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顺平职教中心 副校长王立新副校长的手机号

您当前的位置:&&
【民生亮点】职业教育撑起一片创业就业新天地
【字号: |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民生亮点》系列报道⑦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日,长城网记者在河北书浩轴承有限公司车间采访厂长徐登新。徐印虎 摄
  长城网8月27日讯(贺宏伟 梁杰秀)8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邢台临西的一家名为河北书浩的轴承厂车间看到:一群20岁左右的青年男女在控制台前熟练地操作着,数控机床上,正在加工的轴承铿然作响。厂长徐登新拉着跟记者同往的县职教中心副校长王立新的手说:&你们培养的这批学生都很不错,现在操作各方面在我们这儿都是主力。等下届学生毕业的时候,可要再分给我们一批呀!&
  在这个河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采访的两天时间里,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记者切身感受,都阐释着临西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这一点,从该县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抢手程度就可见一斑。
  有了技术好就业 职教学生成香饽饽
今年5月份刚刚进入轴承厂的王海菲和张冬林在质检台前熟练地操作着。徐印虎 摄
  18岁的王海菲和19岁的张冬林就是徐厂长说的那批学生中的两名女孩子,今年5月份他们刚完成在临西职教中心数控轴承专业的学业,就被书浩轴承厂抢先选中,与其他2名女同学还有11名男同学一起被招录进厂。采访时,她们正在认真地对成品轴承进行质检,技术相当娴熟。&我们俩现在每个月能挣块钱吧!单位还免费管食宿。&张冬林在给记者介绍自己的收入时说,&这在我们临西这块已经算差不多啦!&不过这两个女孩子还是有点小不满,因为一起来的男孩子们都上了机床了,比她们做质检的每月要多挣600到700元,而且还计件,干活多了还能多拿钱。徐厂长安慰她们说,目前只是试用工资,等转了正,工资还会再给她们涨200到300块钱。
  在徐厂长的邀请下,记者来到厂里的职工食堂。进入宽敞明亮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的座椅。正在准备伙食的大师傅告诉记者,厂里的饭菜每顿都不重样,&今天中午是土豆、茄子、冬瓜菜&,这让记者都禁不住有些羡慕。为什么这些一线技术工人会在这里享受到如此高的待遇呢?徐厂长的一席话点破了这个疑问。他说:&我们董事长对咱们这批学生非常重视,一直要求职教的学生再来一批。这些学生受过专业培训,来到厂子里之后学习很快,一般一周时间就能上机床干活了。同时,因为他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机器遇到一般的故障,不用请人就能得到及时排查和解决。&而接下来王立新校长对临西县轴承产业的介绍,进一步完善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王校长给记者介绍说,目前,临西县已发展成为河北省最大的轴承加工基地、华北最大的轴承产品集散地。全县拥有轴承生产加工企业180多家,这还不包含个体轴承专业户。据不完全统计,临西轴承专业户中拥有10万元以上资金的就达5000余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力支撑,而在越来越多的轴承企业通过更新技术装备,节能降耗,向绿色生产之路迈进的大潮中,掌握真才实学的技术性人才的价值愈加凸显。现在他们学校数控轴承专业的学生,走出校门的第一步就直接迈进企业,&抢晚了就没有了,不存在就不了业&的问题。据了解,这些学生毕业后,不仅仅限于在本地企业就业,很多人都被上海、昆山、苏州、宁波等大型机械厂&抢&走。
  学好技术去创业 学好技术当老板
临西职教中心校长何春华向记者介绍该县职业教育情况。徐印虎 摄
  其实,数控轴承专业学生被社会的认可和青睐只是临西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在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临西职教中心,记者见到了被誉为&青少年道德培养导师&的校长何春华,通过与他的深入交流,特别是他阐述的&技能素质是铁饭碗,综合素质是金饭碗&育人理念,让我们对临西职业教育发展有了一层更深的认识。
  &&一流学生念重点,二流学生上普高,三流学生上职教&,很多人头脑中就存在一种偏见,认为职教中心培养的是学习成绩差、素质差的三流学生。&何春华说,一些中职生得不到家长、社会的认可,他们自我定位低、缺乏信心,&如果学校还把他们当做三流学生对待,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孩子们的自暴自弃。&&其实,这些学生的智力并不差,只是学习方法不当或对学习缺乏兴趣,我们职教中心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在快乐中学习、生活。&为此,何春华从改善学校的软硬环境入手,一方面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在社会上的地位,另一方面,提出&爱生如爱子&的理念,要求老师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耐心地呵护学生。在学校里,何春华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眼里的他,和蔼可亲,他经常与学生们一道参加体育锻炼等休闲活动,没有校长的架子,学生们有了问题也喜欢与校长直接沟通,校长的手机号成了学生热线。
