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手机游戏有前滚翻,侧滑和小跳,人物类似神屁太空人人,有一个图是在神屁太空人

(1人评价)
评价文档:
相关文档推荐
《小学体育教学基本功训练》
本课程首先阐述了小学体育教材的讲解与示范方法,继而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包括教材处理的
要求,处理教材的途径,教材素材的筛选,以及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训练,教学设计技能,教
学实施技能及分析评价技能做了详细的讲解。最后,本课程还就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与考核方法,体
育微格教学的作用及基本方法做了进一步探讨。
第一章 小学体育教材的讲解与示范方法
第一节 讲
讲解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材名称、学习目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要求等的一种最基本的
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语言必须科
学、简练、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还要富有感情。因此,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教师运用讲解法
的基本要求。具体的讲解方法有:直述法、分段法、概要法、侧重法、对比法、问答法、启发法、
形象法、比喻法、评价法、教育法、激励法、“双簧”法等。
一、直述法
直述法是教师直接叙述教学内容,动作名称、结构、要领,练习的方法、顺序和要求的一种讲解方
法。一般说来,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简捷、明快的讲述,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诱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给学生一个直接而鲜明的印象,引
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氛围之中,使学生活动自然地进入主题。例如,进行跳高教学时,教师可这
样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
直述法是各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惟一的方法。如果在课堂上将此法当做惟一的方法,或
使用不当,将会出现下列弊病:
1. 一堂课完全由教师讲,不易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
2. 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少,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创造能力。
3. 讲述过多,缺乏直观性教学活动,不易使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
4. 有的教师讲述时,只是把教材中叙述的动作要领复述一遍,浪费了许多教学时间。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的是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所致,有的是因为教师不会应用。为避免上述缺点,教
师在讲述时应注意下列各项要求:
教师要认清直述法的特点和利弊,了解其局限性,不把讲述法当做惟一可行的方法,要和其他
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2. 教师要熟悉并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对新出现的术语,应先做解释。
3. 教师讲述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其注意力。
4. 教师讲述不要离题太远,要少说题外话,抓住重点,突出主要问题,揭示主题。
教师讲述应尽量与直观教具、动作示范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教师讲述的信息的同时,又能获
得生动具体的印象。
6. 教师讲述之后,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讲述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太短。过长会显得单调,容易使学生疲劳;太短会影响新动作
概念的形成,缺乏吸引力。
8. 教师所使用的语言,要能被学生所接受,要尽量使用普通话。
教师讲述时的仪态要端庄自然,声音要清晰,音量要适中。为此,教师要努力掌握语言艺术,
利用语音、语调和适当的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结合学生既有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
础,用打比喻、举例、讲故事等办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
10. 教师讲述的速度要适当。速度太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不易理解;速度太慢,则容易使学
生倦怠,分散注意力。重要的地方要稍作停顿,简单的动作可讲得快一些。对一堂课时间的把握,
预先要统筹安排。
讲述要有系统,有条理,逻辑严密,用词准确恰当。
二、分段法
分段法又称分讲法,是把完整的动作按照其技术结构合理地分为若干部分,然后有步骤地针对各个
部分进行教学,最后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整个动作的一种讲解方法。分段法的优点是可以简化
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较快地掌握复杂动作的关键部分。缺点是动作
的衔接性易受到影响,易使一个完整的动作被割裂,破坏动作的整体性。所以,在运用分段法教学
时,一定要十分注意一个动作中各个部分的结合部位。例如,进行跳高教学时,我们将完整的跳高
动作分成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部分,教学中就应注意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起跳与过杆的结
合,过杆姿势与落地的结合等。
在教学实践中,分段法一般适用于某个较复杂动作的难点部分、能组合成成套动作的某些动作过程,
以及结构有明显阶段性的内容的教学。不论属于何种类型的动作,只要是运用分段法进行教学都必
须注意分段的层次和顺序。
分段的层次有三种:
第一,单层分段(即纯粹分段法)。单层分段即是将一个动作分为若干部分,先逐部分教学,然后
再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例如,在跳远教学中,先教助跑,再教起跳,然后教空中动作,再后教
落地,最后教跳远的完整动作。这种单层分段仅适用于动作结构不紧而各部分较分明的运动项目的
第二,多层分段(即渐进分段法)。这是在单层分段的基础上,在完成一、二部分后,将完成的部
分进行综合练习,即按
A———B———AB———C———ABC……这样的次序进行教学的方法。
例如,在跳远教学中,学完助跑和起跳后,不是再学习空中动作,而是把助跑与起跳结合起来练习,
然后学习空中动作,再把助跑、起跳、空中动作结合起来练习,这样,一直到学会完整的跳远动作
为止。多层分段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动作结合较严谨的运动项目。
第三,单层多层结合分段(即反复分段法)。对一些阶段性较强,而其中一些阶段结合较严密的项
目,可以采用单层与多层结合的分段法,即采用
A———AB———ABC……这样的次序进行教学
这种方法并具单层与多层两种方法的效能,既可避免多层的重复性,又可避免单层的分割性。例如,
在短跑的教学中,起跑、途中跑、撞线都可以采用单层分段法,而对起跑后的疾跑和撞线前的冲刺
则可采用多层分段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正确地学会短跑的完整技术。
分段的顺序有两种:
一是按动作结构顺序决定分段的顺序。这种方法有利于对动作建立完整结构概念,但对掌握动作却
不一定有利,它较适用于单层分段的动作。例如,进行一套技巧性动作的教学,就可按照动作的顺
序,先一个一个练习,最后完成全套动作。采用这种分段顺序时,教学重点应是那些各部分难易程
度较一致的动作。
二是按动作各部分难易程度安排分段顺序。这种分段顺序的安排可以先易后难,也可以先难后易或
难易相间,安排的根据是动作本身结构的特点。有些动作突破其难点后其他部分就会迎刃而解,则
应先难后易;有些动作要在掌握较易的部分后才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则可以先易后难;有些动作较
复杂,有些难点要在某些部分完成的基础上才便于掌握,一些部分在突破某个难点后即不攻自破,
那么这种动作的教学顺序则可采用难易交叉的分段顺序进行。
三、概要法
概要法即教师运用概括性的语言,对所授内容和要点作大概的、总括性的讲解,给学生以鲜明而深
刻的印象的教学方法。概括性的辩证思维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形式。概要法就是人类概
括性思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再生产知识和发展智能、体
能的过程,不需要像人类认识客观世界那样重复地多次认识、多次实践,只需对极其有限的典型事
例进行分析、比较、抽象等心智操作,找到它们共同的性质,进而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即可。
体育术语就是从体育运动技术中提炼出来的专门性的最集中、最概括、最精练的技术用语。它是人
们长期从事体育运动实践的产物,是人们从事体育工作时用以统一认识,便于交流信息的特殊用语。
许多体育术语是用概括性的词语来说明某个动作的名称、技术特点、动作结构、动作规格等的。在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体育术语,使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典型事例(即不同的动
作)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动作术语是对动作最本质的概括,如投掷项目最后用力时的“超越器械”
动作,便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此项目的技术要领。体操教学中的“前滚翻”、“后滚翻”等动作名称
本身便明确了动作的结构特点。
有经验的体育教师运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常把一些技术较复杂的内容和动作过程的核心要领进
行归纳、提炼,概括成几句话,甚至是几个字。这几句话或几个字便可称得上是教学语言的高度概
括。例如,把推铅球的技术要领概括为“蹬、转、送、挺、撑、推、拔”七个字,形象而又层次分
明。还有的教师把较复杂的内容编成口诀讲解。口诀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条理清楚,有一定的节奏
韵律,有些类似顺口溜或歌谣。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效果较好。
运用概要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低年级学生缺乏对体育科学常识和动作技术的实感,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指导学生着重
观察那些概括时必用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可供分析、研究的事实,使概括教学顺利进
概括教学不一定都要从感性材料开始,也可以将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作为概括的客观基础。教
师在教学之前就应该有计划地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为进行概括性的教学打好基础,使学生在概
括更深刻的结论时有可供分析、研究的材料。例如,在推铅球教学中,要求“转髋”、“送髋”,
这时要首先使学生明白髋部指的是人体的什么部位,怎样的动作叫“转”和“送”;只有当学生完
全懂得了这些内容后,“转髋”、“送髋”的术语才能帮助学生领会正确的技术要领。
如果学生对某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还不足以用来作为进行概括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引导他
们观察和思考,把旧知识和新概念结合起来,作为分析研究的材料。例如,练习支撑跳跃动作时,
要求“快速推手”,教师就要向学生讲清“推”字的含义。“推”是指主动发力推离器械,而“按”
或“扶”只是停留、扶持,没有快速推离的意思。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可把器械面比喻
成一块烫手的铁板,必须立即推离,而不能扶持或按住,这就很容易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了。
口诀只是为了把较复杂的内容加以简化、条理化。口诀必须紧扣动作结构和要领,绝不可为了
追求语句顺口和押韵而偏离动作的本质。口诀应力求简练和有层次,能用一句话说明的就不用两句,
否则就失去了口诀的意义。另外,对那些本来就不复杂的动作,不必勉强去编一大套口诀,那样反
而会显得画蛇添足。
5. 一般情况下,在复习课中或简要小结时多采用概要法。
四、侧重法
侧重法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任务的需要,抓住难点,突出重点,确定要多讲什么、少讲什
么、突出什么等,对所授内容的讲解详略、取舍要有所侧重。
任何工作都有主要和次要、重点和一般之分。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突出地解决好重点问
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突出重点之外,还要着力想出有效的办法解决难
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
果教师不把难点解决,就会给学生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正确分析和判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非
一日之功所能成,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对教材不熟悉,对学生不太了解,因
此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判断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在努力学习和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
