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0左侧桡骨远端骨折附件骨折如何治疗

内镜下侧方入路单椎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解剖学研究--《中国医疗前沿》2012年21期
内镜下侧方入路单椎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侧方入路单椎体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应用解剖上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12具脊柱胸腰段保存完整的成人尸体标本,垂直于矢状面将克氏针钻入T11-L4椎体侧方中央,观察脊神经的走行方向、冠状面上各克氏针与其后方经过的上位脊神经的距离、胸腰段椎体节段血管在椎体侧方的走行位置、椎体高度、椎体后缘与腔静脉、主动脉的距离,测量椎体侧方手术安全区。结果冠状面上T10-L3脊神经均走行于下位椎体侧方中线(克氏针)的后方,胸腰段椎体节段性血管紧贴椎体侧方自内上斜向外下走向,本手术路径无法避开,胸腰椎侧方存在手术安全区,左侧手术区较右侧更安全。结论内镜下侧方入路单椎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解剖学上是可行性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687.3【正文快照】: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常见的脊柱骨折,对于椎体压缩大于1/3的严重压缩性骨折多需手术治疗。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目前常用手术方法,但均存在不少弊端,尤其临近节段退变加速等成为脊柱外科的难题。本课题试着研究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内镜下侧方入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祥和,李孔嘉;[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10期
魏富鑫;刘少喻;赵卫东;于滨生;李浩淼;陈柏龄;;[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飞;周文玉;于跃芹;王继锋;苏少俊;司志强;张营;王江辉;;[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04期
张居适;孟延丰;佟杰;康维杰;周学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年06期
谭家昌;徐鸿育;杨有猛;李文恒;黄成建;;[J];广西医学;2010年12期
时愔;王开化;汪涛;蒋承鑫;唐先红;冉龙凤;;[J];贵州医药;2010年10期
曾忠友;程新财;张建乔;江春宇;宋永兴;金才益;王斌;;[J];脊柱外科杂志;2010年03期
王治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13期
孙桂森;隆海滨;马晓春;;[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36期
张成亮;盛威忠;谭诗平;杨建;刘守正;;[J];实用骨科杂志;2011年10期
范震波;李健;赵洪普;张平;潘永谦;;[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12期
毛国庆;李明;;[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远石;[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汪文明;[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武启军;[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姜世涛;[D];苏州大学;2011年
刘理迪;[D];吉林大学;2009年
彭艳中;[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范震波;[D];广州医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桂华;[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5期
郭京海;;[J];医疗卫生装备;2008年10期
孔令荣;[J];西藏医药杂志;1999年S1期
武玉锦,巩聿清,魏玉美;[J];中医正骨;2000年12期
黄华;曹晓建;;[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张家俊;张继源;陈建福;马利武;李茂林;;[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年01期
蒋守海;王业华;赵德勇;龚维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何晓君;龚遂良;赵铁山;张中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06期
洪新华;[J];中国疗养医学;1994年01期
黄忠胜,许玉铉;[J];浙江医学;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倪飞;黄海;张政宏;夏志敏;周辉;;[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郝定均;郭华;贺宝荣;贺增良;吴起宁;方向义;;[A];全国骨科并发症防治及新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吴启秋;林羽;;[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洪正华;陈海啸;林列;洪盾;王章富;;[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邱勇;王斌;朱锋;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丽华;;[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周飞;王继锋;;[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邱勇;王斌;朱锋;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丽华;;[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何建军;苏永宾;周前;赵吉鹏;王海兵;;[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叶英才;池永龙;徐华梓;;[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李建民;杨志平;李昕;李振峰;;[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聘英;[N];健康报;2001年
黄才刚;[N];健康报;2000年
黄才刚;[N];健康报;2001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菅凤增 本报记者
整理;[N];健康报;2010年
记者 王华锋;[N];中国医药报;2006年
彭光武 陈锡军;[N];江苏法制报;2007年
冯立中 王红梅;[N];健康报;2009年
符壮才;[N];健康报;2002年
长沙市第八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祝天经;[N];健康报;2008年
叶明;[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守铭;[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宋富立;[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李孝林;[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洪健;[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吕宏琳;[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王斌;[D];中南大学;2006年
房佐忠;[D];中南大学;2007年
谭雄进;[D];中南大学;2007年
潘超;[D];中南大学;2012年
关海山;[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磊;[D];四川大学;2007年
叶曙明;[D];苏州大学;2012年
高红伟;[D];山东大学;2010年
宋玉成;[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陈杰;[D];复旦大学;2008年
王晓东;[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孙超;[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周大凯;[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郭浩山;[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毕岩;[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主题:(发布会实料)X-T10(工程机)vs X-T1 的色彩。(求解差异为何如此大)
泡网分: 0.031
注册: 2014年03月
今晚蹭了下t10发布会,试手时正好有台56apd的t10,就和自己的t1 56apd对比了。结果发现差异颇大,就把所有设置调成一致(标准胶片,白平衡,DR,阴影,高光,饱和等等),拍了1(t1)、2(他10)楼两张。
工程机也不能说明太多情况,可能t10的基础色调已经做出改变,不过标准值的色调还是蛮讨喜的,很接近大多调色结果(比如肤色加粉等)
本帖由 iPad Mini2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浏览:1812&&回帖:18 &&
泡网分: 0.031
注册: 2014年03月
t10工程机样照,56apd
本帖由 iPad Mini2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629
注册: 2013年12月
白平衡模块好像一样吧,怎么回事
泡网分: 5.417
帖子: 5410
注册: 2013年02月
即使个人测试实验也应该遵循最基本的常识:同一角度同一位置、所有参数一致。显然,你没做到。
泡网分: 30.963
帖子: 3145
注册: 2002年09月
雪丁哥 发表于
即使个人测试实验也应该遵循最基本的常识:同一角度同一位置、所有参数一致。显然,你没做到。首先,这并非测试,你整天翻DP翻习惯了,是不是看到人家两个机器用一下,就是觉得人家做测试,然后准备上来喷?
