终的总体收入差距应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合理的初次分配将对于经济主体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激励和约束的作用,也是促进经济效率能够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这些年我国GDP一路狂奔,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家的钱包始终没有鼓起来。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和飞升的物价,还何谈幸福感?一句话:老百姓口袋里有钱才能和谐!
知名影视站点人人影视于26日午后忽然关闭,而在此之前,国内最大的数字高清门户也被查封。一时之间,网友普遍哀叹看不到免费美剧了。盗版资源真的是“大众福利”吗?保护版权,该如何发力?
4月25日,南京建邺西堤国际一居民家中,80后的丈夫怒砍90后的妻子30余刀致死,留下刚出生100天的小宝宝。丈夫吉星鹏被曝是南京FSC超跑俱乐部成员,家境殷实,有数套豪宅,酒后爱好打游戏月花费曾达十万,嗜有家暴行为。
近日,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拟于5月中下旬,重新启动针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引发网民热议。在芦山地震的救援工作中,红会遭遇不少尴尬,重启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能还红十字会一个清白吗?
在芦山地震通报会上,雅安市副市长介绍,地震导致全市各县(区)多处房屋严重受损,然而地震中也有奇迹:震中一座百年老宅巍然屹立,堪称“屋坚强”。坐落于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山脚下的张家大院,7户张姓人家震后生活照常,除了
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杨幂发布微博称向灾区捐款20万,不料却招来不少批评声音。许多网友认为,以杨幂的身价,只捐20万未免有点太过寒酸。杨幂捐20万,太小气了吗?
这是一座神奇的监狱,犯人可以交易吸食冰毒,可以打电话给地下庄家下注赌球,用银行卡转账,最夸张的是,还能叫!小!姐!开个假结婚证明,能与小姐在夫妻房里住一两天,每天房费200元。这座监狱在辽宁铁岭……苹果/安卓/wp
积分 1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匿名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难过签到天数: 1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本帖最后由 wanghaidong918 于
07:36 编辑
名义gdp和实际gdp 之间是什么关系,我记得布兰查得的书是说实际gdp就是商品,名义gdp就是实际gdp乘以价格换算成货币表示,但是最近又看了其他书上面不是这么说的,而是名义gdp除以价格指数等于实际gdp,没说实际gdp是食物商品啊,还有就是潜在gdp不是算上那些潜在的资源产生的gdp吗,那为什么实际的gdp的曲线有时候还会在潜在gdp的上方呢
载入中......
发表于12楼
实际GDP高于潜在GDP说明有通胀的压力,而低于则有失业的压力。潜在GDP指的是完全就业情况下的gdp,如果经济高涨的话,是有可能实际就业人数高于完全就业人数的,因为完全就业不是全部就业。
发表于10楼
我自己想出来个例子就是,比如潜在gdp中只是说大家都有工作了,但是工作的小时怎么算呢,当然按照8小时了,可是实际gdp存在不存在这种情况呢,很多人工作超过8小时,这样看来实际gdp 就可能超过潜在gdp。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也不知道对不对
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原理》里
名义GDP的定义是“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真实GDP的定义是“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GDP deflator=(Nominal GDP/Real GDP)X100. 故 Real GDP=(Nominal GDP/GDP deflator)X100
潜在GDP的话,书本上没翻到,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吗?各位?先谢了、、、
名义gdp除以价格指数等于实际gdp,这里价格指数是gdp平减指数,通常情况下做论文时常用的替代量是CPI指数。
潜在gdp传统的定义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率)形势下gdp产出。
实际gdp高于潜在gdp简单认为是就业率超过了充分就业率,经济形势好,大量雇佣工人,使得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
求问:为什么潜在GDP 有时会低于实际GDP ,充分就业情况下的GDP应该最高才是?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 |主题: 5137, 订阅: 26
看看大家们的解释。
本帖最后由 chengxuefei 于
23:31 编辑
gdp本身都应该用货币来计量和表示,因此实际gdp也是用货币表示的,不可能把gdp表示成几把椅子+……等商品,实际gdp更多的是强调一个基期的概念,基期改变,实际gdp也发生变化。都是相对的概念
哦 那么潜在gdp和实际gdp是怎么回事呢
名义gdp除以价格指数等于实际gdp,这里价格指数是gdp平减指数,通常情况下做论文时常用的替代量是CPI指数。
潜在gdp传统的定义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率)形势下gdp产出。
实际gdp高于潜在gdp简单认为是就业率超过了充分就业率,经济形势好,大量雇佣工人,使得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
相信自己才能做最好得自己
gdp平减指数
受教了,呵呵。多谢了各位
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原理》里
名义GDP的定义是“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真实GDP的定义是“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GDP deflator=(Nominal GDP/Real GDP)X100. 故 Real GDP=(Nominal GDP/GDP deflator)X100
潜在GDP的话,书本上没翻到,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吗?各位?先谢了、、、
wjx6895251 发表于
名义gdp除以价格指数等于实际gdp,这里价格指数是gdp平减指数,通常情况下做论文时常用的替代量是CPI指数。
...求问:为什么潜在GDP 有时会低于实际GDP ,充分就业情况下的GDP应该最高才是?