同时,逐渐摸索和提高。例如蹲踞式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环环相扣,
顺序展开。但不管有多少个技术环节,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对全局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环节,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材重点。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是水平速度的助跑和垂直速度的起跳相结合,这
个关键就是跳远教材的重点。所谓教材难点,一是指带有普遍性、难以掌握的环节,如跳远中不会
快速而有力地起跳,步点不准,缺乏节奏等;二是指在练习跳远时,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因素
的差异而表现出来的薄弱环节,如有的腿部力量差,踏跳无力;有的心情紧张,步伐混乱等。我们
必须在着重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去解决教学难点,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运用侧重法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想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
掌握教材中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重点的基本技能掌握了,其
他有联系性的各种技能才能很好地掌握。
2. 明确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意义,引起学生重视。教师在教学之始,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本课所
要着重解决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重点课题。
3. 在讲重点问题时,要使讲解和示范等直观性演示相结合,以此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讲完之
后要及时强化,做必要的巩固和练习,也可立即对学生检查提问。
4. 教师讲述切忌平铺直叙,要满含饱满的热情,做到声音宏亮,语言简洁,吐字清晰,字字
鲜明、肯定,使学生听得清楚,而且印象鲜明。
5. 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一般。突出重点不是单纯为了解决重点,而是为了在突出解决重点
问题之后能较顺利解决其他大量非重点的一般性知识和技能。对一般性知识问题,可以略讲,少讲,
可以在学生透彻掌握重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
6. 研究、解决难点时,要弄清楚为什么学生会感到困难,难的焦点在哪里,然后根据难点部
分,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抓住重点,并突出地解决好难点,这是上好课必备的
基本条件。然而重点是相对的,各个不同教材的内容以及不同教学阶段,有其不同的教学重点和解
决办法。当侧重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能力时,可适当采用集体竞赛游戏,以促进学生学习态
度与情感的相互交流,相互激励;当侧重于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时,可在采用示范性等多种直观
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各种辅助手段或通过改变难度来帮助学生体验动作;当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
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时,可让学生观看别人的练习或表演,互相评价,或适当引入音乐
伴奏来诱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这样教师在理解所教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任务和自己的认识,细
致地进行筛选、概括和组织,将教学重点简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明确任务,使学生
集中精力主要掌握动作技术关键。
五、对比法
对比法是教师将互相联系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出动作技能
的异同点,使学生一目了然的一种讲解方法。运用对比法有助于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有利于培
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动作的鉴别力和判断力。
教师在运用对比法指导学生练习时,可采用相似技术对比、正误动作对比或练习提问对比等方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时,经常会受到已形成的技能的影响,即动作的转移。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新动作技能时,必须基于已形成的多种技能,新动作和已掌握的动作在动作结构
和要素方面共同的成分越多,两个动作相似处越多,则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若学习、
掌握前一动作能对后一动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时就应采用相似技术对比的方法,促进动作的
积极性转移。如掌握快速跑对学习急行跳远动作技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正误动作对比是教师在做出正确动作的讲解和示范之后,适当地把一些常见易犯的错误动作展
示出来,帮助学生对容易混淆和难以掌握的动作加以辨别和掌握。例如,教前滚翻时,尽管教师已
做过正确演示,但仍有学生不得要领,易犯头顶垫子的错误。此时,教师可先做正确的示范和讲解,
然后再做一头顶垫子的错误示范,结合练习对比提问,启发学生:为什么球形物体容易滚动,长方
凳却不容易滚动?这样学生就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动作,什么是错误的动作,并可防患于未然。
运用对比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注意选择对比的时机。在新授课中,一般不宜采用正误对比;若要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错
误,可采用先正后误对比。在复习课或练习中,为纠正学生错误动作,也可采用正误对比和练习提
2. 运用对比法,教师可以自己示范,也可请动作做得比较正确或明显不正确的学生来分别演
示,但对后者切忌丑化和挖苦,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还可以运用图片等各种直观教具,伴
以语言讲解,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必须熟知教材中各种动作技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掌握动作
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对比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问答法
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运动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自己
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
问答法的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不是像讲述法那样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单项交流,而是信息
双向交流。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获取一定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师
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一定的总结、评价或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可以获取一定的反馈信息。师
生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由于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回答教
师所提问题,这就必然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并在回答问题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
运动经验判断推理,弄清教学的重点、难点和不同疑点,获得新技能。这一过程不仅能启发学生思
维,激发学生求知欲,而且能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在经常问答的过程中又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利用台阶进行换脚跳练习时,学生
只会机械地交替换脚,而不懂充分蹬伸、腾空后换脚,这时教师可运用问答法,提问学生这个练习
的锻炼价值和怎样做能更好地提高锻炼效果,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而使学生明确正确的练习方法。
再如,上短跑课学习摆臂技术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教师可形象地模仿学生出现过的各
种错误动作,并由浅入深地提问这些动作为什么是错误的。对于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要及时做出
运用问答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知识不渊博,对教材掌握不透,又不善于启发
诱导的教师,运用问答法比起用直述法,更不容易控制教学活动,也容易浪费较多的教学时间。同
时,运用问答法,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否则师生之间的谈话就难以进行。
运用问答法时,对教师的要求有以下几项:
1. 做好充分准备。对提问的问题、对象,学生可能如何回答,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等,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考虑到,拟定提问提纲、时间,另外,对于为让学生顺利地回答需创造哪些条件
等,也要做好准备。
2. 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对某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逐
步引导。所提问题要明确、鲜明,应是学生所能理解的问题。
3. 注意引趣激疑,提问语言切忌呆板平淡。
4. 提问要面向全班,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思考。可采用集体回答和个别回答相结合的方式,
对回答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
七、启发法
启发法是由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自己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引导学生逐渐达到教师
的要求,最后由教师提供正确答案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如下:
1. 在授新课时,教师提出要求,但不讲解,也不示范,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
2. 可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如问题启发、直观启发、比较启发、短时间讨论和练习辅导启发。
示范和讲解尽可能让学生去做,最后由教师给以正确的答案。
3. 当学生学习新教材时,可采用竞赛法、循环法,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
性。启发法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
能力、创新能力和各种活动能力很有好处,能培养学生独立活动与积极进取的精神。然而这种方法
与其他方法相比,学习同样的内容,用的时间要长得多,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很不利,难以对学生
进行严格要求与严格训练,教师对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易具体控制。对于危险性大和难度
大的教材,不宜运用此法。
运用启发法教学时,可选择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教师不直接提供练习方法,而由学生自己思考或互相研究。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但对教师来说,这种方法很不容易,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供学生去发现
和探索。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做游戏时,可提出模仿一种动物动作的任务,对于要模仿什么动物、
什么动作不作具体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短跑技术教学
中,教师可首先说出短跑中大小腿折叠前摆的正确要领,然后问学生这一要领有什么作用,这个问
题并不要求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采用不同姿势跑的动作进行尝试和比较,如前踢腿
跑、后踢腿跑等,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去验证,从而加深理解。再如教弯道跑时,教师完全可以不
先做示范和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每位学生体验弯道跑和直道跑的不同姿势和感觉,如
在弯道骑自行车、绕圆周接力跑等,然后请学生谈感受,在讨论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归纳出弯道
