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价格的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知乎

知乎上一些关于债券的问答整理,满满全是干货
我的图书馆
知乎上一些关于债券的问答整理,满满全是干货
机构投资者对债券定价的主要依据是怎样的?34匿名用户范庆龙、吴梦楠、李二 等人赞同此问题太大, 不知道具体是想问什么. 首先我想说, 没有哪个机构投资者是能对债券进行定价的, 价格由市场决定, 一方的大买大抛可能影响定价, 但不可能真正定价.以下是关于定价的几个问题:1. 理论上的定价方法? (适用于任何地区)给定一个债券(coupon, maturity恒定), yield和price反比关系, 两个是在市场中不断变化的. 但其中一个决定, 另一个自然被决定. 具体算法任何入门教材都会解释. 2. 现实市场中债券是如何定价的? (适用于美国)现实中, yield有两个成分, treasury rate和spread. 最概括的说法是, Rate代表了市场中无风险利率的那一部分, spread则代表了具体公司的风险程度(credit risk)Investment Grade Bond, 也就是BBB以上的, 是用spread来进行交易的(trader互相打电话会说, 我用XX基点的spread买/卖这个债券)High yield Bond,也就是BBB以下的, 是直接用价格进行交易的(trader互相打电话会说, 我XXX dollars的价格买/卖这个债券)虽然具体分析时候没有什么区别(给定其中一个, 另一个自然被决定), 但这是市场中的习惯. 3. 一级市场的债券是如何定价的?(适用于美国)注: 由于已经解释了spread和price是一一对应的, 所以我每提到spread就相当于解释价格不管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 直接影响spread的只有supply和demand. 其他的所有因素都是直接作用于supply和demand, 间接作用于spread的过去的一年里, 美国债券市场supply破了不少记录, 五月出了史上最大苹果的deal, 九月verizon deal马上又把记录刷新. 可是绝大部分新债卷到了二级市场马上价格升高, 证明了投资者对于corporate bond的demand有多强烈. 简单地说, 每一个新发债券的过程都是一个broker和buyside妥协价格的过程. 和IPO不同, 债券发行对于公司来说是个时有发生的过程, 买方不需要那么漫长的研究, 卖方也长时间的路演. 一般的deal一天可以搞定, 很大的deal可能更久. (verizon用了三天. 那一周除verizon外我基本什么都没干) 以下才是具体如何定价:一般在发新债券的前几天, 公司会大概开始邀请买方的research analyst进行one on one, 解答他们对于公司的疑问. 但不会给任何deal信息, 发债券当天, 一般上午broker按照二级市场上已有的债券的价格做参考(如果该公司以前发过类似maturity的债券, 必然是以它为参考, 如果没有, 拿同行业近似公司做参考), 给出一个将要发行新的债券的initial price talk. 这个talk会比已有债券的spread多出10-20 basis point, 这多出的部分叫做concession, 用来吸引买方参与(现在的市场concession基本已经趋近于0了, again, 因为demand如此高). 此时买方看到talk, 内部会进行讨论, 决定参不参加, 参加多少. 然后order报给broker, broker根据接受到的所有order来对talk进行调整, 接下来给出一个guidence. guidence一般小于等于talk, 并且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 和最后的结果发生正负不超过5的改动. 买方看到guidence会开始考虑变不变自己的order, 要不要drop, 卖方再根据order的情况给出最后的spread, 并且分给各个买方allocation.4. 二级市场的债券是如何定价的? 即: 哪些因素会影响债券价格? (适用于美国)还是从yield的两个部分来看, rates和spread.rates受到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宏观经济和FED, 这个没什么好解释的, 12月FED说开始taper于是rates大涨. spread复杂很多, 不仅收到整个债券市场影响, 还受到公司详细的新闻, 和评级机构的影响. 债券市场很好解释, 整个市场的行情是随着宏观经济走的, 影响较小. 公司新闻, 债券的价格和股票相比, 对于公司新闻来说不敏感很多. 但是财报, 增加杠杆或者M&A的消息也能严重影响spread.评级机构对于公司的评级改变会严重影响价格. 特别是BBB-和BB+这之间的一道坎.债券属性「久期」的本质是什么?尹小二,主业卖萌,副业债券李叶鹏、浮竹、Wallace Tong 等人赞同楼上基本上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我随便扯扯吧。债券有两大风险,一是利率风险,二是信用风险。其中利率风险就是用久期来衡量的。学术点来说,久期就是用现金流作为权,计算的加权平均剩余期限。债券还本的时间越长,面临的利率风险就越大。但是不仅仅需要考虑最后到期时的那笔本金兑付,还要综合考虑到期前的每一笔现金流。比如中国很常见的7年城投债,一般都安排在到期前的5年,平均每年20%还本,那就有很大量的现金流在第3-7年之间还掉了。与此相比,正常的7年期公司债都是在到期的那天才还本的。很明显,由于提前换本条款的存在,那个7年的城投债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要远远低于7年的公司债。可是到底低多少呢?偷懒的证券工作者就很粗暴地发明了一个粗略的估算方法,用现金流作为权重,去算一个债的所谓“加权剩余期限”,这样就能理直气壮地说,某一个债比另一个债的利率风险高还是低了。这个概念是Frederick Macaulay发明的,一般实践中会使用一个数学变换过的被称作修正久期的东西。原理相同,公式楼上应该已经贴了。其实吧,哪怕在实践中,久期也是一个极端粗略的指标,其粗略的程度类似股票里面的市盈率了。拿最常用的修正久期来说,它所反应的是利率的边际变动将带来的债券价值变化。其坑爹之处在于,由于这个修正久期的公式是从麦考莱久期推导出来的,因此它只能反应利率曲线平移所带来的债券价值变化。而利率曲线平移出现的概率有多高呢?现实中几乎没有。所以,与其说久期是一个定量的指标,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定性的指标,用来大致推测和比较债券的利率风险。另外,容我吐槽一下今年以来,中国极端平坦的利率曲线。感谢周小川同志一家门。债券的即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远期收益率有什么区别?小皓子,固定收益汤圆说、Hu Marvin、Brightside 等人赞同谢邀:)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这3个到底是什么东西?因为如果你知道这3个是什么,那区别不言而喻。所以我就来解释下3个分别是什么吧。即期收益率(spot rate)就是我们最常理解的收益率,比如图中1年即期收益率2.83%,那么今天贷100,明年拿到102.83。比如5年的即期收益率是3.24%,那么就是5年后就拿到本金100加上100*(1+3.24%)*5的利息(中国是单利计算,谢谢@房十五 提醒)。换个方式说,你去银行存钱(定期存款),看到电子版上面写的存款利率,就是即期收益率,这个应该好理解了。这种国债也叫zero coupon bond,就是中途不给利息,最后一次结清。PS:@Alex 你答案中对即期利率的解释,其实是current yield的解释。current yield和spot yield有很大区别。到期收益率(YTM),这个一般人用不到,但是在金融领域十分重要。因为大部分国债是付息债券,比如票面利息(coupon)是5%,一年一付,那就是说你买100元债券,每年给你5块利息,但这个跟上面的即期收益率完全不一样。这个5%,不能等同于5%收益率,因为债券发行的时候不一定是以票面价值发行的,可能有折价或者溢价。比如有债券coupon是10%,那很明显高于大家所理解的“利率”了,这种情况下就要溢价发行,并且真实的收益率肯定小于10%。到期收益率,如果你不想过多研究,就想大概有个概念,你就理解为,在这种情况下“真实的收益率是多少”。=================如果你是个认真的人,那我就认真解释下吧,如果你将未来现金流按照一个固定的利率折算回现值,也就是求PV,那么YTM能令求出来PV等于债券现在的价格。YTM能应用在各个领域,不光是债券。如果以债券举例,那假如10年期国债,每年付息一次,那么你将未来10次利息和到期后的本金按照到期收益率折算回现值,其值等于债券现在的价格。YTM相当有用,因为比如一个10年5%的债券现在101元,和一个5年3%的债券现在98元,时间不同,coupon也不同,价格不同,请问如何判断哪个债券“更有价值”?如果你比较价格,那就错了,因为贵的那个债券给5%的利息呢;如果你觉得5%》3%,那也错了,因为5%的债券贵,时间还长。这时候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就是YTM,比如10年YTM是3.5%,5年的YTM是3.6%,那可以说5年的“更值”一些,当然现实中不是很经常出现。=================好了继续,远期收益率,这个是用即期收益率算出来的。其主要功能就是可以对未来利率的情况起到一个预判的作用。这里我们看图的方式要发生一个思维上的转变,比如远期收益率曲线中10年,不是说现在的收益率,是10年以后的今天,那时候1年(也可是2年,3年等)zero coupon bond的收益率。这个值是个预测值,是用今天的即期收益率求出的。远期收益率曲线也可用来做收益曲线交易,就是比如你看这个曲线有“尖”,或者“坑”,那交易员或者基金公司就可以来做出策略,进行交易赚钱。远期收益率计算方法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是工作需要,一般就关注即期收益率曲线和到期收益率曲线即可。我本来还写了很多,但是我想知道我以上说的这些,有什么不清晰的地方,我好先完善我已经写的。之后慢慢再补充。这个问题虽然短,但其实背后的东西太复杂,我越写越觉得力不从心。如果各位对那些知识还不理解,可以评论给我,我会不断完善修改贴现债券与无息债券有什么区别?Alex,微信公众号:paoyingcpi陈凯俊、杨可名、倪豪正 等人赞同贴现债券是指在票面上不规定利率,发行时按某一折扣率,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到期时仍按面额偿还本金的债券。贴现债券又称贴水债券,指以低于面值发行,发行价与票面金额之差额相当于预先支付的利息,债券期满时按面值偿付的债券。 在国外,通常短期国库券(Treasury Bills)都是贴现债券。上世纪80年代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债券,它是“零息”的,即没有息票,也不支付利息。实际上,投资者在购买这种债券时就已经得到了利息(这个说法有骗人之嫌,其实是利息最终一次性给付)。零息债券的期限普遍较长,最多可到20年。