  2011年12月,河北省联友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树宝先生到学校参观,本来从办公室到车间步行很快就到,而何春华执意让他把奥迪车开到了实训基地门前,他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要努力掌握专业技能,敢于创新,实现工作领域的新突破,将来也要像夏总一样做老板,也要开奥迪车。夏总在你们这个年龄时,还不如你们这么优秀,这样给学生们树立了信心。
  他还把以前所做的标语&学好技术再打工&更换为&学好技术去创业,学好技术当老板&这样给同学们树立榜样,树立信心,鼓励他们敢于创业。让同学们知道,职教中心毕业的学生不是打工仔,而是创业者,是成功者。
  招生就业处每月一次带领学生到县著名企业鑫泰、恒泰瑞欣、联友等轴承公司实习劳动,和技术工人亲密接触,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乐趣,体验成功者的欣慰和甜蜜,给他们播下创业的种子。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可以说是100%,很多孩子就业不久就成为骨干,还有一部分人靠着技术和自己的双手独立创业当上了老板。&说起这点时,何春华一脸的自豪。据他说,学生们走出校门都是管&保修&的,学校的通讯录里记录着每个学生的联系方式,只要学生需要,&学校永远是他们强有力的后盾&。
  何春华说,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贫困家庭子女助学体系,在采取助、补、奖、减等多种方式资助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温暖工程&,对合乎条件的特困家庭给予学费全免、特殊照顾,让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他们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脱贫。
  杜绝教育急功近利 赢得职业教育热火朝天
记者与刚刚就业的两名职教学生交谈,深入了解他们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徐印虎 摄
  在临西采访期间,我们看到的是在职业教育下快乐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如今他们已经越来越抢手。职业教育学校为那些因学习成绩欠佳而无法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建起了学习技能、实现就业的平台,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倡导&启民智、授民技、帮民富、化民风&的今天,临西的成功经验无疑告诉人们,重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将职业教育放到重要位置,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武装自己,杜绝教育的急功近利,就能赢得职业教育的热火朝天。
  据了解,近年来,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首先,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以开展&送教下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完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合理布局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目前,全省有近30万青年农民,在150多所试点学校、1500多个教学点接受系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同时,围绕强化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强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监督检查,共争取19个国家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组织安排46个省级实训基地项目。另外,还稳步推进国家中职示范性学校建设,在推进首批14所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同时,争取到教育部第二批18所示范校建设立项,总数达32所,居全国前列。
关键词: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民生亮点,临西,职业教育,建促迎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田平珍【民生亮点】职业教育撑起一片创业就业新天地
18:02:00&&来源:长城网
[提要]&&8月18日,长城网记者在河北书浩轴承有限公司车间采访厂长徐登新。学好技术去创业 学好技术当老板临西职教中心校长何春华向记者介绍该县职业教育情况。徐印虎 摄  其实,数控轴承专业学生被社会的认可和青睐只是临西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民生亮点》系列报道⑦
8月18日,长城网记者在河北书浩轴承有限公司车间采访厂长徐登新。徐印虎 摄
  长城网8月27日讯(贺宏伟 梁杰秀)8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邢台临西的一家名为河北书浩的轴承厂车间看到:一群20岁左右的青年男女在控制台前熟练地操作着,数控机床上,正在加工的轴承铿然作响。厂长徐登新拉着跟记者同往的县职教中心副校长王立新的手说:“你们培养的这批学生都很不错,现在操作各方面在我们这儿都是主力。等下届学生毕业的时候,可要再分给我们一批呀!”