跑的要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判断、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教与学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应努力做到以下
1. 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启发式教学创造条件。
2. 善于激疑,启发学生思考。
3. 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善于思考。
4.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愉快和有兴趣。
5. 直观教具的安排和场地布置要美观、合理,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八、形象法
形象法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较常
用的一种讲解方法,是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体现。形象法教学具有生动、简练、准确、形象、富
有韵律的特点,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牢、用得上,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要领。
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形象化的语言就是把抽象的
事物形象化,这就为教师传授知识、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同时还能大大减少教师的讲解时
间,易于学生口传心记,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如练习团身前滚翻时,可形象地将其称之为团成
球形;把投掷手榴弹或垒球的最后用力称为“鞭打”;学习立定跳远,可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如
原地“兔”跳或做“青蛙过河”游戏等。
运用形象法教学时,教师可把教学语言编成生动有趣的儿歌、顺口溜、口诀等,帮助学生理解、
记忆、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等能力。如教低年级学生模仿小白
兔跳的动作进行接力跳游戏时,可用简明的儿歌描述动作过程:
小白兔,跳跳跳,
两膝夹个小沙包,
跳到草地吃青草。
吃饱肚子往家跳,
看谁最先跳回家。
大家夸他“妙妙妙”。
这种形象生动、恰如其分的讲解语言,能启发学生联想小兔蹦跳时的动作形象,更能拨动学生
的心弦,引起他们强烈的练习欲望,同时对教师所描述的技术动作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运用形象法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充满感情,富有哲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美育、德
育的熏陶。
2. 教师运用的形象生动的语言要符合科学性,经得起推敲。
3. 运用形象语言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等特点,考虑他们原有的知识
九、比喻法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比喻法就是直接把某种事物说成像另一种事物,即通过事物或观念间的
彼此取代,把熟悉的东西与不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或者从熟悉的观念中引出新的观念。在体育教
学中,比喻法就是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具体事物来揭示动作的特征。
墨子在《小取》中说:“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即是指借具体生动的事物揭示所说明对
象的属性或本质。他在教学中常以具体形象的实例将所述对象与概念联系起来,从而使之更有说服
力。教师运用比喻法的目的,首先在于要创造一种语言效果,其次是用以说明一种学生不熟悉的动
作技术。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说明支撑跳跃推手要快时,把它比喻为像碰到烫手的火炉;把短跑中
的蹲踞式起跑预备姿势比喻为“弯弓搭箭”;用“离弦之箭”来比喻起跑后的疾跑等,这都是比喻法的
运用。教师在课上利用比喻,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可赋予教学内容以新的意义。
体育运动中,很多动作名称本身就包含了形象的比喻,如武术中的“大鹏展翅”、“白鹤亮翅”、
“弓箭步”、“马步”等。这些形象的比喻把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形象,对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有很大好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生动而富有趣味性的比喻语言可极大地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用以比喻某种事物的形象的是学生根本不理解的东西,这将造成混乱,
因此,教师选择的喻体应是学生熟知和理解的形象。另外,教师平淡无奇的语言也会降低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分散其注意力。而有些教师却埋怨学生的纪律性不好,这是不可取的,教师应检查自己
的教学是否能吸引学生。
十、评价法
评价法是教师针对教学目标,用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教学方法。评价法也可以是由学生
用口头语言进行的互相评价。口头语言评价有即时评价、同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三种,从信息传出与
接收的有效性方面来看,应尽量采用前面两种评价方式。
“评价”,就其通常的含义是指确定物品的价格,判定事物的价值。在作出这种价值判定之前,
先要对事物的质与量原原本本地予以描述,在这个基础上,再按照一定尺度(标准)作出价值判定。
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改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最优地完成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
可以作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自己教学优缺点的依据,从而改进教学;对学生来说,可以及
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明确自己学习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改进学习。例如,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表现、态度和动作。当学生对自身动作有了实际感受和体会时,教师就要
及时对每个学生的动作进行分析和评论,如对于技术动作完成好的给予肯定的评价,同时指出需进
一步改善的地方,使学生的技术动作更完美;而对练习时表现出畏难、胆怯、信心不足的学生,应
给予热情的鼓励,哪怕是一点儿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还可让学生自
我分析或互相分析、评价动作完成的质量。对于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刻苦锻炼的学生要及时表扬;
对个别纪律涣散、怕苦怕累的学生要严肃批评和教育。
评价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是信息反馈功能、动机强化功能和考察鉴定
(一)信息反馈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评价反馈,是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
学习进行评价,其直接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调整和改进他们的学习,从而扬长避短或长善救失,使其
活动有效地指向预期的目标;间接的目的在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来改进自己的教授活动,使教与
学相结合。另一种评价是学生间以自我教育作为大前提的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自己的
学习目标并面向自己的学习目标作出自我评价,从而调节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学并不是与教师的教脱节,只是教师以学生自我评价辅助者的身份积极地向学生传递反馈信
息。由此看出,这两种评价是相互联系的。
(二)动机强化功能
所谓教学评价的动机强化功能是指由教学评价而激发被评价者的积极性,自觉地改进教或学的
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正确的、公平合理的,特别是肯定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维持教
学过程适度的紧张状态;不正确、不合理或否定的评价,会使其积极性有某种程度的低落。不过也
有下面这种情况:否定的评价会激起“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意向。因此,评价的动机强化功能,
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到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例如,对好强的学生可以用激将法,
在作出肯定评价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对有自卑感的学生,在作出否定评价的同时要指出长处。不
过在形成性评价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否定的评语。
(三)考察、鉴定功能
教学评价除了能对学生产生促进作用外,还具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潜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
平作出客观的判定的作用。
十一、教育法
教育法是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不能把教育法单纯
归结为教师运用的方法或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方法,从整体上说,它是在教师的影响下师生共同活动
的方法。体育教学中,大量的教育工作是在学生进行身体练习的过程中实现的,这就决定了体育教
学中的教育方法必须紧密地结合身体练习这一特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等品质要在体育教学
中通过各种活动表现出来。这种表现于活动中的行为作风,充分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如果教师
能抓住这个有利因素,正确而机智地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其教育效果一定非常显著。在体育
教学中常用的教育方法有:说服、榜样、评比和奖惩等。
(一)说 服
说服就是以理服人,是教育中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是非、接受真
理、提高觉悟。通常运用的说服手段有座谈、讨论、谈话(也叫个别谈话)等。不论采取哪种方式,
教师都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学生的动机、行为,使他们不断明确参加体育
锻炼的目的,端正从事身体锻炼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
和道德品质。
(二)榜 样
树榜样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把道德观点
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了,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小学生缺乏生
活经验,富有模仿性,爱效法父母、师长,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伟人、英雄、体育明星等。
在良好环境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给学生以正确方向和巨大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但
在缺乏制度、纪律和正确舆论的环境里,榜样的作用将受到局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恰当的
榜样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道德意志品质是行之有效的。
(三)评 比
评比是指通过对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进行检查、评定、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评比是一种最经常使用的方法。通过评
比可以在集体中形成要求进步、你追我赶的气氛,这种集体气氛对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良好影响。可
以说,评比的实质就是使落后变先进,使每个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四)奖 惩
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均为辅助性的教育方法。表扬与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
的肯定评价,是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与惩罚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
定评价,是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是一种教育方法中的两个侧面,它们的目的都是肯定正确和否定错误,
其教育作用都是鼓励进步和鞭策落后。奖惩的效果与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和奖惩的方式等因素
有直接关系。但是,公正、严明的奖惩必定可以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认识自己的优点、
