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突击红魔怎么领取周礼怎么老说我没有领

谭剑:华夏民族兴衰史的研究及反思(经典之作) | 尘封·档案馆
我的图书馆
谭剑:华夏民族兴衰史的研究及反思(经典之作) | 尘封·档案馆
谭剑:华夏民族兴衰史的研究及反思(经典之作)
星期日, 07/01/2012 - 05:55 — 光辉岁月
华夏民族兴衰史的研究及反思
作者:谭剑
一:治理中国,200名官员足亦!(讲王道和帝道,是华夏民族成功的经验)
二:中国,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讲私欲和愚民政策是如何把一个民族由王者变成世界的弃儿的,是华夏民族失败的教训)
一:治理中国,200名官员足亦!
很多人都知道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但极少人知道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用以治理这个国家的官员总数仅200和600人(不含吏职).这是文,景皇帝可以做到三十税一,并且十二年租税全免的同时(农人收租,工商收税)),钱满钱库,粮满粮库的底气所在(唐太宗则是十五税一,七年租税全免).更少有人知道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并不是两个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华夏文明六千多年文明历史中,四千多年优秀的政治传统的两个缩影。
孟子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夏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这应当是当时的史料.从字面理解应该是五十税一和七十税一.从文景之治三十税一的同时十二年租税全免的治迹来看这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目标.至于孟子为什么后面又解释说不能按字面理解,这都是指皆十一税也,有两种可能:一是孟子有更详实的史料,说明为什么按字面的理解不对.五十而贡和七十而助都是指十一税.二是孟子的时代,由于已经进入春秋,国家已经开始乱了,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军备竞赛开始加剧,各诸候国普遍”二彻尚且不足,况乎一彻”.一彻就已经是王政了.孟子的时代已经想象不出比十一税更低的税收了.这是孟子的猜测.这个问题可以留给史学家们去考证。.”授受田亩制”也不是唐太宗的发明,而是先秦时期自神农氏时代发明农业起就一直流传下来的,绵延了数千年,历史极为悠久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井田制的一个缩影!正是精简和向人民让利的国家政策使这些政府做到了轻徭薄赋,藏富于民.
大家一定会问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事,这点官员怎么够?要搞清楚这一点,就必须搞清楚我们的先祖们奉行的治国理念-------黄老之道(更准确的讲实际上它就是被我们普遍认为业已失传了的王道和帝道,它的源头绝对不是黄帝。这也是为什么。《汉书.艺文志》要记载: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的原因。因为只要是先秦时期做史官的,接触过当时的史料,都知道这是华夏民族从远古一直代代相传下来的古老的政治智慧!).首先要清楚一点: 黄老之道并不是老子的发明!这个黄是指华夏文明的开山鼻祖-------轩辕黄帝!也和东汉才建立的道教没有任何关系.连孔子也在&论语.泰伯篇&里评论道: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尧为什么伟大?天理,自然规则最大,尧以天为则)在&论语.卫灵公篇&里则评论道: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舜做了什么?只是庄严的面南闲坐在朝廷之上罢了.却成为了一代圣贤之帝).先秦古籍中的类似记载还有很多,这里再例举一二:《说苑 君道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借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而黄老之道在中国沿用的历史甚至远远超过六千年!更是轩辕黄帝能够征服这一片辽阔的国土的国力源泉!黄老之道产生在华夏民族的摇篮时期,那时的人们能够参考的图书远没有今天丰富.这甚至很可能还是一种产生于有文字的史前时代的古老的治国智慧!当时的人们没有能力讲出深奥的大道理.作出深刻的原理分析.人们只是用聪颖的大脑,通过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以大自然为师,用最平实无华的语言总结出了一种伟大的治国理念.这是一种极粗线条的理念,甚至没有一部像样的专著.也可能有,但中国有一个恶劣的惯例,灭国以后,必然焚烧都城和史籍,尤其是在推翻一个王朝的时候,为了毁灭前一个王朝的荣耀和自己篡权的罪证,做得尤为彻底.亡国必亡其史.这些珍贵的史籍很可能在焚烧夏都的大火中,在烧掉商都的烈焰中,在王子朝典籍南迁的浩劫中,在秦始皇丧心病狂的焚书中,在阿房宫的大火中被烧掉了.史书的记载是在烧了商都和商的藏书以后,除逃到高丽去的萁子,系统的讲授王道和帝道,详细的记载远古圣贤之帝的生平事迹和治国原理的图书就彻底的失传了,实际上同时失传的还有商以前的中国历史,这是导致周成为中国最乱的分封制王朝,并且从乱到走向罪恶的极权制制度的根本原因.今天的我们还能够了解到这些古老的治国智慧,靠的已经是从散落在各种残存下来的先秦古籍里,字里行间残存的支言片语的记载残片,靠玩拼图游戏的方法,才勉强能够把它们重新拼凑成一个整体.
黄老之道在先秦时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而是所有诸子百家共同的祖先,是远古圣贤之帝的真传,仅仅到了西汉时期,才把它降格归纳为和儒,墨,法等家并列的一家.&三国志.吴书&载:阚泽谓吴主:汉景帝以黄帝老子义体为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勒令朝野悉讽甬之.这说明至少在汉景帝时期,对黄帝的生平治迹和治国思想还有残存的图书记载.今天我们还能够看到的关于黄老之道最古老最完整最清晰的记载应该是在&黄帝四经&里.但从《商君书.画策》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来看黄老之道还远远不是黄帝的发明,它至少可以远推到神农氏时代。而黄老之道有个最重要的概念----休养生息.意指:人民的钱财就像林子里的鸟兽,川泽中的鱼鳖,不能滥捕滥猎,要懂得休养生息,餐桌上才会永远有丰盛的美味.这是所有渔猎民族都懂的道理.从黄老之道休养生息这个极重要的观念剖析,我们完全可以推断黄老之道产生的年代甚至早于农业发明以前,在渔猎时代!至少在燧人氏时代!甚至远在华夏民族的蛮荒时期!感谢伏羲吧!华夏民族的人文之祖早在渔猎时代就为我们的民族发明了文字,这使我们的民族能够保存下我们的先祖们最无价的财富!:《道德经》(又名《老子》)与《金人铭》均只有雌雄,没有男女。男,顾名思义田里弯腰劳作的人的象形文字。是农业发明以后才产生的文字。由是可知《道德经》和《金人铭》的作者年代远在农业发明以前,也就是说在神农氏发明农业以前!所以段振坤先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个人认为,其作者均是华夏民族的人文之祖《三坟》中的伏羲之书!而且很有可能华夏民族的源头典籍《三坟》中的伏羲之书才是黄老之道的真正源头!
黄老之道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以天理推人理,以自然规律来推断社会规律,人伦常情.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看世间花开花落,草长莺飞,人类并没有干预,而世界却一片繁荣.如果世间的一切都要由人类来统一掌控的话,不管人类自己认为自己多么的科学,多么的伟大,世界都肯定会在人类统一的"科学"管理之下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而且这种毁灭世界的行为还是在人类克尽职守,鞠躬尽瘁的辛苦操劳中完成的.属于人类自寻烦恼的白痴行为!在一本业已失传了的讲授黄老之道的伟大的中国古书中(今天的我们还能够读到这些珍贵的文字,应该感谢唐太宗的一名聪明的大臣以奏章的形式把这些珍贵的文字摘抄了下来)则有着更为深刻的阐述:天下之大,诸多事端千头万绪.帝王作为个人,不可能了解全天下的事情.不了解情况却要对下面的事情进行裁决,即便是聪明绝顶的帝王也只能够保证一百件事断对五十件,事情断对了当然是好事,断错了的又怎么办哩呢?长此以往,积累起来的弊病不知道会有多少,以一己之力治国,是一种亡国之政!!!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古代中国的帝王们并不认为自己权位最高,便是全天下最伟大,最光荣,最正确的人.而是认识到了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能力的局限性,因而提倡以天下人治天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小政府大社会!!!国家虽然有千千万万的事情,但同时也有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和千千万万颗聪明的大脑.让每一颗大脑都充分的发挥作用,让每一个人在他熟知的范围内拥有充分的决策权.而不是由国家包办,代替,越庖代藷,却浪费掉千千万万的人民的聪明才智.这正是所有搞计划经济的国家没有一例成功先例的决定性的原因.
现代文明说白了就是工业文明,在工业社会里,智力资源是远比物质资源贵重得多的社会资源.也是工业社会能够比其它的社会创造得出巨大得多的社会财富的决定性因素!工业社会之所以辉煌,正是因为人类在智力水平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首次使智力超越物质,成为造就社会财富的主体!看上去无序的社会生产,实际上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减少盲目生产的浪费应该通过不断的提高人民的智力水平,不断的提高每一个公民的决策能力,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手段让社会生产的各种资源逐渐的集中在决策力更强的人的手中的办法来解决.至于经济危机,生产过剩的问题.既吗克思认为现代民主制度已经到了大厦将倾,只能推倒重建的穷途末路的标志物之一.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是社会分配体制出了问题.一个小修小补就可以解决的小问题.社会财富增加了,却没有相应的分配体制来把它分配给全体国民.解决的办法仅仅只需要用立法的方式硬性规定:最低法定工资必须随社会财富的增长按比率同步提高.最低法定工资的概念应该是应能满足劳动者基本的衣食住行,养家,并能有基本的支付医教能力和应付失业,养老的能力,而不是比劳动力成本还低的血汗工人工资.也就是说,最低法定工资必须符合世界劳工组织对最低法定工资的定义!
现代商业学上有个商品供给弹性的概念,而劳动力的供给是没有丝毫弹性的,是完全刚性的!因为一个劳动力的养成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而一但形成,则至少要存在四十年,所以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是不可能调整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人们辛勤工作,创造财富,最终目的是要让全社会的人们来享用这些产品,而不是简单的把这些产品堆积起来。劳动力的成本在商品总成本里通常并不是大头,提高劳动力成本对商品总成本的影响并不太大.