其次,角度基本一致,参数基本一致,快门差异不到一档,也不会对成像色彩造成太大的影响,这个只要是摸过相机的都知道。很显然,你视力基本为零,相机使用经验也为零。
泡网分: 0.031
注册: 2014年03月
雪丁哥 发表于
即使个人测试实验也应该遵循最基本的常识:同一角度同一位置、所有参数一致。显然,你没做到。...上手时间有限,尽力哈。
至少这几台t10的色调基础标准值和t1的风格差异蛮大的,也更讨喜。
本帖由 iPad Mini2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0.963
帖子: 3145
注册: 2002年09月
一醉笑红颜 发表于
白平衡模块好像一样吧,怎么回事很有可能是现场灯光的影响,看第一张图背景左侧有很宽的黑色阴影,而第二张图没有,很可能是拍的时候灯光有变动,这种环境下,灯光的变动足以对相机自动白平衡的取舍造成影响。
楼主如果把两者白平衡都调到非自动挡的某一个色温值,两张照片的色彩差异应该不会那么大了。
泡网分: 0.031
注册: 2014年03月
灯光环境可以确定没变,两级调好设置换sd卡各拍三张很快完成。这是另一组对比,先t1再t10
本帖由 iPad Mini2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31
注册: 2014年03月
“感觉”两机一些基础值设定或算法有差异
本帖由 iPad Mini2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31
注册: 2014年03月
我尝试将两张快速调整到“我喜欢的色调”,t10的标准直出要更接近我的期望。此为t1样,调到如此要比t10多出更多步骤。
本帖由 iPad Mini2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0.963
帖子: 3145
注册: 2002年09月
penumbra36 发表于
“感觉”两机一些基础值设定或算法有差异
看了这两张,和你确认现场灯光没有变化,那基本可以确认,两机器在这种低色温光源下,自动白平衡表现有着不小的差异。
泡网分: 0.031
注册: 2014年03月
此为t10样。如果这种标准值色调是腹肌的未来取向,个人可能更欣喜,如果t1经过4.0固件也能趋同。
另外,t10自动模式自带美肤判定也挺有意思的。
本帖由 iPad Mini2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31
注册: 2014年03月
andyqin 发表于
看了这两张,和你确认现场灯光没有变化,那基本可以确认,两机器在这种低色温光源下,自动白平衡表现有着不小的差异。...嗯,所以感觉在算法上也许有变动。而且,t10的evf和lcd也都是趋于这种“更加浓烟”的色调。
本帖由 iPad Mini2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4.101
帖子: 7130
注册: 2009年05月
感觉XT10偏暖。
这样拍人也许好,但拍路灯等城市夜晚风光可能就不太好。
泡网分: 1.587
帖子: 1577
注册: 2015年05月
penumbra36 发表于
此为t10样。如果这种标准值色调是腹肌的未来取向,个人可能更欣喜,如果t1经过4.0固件也能趋同。
另外,t10自动模式自带美肤判定也挺有意思的。
这个只能说明固件算法标准值的取向有所不同而已。
泡网分: 21.247
注册: 2003年10月
对岸也有人提到说T10的高光没有T1那么容易爆
泡网分: 0.711
注册: 2014年12月
雪丁哥 发表于
即使个人测试实验也应该遵循最基本的常识:同一角度同一位置、所有参数一致。显然,你没做到。应该是这样。角度动一点,白平衡就可能变。
泡网分: 0.711
注册: 2014年12月
nikoff 发表于
感觉XT10偏暖。
这样拍人也许好,但拍路灯等城市夜晚风光可能就不太好。感觉是T1偏黄绿了。
泡网分: 1.562
注册: 2014年09月
T10色彩润多了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X-T10采用了一块3英寸92万像素的可翻转LCD屏幕
