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星球大小各个星球做成模型,很漂亮的那个,是什么了的

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
背景技术中国专利ZL和中国专利ZL公开了一种太阳系结构模型装置,前者主要由底座,太阳球体,托架,圆形轨道及行星仪组成;后者主要由太阳球体及其灯座、行星仪、环形齿圈、电机与传动机构以及底座构成,其电源为常规干电池,接通电源即可实现自动运转,生动地模拟出太阳系的运动状况,它可将有关太阳系结构的理论变为具体、生动的三维活动模型,能帮助人们了解掌握有关太阳系结构的知识;上述两种专利具有整体装置体积小、安全、美观。既可用作教学模型,又可用作高级文化玩具,可广泛用于教学、娱玩、观赏等,寓教于乐、趣味无穷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学校、办公室、家庭的教学、观赏、装饰等。
中国专利ZL也公开了一种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它包括机架、轮架、主传动轴,万向节、传动轴组装连接,形成六层结构,通过电机带动锥齿轮、主轴,以及齿轮与齿圈啮合,使各行星架上装有的行星立杆,分别带动其相应的九大行星的球体转动;该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解决了现有的模型结构简单,没有机械传动,不能对青少年关于对天体运行规律有直观的感性认识的问题。
上述三种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装置),虽然能增强青少年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感性认识,但它们都具有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单个或多个行星仪绕太阳球公动的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
本演示仪还可显示行星的自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它包括一条或一条以上的轨道、太阳球、行星仪和底座,各轨道间是通过横轴连为一体的轨道盘,轨道盘经支撑杆与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中空内有下端接电机,上端固接有横轴的转轴;在行星仪的下部有磁块A,在横轴与行星仪上磁块A相对应的位置有磁块B,磁块A与磁块B的磁极相异。
上述横轴为可伸缩的多节状,磁块B位于每节节状横轴的靠近外端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转轴的上端固接有横轴;在行星仪的下部有磁块A,在横轴与行星仪上磁块A相对应的位置有磁块B,磁块A与磁块B的磁极相异以及上述横轴为可伸缩的多节状,磁块B位于每节节状横轴的靠近外端的外壁上的结构,这样就克服了传统的演示仪只能手动而不能自动转动的缺陷,可以达到单个或多个行星仪随电机自动转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行星仪与轨道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转轴与多节横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图1所示是一种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包括三条轨道31、太阳球1、三个行星仪2和底座9,三条轨道31间是通过连杆5连为一体的轨道盘3,轨道盘3经支撑杆10与底座9固定连接;在底座9中空内有下端接电机7,上端固接有横轴4的转轴6;在行星仪2的下部有磁块A23(见图2),在横轴4与行星仪2上磁块A23相对应的位置有磁块B72,磁块A23与磁块B72的磁极相异;电机7通过转轴6带动横轴4做圆周运动,可使行星仪2绕太阳球1作公转。在太阳球1内,转轴6的顶端有红色灯泡11。电机7通过固定杆8与底座9相接。
参见图2,图2所示行星仪2包括行星球体21和托架22,行星仪2的下部带磁块A23的部分位于轨道31内;行星球体21通过托架22上的上、下中轴25将其托在托架22上,下中轴25一端与行星球体22固接,另一端与微型电机24的中轴相接,当微型电机24转动时,可使行星球体21绕中轴作自转。微型电机24是用位其上的5号干电池作动力驱动。
图3所示的横轴为可伸缩的多节状,磁块B72位于每节节状横轴71的靠近外端的外壁上。当要一个行星仪2转动时,只需将其它节状横轴71收缩到第一节位置,第一节上的磁块B72带动第一个行星仪2旋转;当需要第一和第二个行星仪转动时,则拉出一节节状横轴71;其余类推。
上述图1和图3所示,由于版面的限制只画出了具有三个行星仪2的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但实际产品它是一个具有九个行星仪的行星模型演示仪。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它包括一条或一条以上的轨道、太阳球、行星仪和底座,其特征在于各轨道间是通过连杆连为一体的轨道盘,轨道盘经支撑杆与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中空内有下端接电机,上端固接有横轴的转轴;在行星仪的下部有磁块A,在横轴与行星仪上磁块A相对应的位置有磁块B,磁块A与磁块B的磁极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横轴为可伸缩的多节状,磁块B位于每节节状横轴的靠近外端的外壁上。