以美国为例,美国人的工资水平是中国人的四十倍,但绝大多数美国商品的价格却比权力分肥比重过大的中国商品还便宜!而工资水平的高低,事关社会公正!社会财富分配向富人过度倾斜,对一个社会绝对是祸而不是福。因为富人的消费远本早就处于饱合状态,该有的早就有了!一个人再富,一顿也只能喝一杯牛奶,吃一份牛排,啃一条面包。再多的钱财那也就只是一个符号,没任何实际意义。过多的钱财只会鼓励他们穷奢极欲,变态的奢侈消费,毫无意义的虚耗掉宝贵的社会财富。比如明明用机器就可以大规模廉价的高质量的大批量制造的东西,就是要用手工敲敲打打的硬敲出来,一针一线的硬缝出来,这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阻碍社会的进步!而穷人辛勤工作,到头来却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没有,这丝毫无助于培养一个社会克尽职守,勤奋劳作,勤俭节约的高尚的社会风气。而会让一个社会陷入一方面是极少数人纸醉金靡的极度穷奢极欲,一方面是绝大多数人,越勤劳工作越导致生活绝望。看不到出路!形成酬奸不酬勤的变态社会!就会犯罪猖獗,那么富人也只会被劫掠和绑票,有钱也无福消受!犯罪问题首先是社会问题,不要以为严刑竣法就能解决社会问题!任何酷法也不可能严过动则连坐的秦法!可是有什么意义?中国早就已经是自杀人口率居世界之冠的国家了!对于绝望的人们来说,自己的生命都无足轻重,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畏惧的?那些数以百万计的自杀的人如果不那么愚昧懦弱,能够清楚其苦难的来源,既然有血性杀死自己,为什么不起而抗争呢?如果中国人的思想没有中愚民政策的毒,任何烂政府都别想在中国立足!民不惧死,赖何以死惧之!解决犯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实现社会公正,让弱势的人们能看到希望。让每一个人都明白,只要勤奋的学习,努力的工作,他就能够过上好日子!而当他偶然发生了困难的时候,会立刻得到人们真诚的帮助。这样的社会里,不劳而获的想法都会让人惭愧,就更不用说犯罪了,北欧国家良好的社会治安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至于涨工资的效果如何,如果大家长记性的话,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经济极度过热,工商业的空前繁荣,跟当时普遍给民众大幅度涨工资有必然的联系!只有不断的做大市场的蛋糕,才会有永无止境的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不仅如此,涨工资还能让人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劳作,就能够积攒下一定的财力,这能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开始自己的事业。可以让尽可能多的有才能的人能够加入到商业竞争中来,为大批优秀企业的诞生,播下最终终将燎原的星星之火!而大批人类最优秀的企业的崛起,终将改变一个民族的面貌!
因此,只需要让最低法定工资的标准随社会财富的增长按比例同步提高.让生产出来的产品永远都有人买得起.而不是非要把一个个国家拆成一堆废墟,然后打照一个用几颗有限的脑袋来替全天下的人民代劳.比已经淘汰了的恐龙脑容量比例还低,还弱智的社会制度.把全体国民仅仅看成是一颗颗螺丝钉.而不是一个个智慧的载体.其智力和创造力被忽略不计.整个国家仅靠几颗有限的脑袋来统一指挥,统一运作的经济理论,哪种无视每一个国民的智力资源和创造力都是工业社会巨大的社会成就的根本源泉的经济理论.那种认为值得以牺牲全体国民的创造力.智力资源为代价来减少制成品的浪费的思想.是捡芝麻却丢西瓜,买椟还珠的白痴的想法!由这种与工业时代背道而驰的垃圾经济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极权制的经济制度,是反工业社会的经济制度.因此极权制的经济制度跟极权制的政治制度一样,也同样必然是亡国之经济制度!!!正是这种经济制度对千千万万的人民的聪明才智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浪费,毁掉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搞出了一窝穷国!
至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所谓优越性,其实英国早在十六世纪就发明了股份制,股份制的东印度公司,富可敌国,有几个政府拥有它的财力?只要是经济可行的商业行为,有什么事情是股份制公司干不了的?美国的电力,通讯,铁路,机场,港口,大型军工企业,这些投资巨大辉宏的超级企业,有哪家是政府投资的?
一个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最大自由度的国家,就很容易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最大效用的国家,国家就一定会达到:有国家就像没有国家,无治则无不治的最高景界.就象世界并没有人类的干予却欣欣向荣一样.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中国古代的帝王们敢于把政府精简到不了解中国治国之道的人们完全无法理解的程度.其好处便是轻徭薄赋,藏富于民和一个富甲天下的国家!!!并且给予了人民最最宝贵的财富------自由.!&六韬&则干脆告诉我们:贤明的国君养人民,有雄心的国君养壮士(人才),只有昏庸的国君才养官僚!
《尉僚子》告诉我们,让一个国家危亡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实府库!
《荀子》: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管子。山至数》:王者藏于民,霸者藏于大夫,残国亡家藏于箧!
《说苑。政理》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
《六韬》一书,一群伪学者竟然敢把它考证成伪书!实际上即使到了汉代,在《汉书·艺文志》里不要说姜太公的书有残存,连黄帝的兵书都还有残篇,汉代的先秦藏书是汉文帝从一些80-90岁高龄的各国老博士们的记忆里抢救出来的,这些博览群书的博学的老博士们,难道还分不清古书和当代冒牌货吗?这些人最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前,中国没有骑兵。而《六韬》论及骑兵的战术价值和用途。这真是白痴到了家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仅仅是服装,而不是发明了骑兵 ,只是把骑兵的地位提高了而已,而且这主要只是为了对付游牧民族灵巧的骑兵和灭游牧的中山国的权宜之策。而不是为了在中原争霸。骑兵对地形的适应性的确比车兵要好得多,但如果是在平坦的地形上,想一下用骑兵群和四联环的战车群对冲一下的后果吧,你就能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骑兵在华夏大地上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主力兵种的原因了。它太弱不禁风了!华夏民族从史前时代就是在和戎狄骑兵的不断征战中成长壮大起来的,轩辕黄帝就曾经北逐北狄骑兵,而这显然不是华夏民族和游牧骑兵的第一次交手!对骑兵这个兵种可以说熟悉得来可能仅次于游牧民族本身,也老早就有骑兵部队存在,只是和车兵比,毫无优势。所以一直只是辅助部队而已。所以用这一条来推《六韬》为伪书的人真是蠢得来连常识都没有!而用道理讲得简单明了一类的理由,和商周的其他文风不符来说是伪书,也是糊涂,人上一百,行行色色。十根指头还不一样齐得。何况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何况残存下来的先秦古籍如此的稀少,用这么有限的书来做推理的基础,这论据也太单薄了吧?真是无聊!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在一个相信有鬼神的时代,敬鬼神被认为是国君的本份,以免给国家招来灾祸.但中国人又是一个从来不迷信鬼神的民族,对鬼神只是敬而远之,从来没有将自己降格为神的仆人.足见这个民族的伟大!国君只管军事和祈祷,祭典.与此相应的,中国古代的帝王们并不提倡什么勤政,什么鞠躬尽瘁,什么日理万机.而是实行五日一朝,每五天上半天班.日常琐碎则交给宰相全权处理.这与明万历皇帝每天必须处理两千多份奏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所谓的日理万机,累死都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黄老之道的观点认为:国家能够为老百姓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什么都不做.做事就要花钱,花钱就要让老百姓掏腰包.与其把钱从老百姓手中收上来,然后禅精竭虑的考虑为老百姓做什么事情,不如把钱财留给老百姓.让老百姓自己来考虑自己最需要什么.因此在经济上让人民充分的自治.政府只做好政府的本分,为人民省钱,绝不越庖代藷!而国君只管国君必须管的事情----军事的结果,是一个天下无敌的的民族!
黄老之道在政权建设上的体现就是分封而治.古代中国的帝王们并不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越大越好, 而是认识到了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能力的局限性.因而主动的把权力限制在个人能力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因此分封诸候.让天下的诸候们来分担自己的工作.这并不是什么分土裂疆.天子地方千里,诸候地方百里.天子拥有百倍于诸候的国土,通常还是最富饶的.百倍的国力和号令天下诸候的权威保证了中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诸候再在其国内照此办理,将国土分封给手下的大夫.其封国称为家.家以下再无政权组织.国和家相当于今天的市和县.敢于授与部下全权也是深通为君之道的中国古代伟大的帝王们高贵的人格魅力的一大体现,先秦时期的为君之道,有很多的佚文被唐太宗的大臣们以奏章的形式摘抄了下来,胡如雷先生所著《李世民传》里有部分的保存。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去查阅。
不仅如此,并且早在舜帝时期,早就做出了这样的制度规定:天子们每五年就必须要对整个国土进行一次全面的巡视,在巡视之间的四年时间里,这些诸候们必须按规定按时来朝拜天子,向天子诉职.舜便向诸候们普遍的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确的考察,保境安民有功者赐给车马,富民教民有功者赐给衣服.而且早在舜帝时期就制定了严格的考绩制度&尚书.尧典&记载: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
舜统一度量衡,修五礼,明确的规定了公.候,伯,子,男五爵朝觐天子时的五种礼仪,公爵觐见天子,以九寸恒圭为信符,候爵觐见天子,以七寸信圭为信符,伯爵觐见天子,以五寸弓圭为信符,子爵觐见天子以五寸谷璧为信符,男爵觐见天子以五寸蒲璧为信符.每一位请求觐见的人都必须虔诚的用丝绢把自己的圭瑞包好,觐见前预先呈交.觐见者如果是颛顼高阳氏的后代,圭瑞就用红色丝绢包好.如果是帝喾高辛氏的后代,圭瑞就用黑丝绢包好.帝尧唐陶氏尚白,因此其余诸候一律用白色丝绢包好.做出这样的规定,既体现了天子的尊严,也表达了对先代帝王的敬重.舜帝对朝觐者的贡品也作了统一的规定,诸候朝觐,用圭玉作贡品,卿朝觐,用羊羔作贡品,大夫朝觐,用大雁作贡品,士朝觐,用野鸡作贡品. 圭玉不怕火烧,不怕水浸,坚硬但是不会刺伤人,有瑕疵都会反映出来,火烧不能使其轻,水浸不能使其重,象征着君子的人品。既寄托了舜帝对诸候们的殷殷期望,同时又表达了朝觐者的道德理想,象征着君王与诸候之间的忠贞和信守.君王期望着公候们的德行和人品像圭玉般的完美.代表公开公平公正。羊与羊之间无远无近,羊合群,但大羊群里绝不会有小羊群,小羊羔紧紧依偎在父母身边,不随意的离群离居,表示卿的为人,一定要义字当先,义重如山,群而不党,代表和谐。雁飞起来有秩序,有长幼的礼数,代表知理.野鸡不能用贪欲引诱,不能关在笼子里,代表高傲和自由.这些礼制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远古的中国是一个道德水准非常高的社会。而这一切和《墨子》上记载的道德水准越高的人会被人们推举到越尊贵的职位上去完全是相互吻合的!
