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肇源县肇源农民企业家菜云楼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站内搜索:
<input type="hidden" name="op" value="" />
肇源县鲶鱼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播种”奇迹的人
  09:23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经济报
  养鱼基地
  工作人员在给河蟹分等
  盐碱地大米热卖省城
  当记者乘坐捕鱼船进入鲶鱼沟养殖场湿地,就如同进入了闻名于世的白洋淀,蓝天、白云、碧水、鸟鸣,所经之处芦苇荡漾,错落有致。
  欣赏着一望无垠的湿地美景,听着&绿洲&里的蛙鸣,吃着个大肉肥的湖蟹,尝着油汪汪的&熏雁&,再斟满一杯美酒,记者在鲶鱼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原生态。
  洪水&冲来&第一桶金
  蔡云楼,肇源县鲶鱼沟畜牧场土生土长的农民。
  小时候由于家里负担重,他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可是从小就爱学习的他,从没有间断过看书、学习,年仅24岁就担任了中学校长。1999年,当时农场领导动员干部下去搞承包,别人都没这个胆量,但35岁的蔡云楼却第一个举手,用三年的工资7万元顶一年承包费,承包了鲶鱼沟牧场2.4万亩盐碱地泡泽。承包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1998年大水之后必定会有鱼。
  洪水会给一部分人带来灾难,也会给一部分人带来大自然的馈赠。
  奇迹出现了!
  &5月份开始撤水,6月份的时候,一天平均出5万斤鱼,最大的鱼在20斤&30斤左右,那时的鱼都跟着船走,像比赛一样跳。我当时根本不会卖鱼,不管多大,就是一块钱一斤,可就这样还赚了112万元。&谈起当年的&奇迹&,蔡云楼兴奋地对记者说。
  2000年,水都撤下去后没有水了。但是蔡云楼没有放弃,他和公司的元老们商量将水引进来。当时反对的人很多,蔡云楼却依然坚持他的想法。他认为这里的土质有特点,上面是盐碱,几十年以前是湿地,如果放水之前,把碱地上面的硬层盖通通翻一遍,水在泡上,一定能出芦苇。要是出芦苇,改变环境的同时,也能养鱼和卖芦苇,效益会更好些。
  就是这么神奇,他又一次成功!
  接着他开始大面积&抢购&,经历了15年风雨历程,蔡云楼已经拥有了19万亩土地。
  如今,在他的引领下,肇源鲶鱼沟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一家集淡水鱼、湖蟹、大雁、弱碱性大米、芦苇饲养、种植销售为一体的集约化、产业化的农业公司,也是大庆市最大的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公司于1999年被认定为&省级养殖示范场&;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审批为&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2012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并授予&健康养殖示范场&荣誉称号。
  首创寒地河蟹养殖
  在2007年前,黑龙江几乎没有养殖河蟹的,市场上的河蟹都是从外省市运进来的,河蟹的价格是鱼类的几倍,当时蔡云楼就决定要引嫩江水,养殖河蟹。
  &河蟹是海水里繁殖、淡水里生长的壳类生物、在我国主要以长江水系为主。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南蟹北养、自主培育扣蟹是史无前例的,我们鲶鱼沟人填补了水产历史上的空白。&鲶鱼沟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景峰指着刚打出来的河蟹对记者说,&鲶鱼沟养鱼场现有水域养殖面积12万亩,年产河蟹35万斤、扣蟹25万斤、各种野生鱼150万斤。&
  据张景峰介绍,公司是2006年开始河蟹养殖项目的。在2009年以前,河蟹养殖虽然获得成功、但是无经济利润。主要原因是从沿海地区引进扣蟹成活率低,当地水温、水质、土质和生长环境极度不适应,投放后死亡大。所以公司决定在二分场,利用边角废地改造池塘,并派人南下实地考察学习,从沿海地区引进大眼肉体(扣蟹前身),进行淡化、暂养等一系列程序,自行培育。经过三年,终于试验成功。
  在这期间,蔡云楼解决了长途运输、装箱、温度控制、池塘建设、日常管理和起捕等诸多难题,并攻克了扣蟹在1.2米冰层下越冬的难关。这个项目的成功,直接拉动了成蟹产量,现在扣蟹成活率在80%以上。三年时间,公司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80万元以上。
  蔡云楼说,我们利用优质嫩江水养殖河蟹,生长周期5个月左右,加之成熟的技术,年产优质商品蟹35万斤,真正做到了既整合了资源又达到了自主培育、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而且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鲶鱼沟河蟹&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评审为无公害农产品。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单体肥大、色泽清澈、黄满膏肥、口感鲜嫩、野放粗养。
  稻香&甜醉&鲶鱼沟
  现如今,鲶鱼沟不仅是河蟹、江鱼的产地,而且数千亩的盐碱地上也长出了金灿灿的稻谷。
  &盐碱地种水稻耗去我七年的时间,对我来说是一个漫长的历练过程,真的感觉到做成一件事是很难很难的。&蔡云楼说。
  2007年,蔡云楼对养育他40多年的盐碱地打起了念头。经过论证,他开始试种水稻。可是由于理论与实际差距太大,养殖场不但颗粒无收,还交上了100多万元的学费。尽管他将肇源、吉林的一个团队农技师都请到鲶鱼沟,但是年连续三年,还是以失败告终。
  2010年,蔡云楼解散了开发盐碱地的团队。他开始自己钻研,终于将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完全突破。当年,水稻亩产900斤。2012年,水稻亩产达到千斤。
  如今,不仅蔡云楼富了,周围几个村的村民也富了,外来承包种水稻的也富了。