专利摘要一种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演示仪,它包括一条或一条以上的轨道、太阳球、行星仪和底座,各轨道间是通过横轴连为一体的轨道盘,轨道盘经支撑杆与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中空内有下端接电机,上端固接有横轴的转轴;在行星仪的下部有磁块A,在横轴与行星仪上磁块A相对应的位置有磁块B,磁块A与磁块B的磁极相异。上述横轴为可伸缩的多节状,磁块B位于每节节状横轴的靠近外端的外壁上。它克服了传统的演示仪只能手动而不能自动转动的缺陷,可以达到单个或多个行星仪随电机自动转动。
文档编号G09B27/02GK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苏剑锋, 徐鹏翔, 罗宏, 黄瑞麒, 金小蜂 申请人:深圳市南山区桃源小学太阳系中,各星球的排列顺序以及各星球的大小是多少!最近突然想试着亲手做一个太阳系的模型,所以,想搞清楚这些数据.知道的人帮帮忙,数据尽可能的详细一些.还有,各星球离太阳的距离是_百度作业帮
太阳系中,各星球的排列顺序以及各星球的大小是多少!最近突然想试着亲手做一个太阳系的模型,所以,想搞清楚这些数据.知道的人帮帮忙,数据尽可能的详细一些.还有,各星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我希望其中包括像谷神星这样后来才被发现的星球哦!总之,希望尽可能的详细,清楚,包括的内容丰富!当然我不需要那些星球的一些介绍说明,我只要数据就可以了,
十號風球000271
我以前回答过这种问题,再给楼主发一遍吧 体积:(以地球为1) 太阳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 1300000 :1330 :745 :65 :60 :1 :0.86 :0.15 :0.056 这几张图片很容易表现出这种差距:
质量:(以地球为1) 太阳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 330000 :318 :95 :14.53 :17.15 :1 :0.8 :0.11 :0.0553 关于公转半径,有一组“提丢斯数列”可以反映其中的关系:0 ,0.3 ,0.6 ,1.2 ,2.3 ,4.8 ,9.6 ,19.2 …… 把每项加上0.4 ,可得另一组数列:0.4 ,0.7 ,1.0 ,1.6 ,2.8 ,5.2 ,10 ,19.6 …… 如果把地日距离当作一个衡量单位(一天文单位),则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除2.8外)皆符合此数列关系.这也是促使人们发现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原因之一.谷神星可以认为在2.8处
其他类似问题
以太阳为中心,由内到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以地球为1) 太阳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 1300000 :1330 :745 :65 :60 :1 :0.86 :0.15 :0.056
平均日距 就是距离太阳的距离1水星 平均日距 57,910,000 km (0.38 AU) 直径 4,878 km 质量 3.30e23 kg 密度 5.43 gm/cm 重力 0.376 G 公转 87.97 地球天 自转 58.65 地球天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由于水星距离太阳实在太近了,表面温度很...
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顺序从内到外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太阳系八大行星从大到小是:木土天海地金火水。 以下是太阳以及八大行星粗略的直径。 太阳:1400000公里;水星:4900公里; 金星:12100公里; 地球:12800公里; 火星:6800公里; 木星:143000公里; 土星:120500公里; <b...
/view/5290.html?wtp=tt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上面已经答的很详细咯
我就不说咯
这个不太好做..
1.从太阳由进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与2.太阳的平均距离(百万公里)水星57.9 金星108.2 地球149.6 火星227.9 木星778 土星1427 天王星2870 海王星4496.
平均日距 就是距离太阳的距离 1水星 平均日距 57,910,000 km (0.38 AU) 直径 4,878 km 质量 3.30e23 kg 密度 5.43 gm/cm 重力 0.376 G 公转 87.97 地球天 自转 58.65 地球天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由于水星距离太阳实在太近了,表面温度...
扫描下载二维码在太空实验室里,模拟太阳系做一个完全按比例缩小的迷你太阳系,现实吗?