诸候朝觐天子的贡礼是圭瑞.并规定:诸候朝觐天子上奏国事后,恪尽职守没有过失的,圭瑞由天子发还.凡事情处理不当,施政有过失的,圭瑞暂时留下,待纠正错误以后,再发还圭瑞.如果诸候事隔三月还没有收到圭瑞,就意味着该诸候还没有改正错误,对这样的诸候,天子将降他的爵位.如果一年后还不能让天子满意得到圭瑞,天子就要削减他的封地.如果三年还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得到天子发还的圭瑞,天子就将这个诸候的封地和爵位全部革除.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诸候们对天子的贡品仅仅只是一份礼物,而绝不是一份经济上的负担.天子和诸候在财力上的差别早在封国面积上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后世有史学家评论说:周天子以天下养天下人,而人人用度有余.秦始皇以天下养一人.却搞得整个国家都入不敷出.
舜立诽谤之木,作五明扇,广开言路,纳言从谏,求贤若渴“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二有牧”,连王宫四个方向的大门都彻底打开,人民可以自由的来旁听国家的朝廷会议,其政治文明程度是整个人类古代政治史上的巅峰!连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文明程度也远远无法望其项背!
华夏民族最重要最珍贵的史册是&尚书&.&尚书&出自轩辕黄帝到秦的历代史官之手,汉代的方士记载:即便经历了灭夏和灭商两次野蛮的焚书,由于诸候们手中的图书并没有被烧掉,所以除了最精华的王道和帝道,以及历代的史书失传之外,在孔子的时代,原始的&尚书&档卷仍然多达三千多篇,经孔子愚蠢的断章取义,白痴般的篡改,孔版的&尚书&仅保留了一百零二篇."上断于尧,下迄于秦".之所以上断于尧,是因为帝喾死后传位于儿子挚,挚沉迷酒色,无才无德.仅在位九年就被各国诸候联合废黜.大家一至拥戴挚的弟弟放勋为帝.这就是尧帝.这和汉文帝登上帝位惊人的相似.由于这不符合孔子这腐儒的价值标准.为了不给后人留下这以下犯上的"恶劣"的先例,所以被孔子愚蠢的人为断章.秦始皇野蛮的焚书,使没整理成策的资料全数丧失.伏生冒灭门之险,仅保存下二十九篇,汉武帝时鲁恭王在拆除孔子当年的学堂时发现了无名氏藏匿的另一本四十五篇的&尚书&.再经过历代战火的毁坏,这就是今天的&尚书&了.秦周以前的中国,一直是政学合一,所有的史册典籍都密藏在官府里,作为镇国之宝器.一部&尚书&天文,地理,祭祀,军旅,政治,官制,音律,历法,刑规,经济,文教,服饰都无所不及.是先秦时期培养士大夫的标准教科书之一.
在官职设置上&左传.隐十一年&记载:天子六卿,........诸候则并六而三兼职焉.也就是说,天子只能有六名大臣,诸候则只能有三名大臣.而且这些大臣们还兼任一个师的师长(天子六师,方伯三师,诸候二师).政府的精简可以说到了极致.
在分封制度下,每请一名官员,都是掏的天子,诸候,卿,大夫们自己的私人腰包。所以权力包产到户的分封制度下,永远都是世界上最精简的政府!这种精简甚至远远超过今天的民主国家!
&礼记.王制&记载: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君.也就是说,按周礼,大诸候国可设三卿,其中两位是周天子分封的,称"命卿".他们是世袭的,主要任务是代表周天子监国,称"监国"或"守国".这些史籍和礼制和官制都充分的证明:中国至少从轩辕黄帝起就早已经是一个绝对完整的国家!
华夏民族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全民的规模研习富国强兵之道的民族.是对治国之道治军之道,为君之道为将之道,做领袖的才能和品格研究得最为透彻的民族,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养成教育,其核心内容便在于此.敢于充分的信任部下并敢于委以部下全权,换来的是部下肝胆相照的赤胆忠心.这些记载着华夏民族的政治和军事智慧的古书,华夏民族最无价的瑰宝------先秦古籍,即便透过三千多年的尘埃,仍然闪烁着耀眼的智慧的光芒.
黄老之道在专制的时代最大限度的克制了专治的弊端.分封制是政权建设上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管理不属于自己的财物的人的数量.而集权制则是政权建设上的大锅饭.最大限度的增加了管理不属于自己的财物的人的数量.仅是过江之鲤的官员,不拿白不拿,从体制上就有内在的贪渎的推动力.而分封后的诸候,卿,大夫们少有杀鸡取卵之人.所以越集权的政府越腐败,越分权的政府越清廉. 而当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事实上实行的是权力私有制,好听一点叫最高统治者权力终生制,最高统治者传位制和最高统治者层层任名下官制,是一种对上不对下负责的赤裸裸的封建骗子政权的时候.但最高统治者在名份上却仍然仅仅只是过江之鲤的官员的时候,这种连最高统治者都带头狂捞的政权体制必然会成为整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社会!
不仅如此,而且还有更大的好处-------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了实践其政治理念的机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用进化论的观点就是: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保护了尽可能多的政治和军事品种.这是制度进化,或者叫社会进步的前提!!!一个国家同时有许多的治国治军模式共存,各种模式相互进行优胜劣汰的竞争.一个国家的成功,所有的国家可以立刻效仿.一个国家的失败,所有国家可以立刻引以为戒.以最小的代价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是中国在先秦时期政治和军事学术上高度繁荣的强大推动力!!!
虽然中国人原始的民主选举制度没能继承下来,但分封制也同样给了人民用脚投票的充分机会!讨厌哪个国君可以立刻离开他!爱戴哪位国君可以立刻投奔他!随时可能被人民抛弃的风险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挂在每一个诸候和大夫的头上!其威力绝不亚于现代民主选举!把人民惹恼了,人民甚至可以拒绝为国君出战!那个养鹤而导致了国破身亡的卫懿公就是个千古笑料!
不合作那还是客气的了,在军队既人民,人民既军队的中国,拥有武装的人民完全有能力随时废掉任何无道的君王!天子被人民废掉的例子虽然不多,可是诸候大夫被废掉的例子在先秦时期数不胜数!吊民伐命,讨伐无道之君,也是诸候之间相互制约,以及诸候的诸子之间,大夫的诸子之间争夺继承权的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这种武装的民主比西方现代的选票的民主更彻底,底气更雄厚!只有兵民合一的国家,只有拥有武装的人民,才可能真正做到:有道则人推之为主,无道则人弃之而不用!公民拥有武装,是公民政治权力最强有力的保障!也是公天下的中国氏族社会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传统精华之一!
千万不要去相信武器会搞坏社会治安的谎言!鬼话!所谓的枪祸,即便在被我们称为枪支泛滥的美国,每年死在枪口下的人的数量,和死在车轮子下的人的数量比,连零头都够不上!而且死在枪口下的人还是以自杀者占绝大多数!只是车祸那是见惯不惊的狗咬人,没什么新闻价值,不值得媒体炒作而已!而枪祸,因为是罕见的人咬狗,所以出一次事会闹得全球皆知而已。而且犯罪问题首先是社会问题,跟人民有没有武装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枪本身跟罪恶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它可以用来加强罪犯的力量,但更可以加强人民打击犯罪的力量!因为一个社会正义的枪口永远比罪犯的枪口多到天上去了!而且不管怎么禁枪,罪犯们总是有办法搞到枪的,连法律甚至生死都可以无视的人,怎么可能在乎那一纸禁令?禁掉的永远只能是遵纪守法的和平居民手中正义的枪口!
实际上只要放手让人民拥有武装,警察甚至军队都是多余的组织!美国西部片中,那种所谓的无法无天的环境中,和平的武装居民穷追罪犯的画面,大家应该还有深刻的印象!实际上连自动武器都可以带回家去的全民皆兵的瑞士,反而是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这就是铁的证据!公民社会最强有力的基础必须永远建立在实力的基础只上!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说过这样的话: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才有可能捍卫自己的自由和尊严!但中国人的经验是还必须要加上一条:只有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拥有武装的人民,才有可能捍卫自己的自由和尊严!秦始皇对于中国人拥有武装的权力的剥夺,是中国人彻底丧失自氏族公社时代起就一直牢牢的掌握在手中的政治权力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历史事件!在这以前,中国人是国家权力的真正主人,在这以后,中国人就立刻彻底的沦为了权力的奴仆!枪不是一种工具,枪是一种权利!这是中国人必须汲取的最深刻的历史教训之一!
华夏民族能够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本身就说明--------我们曾经拥有过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治国理念和国家制度!这使我们能成为上帝的选民!在优胜劣汰的民族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王者!
事实上熟知黄老之道,或者叫王道和帝道的治国方法的夏和商并没有严重的兼并战争.而在实行择贤而传,甚至择贤而传到了传贤不传子的地步的禅让制的中国甚至长达数千年没有更替过政权,更没有任何形式的兼并战争.实际上夏朝是这个政权的自然延伸.如果加上黄帝的国家在史前作为神农氏政权的一个诸候国的执政时间,政权的延续时间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今后的人类历史还可不可能再出现这么大时间跨度的连续执政的政府都大有问题!!!而黄帝时代,神农氏时代,伏羲时代,燧人氏时代,这些奉行王道和帝道的时代,超长的政权延续时间几乎是一种政府的常态!!!这种超长的政府寿命随着私心对政权的逐渐渗透,才开始让政权的寿命变得越来越短!!!黄老之道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是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的根源.是华夏之魂!是整个人类古代政治史上的一根无人能够超越的标杆!