  在这个河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采访的两天时间里,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记者切身感受,都阐释着临西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这一点,从该县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抢手程度就可见一斑。
  有了技术好就业 职教学生成香饽饽
  今年5月份刚刚进入轴承厂的王海菲和张冬林在质检台前熟练地操作着。徐印虎 摄
  18岁的王海菲和19岁的张冬林就是徐厂长说的那批学生中的两名女孩子,今年5月份他们刚完成在临西职教中心数控轴承专业的学业,就被书浩轴承厂抢先选中,与其他2名女同学还有11名男同学一起被招录进厂。采访时,她们正在认真地对成品轴承进行质检,技术相当娴熟。“我们俩现在每个月能挣块钱吧!单位还免费管食宿。”张冬林在给记者介绍自己的收入时说,“这在我们临西这块已经算差不多啦!”不过这两个女孩子还是有点小不满,因为一起来的男孩子们都上了机床了,比她们做质检的每月要多挣600到700元,而且还计件,干活多了还能多拿钱。徐厂长安慰她们说,目前只是试用工资,等转了正,工资还会再给她们涨200到300块钱。
  在徐厂长的邀请下,记者来到厂里的职工食堂。进入宽敞明亮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的座椅。正在准备伙食的大师傅告诉记者,厂里的饭菜每顿都不重样,“今天中午是土豆、茄子、冬瓜菜”,这让记者都禁不住有些羡慕。为什么这些一线技术工人会在这里享受到如此高的待遇呢?徐厂长的一席话点破了这个疑问。他说:“我们董事长对咱们这批学生非常重视,一直要求职教的学生再来一批。这些学生受过专业培训,来到厂子里之后学习很快,一般一周时间就能上机床干活了。同时,因为他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机器遇到一般的故障,不用请人就能得到及时排查和解决。”而接下来王立新校长对临西县轴承产业的介绍,进一步完善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王校长给记者介绍说,目前,临西县已发展成为河北省最大的轴承加工基地、华北最大的轴承产品集散地。全县拥有轴承生产加工企业180多家,这还不包含个体轴承专业户。据不完全统计,临西轴承专业户中拥有10万元以上资金的就达5000余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力支撑,而在越来越多的轴承企业通过更新技术装备,节能降耗,向绿色生产之路迈进的大潮中,掌握真才实学的技术性人才的价值愈加凸显。现在他们学校数控轴承专业的学生,走出校门的第一步就直接迈进企业,“抢晚了就没有了,不存在就不了业”的问题。据了解,这些学生毕业后,不仅仅限于在本地企业就业,很多人都被上海、昆山、苏州、宁波等大型机械厂“抢”走。
  学好技术去创业 学好技术当老板
临西职教中心校长何春华向记者介绍该县职业教育情况。徐印虎 摄
  其实,数控轴承专业学生被社会的认可和青睐只是临西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在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临西职教中心,记者见到了被誉为“青少年道德培养导师”的校长何春华,通过与他的深入交流,特别是他阐述的“技能素质是铁饭碗,综合素质是金饭碗”育人理念,让我们对临西职业教育发展有了一层更深的认识。
  “‘一流学生念重点,二流学生上普高,三流学生上职教’,很多人头脑中就存在一种偏见,认为职教中心培养的是学习成绩差、素质差的三流学生。”何春华说,一些中职生得不到家长、社会的认可,他们自我定位低、缺乏信心,“如果学校还把他们当做三流学生对待,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孩子们的自暴自弃。”“其实,这些学生的智力并不差,只是学习方法不当或对学习缺乏兴趣,我们职教中心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在快乐中学习、生活。”为此,何春华从改善学校的软硬环境入手,一方面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在社会上的地位,另一方面,提出“爱生如爱子”的理念,要求老师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耐心地呵护学生。在学校里,何春华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眼里的他,和蔼可亲,他经常与学生们一道参加体育锻炼等休闲活动,没有校长的架子,学生们有了问题也喜欢与校长直接沟通,校长的手机号成了学生热线。
  2011年12月,河北省联友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树宝先生到学校参观,本来从办公室到车间步行很快就到,而何春华执意让他把奥迪车开到了实训基地门前,他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要努力掌握专业技能,敢于创新,实现工作领域的新突破,将来也要像夏总一样做老板,也要开奥迪车。夏总在你们这个年龄时,还不如你们这么优秀,这样给学生们树立了信心。
  他还把以前所做的标语“学好技术再打工”更换为“学好技术去创业,学好技术当老板”这样给同学们树立榜样,树立信心,鼓励他们敢于创业。让同学们知道,职教中心毕业的学生不是打工仔,而是创业者,是成功者。
  招生就业处每月一次带领学生到县著名企业鑫泰、恒泰瑞欣、联友等轴承公司实习劳动,和技术工人亲密接触,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乐趣,体验成功者的欣慰和甜蜜,给他们播下创业的种子。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可以说是100%,很多孩子就业不久就成为骨干,还有一部分人靠着技术和自己的双手独立创业当上了老板。”说起这点时,何春华一脸的自豪。据他说,学生们走出校门都是管“保修”的,学校的通讯录里记录着每个学生的联系方式,只要学生需要,“学校永远是他们强有力的后盾”。
