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中令其人是在香港内幕交易严格吗证券交易所有两个号吗?

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三十八章,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監管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有關其股份
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事宜。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
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於香港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388)
(除另有註明外,於本公告中的財務數字均以港元為單位)
2016年全年業績、末期股息及暫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
董事會欣然提呈集團截至日止年度的綜合業績。
收入及其他收益
股東應佔溢利
基本每股盈利
每股中期股息
每股末期股息
股息派付比率
. 2016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較2015年減少17%,若不計2015年特殊收益5.14億元,則減幅為14%。相對於本年度市場交投
大幅減少的情況,表現尚算不俗。
. 本年度集團收入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 香港現貨市場交投淡靜,重回2015年前的水平;
- LME商品交投減少;及
- 期交所的衍生產品合約成交增加。
. 營運支出較去年增加5%,若扣除2015年從雷曼清盤人收回7,700萬元的一次性款項的影響,則增幅為3%。營運支出增加
反映持續投資戰略項目,但本年度推出的成本監控措施已抵銷大部分影響。
. EBITDA利潤率較2015年減少6% 至69%,反映交易及結算收益少於去年。
. 股東應佔溢利較2015年減少27%,若就2015年特殊收益及一次性收回款項共5.91億元的除稅後影響作出調整,則減幅
為22%。2015年現貨市場成交量創新紀錄,為集團帶來特別高的溢利。儘管2016年交易市況欠佳,股東應佔溢利與2015
年之前比較為好,較2014年高出12%。
市場成交主要統計數據
聯交所的股本證券產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十億元)
聯交所的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十億元)
聯交所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十億元)
期交所的衍生產品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
聯交所的股票期權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
LME的金屬合約平均每日成交量(手)
1 就本公告而言,EBITDA指扣除利息支出及其他融資成本、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盈利,不包括集團所佔合資公司的業績。
2016年是充滿不確定性及意外的一年。環球金融市場極其波動,英國公投脫離歐盟和美國總統大選
所引起的政經不明朗因素為金融市場蒙上陰影。在香港,市場憂慮中國內地經濟放緩,及美國加息
會帶動本港利率上升。種種因素令投資氣氛審慎,為集團市場環境帶來挑戰。
表現及股息
與2015年成交創新高相比,2016年香港證券市場交投相對淡靜。我們在英國的業務因全球
需求疲弱亦渡過艱難的一年。
香港交易所 — 2016年高踞全球榜首 1
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
證券化衍生產品2總成交額
4.1 萬億元
1 資料來源:國際證券交易所聯會
2 衍生權證及牛熊證
在這個情況下,令人鼓舞的是聯交所在首次公開招股
集資額及證券化衍生產品2成交這兩方面仍繼續保持全
球榜首位置。2016年香港衍生產品市場亦持續強勁,
期貨總成交及衍生產品市場多項產品均刷新紀錄。
截至日止年度,集團收入及其他收益
總額達111億元,而股東應佔溢利達57.69億元,較2015年的歷史新高分別減少17%及27%。董事
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2.04元,全年派付股息因此為每股4.25元。
戰略最新進展
儘管經營環境困難,我們在實現戰略目標方面仍有良好進展。深港通在12月初正式開通是一項重大
的工作成果,首次將香港、深圳和上海的股票交易市場聯通,形成市值合計近人民幣70萬億元的股
票共同市場。我們會繼續將互聯互通計劃擴展至其他資產類別,把握人民幣國際化契機,進一步加強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
憑藉旗下衍生產品市場的抗逆力和增長能力,我們繼續推出新產品,滿足內地投資者資產配置走向國
際化的需求,也為市場提供更多交易和風險管理工具。我們喜見旗下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及其
他人民幣貨幣期貨不論在流通性和市場參與方面皆領先其他交易所。場外結算公司亦成為首家提供美
元兌人民幣(香港)貨幣掉期結算服務的國際級結算所。上述均是我們戰略計劃的重要環節,將產品
延伸至覆蓋不同資產類別以提升香港交易所的價值定位,確保香港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中穩佔前領
目前,我們正籌備推出前海交易平台。憑藉香港交易所的聲譽加上LME的專業經驗,該平
台將是一個配備相關基建和設施、能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可靠和高效率交易渠道,假以時日,更能夠產
生反映實體經濟需求的中國基準價格。
集團於2016年的表現及工作詳情載於本公告「集團行政總裁的回顧」及「業務回顧」兩節。
我們明白市場質素及效率是集團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們於2016年在香港證券市場成功推出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和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市調機制),其後於2017年1月在衍生產品市場推出市
調機制。我們亦公布計劃修訂衍生產品市場的股票期權持倉限額模式,跟國際常規接軌。目前,我
們及證監會正研究及分析市場對聯交所上市監管決策及管治架構改善建議的回應意見。在英國,LME
決定由日起對倉庫收費設定上限,以釋除金屬市場疑慮並加強其穩定性。我們將繼
續與監管機構及權益人緊密合作,以確保我們的基礎設施及系統持續可靠和具效率,以及令我們的
規例及市場架構能與時並進和適切回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
環境、社會及管治表現
我們不斷加強在環境、社會及管治方面的工作、企業管治和風險管理常規,冀為所有權益人創造及
提供可持續價值。2016年,我們完成對董事會組成的獨立檢討,以確保董事會具備均衡及適當的技
能和專才,可領導公司前進。我們已根據顧問建議制定具體的董事甄選標準,以物色董事人選在
2017年股東周年大會上參選董事。年內,我們對集團進行季度風險評估,以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
並為僱員舉辦一系列必修的合規培訓課程,以鞏固機構內部的風險意識。關於我們在促進市場、工
作環境、社區和環境持續發展工作的詳細資料,載於我們的《2016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內;該報
告將連同《2016年年報》一併載於香港交易所集團網站。
展望2017年內餘下時間,金融市場的經營環境預料仍充滿挑戰。儘管歐美出現若干令人鼓舞的增
長跡象顯示前景向好,但政經舞台上依然存在很多不明朗因素。2017年的資本市場料將繼續波動。
香港交易所在落實戰略計劃的過程中定必小心謹慎。我們將繼續加強競爭力,為集團日後增長及成
功作好部署,並繼續致力實現我們的願景,務使香港成為連接中國與全世界的環球財富管理中心。
我在此感謝董事會同仁對香港交易所的付出及寶貴意見。我特別代表董事會向即將於2017年股東
周年大會完結時退任的郭志標博士和李君豪先生致意:兩位在金融服務界經驗豐富,在任職香港交
易所董事的17年間,一直給予董事會建言和指導,兩位對香港交易所由一家本地交易所搖身一變成
為知名的國際級交易所有着很大貢獻。
最後,借此機會,我必須感謝股東及其他權益人一直以來對香港交易所的支持和信心,我亦要向全
體員工致謝,端賴他們緊守崗位、勤奮不懈,使集團在履行公眾責任的同時,亦能為股東創造最大
期權合約(千張)
期貨合約(千張)
2016年第一季
2016年第二季
2016年第三季
2016年第四季
2016年第一季
2016年第二季
2016年第三季
2016年第四季
集團行政總裁的回顧
2016年是香港交易所實行《戰略規劃2016-18》的第一年。我們的願景是在香港構建一個最有效的
跨市場互聯互通平台和發展一個根植香港丶匯集中國及國際產品的市場。圍繞這一願景,我們在股
票、、定息及貨幣產品、以及提升平台功能等方面制定了多項戰略。
總的來說,2016年是讓人出乎意料的一年,在英國公投離開歐盟和美國總統選舉等政治事件影響下,
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加劇。雖然市場整體表現不及上一年,但我們仍然積極應對,繼續專注推進
重要的戰略項目,加快研發新產品,並大力優化香港及倫敦的市場架構。這些工作提升了香港交易
所的整體競爭力,鞏固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地位,確保了香港交易所未來能夠在中國資
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進程中繼續創造獨特的價值。
儘管市場波動加劇,但我們的集資市場仍然保持競爭力。首次公開招股方面,香港交易所繼續領先
全球,全年新上市公司126家1,集資額1,953億元,較2015年減少26%。已上市公司全年亦集
資2,948億元,較2015年減少65%。上市公司集資額合計4,901億元。
1 包括2015年及2016年由創業板轉往主板上市的公司數目
由於市況淡靜,現貨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額有所下降。2016年現貨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額從2015年逾
1,000億元的超高紀錄回落至不到700億元(669億元),同比下降37%。
但是,2016年內衍生產品市場交易卻不斷刷新紀錄,成績斐然。全年期貨成交合約共84,100,129張,
同比增加14%。多個期權的交易、多個產品的未平倉合約及收市後期貨交易時段的成交等在2016年
均創新高,朝我們打造全方位資產交易所的戰略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16年衍生產品交易及結
算費(包括LME交易合約)合佔集團交易及結算費收入60%。
平均每日成交金額
衍生產品市場
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