至于其后的兼并战争,这并不是治国理念的错,而是权力私有制无法回避的弊端,王位长子继承制很难保证不出现低能的天子.更糟糕的情况是两王子争位.搞得天下诸候们无所适从.这时候有野心的人便开始以各种理由开始兼并.而一旦国力兼并到足以和天子抗衡,兼并的步伐便无法停止.即便如此,以天下人治天下的王朝和以一己之力治天下的集权制王朝相比,其国运要长很多,而且人民的生活状况要好很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改朝换代燧人氏伐有巢氏,第二次改朝换代神农伐燧,由于历史太古老,文献记载太少,我们无法讨论.仅就后来的政权来说,且不说仅仅因为军力衰弱后被取代的炎帝神农氏政权,禅让制被传位制取代的轩辕黄帝政权这些只有荣耀和辉煌的成功的政权.仅就不完美的夏,商,周政权.其最终离开历史舞台的时候,你可以说它残暴无常.可以说它酒池肉林.甚至可以说它民不聊生.但饥荒,饿蜉遍野,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这样的词你在任何史籍中都查不到的.这与后来的中国政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在好几千年的华夏历史中也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帝喾的儿子擎,沉迷酒色,无才无德,仅在位九年就被各国诸候联合推翻.二就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发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周历王,仅仅三年的闭塞民口,就扔掉了王位!拥有武装的人民,不仅能够有效的保卫自己的家园,也同样能够及时的推翻暴政!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政治权力!!!一个敢于信任和武装自己的人民的政权,再坏,都只能坏在人民可以容忍的限度之内。因此敢让人民拥有武装的国家永远都不可能出现无耻的政权!再加上从小侵润在王道和帝道的熏陶中,所以我不太相信夏桀和商纣是两个无耻的国君。
实际上夏和商的真正灭亡原因是不是像我们熟知的史书记载的哪样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晋国的叔向告诉我们:桀伐缗而失天下,纣伐东夷而身亡.说明桀和纣是因为战争而不是因为失道而亡的国。夏和商灭亡的主要原因都是在主力部队出征的情况下遭到偷袭而亡的国.而不是失去民心。而且商和周都有过两次叛乱的历史,第一次叛乱时一发现处境不妙,立刻向桀和纣称臣,而且立刻就得到了桀和纣的原谅.很难想象两个残暴的国君会有如此宽广的心胸和度量容忍敢于叛乱之臣.而周对纣王酒池肉林的描述和商对夏桀的描述几乎一模一样.太过雷同,有抄袭的嫌疑.牧野之战,五六万训练有素的周军车兵打垮了70万纣王临时拼凑的步兵也并非什么奇迹,因为按古代军事家们的研究,只要是列阵而战,车兵的战斗效能本来对步兵就有一辆战车抵二十名步兵的优势.而训练有素的军队对未经严格训练的军队的质量上的优势则是数量所无法弥补的.瑞典国王就曾经用一万训练有素的瑞典步兵和彼得大帝统率的十万训练不足的俄军进行过一次集中的会战,并且对俄军实施了歼灭性的打击.这还仅是步兵对步兵的战斗.所以说商纣是灭亡于奴隶的反戈理由是不充分的.商和周胜利后都对原夏民和商民有过严格的戒备和防范.这说明桀和纣都并非是在完全失掉民心以后亡的国.要知道那是个军队既人民,人民既军队的时代,周历王不过是搞专利和闭塞民口,就差点玩掉性命.桀和纣如果真的有那么坏,老百姓会放过他们?手里面都有家伙呢,犯了众怒,谁怕谁哦? 商并非亡于失道还有六个旁证:
旁证一: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食周粟宁愿饿死也不做周的臣民。
旁证二:中国最后一个懂王道和帝道的萁子宁愿逃到偏远的高句丽去,也不给周武王当臣。
旁证三:纣王的儿子武庚竟然能说动周公派去监督他的两位亲兄弟帮助他复国,这显然是因为大义而不是利
益,有什么利益能重得过亲生的父亲和兄弟呢?
旁证四:箕子是殷纣王的亲属,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筷子的时候,箕子就悲叹道:“他现在用象牙筷子,以后一定会用玉杯喝 酒;等有了玉杯,他就会想穿华丽的衣服,住辉煌的宫殿了。奢侈豪华从此开始,国家再也无法振兴了。”呵呵,看看吧,仅仅开始制作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被大臣们念叨要衰落了的可怜的“奢侈”的纣王啊!
旁证五:《尚书 。商书 。西伯戡黎第十六》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
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
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
不无戮于尔邦!”
看看吧,当 祖伊面斥商纣: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 时,商纣的反应也就是: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竟然一点责怪祖伊的意思都没有。而且立刻就被祖伊当场毫不顾情面的抢白:“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这像是暴君的作为吗?哪个不要命的臣子敢当面完全不顾国君颜面的面斥暴君?而且还敢用:你荒淫无道,就要亡国了。这么极端的语言?而且刚分辨了一句,就立刻被毫不顾忌情面的抢白:你怎么能把责任推给天命?殷就要灭亡,就是你的功劳!
旁证六:由于惧怕商人的反抗,周甚至一度有人提议对商人实施种族灭绝。谁有道,谁无道还不清楚吗?
只是在那个伟大的时代,即使是按当时的标准的无道之人,在今天看来也足以让人仰止。历史有时候的确只是胜利者的声音.否则商和周大可不必烧掉夏和商珍贵的藏书,蓄意的掩埋掉这些伟大的王朝卓越的政治成就和优秀的治国传统!两个窃国的贼臣的心虚,毁掉了我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华夏民族自上古时期就代代相传下来的上古经典,华夏民族的源头文化---------记载着王道和帝道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但是,这并不是中国人公天下的政治理念就变了,而是因为中国人遗憾的没能发明古罗马共和国的国家领导人固定任期制!加之疆土的急剧扩张,使氏族公社极其古老的政治传统精华之一的公推直选的领导人选举制度无法再有效的运作下去,才使古华夏共和国不可避免的让国家领导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而人民的决定作用越来越轻。所以国家领导人的产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公推直选----禅让-----家天下的死胡同!即便如此,即使到了家天下的夏,商,周三代,公天下的政治理念任然深深的根植于每一位华夏儿女们的心中,这种信仰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就是家天下的既得利益者,天子,诸侯,卿,大夫们也深深的认可这一点。而这一切不幸毁在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白起的手中,从这个意义来说,助纣为虐的白起,也同样是民族的罪人!
过去由于搞万能政府(这正是这类政府均养了个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官僚体系的主要原因),我们把黄老之道讥讽为小国寡民思想.其实中国从她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不是一个小的国家.并且在整个人类古代历史上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庞大的帝国.正是这种远远超越其时代的治大国的睿智和雄才大略(就是在今天,对治国的原理能了解得如此深刻的国家领导人都不多),使我们的先祖们得以以一种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轻松心情,把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治理得比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好, 即便是在当今世界,这种政府都可以毫无疑问的被归类到优秀政府的行列!
管子告述我们:民贫国富,从古至今,未之尝闻.民富国贫, 从古至今,未之尝闻.故富国之道在于富民,富民之道则在于开源节流.开源即如何提高每一个国民在单位时间里创造财富的能力,管子的方法无疑过时了(农者恒农,工者恒工,商者恒商,同行聚居,让技艺能得到不断的传承,学习和提高。这也不是管子的发明,管子也是学自于商代的伊尹)中国无疑应当师法欧美,走教育立国的道路.但说到节流,遍寻整个人类历史和当今世界,再找不到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中国先祖们更优秀的老师!
主要由于历代改朝换代时的野蛮的焚书, 加上历代的愚民政策刻意的废黜和战火的摧残, 记载三皇五帝和其他著名的中国远古政治家们的生平治迹和治国原理以及过去一些亡国之君们的历史教训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早已失传,唯一留存下来的记录可能就是极难读懂的&尚书&了,但从汉文帝,景帝,唐太宗帝这三个好学生身上,我们仍然可以窥见到三皇五帝们为华夏民族的所有统治者立下的一根不朽的标竿.先秦时期的谥法曰;靖民则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帝.仁义听往曰王.立志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能够在死后被尊为皇和帝的国君,在华夏六千多年文明史上仅有八位!他们是华夏民族历史上最杰出的君王!!!&六韬&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总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私欲战胜公理,国家就会衰落,如果公理战胜私欲,国家就会繁荣昌盛!
(《道德经》与《三坟》
发布日期: 21:56:03 来源:博客中国 作者: 点击:144
段振坤:《道德经》与《三坟》
关键词:《三坟》,《道德经》,《道德经》为《三坟》之精华。
《左传·昭公十二年》载:“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是楚灵王十一年东征伐徐,楚灵王对右尹子革说的话。
孔颖达《尚书序》对《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於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就是在春秋时期,也只有周柱下史老聃、楚左史倚相这样专门的史官才有机会目睹和看懂,连孔子这样的文化大师也没有看到过,更遑论战国诸子了,这无疑蒙上了一层特殊的神秘色彩,成为中国文化最深奥、最不可思议的一部分。
所谓坟书,即泥版文书,当和距今5000余年的苏美尔人泥版文书类似。《三坟》,伏羲、神农、黄帝的泥版文献,我们今天还能够一睹它美丽的倩影吗?如果有的话,《三坟》的影子在哪里呢?