  何春华说,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贫困家庭子女助学体系,在采取助、补、奖、减等多种方式资助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温暖工程”,对合乎条件的特困家庭给予学费全免、特殊照顾,让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他们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脱贫。
  杜绝教育急功近利 赢得职业教育热火朝天
  记者与刚刚就业的两名职教学生交谈,深入了解他们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徐印虎 摄
  在临西采访期间,我们看到的是在职业教育下快乐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如今他们已经越来越抢手。职业教育学校为那些因学习成绩欠佳而无法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建起了学习技能、实现就业的平台,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倡导“启民智、授民技、帮民富、化民风”的今天,临西的成功经验无疑告诉人们,重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将职业教育放到重要位置,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武装自己,杜绝教育的急功近利,就能赢得职业教育的热火朝天。
  据了解,近年来,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首先,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以开展“送教下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完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合理布局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目前,全省有近30万青年农民,在150多所试点学校、1500多个教学点接受系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同时,围绕强化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强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监督检查,共争取19个国家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组织安排46个省级实训基地项目。另外,还稳步推进国家中职示范性学校建设,在推进首批14所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同时,争取到教育部第二批18所示范校建设立项,总数达32所,居全国前列。
来源:长城网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河北经济日报 河北经济网 热线电话:5
科普之冬&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在行动
------农业专家走进临西职中分校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燕子
&&& (记者王素琨 通讯员王立新 徐百泉报道)隆冬季节,寒风凛冽,近日,临西县职教中心邀请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农业科教节目客座教授、河北农大客座教授张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经理米哲,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心经理周玉银,三位农业专家,带着先进农业知识、致富经验和浓浓热情走进临西职教中心老官寨、郑湾、河西、大刘、樊村、摇鞍镇六所分校。
&&& 首先,专家播放的华西村飞机打药、空中栽培、山药管栽、红薯吊栽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使送教下乡学员了解到未来农业的大发展,大收入和农民的大作为,以及作为未来农民的责任感和幸福感。“一亩小麦能卖到一万块钱,你们信吗?” 张平教授问大家。学员们表示怀疑,又抱着极大兴趣,经过张教授的讲解,果真一亩小麦能卖到一万块钱。一个小小的例子顿时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接下来,张教授用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员们传授了小麦、玉米等作物的选种、育种经验,米哲博士讲授了蔬菜栽培和管理丰产新技术,周玉银经理主讲了农作物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的重要性,同时周经理还谈到部分农村生活现状,说明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地膜污染等垃圾处理的必要性,启发农民学员要做二十一世纪生态农民。
&&& 最后,张平教授说未来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传统农民,而是职业农民。职业农民比传统农民更加敢于尝试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等新鲜事物。他们取得经济效益后,传统农民就会仿效,职业农民因此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羊”。现代化农业需要更少但更专业的人来从事农业生产。当农民成为一种职业时,就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之时。
&&&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切实可行的管理经验和贴近生产生活鲜活的例子,说到学员的心坎上。讲座结束时,许多分校学员拉着三位专家的手,连声道谢,并要求专家们留下电话和QQ号,日后联系和咨询。