好的行为表现和自己的缺点与错误,明确努力方向;可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羞耻感、道义感,激
励他们积极进行自我修养,长善救失,提高道德水平。
十二、激励法
激励法是指由教师采取表扬、鼓励的手段,激发学生进取的动机,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教
学任务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点如下:
1. 以表扬鼓励为主,尤其要表扬起点低,肯努力,进步大的学生。
2. 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动机为主,调动学生自我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3. 教师在表扬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艺术性、鼓励性,否则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激励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着良好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动机,应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的自身特点,
在实践中积极提倡这种教学方法。激励法包括目标激励、特长激励、平等激励和竞赛激励等。
目标激励是指教师对学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进行经常性的或定期性的检测,以及时总
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具有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特长激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和掌握学生在身体素质或运动技能等方面的特长,及时
给予肯定和鼓励,以使其依靠强项的优势带动弱项的学习。
平等激励是指教师把同一水平的学生编成一组进行练习,这有利于学生互帮互学和情感交流,
并使他们在平等竞争、共同提高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
竞赛激励是指为学生多创造竞争条件,开展不同形式的比赛,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可提高学生
的学习热情和练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提高。
十三、“双簧”法
“双簧”是曲艺的一种,通常是由一个人蹲在后面说话,另一个人在前面配合着做手势和表演。
在体育教学中,“双簧”法正是借助曲艺的这种表演方式而形成的一种新颖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
法。它可以在武术、体操、球类、田径和游戏等许多教材中运用。
“双簧”法是指一个人做动作示范,另一个人同时讲解该动作的方法、过程、要领和要求等。由
于任何运动技术动作都是在动态过程中完成的,光靠语言讲解难以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因此,
采用“双簧”法,富有立体的真实感,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参与了教学活动,能有效地引起学生
的有意、无意注意,获取清晰的运动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模仿学习,使教学效
果更为明显。
运用“双簧”法教学时,可由教师亲自担任讲解或示范的角色,并选定一名学生担任另一个角色
配合进行,也可选择两名运动基础及表演能力较好的学生分担角色,共同完成演示任务。当然,对
于某些不适宜采用该教学法的教材,切不可生搬硬套,以免弄巧成拙。另外,在纪律较松散、锻炼
兴趣较低的班级这种方法也难以奏效。
第二节 示
示范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方法和要领
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榜样,作为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它包括教师的动作
示范、手势、步伐、眼神、表情等,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特殊的作用。由于小学生都喜欢通过模仿来
学习,因此,对于运动技能的教学来说,教师的动作示范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重要
途径。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准确优美,示范位置与示范面的选择要合理,示范的次数要
恰当,示范的时机要合适,示范还应与讲解相结合。因示范和讲解是体育教学中最根本、最有效的
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针对学生的情况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相应的动作
示范方法。具体的示范方法有:完整示范法、局部示范法、常速示范法、慢速示范法、对比示范法、
正面示范法、侧面示范法、背面示范法、镜面示范法、横队示范法、纵队示范法、圆形示范法、特
殊队形示范法、游戏示范法等。
一、完整示范法
完整示范法是教师对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不分阶段完整地进行示范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
有利于学生对一个完整的动作一次性掌握,且不会使动作受到割裂,利于保持动作的完整性和动作
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但不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较关键和较为困难的环节。
完整示范法一般适用于一些动作结构比较简单或动作虽复杂但内在结构严密不易分解的动作。
在教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动作示范,然后根据教材情
况做重点示范。在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一阶段(即粗略地掌握运动技能阶段),教师做正确的、优美
的、积极的、完整的动作示范,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跃跃欲试
的积极、主动的练习热情。运用完整示范法的一般要求:
1. 对于动作结构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力争每次示范成功。
2.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动作,可突出重点要求。
3. 简化动作要求,降低难度。
4. 采用多种专门性和诱导性的辅助练习。
二、局部示范法
局部示范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针对动作的某一个环节或部分进行示范的方法。这种方
法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个较难的动作,也有利于将一个复杂动作中的关键部分提出来加以突破,便于
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但这种教学方法常使一个完整的动作被割裂,破坏
了动作结构的整体性,如果使用不当,将会影响学生正确技能的形成。
在教学实践中,局部示范法一般适用于分析某个较复杂动作的难点部分、动作关键、动作要素,
以及能组合成成套动作的内容和某些动作过程结构有明显阶段性的内容。在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二阶
段(即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学生动觉控制能力逐渐加强,视觉控制能力仍起相当大的作用。教
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对学生尚未掌握的部分动作进行示范,或引导学生观察动作某一部分的技术细
节,或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动作中某个环节上的错误,这时可采用局部示范法,帮助学生认识、完
成动作的技术关键,提高完成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运用局部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每次示范前,应明确示范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向学生讲清楚每个
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当中的位置,使学生明确该部分作用及其与上、下部分的关系。
2. 要十分注意一个动作中结合部分的教学,以便于完整动作的衔接。
3. 局部示范法要与完整示范法结合运用,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和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
三、常速示范法
常速示范法是指教师用接近比赛的正常速度进行动作示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完整动作常
速示范法和局部动作常速示范法两种。教师在进行新教材教学时,为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完整的动
作表象,了解动作速度、力量、节奏等,一般可采用完整动作常速示范。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为
强化动作的顺序、要领,加深学生对完整动作的理解,也可重复采用完整动作的常速示范。完整动
作常速示范法能保持动作结构的完整性,保持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部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完整动
作。它具有完整示范法的一般特性。当学生在学习的某一技术环节出现问题,或动作结构复杂,用
完整法学习有困难时,可采用局部动作的常速示范法。局部动作常速示范法具有局部示范法的一般
特性和要求。
四、慢速示范法
慢速示范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情况和教学任务,用放慢动作速度的方法进行示范的一种教学
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过程,促进学生对动作关键环节的掌握。
体育教学中,很多动作是学生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对这类动作内容,教师一般应先采用完整动
作的常速示范,然后根据教材情况做重点示范,对动作的关键、重点、难点等环节尽量放慢示范的
速度,边示范边讲解。对一些学生学过的动作,为了复习和提高,也可用慢速示范法。而对一些较
复杂和难度大的动作,则可多次重复地用慢速示范方法。
运用慢速示范法教学时,一般要求:
1. 根据教材的性质、结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任务,恰当地选用完整动作慢速示范法或局部动
作慢速示范法。
2. 教师课前要认真准备,把要示范的动作反复练习,做到熟练、轻巧、优美,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需较长时间仔细观察时,特别是对空中动作和动作细节需长时间观察时,可运用直观
教具配合教学,以提高运动表象的清晰度和运动概念的准确程度。
4. 慢速示范法应与常速示范法交替使用,并结合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五、对比示范法
对比示范法是指教师为提高学生判断、分析能力而采用的相似技术动作之间的对比和正误动作
之间对比的示范方法。
一般地,掌握前一动作对后一动作的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运用相似技术对比示范可促进动
作的积极转移。运用正误对比示范,可帮助学生分清什么是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提高学生对动作
的鉴别和判断能力,预防和纠正错误的动作,加深学生对动作和概念的理解。
运用对比示范法,一般要求:
1.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知教材中每个动作的技术关键和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便于
有选择地运用对比示范,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去发现和讨论新旧动作技能之间
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请学生做示范,也可自己示范。
3. 在进行对比示范法教学时,一定要与讲解法紧密结合,要边讲边示范,提高学生分辨美与
丑、是与非的能力。
4. 示范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楚。
六、正面示范法
正面示范法是指教师面对学生做示范,通常是为了显示动作左右和上下的移动。
教师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要求,学生需观察动作的环节和要素(如速度、方向、路
线)而定,示范面是根据生物力学中关于人体运动器官三个基本运动轴和运动平面的观点而确定的。
教师的示范围绕前后轴运动时,教师就应面向学生,如篮球防守中的左右移动,单杠引体向上的上
下移动等,都应采用正面示范,这样才能使每个同学都能看清楚教师左右和上下移动的动作。正面
示范法适用于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
七、侧面示范法
侧面示范法是指教师用身体的侧面对学生做示范,通常是为了显示动作的前后移动。侧面示范
法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
根据生物力学中关于人体运动器官三个基本运动轴和运动平面的理论,教师的示范围绕横轴运
动时,教师则应采用侧面示范。如武术的弓箭步,蹲踞式跳远的起跳、腾空和人体在空中的移动路
线,前滚翻、后滚翻,支撑跳跃,走和跑的蹬、摆动作等等,为了示范前后两个方向的动作,示范
者(教师或学生)要侧身对着学生,进行侧面示范。侧面示范法适用于动作简单、结构较复杂的技
八、背面示范法
背面示范法是指教师背向学生作示范,只用于某些方向、路线变化比较复杂的动作。
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以及要求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教师的示范围绕前后轴运动时,可用