它以低于面值的贴水方式发行,投资者在债券到期日可按债券的面值得到偿付。例如:一种20年期限 的债券,其面值为20000美元,而它发行时的价格很可能只有6000美元。在国外有经纪公司经营的特殊的零息债券,由经纪公司将息票和本金相互剥离之后 进行独立发行。例如美林、皮尔斯和佛勒·史密斯经纪公司就创造了一种零息债券,这种债券由美国政府担保,其本金和息票相分离,以很大的折扣发行。两者从本质来说没什么差别,都是折价发行,面值偿付。什么是「高级可转换票据」?Joni Y,a trying comedian潘驴邓小前男友、文朋、徐梦哲 等人赞同高级可转换票据(convertible senior notes)是一种债务,convertible表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该票据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转化为该公司的股票或其他相当于股票的证券(在奇虎360这个个案中指ADS)。senior指这个notes在被转化为股票之前,如果公司破产,相比于其他未被担保的债务,这个票据的持有人可以优先主张对破产公司资产的权利。相当于到了转换期限,如果公司经营的好,那么债权人可以选择变化为股东享受公司的股息和股票升值的资本收益,如果公司经营的不好,债权人可以继续持有债务,一旦公司破产他们会比股东和一般债权人先得到公司资产的主张权利。这样票据的风险降低,潜在收益变高,那么公司可以以较便宜的利息举债。对于公司的股东来说这并不是好消息,因为一旦债权人选择转化债务为股票,那么每股的收益就会被相应的稀释,股价自然就会降低。至于长期影响,我不了解360,之前也没研究过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但是设想起来有这样的弊端。公司的股价变化其实对公司本身经营所需的现金流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收购其他公司时,可以用本公司的股票来支付交易。奇虎举债自然是为了扩张,在收购新公司的时候如果可以用股票交易的话,那会有一点吃亏。不过这是我瞎猜的,如果有在这方面有了解的知友觉得有问题,望指正。--------------------------------------------------------------------------------------------另外我不知道奇虎借钱到底是打算去哪里花,这个notes类似于yankee bonds,股票又是ADS, 直觉上来看可能将来会有一定的汇率风险。为什么一家公司发行债券需要多个承销商,一般是如何分工及合作的?Soy Honey柳生素郎、华予诗、张摩崖 等人赞同知乎首答,决定先答个专业问题,晚些暴露我不务正业的本质...从入行到现在还不到一年,真的做成发出去的债券也只有个位数,就基于我的理解说说吧,如果有不全面或者不对的地方,欢迎补充修正。(以下内容针对香港/新加坡市场)1. 为什么要雇佣多个承销商我觉得核心的原因 @兰尼 大牛说的很对,就是减少发行失败的风险。我再补充说一说。一般发债过程中很少直接用Underwriter(承销商)这个词,大部分是用 Bookrunner 这种表达,中文翻译成簿记管理人,而Joint Bookrunner (JBR)翻译成联席簿记管理人。这个Book指的就是记录有多少投资者认购了多少的本子,而发行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 Book Building,即向投资者营销,获得认购。因此可以看出Book Runner 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管好这个本子,尽可能多的获得认购。除此之外,Bookrunner还要负责其他一些工作,几乎涵盖了整个发行过程,包括帮公司设计发行结构、指导公司选律所会所、做尽职调查、带着律师准备募集说明书(OC)、没有评级的公司要帮着准备评级材料、彩排评级会议、路演(有些还要做网络路演)、定价、发售到最后结算完成。公开发行的债券是需要路演的,并且路演是整个发行过程里很重要工作量也很大的一块(凌晨三点还在办公室做roadshow presentation这种事说多了都是泪…)如果是私募发行一般就不用路演了。基于以上这些工作内容,发行人会使用多个簿记管理人基本上就有这几个原因:1) 增加分销能力。不同的银行覆盖的投资者范围不同,多用几家就可以更有效覆盖更多的投资者2) 集思广益,更好地了解市场动向,把握市场窗口。这样企业在最好的时机发行的可能性就越大3) 不同银行执行能力各有侧重,多用几家可以提高整体的执行能力。有些银行比较擅长做评级,有一些比较擅长安排路演,等等4) JBR越多,之后债券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很可能就越大。而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是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的很重要的因素。因此JBR多是一个给投资者信心的加分项其实以上这些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成功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融到发行人的目标金额 ,也是一个发行里会有多个JBR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原因,比如…- 某银行跟公司关系好,比如合作多年,公司危难的时候给贷过款,帮公司上过市,银行里DCM(Debt Capital Markets, 就是我在的部门)的老大正好是公司董事长的中学同学…所以有赚钱的机会自然是要叫老朋友来分一杯羹- 银行以其他方面的优惠条件做筹码,要求加入。比如境内给些信贷额度支持,或者是如果公司需要的货币和发债货币不匹配,就按成本价贱卖个掉期之类的产品给公司等等2. 怎么分工合作的IPO我不懂,所以不说二者比较,只说债券的吧分工方面:发行过程一开始我们就会做一个叫Organization Book的东西,里边列出了所有要做的工作,以及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包括所有的JBR、律师、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甚至打印募集书的打印商。一般开始大会(kick-off meeting)之后大家对自己承担的职责就相当清楚各自分头去做了,如果哪天突然想知道具体哪一件事是谁在负责,查一下这本书就知道了至于各个JBR的分工具体是怎么得出来的,基本上就是公司带着几个银行的老大开个电话会,各个银行说说自己擅长的/愿意做的方面,然后协调协调就定下来了。每项工作的工作量略有不同,最后分的钱也可能会稍有区别,但差别不大。合作方面:首先项目开始的第一天就会有一个叫Working Group List的列表给到参加这个项目的每一个人。这个表里有所有参加这个项目的公司,这些公司中负责这个项目的员工,每一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并且会标出主要联系人。所以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如果你想找任何一个人要材料/问问题/询问进度,只要从表上找到他的电话打过去就行了。除了客户(发行人)公司的人,其他人都被认为是24/7可以接电话的 (人艰请勿拆...)如果有三家以上的JBR参加,一般会有一个银行做全球协调人((Sole) Global Coordinator) (动不动就全球全球的真的很汗颜啊…),负责协调所有各方的合作。如果说Working Group List是为了一对一的合作顺利的话,这个协调人的角色就是为了保证某些需要各方都参与的事项有人组织。最最多的就是sign-off各种文件,一版一版的尽职调查,一版一版的募集说明书,都要各方署名表示同意之后才算最终完成,这个协调人就会负责去收集签名,然后通知大家各方同意,可以定稿…至于一家JBR内部往往也有多个部门参加,DCM是主力,主要负责前期准备工作;Syndicate (有些银行Syndicate在DCM之下,有些则是Syndicate与DCM平行)负责更新市场动态、了解投资者意愿、定价;如果是LBO (Leverage Buyout) 的话往往还会有Corporate Finance一起。部门之间更具体的分工合作还有很多细节,估计与题主问题无关了,就不说了吧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的合理性在哪?Alex YU,前法学生/前四大审计民工/现小小税务公务员陈晨、Leo Yang、stephy zhang 等人赞同谢邀。我是这样理解的一方面,税收是国家取得收入的稳定形式,国债是国家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收入的特别形式,国债收入往往是有特定的,急迫的用途的,为了鼓励个人和企业购买国债,使得国家在短时间内完成筹措资金的目的,放弃今后的一部分税收,这是一种以今后的利益出让换取当前的对手配合的行为,很市场化,也很合理。二方面,从所得税法规定的不征税和免税收入,以及各种税收优惠的范围来看,集中体现的都是“国家鼓励”但是“利益驱动缺乏或不那么充足”的行业和行为,比如从节能服务,比如从事综合再利用资源,因此国家为了达到“鼓励的目的”,使用减免税收的方式来补足“利益驱动的不足”,应该是一种优化的选择,当然,同时也有财政补贴的形式,不过补贴就没有那么“市场化”。回到国债的问题,我随手查了下,去年发行的5年期国债,年利率是6%,将将与余额宝的等同活期利率持平,这就是所谓的“利益驱动不足”,那就用利息收入免税来弥补吧。债券投资中的 Portfolio Immunization 是什么原理?Lee Sam,PredictVas Brandon、Susan Wang、水渊 等人赞同duration(久期)指的是你的资产对利息的敏感程度。例如,你买个10年期的公司债,算出来duration是8,意味着利息每提高1%,你的bond就贬值8%。此时希望你的资产价值不受利息影响,只需买一个duration为-8的资产就行了(比如做空一个duration为8的债券)。这时候,利息无论怎么变化,两个资产的价值变动正好抵消,就相当于对利息immune了。当然上述对冲仅对利息小幅度变化时有效。利息变动若大了,上述方法误差会增大,此时要么不要不断的调整对冲用的资产(所谓的动态对冲),要么在刚开始就把bond对利息的多阶导数给对冲掉(duration对冲相当于只对冲了一阶)。利息浮动较大时的对冲:1. 动态对冲:Duration对冲假设利息变化和债券的价格变化成反比,而且比例不变。这个显然是不现实的。实际中,债券的价格和利息的是一个凹进去的曲线关系也就说是说,随着利息变化,债券本身对利息的敏感度也在变化。如果仅进行一次静态对冲,利息变动一旦时间后,原始债券和对冲债券的敏感度可能就不能刚好抵消了。动态对冲的原理就是,随着利息的变化,不断的调整用来对冲的资产,使两者的总体敏感度保持一致。2. 高阶对冲(这算是我自己编出来的一个名字)动态对冲的缺点是需要不断的调整用来对冲的资产,不但管理起来麻烦,而且容易产生手续费。高阶对冲的原理就是在一开始就用多个资产来对冲,使对冲资产不仅仅和原始债券对利息的一阶(duration)导数一致,而且使二阶(convexity)导数,甚至三阶导数一致。如果没学过微积分的话可以这样理解高阶对冲。