提升核心業務競爭力
2016年,我們繼續鞏固和提升旗下市場在主要上市方面的競爭力。為了精簡上市事宜決策過程和加
強證監會與聯交所之間的協調,聯交所與證監會2016年6月發布《有關建議改善聯交所上市監管
決策及管治架構的聯合諮詢文件》,後將諮詢期延長兩個月;最終諮詢期於日
結束,證監會與香港交易所現正仔細研究及分析所有回應意見。此外,為推動發行人自律遵守
《上市規則》,年內聯交所就有關市場質素和上市發行人的主要事項刊發多個系列的指引信,並公布
《上市規則》詮釋決策。
2016年順利推出多項重大計劃改善交易市場的微結構並提升市場效率:
.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於7月25日推出,讓投資者可按證券收市價執行交易;推出以來一直運作暢順。
. 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市調機制)於8月22日在證券市場推出,防止交易事故引致極端價格波動;
衍生產品市場的市調機制則於日推出。機制推出至今尚未觸發。
. 衍生產品市場前端監控風險管理系統於2016年4月推出,以便參與者管理前端監控及內部風控。
. 有關股票期權持倉限額模式修訂建議的諮詢於2016年6月結束,此次諮詢旨在使香港股票期權
持倉限額機制與國際進一步接軌,確保交易所個別持倉限額在未來長期適用。
我們在穩健的現貨和股本證券衍生產品業務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旗下產品系列,滿足投資者需求。
2016年新推出的股本證券產品包括:(i)七個行業指數期貨;(ii)小型H股指數期權;以及(iii)以香港
及外國指數為基礎的槓桿及反向交易所買賣基金。
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深港通
深港通於日成功啓動,為香港與內地股市互聯互通機制寫下了新的篇章。互聯互通
是香港市場基礎設施和香港交易所長遠戰略的重要部分,滬港通為我們邁出了互聯互通的第一步,
深港通則以實踐證明了互聯互通機制是可以複製和擴容的。借助深港通和滬港通,香港交易所首次
與滬深兩地交易所互聯互通,共同搭建起一個總市值70萬億人民幣的龐大交易市場,為内地和海外
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接下來,為進一步豐富交易產品種類,並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機會和便利,我們將與內地
交易所共同努力將交易所買賣基金納入互聯互通機制合資格證券。
推動商品業務增長
2016年全球市況仍然嚴峻,成交量下降。LME全年總成交量1.565億手,較2015年減少
8%。主要基礎金屬(包括LME銅、鋁、鋅、錫、鉛)的交易全面下挫,只有鎳維持與2015年相同
的成交量。年底LME期貨市場未平倉合約220萬手,同比下降4%。
LME歷時三年的一系列倉庫改革於2016年正式完成:經諮詢整個市場後,LME宣布就註冊倉庫收
費標準設定透明上限,首批設置上限的收費將於日生效。
為發掘新商機及優化市場架構以支援LME會員,LME於2016年實行以下主要計劃及措施:
. LMEshield:為延伸LME倉單制所提供的安全、穩健並改善市場對全球倉儲業務的信心,LME
於4月推出LMEshield;通過這一系統,倉庫公司可簽發及管理儲存於全球約20個司法權區而
不在LME倉單紀錄範圍的的倉庫收據。
. LMEprecious:聯同世界黃金協會及主要業界人士,LME於8月公布計劃推出一系列場內買賣
及中央結算的創新貴金屬產品 — LMEprecious。LMEprecious將於監管機構批准後,於2017
年上半年推出。
. 優化市場架構:經與LME會員及廣大用戶群詳細討論後,LME及LME Clear於8月推出多項措
施提升金屬交易,包括調整短期交易的會員收費、訂立轉倉費上限、調整初始保證金及檢討所有
優惠計劃等。LME Clear亦宣布減收交易壓縮費及接納倉單作為抵押品,兩項措施將於2017年
此外,2016年,香港交易所還推進了戰略中一項很重要的新業務計劃 — 在前海深港現代
服務業合作區建立內地交易平台。我們希望憑藉LME的成功經驗,在内地打造一個以實物
交割和倉儲系統為後盾,具有公信力、透明度高和值得信賴的交易平台,支持內地實體經
濟發展。平台的籌備工作現正密鑼緊鼓地進行。
定息及貨幣產品轉型
2016年,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市場波動也進入新時代。年內香港交易所把握市況演變帶來的商機,順
勢大力推進旗下定息及貨幣產品業務的發展,以鞏固香港在離岸人民幣產品方面的領導地位。
香港交易所的美元兌人民幣(香港)貨幣期貨合約已被公認為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年內此產品繼
續在流動性及市場參與方面領先全球交易所。日的未平倉合約達45,635張,是
2014年創下的最高紀錄(23,887張)的兩倍。為豐富人民幣產品種類,我們於2016年5月推出
更多的現金結算人民幣貨幣對,相關貨幣為日圓、歐元、澳元及人民幣(香港)兌美元。7月起,
美元兌人民幣(香港)與人民幣(香港)兌美元兩個貨幣期貨產品的保證金可以互抵,有助減少參
與者的保證金支出。此外,2017年首季將會推出人民幣貨幣期權,加上交易所現有的貨幣期貨,為
投資者在買賣策略上提供更多選擇。
2016年6月,我們與湯森路透合作推出一系列人民幣貨幣(RXY)指數,計算人民幣兌一籃子主要貨
幣的單日表現。待市場準備就緒後,我們亦計劃於2017年推出人民幣貨幣指數期貨。
年內,場外結算公司成為首家提供美元兌離岸人民幣交叉貨幣掉期結算服務的國際級結算所,迎來
發展的一大重要里程碑。展望將來,我們會進一步擴大場外結算公司的結算服務,涵蓋更多種類的
人民幣外匯產品。
提升平台功能
為保持長期增長和提高捕捉新商機的能力,我們一直不斷完善旗下證券及衍生產品市場的核心系統。
證券市場方面,我們正籌建領航星交易平台,希望用以取代目前的證券交易系統,2016年第四季已
完成平台的系統開發階段,暫定2017年第四季推出。衍生產品市場方面,2016年我們完成現有衍
生產品交易和結算平台Genium升級工作的規劃流程,有關升級工作旨在確保平台穩定及方便擴容。
香港交易所於2016年也革新了集團網站,重建後端基礎設施及內容管理系統,並將於2017年推出
全新市場網站,提供香港交易所旗下香港市場的詳細資訊。
戰略前瞻 — 互聯互通2.0
深港通的推出標誌著互聯互通2.0的開始。如香港交易所《戰略規劃2016-18》所述,隨著中國資
本市場與國際市場加快融合,我們將在互聯互通2.0下進一步延伸滬深港通的模式,繼續擴大和深
化香港交易所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
除納入交易所買賣基金外,香港與內地的交易所及結算所亦正與內地監管機構緊密合作,希望可以
落實滬深港通的假日安排以及其他交易優化措施,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市場服務和便利。
我們還計劃升級互聯互通模式,將其延伸至其他資產類別(如主要上市、、債券等等)。
我們深信,通過這些工作,香港交易所可在推動香港發展成為中國離岸財富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
心及全球資產定價中心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最後,我想向香港交易所集團全體同仁衷心表示感謝。2016年,他們辛勤工作,不僅維持香港交易
所旗下市場運作暢順,更在落實《戰略規劃2016-18》方面為集團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同時,
我想借此機會感謝於2016年離任的高級行政人員和於2017年1月退任LME行政總裁職位的
莊敬賢先生,對集團作出的寶貴貢獻。
我也要感謝香港和其他市場的監管機構(尤其是香港證監會)、我們的市場參與者和其他持份者對
香港交易所一直以來的鼎力支持,特別是在深港通開通過程中給予全面配合。
更要感謝董事會成員對我們的無條件信任和指導。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不可能在如此艱難的市場
環境中一再開創佳績。我深信,憑藉強大信念和毅力,我們將繼續乘風破浪,轉危為機。
董事兼集團行政總裁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2016年第四季市場情緒趨向溫和,標題平均每日成交金額較上一季下跌6%至643億元。交易及結
算收益隨著存管、託管及代理人服務的季節性減幅而下跌,導致收入1較上一季減少5%,但與第一
1 不包括投資收益淨額,出售租賃物業所得收益及雜項收益
2 2015年的一次性項目包括:出售環球大廈物業4.45億元的收益、出售LCH 股份3,100萬元的收益以及從雷曼清盤人收到清盤後利息
3 將收費分配至結算分部前
2016年整體收入及其他收益較2015年下跌17%(22.59億元),就2015年產生的一次性項目合
共5.14億元2 作調整後則下跌14%。儘管較前一年下跌,但年內市況艱難,標題現貨市場平均每日
成交金額較2015年的紀錄高位1,056億元減少37%,加上商品及股票期權市場成交量均見下跌,
在此情勢下,收入1仍然靠穩,表現已算相當不俗。整體收入1跌幅較為溫和,很大程度上源於期交
所成交上升,衍生產品收益增長進一步減低集團所承受現貨市場波幅的風險。期交所整體成交較
2015年上升18%,增長主要集中於收費較高的產品,尤其是恒生指數產品。因此,期交所交易費增
整體營運支出較2015年增加5%,就2015年從雷曼清盤人收回7,700萬元的一次性款項作調整後,
增幅則為3%。營運支出增長低於早前預期,主要來自戰略計劃的持續投資(最主要為在內地發展大
宗商品交易平台),但年內推出的成本監控措施已抵銷部分增幅。集團年內的資本開支亦較早前預
期少,因為較次要項目的落實時間均已押後。因應市況持續不明朗,集團將繼續採取審慎的成本監
主要市場指標
聯交所的股本證券產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額1, 2(十億元)
滬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2 (人民幣十億元)
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2 (人民幣十億元)
聯交所的股本證券產品平均每日成交宗數1, 2
主板新上市公司數目3
創業板新上市公司數目
於12月31日主板上市公司數目
於12月31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數目
於12月31日主板上市公司市值(十億元)
於12月31日創業板上市公司市值(十億元)
1 不包括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三者均列入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分部,但包括滬港通下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36億元
(2015年:34億元)及深港通下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5億元(2015年:零元)
2 包括透過滬深港通進行的買盤及賣盤成交。深港通已於日推出。
3 包括6家由創業板轉往主板的公司(2015年:14家)
主板上市股本證券集資總額
-首次公開招股
創業板上市股本證券集資總額
-首次公開招股
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 1
聯交所上市費 1
市場數據費 1
其他收入及雜項收益
收入及其他收益總額
營運支出 2