《三坟》的精华,事实上就辑录在《道德经》一书之中。因为《道德经》一书是《三坟》的缩影,所以才如尼采所言:“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楚灵王十一年是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左史依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作为周柱下史的老聃,应当比左史倚相更有条件和能力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老聃生于前580年前后,卒于前500年前后,与左史倚相是同时代的人物,左史依相都读过《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老聃精通《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没有疑问的。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言老聃系周守藏室之史,是专门负责掌管三皇五帝之书的图书馆馆长。《周礼·春官宗伯第三》载:“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三皇五帝之书,到春秋时期,仍由周室史官所保存,这一点确为信史。
左史倚相是楚国著名史官,历经灵、平、昭、惠数代楚王,被称为“良史”和“楚国之宝”。王孙圉聘于晋,对赵简子说:“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国语·楚语下》)
周室史官老聃的水平当在楚左史倚相之上,那个时代《三坟》、《五典》的最高权威应当是老聃,所以才有孔子问道之说。《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孔子问的人,肯定是三皇五帝,老子说这些人连骨头都已朽烂,惟独他们的言论还在,也就是说只有三皇五帝的书还在。
由于孔子不是史官,是无缘目睹《三坟》这样的重要典籍的。孔子所删定的《尚书》,其唐虞夏商之书,今天已经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属于伪造。只有西周的文献,才是可靠的。这足以证明孔子是没有见过《三坟》与《五典》的真容的,造成孔子对中国文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皮毛不知精华。这是因为保存和传承中国文化,是史官的专职,孔子只是一个民间的文化教育工作者,这是孔子不可克服的巨大局限。
孔子作为春秋末期的一代文化大师,他和老子的水平应当是差不多的,不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我们今天来看《道德经》和《论语》,两者之间的水平差距却是巨大的,《道德经》之博大精深,是《论语》所望尘莫及的。《论语》只不过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些琐碎之言,而《道德经》却包裹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永恒的智慧。这里面出现了一个悖论,尽管老子拥有《三坟》《五典》的知识背景,但作为同时代的文化大师,孔子和老子之间的水平差距不可能有《论语》和《道德经》那样的巨大鸿沟。老子的水平应当和孔子不相上下,唯一可以解释这个悖论的,就是《道德经》辑录的是《三坟》《五典》的精华,而不是老子的个人著述。
《道德经》是《三坟》、《五典》的精华,有着直接的文献证据。《道德经》辑录有黄帝《金人铭》、《黄帝四经》等黄帝书的大量言论,其中黄帝《金人铭》是明确早于老子和孔子的远古文献。《道德经》之“谷神不死”章,《列子》明言为《黄帝书》。这是《道德经》作为《三坟》精华在文献上的确凿证据。
从内容上来看,《道德经》显系三皇五帝之言,而非史官之言。《道德经》多处直言“我”如何如何,如第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些言论,与第五十七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之“我”是一致的。从《道德经》直引《黄帝书》来看,《道德经》中所有称“我”者,均为轩辕黄帝之自称。《道德经》第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等,即是轩辕黄帝的内心独白。“我”是最高统治者之自称,与甲骨卜辞中的“唯余一人”类似,作为史官的老聃,根本没有资格自称“我”,这是从内容上判断《道德经》系《三坟》精华的直接证据。
另外一个证据是,黄帝书中还有一部和《道德经》类似的《黄帝君臣》,《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君臣》十篇。起六国时,与《老子》相似也。”要最终解开《道德经》身份之迷,就需要找到失传已久的《黄帝君臣》。地下材料如能发现《黄帝君臣》,将最终结束关于《道德经》的长期争论。
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列传》中,把老子和庄子、申不害、韩非列在一起,是寓意深长的。司马迁说“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我们知道,老子编篡的《道德经》是没有刑名学说的,包含着刑名学说的是黄帝之学,因此申不害与韩非“本于黄老”事实上是指“本于黄帝”。
老聃编篡《道德经》,明显是根据“道德”的主题来编篡的,黄帝书中关于法和刑名的言论就没有进入《道德经》之中,而只是编选有关“道”和“德”的内容与言论,并作了部分诠释。
《道德经》分为《德经》和《道经》上下两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这明显是道听途说。《德经》和《道经》是历代史官根据《三坟》《五典》进行编篡,作为周王室的政治指南。清道光年间陕西歧山礼村出土的大盂鼎,其铭文有关于《德经》的记载:“余乃辟一人,令我隹即型稟于文王正德,若文王令二三正。今余隹令女盂召榮,敬雍德經,敏朝夕入諫,享奔走,畏天威。”意思是“我是你的君王!现在我就以文王纯正的治国方式为榜样,像文王策命两三名头号长官那样,委派你辅助荣,恭敬谦和地执行《德经》的要求。你要不分早晚及时纳谏,为祭祀和各种奉献事宜到处奔走,时刻警惕上天的惩罚。”大盂鼎是周康王时期所铸造,其铭文是周康王对贵族盂的言论。说明早在成康时期,就已经有《德经》这样的文献。
我们倾向于《道德经》是史官系统长期工作的结果,老聃在《道德经》的定调方面是发挥了关键作用的。根据郭店楚简《道德经》甲乙丙三种分头流传来看,到太史儋之后,五千言《道德经》尚未成型。到太史儋时期,《道德经》仍处于《三坟》的分散的摘录状态,当时的学者就是透过这些摘录本来了解《三坟》这些传说中的上古典籍的。经春秋末期王子朝之乱后,王子朝将《三坟》典籍带到楚国,这样才有后来黄帝书在楚国的大量涌现。周室典籍入楚之后,《三坟》已处于散乱状态,这是《三坟》在战国就已失传的根本原因。
《三坟》的主要典籍是黄帝书,战国时期由楚国人编篡的黄帝书就来自周室典籍入楚的《三坟》。由于《道德经》是《三坟》文献中关于“道”与“德”的言论摘录,因此它本身就是黄帝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层面来看,《道德经》与《黄帝四经》的关系,是两者均来自《三坟》,两者均是黄帝书。《黄帝四经》当然要早于《道德经》,《道德经》摘录了《黄帝四经》的言论,这一点是可以从逻辑上加以验证的。
正因为《道德经》是《三坟》关于“道”与“德”的精华辑录,是黄帝书中与《黄帝四经》并驾齐驱的经典文献之一,因而才有西汉初年的黄老连称。西汉初年之所以出现黄老连称,这是因为秦始皇焚书与项羽火烧阿房宫之后,文献失传使历史事实模糊不清造成的。比对西晋时期出土的战国魏国史书《竹书纪年》和司马迁的《史记》就可以知道,处在秦始皇焚书之前的《竹书纪年》,对远古历史的描述是清晰的,并能与青铜器铭文等地下出土材料相验证。而《史记》却存在着不少错误,司马迁无缘目睹《竹书纪年》这类被秦火焚毁的战国史书,其所依据的是《国语》、《战国策》之类的先秦文献。
参与编篡《道德经》的史官,肯定不只老聃一人,而是历代史官的共同成果。司马迁对孔子讲得历历在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对老子却不知所云,搞不清楚老子究竟是谁?也搞不清楚老子有一些什么样的历史史实,只是一种道听途说的猜测。司马迁对黄帝的事迹都讲得很明白,而对与孔子同时代的老子却如此糊涂,这是不合史家常理的。这只能说明,老子虽只是史官之一,但在西汉已成了众史官的一个象征,把多个史官合编而成为一个老子。
在先秦诸子那里,老聃从未有过两汉魏晋那样的地位。庄子甚至把老聃排在关尹之后,其地位可想而知。如果《道德经》真如西汉所言是老聃的独家著作,不可能不受到先秦诸子的推崇。《韩非子》之《解老》《喻老》并不是韩非之作,而是韩非后学的作品,韩非倾向的是黄帝书中的刑名法术之学,而不是黄帝书中的道德之学,这与《道德经》的思想倾向是截然不同的。《解老》和《喻老》编入《韩非子》一书中,很可能与秦始皇焚书有关系,秦始皇推崇法家学术,《解老》和《喻老》编入《韩非子》一书之中,可以起到合法地保存《道德经》的作用。
两汉魏晋对老子的推崇,与先秦的历史事实是不符的。《道德经》绝不是老子的独创,而是黄帝书的组成部分,是《三坟》的精华。后人把《道德经》归属于老子,明显地侵犯了轩辕黄帝的知识产权,这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来说,不能不是一种莫大的不敬。希望所有的炎黄子孙,明白《道德经》一书的真相,不要盲目地推崇老子,而把《道德经》真正的原始作者轩辕黄帝晾在一边。随着地下出土材料的不断涌现,《道德经》的真相迟早会大白于天下,终止到目前为止还在继续的无休无止的争论。
二,古代中国平民的生活状态
中国人所受的所谓的历史教育,不是告诉人们事实,然后让人们自己去思考.而是先有一个科学的结论,然后再到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寻找似乎支持这个结论的事实,然后把所谓的证据和结论硬塞给大家,告诉人们这就是历史.这被史学家们讥讽为屁股决定脑袋的历史.在这种屁股决定脑袋的历史中,为了强调一种制度的优越性,总是不可避免的要去贬低其他的治国模式.甚至不惜妖魔化自己灿烂的古代文明.即便对于史料确载无疑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也总是要加上诸如地主阶级的怀柔政治手段,或这些社会财富多大程度上能够落到广大劳动人民手中尚不可知,或者历史总是由统治者编写的,多大程度上是溢美之词(或叫浮夸)尚不得而知等等.在这里我只是用常识和一些史料来为大家分析,正确与否,也请大家用常识来思考.
首先中国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的国家,华夏民族的建立便建立在黄帝的国家对炎帝的国家的征服基础之上的.黄帝并没有把炎帝的国民变为奴隶.而是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宽广胸襟,公正的接纳了每一个被华夏民族征服的国家的国民.实际上西周的烽火戏诸候正是周文王对被征服的犬狨安置不当,放到了离心腹地区太近的河套地区而酿出的悲剧.而舜帝甚至不忍心用武力去征服三苗,亲自持干戚而舞之,用&韶乐&音乐歌舞来感化三苗.以德服人,然后易其俗,将三苗自南方迁致西北部.当然这种德服能够起做用的前提是以压倒性的实力作为后盾的,也就是说这些三苗们非常清楚,在战场上他们完全不是我们的对手.这是勿用质疑的王者的仁慈!这些连兵戈都不忍心使用的宅心仁厚的帝王们,信奉的是以德治国,以德服人.宁病一人而利一国,不利一人而病一国.怎么可能忍心去奴役别人?对蛮夷我们尚且能够用仁慈之心来对待他们,奴役华夏本民族的人民就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无论是神农灭燧,黄帝胜神农,商灭夏,周灭商.都没有产生过奴隶!这是载明在华夏史策上的任何人都无法篡改的史实!华夏民族能够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与其说是军力的强大,不如说是仁者无敌!
正是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王者气度,使中国成为了一个泱泱大国.就连在西方极难溶入当地社会的犹太人,也被中国人恢宏的气度所感染而彻底的溶入了华夏民族的血脉.这与西方人狭隘的民族主义情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天被我们当作奴隶制的主要证据-----野蛮的人殉制度,其实直到明代,都还在继续。皇帝的嫔妃,凡无子女者都可能被选来殉葬。当然选几个太监殉葬就更简单了。直到明英宗皇帝下旨后,人殉制度才被最终废止。所以这根本不足为凭。当然使用家奴的历史则一直沿续到清代.但这和西方人的奴隶制度是完全不同的,做家奴的不是战俘和外族人,而是犯了罪被贬或生活发生了困难的本族人.这种家奴用今天的话讲更应该被叫做仆人,佣人,保姆.主人对家奴并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可以买普通人为家奴,但不可以象牲口一样的自由买卖自己的家奴,而且家奴们有工钱,并且随时可以为自己赎身.但奴隶制度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在中国是一天都没有存在过的.而被吗克思拿来做为奴隶制度的代表的古代西方国家,今天我们知道它的准确的名字叫古罗马共和国!