对冲的资产不但和原始债券的利息敏感度刚好一致,随着利息的变化,两者的敏感度的变化也一致!(如果你够蛋疼还可以让敏感度的敏感度的变化也一致)。 这样,对冲资产和原始资产的价值会在更大的利息变动范围内保持一致。如果学过微积分的话,多对冲一阶可以理解为把泰勒多项式多展开一级。显然的,展开的越多,就越能和原始方程保持一致的值。参见: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2/Exp_series.gif高阶对冲的麻烦之处在于,每多对冲一阶,就需要多一个独立的资产来对冲。因此一开始的手续费会比动态对冲要高。好处也很明显就是后期省事。另一个缺点就是,对于某些资产,高阶导数的估计取决于你使用的模型。对债券来说还好,因为估值模型就是一个贴现值之和。对于其他资产,如衍生品,算高阶导数要求是用定价模型求导,而模型本身的正确性是不好保证的,因此使用该方法含有一定的模型风险。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p&&b&乐视现在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信用问题,而换贾跃亭是解决信用问题的最好办法。&/b&&/p&&p&信用是一切生意的根基,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百度是否已经出局? &/a& 这篇万赞长文里面讲过信任的重要性,乐视的问题,同样是信用危机问题。&/p&&p&信用是什么呢?&b&在生意场上,信用就是先货后款&/b&。具体的说,一家做液晶屏的厂,如果信任一家电视厂,它会先把屏交给电视厂,它&b&相信&/b&电视厂在卖了电视之后,会&b&按期&/b&把买屏的钱付给自己。这样,电视厂用很少的资金就能把生意转起来,越做越大。&/p&&p&&b&而企业一旦失去信用,先货后款马上就变成了先款后货&/b&。或者至少,账期会缩短,信用额度会下降。一旦在液晶厂那里失信,电视厂就不得不拿出更多的资金来维持企业的运转,这样势必会导致对其他供应商的付款不足,其他供应商势必也提高付款要求,从而引发&b&挤兑&/b&,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点一点的崩溃。这就是&b&信用危机&/b&。&/p&&p&&b&乐视的首要问题,就是信用危机&/b&。&/p&&p&在一开始,大家对乐视给予了很高的信任,对其提供了很大的信用额度。这是出于对上市公司和贾跃亭本人的信任。匿名高票允许乐视拖欠翻译款,想必也是因为这个。然而,贾跃亭滥用了市场的信任,,将本来用于向供应商支付货款的钱挪用,去做手机,去造车,搞什么生态化反。乐视一度危险到欠高通和顺丰这种核心供应商钱的地步,趋近于崩溃的边缘,必须解决问题了。&/p&&br&&p&如何解决乐视的问题?四个字:&b&有序违约&/b&。&/p&&p&什么叫有序违约呢?就是算清楚,哪些生意是可以做的,哪些生意是需要放弃的,哪些钱是必须要还的,哪些钱是可以赖账不还(至少是推迟还款)的,然后将可以放弃的,和赖账不还的,打包切割掉,只留下核心资产。而孙宏斌,这半年就是在做这个。&/p&&p&孙宏斌大概看清楚了下面的局面:&/p&&p&&b&电视业务&/b&是肯定能撑住的,至少不会比TCL、海信更差;&/p&&p&&b&视频业务&/b&也是能撑住的,至少不会比优酷、土豆差;&/p&&p&&b&手机业务&/b&待考,也许能撑住,也许撑不住,但是还可以维持一下;&/p&&p&&b&影视业务&/b&大有前途。&/p&&p&以上四个业务,足够构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化反,因此,这些是乐视的核心,要留下来,生意要继续做,欠供应商的钱该还赶紧还。&/p&&p&&b&体育业务&/b&烧钱太多,要裁员;&b&易到&/b&,&b&买酒&/b&不靠谱,该卖卖该关关,至于&b&汽车&/b&,那更是没谱,这些业务,通通要剥离出去。&/p&&br&&p&&b&有序违约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是找人背锅&/b&。而贾跃亭这次下台,就是给这个有序违约背锅。&/p&&p&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前乐视烦的错误,都是贾跃亭贾某人一手造成的,与我孙宏斌无关,&b&之前乐视欠的钱背的债,冤有头债有主,你们去找贾跃亭负责&/b&。从此之后,乐视剩下的业务姓孙不姓贾,欠了债出了事是我孙某人的,由我孙某人用闯荡江湖二十年的信用负责。&/p&&p&所以,这次贾跃亭下课,之前做了很多筹备工作,包括:&/p&&p&亚冠,中超不要了,&/p&&p&卖了买酒网,&/p&&p&弄死了易到,&/p&&p&大裁员,裁掉了很多部门,体育裁了70%。&/p&&p&在这些工作都完成之后,贾跃亭再下课,这里面的次序非常重要,基本上,是把需要剥离的部分剥干净了,再有老贾出面负责,这个逻辑就通了,剩下的部分,乐视就可以轻装上阵了。&/p&&br&&p&有序违约符合所有相关方利益:&/p&&p&1,于孙而言,拿到了乐视的控制权。&/p&&p&2,于国家而言,乐视危机没由陷入无序崩溃,保护了一大批中小供应商,对减小了对实体的伤害。&/p&&p&3,于股市而言,乐视危机的损害大大减小。&/p&&p&4,于供应商而言,能拿到钱的,总能拿到钱,拿不到钱的,乐视不倒总算还有个念想。&/p&&p&5,于贾本人而言,在其政治靠山倒台,已经背负原罪的情况下,又捅了乐视这么大一个篓子,没进去就不错了。能够找到一个体面的下台方式,还能弄点钱出来,已经是善终了。&/p&&p&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p&&p&补充完毕,看球去了。阿森纳加油!&/p&&br&&p&以下原文:&/p&&p&乐视现在的局面,只要复牌,贾跃亭肯定爆仓。
孙宏斌大概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拿出100多亿买乐视。
一旦爆仓,那么,贾跃亭所有的股份都归属于证券公司/银行,而这些金主是没有管理乐视的能力的。
孙宏斌因此用100亿+拿到了乐视的控制权。
孙宏斌比贾跃亭能力强太多了,乐视这个烂摊子,有点大到不能倒的意思,孙这也算为国接盘吧。
乐视也必须换掉贾跃亭,这样才能逐步恢复公众对乐视的信任,信任才是一切生意的根源。
乐视的电视和视频,应该还是能维持住的,手机也有希望,这么调整的话,起码站稳没问题。
只是苦了中小股东,这样也好,以后ppt就没那么容易骗人了。&/p&&p&补充完毕&/p&
乐视现在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信用问题,而换贾跃亭是解决信用问题的最好办法。信用是一切生意的根基,我在 这篇万赞长文里面讲过信任的重要性,乐视的问题,同样是信用危机问题。信用是什么呢?在生意场上,信用就是先货后款。具体的说,一…
&p&炒股,从70万亏到只剩6万,他是如何做到的?&/p&&p&&br&&/p&&p&看完一位绝望的投资者自2015年3月份入市至今2年5个月的全部交割单,我沉默了——或许这就是男默女泪吧。&/p&&p&&br&&/p&&p&这个账户陆陆续续投入到股市70多万,到现在账户里只剩下6万左右,亏损比例高达90%以上——操盘小助手见过因为加杠杆爆仓的账户,也见过亏损金额巨大的账户,这是第一次见没用任何杠杆,亏损比例却如此巨大的账户。&/p&&p&&br&&/p&&p&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说这个账户,看看他是如何在股市从70多万亏到只剩6万的。&br&&/p&&p&&br&&/p&&p&整个交割单实在太长,没法一一列出来,我用程序跑了一下,把他操作过的股票,以及各个股票最早什么时候操作的,以及在各个股票上的整体盈亏情况做成了表格。&/p&&p&&br&&/p&&p&&b&注:&/b&总买入金额、总卖出金额是对某只个股历次交易的总和。&/p&&p&&br&&/p&&img src=&/v2-91f79bbc7a0afe6cfd9c_b.jpg& data-rawwidth=&741& data-rawheight=&4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1& data-original=&/v2-91f79bbc7a0afe6cfd9c_r.jpg&&&p&&br&&/p&&p&&br&&/p&&p&&b&1 过度交易&/b&&/p&&p&&br&&/p&&p&这2年5个月里,有604个交易日,这个账户有300多个交易日进行过交易,每个交易日不止交易一次,总共进行了接近900次买卖操作,参与过180多只股票。&/p&&p&&br&&/p&&p&本金70W的账户(70W并不是一次性投入的,是陆陆续续加进来的),产生的成交金额高达1亿零60多万——&/p&&p&&br&&/p&&img src=&/v2-46c31495caec_b.jpg& data-rawwidth=&566&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6& data-original=&/v2-46c31495caec_r.jpg&&&p&&br&&/p&&p&&br&&/p&&p&为券商贡献了2万多元的佣金——券商最喜欢这样的客户;为国家贡献了5万多元印花税——有的人在家炒股不参加工作,觉得没为国家交税,心里愧对社会愧对党国,见了人都不好意思抬头,其实大可不必,股民为国家交的税不比其他人少。&/p&&p&&br&&/p&&p&印花税是大头,佣金其次,再加上经收费、过户费、证管费,大约8W——&/p&&p&&br&&/p&&img src=&/v2-99df5ce299822bbc72eded_b.jpg& data-rawwidth=&712&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2& data-original=&/v2-99df5ce299822bbc72eded_r.jpg&&&p&&br&&/p&&p&&br&&/p&&p&不算不知道,不起眼的各种这税那费,居然高达本金的11%以上。也就是说他的亏损有百分之十几以上是摩擦成本。&/p&&p&&br&&/p&&p&小伙伴们,你的摩擦成本有多少呢?频繁交易固然手爽,更有参与感,甚至你幻想通过短线高频交易获取高额回报,但你考虑因此付出的印花税和佣金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了么?&/p&&p&&br&&/p&&p&&b&2 从不考虑仓位控制&/b&&/p&&p&&br&&/p&&p&这个账户几乎每次都是全仓或者半仓以上买入,从来没有考虑过仓位控制。在牛市这样可能会尝到点甜头,但到了熊市都会还回去。这个账户入市了两年半,只有半年是牛市,其余不是暴跌就是震荡市——吃了一顿肉挨了几顿打。&/p&&p&&br&&/p&&p&经常重仓的人,都是心急的人——想着在股市里赶紧捞一笔,好去盖房子娶媳妇。但心急的人在股市里往往讨不到什么好处。人无前后眼,市场也是变幻莫测,一旦你的资金全部换成了股票,就变得十分被动,只能听凭市场涨跌——涨了大口吃肉,跌了宛若吞翔。&/p&&p&&br&&/p&&p&中国股市素来熊长牛短,长期不进行仓位控制的结果肯定是吞翔多吃肉少。&/p&&p&&br&&/p&&p&小伙伴们,仓位控制虽然不能直接为你带来利润,甚至有时你还会因为“当初怎么不重仓”而懊悔,但长期来看,仓位控制可以帮你在这个市场活得更久。&/p&&p&&br&&/p&&p&拿多少钱炒股,每次仓位控制到什么水平比较合适呢?