按投票排序
经评论提醒多!图!预!警!要放到最上面才有效,修改过后疏忽了。。。日13点更新:初次阅读可无视。(十分抱歉,中午验算了模型的缩小比例,发现小数点计算错了一位,现已将原答案的“14亿分之一,1.07m,30m”改为“140亿分之一,10.7m,300m”,也就是模型比之前所计算的更大,更空旷了,图片和阅读并无影响,给大家带来的不便,十分抱歉!)——————下面是正文——————很棒的想法(多图),斗胆猜测一下,很多人目前为止依然认为太阳系是这个样子的很眼熟对不对,没错,这就是高中物理书的插图,画的虽然艺术了点,但一般人会认为应该差不了多少吧,或者至少应该是下面这个样子的很眼熟对不对,没错,这就是高中物理书的插图,画的虽然艺术了点,但一般人会认为应该差不了多少吧,或者至少应该是下面这个样子的很壮观吧,如果这是完全模拟缩小比例的太阳系,模型应该不是很难嘛。。很壮观吧,如果这是完全模拟缩小比例的太阳系,模型应该不是很难嘛。。先不说模型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些其他图片,太阳系中天体大小比例土星和木星好大只对不对,如果太阳出现在图中的话,土星和木星好大只对不对,如果太阳出现在图中的话,木星土星瞬间被太阳完爆了有木有,知道了体积大小关系,现在就我们用上图的球作为我们微型太阳系的道具,现在我们只需要知道缩小后的距离就OK了。木星土星瞬间被太阳完爆了有木有,知道了体积大小关系,现在就我们用上图的球作为我们微型太阳系的道具,现在我们只需要知道缩小后的距离就OK了。现在我们假定我们模型中太阳的大小为一个苹果大小(直径10cm,这样的话基本与上图基本是1:1比例,更直观),但这时候地球已经很难看到了(下面的一排第五个才是地球。。。),将就一下,现在我们把太阳系缩小到了原来的140亿分之一 ,那现在地球离太阳有多远呢?看下表水星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约等于 5800万千米
金星 距太阳 108,200,000 千米 约等于1.08亿千米 地球 距太阳 149,600,000 千米 约等于1.5亿千米
火星 离太阳 227,940,000 千米 约等于2.28亿千米
木星 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约等于7.78亿千米
土星 距太阳 1,429,400,000 千米 约等于14.29亿千米
天王星 距太阳2,870,990,000 千米 约等于28.71亿千米
海王星 距太阳 4,504,000,000 千米 等于45.04亿千米
等比例缩小的话,地球距离太阳大概是10.7m,直径已经是二十多米了,太空实验室君表示压力很大,那我们算一下最远的海王星,大概是300m。也就是说你即使把太阳缩小成一个苹果,太阳系模型的直径也有600m。那么我们按照这个模型做出了的太阳系,要看到整体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擦,坑爹呢这是,这不是我想要的太阳系啊,还有,为毛天体一个也看不见,只有四条轨道???擦,坑爹呢这是,这不是我想要的太阳系啊,还有,为毛天体一个也看不见,只有四条轨道???好吧,四个轨道从里到外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里面的轨道太小不显示了。放大一次,这次丛里到外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上图最大的圈是前一张图最小的圈,大小自己想象吧,中间几个轨道上的小白点就是行星了上图最大的圈是前一张图最小的圈,大小自己想象吧,中间几个轨道上的小白点就是行星了
再来张清楚点的,这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的白点也不是行星真实比例,而只是位置标注,真实的大小比白点还要小,比轨道蓝线的宽度还要小很多的,如果不加行星轨道位置标注的话,就是下面这个样子: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的白点也不是行星真实比例,而只是位置标注,真实的大小比白点还要小,比轨道蓝线的宽度还要小很多的,如果不加行星轨道位置标注的话,就是下面这个样子:中间的是太阳,那么,亲爱的,你告诉我这里面这么多的点哪个是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呢?中间的是太阳,那么,亲爱的,你告诉我这里面这么多的点哪个是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呢?根据太阳的大小,行星比例不会超过一个像素点,所以,小亮点里面没有一个是太阳系小行星。。。。。。。你看,我们微小太阳系模型中的地球是不是很漂亮呢?P啊,哪能看到地球,这算哪门子太阳系模型(默默拉回第二张图片找找落差)。