EBITDA利潤率
1 不包括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三者均列入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分部
2 包括在聯交所交易的股本證券產品相關的上市科成本
於12月31日的上市公司總數目
首次及其後發行的上市費
新上市公司總數目
首次上市費
其後發行上市費
交易系統使用費
聯交所的股本證券產品
平均每日成交宗數(千宗)1
聯交所的股本證券產品
平均每日成交金額 1
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
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
減少8.31億元 (37%),與
股本證券產品平均每日成
交金額的37% 跌幅一致。
1 不包括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三者均列入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分部
聯交所上市費
首次及其後發行的上市費
上市年費隨上市公司總數上升而增加。上
市年費的增幅百分比9% 較上市公司數目
的增幅百分比6% 為高,是受2015年上
市公司的上市年費全年效應影響。
儘管新上市公司數目及首次公開招股集資總
額減少,首次及其後發行的上市費仍上升,
是由於撤回或失效而沒有在申請後6個月內
上市的首次公開招股申請個案增加令沒收的
費用上升。
營運支出增加1,300萬元(2%),主要是由於深港通等戰略計劃涉及的費用上升。EBITDA利潤率由
85% 減至80%,反映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下跌。
業務發展最新情況
2016年第四季市場情緒趨向溫和,期內雖然順利推出深港通,但標題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仍較上一
季下跌6%。全年計標題平均每日成交金額(669億元)較2015年的紀錄高位(1,056億元)下
跌37%。儘管成交量偏淡,年內加入香港交易所現貨市場成為交易所參與者的數目有46名,刷新
紀錄;現交易所參與者總數達到556名的歷史新高,顯示香港市場前景仍然樂觀。
2016年是滬深港通發展的重大里程,不論在擴充範圍、優化模式及市場推廣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
滬港通自2014年11月推出以來一直暢順運作,總額度已於日撤銷。自此有關總
額度耗盡後可能出現只可賣出的限制等市場疑慮頓消,提高投資者對可通過滬深港通自由進行買
賣的信心。
深港通於日推出後,市場互聯互通的合資格證券範圍進一步擴充,南向交易方面
新增了市值不少於港幣50億元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的成份股,北向交易方面則加入了市值不少
於人民幣60億元的深證成份指數及深證中小創新指數的成份股,以及同在深交所及聯交所交易的
A股及H股,使香港及國際投資者可投資更多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證券,涉及的行業亦擴充至
涵蓋技術及保健公司,令滬深港通的A股數目於推出時合共新增881隻。滬深港通是可以靈活擴
容,日後將會逐步加入其他產品及資產類別(例如交易所買賣基金),並進一步優化互聯互通模式
(例如加入假日安排)。
為推廣滬深港通,香港交易所參加了在內地及國際主要城市超過200場研討會及培訓工作坊,地
點遍及北京、上海、深圳、倫敦、愛丁堡、巴黎、法蘭克福、紐約、波士頓、三藩市及多倫多。部
份推廣活動與深交所及中國結算一起進行。為加深投資者對香港交易所旗下市場的了解,已因應深
港通的推出舉辦一連串培訓及推廣活動(包括模擬競賽),吸引了內地投資者相當的興趣。
香港交易所已優化其監察系統,促進與深交所的合作,強化於深港通推出後監察交投活動。
發行人業務
為推廣香港交易所成為國際企業的理想上市地,香港交易所年內進行了27場研討會及完成了10個
海外市場推廣行程。內地市場方面,香港交易所年內於23個省市舉辦了超過30場首次公開招股
研討會和在約70場研討會中發表演講,闡釋以香港作為上市地的好處。
交易所買賣基金市場發展
在取得監管批准後,香港交易所迎來其首批以境外指數為基礎的槓桿及反向產品(槓桿及/或反向
交易所買賣基金)的上市,在交易所買賣基金市場發展上取得一個重要里程。經過一系列產品的順
利推出及暢順運作後,證監會於日宣布將合資格指數範圍擴充至包括香港股本證
市場數據業務
內地市場數據業務持續增長,至日,共有59名實時內地資訊供應商,其中21名
為已參與港股通合資格股票固定月費計劃的內地券商。香港交易所亦已推出一次性六個月計劃,為
內地投資者提供月費服務折扣優惠,冀提升香港證券市場數據在內地的知名度及滲透度。
除了一年一度在上海舉行的市場數據論壇外,年內香港交易所又與深交所合辦市場數據券商溝通會,
以支援深港通的推出,並向內地券商介紹最新的市場數據推廣優惠。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及市場波動調節機制
為利便市場按證券收市價執行交易而推出的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第一階段於日就
指定證券正式推出,迄今一直運作暢順。現貨市場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亦於日順
利推出,保障證券市場避免出現異常價格波動,該機制推出至今不曾觸發。
香港交易所自2016年4月起為中國內地14個城市及香港合共16家大學提供大學培訓計劃,為
超過4,000名學生及業界基層員工講解金融業的不同層面。除了推廣香港交易所的品牌,此等培訓
也可作為在中國內地及香港參與者的資訊交流平台,助其更深入了解國際資本市場及香港交易所的
聯交所與證監會於2016年6月聯合刊發有關「建議改善聯交所上市監管決策及管治架構」的諮詢。
諮詢期於日結束。證監會與聯交所正審閱及分析有關諮詢的回應。有關聯合諮詢
和2016年的其他主要政策議題及2017年審議的建議詳情將載於《2016年上市委員會報告》。
聯交所推動發行人自律遵守《上市規則》的主要工作
. 發出一系列(i)指引信:內容主要涉及市場質素及上市發行人,包括發行紅股、發行人應對市場評論或傳聞、有關
「控股股東」事宜及相關上市規則影響,以及存有「殼股」特徵的公司是否適合上市;及(ii)上市決策:內容涉及
對《上市規則》的詮釋,包括具高度攤薄效應的供股及公開發售、股份合併/分拆以及新上市資格及是否適合上
. 與證監會就創業板上市股份出現股價波動與證監會發表聯合聲明,作為處理現時創業板新上市中一些備受關注的
配售問題的初步對策
. 刊發聯交所審閱發行人年報披露內容的報告,以及根據財務報表審閱計劃的主要觀察刊發報告,並向發行人發出
指引及建議,冀提高透明度及披露質素
. 刊發聯交所有關審閱上市發行人在以2015年3月為年結及以2015年6月為年結的年報中有關遵守企業管治常規
情況的結果,讓市場更全面了解發行人遵守《企業管治守則》及《企業管治報告》的情況
. 刊發「簡化股本證券新上市申請上市文件編制指引」,鼓勵制作簡潔易明、投資者容易理解的上市文件,並舉辦
了3場研討會,協助保薦人及市場人士了解及應用該指引
. 更新香港交易所市場網站的環境、社會及管治網頁,並一連舉辦12場發行人研討會,協助發行人遵守經修訂的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
. 於2017年開展公司董事培訓計劃,內容涵蓋廣泛題材,冀提升董事質素及董事會運作效率
. 刊發經修訂的《規則執行政策聲明》以反映現行規則執行的慣例
首次公開招股的處理及合規情況的監察
有關聯交所處理新上市申請及監察發行人合規情況以符合《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條維持市場公
平有序及資訊流通的工作載列於下表。
聯交所的首次公開招股相關工作
. 審閱上市申請數目1
. 提呈上市委員會(或其代表)裁決的申請數目2
- 在120個曆日內
- 121至180個曆日
- 超過180個曆日
. 原則上批准的申請數目3
. 上市申請人或其顧問為釐清上市事宜要求提供指引的數目
- 平均回覆時間(以營業日計)
. 受理的創業板轉往主板上市申請數目
. 已上市的申請4
. 遭拒絕的新上市申請5
. 已撤銷的新上市申請
. 遭發回的新上市申請
. 於年底尚在處理的申請
1 包括275宗(2015年:217宗)新申請,以及74宗(2015年:39宗)未能於上年度處理完畢的現有申請
2 指上市委員會(或其代表)首次聆訊的上市申請,不包括第二十章的上市申請
3 於2016年底,20宗(2015年:14宗)已獲批准的申請仍未上市,另年內有12宗(2015年:1宗)已獲批准的申請失效。
4 包括37宗於主板上市的投資工具及被視為新上市的上市申請(2015年:18宗)
5 於2016年,1宗(2015年:1宗)拒絕申請的決定經上市委員會審理後獲推翻。
合規情況的監察行動數目
. 審閱發行人公告
. 審閱發行人通函
. 就股價及成交量採取的監察行動1
. 處理投訴
. 轉介上市規則執行組調查的個案(包括投訴)
1 於2016年,採取的監察行動包括就不尋常股價及成交量變動提出515項查詢(2015年:1,931項),而採取的行動帶來24份有
關停牌的復牌公告(2015年:182份)。2015年監察行動數目異常增加是由於該年度一段時間內香港證券市場錄得成交量大幅飆
升及股價劇烈波動所致。
長時間停牌
長時間停牌公司的狀況(於年底)
年內證券交易復牌
年內取消╱撤回上市地位
進入除牌程序第三階段的公司
接獲聯交所通知擬將其除牌的公司 1
停牌3個月或以上的公司
1 就創業板公司而言,相關數字指未能維持足夠營運或資產支持持續上市的公司。在該等個案中,聯交所已通知有關公司擬取消其上
市地位,使其進入僅一個階段的除牌程序(主板分為三個階段)。
上市規則執行
聯交所自2014年起為其規則執行工作採納主題劃分。2016年上市委員會檢討後,調查及執行
重點已由5個主題改為7個,詳情將載於《 2016年上市委員會報告》。香港交易所市場網站的
「上市規則執行」專頁繼續提供有關執行的最新資料及數據,以提高聯交所上市規則執行工作的透
執行工作統計數字
公開譴責 4
公開聲明╱批評 4
警告╱告誡信 5
1 數字包括年內完成的個案,以及年底仍在進行中的個案。
2 於2016年底共有32宗未完成調查的個案(全部均於2016年展開),相對於2015年底有22宗(其中82%於2015年展開)。
3 於2016年,3宗(2015年:兩宗)源自投訴的個案須接受上市規則執行部調查,調查完成後或會展開紀律程序。
4 數字只記錄每項紀律事宜中作出的最主要監管行動,並不包括同一個案中任何其他較低級別行動(如私下譴責)。
5 警告信及告誡信主要在認為不宜提交上市委員會採取行動的情況下發出。
上市職能的成本
對上市發行人的前線監管(由上市委員會及上市科執行)的成本,按現貨分部與股本證券及金融衍
生產品分部的上市費收益歸入這兩個分部。
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分部
主要市場指標
聯交所的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十億元)
聯交所的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平均每日成交宗數
期交所的衍生產品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1
聯交所的股票期權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
新上市衍生權證數目
新上市牛熊證數目
收市後期貨交易時段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1