背向学生的方法进行示范。如武术教学中,由于动作方位变化多,没有一定规律,需要教师随时改
变自己的示范位置和方向,因而对其套路的学习,通常采用背面示范法教学。
九、镜面示范法
镜面示范法是指教师面向学生作示范,示范动作的方向与学生正常练习的方向相反,恰似学生
的动作在镜中的像。
在教学实践中,对简单的徒手操、广播体操等一些技术结构简单,学生容易模仿的动作,教师
可采用镜面示范法进行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动作方向正确、整齐。
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各种示范面,也就是要求学生观察的那个面,无论是正面、侧面、背面
还是镜面示范,都应注意使示范面与学生的排面平行,以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示范动作,同时还
应注意其他要求,如,避免学生面向太阳或迎风站立,避免周围环境的影响,以便学生能集中注意
十、横队示范法
横队示范法是指教师做动作示范,让学生左右排成横队队形站立进行观察、模仿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一个教学班通常都有四五十人,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
到教师的示范,必须讲求示范位置。正确的示范位置的选择,一般要根据教学中所采用的队列队形、
教材内容的性质、技术结构、教师要求学生看示范的不同部位以及安全要求等因素。在运用横队示
范法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排面等腰三角形顶点且与对面学生距离适当的位置。根据教学需要可采
用各种示范面的示范教学。例如,在教徒手操、走、跑和武术时,可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和场地的
大小,采用四列横队交错队形,做正面、侧面、背面和镜面示范。
十一、纵队示范法
纵队示范法是指教师在示范时,让学生前后重叠成纵队队形站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示范的正确位置,应该在与学生纵队宽度等距离的正前方、左侧前方或右
侧前方。教师在正前方示范时,站在领操台上,学生从小个到高个,依次站队。例如武术教学中,
套路的运动规律是由起势的方向向左运动,因此纵队示范时,教师要站在左侧前方示范,并随套路
一去一回的方向来回变换,相应变动站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看得见,听得清。再如田径中
的快速跑、接力跑、迎面接力跑等也可采用纵队示范法。
十二、圆队示范法
圆队示范法是指教师在做动作示范时,令学生成圆形队形站立的教学方法。由于圆形队形具有
灵活多变的特点,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观察和情感交流,所以,这种方法在
实践中深受广大体育教师的喜爱。
运用圆队示范法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场地的大小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单圆
队形或多圆队形。教师站在靠近圆圈的位置进行示范和指导。无论是单圆队形,还是多圆队形,都
可排成横队或纵队。所谓圆形横队是指学生面向圆心左右站立的队形,而圆形纵队是指学生身体侧
向圆心前后站立的队形。教定位动作时,例如原地徒手操、熟悉性球操等,如果学生人数比较少,
在场地、器材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单圆横队示范法进行教学,如果学生人数比较多,可采用多圆
横队法进行教学。
教移动动作时,例如行进间操、篮球运球游戏等,可根据人数的多少,采用单圆纵队示范法和
多圆纵队示范法。但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开始学习动作阶段,要尽可能少用圆圈队形,因
为依这种队形站立,学生看教师示范的角度不同,方向也不同,这使得学生掌握动作有一定困难。
十三、特殊队形(马蹄形、八字形等)示范法
在体育教学中,示范位置的选择与动作方向、器械、队列队形等都有直接联系。不需要固定场
地的教学内容,如徒手操、武术等,教师根据动作结构、教材性质,可采用横队、纵队或圆形的队
形示范,其示范位置可以在队伍的正面、侧面,有时甚至在队伍的后面或中央。对一些需要固定场
地、器材的教学内容,如球类、投掷、跳跃等的动作示范,应使投掷物的落地方向避开学生队形,
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学需要,采用一些特殊队形,如马蹄形、菱形、扇形、十字队形、梯字队形、
人字队形、八字队形等,进行示范和指导学生观察。
体操、田径、球类、游戏等项目,大多采用侧面示范,学生横队站立的方法。如遇学生人数比
较多,又受场地的限制时,就可采用队列两边分开成马蹄形,教师在中间进行示范的方法进行教学。
铅球教学队形可采用八字队形,既适合教师示范和讲解,又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教师的动作,
还能注意到安全等因素。
为使队形组织得比较集中,以利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技巧教学可采用菱形队形,这样可增添
教学组织的艺术美,适合男女生合班教学,便于学生相互观察和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十四、游戏示范法
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促进身体发展的一般性游戏活动和与各运动项目密切
相关的专门性游戏。由于游戏教学的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形式生动活泼,过程千变万化,富有趣
味性,且有一定的竞赛成份,所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游戏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其他教材是一样的,即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如
奔跑、跳跃、投掷、对抗与负重、球类,来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和各种基本活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全
面发展。游戏教材对各运动项目起着建立正确的形象和概念,帮助巩固已掌握的动作,纠正错误动
作,了解和熟悉简单的战术及其实际运用的作用,使技术训练逐步向正规性、完整性方面过渡。例
如,端线篮球、小手球游戏等。游戏教材还具有一定的情节和情景,学生在活动中最易表现出各种
思想行为倾向,因此,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可受到不同的教育。例如,“把红旗举起来”、
“排雷小英雄”,可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爱国主义及共产主义思想品质。游戏可以在课的开始、准
备、过程当中或结束部分使用,它是复习、巩固和提高动作的基本技术要领的综合性教学手段。
为了组织好每一个游戏活动,教师需要找出游戏教学中的特点,掌握各种类型游戏的规律性,
掌握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游戏的示范必须与讲解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游戏的方法
和过程。根据游戏内容的难易程度,可以先讲解后示范、边讲解边示范,也可以先示范后讲解。有
的需要完整示范,有的只要求示范关键动作,也有的可让学生尝试性地模仿练习。讲解游戏的顺序,
一般按照游戏的名称、方法、过程、规则、要求和结果进行,特别要讲清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讲规
则时应力求生动形象,简要明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运用“双簧”法演示游戏,效果甚佳。
游戏对小学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并根据教学任务
和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以及人数、场地、器材、时间、季节等因素周密而细致
的进行组织和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游戏的预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章 小学体育教材的处理方法
小学体育教材是根据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为实现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以国家颁发的小学体育
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小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编订的,便于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体
育卫生保健常识和各种运动动作知识。小学体育教材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小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教学、
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小学体育目标和其他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由于小学体育教材“素
材”非常广泛,涉及人类个体的生活、劳动、健身、娱乐、防卫等各方面,这些运动动作可以根据
不同需要重新组合和建构,使其动作的形式和方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利用,具有多样而又
复杂的特性,因此,绝不能将其机械照搬、简单套用为体育教材。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认真学
习和研究体育教材,掌握小学体育教材的处理方法,不断提高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小学体育教材处理方法的程序、步骤包括处理教材的要求、处理教材的途径、体育教材“素材”的筛
选等几方面内容。
第一节 教材处理的要求
小学体育教材的“素材”是人类根据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编的未经集中、提炼和加工
的各种身体文化活动中所有能够对人体产生强身健体、娱悦身心作用的知识和动作。它与以发展小
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为根本任务的小学体育教材有较大的区别,因此,“素材”并不等于体育教材,
必须根据小学体育目标,考虑到“素材”的价值性、可能性、科学性、区别性、教育性、基础性、整
体性、文化性等,对其有所甄别和取舍。
一、价值性
价值性是指小学体育教材要体现出对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效果、作用、功能以及实效性,
要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效果进行简单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和家长进行督促和检查。在确
定体育教材时,要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为准则,将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锻炼身
体效果好,具有实际意义的跑、跳、投、攀登、爬越、支撑、平衡等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的内容纳入教材,根据体育的要求,按照其对小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锻炼、身心娱乐、运动文化
修养的提高等进行最基本的价值分类。
在选编小学体育教材内容时,要注意反映新大纲的特点,在增加身体锻炼内容的同时,要充实
体育基础常识和卫生保健教育的内容,使体育教材既能发挥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作用,又有利于培
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体育常识主要是让小学生了解
体育的基本知识和锻炼身体的常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体育文化素养,使其养成锻炼身体的
习惯。卫生保健知识教材主要侧重于个人卫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目的是使学生懂得一些最基
本的个人保健常识。安全常识部分,应体现一些最常见的安全知识,体现养护与锻炼并重的指导思
想。中华养生知识中可通过选编易于为儿童接受,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知识及古代养生
知识中的精华,为增强学生,乃至全民族的体质服务。
在选编体育基本技术动作和基本技能类的教材时,要以使小学生身体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使
其掌握一定数量不同性质的运动动作,适应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
最基本的运动技能的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让他们感到运动的乐趣,在活动中逐步熟
悉和了解各项运动的特性,发展运动感、知觉能力。与运动技术项目不同,小学体育教材的价值性
不是体现在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上,而是体现在对小学生身体和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方面、锻炼的
实效性以及教育的价值方面。因此,小学低年级的教材应主要选择一些走、跑、跳、投、攀、爬、
滚翻、平衡等简单内容,中高年级则应逐步学习运动的一些基本动作,以提高神经、肌肉系统的协
调性,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建立技能储备,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打好基础。
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则体现出为发展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发展与提高,有效地
增强学生体质,改变小学生身体素质落后状况的价值。