但如果不求美观,真这样做了等比例缩小,很遗憾,这个模型是无法运转的,因为质量缩小了距离的三次方倍,已经不是稳定系统了,但这是次要原因。更真实情况是,当你把质量缩小这么后,所有模具的万有引力已经微不足道了,产生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天体已经是各自飘了,而不是绕行。所以,悲剧的结论诞生了,太空实验室里做一个迷你的太阳系,完全模拟缩小比例的太阳系,不可能,不现实。想起《万物简史》里面关于太阳系模型的描述: “实际上,距离是那么遥远,无论如何不可能按比例来画太阳系图。即使你在教科书里增加许许多多折页,或者使用长得不得了的标语纸,你也无法接近这个比例。在一张成比例的太阳系图上,如果将地球的直径缩小到大约一粒豆子的直径,土星便会在300多米以外,冥王星会在2.5公里外的远处(约为一个细菌的大小,因此你怎么也看不见它)。按照同样的比例,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会在1.6万公里以外。即使你把一切都加以缩小,土星会像英文的句点那么小,冥王星不超过分子的个儿,那么冥王星依然在10多米以外。” 但有一个太阳系模型大小也相当可观,就是瑞典太阳系模型世界,你肯定想再大也就是个模型,能有多大呀?其实也没多大,根据估算即使你不做一分钟的停留,驾车逛完整个模型也需要15个小时的车程,模型从 Stockholm 开始一直延伸到瑞典北部的 Kiruna ,比例是1:。 并且这个模型也不是完整的太阳系,只到海王星。下图是这个模型的范围。。好了,说到这,估计希望是泡汤了,但可以去某宝买个什么天体仪,大概长这个样子。忽略这些字幕(啊喂,还是九大行星,卖家要更新产品啊!!)忽略这些字幕(啊喂,还是九大行星,卖家要更新产品啊!!)怎么?没做出模型不开心,诺,八大行星的棒棒糖买给我吃。(谢谢评论指正,上图是巧克力,不过也有棒棒糖,咳咳,这不是重点吧。。) (谢谢评论指正,上图是巧克力,不过也有棒棒糖,咳咳,这不是重点吧。。) 最后谢谢邀请。最后谢谢邀请。
多图。日更新。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于日掠过冥王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不用去太空实验室,就在地面上,现成的就有。当然不能转不会发光发热,但是尺寸是按比例的。很多时候为了描述太阳系的尺度,会打比方说如果太阳是一个苹果,那么地球小到一个像素点,或者看不见之类,但是我认为这个尺度已经太小了,过小的比喻还是会失去尺度感,我怎么知道苹果和像素点比大小是个什么样。而我要说的这两个模型要大一些,保证看得见摸得着。第一个要说的是位于克罗地亚首都也是最大城市萨格勒布的太阳系模型。太阳的模型是一个和人差不多大的球。地球在这个模型里面是这样的。一个大一点的轴承滚珠的样子。木星是这样。感觉比铅球要大一点。最小的冥王星长这样。一个比较小的轴承滚珠。其余各个星星大概就是滚珠到铅球不等的大小。长得也都是一个样。其余各个星星大概就是滚珠到铅球不等的大小。长得也都是一个样。这些模型分布在萨格勒布全城各处。这个克罗地亚第一大城市有多大呢,不怕大家笑话,和海淀区差不多。当然有更大的,咱们直接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系模型。这个模型位于瑞典(不是瑞士,不做手表,做家具)。瑞典这个位于北欧的国家,大小和甘肃,黑龙江,四川差不多,或者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加在一起这么大。这个叫做Sweden Solar System的太阳系模型,基本覆盖了瑞典全境。木星以内的模型,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范围。从水星开始。水星是一个直径25厘米的球,位于斯德哥尔摩城市博物馆。跟轴承滚珠比,是不是多了好多细节,这些都是火山口啊什么的,都是按真的来的。然后这个球常年加热,因为水星离太阳近,温度高。恩。。。接下来是金星模型,直径62厘米,位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如图。但是这个模型今天已经看不到了。因为,2011年的时候,被人偷走了。。。所以就又做了一个,摆在校园里,这次学精了,放在了室内,但是要不咱们还是再找找原来那个。可能他们也觉得这样不是个事儿,于是又做了个新的,摆在天文博物馆了。然后就是地球了,直径65厘米,位于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就是一个地球仪,没什么好说的。月亮也在这个博物馆的同一个大厅里,直径18厘米,钉在柱子上了。上面的阴影也是按观测结果来的。眼熟么。差不多就这么大。接下来到火星。火星位于地铁红线终点站,M?rby Centrum,是个购物中心。直径35厘米。表面也是参考了火星表面做的。总结一下目前的进度。如果太阳系是瑞典(甘肃,四川,黑龙江)的话,人类目前的活动范围是一座博物馆的大厅。所谓的火星移民,相当于走出博物馆,坐地铁坐到终点站。木星在斯德哥尔摩的阿兰达机场。直径7.3米。是个花坛,立体模型仍在规划,这个花坛上的条纹代表了木星上的条纹。土星位于乌普萨拉大学,是瑞典天文学家Anders