最简单的考量方法——下单时、伴随着涨跌时心跳并没有加快,收盘之后脑子里不会老去计算如果涨了能赚多少,跌了要亏多少。&/p&&p&&br&&/p&&p&&b&3 无原则地追涨杀跌&/b&&/p&&p&&br&&/p&&p&这个账户基本上每次买入股票都在红盘时或者分时线忽然往上时,给人的感觉是哪里红往哪里钻。这也是很多股民经常犯的错误,也是羡慕、嫉妒在现实中得不到解决来股市里发泄的典型特征。&/p&&p&&br&&/p&&p&现实中别家的女儿嫁了个富翁、别家的儿子考了第一,可能让你羡慕或者嫉妒,但羡慕嫉妒之外你无可奈何——顶多把自家的闺女儿子骂几声出出气,又不能把闺女儿子退换货。但到了股市就不一样了,账户是你的,看到别的股票涨了,自己的没涨,又是羡慕又是嫉妒,怎么办?自己也去追着买呗——把手里没涨的或者暂时涨得不如别的的,直接剁掉,剁着剁着就剁没了。&/p&&p&&br&&/p&&p&尤其是在熊市,追涨被埋的概率特别大——大多数股票每次上涨几乎都是为了套一批新人进来。&/p&&p&&br&&/p&&p&还有一点,他虽然追涨杀跌,但却不敢去追当时的龙头。实际上,龙头本身有溢价效应,追龙头的风险远远小于追后面的杂牌军。像这个账户似的到处乱追,还不如只追龙头。&/p&&p&&br&&/p&&p&&b&4 止盈止损过于敏感&/b&&/p&&p&&br&&/p&&p&这个账户里经常看到亏1%就砍了的交易——而这些股票往往并没走坏,并且他砍完最多过两天,就涨回去了。&/p&&p&&br&&/p&&p&盈亏同源,你能忍受多大的回撤,才能拿到多高的利润,如果你的止盈止损过于敏感,就容易卖飞,容易拿不住牛股。&/p&&p&&br&&/p&&p&止盈止损过于敏感,也反应了这个账户的主人过于着急、求胜心切、求财心切,甚至认为自己不是个凡人,自己的账户就应该涨,没涨就要赶快斩仓换涨的。实际上,恕我直言,在市场面前,个人的力量连P都不如。&/p&&p&&br&&/p&&p&实际上每支股票的止盈止损应该分别考量——股票波动幅度越大,止盈止损设置的幅度应该也越大,这才不至于被轻易甩下来。这一点,有个叫做ATR的指标,大多数看盘软件里都有,止盈止损可以作为参考。&/p&&p&&br&&/p&&p&&b&5 误把狗屎运当成真牛B&/b&&/p&&p&&br&&/p&&p&这个账户也有几次盈利水平比较高的交易,最厉害的要数三江购物这只股票——&/p&&p&&br&&/p&&img src=&/v2-d4bfba9ec4e5_b.pn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v2-d4bfba9ec4e5_r.png&&&p&&br&&/p&&p&&br&&/p&&p&全仓买入,当天停牌,复牌后连续一字板涨停,简直就是神了——&/p&&p&&br&&/p&&img src=&/v2-1851e1dff8c3e4e9711111bbc81c58ce_b.pn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v2-1851e1dff8c3e4e9711111bbc81c58ce_r.png&&&p&&br&&/p&&p&&br&&/p&&p&之后这个账户的主人就开始膨胀了——最明显的表现是,从银行账户里又转进来近30万。&/p&&p&&br&&/p&&p&很多投资者往往把一两次运气好,当成了自己水平高,以为自己从此可以撬动地球,有了加仓加码甚至上杠杆的冲动。却不知道这只是市场给你的一点小恩惠——为的是从你这里拿走更多,就像赌场为了勾引你去赌,送你的免费筹码。&/p&&p&&br&&/p&&p&还有人加仓是为了回本,这个想法更搞笑——原来的资金你都操作不好,凭什么加仓就让你回本?&br&&/p&&p&&br&&/p&&p&在你加码之前,请先确定你自己是否有能力用这些钱赚更多钱。&/p&&p&&br&&/p&&p&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之前写的那篇关于股神交割单效应的内容,股神们拔高自己的方式除了PS交割单,还会贴出择其优者的交割单——就连这个巨亏的账户都能找出几笔不错的交易。&/p&&p&&br&&/p&&p&&b&6 无论什么行情,账户几乎都是满仓状态&/b&&/p&&p&&br&&/p&&p&这个账户从来不知道休息,几乎每天都是满仓状态——几次暴跌都是生吃下来的。调查发现,这种状态的投资者不在少数,似乎他们觉得不满仓就会吃亏,就会丧失机会。&/p&&p&&br&&/p&&p&但是,真实的市场有涨有跌,有趋势好的时候有趋势坏的时候,有赚钱容易的时候,有不容易赚钱的时候。古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投资者也应该识时务,而不是拿着自己的真金白银和市场硬顶——放心,顶不过的,在市场面前,你连个P都不算。&/p&&p&&br&&/p&&p&&b&7 从不总结经验教训&/b& &/p&&p&&br&&/p&&p&这个账户两年半交易了接近200只股票,接近900次买卖操作,但似乎一点进步也没有——两年前由着性子随便买,两年后还是由着性子随便买;两年追涨杀跌亏损严重,两年后依然追涨杀跌;两年前不控制仓位吃过亏,两年后仍然吃这样的亏;两年前做超短线卖了就涨,两年后依然在做超短线,依然是卖了才涨……&/p&&p&&br&&/p&&p&有的事情很简单,这样不行换个方向就可以,至少总比一个坑里等死要强——重仓经常吃亏,下次可以考虑控制下仓位;卖了就涨,下次可以考虑只卖1/3;自己超短线赚不到钱,可以考虑一部分中长线,小部分超短线……&/p&&p&&br&&/p&&p&经验、教训是一笔交易最宝贵的副产品,很多人却无视这部分副产品——他们的交易只在填单下单的那几秒,在这之后的一切,似乎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p&&p&&br&&/p&&p&我希望我的小伙伴们能把这类副产品重视起来——&b&能让你的交易越走越顺畅的只有这个副产品。&/b&&/p&&p&&br&&/p&&p&建议每个小伙伴,进行一次买入操作之前,要想明白几件事儿——&/p&&p&&br&&/p&&p&1、买入这些仓位是否符合自己的财务安排——除了梦想着涨了,还要考量跌了该怎么办?&/p&&p&2、能承受的回撤是多少,如果回撤到了这个水平,该怎么办?&/p&&p&3、这个股票有没有明显的坑?&/p&&p&4、不买这只,买另一只会不会更好一点?&/p&&p&5、这次买入是理性的成份更大一些,还是一咬牙撞大运的成份更大一些?&/p&&p&&br&&/p&&p&进行一次卖出操作之前也要想明白几件事儿——&/p&&p&1、确定要卖出这只吗?&/p&&p&2、为什么要卖掉他?已经没有持有他的理由了,还是单纯为了卖掉腾出资金买别的?&/p&&p&3、这次卖出在自己当时的规划里么?还是只是临时起意?&/p&&p&&br&&/p&&p&买卖交易完成之后,更要进行总结和归纳——&/p&&p&&br&&/p&&p&1、当时为什么这么操作?越详细越好,最好详细到具体的外部环境以及自己的心理过程。&/p&&p&2、这次操作的亮点是什么?这样的亮点出现多少次了?是不是可以考虑把它纳入自己的交易体系?&/p&&p&3、这次操作的不足和遗憾是什么?这样的不足和遗憾已经出现多少次了?下次要不要接着留下这样的遗憾?&/p&&p&&br&&/p&&p&&b&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罗嗦?&/b&股市投资,看起来比开车还简单——连个证件都不用考,只要有个身份证就能搞。&b&但门槛低并不意味着难度低,&/b&大多数人只是冲进来打打酱油,给市场送点钱——要想在股市里盈利,根本不像想象中那么轻松,你必须付出点什么,一切都是等价交换!&/p&&p&&/p&
炒股,从70万亏到只剩6万,他是如何做到的? 看完一位绝望的投资者自2015年3月份入市至今2年5个月的全部交割单,我沉默了——或许这就是男默女泪吧。 这个账户陆陆续续投入到股市70多万,到现在账户里只剩下6万左右,亏损比例高达90%以上——操盘小助手见过…
第一个问题是贪。&br&&br&A现在10块。你买了。&br&涨到10.1,10.2,10.3,你不卖,感觉还能涨。&br&然后A开始跌,10.3,10.2,10.1,最后跌回10块。&br&这时候你更不会卖了,10.3都没卖你会10块卖?&br&然后之后的2年,股价一直在9.9到10.1之间波动。&br&最后你10.1卖了。赚了1%,但你花了2年,扣掉手续费,可能还没存银行利息多。&br&&br&第二种是冲动。&br&&br&AB两只股票,都是10块。&br&你认为A会涨,买了A。&br&然后A跌到9了,B涨到11了。&br&这时你很生气,认为自己买错了。然后赶快卖了A买B。&br&结果之后A又涨回10了,B也跌回10了。&br&AB原来10块,现在还是都10块,你浪费了时间,也亏了钱。&br&&br&当然你会说,你赚一点就卖,而且如果买错了也不换,一直等,等到涨再卖。&br&&br&A还是10块。你买了。&br&然后遇到熊市,一直跌。跌到7,反弹回9,再跌到5。&br&你不卖,一直等,等了十几年,回到10.1了,你卖了。&br&十几年赚1%,这个更惨。&br&别说什么不可能,很多股票都曾经有过从最高点砸下来,十年回不去。&br&&br&还有一种情况其实在中国股市也非常常见。&br&&br&就是说你炒股,但其实你并没有多少钱。&br&你买了A,还是10块。&br&之后跌到5块,你相信A很好,相信过几个月一定涨上去。&br&但突然,你需要用钱。&br&你要结婚,要买房,要生小孩。你怎么办?&br&或者,这些事情可以等。&br&如果是家人生病呢?如果是急需用钱,不能等呢?&br&你只能在5块抛掉,积蓄损失一半。所有家人都骂你。此时你也没钱了。&br&然后你看着A在之后的5年一路从5块冲到50块。而留给你的永远只是亏损50%&br&&br&这就是中国股市,你有钱有闲去炒股。&br&你有1000万,拿100万闲钱炒股。亏了,你能补仓补10次。赚了,只要赚10%,那就是10万。够普通人活一年的了。而且你有1000万,自然有朋友,有人脉,有消息。只要别太贪心,别加杠杆,总是不会亏的。&br&而你只有10万,拿1万去炒股,你当然也能补仓,可你有时间么?你是上班族,涨了你想卖,老板叫你开会,没来得及,跌回去了。你准备补仓,老板叫你准备材料,没来得及,没补上。别说你没消息没人脉,就是你真赚了10%,也就1000块。房租都未必够吧。&br&&br&----------------------为什么买卖那么容易打错啊,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给大家带来不便我深表歉意,现在应该已经改好了-------------------------------------&br&&br&另外有人说国外股市也很多散户,我承认。但那些散户大多不炒股。&br&&br&中国人谈到股市喜欢说炒股。我的理解,炒股就是指短线频繁交易。&br&而外国人谈到股市很多是指长线投资。这中间区别其实很大。&br&&br&中国股市绝对不是散户最多的股市,但一定是散户交易员最多的股市。&br&国外的散户交易员其实不多,而且要么是大机构出身,有多年交易经验,有技术,有资金。或者是高学历,有很多相关知识。&br&&br&而反观中国,所有的散户都在做交易员,每天关注涨跌,频繁交易。更可怕的是,这成了一种主流文化,谈到股市就是炒股,就是做独立交易员,就是频繁短线交易。这就是中国股市的现状。&br&中国的散户,别说知识技能,很多甚至连基本的股票知识都没有,资金也很少,就冲进股市做交易员了。如果这样都不亏钱,你认为合理么?&br&&br&国外的散户,并不是炒股,并不是做追涨杀跌的短线交易员。他们进入股市,大多是做长线投资,或者平衡自己的投资组合。&br&&br&长线投资,自然不怕赔,因为本来也没准备马上卖。外国散户拿一只股票拿个三五年非常常见。&br&另外,这也得益于国外股市大多相对稳定,而且上市公司都有稳定又不错的分红策略。这样,长期来看,既可以获得稳定的股息回报,长期来看又可以获得股票升值的收益。&br&&br&另外,国外数量最大的是以扩大投资组合多样化为目的投资股票的投资人。&br&不要认为有投资组合的就一定是土豪。&br&国外有非常完备的各类会计,金融,税务的服务提供给各种收入阶层的投资人。所以许多中等收入家庭也可以方便免费的获得这些服务。&br&建立一个长期的投资组合,将资金按照个人情况的不同,分散投资在债券,长期存款,基金,股票等多种不同投资产品上,享受收益的同时对冲风险。这样,股票亏了也无所谓,组合里每个投资都一定有赚有赔,只要长期来看整个组合的净收益是正的就好了。&br&&br&所以,想入股市,先问问自己是要投资还是要炒。&br&投资,就认真研究报表,研究公司业绩前景,分红政策,然后做好一拿拿十年的长期投资计划。&br&炒,就是玩短线,你就是要当交易员了。作为一个独立的散户交易员,那就分析下自己有什么,有知识,有技术,有经验,有钱?还是,什么都没有,只有发热的头脑。