二、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选编的小学体育教材要适合小学生的实际和本地区季节、气候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指小学阶段各年龄段特征,学生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兴趣爱好
和对体育的认识等情况;本地区季节、气候的实际情况是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季节、气候体现出
不同的特点,南北两地在同一季节,气温差别较大;学校的实际情况则是指学校经费使用状况(主
要指用于体育场馆设备条件等方面的经费)、场馆器材设备的现状、师资队伍的现状以及传统体育
活动项目发展现状等。
教师在选编教材时,要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那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易于为学
生接受,可确保学生安全,无危险性或在采取适当措施之后对学生身体无危害的动作知识内容选为
教材。例如运动动作素材重复不能太多,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对动作技术、细节要求太高,
要求太高学生难以掌握;同时又不能太简单,使学生不经努力就可学会。总之,小学体育教材的选
择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目前,根据我国小学体育发展的现状,特别是根据地区间差异
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购置应有所不同。建国后,党和政府曾多次颁发和规定了学校场地、
器材、设备的标准,但是据调查,全国中小学能够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仅有
20%左右,大多数学校
仍需进一步完善,否则,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完成国家颁发的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限制学校体
育课程的正常运行。所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当前来说仍是发展小学体育的必经之路。教师要
因地制宜,土法上马,修旧制废,就地取材,以《大纲》为依据,自制简易器材和替代品,自编乡
土教材,提高现有器材的利用率,逐步达到《目标》标准,尽快完善执行《大纲》要求的物质条件。
三、科学性
教材的科学性是指教材本身应体现出有利于体育课程目标的完成,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
动作结构合理、有效、安全、卫生、健美的特征。
小学体育教材科学性主要是从动作技术结构的合理性、有效性,运动实践过程中的合理性、规
律性,运动负荷的适宜性等方面反映出来的。教材的科学性是体育课程教学科学化的前提。教师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动作技术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材中动作的合理性是指动作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必须符合动力学原理、人体解剖学特征以
及人体生理功能和心理变化规律等客观标准。小学阶段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形态、机体活动能
力、心理状态不同,因此,教材的选择要考虑动作对身体的锻炼效果。同样一个动作,对有的学生
锻炼的效果好一些,而对其他人可能就差一些;在某一阶段锻炼的效果可能较好,而过一段时间可
能效果又差一些。所以,动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是相对的,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选择教材。要将那
些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以及内脏器官系统功能
发展,有利于学生养成坐、立、走、跑的正确姿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健美体格,安全、卫生,有利
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动作选编为教材。
(二)运动动作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运动动作的学习和锻炼,应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在粗略掌握动
作阶段,教学重点是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教具,进行正确的讲解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并防止和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多余动作,使学生抓住动作重点,粗略掌握动作要领。在改进和提高动
作阶段,则要使学生在粗略掌握运动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紧张情绪,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建
立起比较正确的动力定型。教师可综合运用各种教法,帮助学生认识动作的技术关键,找出错误原
因和改进办法。到了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发展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并能在各
种变化的条件下,自如地运用。这一阶段要求教师运用完整的教法,在多种变化的条件下,让学生
自主练习。教师要加强指导,严格要求动作技能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不断巩固动力定型。动作技能
形成的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的,由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各阶段的时限也不同。在体育课程教
学中,学生动作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并不是最终目的,体育课教学是为学生进一步形成技能,锻炼身
体打下良好的基础服务的。因此,在动作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按照人的认识活动的规律以及动
作技能形成规律,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掌握,才能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的科学性。
(三)体育教材学习和锻炼过程中运动负荷的适宜性
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它反映着动作练习过程中身体的生理机
能变化。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因素主要是动作练习的数量、强度、密度、时间和质量等。数量是指
动作练习的次数、重量、距离的总和;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动作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数量的
多少以及用力时的紧张程度,即单位时间的生理负荷;密度是动作练习之间间隔的长短和课内练习
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时间是指一次课的总时间;质量则是指动作技术规格和要求,在体育课
程实施过程中,它既包含运动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也包括学生身体的锻炼和体质的增强。学生在反
复练习的过程中,身体机能活动能力同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是在
练习的开始时,机能活动的能力逐步上升,然后达到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最高水平,最后又逐渐下
降。少年儿童的机能活动能力受教育性质的影响,一般是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延续时间较短,
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低。至于各阶段身体机能的上升、下降的快慢,延续时间的长短,除了
与教材本身的性质、特点、教材的组织、教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外,还随着学生年龄、性别、训练
水平以及气候条件的不同有差别。对小学生来说,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由于运动负荷安排的不
同,会出现有益、有害、无效三种不同结果,只有在适宜的运动负荷刺激下,才能收到有益的效果。
此时心率波动区间一般以
120 次~140 次/分为宜。
总的来说,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应该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按从小到大的
顺序安排。由于教学对象及其他条件不同,课的运动负荷的安排也应该有所不同。学期开始阶段,
运动负荷应该小一些,以后可逐步加大。例如,低年级学生应该比高年级学生的运动负荷量小一些。
具体安排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时,由于课的目标与要求不同,运动负荷的安排也应该不同。例如,使
用同一教材时,以练习和掌握动作为主的课应比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的课的运动负荷要小一些。安
排课的运动负荷时,要考虑到教材的性质、难易程度、活动范围以及运动负荷与学生身心特点之间
的关系。例如,游戏、小球类的教学,运动负荷可以大些;武术技巧等的运动负荷就应小些。涉及
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安排时,还要把练习与休息,运动负荷较大与较小的练习交替安排,一般来说,
强度小,密度则要大;强度大,密度则要小。安排课的运动负荷都在课前进行,但课的实践过程中
有关条件的改变,如气候的突然变化等情况,往往使实际教学与安排有出入。因此,教师应灵活掌
握调节教材实施过程中运动负荷的方法。
由于教材的性质、特点、难易程度以及活动范围的不同会造成学生身体承受的负担量不同,因
此,在课中可通过对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的增减来调节运动负荷,一般可通过以下几项来
改变教材内容、教法。例如同样距离的走跑交替的练习可改为自然地形跑、跳绳、掷沙
袋、俯卧撑等单项练习,可组合成循环练习,这就增加了运动负荷,反之则会减少运动负荷。②
改变动作的基本要素。例如,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运动动作的速度、幅度、时间来提高或减小运动
改变动作练习的密度。例如,可通过增减重复练习的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的时间和练
习之间的休息时间来调整运动负荷。④
改变练习的条件。例如,可通过增减竞赛的因素,扩大或
缩小活动的范围,改变器材的重量,附加辅助练习等调节运动负荷。⑤
通过运动讲解、示范、小
组指导,组织学生互相观察、互相纠正错误动作等方法来减少运动负荷。
四、区别性
区别性是指在体育教材的选择与安排上,既要考虑到体育课程目标、组织教法的要求,以及运
动负荷的大小,还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体质状况的实际,以便于学生接
受。此外,还应考虑到学校的场地和设备、气候等客观条件。它是以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教
学的实际需要为理论依据的。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体育基础好的学生,虽然同
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的身体发展和知识基础程度大体趋于同等水平,但个体之间仍然是不平衡
的。因此,即使同一年级的学生在年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必然的差
别。另外,他们还存在着兴趣爱好和运动专长等方面的差异。
区别性就是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如建立学生健康卡片、运动技
能测验等,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组织纪律、接受能力,以及场地、器材的数量和本地
区的气候特征等。教师在掌握了这些实际情况后,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
灵活的组织形式以及有针对性的教法。例如,在动作教学中,可以临时按学生的程度分组,各组分
别进行超越不同高度障碍的练习,或用不同重量的器材进行投掷动作练习。在复习同一教材时,可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进行练习,如可以选用不同姿势跳绳,不同姿势的跳高过竿;滚翻动作
可以做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等简单的任意组合动作;跑的距离可因组别的程度不同而异,或跑
不同长短的距离,或者固定距离用不同时间跑完。在改进技术动作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在大多数学
生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使程度较好和较差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体育教材中实践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运动动作。由于运动的对象有差异,运动动作本身也存在差
别性。这个差别性具体表现在动作的难与易、简与繁上。教师要全面分析教材的“易与难”、“简与
繁”的界限。其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难与易”、“简与繁”的界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
非常灵活的。例如,学生在初学某一教材时,感觉当然是难的,但通过教师合理的教学,学生掌握
起来就会变得容易。同一教材对不同身体水平的学生来讲,会得出难与易不同的结果。例如,“劈