&&& 临西县职教中心响应国家政策,开展送教下乡3年多来,通过“内派良将”和“外聘专家”等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帮助农民致富,培养了杨连增等许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发展 “领头羊”,解决了部分农户想创业致富,但学技术没有门路的问题。
&&& “送教下乡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以培养职业农民为目标,坚持农村基层干部的学历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同步推进,注重先进理念与农业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协调进行的培养模式。必将对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以及提升农民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是临西职教中心校长何春华对送教下乡的最新理解。
&&&&&&&&&&
&&&&&&&&&&
&&&&&&&&&&
&&&&&&&&&&
&&&&&&&&&&
&&&&&&&&&&
河北经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本站由河北经济日报社全资子公司――河北易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
Email:&&qq:2015517&电话:5
冀ICP备字号&冀新网备&
河北经济日报社网络信息部设计制作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86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民生亮点】职业教育撑起一片创业就业新天地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民生亮点》系列报道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日,长城网记者在河北书浩轴承有限公司车间采访厂长徐登新。徐印虎 摄
长城网8月27日讯(贺宏伟 梁杰秀)8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邢台临西的一家名为河北书浩的轴承厂车间看到:一群20岁左右的青年男女在控制台前熟练地操作着,数控机床上,正在加工的轴承铿然作响。厂长徐登新拉着跟记者同往的县职教中心副校长王立新的手说:&你们培养的这批学生都很不错,现在操作各方面在我们这儿都是主力。等下届学生毕业的时候,可要再分给我们一批呀!&
在这个河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采访的两天时间里,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记者切身感受,都阐释着临西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这一点,从该县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抢手程度就可见一斑。
有了技术好就业 职教学生成香饽饽
今年5月份刚刚进入轴承厂的王海菲和张冬林在质检台前熟练地操作着。徐印虎 摄
18岁的王海菲和19岁的张冬林就是徐厂长说的那批学生中的两名女孩子,今年5月份他们刚完成在临西职教中心数控轴承专业的学业,就被书浩轴承厂抢先选中,与其他2名女同学还有11名男同学一起被招录进厂。采访时,她们正在认真地对成品轴承进行质检,技术相当娴熟。&我们俩现在每个月能挣块钱吧!单位还免费管食宿。&张冬林在给记者介绍自己的收入时说,&这在我们临西这块已经算差不多啦!&不过这两个女孩子还是有点小不满,因为一起来的男孩子们都上了机床了,比她们做质检的每月要多挣600到700元,而且还计件,干活多了还能多拿钱。徐厂长安慰她们说,目前只是试用工资,等转了正,工资还会再给她们涨200到300块钱。
在徐厂长的邀请下,记者来到厂里的职工食堂。进入宽敞明亮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的座椅。正在准备伙食的大师傅告诉记者,厂里的饭菜每顿都不重样,&今天中午是土豆、茄子、冬瓜菜&,这让记者都禁不住有些羡慕。为什么这些一线技术工人会在这里享受到如此高的待遇呢?徐厂长的一席话点破了这个疑问。他说:&我们董事长对咱们这批学生非常重视,一直要求职教的学生再来一批。这些学生受过专业培训,来到厂子里之后学习很快,一般一周时间就能上机床干活了。同时,因为他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机器遇到一般的故障,不用请人就能得到及时排查和解决。&而接下来王立新校长对临西县轴承产业的介绍,进一步完善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王校长给记者介绍说,目前,临西县已发展成为河北省最大的轴承加工基地、华北最大的轴承产品集散地。全县拥有轴承生产加工企业180多家,这还不包含个体轴承专业户。据不完全统计,临西轴承专业户中拥有10万元以上资金的就达5000余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力支撑,而在越来越多的轴承企业通过更新技术装备,节能降耗,向绿色生产之路迈进的大潮中,掌握真才实学的技术性人才的价值愈加凸显。现在他们学校数控轴承专业的学生,走出校门的第一步就直接迈进企业,&抢晚了就没有了,不存在就不了业&的问题。据了解,这些学生毕业后,不仅仅限于在本地企业就业,很多人都被上海、昆山、苏州、宁波等大型机械厂&抢&走。
学好技术去创业 学好技术当老板
临西职教中心校长何春华向记者介绍该县职业教育情况。徐印虎 摄
其实,数控轴承专业学生被社会的认可和青睐只是临西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在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临西职教中心,记者见到了被誉为&青少年道德培养导师&的校长何春华,通过与他的深入交流,特别是他阐述的&技能素质是铁饭碗,综合素质是金饭碗&育人理念,让我们对临西职业教育发展有了一层更深的认识。