  &我来自辽宁盘锦,原本在家也是种盐碱地,但是这里的土质与我们老家不同,种出的盐碱米口感更好。&在水稻基地,一位土地承包者这样告诉记者。他说,2012年与妻子承包了500多亩稻田,在这里种子统一派发,还有专家技术指导。等到收获的时候,公司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对他们而言,基本上是零风险,高回报,一年的纯利润能达到20多万。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注重温饱的同时,更加注重养生。碱性或弱碱性食物由于具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被称为是&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这是弱碱米的最大卖点。同时,弱碱米煮出的粥非常浓稠,明显区别于普通大米,充分考虑这一特点,我们找准市场定位,提出共同打造&全国第一粥米&的特色品牌。&
  非常巧的是,记者采访时,遇到了与鲶鱼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刚刚合作的青岛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成。
  李成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正着手在青岛开设一家300平米左右的绿色食品旗舰店,店内将以弱碱米系列产品为主,同时汇集黑龙江纯绿色名优产品,并计划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开连锁加盟店。
  &作为农民企业家,我要承担社会责任,近期我要将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在全国进行推广。&蔡云楼对记者说。
  看着蔡云楼睿智的目光,记者心想:这个神奇的人一定还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记者 冯琦 邱丽娜 文/摄)
编辑:王薇
“龙江绿”从原料...
戏雪玩冰打滑梯 南...
省人大常委会2015...
这个寒假别错过本...
不畏极寒奋马蹄
一吻一世界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
黑龙江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黑ICP备号-2金融“及时雨”浇灌肇源大庆市肇源县金融支持“互联网+农业”纪实|互联网金融新闻_新闻资讯_第一网贷
第一网贷微信二维码
您的位置: >
> 互联网金融新闻
金融“及时雨”浇灌肇源大庆市肇源县金融支持“互联网+农业”纪实
&&&来源:金融时报&&&&&&点击量:69
&&&& 大庆市肇源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水、草、田”三分天下,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渔业生产大县和全省牧业生产先进县。2014年,肇源县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农村示范县,并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农村淘宝2.0”战略项目,通过在电商平台开设“地方特色农产品(000061,股吧)营销区”,拓宽了肇源县农产品销路,推动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实现增值。&&&& 同时,人行大庆市中支积极引导银行机构紧抓机遇,将开展网络销售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发力点,加大金融支持“互联网+农业”力度,肇源县“互联网+”农业企业迎来了一场金融“”。&&&& 产品热销 企业遇资金瓶颈&&&& 肇源县鲶鱼沟实业公司创建于1999年,是集碱地水稻、有机蔬菜种植和鱼、蟹、大雁养殖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大庆地区最大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2015年以来,鲶鱼沟实业公司通过登录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开展了线上销售业务,刚上线仅70个小时弱碱米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00万元。随着订单量日益增长,企业生产能力逐渐难以满足客户需求,企业负责人蔡云楼计划扩大生产规模。&&&& “购置设备、收购粮食以及提高仓储能力都需要资金支持。初步测算,现在我们的资金需求约为1亿元,而目前通过自筹能够得到的资金仅有2000万元。”蔡云楼一脸无奈地说。在肇源县,不止一家企业存在这样的困扰,目前已开展网络销售业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存在类似情况。&&&& 金融助力 拧开资金总闸门&&&& 为有效满足“互联网+”农业企业的融资需求,人行肇源县支行经过深入研究,制定下发了《金融支持“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肇源县银行机构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加大对“互联网+”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人行肇源县支行的带领下,涉农银行机构深入“互联网+”农业企业开展调研,认真研究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和资产情况,优先向“互联网+”农业企业配置信贷资源。2015年以来,肇源县农信社、龙江银行肇源县支行、哈尔滨银行肇源县支行等银行机构已累计向“互联网+”农业企业投放贷款7781万元,共支持企业7家。&&&& 龙江银行肇源县支行针对“互联网+”农业企业建立了绿色通道,优先为其提供金融服务。肇源县农信社针对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的情况,创新推出了资源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借款人从发包方合法取得的土地、草原、荒地、水面等资源的承包经营权均可以作为抵押物,向农信社申请贷款。蔡云楼将手中的7000亩水田、1206亩草原和1万亩养殖水面资源打包进行了抵押,从肇源县农信社获得了2000万元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为疏通“互联网+”农业企业的支付渠道,便捷商品流通,人行肇源县支行还积极推动涉农银行机构为企业开通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布放POS机具。