叉”、“下桥”动作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是较难的,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却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教师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基础来全面分析教材,切不可绝对化。
区别性还体现在有关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教材内容上。根据不同年龄的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对
低年级学生主要安排以发展柔韧、反应速度、动作频率为主的教材内容;中年级安排以发展灵敏性、
有氧耐力为主的教材内容;高年级则安排以发展力量(尤其是上肢、上体力量)和有氧耐力为主的
教材内容,重点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的功能。在游戏类教材的安排中,对低年级
学生可选择一些形象的戏剧性的游戏,对高年级学生则可采用培养综合技能的智力性游戏。同时,
男学生应侧重竞争性强的活动,女学生则应侧重有韵律的舞蹈动作等。
五、教育性
小学体育教材的选编应充分体现教育性。所谓教育性就是指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一致性。
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社会道德规范、高度智慧、现代审美素养和发达劳动能力的人才,
小学体育课程必须把那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小
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使他们具有动作美、身体美,能使其尽快转化为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技能的
一些基本动作形式列为教材内容。因此,小学体育教材的内容,应该能反映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
从育人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社会主义的方向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利于提高小学
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使教材能有效地完成小学体育的教学目
标和任务,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教师要抓住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多,其中很
多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如体育基本常识,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本身
的教育因素,结合儿童特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如可在学习中国武术以及传统体育养生保健知识
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小学体育教材中大部分游戏活动都有一定的主题思想、
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必要的规则,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中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小学生进行团结友爱、遵
守纪律、勇于克服困难的教育。队列和体操队形教材,是教育小学生热爱解放军,学习解放军,培
养小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的重要内容,对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有积极的
意义。有的教材本身思想性不十分明显,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充
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通过技巧、支撑跳跃、耐久跑等
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儿童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组
织法,密切配合思想教育。例如,通过基本体操练习中的互相帮助和保护,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关心、
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器材的布置与归还,以及器材的使用规定等方面,可以培养小学生热
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总之,把教材组织、教法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既有
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能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适合儿童特点,经常用实例进行教育,避免
成人化说教。另外,教师应该首先树立师表形象,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耐
心教育,既坚持正面教育,又防止简单粗暴,要认识到变相体罚学生只能反映教师的无能。
六、基础性
小学体育教材的基础性是由小学教育的性质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小学体育是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基础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
小学体育教材要体现基础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小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性
小学体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他们锻炼
身体,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人体基
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使他们获得锻炼身体的实效。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
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尤其是骨骼肌肉的发展很不完善,可塑性非常大,如果不加注意,身体的某
些部位还可能长成畸形。因此,体育课程教学中应采用各种练习,尤其要选编一些能发展学生的基
本运动能力和正确的身体姿势(坐、立、走、跑)的基本动作练习为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一些基
本性的运动技能,来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形成优美的身体姿态。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性
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动机中,直接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相联系的动机占主导地位。孩子们开
始时仅对体育动作的外部形象感兴趣,而且兴趣比较广泛,对多种体育运动都喜欢,以后才逐步产
生分化性和选择性兴趣,特别是对带情节性的体育游戏和竞赛性、对抗性较强的动作感兴趣。但由
于小学阶段,学生的体育才能刚刚形成,运动能力较差,因此,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要注意选择
运动动作简易,易学易练,而内容又丰富多彩的内容。课程中应多进行游戏、集体性比赛和学习简
单优美的体育运动,使小学生能感知一些优美的体育动作,以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
(三)小学生文化教育水平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学生不仅身体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而且认识发展能力也处于正
在形成阶段。因此,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中要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易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简单
的动作技术,初步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对于小学生来讲,应只要求他们学习一些浅显的基
础常识,而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例如,小学生都会跑、跳、投等自然动
作,但要使他们姿势正确,提高相应动作的速度、高度、远度,就要让他们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动作
技术,并进行锻炼,久而久之便可形成技能。
(四)小学生运动素质发展的基础性
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五个方面。它是人身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
衡量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鉴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小学生运动素质较差,因而必须根据少年儿
童的“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选择相当数量的能够发展运动素质的内容,并适当地安排在课堂教
学中,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体育教材要体现基础性,就要选编动作简单,身体锻炼效果好,学生易学易练,既安全又
有趣味,形式方法多样,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及动作,以利于小学生德、智、体
的全面发展。
七、整体性
教材是为体育课程目标服务的。在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于某一个动作或一项教材来说,
它具有主要锻炼人体某一部位或优先发展某一身体素质的特点。例如,关于走和跑的教材,主要是
侧重增强下肢力量及身体协调性;关于仰卧起坐的教材,主要是侧重增强腹背肌力量;关于引体向
上的教材,主要是侧重增强上肢力量。而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完整的统一体,人体内部
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就要求身
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全面的协调的发展,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人体发展的畸形,并损害健康。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各类教材内容对发展人体的作用,并恰当地选择教材内容。要想全
面地安排教材内容,首先要认识到其保证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搞清楚前次课与本次课的
关系,这一教材与另一教材的联系,认真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在具体安排一节课的内容
时,要注意不同性质教材间的合理搭配,以充分发挥体育教材的整体性。
在各种教材中,教师要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掘某些教材内容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的整体性作用。如基本体操,对于培养小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有很大作用。
又例如游戏教材,形式生活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是少年儿童喜爱的活动,而且是帮助他们认
识自然和社会,加强相互了解和团结友爱,发展智能的教育手段。游戏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他们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增强体质,并使他们学会正确的动作,为将来学习较复杂的
动作和技能打好基础。由于游戏一般多是集体进行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因素,因此还可以培养
学生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另外,
游戏教材还能培养儿童对体育的兴趣,启发儿童大脑的思维活动,促进智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使所选教材的内容与方法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还必须将其与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
结合起来,使教材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整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原国家教委制定颁发的新的课程计划,使体育课程由原来单一的学科类课程,变为了学科类课
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我们在实施《大纲》时,应从两类课程教材的整体性出发,在
上好学科类体育课的同时,充分利用活动类体育课规定的授课时数,上好活动类体育课,充分发挥
两类课程教材对发展学生身体,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使两类课程教材优
势互补,共同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实现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