其次,中国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中没有土地剥削的国家.原因有两条:首先中国在很长的历史中一直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轩辕黄帝征服这片辽阔的土地的时候,中国的总人口仅500万人.此后数千年里,直到西汉时期,人口规模一直维持在1—2千万人之间.中国地广人稀的状况比美国开发西部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史籍记载的舜少年时期被恶父后母逐出家门,就自行开荒耕于历山,由于舜高贵的品质的感染,大家纷纷搬来和舜做邻居.遂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也是当时的中国到处都是荒地的直接证据.当随处都是可供开垦的荒地的时候,人们缺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土地.这里只会出现黑奴,而不是地主.而中国偏偏是一个不搞奴隶制度的民族.所以无奈之下,周文王只好号召他的国民:为了增加国家的财富,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至少要耕种一百亩私田.请大家务必记住,耕种中国土地的是全体中国公民!绝不是中国公民奴役下的奴隶!中国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奴隶主的大庄园!井田制度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其次,耕者有其田,在先秦时期是自神农氏时代从农业一被发明起就一直流传下来了的,绵延了数千年,历史极其悠久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这就是在先秦时期连续延续了至少数千年历史的授受田亩制和井田制.在华夏民族回光反照的唐代,授受田亩制是这样规定的:一名丁男(16岁,成年)国家授80亩耕地,20亩桑田.一名丁女(14岁,成年)国家授40亩桑田.这和美国的&宅地法&很相似,政府无偿的向人民让利.并没有搞什么招,拍,挂.不然这些政府们都是可以借机大大的发一笔横财的.
最后是一个懂得体恤民情的政府.孔子在&论语.泰伯&中夸赞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者也,而不与焉.(多么伟大,舜和禹贵为天子,富拥四海,却不为自己牟取私利.)轩辕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们为华夏民族打下了优秀的政治传统的基础!这些圣贤之帝能够产生在华夏这块大地上,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其直接的原因和华夏民族早期产生帝王的方式有必然的联系!&墨子&上有远古帝王产生方式的详细记述!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能够王天下,靠的都不是暴力,而是因为他们为华夏民族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们之所以能够由一介布衣登上天子之位,靠的不仅不是暴力,甚至连尧帝传贤不传子的禅让制都不是,而是得益于华夏民族早期天子产生的公推直选的原始民主选举制度!这种原始的帝王公推直选的选举制度,孕育了远古圣贤之帝频繁产生的温床!是上古竞于道德的华夏民族清明的远古政治环境得以形成的坚实物质基础!尧舜帝由于有着更为详实的记载,成为了后世所有中国的帝王们的万世师表!汉文,景帝和唐太宗帝是这些帝王学生中最优秀的三位弟子.实际上夏,商,周两千多年中,同样有过无数他们的优秀的帝王弟子们.只是焚书的烈火抹去了我们民族的记忆而已!中国优秀的治国传统使古代中国的帝王们懂得:民富等于国富,民贫等于国贫的治国原理.懂得人民的钱财就像林子里的鸟兽,川泽中的鱼鳖,不能滥捕滥猎,要懂得休养生息,餐桌上才会永远有丰盛的美味.懂得人民的财富就象池塘里的水,平日必须节约,不能无度的使用.这样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人民才拿得出水来救火救急.懂得钱财在人民手里是下蛋的母鸡,在政府手里是只能吃的鸡肉.(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脱颖而出的商人和没经过这种大浪淘砂的官员,谁更长于经营?这是不言而谕的事情,管理不属于自己的钱财的操守问题还更是一个令人恐惧的黑洞!如果有人对家庭主妇说,我幇你管钱,能比你更精打细算,这人不是骗子就是疯子.说国家掌握巨大的财力具有无比的优越性,那是骗子的鬼话和疯子的胡话!)懂得不知道体恤民情,一味的向人民伸手,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白痴行为.等同于割股充饥,最后会腹饱而身亡等等.无偿的向人民让利的国家政策加上清徭薄赋的税收.为古代中国人富裕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个简单的家庭,父亲,母亲,儿子,媳妇.至少有200亩耕地,一百多亩桑田.除了无偿的为国家耕种20亩公田以外,再无任何赋税.这日子可以过成什么样子?想都想得出来,羡慕吧!
另外再向大家提供四个旁证:
旁证一:孔子和孟子都出身在单亲家庭,都是由单身母亲抚养长大的,他们的母亲在当时社会上都属于最穷的赤贫人口!但她们不仅能够轻松的把孔子和孟子抚养成人,而且还能够让他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代宗师!
旁证二:《庄子·让王》: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看!这就是个在孔子眼里家景极贫的学生的家产情况!颜回来孔子这里来求学,根本就没有任何功利性,纯属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活得多么洒脱的"贫民"啊!
旁证三:中国的人口,人类社会只要一跨过农耕这道门坎,只要社会的分配制度不会太过于不合理,就已经告别了饥寒之兀。一个国家越是欣欣向荣,充满朝气和活力,富足,生活多姿多彩,一个社会越是到处充满着机会和希望,男人们越是需要到处求学求职,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前程和理想,追寻财富和社会地位。也越有足够的财力到处游猎,游历,开眼界,长见识,拜师学艺,做学问,做生意,访朋问友,就越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守在女人身边,人口数量就越稳定。反之,一个社会越是死气沉沉,贫穷,无望,无聊,不思进取,越没有机会和希望,男人们越没有多少求学和进升的机会,更没有多余的财力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男人们越无聊,女人就会成为男人们生活的全部乐趣,意义和人生全部目标所在,耗在女人身上的时间就越多,人口就越是疯长!人口的增长率几乎和一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就是成反比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一个铁律!而中国先秦时期长达数千年的人口一直稳定在一至两千万人之间,见证着一个沿续了数千年的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旁证四:秦赵长平之战,秦国以区区500万人口的国家(上至百岁的老人,下至刚出娘胎的婴儿),竟动员了一百多万的军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这相当于今天的中国动员起三亿多人的军队进行长达三年的战争,这绝对不是两个穷国打得起的战争!今天的中国打不打得起这种规模的战争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今天的中国仍然有80%的人口是农民,对于人均仅一亩二分地的农民,虽然科学进步了,但一亩二分地的产量显然无法和农业技术也很成熟并且人均至少拥有一百一十亩耕地的先祖们相比.而这些农民最真实的代表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准.剩下的20%的人口中至少有1/4的人不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而是吞噬国家财富的人.而且是这个星球上最凶残的国家财富吞噬者!如果考虑到这20%的人口中有至少1/3的人还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这种官民比例简直就令人发指.今天当人类已经进入工业社会达一两百年的今天,今天的中国人居然并不比我们的先祖富,人类近两百年的创造发明,中国人就象没沾上什么光一样.什么原因?国人不应该深思吗?而中国建立极权制政权以后,并战国七雄(几乎可以拿出六,七百万军队)的新国家,却再也没有一个朝代拿得出百万雄师,更不要说进行长达三年的战争了.国家在进步还是在倒退,还清楚吗?
最后,我们用古人描述文景之治的盛况的文字来结束我们对中国古人生活状况的追忆:从西海到东海(古时人们认为中国四面是海,意指横穿整个中国疆域),身上可以不带一文钱,随便走进一个村镇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临别还会馈赠一些礼物(有点象在地广人稀的地方走进蒙古包的情形,大概人富足了,人类本身的天性大概都会比较好客大方吧.),牛马被野(这些大牲畜是人类古代社会最值钱的资产!),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时尚以骑牝马(母马)为耻.(人们不好意思骑匹母马上街,怕被人误认为是穷人,就象今天开一辆杂牌车上街会有被人误认为是穷人而丢脸的风险一个概念).国库中一年一年的堆满钱币,搞到钱币满到涨库的地步,却用不掉,很多钱币放置太久,以至于腐蚀到无法清点的地步.太仓中一年一年的堆满了堆积如山的粮食,搞到了粮食不知道往那堆的地步.却用不出去.最后全部坏掉,无法食用.
中国人奋斗的目标就是实现公产主义,而公产主义实际上是基督徒们对于天堂的梦想,一个心想事成,美梦可以立刻成真的地方.把人间变为天堂的梦想无疑是美好的.但华夏民族是一个高度睿智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下过这样的定论:社会财富无论怎么丰富总是有限的,但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这决定了人的愿望或叫欲望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物力去满足无限的欲望.举一国之力去满足一个人都做不到,更不要说去满足整个社会了.这是一个没有人可以实现的目标!而且让一个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不朽功勋的伟人和一个罪人享受完全一样的待遇,不仅不能证明社会的公正,反而会使这种社会成为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不公正的社会!这种不公正的平等只会让一个社会停滞和衰落!反之,奥运会的金牌只有一枚,但只要规则公正,过程公正,就会众望所归,没有人会觉得不公正.而这种公正的不平等正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华者,美好的意思.夏,&尚书.武成&说: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是美好,繁荣的大国的意思.古代的中国人虽然不懂公产主义,但他们的确做到了让整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人生的美丽!而这恐怕比所有社绘主义国家离公产主义的距离都要近!
(人多地少并不是中国发展不起来的理由,因为现代文明说白了就是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最重要的资源根本不是土地,恰恰是我们的政府最不重视和浪费最严重的东西-------人民的智慧.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农业世界第一强国,但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97.5%的国家财富是人民的智慧创造的.美国人就是不种田也不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准.以日本为例,日本国土仅有中国的三十几分之一,一亿多人,人口密度是中国的三倍!!!但日本照样成为世界老二.欧洲的主要强国,人口密度都比种股票高得多!
把人口问题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的人,脑袋还停留在中世纪!根本就不配在这个工业时代执政!今天的中国虽然不能再搞授受田亩制了.但我们可以授与每一个中国人在工业时代更宝贵的获得财富的工具------世界上最高水准的教育!
那些搞自我减丁,自我种族灭绝觉的蠢货们,竟然认为只要把中国的人口自我灭绝到地广人稀的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水平,就可以解决贫困和失业问题,真他妈的愚蠢到了极点!这个星球永远不会缺廉价劳动力但会永远缺优秀的专家,教授,商业精英,工程师,医生,设计师,能工巧匠!解决就业和贫穷的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办出世界最高水平的教育,而不是自我种族灭绝!非洲,拉丁美洲有很多贫穷和失业非常严重的地广人稀的自然条件很好的国家!而欧洲的主要强国,人口密度都比中国高得多,要知道中国在清朝人口规模占世界足足三分之一!现在只剩六分之一了,居然还敢说中国人多了,真蠢!
所谓最高水准的教育是指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要能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毕业生竞争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职位.而不是自欺欺人的所谓中国特色的教育.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智慧的人民,全世界任何一所最著名的大学里,华裔学生几乎都是优等生的同义词.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任何中国学生学不会的东西!