| 作者:小刚 来源:()
浏览次数:
  富士作为老牌的影像厂家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最著名的莫过于富士胶片了。在那个时代,富士 是为数不多的大品牌,人们购买胶卷也基本上是富士、柯达。而日本富士也成为了最优秀的摄影设备生产厂家。时间来到了数码时代,富士依然没有停下研发的脚 步:推出了一系列从数码相机。大家可能还记得使用尼康机身的S3、S5单反。其强大的宽容度和色彩质感到现在都让人津津乐道。近些年来,虽然富士放弃了单 反相机的开发,但把重心转移到了更加流行的小型化无反相机领域。其推出的X系列无反相机深受用户的喜爱。 应该说富士的转型是比较成功的,X相机也成为了富士新的代表。而今天来到无忌测评室的就是富士最新推出的X系列可换镜头无反相机X-T10以及富士新的大光圈定焦镜头XF 90mm F2 R LM WR。
  从最初的X-Pro 1到最新的旗舰X-T1富士不断的完善其产品线,从入门级别机器到专业级的产品富士基本全都有。 目前富士的产品可以分为三条线:第一条入门产品,包括了X-A1;X-A2,第二条线为中端级机器包括X-E1/X-E2,而第三条线上高端级别,包括了 X-T1、X-Pro1等等。而富士最新推出的X-T10属于X-T1的简化版,但整体性能又要强于X-E2,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富士的第四条线。其实从 最早的研发目的来看,富士本打算把X-Pro系列最为旗舰机的,包括用料还是性能都是最强的。但目前来看,X-Pro2迟迟没有到来,而X-T1的性能又 早就超越了X-Pro1,因此X-T1就取代了旗舰的地位。而X-T10的推出其实是照顾到了一部分用户的,让他们花更少的钱来一会富士最新的科技。而今 后我认为X-T10的后续机会研发下去,作为富士的准专业系列更细化市场需求。
  外观设计
  从外观上来看,X-T10延续了富士一贯走的复古路线。笔者拿到手一台银色机身,搭配黑色 饰皮,一股机械相机的味道。第一眼看上去就有想拿起来把玩的冲动。富士大大的Logo占据了最正中的位置。机身整体看上去设计的比较简洁。而X-T10的 设计也基本上按照了胶片时代相机的外形来的。
  应该说X-T10与X-T1外形相差不大,而机身外形来讲,X-T10要小巧一些。正面看X-T1的手柄更大,更加威猛一些。而X-T10则显得更秀气,属于小家碧玉的风格。
  X-T10相机的顶部按键布局也与X-T1基本一致,都采用了多转盘的设计。但实际功能却有所不同,顶部左侧的转盘X-T10是拍摄驱动模式,而X-T1是ISO选择。右侧的快门速度选择和曝光补偿是相同的,只是把X-T1的Fn钮取消,变成了拨杆。
  X-T10机身左侧是数据接口区域。包括了HDMI口,USB数据口和外置麦克风接口。这三个接口基本都是主流的配置,而麦克风接口更方便用户拍摄视频短片使用。
  机身右侧并未设置特殊的功能机关。而主要是相机握持手柄的位置。从上面机身正面的对比图可以看到,X-T10的机身大小要缩小很多。而手柄也相对的变小,没有X-T1那样更宽大的手柄。因此当X-T10安装了较重的镜头时,单手握持手感就不如X-T1那么稳了。
  X-T10的底部是电池仓和存储卡槽,打开盖子就可以看到了。X-T10依然是单卡槽SD卡存储。这也是目前小型无反相机主流的方案,SD价格 更加便宜,体积还小。而X-T10的电池使用了NP-W126,与X-T1电池通用。该电池的容量为1260mAh,官方给出的数据续航大约为350张照 片,而笔者实际使用也发觉它的续航并太高,如果能有备用电池是最好的。
  X-T10采用了一块3英寸92万像素的可翻转LCD屏幕,无论是实时取景拍摄还是回看照片效果都是杠杠地。而它后背的设计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老富士用户能够很快上手操作。相对于X-T1,它后背的按键更少。但基本的四维方向导航钮、Q模式、回放、删除、AEL等等还是基本保留的。
  富士X-T10基本参数
不错,赞一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侧附件区囊性包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