期貨及期權未平倉合約1
1 不包括列入商品分部的倫敦金屬期貨小型合約
衍生權證、牛熊證及
權證交易費
衍生權證、牛熊證及
權證交易系統使用費
期交所的衍生產品
合約交易費
股票期權合約交易
系統使用費
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平均每日成交宗數(千宗)
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平均每日成交金額
股票期權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千張)
期交所的衍生產品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千張) 1
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
聯交所上市費
市場數據費
其他收入及雜項收益
收入及其他收益總額
營運支出 1
EBITDA利潤率
1 包括在聯交所交易的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相關的上市科成本
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
1 不包括列入商品分部的倫敦金屬期貨小型合約
2 不包括撥歸結算分部的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期交所的衍生產品合約-2016年:2.29億元;2015年:1.95億元;股票期權
合約-2016年: 4,900萬元;2015年:6,100萬元)
此分部的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源自在聯交所買賣的衍生產品(即衍生權證、牛熊證、權證及股
票期權)以及在期交所買賣的期貨及期權。期貨及期權合約的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有部分撥歸
結算分部(見下文結算分部),因這些產品的交易及結算費以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統合起來。
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的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隨著成交量減少35% 而下跌2.59億元(34%)。
在期交所買賣的期貨及期權的交易費總額(將部分交易費撥歸結算分部前)上升31%。然而,如
上圖所示,留歸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分部的交易費上升2.32億元(35%)。增幅百分比高於
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的增幅 18%,是由於2016年收費較高的產品(包括恒生指數期貨)佔衍生
產品合約成交比例上升。
首次及其後發行的上市費
新上市衍生權證數目
新上市牛熊證數目
聯交所上市費主要來自衍生權證及牛熊證
的首次及其後發行的上市費。上市費減少
8,900萬元(22%),反映新上市衍生權證及牛
熊證的數目減少。
聯交所上市費
聯交所上市費主要來自衍生權證及牛熊證的首次
及其後發行的上市費。上市費減少8,900萬元
(22%),原因是新上市衍生權證及牛熊證的數目
營運支出減少500萬元(1%),主要是僱員費用下跌(包括浮動酬金減少),但衍生產品合約成交
量上升導致指數牌照費增加已抵銷部分減幅。由於收入及其他收益減幅百分比高於營運支出減幅百
分比,EBITDA利潤率由80%減至78%。
業務發展最新情況
2016年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產品市場在成交量及未平倉合約方面刷新多項紀錄,並於「亞太區結
構性產品及衍生產品大獎」(Asia-Pacific Structured Products & Derivatives Awards)中獲得「最
佳衍生產品交易所」(Best Derivatives Exchange)殊榮。
市場創新紀錄-全年成交量
2016年前的紀錄
84,070,958
73,406,459
恒生指數期貨
32,313,994
23,085,833
小型恒生指數期貨
12,477,552
10,294,537
恒生國企股息點指數期貨
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
小型恒生指數期權
H股指數期權
19,475,726
15,304,215
收市後期貨交易時段 1
1 不包括列入商品分部的倫敦金屬期貨小型合約
小型恒指期貨
H股指數期貨
H股指數期權
市場創新紀錄-單日成交量及未平倉合約
單日成交量
未平倉合約
恒生指數期貨
小型恒生指數期貨
恒生國企股息點指數期貨
小型恒生指數期權
H股指數期權
小型H股指數期權
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
主要期貨及期權合約平均每日成交量
期貨及期權市場發展
香港交易所於2016年推出一系列股市指數衍生產品,包括於5月9日推出7隻行業指數期貨,利
便客戶有關個別行業的對沖需要;及於9月5日推出的小型H股指數期權以回應散戶交投興趣。
香港交易所於日為恒生指數期權及H股指數期權新增第四個到期月份合約,以助
距離到期接近三個月的期權合約交易。另外亦優化了指數期權及股票期權市場,包括修訂莊家責任,
以提高價格透明度。
人民幣貨幣期貨及期權市場發展
香港交易所的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合約於環球交易所中不論在流通量或是市場參與方面均仍
然保持領先優勢。平均每日成交量及未平倉合約分別較去年上升105%及98%。
香港交易所於日推出四隻以現金結算的人民幣貨幣期貨,分別為人民幣兌歐元、
日圓、澳元及美元期貨。於6月23日,香港交易所與湯森路透推出一系列人民幣貨幣指數,為人
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匯率提供獨立、透明和及時的基準,該貨幣籃子包括了中國內地的重要貿易夥伴
香港交易所計劃於2017年首季推出全新的美元兌人民幣(香港)貨幣期權,為人民幣的交易及對
沖策略提供更大靈活性,貫徹我們致力在定息及貨幣產品方面提供全面的人民幣相關衍生產品系列
其他定息及貨幣產品發展
香港交易所於日主辦第三屆人民幣定息及貨幣論壇,超過650名業界專家及商界
領袖出席,探討與人民幣相關的趨勢、產品及市場發展。
股票期權持倉限額
就建議修訂股票期權持倉限額進行的市場諮詢已經完成,相關諮詢總結已於2016年6月刊發。建
議模式旨在使香港股票期權持倉限額機制與國際常規進一步接軌,並獲得來自廣泛界別的市場人士
廣泛支持。證監會於日就改進持倉限額制度的建議刊發諮詢文件,就衍生產品市
場對沖活動的持倉限額諮詢市場意見。有關諮詢亦有助於推行香港交易所對股票期權持倉限額模式
的建議修訂。
前端監控風險管理系統
衍生產品市場的前端監控風險管理系統已於日推出。以配合參與者的內部風險監
控措施,協助參與者滿足其前端監控需求。
市場波動調節機制
旨在緩解異常價格波動以保障衍生產品市場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與現貨市場版本相似)已於
日在衍生產品市場順利推出。
SMARTS衍生產品監察系統
香港交易所於日推出衍生產品市場全新市場監察平台SMARTS衍生產品監察系統。
此新平台與現貨市場現有監察系統相輔相成,並加強實時監測及跨市場監察的能力,以促進新產品
及交易微結構的推出。
其他優化服務措施
香港交易所亦於年內開始實行以電子方式呈交期貨及股票期權大額未平倉合約報告。
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
在 LME 買賣的金屬合約平均每日成交量
交易費減少1.74億元(12%),是由於金屬合
約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下跌8%、莊家回贈
優惠增加、2015年第三季推出的新會員回贈
優惠及2016年9月起生效的短期交易收費下
主要市場指標
LME的金屬合約平均每日成交量(手)
未平倉期貨市場合約總額(手)
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
市場數據費
其他收入:
商品存貨徵費及倉庫核准使用費
EBITDA利潤率
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
交易費減少1.74億元(12%),是由於金屬合約平
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下跌8%、莊家回贈優惠增
加、2015年第三季推出的新會員回贈優惠及
2016年9月起生效的短期交易收費下調所致。
營運支出增加5,100萬元 (9%),主要是由於為戰略計劃(包括產品開發及在內地設立商品交易平台)
而增聘人手、倫敦及內地的新辦公室樓宇費用增加以及有關戰略項目的法律及專業費用增加,但資
訊技術成本節省費用以及英鎊走弱令LME營運成本有所減省已抵銷部分增幅。由於收入減少及營
運支出增加,EBITDA利潤率由2015年的69%降至2016年的62%。
業務發展最新情況
2016年的市場環境如同2015年一樣充滿挑戰,成交量持續下跌,全年平均每日成交量為
618,627手,較2015年下跌8%。然而,LME現金結算的鐵類金屬合約於2015年11月推出後,
在2016年逐漸步入正軌,其中LME廢鋼贏得FOW (Futures and Options World)(期貨及期
權世界)的獎項,被譽為商品及能源業界的最創新合約。
LME憑藉其監督全球金屬倉庫網絡的經驗,於2016年4月推出的全球電子收據服務
LMEshield,旨在降低融資所涉及的風險,並於2016年10月宣布與Henry Bath & Son
Ltd(該公司由中國國營企業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摩科瑞能源集團公司(Mercuria Energy
Trading)共同擁有)合作在中國推行LMEshield的試點計劃,詳情載於
www.lme.com/trading/venues-and-systems/systems/lmeshield/。
LME於2013年7月發起的倉庫改革計劃也在2016年內正式完成。LME於3月1日推出 提高倉
庫每日出倉比率的規則,於5月1日推出適用於輪候出倉的金屬的租金上限。有見LME核准倉庫
儲存費年增幅高企的問題,LME發起市場討論並就此進行諮詢,其後宣布有意引入收費上限(就
倉庫營運商收取的收費設定上限),並刊發一系列儲存費上限,將於日生效。
於2016年8月,LME宣佈計劃與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及業界領先組織合作設
立新計劃「LME貴金屬」(LMEprecious),為現有LME會員及其客戶和有意運用場內買賣且經
認可結算所LME Clear結算的貴金屬交易的新參與者開拓交易商機。
同樣於2016年8月,經與市場商議後,LME宣布一系列支援LME會員及發展整體市場的舉措。
當中包括下調會員短期交易收費,訂立會員及客戶轉倉費上限,以及檢討LME的各項優惠計劃,
確保有關計劃繼續支援市場,令所有權益人受惠。
2017年交易費將維持不變,包括2016年8月宣布的短期交易費折扣及轉倉費上限均繼續有效。
LME也於2017年1月實施為現貨市場人士豁免推出基本金屬使用牌照費。
於2016年1月,LME及LME Clear將Leadenhall Street的三個分開的辦公室一併遷入位於
Finsbury Square 10號的新辦公室。交易圈交易稍後已在新辦公室開始。辦公室則於2016年5月