第一个问题是贪。 A现在10块。你买了。 涨到10.1,10.2,10.3,你不卖,感觉还能涨。 然后A开始跌,10.3,10.2,10.1,最后跌回10块。 这时候你更不会卖了,10.3都没卖你会10块卖? 然后之后的2年,股价一直在9.9到10.1之间波动。 最后你10.1卖了。赚了1%,…
前面那个说九阴真经的回答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不过我在这里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小资金求快,大资金求稳,这句话我觉得没什么太大问题,说是毒害,就未免有点太过了,主要看交易者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br&答主以郭靖练习九阴真经为引导,说明最强的武功要日积月累,心态平和,循序渐进,最后水到渠成,我想答主也是在传递一个在交易市场中不要贪功冒进,稳扎稳打的积累财富的思想吧!的确,速成是意味着风险的,在这个市场,人人都期望资金积累速度越快越好。而越快,就意味着越不稳定。越急于求成,就越欲速而不达。&br&不过我认为还是要看交易者个人对短线博弈是如何理解的。&br&如果你是一个每天不做一两笔交易就手痒的人,把快进快出当做交易目标,赚一笔就跑的玩家,在我看来这不是短线交易,这是自杀式交易。&br&其实短线一直都是小资金快速积累资本的利器,大资金很难做短线,通常都做趋势交易。为什么?我们要理解,几万几十万,其实对于市场的流通性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作为小资金的交易者,短线进出非常容易,这就是所谓的船小好调头。而大资金呢?它很有可能随便一买对于市场来说就是一场地震,一旦出现大笔卖出,很容易就把市场流通性给打爆了,连接盘的都没有。这就船大不好调头。&br&大资金的优势在于只要赚10%-20%,对于它整个市场来说,就是从别人那里捞了很大一笔钱了,如果它一年能翻几十倍,说不定把市场抽干都有可能。而小资金呢?就算你翻100倍,1000倍,对于市场来说依旧是毛毛雨。市场的流通性是有限的,所以注定资金越大增长速度就越慢,但是每一次的增长都是暴利性的,每一次大资金的增长,都相当于一次性抽了市场大量的血液,多来几次市场就挂了。小资金你能抽多少?市场根本不怂你。&br&小资金的优势在于灵活性,不要小看这个灵活性,灵活性代表,只要你严格的遵守止损纪律,你就算倒了八辈子霉,你想要让市场重创你都很难(系统性风险除外)。但是大资金呢?看看今年A股市场各个基金经理的脸色就知道了。你想止损,接盘侠都不够你塞牙缝的。&br&说完大小资金的优劣势对比,那么我们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小资金如何实现快速翻倍?真的可以么?&br&我的答案是,真的可以,绝对可以,一定可以。&br&实际上,我认为小资金就应该这么玩,它就是用来快速翻倍的,甚至你拿几万块十几万去做中线,去做长线,我都鄙视你。说明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短线的精髓。完全浪费了小资金灵活性的优势,把小资金当做大资金去做,美名其曰风险控制,循序渐进。如果你一直这么去操作的话,除了牛市,你在别的行情基本就是在苟活,一年能保证10%的盈利,就算很厉害了。&br&有人说,短线高手熊市赚钱,牛市就不赚钱。实际上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应该是,短线高手熊市赚钱,牛市赚大钱。&br&如果你发现一个号称短线高手的,在牛市居然跑不赢长线持股者,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短线高手。因为他把熊市的思维带到了牛市之上,这种短线高手只不过是熊市英雄罢了。&br&好了,我们回归正题,谈谈如何实现短线有效的快速翻倍。&br&首先,想要短线快速获利,第一个条件就是重仓。&br&没错,这种价值观和世面上普遍的价值观是相悖的,特别是在有保证金交易的市场上,重仓只能让人死的更快。大家都现在都学聪明了,除了投资新手之外,多数都会学习一些仓位控制的方法。&br&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短线暴利,靠的就是重仓,不重仓,就谈不上暴利。甚至说翻倍,都是玩笑话了。&br&看到这里肯定有不少人会说,这种交易方法,就算你翻多少倍都没用,一次黑天鹅事件你就得全部玩完。没错,重仓的时候碰到黑天鹅事件,是短线最大的威胁,所以,短线也需要有短线的资金管理。&br&这个资金管理条件是一个原则性问题,目的就是如果一旦你不幸遭遇黑天鹅事件遭到重创,你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个资金管理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每次把你盈利的50%取出来,存入另外一个非投机性账户。黑天鹅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很多时候你会忍不住不去做这件事,而是考虑复利能够带给自己资金更快速的增长。但是,你要玩短线,就不能避免重仓,重仓就一定会面临黑天鹅风险。&br&就算你止损再严格,对行情的把握非常独到,你也不能百分百保证不失手。&br&所以,你要做短线,并且不想一朝回到解放前,请严格执行这条规定。&br&第二个条件,时机。&br&短线交易不是每天买卖就叫做短线了,那是瞎胡闹。真正的短线交易,重中之重就是“时机”两个字。趋势交易者会在趋势反转的底部尝试性建仓,然后在趋势运行过程中不断加仓,直到趋势走完为止。而短线交易者,不会这样做,因为趋势的运行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底部演变到趋势彻底爆发需要很长一段时间。&br&短线交易者主要的目标就是只做爆发式的行情。如果说趋势交易者的交易是一条斜线,然后变得越来越陡峭,那么短线交易者是直接杀入趋势当中做最陡峭最贴近直线的部分。&br&是不是感觉非常刺激?感觉这种交易方法简直是在火中取栗一样。实际上,短线交易,做的就是这种火中取栗的事儿。有没有忘记前面说的大资金和小资金的区别在于灵活性?短线之所以要去做这种爆发式行情,就是因为短线的特点是快,进出容易,根本不用考虑建仓和出货问题,只要稍微有一点流通性,就不怕它套住你,就怕你不按照纪律止损。&br&面对时机的把握,也许是区分短线是否是高手的唯一区别了。&br&还记得《三毛流浪记》这部电视剧么?其中有一个情节是盗贼头头在孩子们面前表演开水夹肥皂的高超扒窃技能。如果说盗贼头头能在开水里夹起肥皂,那肯定是对肥皂在水温中的变化是非常了解的。到了最关键的一刻,陡然出手,成功夹起。&br&做短线交易也是如此,真正的短线交易不在场内,而在场外。你必须花很多时间去研究股性,去研究趋势的变化,你要非常熟悉这个股票每天都在干什么,从而在最关键的时机,直接杀入进场。而不是随便看看K线,看看大盘趋势,觉得形态不错,指标不错,还有不少人推荐,就匆匆买入了。&br&短线交易,最强调的就是精准,因为你入场就是为了赚钱,如果你入场后发现趋势没有按照你的看法去发展,那你就要出来。因为你判断错了,或许你再等一段时间,或许过个1-2天趋势就起来了,但是你还是要出场。为什么?因为你判断错了,你进场的时机不对,你选择入场的时机必须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各项因素都对你入场时机表明是对的,你才能入场。而你入场后发现时机居然不对,这时候除了遵守纪律,是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的。&br&你必须遵守短线交易原则,充分保持短线资金的机动性、灵活性。哪怕你一出场发现趋势突然对了,你再杀回去都可以。但是你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去等待去幻想趋势会在后面发生。&br&真正的短线交易,大部分时间其实你都是在场外的,你手持现金,等待机会,在各项因素最有利于你的情况下,你重仓杀入,然后享受飙升的过程。如果说长线高手是侠客,他们历经江湖历练最终达到巅峰,那么短线高手就是刺客,根本对江湖历练不感兴趣,只会在背后默默地谋划着一切,寻找一击毙命的机会。&br&所以,为什么我前面说,那些三天两头要进场买卖股票的人,并不是短线交易者,而是短线自杀者,就是这个道理。试问,怎么会有一个刺客会天天暴露在阳光下呢?真正的刺客只会在杀了人之后才显露出身影。&br&有人会说,说了这么多,还是跟没说一样,道理谁都懂,我还是不知道怎么才能选中最佳时机啊?&br&那么我告诉你,真正的刺客,是精通人性的,人性就是最佳的时机。而人性,已经表现在价格上了。&br&例如:股价上升时,踏空者会懊悔,场内人会兴奋和想要兑现利润;如果下跌时,场内人会懊悔,场外人又想着抄底。正是这些交易者的想法和决策,导致了市场价格的运动。你能嗅出那一根根K线代表什么情绪吗?他们可能会如何操作?多空参与者心理是如何变化的?尝试代入他们的心理,感受他们的情绪,你就能知道“时机”到底在哪里。&br&场外的人,无时无刻都是贪婪的,他们总想进场,但是又害怕危险。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你应该了解,在什么时候,他们会无法承受入场的诱惑从而大量杀进。而场内的人,他们总想出场,你应该了解,他们在什么时候,终于无法忍受利润被侵蚀,决定离场。&br&市场从来都不是理性的,K线,代表着市场的情绪,想想如果走势这样多头会产生什么反应,走势那样,空头又会产生什么反应,他们的反应会如何引导市场运动。&br&为什么有些股票价格稳定,常常有独立性走势,为什么有些股票起伏很大,总是让人摸不清头脑?不要尝试用庄家控盘洗盘这种想法去理解市场,而是纯粹一个多空交易者的心理状态去感受。感受市场在告诉你它的情绪。&br&我不能告诉你更详细的技巧,例如出现什么信号该买,什么信号该卖,那都不对。你一定要自己去感受市场在说什么,这是一种长期对价格波动的内在直觉。就好像一个竞技游戏选手在摸到鼠标的那一刻,他完全不用思考应该如何才能更好的操作这个游戏,因为千百次的锤炼他已经有了一种“手感”。这种感觉是别人是无法真正的完整的告诉你的,你必须自己去体验,去练习,直到你抓住了为止。&br&唯一我能告诉你的,就是回顾历史走势,不断的练习,观察当时多空是怎么想的,他们是什么情绪最终决定在这个“时机”出现爆发式行情。我只能告诉你,在行情爆发前夕,一定会有异动,如果你长期观察它,掌握了它的性格,摸清楚多空情绪,它一定会在它起飞前告诉你,它要起飞了。&br&记住,你是一个刺客,你只在你最有把握的时候出手,如果你感觉你没有把握,那么你一定是不够了解你要击杀的对象,那么你就一定不能入场。&br&那么,说到这里,就用一句话结束吧!&br&潜伏,观察,等待,感受,最终找到一击必杀的机会,祝愿大家都能成为高明的短线刺客。