For honor .
我自己想出来个例子就是,比如潜在gdp中只是说大家都有工作了,但是工作的小时怎么算呢,当然按照8小时了,可是实际gdp存在不存在这种情况呢,很多人工作超过8小时,这样看来实际gdp 就可能超过潜在gdp。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也不知道对不对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6,348被浏览3,635,686分享邀请回答1.3K3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3K7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统计局:中国不存在GDP被高估的问题 能客观实际反映情况
来源:人民网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不存在平减指数低估的问题,进而也不存在GDP被高估的问题。
盛来运进一步解释说,GDP核算是很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使用各方面的资料,价格的扣除也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作,最佳的办法就是每一项里都有相应的价格来进行扣除,但是中国GDP核算中间,由于部分的价格指数缺项的问题,可能用其他方面的价格指数来替代,存在继续完善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并没有存在平减指数被低估,GDP被高估的情况,是能客观实际反映情况的。
盛来运表示,GDP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西方的很多国家核算GDP的时候采用的是支出法,就是说GDP分成三大部分,从支出的角度来说,分成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净出口。分别用不同的价格指数来对这三部分进行扣减,其中进出口基本上是采用进口和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来进行扣减。所以,这些价格指数对平减指数的影响,对核算方法的影响很容易观察到。
据盛来运介绍,我国采用的GDP核算方法是用生产法来计算,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一产、二产、三产的增加值,二产可以分为工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三产可以分为金融、交通和其他服务业等的增加值,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在物价扣除的时候,从最终产品和中间投入这个角度分别用不同的指数扣除。比如在计算工业总产出的时候,可以用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来扣,工业中间投入品的时候可以用购进产品的价格指数来扣。进口的商品有的被作为中间投入品,有的被作为消费品,所以在扣除的时候,都实际上隐含在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固定产品价格指数之中已经进行了扣除。所以,我们不能按支出法的一种价格扣除的逻辑来套用、判断生产法扣除的逻辑。
盛来运指出,有一篇文章观点认为我国低估平减指数是因为我们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没有扣到位。进口商品的价格今年以来是大幅度下滑的,文章以为我国没有扣除到位。实际上我们用生产法核算的时候已经扣了,分别通过用来反映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出的工业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一系列价格指数进行相关的扣除。所以,作者对平减指数进行评论的时候,对中国核算的方法流程理解不是很到位,误用了支出法的一个逻辑。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原标题:盛来运:中国不存在GDP被高估的问题
编辑:徐园园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人民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1686人关注
3140人关注
1153人关注
13820人关注
1313人关注
电影《妖猫传》讲述了盛唐时期一段奇幻的凄美史诗。癫...
2018 新的一年到了,百大鼓楼银座为各位大小朋友准备 ...
2018狗年元旦来临之际,
华润五彩城延续圣诞节“暖心...
全国开征环境保护税;新版水污染防治法将施行;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中小企业发展...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今年GDP增速6.5%左右没有任何问题_凤凰资讯
今年GDP增速6.5%左右没有任何问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今年GDP增速6.5%左右没有任何问题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0月1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
原标题:今年GDP增速6.5%左右没有任何问题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0月1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今年中国经济实现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宁吉喆说,在看经济增速的同时,还要看就业、物价、环保等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形势非常好,物价低于预期水平,生态环境在改善。综合来看,我国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
   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日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上调至6.8%和6.5%。 据新华社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15265
播放数:129291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dp增速怎么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