由智利總統Bachelet揭幕後正式啟用。新辦公室大樓在非LME所在部分發現結構性問題,LME
及LME Clear於日啟動業務延續計劃並搬往後備交易場所,歷時7個星期,其間
一直運作暢順,至日遷回Finsbury Square。
每年一度的「LME亞洲年會」於日在香港舉行,吸引了近800名參與者參加金屬
研討會,以及超過1,700位賓客出席年度晚宴,是LME亞洲年會自2013年舉辦以來規模最大。
同一星期內香港交易所並舉辦了「金屬投資論壇」、「貴金屬及基礎金屬工作坊」和兩場投資者教
育簡介會。香港交易所又與中國期貨業協會第三度合辦培訓計劃,對象為內地20大期貨經紀行的
高層人員。
為提升市場知名度和吸引內地投資者買賣香港交易所及LME產品,香港交易所與LME贊助於
日至9月30日舉辦的第三屆全球衍生產品實盤交易大賽以及於2016年11月
21日至日舉辦的香港交易所衍生產品交易比賽。兩項比賽均由《中國期貨日報》
舉辦,吸引了40名國際經紀參加。香港交易所亦贊助首個黃金期貨模擬交易大賽,模擬在市場中
買賣香港交易所建議中的新黃金期貨合約(有待證監會批准),日至2017年
1月27日期間約1,300名人士參加競賽,成交量逾700萬手。
香港交易所也在內地、香港及台灣超過100場活動中發表演講,包括交易所參與者簡報會、公開
論壇、經紀研討會、網上研討會及教育培訓等,冀提高市場知名度和吸引投資者投資於旗下市場。
主要市場指標
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十億元)
聯交所平均每日交易宗數
每宗交易平均金額(元)
經CCASS處理交收指示平均每日金額(十億元)
交收指示平均每日宗數
每項交收指示平均金額(元)
現貨市場結算費
交收指示費
期貨、期權及場外合約結算費
LME Clear結算費
交收指示平均每日金額
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額
LME金屬合約平均每日成交量(千手)
期貨及期權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千張)
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撥自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分部
結算及交收費
存管、託管及代理人服務費
其他收入及雜項收益
投資收益淨額
收入及其他收益總額
EBITDA利潤率
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
就結算衍生產品劃撥的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上升,是由於在期交所買賣的衍生產品平均每日成
交合約張數增加18%,但股票期權成交量下跌20%已抵銷部分升幅(見上文關於股本證券及金融
衍生產品分部評析)。
結算及交收費
香港現貨市場及交收指示的結算及交收費分別減少30% 及23%,但均低於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
額37% 的減幅及交收指示平均每日金額29% 的跌幅,此差異源於平均交易規模減少,使得按結算
收費下限繳費的現貨市場交易增加而按收費上限繳費的交收指示交易減少。
LME Clear結算費減少7,000萬元 (11%),是由於LME金屬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減少8%,加上
2015年第三季起推出回贈優惠的效應所致。
平均資金金額
結算所基金
存管、託管及代理人服務費
存管、託管及代理人服務費(並非直接受市況變動所影響)減少1,000萬元(1%),因為登記過戶費
及代履行權責服務費均減少,但股份提取費上升已抵銷部分減幅。登記過戶費減少源自2016年首
次暫停辦理股份過戶及╱或宣派股息的公司數目較2015年為少。
其他收入及雜項收益
其他收入及雜項收益減少5,900萬元(38%),主要由於2015年從雷曼清盤人收到一次性清盤後利
息款項3,800萬元,及LME Clear會員存置抵押品的水平下跌使LME Clear所收取的融通收益
投資收益淨額
年內保證金平均資金金額減少,是由於經期貨結
算公司結算的每張合約的保證金規定減少、LME
Clear收取的現金保證金減少(因為金屬合約價格
下跌以致保證金規定減少),以及LME Clear會
員提供非現金抵押品比例上升所致。
投資收益淨額分析如下:
投資收益淨額來自:
現金及銀行存款
匯兌收益/(虧損)
合計投資收益淨額
投資淨回報
2016年保證金的投資收益淨額減少,主要是平均資金金額減少所致,但香港銀行存款利率增加,
令保證金的投資回報由2015年的0.40%增至2016年的0.44%,緩和了投資收益的減幅。
營運支出較2015年增加1,000萬元(1%),但若扣除2015年從雷曼清盤人收回7,700萬元的非經
常性款項,相關營運支出實減9%,這是由於浮動酬金下調令僱員費用減少、為戰略項目而產生的
法律及專業費用減少以及英鎊貶值令LME Clear的費用減少。
EBITDA利潤率由2015年的86%下跌至2016年的83%,直接反映收入及其他收益的跌幅。
業務發展最新情況
現貨及衍生產品結算
於2016年及2017年1月先後三度推出CCASS優化措施,提升CCASS參與者在滬深港通的結算
及抵押品效益。
期貨結算公司於2016年7月開始為美元╱人民幣(香港)貨幣期貨與人民幣(香港)╱美元貨幣期
貨提供按金對銷。新安排下,結算參與者在這兩種產品若有可對銷的持倉,其按金費用將可下調。
期貨結算公司將於2017年首季為恒指及國企指數期貨及期權提供同樣的按金對銷安排。
期貨結算公司自2016年9月底起放寬現金抵押品政策,結算參與者可用任何可接納的現金及/或
非現金抵押品4支付其人民幣按金要求,以人民幣10億元為限5。是項修訂可降低投資者在買賣以
人民幣計價的衍生產品時的資金成本。
場外結算公司
場外結算公司於2016年擴闊會員基礎至香港註冊成立的持牌法團,並於2016年12月接納一家
美國掉期交易商為第十三名結算會員。
場外結算公司於 日推出美元/人民幣(香港)交叉貨幣掉期結算服務,是首家提
供該項服務的國際結算公司。證監會亦已認可場外結算公司為指定中央結算對手,市場參與者可使
用場外結算公司提供的結算服務履行其於香港的強制性結算責任。
於2016年,LME Clear獲普氏全球金屬獎評選為年度最佳金屬服務供應商。該獎項表彰了LME
Clear在金屬交易業內的多項創新措施,尤其是新結算系統風險管理方面的透明度、接受倉單作為
抵押品以及推出交易壓縮服務等措施。
LME Clear將於2017年第二季推出「LME貴金屬」(LMEprecious)黃金及白銀合約的結算服務。
於2017年,LME Clear 亦將會就遵守《金融工具市場指令II》提供結算解決方案,並擬推出LME
Flex合約結算服務,使會員可以複製每月平均須交付的持倉。
4 非現金抵押品上限維持為按金要求的50%。
5 超過此數者,期貨結算公司的結算參與者須以人民幣現金支付其人民幣按金要求。
平台及基礎設施分部
網絡及終端機用戶收費、數據專線及軟件分判牌照費
設備託管服務費
EBITDA利潤率
網絡及終端機用戶收費、數據專線及軟件分判牌照費
網絡及終端機用戶收費、數據專線及軟件分判牌照費增加,原因是從舊有的開放式網間連接器轉移
至香港交易所領航星中央交易網關的現貨市場交易所參與者數目上升,但節流率銷售減少已抵銷了
部分收益升幅。
設備託管服務費
設備託管服務費增加,是由於客戶承租的伺服器機櫃數目上升。
營運支出增加,主要是年度薪酬調整使僱員費用上升,但浮動酬金減少已抵銷部分升幅。由於收入
增幅百分比高於營運支出增幅百分比,EBITDA利潤率由70%增至72%。
業務發展最新情況
於2016年,現貨、衍生產品及商品市場所有主要交易、結算、交收及市場數據發布系統均繼續穩
健運行。於日及日,由於電訊網絡提供者的事故,致使LME的
電子交易平台在開市時出現一些延誤,並分別影響了LME會員的網絡及LME交易系統,但透過電
話進行的LME產品交易能夠繼續如常運作。
有關實施「領航星交易平台 ─ 證券市場」的系統開發階段已於2016年第四季完成,多項測試及其
他市場準備活動將於2017年進行。實施前的獨立檢討首階段經已展開,預期於2017年首季完成。
儘管宏觀環境挑戰重重,香港交易所繼續投資於技術,以提升市場效率。為利便中華通交易所參與
者於滬深港通下的滬股通及深股通進行買賣,香港交易所將於2017年第二季為中華通交易所參與
者的經紀自設系統與中華通證券市場之間引入全新市場交易網關。
平均資金金額
優化香港交易所企業網站以提升用戶瀏覽體驗的工作正在進行。經革新後的香港交易所集團網站已
於2016年9月推出,而香港交易所市場網站則將於2017年推出。
於2016年12月底,使用香港交易所設備託管服務的交易所參與者有95名,合計佔現貨市場成交
額約45%及衍生產品市場成交量約56%。
「公司項目」並非業務分部,而是包括中央收益(包括公司資金的投資收益淨額)及向所有營運分
部提供中央服務的支援功能的成本及不直接關乎任何營運分部的其他成本。
收入及其他收益
投資收益淨額
出售租賃物業所得收益
投資收益淨額
平均資金金額增加,主要來自業務產生及留存的
現金(扣除已付現金股息)。
投資收益淨額分析如下:
投資收益淨額來自:
現金及銀行存款
集體投資計劃
總投資收益淨額
投資淨回報
僱員費用及相關支出
法律及專業費用
其他營運支出
產品推廣支出
資訊技術及
電腦維修保養支出
(百萬元)
2015年,投資收益淨額項下「股本證券」中包括了出售所持LCH股份投資餘下權益所得收益
3,100萬元。若扣除此項LCH收益,2016年公司資金的投資收益淨額增加1.06億元,主要是其
他股本證券、債務證券及集體投資計劃的公平值收益增加。
由於投資的估價反映市場價格的變動,在投資出售或贖回前,公平值的收益或虧損可能會波動或
出售租賃物業所得收益
於2015年,集團出售一項位於香港的租賃物業,錄得收益4.45億元。
支出、其他成本及稅項
僱員費用及相關支出增加1,500萬元(1%),主要是年度薪酬調整及因應深港通及在內地設立大宗商
品交易平台等戰略計劃而增聘人手,但浮動酬金減少已抵銷部分增幅。
集團耗用的資訊技術及電腦維修保養支出(不計算參與者直接耗用的服務及貨品的費用7,300萬元
(2015年:7,200萬元))為4.27億元(2015年:4.45億元)。支出減少主要源於英鎊貶值及
成本監控措施而減低LME集團的資訊技術成本。
樓宇支出增加,主要是2015年9月集團出售在香港環球大廈的辦公樓宇後租用新辦公室,以及
LME於2016年1月遷往新辦公樓宇所致。
其他營運支出增加,主要是2015年曾從雷曼清盤人收回7,700萬元的非經常性款項的效應所致。
若不計算該筆收回的款項,營運支出上升3,100萬元(8%),主要是已承諾的銀行信貸融資額費
用增加、因外部管理的公司資金規模上升導致投資管理服務費增加,以及衍生產品合約成交量增加
導致指數牌照費增加。
折舊及攤銷
折舊及攤銷
折舊及攤銷增加,是由於多個新系統的優化工作(包括現貨結算系統和商品交易及結算系統升級)
完成,以及租用新辦公樓宇涉及的修繕工程所致。
融資成本減少,主要是可換股債券已於2015年第二季悉數轉換。
稅項減少,主要是由於2016年除稅前溢利減少,但非課稅收入(包括2015年出售租賃物業所得
非課稅收益)減少及因英國企業稅率下調產生的遞延稅項抵免減少(2016年:3,100萬元;2015
年:6,500萬元)已抵銷了部分減幅。
綜合財務狀況表的主要項目的變動
(A) 財務資產及財務負債
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
以公平值計量及列入溢利或虧損的財務資產
以攤銷成本計量的財務資產
集團的財務資產包括公司資金、保證金、結算所基金、基本金屬衍生產品合約以及透過滬
深港通買賣A股的現金預付款等各項的財務資產如下:
結算所基金
透過LME Clear結算的基本金屬衍生產品合約
A股現金預付款
1 不包括支付予中國結算的結算備付金及結算保證金以及應收結算參與者的按金10.43億元(日:
7.97億元),有關款項已計入應收賬款、預付款及其他按金。