所谓中国特色的教育就是让本科毕业生教本科,然后年资到了就成副教授教授了,就可以带硕士生博士生了,甚至用这些人带出的硕士博士来带硕士生博士生.用全世界最低劣的教师糊弄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们.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博士毕业生,但是我们的博士也没有实力在国际市场上和别人的本科生,包括三年制的法国本科生竞争同一个职位.中国用来培养博士的师资,在国外教中学都不可能有资格.因为别人的中学教师普遍都有世界水准的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的博士完全可以等同于别人的高中生.这也是中国的博士在世界上真实的地位.自欺欺人的结果是世界上最烂的注水猪肉学历!芸芸学子们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不是希望,而是绝望.中国政府以全世界最吝啬的态度对待中国的教育,往小里说是误人子弟,让含辛苦读的世界上最刻苦的学子们无望,让一对对为子女的教育付出了一切的全世界最伟大的父母们无望.往大的说则是在毁灭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希望!!! )
二:中国,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
由于长期搞愚民政策,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高度无知,甚至连自己差点被杀光的历史都浑然不知,所以历史的悲剧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临到中国人的头上. 一个不长记性的民族,历史的悲剧就总能够反复的在我们身上重演!我常常为我们这个被愚民政策几乎毁掉的民族感到痛心.这里讲述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事件-------种族灭绝!
在中国,有很多人尊成吉思汗为民族英雄,并且以成吉思汗打下的辽阔疆土为荣.这里我想告诉这些人的是:你们搞错了.他是征服者,而且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差点让中国人绝种的人! 成吉思汗对中国人实行的是种族灭绝政策,认为汉人太多,必须斩尽杀绝,要变城廓和村庄为水草肥美的大草原.具体的做法是:破城以后,将汉人驱赶到郊外,然后命令工匠出列,其余全部杀光,一个不留.在这种血腥的屠杀下,北方的汉人在金人的名义下被杀了个干干净净,整个北方除山西五台山地区以外,再找不到明朝以前的中国建筑,除了一些无法烧掉的塔。蒙古人屠杀后,整个北方基本没有中国人和中国城市了。直到明初,整个中国北方还有大片大片的无人区!南方的汉人也几乎被杀光,以四川省为例,南宋时有人口1300多万人,被杀得只剩下80万人.其它南方各省的情况也差不多.国外学者的研究认为,被杀汉人达7000多万人.而宋代的中国总人口还不足一亿.这种屠杀的血腥程度大家应该想象得出来.正常情况下,中国人应该被杀得干干净净,中国这块土地应该改讲蒙古语.绝不要认为我是在危言耸听,和南宋人同时代的很多民族就遭到了种族灭绝的命运.契丹人被金人杀了个干干净净,蒙古人杀光了金人,还杀光了西夏人.在西征的土地上杀光的民族更是数不胜数.而且是如此的彻底,这些民族不光是血统,连语言和文字都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这本来也将是中国人的命运,但中国人也许真的是上帝的选民,上苍凭空的对中国人多了一分眷恋.派来了一个神的使者,来挽救这个行将灭绝的民族.这个人的名字叫耶律楚材, 契丹人,受过汉人的教育.懂天文历法.因为曾经正确的向成吉思汗预测了一次日全食而深受成吉思汗的信任.迷信的成吉思汗认为,天上的事情都懂的人,地上的事情肯定更懂.因而对他言听计从.官拜宰相.
面对汉人行将灭绝的命运,这位外族人动了恻隐之心.终于决定来管这份闲事.他对成吉思汗进谏道:臣跟随大王多年劳苦征战,无非是为了得到土地和人民,今天土地得到了,人民却被大王杀光了,大王喜欢的玲珑奇巧之士,能工巧匠,俱在人民中间,我为大王计,认为这很划不来.当时在场的蒙古人全部反对,认为这违反蒙古的既定国策.只有成吉思汗出于对宰相一贯的信任,点下了他尊贵的头-----这是汉人能够奇迹般的摆脱天命,苟延残喘到今天的真实的历史!(最近看到的资料,邱处机在劝阻成吉思汗的种族灭绝行为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段落择抄如下:丘处机多次在成吉思汗的大帐内与他单独长谈,耶律楚材做记录。耶律楚材的记录,后被整理为《玄风庆会录》一书。在谈话的过程中,丘处机明知道成吉思汗急于了解长生之道,他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想到自己沿途所见蒙古军西征造成的残破景象,深感这与全真道的道旨极不相称,丘处机答复说:“修仙须修阴德,必须去暴止杀。您起兵灭西夏和金是符合天意民心的,但务须禁止残暴杀戮,才能使事业最后成功。”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被外族大杀灭,还不止这一次!五胡乱华几乎杀光了整个北方的中国人!清军在关内一直杀了37年,到清顺治17年(1660)年,明朝一亿多人的人口,已被杀得只剩1908万!但却只有蒙元是唯一一个认真的推行过种族灭绝政策的民族,是唯一一个有明确计划要把中国人彻底杀光的民族!!
我如实的记述这段历史,无意于唤起民族之间的旧仇,原因很简单:(1)民族的团结只能建立在对正义和公理的共识之上,而不可能建立在谎言和欺骗之上,尤其是自己骗自己的阿q精神之上.(2)父债不可以子偿,自然更不可以让杀人犯们的若干代后氏子孙们来偿他们的祖宗犯下的罪孽,(3)一个原本无敌于天下的民族竟然走到了灭亡的边缘,很大程度是咎由自取,不能全怪别人.(4)大自然的王法本来就是优胜劣汰,一个被目不识丁的蛮族淘汰的文明民族,其文明已经不是被用来传承知识,经验和智慧,而是癌变成了摧残其民族智力的恶性肿瘤!蓄意的以摧毁其人民的智力作为其唯一目的的变态文明,遍观整个人类历史仅中国一例!这种文明不仅配不上优秀,而且是实足的蠢货和白痴文明!!!实际上蒙古人扮演的只是清道夫的角色,虽然残酷,但他们实际上只是在展示大自然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天理的强大力量!!!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面前,脑瘫的民族是不被同情的!!!!优胜劣汰的天理面前,一切人造的中国特色的"真理"!不管被中国历代的私欲熏心,利令智昏,私欲彻底的压倒了公心的统治者们如何自私的极力推崇,弘扬.也无法逃避其实际上的白痴本色和必然被劣汰的恶运!而这个民族却不幸成了这些宁病一国也要利一人,宁愿等着挨刀,也要自私自肥的蠢猪们人造出来的因为白痴所以注定会被自然淘汰掉的"真理"的陪葬品!!!
即便不是蒙古人,其它的野蛮民族也同样能够毫不费力的胜任这种淘汰掉脑瘫民族的角色!这绝不是一段孤立的历史,更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中国人刻意的搞愚民政策自我摧残的必然恶果.后来的大明被满清灭亡简直到了搞笑的地步.大明有一亿多人口,满人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刚出娘胎的婴儿仅50万人.除去25万女人,再除去未成年的孩子,老人,残疾人.病人.能征战的人最多十多万人.一亿多人就被这十多万军队的微型民族彻底征服了.这简直比老鼠降服了大象还要夸张.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已经被愚民政策搞成了一个脑瘫民族!在这个星球上成了一个随时等着被任何民族在任何时间淘汰掉的等死的民族! !!!一个瞎搞愚民政策的民族根本就不配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星球上拥有生存的权利!!!我们的文明误入了歧途,走上了一条自己找死的道路!!!
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应该记住的不是仇恨而是惨痛的教训!作为一个说汉语言的民族,这段历史应该成为每一位华夏儿女们必须永远永久的铭刻在心中的胎记! 对于几乎导致了本民族被彻底种族灭绝的这种可怕的惨剧的原因,这种用好几千万人的鲜血买来的血淋淋的教训,所有的华夏儿女们都有责任进行深刻的反省!深入的研究!并确保这样的历史惨剧永远也不再在我们民族的身上重演!对于存续了汉文明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的义士-----耶律楚材,所有的华夏儿女们务必一定要记得永远的感恩!耶律楚材的墓,就在北京的颐和园内,让这位义士的名字永远的銘刻在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的心中吧!
2,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军团.
中国军队是不是真的就如此的弱不禁风呢?要了解古代的中国军队的作战实力,我们可以先去了解汉匈战争中一场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战例.由于汉武帝任人唯亲,任命的出征将领全是其舅子老表.这些人甚至是文盲和半文盲.以至于当时最着名的军事家李陵竟然榜上无名,李陵曾和司马迁一道掌管皇家图书馆,因而有机会饱览在民间无法见到的大量中国古兵书,成为了当时的兵法大家.不服气的李陵找汉武帝论理.因为匈奴人是全骑兵,步兵追不上骑兵,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汉军也是以骑兵打骑兵.汉武帝告诉李陵,他知道李陵的才干,但骑兵已全部派出,没兵了.参战心切的李陵只好压缩自己的期望值,要求汉武帝给他5000步兵,他愿意以5000步兵横行匈奴.这是一个很低的要求, 汉武帝无法拒绝,就给了他5000步兵,于是一代兵法大师就带着他这点可怜的家当踏上了遥远的征程.最后这只小部队在远离汉境的匈奴腹地和匈奴王亲自指挥的十几万匈奴主力骑兵遭遇了.人员对比是30:1,兵种是骑兵对步兵.按古代中国军事家们的研究,如果是一对一,因为骑兵转身和躲避匀不灵活,所以骑兵不是步兵的对手.但如果列阵而战.十个步兵也不是一个骑兵的对手.这是一场战斗实力对比达300:1的战斗.按军事常识, 匈奴人一次冲锋就足以把这5000人抹掉.但这5000名中国步兵用娴熟的战斗技巧明确无误的向所有了解这场战斗的人们展示了古代中国军队卓越的战术水准. 匈奴人发起了一次次狂涛般的冲锋,但冲多少人上去,汉军射多少人下来.匈奴人仍然坚忍不拔的继续发起反复冲锋,冲锋到最后, 匈奴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汉军的军阵巍然不动.最后惨重的伤亡终于让狂热的匈奴人清醒了.意识到这是一场超越他们能力的战斗,再冲下去,除了扔下更多的尸体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再也没有一个匈奴人敢于进入汉军弓弩火力的射程,只敢远远的在汉军弓弩火力的射程之外兜圈子.面对这5000汉军步兵的凶悍,匈奴王在震惊之余立刻意识到,如果匈奴举一国之力尚不能对付这区区5000名汉军步兵,匈奴将丧失和大汉帝国对话的资格.面对强攻不下的局面,匈奴王别无选择,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也只能命令部队继续死缠住汉军,不惜以士兵们的不断伤亡的来消耗汉军的箭支.甚至不惜焚烧草场,火攻汉军.但连徒孙都算不上的匈奴人的火攻,在深通兵法的中国军人面前简直就是班门弄斧,李陵一道放火燃烧下风方向的草场的命令.就让匈奴人白费了表情.但骑兵一旦避战,步兵便无可奈何.而且是一只孤立无援的孤军.李陵开始带着他这5000人边打边撤.其间不断打垮匈奴人利用各种地形,各种时段和各种气象条件进行的偷袭..经过十多天边打边撤的战斗,这只小部队从匈奴腹地逐渐撤退到离汉朝边境仅三天行程的地方.此时尚有3700余名士兵(每天战斗减员不足百人),并且携带着全部伤员,装备,淄重.如果能得到及时的补给,这支部队几乎还能和匈奴人无休无止的打下去.和李陵保持交战的匈奴骑兵则仅剩八万余人.仅战死在汉军阵前不远处,汉军士兵们不用冒多大风险就能割到手的匈奴人的首级既达一万余具(汉承秦制.首级是军功的凭证).死在远处无法安全的割到的首级和带伤逃掉的匈奴人则更多.仗打到这个份上,匈奴王几乎就要绝望的放弃了,他已经调来了了周围能够调来的所有部队,已经举国兴师来战这五千人了,他仍然拿这五千人毫无办法.他更怕这五千且战且退的汉军步兵,只是汉军猎杀他的圈套的一个诱饵.