前面那个说九阴真经的回答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不过我在这里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小资金求快,大资金求稳,这句话我觉得没什么太大问题,说是毒害,就未免有点太过了,主要看交易者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答主以郭靖练习九阴真经为引导,说明最强的武功要…
&a data-hash=&2e7d755cfe5& href=&///people/2e7d755cfe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duoer du& data-tip=&p$b$2e7d755cfe5& data-hovercard=&p$b$2e7d755cfe5&&@duoer du&/a&&br&&img src=&/ca6e858fa53e3d4ebf25d36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ca6e858fa53e3d4ebf25d36_r.jpg&&你说我私信辱骂你了是么?那你截图放上了给大家看啊?我从来没有私信过你一次,更不要说骂人了,这么容易被揭穿的谎言能不能不说?&br&&br&&br&现在澄清事实的事说完了,我们说说正题。&br&现在A股小笔记里有156篇文章,每一篇都是原创,每一字都是我码的,每一张图片都是我自己截取的,上面每一条线,每一个圈都是我画的。前一段时间家里很忙,常常外出到晚上11点才回家,开开机,浏览一遍全天走势,看完财经网站上相关的所有新闻,正要动手码字的时候,可能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了,小睡一下之后起来4点钟或者5点钟再起来,把要写的内容写完。所以一度有段时间有小伙伴以为我和大家有时差,可是我真就在辽宁,哪有什么时差。&br&很多人无数次在追问我写专栏的目的是什么?甚至在私信里很没礼貌的上来的就问,毫无客气和委婉。&br&其实目的很简单,最初开通这个的专栏就是因为在知乎上因为关于股票的几个答案,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像 &a data-hash=&c7e6bf28cca& href=&///people/c7e6bf28cc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楚云& data-tip=&p$b$c7e6bf28cca& data-hovercard=&p$b$c7e6bf28cca&&@楚云&/a&, &a data-hash=&cefae1dbd7f& href=&///people/cefae1dbd7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杨羽帆& data-tip=&p$b$cefae1dbd7f& data-hovercard=&p$b$cefae1dbd7f&&@杨羽帆&/a&, &a data-hash=&ce280f05a64e& href=&///people/ce280f05a64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伦敦上空的鹰& data-tip=&p$b$ce280f05a64e& data-hovercard=&p$b$ce280f05a64e&&@伦敦上空的鹰&/a&等等最早最早的一批知友。那个时候写这个专栏几乎就是我们这些人在评论区互动,聊个天,讨论下行情。本来以为这就是个我们几个小范围交流的一个平台,我来说我自己对股市一天的看法和判断,当时相熟的一些知友在评论里补充或者提出不同意见来讨论。压根就没想能把这个收盘笔记做到这么多人的一个专栏。&br&最初专栏只有20——30赞的时候,每天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没有顾忌,看看大家的评论,聊聊天,扯两句淡,感觉很轻快。现在专栏动辄300——500,但是感觉不到当时那种轻松和快乐了,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br&做股市的总结,分析以及预判,尤其是在面对的人数很多的时候,一个分析者兢兢业业能做到最好的结果就是毁誉参半,随随便便就可以被万人唾骂,累死也不可能被所有投资者赞誉。&br&而且做股市市场的分析,本身就不是一件讨好的事,炒股在很多人眼里是很LOW的事,至少在知乎上并不是什么很受待见的话题,毕竟股市分析在中国这么多年名声太差,只要你做这个事情,无论对不对,对多少。人家可以看都不看就扣自甘堕落,同流合污的一顶帽子过来。&br&&br&投资者最渴望的分析正确率是100%,但是没有人能做到,错了的我承认,我总结错误的原因。正确的,我会讲清理由和思路。这是我能尽到的最大义务。&br&投资者希望不仅仅是中长线的判断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更希望短期的走势也能一次不遗漏的被提前通知,我能做出来的短期判断,我就尽量的讲,做不出来的时候我不会随便乱说。这是我的底线。&br&&br&关于内容,每天最主要的是对当天走势的一个总结,这个纯粹是我个人的感觉和判断。仅仅能给大家做一个参考,不可能有什么额外的神奇功效。&br&其次是对于每天的走势,如何让我感觉到今天有某个关于分析的知识点,恰好符合当天或者是近期的一个走势,我就借这个走势和时间点讲点关于分析的干货。&br&最后是对于随后一个短期的判断,这个仅是我个人观点,我负责提供。接受与否和合不合理,由大家自己来完成。&br&&br&关于是否是模棱两可和两头堵,马后炮之类的说法,网上除了我之外,还有得是其它的分析者的博文或者是专栏,在雪球上,各大网站的财经频道里都有。大家自行对比。&br&能判断的八九不离十的时候,我敢给出预判的走势图,&img src=&/6e3d72681efaeae7de0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e3d72681efaeae7de06_r.jpg&&面对其它胡说八道的分析和言论,即使是大券商给出的分析,我也敢于反驳和坚持自己的判断。比如说当时申万和安信在大盘启动初期说市场马上要面临一个类似5.30的时刻。比如上次证监会说要彻查两融的时刻,我也敢说这个利空压不垮市场。但是看不懂的时刻我会选择实话实说看不懂,比如前几天的走势,我只能说中长线4000点不是终点,短期只能是随行就市,之后给出两种路径下的操作思路。供大家自行采纳。&br&对于判断,我确实喜欢留一个PLAN——B,但是我会讲在我心目中,哪一种走势的概率更大,大概我猜测的概率比是多少,如果连这样都有人觉得是两头堵,那么我无言以对。&br&小笔记能更新到今天,靠的是大多数关注者的支持,能坚持更新到今天,已经不是因为它给我带来多少乐趣和赞美,只是为了不让信任我的人失望。&br&&br&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无非是比大多数投资者多研究了几年分析而已。这些分析的内容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大家今天买什么赚钱,明天该卖什么合适。最重要的是想告诉所有投资者,只要每天坚持认真总结自己的操作和分析,每天多学一点分析知识,日积月累你会比其它投资者水平高很多。而股市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地方,你比其它投资者多优秀一分,你能活下来赢到最后的几率就大一分。&br&&br&所以,有些个别投资者总用心目中预期的能力值来衡量我的判断,如果我判断大盘近期要调整,必须是我话音刚落,第二天就得调整,第二天小涨一下,第三天才调整的话,他们就认为这个分析没用价值。对于这种要求,我只能说,对不起,我真做不到。&br&&br&总结来说就一句,专栏里写的什么内容是我自己的事,我尽量的真诚客观的去写。如何看待是读者自己的事,有用没用,对于每个投资者都是不一样的,合则来不合则去,自己的喜欢的东西的不能强迫别人也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不能逼着别人抛弃。&br&&br&自律是股市里重要的生存之道。&br&&br&PS.有小伙伴劝我说不要理会这些人,这个我专门说一下。从我在知乎回答关于股市的问题开始,质疑和争吵经常有,这个我完全能接受,毕竟观点不一样,想法不一样,但是人家和我争论也是针对一些具体内容或者是操作思路来的,或者有时候有些人没头没尾的讥讽几句,这个也正常。我都不至于拿出来在答案说事。&br&但是最近这个太恶劣了,上来根本连刺都不挑,直接就各种诋毁。而且这些ID都有共同特点,不是答案里有色情图片,就是头像本身就尺度比较大。这样的ID来专栏找茬的我都拉黑2-3个了,但是还在连续出现,而且公认说谎,我明明没私信过他,直接拉黑的。他说我私信骂他了。&br&并不是要和他置气,只是要证明我自己没有骂人,同时想说这种奇怪的系列ID很有问题。
你说我私信辱骂你了是么?那你截图放上了给大家看啊?我从来没有私信过你一次,更不要说骂人了,这么容易被揭穿的谎言能不能不说? 现在澄清事实的事说完了,我们说说正题。 现在A股小笔记里有156篇文章,每一篇都是原创,每一字都是我码的,每一…
看了前面大神们的答案。觉得大家都好厉害啊。&br&股票金融这些不是很懂但我家也算三代经商,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太爷爷教导我们的经验吧。&br&很多名人大佬的成功经验一般很难复制,他们要么就是本身天赋异禀,要么就是有家世渊源,要么就是娶了个好老婆或者丈夫。但我太爷爷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他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我家破产后能重新起来也是靠的他的经验。&br&太爷年轻时曾经是某商帮的一员,后来新中国之后因为不可描述的原因被批斗,在他辗转千里终于回到家乡的时候已经快七十岁了。&br&他回家问我舅爷&br&“人呢?(太爷爷四房老婆,孩子一堆)”&br&“都不知道在哪了,就剩姐姐和二哥了”&br&“房子呢?”&br&“没了”&br&“地呢?”&br&“也没了”&br&太爷爷叹了口气和小辈们(舅爷和奶奶的孩子们)说&br&“拿死工资,撒时候能过上好日子,跟我出去混,教你们怎么赚钱”(那时候舅爷和奶奶都有固定工作)&br&太爷最开始做的就是真.小本生意。没本钱,就带着我舅爷卖花生,瓜子。那时候市场里卖的人多。太爷爷却卖的最好。就因为太爷从不坑斤两。还喜欢多送些。有时候门口结的香椿,他也不卖也不自己吃。买的多就抓点给客人,态度也好,七十岁的老人,从不拿腔调,都用您来称呼客人。要是买的多,还叫我姑或叔给人送回家。到过年,就把一些瓜子花生豆子和到一起,起个名字叫五谷丰登。卖的极好。&br&后来说为啥不做老本行(太爷原来做粮食方面的生意)做瓜子花生。&br&太爷说,没本钱,不要想大事情,有一分钱做一分钱的事。