透過LME Clear結算的基本金屬衍生產品合約
以公平值計量及列入溢利或虧損的其他財務負債
向結算參與者收取的保證金按金、內地證券及
結算保證金以及現金抵押品
結算參與者對結算所基金的繳款
於日的保證金的財務資產及財務負債較日增加10%,
主要因為LME Clear參與者的未平倉合約增加及金屬合約價格上升,令會員須支付的繳款
結算所基金的財務資產及財務負債增加,主要是由於未平倉合約增加、金屬合約價格上升
及風險承擔變動使LME Clear會員須支付的繳款增加。
於日的公司資金較日增加20.34億元(13%),源自保
留去年業務所產生現金,但2015年末期股息及2016年中期股息的現金付款已抵銷部分
(B)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資本承擔
於日,集團的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的總賬面淨值由日
的194.32億元下跌1.21億元至193.11億元,主要是由於折舊及攤銷7.71億元,但資產
增加6.46億元已抵銷部分影響。本年度資產增加主要涉及在中國內地設立交易平
台、裝修新辦公室以及發展及提升多個交易及結算系統,包括LME交易及結算系統、現貨
交易系統,以及為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的交易及結算系統。
於日,集團的資本開支承擔(包括董事會已批准但未簽約的部分)為
9.81億元(日:9.61億元),主要涉及在中國內地設立交易平
台以及發展及提升多個資訊技術系統,包括LME交易及結算系統、現貨交易系統,以及香
港的衍生產品交易及結算系統。
股本回報率
股東應佔股本權益及股本回報率
股東應佔股本權益
股本回報率
1 根據年底股東應佔股本權益計算
(C) 持有的重大投資、有關附屬公司的重大收購及出售,以及未來作重大投資或購入資本資產
集團於日完成對旗下附屬公司的內部重組。內部重組後,過往由期交所、
聯交所及香港結算持有的期貨結算公司、聯交所期權結算所、The Stock Exchange Club
Limited(其後易名為 HKEX Investment (China) Limited)、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
司及香港證券兌換代理服務有限公司已成為香港交易所直接全資附屬公司。內部重組有助
集團更有效管理不同監管責任以及認可交易所及結算所業務及營運所涉及的風險。
年內集團在深圳前海成立了附屬公司港榮貿易服務(深圳)有限公司,在內地發展新的大
宗商品交易平台。於本公告日期,這家附屬公司共獲注資人民幣2.5億元作為註冊資本。
除本公告所披露外,集團年內沒有持有任何其他重大投資,亦沒有進行有關附屬公司的任
何重大收購或出售。除本公告所披露外,於本公告日期,集團亦無任何經獲董事會批准作
其他重大投資或購入資本資產的計劃。
(D) 股東應佔股本權益及股本回報率
於日,股東應佔股本權益由日的298.16億元增加
24.50億元至322.66億元,主要由於發行代替現金股息的股份27.82億元。然而,保留盈
利減少3.57億元已抵銷部分增幅,因為宣派2015年度末期股息(按2015年下半年相對
較高溢利計算)及2016年度中期股息超出了本年度溢利。
2016年股本回報率下
跌9%,因為股東應佔
溢利減少及發行代替現
金股息的股份令股本權
Equity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and Return on Equity
流動資金、財政資源及負債
於日的營運資金增加25.27億元至171.22億元(日:
145.95億元),主要源自股東應佔溢利57.69億元,但扣除以股代息後的2015年度末期股息及
2016年度中期股息33.60億元已抵銷了部分增幅。
於日,集團的未償還借款如下:
美元浮息銀行借款
2020年7月及
2020年7月及
平均年息為2.8%的兩份美元固
定利率票據
2018年12月及
2018年12月及
向非控股權益提供的出售選擇權
於日,集團的總資本負債比率(債務總額除以經調整資本)為11%(2015年
12月31日:12%),淨資本負債比率(債務淨額除以經調整資本)為0%(日:
0%)。就此而言,債務總額指借款總額,債務淨額指借款總額減公司資金中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
(故在公司資金中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的金額大於借款總額時,債務淨額為零),而經調整資本
則指組成股東應佔股本權益的所有元素(設定儲備除外)。
除用以支付收購LME集團的借款外,集團亦安排了銀行通融額作應急之用。於2016年12月
31日,集團可作日常營運之用的銀行通融總額為189.47億元(日:170.12億
元),當中包括承諾銀行通融額119.38億元(日:100億元)及回購備用貸款
額70億元(日:70億元)。
集團亦為支持在聯交所上市的人民幣股票交易而設的人證港幣交易通安排了外匯通融額。於2016年
12月31日,該筆通融額合共人民幣215億元(日:人民幣170億元)。
此外,集團亦安排了應急的銀行通融額人民幣130億元(日: 人民幣130億元),
在一旦出現干擾滬深港通正常結算安排的事件(例如香港出現自然災害或極端天氣情況)時用以向中
國結算履行結算責任。
於日,集團的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中,85%(日:92%)以
港元或美元為單位。
LME Clear 收取證券及黃金作為結算參與者提交的保證金的抵押品。於日,此
抵押品的公平值合共17.81億美元(138.08億港元)(日:20.15億美元
(156.17億港元))。若結算參與者的抵押品責任已由現金抵押品替代或已經其他方式解除,
LME Clear須應要求發還有關非現金抵押品。
LME Clear亦因為投資於隔夜三方反向回購協議而持有證券作為抵押品(按有關反向回購協議,
LME Clear須於此等協議到期時向交易對手歸還等額證券)。於日,此抵押品
的公平值為94.18億美元(730.22億港元)(日:79.11億美元(613.11億港
上述非現金抵押品(LME Clear可在對手方沒有違責的情況下出售或轉按有關抵押品)沒有記錄
於集團於日的綜合財務狀況表,並與若干於日價值4.3億
美元(33.34億港元)(日:6.39億美元(49.53億港元)之財務資產,已根據
第一浮動抵押及押記安排轉按予LME Clear的投資代理及託管銀行,作為該等代理及銀行為所持
抵押品及投資提供交收及存管服務的質押。萬一合約終止又或LME Clear違責或無力償債,浮動
抵押可轉為固定抵押。
匯價波動風險及相關對沖
香港實體的功能貨幣為港元,LME實體的功能貨幣為美元。外匯風險主要源自集團港元及美元以
外的投資及銀行存款以及LME實體的英鎊開支。
集團已運用遠期外匯合約及外幣銀行存款,為非港元及非美元資產及負債的外幣風險作對沖,以減
低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集團收取的外幣保證金按金主要以相同貨幣的投資作對沖。沒有對沖的美元投資不得超過保證金的
20%。就LME Clear而言,保證金及失責基金的投資通常以所收現金的貨幣進行。
集團於日的未平倉外幣倉盤淨額(集體投資計劃除外)共計24.25億元,其中
2.76億元為非美元外匯風險(日:9.70億元,其中1.79億元為非美元外匯風
險),未平倉遠期外匯合約最高面值總額為15.29億元(日:22.61億元)。所
有遠期外匯合約在3個月(日:3個月)內到期。
於日,集團的重大或然負債如下:
(a) 鑑於證監會有可能要求填補根據《證券條例》成立的聯合交易所賠償基金支付過的全部或
部分賠償(減追回款額),集團在此方面有一項或然負債,涉及金額最多不超過7,100萬
元(日:7,100萬元)。至日止,證監會不曾就此提出
填補款額的要求。
(b) 集團曾承諾向印花稅署署長就集團交易所參與者少付印花稅作出賠償,就每名參與者拖欠
款額以20萬元為上限。在微乎其微的情況下,如聯交所於日在賠償保證
下的556名(日:515名)開業交易所參與者全部均拖欠款項,根據有關
賠償保證,集團須承擔的最高或然負債總額將為1.11億元(日:1.03億
(c) 香港交易所曾承諾,若香港結算在仍屬香港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之時清盤又或在其不再是
香港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後的一年內清盤,則香港交易所會承擔香港結算在終止成為香港
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前的負債以及其清盤的成本,承擔額以5,000萬元為限。
(d) 美國訴訟
過往期間所披露有關LME鋁倉庫的美國訴訟中針對LME及香港交易所被告人的起訴現已
全部結束。鋁倉庫訴訟的原告人並無就美國地區法院駁回該等起訴提出上訴。
綜合收益表
截至日止年度
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
聯交所上市費
結算及交收費
存管、託管及代理人服務費
市場數據費
退回給參與者的利息
投資收益淨額
出售租賃物業所得收益
收入及其他收益
僱員費用及相關支出
資訊技術及電腦維修保養支出
產品推廣支出
法律及專業費用
其他營運支出:
結算參與者未能履行市場合約所產生耗蝕虧損的撥備回撥
折舊及攤銷
所佔合資公司的虧損
除稅前溢利
本年度溢利
應佔溢利/(虧損):
香港交易所股東
非控股權益
本年度溢利
基本每股盈利
已攤薄每股盈利
綜合全面收益表
截至日止年度
本年度溢利
其他全面收益
其後可能重新歸類到溢利或虧損的項目︰
記入匯兌儲備的海外附屬公司的貨幣匯兌差額
其他全面收益
全面收益總額
應佔全面收益總額:
香港交易所股東
非控股權益
全面收益總額
綜合財務狀況表
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
以公平值計量及列入溢利或虧損的財務資產
以攤銷成本計量的財務資產
應收賬款、預付款及按金
於合資公司的權益
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
遞延稅項資產
負債及股本權益
按公平值列賬及列入溢利或虧損的財務負債
向結算參與者收取的保證金按金、內地證券
及結算保證金,以及現金抵押品
應付賬款、應付費用及其他負債
其他財務負債
結算參與者對結算所基金的繳款
遞延稅項負債
為股份獎勵計劃而持有的股份
以股份支付的僱員酬金儲備
有關向非控股權益給予出售選擇權的儲備
香港交易所股東應佔股本權益
非控股權益
股本權益總額
負債及股本權益總額
流動資產淨值
簡明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1. 編制基準及會計政策
此等綜合財務報表乃按照《香港財務報告準則》(HKFRSs)編制,包括香港會計師公會頒布的HKFRSs及《香港
會計準則》(HKASs)內所有適用的個別準則以及詮釋。
本初步公告所載有關截至2016年及日止年度的財務資料並不構成本公司該等年度的法定年
度綜合財務報表,但乃源自該等財務報表。根據《公司條例》第436條規定而披露關於此等法定財務報表的進
一步資料如下:
本公司已根據《公司條例》第662(3)條及附表6第3部向公司註冊處處長提交截至日止年度
的財務報表,並將於稍後提交截至日止年度的財務報表。
本公司的核數師已就該等綜合財務報表提交報告。報告中核數師並無保留意見,亦無提述任何其在無提出保留
意見下強調須予注意的事項,也沒有任何根據《公司條例》第406(2)、407(2)或(3)條的述明。
採納新╱經修訂的HKFRSs
於2016年,集團採用了以下適用於日或之後開始的會計期間的HKFRSs修訂:
HKAS 1的修訂
財務報表的呈列 — 披露議案
HKAS 16及HKAS 38的修訂
可接受的折舊及攤銷方法的澄清