但人算不如天算.李陵手下的一名小校尉因为受了顶头上司的羞辱,竟然负气变节投降了匈奴.白送了匈奴王一份大礼.小校告诉匈奴王.这是一只没有外援的孤军.最要命的情报是,箭且尽.这份致命的情报决定了李陵和他手下的这3700余名士兵们的命运.匈奴王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此时李陵的通信兵早已成功的冒死突破了匈奴骑兵的封锁及时的送出了求援信,但镇守边关的将领虽有三万之众,竟然也不敢接应.(该将领后因此被汉武帝处死)此时匈奴王的耐心,坚持和付出的巨大伤亡终于得到了回报.这支携带了大量备用箭支的远征军的弓弩箭支射尽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子弹打光了.最后终于被匈奴骑兵冲垮.为了挽救被俘的几百名士兵的生命, 李陵以释放被俘士兵为条件,投降了. 李陵原来打的主意是诈降,然后趁隙逃脱.但汉武帝听到李陵投降的消息后,立刻迫不及待的杀了李陵全家.搞得李陵有家难回.只好留在匈奴.而匈奴王经历了和李陵的这场血战之后,对李陵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听说汉武帝杀了李陵的家人,立刻把亲女儿嫁给了李陵. 李陵虽然还活着,但作为一代军事大家的李陵已经死了.在汉匈战争中,李陵没有帮过匈奴王半点忙.所以我不认为他是汉奸.而和李陵的这5000汉军步兵血战之后,匈奴王再也没有勇气和汉军的任何一支部队决战,此后所有的战斗都是在躲避不及的情况下被迫应战.足见此战对匈奴人自信心的打击.(关于李陵的战绩,&史记& 的记述是不准确的,大家应该去看&汉书& ,匈奴王自己也认为,如果匈奴倾一国之力都不能对付区区五千名汉军步兵,匈奴将丧失和大汉帝国对话的资格. 司马迁就是因为试图阻止汉武帝屠杀李陵的家人而受的宫刑.&史记& 是汉武帝生前成的书.稍微用用脑子就行.&汉书& 也为汉武帝屠杀李陵的家人找了个是事而非的台阶.因为史官们必须为当朝皇帝的太爷留下面子. 而且从司马迁对长平之战的记述看,他缺乏应有的军事常识.对秦军的包抄和断尾的兵力至少少写了一个小数点.毕竟被包围的是一支上百万的虎狼之师.当然也不能全怪司马迁,因为秦始皇把所有的史料都烧光了)
通过这个战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中国军队不仅不是一支弱不禁风的军队,反而拥有人类古代战争史上最卓越的战斗品质,这是整个人类古代步兵战斗史上的一座无人可以超越的丰碑,唯一和李陵的步兵战阵实力接近的是亚历山大和他的马其顿方阵,但亚历山大从未进行过实力如此悬殊的战斗.这五千名汉代步兵的战斗实力竟然超过明朝一亿多人口的总和!这场战斗明白无误的向今天的人们表明了弓箭在古代中国军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军队作战仰仗的是强弓劲弩,而不是武功..军队应该依靠弓箭还是武功作战,西方人也曾迷盲过,但英国人通过15世纪和法国人在百年战争中的一次战斗搞清楚了这一点,交战双方是一万名英国弓箭手对四万名操武功的法国甲士, 交战的结果是四万名法国甲士不仅没能赢得胜利,反而被英国弓箭手全数歼灭,从此英国人认识到了弓箭的价值,全国人人习射,连妇女都把练习射箭作为时尚. 对弓箭的高度重视使英国人在15世纪迅速的崛起,成为欧洲的强国.而中国军队至少早在六千多年以前的黄帝时代就已经选择强弓劲弩为主战装备了.《周易。系辞》载,早在黄帝时期华夏民族就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华夏民族事实上是弓矢的原始发明国,华夏民族的强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建立在弓矢之利的基础之上的。这显示了中国人的专业和内行.华夏民族对弓箭的高度重视还体现在先秦时期的男孩成人仪式上-----《射礼》!在规定的距离上射中规定大小的目标!也就是说,如果你射不好箭,你根本就不配被称作男人!
&荀子&为我们留下了春秋时期中国军人标准装备的记录:操十二石的强弩,带矢五十枚,持长戈,配剑,衣三属之甲,赢三日之粮.&六韬&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支部队的装备情况:一师(一万人)应装备强弩六千具.剩下的四千人中,绝大部分是弓箭手.这是一支全员皆射的军队!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的战术原则是一样的,仅拥有人数优势,却没有火力优势的军队是无法赢得战争胜利的.而中国人对这一点非常在行.之所以选择弩而不是弓作为主战装备,跟美国人在民间转轮手枪人手一只时,陆军的制式武器仍然是前装滑膛枪一样.能在敌人能伤到自己之前放倒敌人,这种优势是射速所无法替代的.而弓的搭配和二战中步枪和冲锋枪的搭配原理是一样的.当然,在马克芯机枪发明以前,步兵要完全依靠火力阻止骑兵的冲锋是不现实的,同时匈奴人在和欧洲人交战时也显示了其极强的火力,被欧洲人称为“死亡之雨”.要了解中国人是如何解决抗击骑兵冲击和防弓箭的战术问题的,就必须要了解中国人的战术思想-----列阵而战.
首先是中国人列阵而战的理由:(1)一千个人轮流发动的攻击,远不如一百个人同时发动的攻击有效.士兵的数量固然重要,但以何种方式把士兵们组织起来投入战斗同样重要,只有万刃俱刃,才能形成势不可挡之势.(2)列阵而战可以在交战线上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使士兵们始终能够保持几个人打一个人的作战态势,如果战阵的壁厚是五人,则至少能够保证五人对一人的优势.现代空战理论认为:双机编队对单机作战的胜率,不是2:1而是4:1,五人对一人的作战胜率是多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研究下,但肯定不是10:1,也许至少是20:1.前提还是敌人的阵形必须同样密集(移动中的敌人,由于不能取坐阵,无法发挥后排士兵的战力,所以用移动的方式去攻击取守势的敌军时永远只能是N个1:5)。否则如果队形疏松点就不是5:1了,可能是10:1,20:1甚至更多。(3)可以为士兵设计出良好的防护体系,最大限度的减少士兵的伤亡(4)可以使勇者不独进,怯者不独退.是一个战场纪律问题.维持住阵形就等于维持住了战场纪律.
齐孙子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战阵史料,方阵和圆阵是所有战阵的基础,方阵是空心的.过去史学家的解释是便于战车驰骋.但威震天下的马其顿方阵也是空心的,而马其顿人是不用战车的.真正的原因是,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聪明的人对同一个问题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战阵中心的士兵既看不到敌人,也无法攻击敌人,战术价值为零.战阵越大,战斗力浪费越严重.所以战阵必须是空心的.罗马人排出的战阵是实心的,说明罗马人在战阵上是外行.而选择战剑为主战装备则是白痴了,因为这是单打独斗的装备,根本无法进行战术协同.更无法抗击骑兵的冲击.如果一个人手持战剑想攻击中国军阵中的任何一名士兵,他会遭到至少50支长戈的同时攻击,上千支强弩的抵近射击,在此之前还先要穿越上万支强弩的n次齐射.那不是进攻,是白白的送死!
所以弩是战术协同最好的装备,长戈则是战术协同最好的短兵装备.也是密集的战阵中唯一能够有效的使用的短兵装备.是唯一符合中国军队战术思想的短兵武器,所以弩和长戈是所有中国军队唯一的标准装备.为了抗击骑兵和车兵的冲击,中国长戈很多直接就装有青铜矛头,没装的也有削尖硬化处理过的木尖.后来更是直接进化成了矛戈和一的戟。当然其实装不装青铜矛头差别都不是太大,因为使用长戈的矛尖来对付骑兵或车兵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锤子买卖。在杀死敌人的同时,必然折断。欧洲人的骑兵在使用长矛的训练中,就必须要学会在刺中敌人的同时及时的放开手中的长矛.否则就会被反冲力冲下马来。长矛只在刺出的瞬间是有效的攻击动作.而长戈在收戈时同样能卸下敌人的手臂和脖子.而且能很方便的勾下战车上的车兵或战马上的骑兵.或者干脆勾断马腿.并且在任何位置时都能立刻变向进行啄击.而且所用金属不多(青铜在先秦时期称金,足见其珍贵程度).这是一种所费不多,而又如此优越的装备.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费效比最高的武器.所以成为了中国人的终级武器.
正是罗马人在军事上的低能.导致了东罗马人在匈奴骑兵的攻击下溃不成军,这是必然的结果.至于战阵的壁厚,按拿破仑的战争经验,能不能迅速组成他由马其顿方阵改编而成的营方阵,组织起密集的刺刀丛,是步兵能否成功抗击骑兵冲击的不二法门. 拿破仑营方阵的壁厚是六人.中国步兵方阵的壁厚有两种可能,一是最后排士兵的长戈能支援到第一排士兵。二是所有士兵能同时放箭.鉴于中国人对弓弩的高度重视,第二种可能性最大.中国人的阵姿有站阵和坐阵两种,站阵的士兵安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民突击礼包领取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