哈尔滨银行肇源县支行在新站镇粮食产业园区新增布放POS机具4台;肇源县农信社为多家“互联网+”农业企业开通了网银支付业务。&&&& 市场拓宽 农业企业受益&&&& 在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鲶鱼沟实业公司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大米销量大幅提升。仅弱碱米一项业务,收到订单4万吨,2015年增收超过500万元。&&&& 大庆市托古农产品有限公司、黑龙江金祖酒业有限公司、肇源县新站镇燎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本土企业在银行机构的信贷支持下,解决了资金瓶颈,积极开展网络销售业务,产品交易额攀升。截至2015年末,肇源县开展网络销售业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30余家,约占肇源县农产加工企业总数的20%;经销80余个品牌产品,网上销售额已超千万元。&&&& 人行大庆市中支副行长李贵斌说:“肇源县金融支持"互联网+农业"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有效推动了当地农业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更加适应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主流趋势,引导银行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加大金融支持"互联网+农业"力度,推动互联网与农业加速融合。”
声明:(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但部分推送未标注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作者联系我们。
声明:(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02-22 12:41
02-22 12:33
02-22 12:19
02-22 11:42
02-22 11:39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第一网贷微信
投稿邮箱:市场合作QQ:金融“及时雨”浇灌肇源大庆市肇源县金融支持“互联网+农业”纪实
日10:57&&&&&&&&
本报记者 董建华 通讯员 张英奇 李思琪 赵安&&&&&&&&来源:金融时报
  大庆市肇源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水、草、田”三分天下,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渔业生产大县和全省牧业生产先进县。2014年,肇源县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农村示范县,并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农村淘宝2.0”战略项目,通过在电商平台开设“地方特色农产品营销区”,拓宽了肇源县农产品销路,推动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实现增值。
  同时,人行大庆市中支积极引导银行机构紧抓机遇,将开展网络销售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发力点,加大金融支持“互联网+农业”力度,肇源县“互联网+”农业企业迎来了一场金融“及时雨”。
  产品热销 企业遇资金瓶颈
  肇源县鲶鱼沟实业公司创建于1999年,是集碱地水稻、有机蔬菜种植和鱼、蟹、大雁养殖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大庆地区最大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2015年以来,鲶鱼沟实业公司通过登录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开展了线上销售业务,刚上线仅70个小时弱碱米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00万元。随着订单量日益增长,企业生产能力逐渐难以满足客户需求,企业负责人蔡云楼计划扩大生产规模。
  “购置设备、收购粮食以及提高仓储能力都需要资金支持。初步测算,现在我们的资金需求约为1亿元,而目前通过自筹能够得到的资金仅有2000万元。”蔡云楼一脸无奈地说。在肇源县,不止一家企业存在这样的困扰,目前已开展网络销售业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存在类似情况。
  金融助力 拧开资金总闸门
  为有效满足“互联网+”农业企业的融资需求,人行肇源县支行经过深入研究,制定下发了《金融支持“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肇源县银行机构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加大对“互联网+”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人行肇源县支行的带领下,涉农银行机构深入“互联网+”农业企业开展调研,认真研究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和资产情况,优先向“互联网+”农业企业配置信贷资源。2015年以来,肇源县农信社、龙江银行肇源县支行、哈尔滨银行肇源县支行等银行机构已累计向“互联网+”农业企业投放贷款7781万元,共支持企业7家。
  龙江银行肇源县支行针对“互联网+”农业企业建立了绿色通道,优先为其提供金融服务。肇源县农信社针对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的情况,创新推出了资源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借款人从发包方合法取得的土地、草原、荒地、水面等资源的承包经营权均可以作为抵押物,向农信社申请贷款。蔡云楼将手中的7000亩水田、1206亩草原和1万亩养殖水面资源打包进行了抵押,从肇源县农信社获得了2000万元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为疏通“互联网+”农业企业的支付渠道,便捷商品流通,人行肇源县支行还积极推动涉农银行机构为企业开通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布放POS机具。哈尔滨银行肇源县支行在新站镇粮食产业园区新增布放POS机具4台;肇源县农信社为多家“互联网+”农业企业开通了网银支付业务。