採納此等HKFRSs的修訂對集團並無任何財務影響。
於日前發布但尚未生效亦未有被提早採納的新╱經修訂的HKFRSs
集團並未採納以下於日前發布而又與其業務有關但尚未生效適用的新╱經修訂的HKFRSs:
HKAS 7的修訂
現金流動表 — 披露議案1
HKFRS 9 (2014)
來自客戶合約的收入2
1 生效適用於日或之後開始的會計期間
2 生效適用於日或之後開始的會計期間
3 生效適用於日或之後開始的會計期間
採納HKAS 7、HKFRS 9 (2014)及HKFRS 15的修訂不會對集團的財務表現及狀況造成任何重大影響。
HKFRS 16主要影響集團營運租賃的會計處理。於日,集團不可註銷的營運租賃承擔為
9.47億元。採用HKFRS 16後,大部分營運租賃承擔將於綜合財務狀況表列作租賃負債及使用權資產。租
賃負債其後以攤銷成本計量,使用權資產則於租賃期內按直線法折舊。
預期沒有尚未生效的其他新╱經修訂的HKFRSs會對集團造成影響。
2. 營運分部
集團設有5個須予呈報的分部(「公司項目」並非須予呈報的分部)。由於各分部提供不同產品及服務,
所需的資訊技術系統及市場推廣策略亦不盡相同,因此各分部的管理工作獨立進行。集團各個須予呈報的
分部的業務營運如下:
現貨分部包括所有在現貨市場交易平台以及透過滬深港通在上交所及深交所買賣的股本證券產品、這些產品
的市場數據銷售及其他相關業務。業務收入主要來自股本證券產品的交易費、交易系統使用費及上市費以及
市場數據費。
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分部指在香港兩家交易所買賣的衍生產品及其他相關業務。這些包括提供及維持
各類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例如股票及股市指數期貨及期權、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買賣的交易
平台,以及相關市場數據銷售。業務收入主要來自衍生產品的交易費、交易系統使用費及上市費以及市場
商品分部指LME在英國營運基本金屬期貨及期權合約買賣的交易所的運作,及在內地新設的交易
平台的發展及運作。另外亦涵蓋在期交所買賣的亞洲商品合約。業務收入主要來自商品的交易費、商品市場
數據費及從附帶業務賺取的收費。
結算分部指集團旗下5家結算公司的運作。5家結算公司負責集團旗下交易所的結算、交收和託管業務,以及
場外衍生工具合約的結算和交收。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提供結算、交收、存管、託管和代理人服務,以及保證金
與結算所基金所獲得的投資收益淨額。
平台及基礎設施分部指所有讓用戶使用集團的平台及基礎設施而提供的服務。業務收入主要來自網絡及終
端機用戶收費、數據專線及軟件分判牌照費以及設備託管服務收費。
中央收益(包括公司資金的投資收益淨額)及中央成本(向所有營運分部提供中央服務的支援功能的成本、
融資成本及不直接關乎任何營運分部的其他成本)均計入「公司項目」。
主要營運決策者主要根據各營運分部的EBITDA評估其表現。集團本年度按營運分部劃分的EBITDA、除稅
前溢利及其他個別財務資料的分析如下:
來自外界客戶的收入
投資收益淨額
收入及其他收益
須予呈報的分部EBITDA
折舊及攤銷
所佔合資公司的虧損
須予呈報的分部除稅前溢利
其他分部資料:
退回給參與者的利息
其他主要非現金項目:
以股份支付的僱員酬金支出
耗蝕虧損撥備回撥
來自外界客戶的收入
投資收益淨額
出售租賃物業所得收益
收入及其他收益
須予呈報的分部EBITDA
折舊及攤銷
所佔合資公司的虧損
須予呈報的分部除稅前溢利
其他分部資料:
退回給參與者的利息
其他主要非現金項目:
以股份支付的僱員酬金支出
耗蝕虧損(撥備)╱撥備回撥
(a) 按地區呈列的資料
集團來自外界客戶的收入源自香港及英國的業務。該等資料及集團按地區呈列的非流動資產(不包括財務
資產及遞延稅項資產)的詳情如下:
非流動資產
香港(註冊地點)
(b) 有關主要客戶的資料
於2016年及2015年,來自集團之最大客戶的收入佔集團總收入少於10%。
3. 其他收入
網絡及終端機用戶收費、數據專線及軟件分判牌照費
商品存貨徵費及倉庫核准使用費
設備託管服務費
參與者的年費、月費及申請費
融通收益(附註(a))
一名參與者未能履行市場合約所產生清盤後利息(附註(b))
出售交易權
(a) 融通收益主要是從為取代保證金現金按金而存入的證券的參與者所得收益以及就現金抵押品收取LME Clear
參與者的利息差額(因為有關抵押品的投資回報低於LME Clear結算規則所訂定的基準利率)。
(b) 於2015年,雷曼清盤人就雷曼未能履行市場合約而產生的債務支付清盤後利息3,800萬元。
4. 投資收益淨額
以攤銷成本計量的財務資產的利息收益總額
退回給參與者的利息
利息收益淨額
強制以公平值計量及列入溢利或虧損的財務資產及按公平值列賬及列入
溢利或虧損的財務負債的公平值收益淨額(包括利息收益)
投資收益淨額
5. 出售租賃物業所得收益
於2015年,集團向第三方出售一租賃物業,作價5.09億元。扣除相關出售開支後,出售租賃物業所得收益
4.45億元於綜合收益表內入賬。
6. 其他營運支出
(a) 於2015年,雷曼清盤人派發股息7,700萬元,有關金額已於集團的綜合收益表的營運支出中確認,作為
過去數年入賬的耗蝕虧損撥備的回撥。
訂購財務數據費用
託管人及基金管理費用
維修及保養支出
向財務匯報局撥款
其他雜項支出
7. 融資成本
利息支出:
- 銀行借款(附註14(a))
- 可換股債券
- 票據(附註14(b))
- 向非控股權益給予出售選擇權(附註14(c ))
融資活動的匯兌虧損╱(收益)淨額
綜合收益表中的稅項支出╱(抵免)指:
即期稅項-香港利得稅
- 本年度撥備
- 過往年度的超額撥備
即期稅項-海外稅項
- 本年度撥備
- 過往年度的撥備不足
即期稅項總額(附註(a))
- 暫時差額的回撥
- 英國企業稅率修訂的影響(附註(b))
遞延稅項總額
(a) 香港利得稅乃以本年度估計應課稅溢利按稅率16.5%(2015年:16.5%)計算撥備。海外溢利的稅項
則以估計應課稅溢利按集團營運所在國家的稅率計算,在英國的附屬公司之平均企業稅率為20%
(2015年:20.25%)。
(b) 英國頒布《2015 Finance Act》後,企業稅率將下調,日起為19%,2020年4月
1日起為18%。頒布《2016 Finance Act》後, 日起的稅率將進一步下調至17%。
基於英國企業稅率下調,集團於2016年及2015年的遞延稅項負債淨額分別減少約3,100萬元及
6,500萬元。
9. 每股盈利
基本及已攤薄每股盈利的計算方法如下:
(a) 基本每股盈利
股東應佔溢利(百萬元)
已發行股份的加權平均數減為股份獎勵計劃而持有
的股份(千股)
基本每股盈利(元)
(b) 已攤薄每股盈利
股東應佔溢利(百萬元)
可換股債券利息開支(扣除稅項)(百萬元)
經調整的股東應佔溢利(百萬元)
已發行股份的加權平均數減為股份獎勵計劃而持有的股份(千股)
僱員購股權的影響(千股)
獎授股份的影響(千股)
可換股債券的影響(千股)
為計算已攤薄每股盈利的股份的加權平均數(千股)
已攤薄每股盈利(元)
已付中期股息:
每股2.21元(2015年:3.08元)
減:股份獎勵計劃所持股份的股息(附註(a))
建議末期股息(附註(b)):
按12月31日的已發行股本每股2.04元(2015年:2.87元)
減:股份獎勵計劃於12月31日所持股份的股息(附註(a))
(a) 香港交易所僱員股份獎勵計劃的業績及資產淨值已計入香港交易所的財務報表中。因此,香港交易所
僱員股份獎勵計劃所持股份的股息於股息總額中扣除。
(b) 12月31日後所建議的末期股息不列作於12月31日的負債。
(c) 2016年末期股息將以現金支付,並提供以股代息選擇。以股代息選擇須待證監會批准據此發行的新股
份上市及買賣,方可落實。
11. 財務資產
集團將財務資產作以下分類:
保證金 - 保證金源自向5家結算所的結算參與者就未平倉合約已收取或應收取作為保證金按金、內地證券及
結算保證金以及現金抵押品的現金。香港結算就透過滬深港通成交的交易動用部分內地證券及結算保證金履
行其作為中國結算之結算參與者的責任。該等資金於各結算所之獨立賬戶就此特定目的持有,集團不得用以
資助任何其他活動。
結算所基金 - 結算所基金是根據結算所規則設立。結算參與者及集團繳付的資產由各有關結算所持有(就香
港的結算所而言,連同累計收益減相關支出),明確地為確保在發生一或多名結算參與者不能履行其對結算
所的責任時,支持各家結算所履行其作為對手方的責任。此外,香港結算保證基金亦提供資源,以使香港結
算如遇有結算參與者因向CCASS存入問題證券而失責時,能履行所引致之負債及責任。場外結算公司利率
及外匯保證資源的供款所撥備的金額及其累計投資收入在呈列時亦列入結算所基金。該等資金於各結算所之
獨立賬戶就此特定目的持有,集團不得用以資助任何其他活動。
基本金屬衍生產品合約指透過LME成交合約的中央結算對手LME Clear進行結算但不合資格按HKAS 32作淨額
處理的未平倉基本金屬期貨及期權合約之公平值。
A股現金預付款指香港結算向結算參與者發回其獲分配的A股作同日交收而從結算參與者收取的現金。有關預付
款用以履行香港結算在下一營業日須支付的持續淨額交收責任。
來自股本及各業務所產生之資金屬集團的財務資產(不包括基本金屬衍生產品合約、保證金、結算所基金,以及
就A股現金預付款所收取的金額),歸類為公司資金。
財務資產投資於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以公平值計量及列入溢利或虧損的財務資產及以攤銷成本計量的財務資產。
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
以公平值計量及列入溢利或虧損的財務資產
以攤銷成本計量的財務資產
結算所基金
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
以攤銷成本計量的財務資產
基本金屬衍生產品合約
以公平值計量及列入溢利或虧損的財務資產
A股現金預付款
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
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
以公平值計量及列入溢利或虧損的財務資產
以攤銷成本計量的財務資產
財務資產的預計到期日分析如下:
於 2016年 12月 31日
於 2015年 12月 31日
超過12個月
12. 應收賬款、預付款及按金
集團的應收賬款、預付款及按金主要是指集團在T+2交收周期中的持續淨額交收的應收賬,佔應收賬款、預
付款及按金總額的78%(日:87%)。持續淨額交收的應收賬在交易日後兩天內到期。應
收費用為立即到期或有長達60天的付款期限,視乎所提供服務類別。其他應收賬款、預付款及按金則大部分
在3個月內到期。
13. 應付賬款、應付費用及其他負債
集團的應付賬款、應付費用及其他負債主要是指集團的持續淨額交收的應付賬,佔應付賬款、應付費用及其他
負債總額的84%(日:89%)。持續淨額交收的應付賬在交易日後兩天內到期。其他應付
賬款、應付費用及其他負債則大部分在3個月內到期。
銀行借款(附註(a))
票據(附註(b))
向非控股權益給予出售選擇權(附註(c))
(a) 銀行借款
於日,銀行借款於5年內到期(日:6年)。年內,銀行借款的平
均票息為每年1.7%(2015年:1.4%),平均實際年利率為1.8%(2015年:1.5%)。
於2013年12月及2014年1月,香港交易所先後發行1億美元(7.75億港元)及9,500萬美元
(7.37億港元)的定息優先票據,將分別於2018年12月及2019年1月到期。優先票據的平均實際
利率為每年2.9%(2015年:2.9%)。
(c) 向非控股權益給予出售選擇權
場外結算公司曾向若干第三方股東發行無投票權普通股,作價共3.4億元。根據安排,香港交易所向場
外結算公司非控股權益給予出售選擇權,場外結算公司非控股權益可按初步認購價每股210,000元減非
控股權益累計已收取股息的價格向香港交易所出售所持部分或全部場外結算公司無投票權普通股。股份
