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大逃脱求索科学 密室逃脱生活

打工者写诗——在压抑中梦想 在迷茫中求索(图)_网易新闻
打工者写诗——在压抑中梦想 在迷茫中求索(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渴望升华 漫画/李法明  打工者创作的诗歌,随着打工者的脚步漂泊在路上,从一个个侧面,记述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进城务工的潮起潮涌和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多年以来,提起打工文学创作,评论界和读者多用两个字概括:诉苦。
  我们在关注他们的诗歌,也在关注他们的生活。他们说,如果人们认为诉苦是打工诗歌的底色,那正折射出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因为生活真的很艰辛。
  苦闷的诗歌下隐藏着诗人一颗怎样的内心?打工者们是因苦涩、压抑被填满而陷入迷茫,还是努力在希望中找寻一丝光亮?
  一、打工诗歌:
  愤怒苦闷是底色?
  “一锤砸在虚假的上帝/它并不存在。/它看不到建筑者的疾苦……/一锤砸在建筑商的头/他榨取建筑者的剩余劳动。/还压薪,拖薪,欠薪,扣薪/一锤砸在监工的脚上/这丧家的狗。向他捏紧愤怒的拳头/一锤,一锤,一锤/一锤砸在我的大拇指/榔头握得更紧/一锤砸在我的左腕/榔头在飞,錾子在追/一锤砸在零点三十分。天空破碎。”写这首《榔头歌》的时候,作者程鹏还在深圳的建筑工地上梦想着美好的未来。在近日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他说自己刚失业,正在为车祸受伤的母亲筹集高额的医疗费。
  程鹏对记者回忆当初的梦想时说:“我最初的理想是当作家,改变农民的命运,那时我尽情地描写了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外出务工,是为了赚钱,再后来,想做好装修,但都很失败,包括我的文字。”
  许多和程鹏有着同样经历的打工诗人,他们的诗歌里充满了对现实的控诉:苦涩、压抑的流水线,繁重、艰辛的工地劳动,捉襟见肘的生活,思念妻儿的内心……
  “好些年了,我比一片羽毛更飘荡/从大凉山到嘉兴,我在羽绒服厂填着鸭毛/我被唤作‘鸭头’时遗失了那部《指路经》……”5月23日,站在天津大剧院的聚光灯下,彝族诗人吉克阿优缓缓朗诵出这首诗歌《迟到》。记者在台下见到他时,他正在和周围的打工诗人愉快地聊天,青春阳光、活泼开朗的外形很难与他的诗歌所展现的压抑苦闷相勾连。但他却告诉记者:“我在奔波时,内心里是充满希望的,所以以前不停地换工作换城市,但是现实终究是很残酷的,梦想一次又一次离我越来越远。”
  “从北京退到深圳/从东莞退到杭州/从常熟退到宁波/从温州退到成都/退到泥土、草木/五谷的香气里,故乡依然很远/是一只走失的草鞋/退,继续退,从工地里退出来/从机器里退出来,从那滴泪水里/退出来,从四十岁退到三十岁/二十岁、十岁……/故乡依然很远/是一只走失的草鞋/退,继续退,面朝未来/退到母亲的身体,那里,没有荣辱。”饱尝20多年颠沛之苦的制鞋厂工人唐以洪用这首《退着回到故乡》表达了他因无休止的流浪而滋生的绝望。
  贫穷、迷茫,以及对生活的无奈,是读者在打工诗歌中经常看到的抱怨情绪,其中包含着打工诗人们对时代的批判和对成功的渴望。他们说,愤怒是打工诗歌的底色,因为生活真的很艰辛。因此,他们很少用华丽的语言去装点诗作,有时诗人会感到诗歌的无力和无用,于是,他们选择用调侃和反讽来缓解内心的痛。
  中国有3亿多的农民工,他们用双手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却仿佛离我们很远,他们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诗篇。他们的诗歌虽然少了阳春白雪的美感,却添了下里巴人的真实。
  二、打工诗人:
  苦难是人生主色彩?
  记者问:“苦难是打工诗歌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吗?”