  市场拓宽 农业企业受益
  在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鲶鱼沟实业公司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大米销量大幅提升。仅弱碱米一项业务,收到订单4万吨,2015年增收超过500万元。
  大庆市托古农产品有限公司、黑龙江金祖酒业有限公司、肇源县新站镇燎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本土企业在银行机构的信贷支持下,解决了资金瓶颈,积极开展网络销售业务,产品交易额攀升。截至2015年末,肇源县开展网络销售业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30余家,约占肇源县农产加工企业总数的20%;经销80余个品牌产品,网上销售额已超千万元。
  人行大庆市中支副行长李贵斌说:“肇源县金融支持‘互联网+农业’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有效推动了当地农业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更加适应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主流趋势,引导银行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加大金融支持‘互联网+农业’力度,推动互联网与农业加速融合。”
相关附件: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浏览文章
肇源县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日 来源:科学种养 作者:金洪安 初家长 &
内容摘要:肇源县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肇源县作为一个全国农业产粮大县,有耕地280万亩,其中蔬菜面积近13万亩,但在蔬菜生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增长,而且阻碍肇源县的经济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目前肇源县蔬菜生产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 1 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1.1 蔬菜生产规模小,整体水平低
  肇源县2013年蔬菜生产面积较上一年略有上升,但总体产出水平仍较低。肇源县菜农多实行&分田劳作& 的&小农生产&,菜民组织化程度低。肇源县蔬菜生产中仍沿用家庭模式,县、乡、村服务组织跟不上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整体水平低,分户经营与大市场产销联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主要表现在种植具有随意性,致使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导致经济效益低。
  1.2 种植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盲目性,较低
  目前肇源县的蔬菜种植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菜农缺乏总体的供求信息引导,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大部分农户在安排种植计划时,不做认真的市场调查,并且不注重市场调查预测,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或者不生产某种蔬菜,导致蔬菜生产出现结构性、季节性过剩,或者某种蔬菜只能靠外部运输,往往影响收入,同时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肇源县蔬菜生产不仅在种植结构上存在不足,种植技术上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我县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多为老菜农,外出学习生产和销售机会少,自闭现象严重,技术更新慢,栽培技术水平低。这导致菜农无法保证蔬菜的正常产出和质量,严重影响了肇源县蔬菜的生产。
  1.3 基础设施简陋,部分棚室结构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肇源县50%以上的蔬菜棚室仍以简易型为主,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棚室,对建造没有统一的规划,导致棚室方位不好,影响棚内升温和采光,棚室区内没有规划好的排水沟,在夏、秋季雨水大时,内涝严重时全棚蔬菜都被淹死。2013年7月,肇源县连续7天大雨,导致部分棚室坍塌,直接损失数百万元。温室很少有卷帘机,卷帘和通风等均靠人工操作。内部缺少滴灌、喷灌设施,大部分农户仍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浇水;CO2、温湿度控制和补光设备几乎没有。对露地蔬菜栽培,配套设施则更为缺乏。随着机井数量的增加,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有些地块打不出水,有的机井抽水困难,致使有些农民无法种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4 蔬菜生产品种单一,缺少蔬菜产后环节,蔬菜产后效益低
  肇源县蔬菜生产多以大众菜为主,品种单一,反季蔬菜和特菜少,市场价格低,菜农生产效益不高。长期以来,普遍重视蔬菜的采前栽培、病虫害防治,却忽视采后产品标准化处理和市场营销,蔬菜产品的分选、清洗、包装、预冷、冷冻等环节比较落后。产地缺乏配套加工设施,毛菜上市状况普遍,产品附加值低,()采后流通过程中,蔬菜损失率高,产后效益低。
  2 发展肇源县蔬菜生产对策建议
  2.1 规范肇源蔬菜生产规模,形成整体生产