&&一流学生念重点,二流学生上普高,三流学生上职教&,很多人头脑中就存在一种偏见,认为职教中心培养的是学习成绩差、素质差的三流学生。&何春华说,一些中职生得不到家长、社会的认可,他们自我定位低、缺乏信心,&如果学校还把他们当做三流学生对待,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孩子们的自暴自弃。&&其实,这些学生的智力并不差,只是学习方法不当或对学习缺乏兴趣,我们职教中心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在快乐中学习、。&为此,何春华从改善学校的软硬环境入手,一方面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在社会上的地位,另一方面,提出&爱生如爱子&的理念,要求老师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耐心地呵护学生。在学校里,何春华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眼里的他,和蔼可亲,他经常与学生们一道参加体育锻炼等休闲活动,没有校长的架子,学生们有了问题也喜欢与校长直接沟通,校长的手机号成了学生热线。
2011年12月,河北省联友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树宝先生到学校参观,本来从办公室到车间步行很快就到,而何春华执意让他把奥迪车开到了实训基地门前,他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要努力掌握专业技能,敢于创新,实现工作领域的新突破,将来也要像夏总一样做老板,也要开奥迪车。夏总在你们这个年龄时,还不如你们这么优秀,这样给学生们树立了信心。
他还把以前所做的标语&学好技术再打工&更换为&学好技术去创业,学好技术当老板&这样给同学们树立榜样,树立信心,鼓励他们敢于创业。让同学们知道,职教中心毕业的学生不是打工仔,而是创业者,是成功者。
招生就业处每月一次带领学生到县著名企业鑫泰、恒泰瑞欣、联友等轴承公司实习劳动,和技术工人亲密接触,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乐趣,体验成功者的欣慰和甜蜜,给他们播下创业的种子。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可以说是100%,很多孩子就业不久就成为骨干,还有一部分人靠着技术和自己的双手独立创业当上了老板。&说起这点时,何春华一脸的自豪。据他说,学生们走出校门都是管&保修&的,学校的通讯录里记录着每个学生的联系方式,只要学生需要,&学校永远是他们强有力的后盾&。
何春华说,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贫困家庭子女助学体系,在采取助、补、奖、减等多种方式资助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温暖工程&,对合乎条件的特困家庭给予学费全免、特殊照顾,让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他们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脱贫。
杜绝教育急功近利 赢得职业教育热火朝天
记者与刚刚就业的两名职教学生交谈,深入了解他们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徐印虎 摄
在临西采访期间,我们看到的是在职业教育下快乐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如今他们已经越来越抢手。职业教育学校为那些因学习成绩欠佳而无法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建起了学习技能、实现就业的平台,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倡导&启民智、授民技、帮民富、化民风&的今天,临西的成功经验无疑告诉人们,重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将职业教育放到重要位置,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武装自己,杜绝教育的急功近利,就能赢得职业教育的热火朝天。
据了解,近年来,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首先,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以开展&送教下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完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合理布局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目前,全省有近30万青年农民,在150多所试点学校、1500多个教学点接受系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同时,围绕强化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强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监督检查,共争取19个国家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组织安排46个省级实训基地项目。另外,还稳步推进国家中职示范性学校建设,在推进首批14所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同时,争取到教育部第二批18所示范校建设立项,总数达32所,居全国前列。
(本文来源:长城网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00715条
评论164697条
评论146112条
评论122749条
评论111450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西县职教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