  打工诗人回答:“是的。”
  在《工人日报》记者采访的几个打工者中,上述提问的回答几乎成了标准答案。东莞女工、与韩寒、邢荣勤、春树等一同入选“中国80后作家实力榜”的诗人郑小琼曾在散文《铁》中表述:“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视角常常把一己所识的打工当作了唯一的真实的证词与证据,我的感受总是不断地与自己曾经眺望的有着太大的偏移与悖反。我知道打工生活的真实不仅仅只是像我这样在低处的农民工,同样还有一些在高处的老板们、管理层,但是我无法逃脱我在现实置身的具体语境,这种具体语境确定了我文字是单一向度的疼痛。”诗歌是人生的体验,打工生涯带给打工者的体验是他们的诗歌中唯一单向度的表现。
  记者问:“苦难是打工诗歌中唯一的成分吗?”
  煤矿工人老井回答:“五颜六色吧,喜怒哀乐都有,当然哀的成分多些。”
  这是来自煤矿井下800米深处的回答。这位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矿工告诉记者:“老一辈矿工大多会苦中找乐,要不大多会郁闷死。”上世纪90年代,国企工人的身份曾经令很多人羡慕,当被问及此时,老井幽默地说:“那是指地面的工种,井下工基本没有自豪感。”
  记者问:“相信只要坚持梦想,就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吗?”
  程鹏回答:“通常我们会说,努力吧。我知道这样很可笑,对别人,唯有这样去鼓励。但是如果让我鼓励自己努力吧,我觉得很好笑。我努力过,我却依然很失败。”在经历过人生的挫折与磨难后,这个80后的小伙子被生活磨去了许多年轻的锐气。
  郑小琼回答:“最绝望的人也会找到短暂的快乐与温暖,这是生活的态度。但是不是态度阳光了就一定活得阳光。”郑小琼把现实的苦难比喻成一片沼泽地,许多打工者都在沼泽地里摸索,她说虽然也有少数人通过努力,从沼泽地里走出去,或者在沼泽地里开出了鲜花,但“不能因为少数的成功者作为一朵朵鲜花点缀着现实这个巨大的沼泽,我们便要歌颂沼泽”。
  三、打工者的时代:
  在压抑中获得希望
  人总要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当苦难来访时,有些人跟着一飞冲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
  当《工人日报》记者问:“既然现实这么残酷,打工者就要被苦难吞没吗?”几个打工诗人的回复略微慢了下来,显然,他们在思考。既然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那么他们是选择勇敢的接受挑战,还是被苦难所打倒?
  所幸的是,在所采访的几位打工者那里,记者看到了勇敢的答案。
  按摩师陈传贵回答:“我曾经想以写诗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现在发现名利心太重反而做不成。打工生活的苦难反而让我在诗歌中得到美好。不管未来如何,于生活于诗歌,我都会相信著名诗人食指的那首诗:《相信未来》。”
  制衣厂女工邬霞回答:“有时难免悲观,想逃避,但我还是会积极面对。正如我在那首《我不是没想到过死亡》中所写:我不想诉说我的苦难,就让它们烂在泥土里,培植爱的花朵。”
  吉克阿优回答:“进厂上班的确很劳累,可是为了活下去,就得坚持着。以前也好,现在也罢,我家的生活一直由妻子打工维持着,有人说我很软弱,但我的妻子不这么认为,她觉得一个男人心中有梦想,为诗歌奉献是神圣的,为此我也一直坚持着我的创作。”
  程鹏回答:“比起以前那些不着边际的大梦想,我比较回到现实了。比如,等我母亲好了,我回到深圳,那就是脚踏实地的干活,干一天是一天的钱了。也许,这个心态会带给我意外的从容。”
  诗歌,是对生活诗意的表达。相较于许多默默无闻的打工者,打工诗人的内心世界里可能会有更多的想象力。于是他们把对生活的体验写进诗歌里,既是写他们自己的打工生活,也是在写他们周围工友们的生活苦乐。
  因为他们的诗,让读者更形象地了解到当代工人的命运与生活的不易。是的,苦难,是他们不得不说的现实。但当我们透过诗歌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时,才发现原来在他们愤怒的外表下面,还藏着一颗颗倔强的心。虽然这份倔强不一定是对成功的执著追求,但他们不屈服的勇气却令人敬佩。大时代里,总有小人物的命运是卑微的,而这并不能影响整个时代的向前发展。同样的,苦难的人生里,总有人是懦弱的,但这也不能成为向苦难妥协的理由。
本文来源:中工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从生存到生活的艰难求索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教会我坚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