發行滿五年後,若非控股權益能向香港交易所證明其已合理盡力至少三個月,但仍未能物色合適買家以
相等於或高於公平市場價值的價格購買其股份,則可隨時行使出售選擇權。已給予出售選擇權賬面值為
香港交易所於已給予出售選擇權首次成為可行使當日收購非控股權益應付金額之現值。該等負債的實際
年利率為3.0%(2015年:3.0%)。
15. 保留盈利
於 1月 1日
股東應佔溢利
撥自/(往)結算所基金儲備
年度末期股息
年度中期股息
已沒收未被領取的香港交易所股息
股份獎勵計劃的股份授予
股份獎勵計劃的稅項抵免
可換股債券轉換後撥自可換股債券儲備
一家附屬公司擁有權變動
於12月31日
香港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範圍
集團的外聘核數師,香港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已就集團截至日止年度的業績
於本公告所列的財務數字與集團該年度的草擬綜合財務報表所載數字核對一致。香港羅兵咸永道會
計師事務所就此履行的工作不構成根據香港會計師公會頒布的Hong Kong Standards on
Auditing(《香港審計準則》)、Hong Kong Standards on Review Engagements(《香港審閱
聘用準則》)或Hong Kong Standards on Assurance Engagements(《香港核證聘用準則》)而
進行的核證聘用,因此香港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並未對本公告發出任何核證。
審閱2016年度的綜合財務報表
稽核委員會聯同香港交易所外聘核數師已審閱2016年度的綜合財務報表。根據有關審閱以及與管
理層的討論,稽核委員會確信綜合財務報表是按適用的會計準則編制,並公平呈列集團截至2016年
12月31日止年度的財政狀況及業績。
可供分派儲備
根據《公司條例》(香港法例第622章)第6部計算,香港交易所於日可供分
派儲備總額達64億元(日:66億元)。
董事會現建議向於日名列股東名冊的股東派付末期股息每股2.04元(2015年:
每股2.87元),以及保留本年度其餘的溢利。連同中期股息,2016年股息金額合計每股4.25元
(2015年:每股5.95元),派息比率為截至日止年度股東應佔溢利的90%
(2015年:90%)。向股份獎勵計劃下由信託所持有的股份派付的股息為1,400萬元(2015年:
1,800萬元)。董事會亦建議提供以股代息選擇,股東可選擇以新繳足股份形式代替現金收取全部
或部分末期股息。
以股代息選擇
待股東於2017年股東周年大會批准建議的末期股息以及發行股份的一般性授權後,末期股息將以
現金支付(並提供以股代息選擇讓股東可選擇以認購價折讓5%認購股份)。以股代息選擇亦須待
證監會批准據此發行的香港交易所新股份上市及買賣,方可作實。
載有以股代息選擇(如提供)詳情的通函連同選擇表格(如適用)預計將於日
(星期三)或前後一併寄發予股東。用以計算即將配發的新股數目的代息股份認購價將於2017年
5月16日(星期二)或前後公布。以股代息的確實股票及股息單預計將於日
(星期五)寄發予股東。
暫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
為確定股東出席2017年股東周年大會並於會上投票的資格,及有獲派末期股息的權利,香港交易所
將暫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詳情載列如下:
(i) 為確定出席2017年股東周年大會並於會上投票的資格:
– 股份過戶文件送達香港交易所股份過戶登記處以作
登記的最後時限
下午4時30分
– 暫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
(首尾兩天包括在內)
– 記錄日期
(ii) 為確定有獲派末期股息的權利:
– 除息日期
– 股份過戶文件送達香港交易所股份過戶登記處以作
登記的最後時限
下午4時30分
– 暫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
(首尾兩天包括在內)
– 記錄日期
香港交易所將會於上述有關期間內暫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為確保符合資格出席2017年股東周
年大會並於會上投票及獲派末期股息,所有填妥的過戶表格連同有關股票須於上述的最後時限前,送
達香港交易所的股份過戶登記處香港證券登記有限公司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地址為香港灣仔皇后
大道東183號合和中心17樓號舖。
股東周年大會
2017年股東周年大會將於日(星期三)舉行。2017年股東周年大會通告將載於發給
股東的通函內;該通函將連同《2016年年報》一併寄發。2017年股東周年大會通告、載列於
2017年股東周年大會上將進行的事務詳情的通函,以及代表委任表格將載於香港交易所集團網站
「投資者關係」一欄。建議決議案的投票表決結果將於2017年股東周年大會舉行後隨即於香港交
易所集團網站公布。
敬請股東抽空出席2017年股東周年大會及行使其投票權。股東可對有關會議事務作出提問,並可
與董事及高級管理層成員會面。
董事的委任及選任
政府委任董事馮婉眉、席伯倫、夏理遜及梁高美懿以及選任董事郭志標及李君豪的服務任期將於
2017年股東周年大會完結時屆滿。
於2016年12月,提名委員會提名謝清海及梁柏瀚予董事會,供其向股東推薦在2017年股東周
年大會上參選董事。有關提名乃根據董事會《提名政策》及考慮到《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所載
的客觀準則(包括但不限於性別、年齡、文化及教育背景、種族、專業經驗、技能、知識及服務任期),
並為充分體現董事會多元化而作出。基於謝先生對基金管理業務有深入認識,而梁先生在環球市場
業務(包括定息產品、股票及衍生產品)方面具有豐富經驗,有關委任將有助擴大董事會
多元化及提升董事會表現。
於日,董事會接受由提名委員會的提名及建議謝先生及梁先生在2017年股東周
年大會上供股東選任為董事。謝先生及梁先生概無與集團任何成員公司訂立集團在一年內不可在不
予賠償(法定賠償除外)的情況下終止的任何服務合約。他們的詳細資料將載於股東通函。
遵守《企業管治守則》
2016年內,除守則條文第A.4.1條(重選非執行董事)及A.4.2條(董事輪流退任)外,香港交易
所一直遵守《企業管治守則》的所有守則條文,並在適當的情況下採納其中所載的建議最佳常規。
政府委任董事(均為非執行董事)的委任乃受《證券及期貨條例》規管,因此他們毋須經由股東選
任或重新選任。根據香港交易所的《組織章程細則》,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作為董事的任期與
其受僱於香港交易所的聘任期相同,故毋須輪流退任。
香港交易所將《企業管治守則》列載的原則應用於其企業管治架構及常規中,而有關原則的應用載
於《2016年年報》內的「企業管治報告」及香港交易所集團網站。
購買、出售或贖回香港交易所上市證券
於2016年內,除股份獎勵計劃的受託人根據股份獎勵計劃的規則及信託契約條款以總額1.88億
元在聯交所購入合共991,700股香港交易所股份外,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屬公司均沒有購買、出售
或贖回任何香港交易所股份。
刊發2016年全年業績及年報
本公告載於「披露易」網站www.hkexnews.hk 及香港交易所集團網站
www.hkexgroup.com/Investor-Relations/Regulatory-Disclosure/Announcements/2017。《2016年年
報》將於日 (星期三)或前後載於「披露易」及香港交易所集團網站,並寄發予
承董事會命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於本公告日期,董事會包括12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分別是周松崗先生(主席)、阿博巴格瑞先生、陳子政先生、
范華達先生、馮婉眉女士、席伯倫先生、夏理遜先生、胡祖六博士、郭志標博士、李君豪先生、梁高美懿女士及
莊偉林先生,以及一名身兼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的執行董事李小加先生。
2017年股東周年大會
將於日舉行的香港交易所股東周年大會
根據股份獎勵計劃獎授的股份
香港交易所的董事會
香港交易所的證券相關業務(不包括股票期權)
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
人民幣(香港)/離岸人民幣
在中國內地以外買賣的離岸人民幣
《企業管治守則》及《企業管治
指《主板上市規則》附錄十四
衍生產品市場
香港交易所的衍生產品相關業務(包括股票期權)
香港交易所的董事
股東於股東大會上選出的董事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
《創業板上市規則》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創業板證券上市規則》
政府委任董事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根據《證券及期貨
條例》第77條委任的董事
香港交易所及其附屬公司
期貨結算公司
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
香港交易所或本公司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香港財務報告準則》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
美國雷曼兄弟證券亞洲有限公司
LCH.Clearnet Group Limited
上市委員會
上市委員會及創業板上市委員會
《上市規則》
《主板上市規則》及《創業板上市規則》
The London Metal Exchange(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 Clear Limited
HKEX Investment (UK) Limited、LME Holdings Limited、LME
及LME Clear
倫敦金屬期貨小型合約
倫敦鋁/鋅/銅/鎳/錫/鉛期貨小型合約
《主板上市規則》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
滬股通╱深股通
香港及海外投資者透過滬港通╱深港通買賣在上交所及深交所上市
的合資格證券
場外結算公司
香港場外結算有限公司
聯交所期權結算所
香港聯合交易所期權結算所有限公司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證券及期貨條例》
香港法例第571章《證券及期貨條例》
上海與香港建立的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計劃,讓香港與中國內
地投資者可透過當地市場的交易所及結算所,買賣和結算在對方
市場上市的股票
深圳與香港建立的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計劃,讓香港與中國內
地投資者可透過當地市場的交易所及結算所,買賣和結算在對方
市場上市的股票
香港交易所的股東
股份獎勵計劃
董事會於日採納的僱員股份獎勵計劃;該計劃
其後於日、日、2013年12月
17日及日作出修訂
內地投資者透過滬港通╱深港通買賣在聯交所上市的合資格證券
滬港通及深港通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