八、文化性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广大人民具有爱好健身、游戏、娱
乐、武术技击,以及注重养生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身体文化活动体系。身体文化活动是
人们根据社会的需要,通过人体自身的各种动作(不包括生产性和社会交往的各种动作)所展现的
文化现象及其成果。它是一种不分地域、国界广为流传的世界性文化活动,为小学体育教材提供了
非常丰富的素材。身体文化活动不仅有它外在的身体活动,以及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等物态体系,
而且具有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与学校教育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
表现在身体文化活动中有很多内容(但不是全部)经过加工、改造可以作为体育教材,成为教育的
重要手段,当然这种加工、改造绝不是照搬套用。因此,在学校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教育
过程中对体育运动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这不仅是教育的需要,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
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需要。如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的体育常识教材中可以教
育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任务和锻炼身体的意义,使他们知道锻炼身体的道理和方法。通过普及
中华民族传统养生知识,对学生进行健身教育,使他们借鉴优秀传统,弘扬华夏文化,增强民族自
豪感;通过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保护视力、牙齿,了解个人卫生和睡眠的要求以及
坐、立、行等行为规范。在体育常识教材中结合体育实践课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游戏、足球、乒
乓球、田径、排球、武术、篮球、体操等运动项目简况,不仅能使他们了解这些与教材有关的运动
项目的意义、作用以及所包含的内容和简单的竞赛规则常识,而且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
们的体育文化素养。
第二节 处理教材的途径
一、调整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
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大纲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早在
1950 年 8 月,教育部就颁发
了由“教学要点”、“体育教学目的”、“教材纲要”三部分组成的《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至今已先后五次进行修订,体现了国家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环境、
气候环境、经济发展等差异较大,体育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体育教学大纲既高度统一,又具
有一定的灵活性。由于长期受“运动就是体育”,用竞技代替体育的体育观的影响,学校体育把竞技
运动当作“体育”,大纲中规定的教材也仍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构建的,而
且内容大多以运动动作描述为主,灵活性显得不够。因而,我们对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材内容,
必须在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宗旨,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调整,以充分发挥
体育的功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与功能,使学生身心进一步得到发展,为终身化体育奠定
(一)教材分类的调整
小学体育教材是完成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
特点,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他们正常生长发育为目标,按照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态,促进
他们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
病的低抗能力等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类。改变过去那种以竞技为目的,以运动技术项目为中心的
教材编排体系,紧密围绕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进行教材分类。
(二)基本部分教材与选用部分教材的调整
教学大纲为了体现教材的统一性和灵活性,将教材内容分为基本部分(占全部教材内容的
70%~80%)和选用部分(占全部教材内容的
20%~30%)。基本部分的教材是大纲的主要构成部
分,是保证全体学生全面有效地锻炼身体的基本部分。从现行大纲的内容上看,这部分教材易教、
易学,难度不大,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不必做较大的调整。选用部分教材的内容是体现大纲
灵活性的。教师在完成基本部分教材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可根据大纲选编教材的原则,也可从客观
实际出发,补充本民族、本地区、本学校的乡土教材或传统体育教材,或增加儿童感兴趣的教材内
容。如小球类教材,各校可根据大纲规定的小球类教材内容的时数、比重任选,并调整开设此课程
的年级。至于具体教学内容除按大纲规定的以外,还可结合实际需要进行选编。根据本校实际以及
学生身体发展水平,一方面可将选用部分的授课时数用于对基本部分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提高,另一
方面,也可以用选用部分的授课时数调整基本部分教材内容的时数、比重,即把选用部分的时数增
加到基本部分的授课时数上,以保证基本部分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教材内容分布上的调整
教学大纲中教材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小学体育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大多为体育卫生保
健常识,包括如何上好体育课、体育运动简介、运动卫生、卫生保健、安全常识、名人健身故事以
及中华养生知识等内容。根据小学生实际,体育卫生保健常识可分为低年级(一、二年级)和中
(二、三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两个教学阶段进行教学。
对一、二年级学生可安排一些诸如怎样上好体育课、课前应作好哪些准备活动以及做广播操、
眼保健操和游戏的好处等比较浅显的体育常识教材。而卫生保健的教学则应侧重于个人卫生、行为
习惯以及安全知识等方面内容。
中、高年级的体育常识教材可结合基本教材的内容,介绍一些游泳、球类、田径、体操等运动
项目的简况,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结合“达标”工作的开展,对三年级
以上的学生还可增加介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意义、标准和要求的内容。三至六年级是小学生
身体发展较快的阶段,此阶段应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教材中应安排人体各主
要部位的名称,脊柱的异常弯曲与防治,人体的心脏、肺、大脑的功能以及自测脉搏的方法和自身
身体评价等内容。由于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部分学生已进入青春发育期,因此教材中可对青春期营
养、锻炼与卫生知识等作一般性介绍。至于体育卫生保健常识教材的分布,总的来讲,低年级可适
当偏少,中、高年级则应逐渐增多。
实践部分教材内容总的特点是帮助学生打好身体、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基础。
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在一、二年级教学内容应以简单的人体基本活动为
主,如走、跑、跳、投、攀、爬、滚翻、平衡动作、简单的体操动作,以及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
动作;而中、高年级则应以田径运动的跑、跳、投等基础项目,即对所用场地、器材设备要求不高,
动作规格要求不高,易于教师教和学生学习、锻炼的教材内容为主,并配合以游戏、韵律活动和舞
蹈、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重在发展身体素质等方面内容的教材。
(四)教材内容与时数上的调整
原国家教委(1994
年 14 号文件印发)《实行新的时制对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教学)
计划进行调整的意见》以及《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体育教学大纲(试用)的调整意
见》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的授课时数、教学内容》作出了调整。
从学时调整方面看,六年制小学一、二年级周课时均为
2 学时,三至六年级为
3 学时,五年制小学
周学时均为
2 学时。从教材内容调整方面看,六年制小学调整较少。五年制小学删减了基本体操有
关队列教学内容中较复杂的队形变换;小球类项目可根据各校实际条件,选用小篮球、小排球、小
足球中的一项作为教材;将部分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移至活动课程中;另外还删减了一些辅助教学
内容和作为身体锻炼手段的内容。这次对大纲部分内容的调整,是在不改变大纲体系结构的前提下
进行的。调整后的内容更为精练,要求通过合理安排全年、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好单元教材的
授课时数,充实体育课的准备和结束部分的内容,精选和配备教材。在保证学生学好、练好大纲中
规定的必修教学内容的同时,从两类课程的整体观出发,充分利用活动类体育课规定的授课时数,
上好活动类课程。
二、把握体育教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教材安排的系统性,总的来说就是指教材安排的顺序与搭配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但是必须
处理好教材的纵横联系。教材的纵向联系是指同类教材中该项动作是由单个到组合,再到运动活动
项目这样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动作结构体系构成的系统性。其内容包括某项教材的意义、特点,该
教材在小学各年级中的分布情况,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整个小学阶段该项教材应达到的教学目
标等。其目的是使教师能够系统了解整个小学阶段各类教材的全貌。例如同是投掷项目,一年级的
教材内容是持轻物向有标志的方向掷准、掷远;二年级的教材内容是持轻物投过
3 米高的模绳;三年级则要求用单手或双手向前推、抛实心球,器材的重量逐年适当增加,这样就
体现了该教材的纵向联系。
教材的横向联系是指某项教材本身与其他教材的相互联系。根据小学各年级的总的体育目标而
编订的各项教材,除了有其自身的动作体系外,还与其他教材体系之间有密切联系。如投掷教材教
学目的在于发展小学生的力量素质,增强上肢及腰腹力量,但它又与攀登、爬越的教材紧密联系。
研究教材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变化情况、要求,围绕年级教学目
标,制定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和某些动作单元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材的顺序,按课次安
排教材内容,提出主教材之间在知识、技能、素质、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学要求并采用相应的
组织措施,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以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有效地锻炼身体。
在具体安排每节课教材的先后顺序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 安排新旧教材的顺序时,一般是将新教材放在课的前部分,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去完成。
教新教材时,教师指导的时间相对地要多些,学生练习的时间相对要少些。在课的后部分安排复习
旧教材时,练习的时间要多些,这样就能使学生的生理负荷逐步上升,符合小学生人体机能活动变
化的规律。
2. 在安排培养速度、灵敏与力量、耐力等不同身体素质的教材时,一般是把培养力量与耐力
的教材放在课的后部分,因为培养力量与耐力的动作容易造成学生身体疲劳,从而影响学生学习速
度与灵敏性质的教材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造成伤害事故。
3. 在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时,一般是把较复杂的教材放在课的前部分,较简易的教材放
在课的后部分。
4. 在安排运动强度大小不同的教材时,一般是把运动负荷大的教材放在课的后部分,并要注
意间隔休息。
5. 对容易引起学生高度兴奋的教材,如游戏,一般放在课的后部分,以免学生兴奋扩散,影
响后面教材的进行。在进行低年级体育课教学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6. 在安排一节课中教材内容的搭配时,要尽量考虑如何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三、确定重点教材
知道如何确定和实施重点教材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这对于完成体育课程目标具有
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确定重点教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爱太空人 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