  一是应在当地农业职能部门中设立专门办事机构,统筹蔬菜生产、加工、市场等的产业管理,从而达到规范肇源蔬菜生产规模的目的。二是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本地生产的蔬菜不仅要供应本地,更多的是进行交易,其生产的整体布局,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整体宏观调控,特别是大型区域市场和中心市场的布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全县蔬菜产业的管理要采取统一规划,制定相应政策,实施政策扶持、发放贴息贷款、价格补贴等措施,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形成整体布局。
  2.2 提高菜农种植认识,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
  依托省、市经作站、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以县推广中心为龙头,乡镇推广站为纽带,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县、乡(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重点推广蔬菜棚室配套栽培技术和无公害栽培等先进技术,切实提高我县农户蔬菜栽培技术水平,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增加生产效益。我们要充分依托网络信息,提高蔬菜信息的推广力度。建全县、乡(镇)、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形成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依靠网络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建立传递快捷的信息服务设施,及时提供生产、市场、供货信息,建立蔬菜销售产销形势网上专家预测预报制度,为制定指导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使菜农能够了解蔬菜信息,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
  2.3 切实抓好蔬菜生产基地规划与建设、加大政府扶持政策、保险和灾害保障体系建设
  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中,应适当增加政府投入,使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科学性、先进性,达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露地蔬菜以及蔬菜和温室蔬菜的生产。根据肇源县的地理、资源、交通城镇布局等特点和不同生态区蔬菜生产,蔬菜生产要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最大效应的发挥生态环境、产品市场和生产基础的三统一的生产功效,做到宏观调控、微观调控、一乡一品、一村一色,使肇源县蔬菜产业发展战略升级。
  面对自然灾害,不仅要加强设备的建设,同时也要在长期发展农业保险过程中所完善形成的政府与市场结合,完善法律法规强制性办理农业保险,建立和完善肇源县的农业保险体系,鼓励和推行&联户联保&责任制,增加蔬菜生产和销售险种,实现发展肇源县蔬菜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4 依靠科技创新,抓良种引进,提高蔬菜档级和产后销售水平
  一是建立新品种试验园,加快新品种引进。在引进国外和我国知名种子公司蔬菜新品种的同时,大力发展肇源县自有知识产权的蔬菜良种繁育。二是抓好示范园区建设,在肇源县各乡镇应建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和工厂化育苗基地,做好新品种、优质蔬菜种苗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生产,促使我县蔬菜提档升级,提高效益。
  在销售方面,第一,组建批发市场,实现规模销售;第二,延伸蔬菜产业链条,实现增值销售;第三,建立产销联合体,实现组织化销售;第四,注册肇源蔬菜商标,实现品牌销售。充分调动龙头企业、蔬菜生产合作社和农户生产的积极性,逐步实现订单农业。
原文: > :肇源县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址:/shucaizhongzhi/.html
下一篇:没有了
扩展阅读: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对提高单产发挥了显著作用。可以说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
[]:浙江省奉化市尚田镇的董士海办过工厂开过出租,创业失败后他委曲求全,四处奔波终于发现了商机,凭借野鸭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如何独辟蹊径,把握商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18:43...
[]:对西瓜甜度有直接影响的是施肥、浇水、整枝技术等,其中肥料与西瓜品质的甜度关系更为密切。据试验表明增施磷、钾肥对提高果实甜度作用非常大,施用过多的氮肥就会降低甜度品质。因此,...
[]:在城市的绿化中,花卉立体装饰具有造型多样,实施方便,养护简便,观赏性强,能有效的利用空间,不受地形限制等众多优点,所以一直受到广大绿化工作者的青睐。在未来的城市绿化中,花卉立体装...
[]:柴胡平稳交易,价格无大起大落,价格一直平稳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近日市场交易量不大,价格一直保持坚挺,目前市场交易价新货含潮30-35元(质量较次)、陈货头在5公分左右(每包含沫子2公...
[]:在这片布满坟头的荒山上,却有一家现代化的养猪场。这家养猪场的主人叫王欢,是一个刚毕业4年的大学生。现在,养猪场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市级龙头企业,年创产值超过了千万元。2009年10月...
[]:他大学毕业返乡,却游手好闲,遭人耻笑,父母也伤透了心。家庭的不幸接连而至,他一夜之间发生转变,成了别人眼中的拼命三郎。他的豆腐很特别,能像乒乓球一样弹起来。他的豆腐干折不断,而...
[]:阳江鹅体型较小,全身羽毛紧贴。背、翼和尾羽呈棕灰色,胸羽呈灰黄色,腹羽呈白色。灰色羽毛可分为黑灰、黄灰、白灰等几种。喙、肉瘤呈黑色,胫、蹼呈橘黄色,虹彩呈棕黄色。无咽袋,无腹褶...
图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