但太慢太占时间利太薄的生意,比如卖菜,卖早点这些,来钱不算慢,但是利润太低,最重要是栓人。时间都在捏包子上了,你就没时间想别的了。更重要的是你卖必需品,咋样都能卖出去,咋样都能赚钱。有点小钱,你就不会有动力去想着法赚钱了。那就一辈子卖菜了。但零食不一样,你东西差了,缺了斤两了,态度不好了,你立马会黄,天天胆颤着,就不会怠惰。&br&做到第二年,太爷已经有些积蓄了。&br&那时候都说做烟酒生意好,做的人也不少,那时候想进烟酒不那么容易,有个人称x老板的人是领导的女婿掌握着这块的货源,都是领导亲戚们在做,普通人压根插不上脚。&br&太爷爷带着礼物上门,对方理都不理,太爷也不恼说:这正常,以前民国的官老爷,比这还横,随便进屋是要打断腿的。&br&从那天开始,太爷让叔和姑姑自己去看卖瓜子花生的摊子。他拿个扫把,天天给人扫院子,浇花,谁进来就给人作揖。每天就给女主人买菜洗菜,各种花生瓜子天天送。这样过了两个星期,那个女婿顶不住了。就说介绍个卖假烟假酒的销路。&br&太爷说,做生意讲良心,钱可以不赚,假货不可以卖。&br&没办法,这个领导女婿松了口,给了太爷货。&br&太爷又开始卖烟酒,套路还是卖瓜子花生的套路,实实在在的卖,把客人当大爷,好好服务让客人舒服有面子。&br&之后干一干,有个小领导看太爷实在,就指点了太爷,于是就有了烟酒回购的行当。说白了就是给领导送礼,领导不收钱,收烟酒,然后拿烟酒去退钱,以此行贿。&br&这个东西有点门路的也在做,但太爷还是做的最好。因为他嘴巴严还送货上门,绝不废话,绝不乱问。&br&后来问太爷为啥做烟酒,不是干别的。太爷说,做什么生意都是做官府。离官府越近,油水越大。但真是大利润的轮不到我们的,那就沾沾光就行。这种是由领导八道湾子亲戚来掌握的行当。一是安全,领导倒不倒和我们没关系。二是确实有油水,不然不会被把持。这种生意最适合有点本钱,但是又没文化又没人脉的平民来干了。&br&这样又过了几年,家里已经非常好过了。一个常来买烟酒的大老板说要开工厂,让我太爷入伙,入伙的股份基本等于全部家产。太爷没去,回来说,这个人要完。&br&果不其然,工厂到第五年就完了。&br&我们问还没干,怎么看出来的。&br&太爷说,但凡是成事的生意,都是先近后远。都是先想自己孩子兄弟这些的。直到做大了才有分家之虑。官府吃一成,自己吃一成,亲戚朋友吃一成。基本不剩什么了。我们很熟吗?他却让了这么多股份出来。要么就是他家的钱不够,要外人凑。工厂做工最怕缺钱,缺钱的工厂经不起风浪。要么就是本身有坑,其他人不愿意跳。&br&天上是绝对不会有掉馅饼的事的。&br&又过几年,太爷已经开了好几个铺子,有烟酒的,有粮食的,有肉食的,有饭馆。每个铺子都是一个叔或姑在看着。&br&这时候太爷开始攒地,攒房子了。&br&那时候房价高,好多儿女不同意,因为报纸上不停说会降价。&br&太爷说,这两千年啊,皇上会没,黄金会跌,但人总要吃饭,总要住屋。就算乞丐也要片瓦遮头。这大城市人人想进,这有钱人总要多生。甭管上面怎么说,政策怎么变,你还能不吃饭?不住房?&br&此后太爷买了四套院子,事实证明,老人家确实说对了。&br&太爷去世的时候已经九十四岁了。如果不是喝太多酒中风估计还能活好多年。&br&七十岁白手起家,九十四岁去世时。留下六套院子,五个铺子,家产若干。&br&所谓厉害不过如此了。
看了前面大神们的答案。觉得大家都好厉害啊。 股票金融这些不是很懂但我家也算三代经商,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太爷爷教导我们的经验吧。 很多名人大佬的成功经验一般很难复制,他们要么就是本身天赋异禀,要么就是有家世渊源,要么就是娶了个好老婆或者丈夫。但…
谢邀!&br&这个答案不仅仅是对题主疑问的一次回答,也是对证券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和主力是否存在与如何影响市场的一次解答。&br&前几天的专栏里给过大家一个链接,专门给大家看看一个市场主力的例子,这里摘录一些主要内容,大家看一下就知道到底有没有主力,和主力的一些常见思路的问题。&br&&blockquote&前两天,有个大卖方的首席策略,在深圳千人大会,痛陈自己非常聪明,早就预测了5000点,市场当时认为他疯了,而最近他倒是疯了,而市场却开始冷静。这属于典型的黛玉葬花求关注:除了几十位基于账户关系经常接待您的买方投资人,谁还认识您啊?一说就是市场不解我,一说就是贾府辜负我,用词儿真不嫌大,至于吗,稍安勿躁。你回头看下,市场老先生正箕坐在人民广场吃着炸鸡,拜托别老让他打喷嚏。&br&  话题转回来,假如请欧仁·德拉克罗瓦给过去25年的中国股市画个油画,那取名肯定是投机引导人民。而王亚伟和徐翔,则是毫无疑问的两位伟大投机分子。&br&  但他们还远远称不上中国股票投机之王。&br&  投机之王,必须是在历史的关键转折时刻,独自面对重大投资决策的黯然关口,背负众口烁金的万钧压力。只有黑暗隧道里的粗重呼吸声相伴,默默听着洞顶水珠慢慢掉落。然后,把身前所有筹码稳稳的推向发牌小姐。然后,创造历史,开辟超级牛市。&br&  他就是王贵文。&br&  王贵文,嘉实主题精选基金经理。英俊,斯文,个性冷漠又温暖。还有一张海外MBA文凭:在2006年满地土鳖莽汉的中国基金经理群里,这份文凭独一无二。他造就了嘉实基金的光辉名声,他一力支持了中国国航(12.25, 0.46, 3.90%)的悲惨上市,他成就了中国年的超级牛市。是的,没有他,没有他下定决心投机中国国航IPO,很可能就没有那一次光辉的牛市,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还不知要推后几年。&br&  2006年的夏天,非常炎热。三峡大坝刚刚建成,更伟大的青藏铁路就全线通车。胡锦涛出席庆祝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股市也不错。从不到1000点起步,缓缓涨到了1700点。但几百万股民依旧茫然,空气中涌动着一股压抑已久的气息,暴雨似乎就要到来,但就是不来。庄家们已纷纷被捕,赌场论、推倒重来论依然有市场,没有人敢说牛市将近。&br&  在中国一言九鼎的中金公司,机构销售经理们对外的一致口径是:涨幅已大,已远离价值区间,建议抛售。作为他们的其中一员,我厌倦于这种千篇一律的电话,经常和固定收益部的几位客户经理,挤在国贸二座六层过道,探讨些衍生产品的架构。&br&  这时,我们接到了一个任务,销售国航IPO。&br&  国航,中国唯一载旗航空公司,无人不知。看国航广告和机组笔挺的制服,你会觉得这是个高大上的公司。其实不然,这家公司的喉咙,经常被美元和石油紧紧扼住而无法呼吸。国航的飞机,基本依靠借贷美元买来,因此,美元走势会影响国航利润的巨大波动;飞机飞行,需要航空煤油,而2006年的夏天,原油价格很贵,4月油价突破70,国航公布招股说明书的次日,油价突破80美元。&br&  国航知道这些,而主要的市场投资人也知道这些。国航到底是赚钱还是赔钱?国航有什么办法抗住美元波动?石油价格向上趋势如此明显,国航如何对冲抵挡?如果发生哪怕一个小小事故,国航股价会向南走到哪里?&br&  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叫事儿。&br&  对于以上买方问题,国航、中航集团领导们非常沉稳自信。对人,谁不坐国航飞机?哪位领导出行用东航专机?对机构,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IPO规模缩水,怕什么?国航新股,一定比新婚Anglebaby还要美丽,比Godiva夫人还要诱人,一旦出闺,万人空巷。&br&  对于承销商中金公司而言,那更不是事儿。泰山不是堆的,中金的投行品牌不是吹的。中金在中国租金最贵的楼里办公,半夜有车队送员工回家,卖过中国最难卖的债券,承销过最不可能发行的股票。国航这样的央企上市,保驾护航非中金莫属,绝对不会失败。&br&  对于我而言,更不觉得有什么。卖一个IPO很简单,背熟Pitchbook,打好领带,约好路演时间,大队人马哗哗冲入卖方家的大厅,发行人主代表慷慨陈词,副代表婉转应承,然后集体向卖方几位刚毕业的年青研究员们友善一笑,对方辩友请问问题。这,还不容易吗?&br&  谁想到,国航这次IPO,可太不容易了。&br&  这次IPO,一波三折,各种不可能全部变为可能,差点毁掉了中国即将诞生的超级牛市。&br&  日,国航抛出招股说明书,准备向大陆投资人发行27亿新股。&br&  关于价格,投行实现帮助发行人摸了摸底,很不好。于是定在2.75-2.95元这么一个不算乐观的低价位,即使如此,总体筹资目标也高达80亿元。其中,战略配售3.5亿股,剩下的股票,网下和网上一人一半,各11.75亿股。&br&  以上都是大型IPO的标准动作,没什么新鲜的。&br&  新鲜的是,网下配售极其冰冷。两百多家符合报价资质的机构,当天只有36家递交了《申购表》。这36家的大多数,还是在被中金公司的机构销售们苦苦强求之下,迫不得已而为之。其中9家故意写错了价格或其他信息,造成报价无效。想想,对于极其严肃的金融投资,让这么多机构故意报价无效的IPO,是一个什么形象的IPO。&br&  中金公司负责算单的ECM同事们一算,申购总量远远低于预期,只有发行总量计划的28.65%。&br&  本次发行,看来败局已定。&br&  如果中国国航这样的大型央企在A股大败局,那排在中金名单上等待上市的央企命运可想而知。没有这批大型央企顺利上市,没有他们来改善中国乱象丛生的股票市场,谈何牛市?&br&  1700点,再回到998点,是完全可能的。&br&  历史造就英雄。王贵文就是英雄。&br&  面对报价名单,中金公司苦苦思索,如何能说服这批报价人,再多买一些。所有电话打了一溜够,所有领导全部联系到,所有研究全部做到最深处,但95%的投资人还是不买账。就买这么多,已经很给面子了,不要再强人所难。&br&  最后一站,中金求到了嘉实基金门口,求到了王贵文。&br&  王贵文,曾经在发改委经济研究员任职,后下海,后做生意,后破产,后出国定居,后又回国。2005年,中国股市跌破1000点,他的基金挣了19%。&br&  作为一个喜欢踢球且只喜欢踢右前锋的基金经理,他的投资风格和踢球一样,一直在伺机破门。而且,要搞就搞偏门。钢铁股第一波行情掀起的时候,主流的基金全是买三大钢铁股:宝钢、武钢和鞍钢,而他买唐钢。唐钢在唐山,听起来不是个性感公司,但给王贵文挣了双倍的钱。&br&  国航路演过后,嘉实基金同事们给出了相当负面的结论。不能买。王贵文说:帮我打听一下,有没有哪怕是一家基金准备买?同事们打了一圈电话,说:全中国没有任何一家公募基金准备网下申购。&br&  王贵文又问中金研究员意见,这时,中金研究员也不像刚开始路演时那么自信。王贵文一乐,问你也是白问。&br&  王贵文双手插入乱发,陷入深深思索。这是一场赌局。既可以保持筹码不变,等待开牌;也可以反悔,和中国其他所有基金经理一样放弃国航,任由发行失败;也可以加码,把赌局搞大,搞得很大。&br&  从8月4日,到8月7日晚,王贵文想了整整4天。凝视了半天窗外,喝了很多茶。他决定把赌局搞大,搞得很大。他决定买1.2亿股,投入3.36亿元。后来想了想,还是1.19亿股吧,和国航天长地久,图个彩头。&br&  有了嘉实主题精选的支持,国航IPO终于得到挽救。整个发行方案急速瘦身,发行价打到下限2.8元,总募资额也不到原先计划的60%。国航领导和交易所反复沟通后,得到了一个非常吉祥的股票代码:601111,但是,却成为中国内地首家调低A股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真是冰火。&br&  不可能的事情继续发生。中国IPO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大股东增持承诺:国航大股东破釜沉舟,决心用接近20亿的IPO发行储备金,在二级市场上抗住国航发行价2.8元,谁敢卖,国航大股东就接。考虑到国航上市方案:前三个月,流通股只有8.2亿(回拨机制启动前),即使3个月后,也只有不到13亿股。&br&  国航大股东这么做,简直是准备把IPO募集资金全部投入白刃抵抗战。说白了,中国股票市场可以看不起国航,但国航人自己看得上国航;如果中国股票市场准备抛弃国航股票,中航集团把国航股票大部分IPO股票给重新买回来,就当这次没有发行过股票好了!国航股票还有伦敦这个家,还有纽约这个家,这次失败,以后就不回来了!&br&  华润大厦,东二环长安街,嘉实基金就在楼里。楼下熙熙攘攘,楼里,住着一个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投机分子。&br&  这一刻,王贵文站在股改后IPO历史的关键时刻,独自面对重大利空投资决策的黯然关口,背负同事们和领导众口烁金的万钧压力。只有心灵深处黑暗隧道里的粗重呼吸声相伴,默默听着洞顶水珠慢慢掉落,溅出水花。&br&  这一刻,他确实是一个人在战斗。&br&  嘉实基金成为中国国航IPO唯一的公募基金股东,所有的同行都在等着看笑话。&br&  王贵文在和市场对抗。&br&  8月18日,国航A股上市。新股上市,按照惯例,一定会涨,而且大涨。国航不一样,打到新股的投资人,不计成本纷纷抛售,股票很快跌破了发行价。我当时守在国贸二座6层的中金机构交易室,坐在那张著名的深红色樱桃木交易大台,听着屋子里回荡着机构客户发出连串的抛售指令。&br&  2.8,2.79,2.78,绿色曲线跳动,股价不断跌破中航集团资金堆积的关键防线;2.77,2.76,2.75,中航集团交易员无望地向市场继续投入大笔资金,中航和国航的领导们,默默站在电脑前,冷汗直流。&br&  2.74,疯狂的抛售毫无停止之意。交易员回头看了一眼领导。这时候,如果放弃防线,没什么不好意思,没有必要和市场如此对抗。也许可以在更低的股价买回。&br&  领导深深呼吸,说继续买。几千万资金再次扑向空头。这是最后的决战。&br&  奇迹发生了。2.74,抛单停止了。到了下午收盘,国航顽强地站在2.8元,没有跌破发行价!漫长的一天!&br&  如果把国航股票比喻成一个孩子,你想想,他是如此厌恶这个世界,因为所有的大人都不喜欢他。以后的成长岁月,他只会报复这个社会,他不会有爱。&br&  是的,在未来的一年里,国航用最大的恶意,彻底报复了市场。最高价格到了30元。足足10倍。&br&  的中国超级牛市,在国航成功上市后,拉开了帷幕。中国证券市场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发展。没有国航这次死里逃生,也许这次牛市就胎死腹中了。&br&  所有写证券历史的人都会说:王贵文,英雄!&br&  故事并没有结束。王贵文并不只是接受了一次考验。在国航首个交易日后,终于有几天,股价还是跌破了发行价。整个交易曲线在不断下坠。如果就此收手,可能也就这样;如果再次投入,或许输得更惨。&br&  王贵文发挥了足球前锋的最大赌性,他和对方的左后卫展开了冲刺比赛。跌破发行价,继续买;再次跌破,继续再买。一直买到发行价之上。不,绝不停止,继续买,继续冲锋。&br&  每次交易后,他都静静的呆在办公室,看着楼下。&br&  每个夜晚,他沉默的喝茶。&br&  每个晨会,他脑子都在走神。&br&  他穿过了对方左后卫的拦截,他冲向球门。绕过了守门员,起脚怒射。那真是一个漫长的8月,一个漫长的9月,一个漫长的2006。&br&  嘉实主题精选基金,2006年7月到2007年7月,涨幅180%。成为中国超级牛市的超级大基金。嘉实,凭此决定性一战,也正式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型公募基金之一。中金公司投行部不败的名声,也就此得到加强,后续承销了一系列超级国企,为06-07的超级牛市增光添彩。作为Sales,我参与过大秦铁路(13.59, 0.52, 3.98%)、中国远洋(13.73, 0.51,3.86%)、中国人寿(36.60, -0.34, -0.92%)、神华能源等。以后我经常那个说个口头禅,天上国航,地上大秦,水里远洋。就是就此而起。&br&  王贵文,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股票投机分子。没有之一。后来诞生的很多知名基金经理,但再也没有如此一次豪赌,再也没有遇到如此一次历史关口,再次没有一次如此扭转性胜利。&/blockquote&附国航上市首日K线图,成交量和分时图,看了就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不是真实情况。&img src=&/a8c2c9a0a3b_b.jpg& data-rawwidth=&779& data-rawheight=&5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9& data-original=&/a8c2c9a0a3b_r.jpg&&还有引用这段文字不是我自己写的,也不是什么普通从业人员写的,&img src=&/f4afaa4ad1_b.jpg& data-rawwidth=&1022& data-rawheight=&1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2& data-original=&/f4afaa4ad1_r.jpg&&是吴小平写的,写在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里的,不认识吴小平的可以去百度一下。&br&&br&&br&好了,我们看完这篇文章,都知道了一个事实,王贵文是中国国航上市之后的第一个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市场主力。那么有市场主力的股票走势和我总结的洗盘过程是否能吻合呢?如果能够吻合,那就说明这不是我的臆想,而说明你使用臆想这个词形容我的总结,只是你读的书,和对证券市场的了解太少了。&br&&img src=&/07d429b9ff492c823b4bd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07d429b9ff492c823b4bd_r.jpg&&&br&黄圈一,一直在接盘,把市场中在上市之后不看好后市的股民抛盘一点点吃进,保证不跌破发行价。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信心出现回升,价格略有上涨。&br&第一个红色箭头,第一波拉升,现在看截图好像涨幅不大,但是当时是发行价2元多的国航涨到了7块多,第一波大拉升!&br&第二个黄圈,剧烈震荡。&br&白色箭头,横盘中稍有上涨,吃过第一波的投资者逐步失去耐心。&br&黄箭头,大幅下杀打回日线中轨。&br&第三个黄圈,踩中轨不破,MACD在0轴附件出现金叉,成交量萎缩。&br&第二个红色箭头,主升浪,暴力拉升上涨。&br&这个过程和我总结的主力洗盘三步是不是基本符合?&br&&br&第四个红圈暴力洗盘,下跌之后,第五个红圈在日线中轨企稳,拉最后一波。&br&日线MACD顶背离,主力出货差不多了,股价暴跌。&br&&br&&b&我TM可以爆粗口么???我这么写答案还有人点反对???把我踩在2赞答案下面!!!&/b&&br&&b&这种人你们有良心么?敢点反对敢站出来评论说说道理么?真TM孙子!&/b&&br&&br&&br&所以之前在专栏里总结的洗盘分三步,主要是指在牛市中,前期有过较大涨幅的股票,大部分是这样的洗盘手段。其逻辑和针对人群也是有规划的。&br&第一步中的连续几个交易日大幅波动,日内振幅超过15%,主要是针对被前期大涨吸引进来,刚刚在高位建仓的投资者,日内过山车般的巨震会另这类人手足无措,赶紧逃离。&br&第二步下跌洗盘主要是针对中途上车的投资者,前几天还盈利20%——30%,一波下跌就打回成本线,抹掉所有盈利,甚至出现小幅亏损。所以这类投资者大多这个时候就撤了。&br&第三步长横盘是针对在大涨之前就提前买入的投资者,或者之前被套牢很多年,打算和这只股票死磕的投资者。一两个月的长横盘在熊市好像不算什么事,但是在牛市有巨大的杀伤力,投资者严重跑输指数,别人的股票天天大涨,自己的股票半死不活。再坚定的信心也会动摇。&br&这样三步之后,跟风盘基本就洗掉80%,剩下那20%左右,打死都不走的,再洗的话成本收益比就不合算了,所以一般完成这三步,主力的目的基本就达到了,已经收集到足够的筹码来拉升股票了,拉升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极大的抛盘来干扰操作了。&br&&br&除了牛市主升前期的洗盘这三步是不是臆想,这个答案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证券分析。和证券分析如果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话,为什么要存在。&br&证券分析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所以它和绝大多数社会科学一样,在这个领域里的规律是一种总结性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在一定情况下,发生概率极大的那种。而非自然科学领域,1+1一定等于2,地球一定是圆的这种,给定条件下,发现概率百分之百的东西。&br&说起来股市里的很多规律,别的大牛总结还有我总结的一些东西,有些像什么呢?&br&打个比方,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过,如果迷失方向可以去看大树,树叶相对茂密的一边往往是南,树叶相对稀疏的一边往往是北。但是这并不绝对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因为还有受其它因素影响,但是概率是极大的,如果一个旅行者知道这个常识,加上一定的其他因素判断能力,就会知道这颗数的方向指示性是不是可信。&br&这样即使不是百分之百正确,起码比完全没有办法要好得多的多。&br&这就是证券分析存在的意义,通过历史去总结各种情况下的种种规律,在下一次的实践中进行检验和调整,直到它的正确率到达较高的水平,这样一个投资者使用这些规律,并加以一定的自己经验积累的应变能力,就能在市场中较好的生存下去了。&br&&br&那些因为证券分析技术永远不能百分之百正确而指责证券分析存在意义的人,大多数是被贪欲和懒惰迷住双眼的人,总想要一种不费力气,有万般好用的分析方式,这根本就不符合社会科学的根本性质。&br&所以,我只能和这种人说——GUN!
谢邀! 这个答案不仅仅是对题主疑问的一次回答,也是对证券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和主力是否存在与如何影响市场的一次解答。 前几天的专栏里给过大家一个链接,专门给大家看看一个市场主力的例子,这里摘录一些主要内容,大家看一下就知道到底有没有主力,和主…
楼主你知道买理财的钱用来干嘛了吗。给你8厘的利息,银行中间再赚几厘,剩下的钱被别人拿去赚钱了,他要赚钱的速度要超过那八厘+银行赚的几厘。你以为买理财生钱的速度快,其实拿这笔钱去赚钱的人生钱的速度更快。照着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谁是穷人?&b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毛利率变化的因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