Celsius工作过的地方,这位天文学家姓摄,就是摄氏度的摄。目前土星模型尚未建好,但是其卫星泰坦已经建好了,这个能发光,因为就是个灯。天王星,直径2.6米,越来越敷衍了。不过天王星躺着转的自转轴还是标出来了。图中红色的一根棍儿。海王星,直径2.5米。能发光。最后是冥王星,这货被说是矮行星一点不亏。直径12厘米,边上小一点的是它的卫星卡戎。这个地点还有点典故,是九千万年前陨石砸出来的一个湖的旁边。那颗陨石据信导致附近大范围生物灭绝。整体雕塑长这样造型是墓碑,因为,冥王星的名字是冥王。最后还有终端激波,这算是太阳系的边缘。这个在瑞典最北边的城市,基律纳,已经进入北极圈了。这个模型里还有几个小行星,矮行星,彗星的模型,尺寸都比较小,也比较儿戏,就不放在这里说了。按照这个尺度,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在哪呢,199.6万公里之外,地月距离38万公里。所以,人类现在的状况是,徘徊在博物馆大厅,想坐地铁去市郊,寄信已经可以寄到国境线,然后最近的恒星需要登月五次。日,美国航天局“新视野号”抵近冥王星,与博物馆大厅相比,这已经走了300公里,相当于上海到南京的距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系模型。全图如下:有些同学可能会不服,我的祖国,地大物博,别的不一定行,地还是有的,毕竟瑞典也就我们一个省那么大。问题倒不在距离上。下面这张图是这个太阳系模型中太阳的模型。斯德哥尔摩,爱立信球形体育馆,世界上最大的半球形建筑。所以说,搞科研光有脑洞是不够的。还得有钱。=========================================图片来源:
不现实,一张图告诉你天文系统按真实比例做成模型是什么概念,图来自果壳网声明一下这不是刷屏???
多图预警。这个是国外一群天文爱好者按比例做的太阳系。先回答题主,我觉得外太空实验室有两个问题。一是放不下,因为地方不够:二是假设你的实验室地方足够,行星们体积妥协一下,那它们得多小呢?你想要它们正常运转,周围你怎么去摆呢?就算是缩小版的、依靠万有引力去运转行星系统,也必然要保持一定的平衡,而那些小玩意和你相比,你显然是个庞然大物啊,你去摆,那就是个大扰动,所以你也搞不成。那如果妥协到地面上呢?就简单摆一下呢?—————————————————————以下是视频内容,截图说明。流量少的,先存地址后看!先看地月系,地球半径不到七千公里,到月球距离是三十八万四千公里,月亮简直不知远到哪里去了,所以看见地月模型,也不能想当然,自己也要判断。纸上一画简直too simple,但是行星小得看不见了。网上模型图见得太多了,觉得比一些香港记者还扯淡。所以说这些图毕竟too naive,我闷声给你搞比例,让你们开开眼。野猪就要喷屎啦,不对,是演出就要开始了!先计算距离,准备开车出去用轮胎画轨道,当时我就念了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始搞比例!我们的蓝色地球,代表着太阳系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生命的根本利益。需要多大的地盘来搞比例呢?不知道大到哪里去了!太阳多大?一米五,别看它矮,但是它寿命长,还能燃烧五十亿年。高举着太阳模型,有点像高举着某种相似的思想,有时候思想想得很远,却忽略了当下的痛苦,比如举太阳的人胳膊很酸。水星好像有点远噢,禁止逆行!然后是金星老师,地球上有个重名的变性舞蹈家很有名,不用说,跳舞肯定棒!地球。月球太小不画。不过月球对于生命演化意义重大。由于地球正反面所受月球引力的大小存在差异,那么海水死皮赖脸往月球一侧跑,就出现了潮汐现象,这使得海洋生命慢慢朝陆地过渡、进化,出现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类,还有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如果你觉得这就够远了,那你就too young了!火星。火星表面氧化铁比较多,所以呈现红色,古人称其为火星。这个名字确实excited!远处小丘上用相机进行延时摄影,开车来用光亮来画出轨迹弧线。木星是气态行星,换句话说就是固体内核加上厚厚的气层。其实固体核心比整个体积小太多。就像河豚、蛤蟆气呼呼地虚张声势那样,实际我们学了习以后就懂了!土星也是气态行星,它有好看的裤腰带,这也是它的标志之一。渐行渐远,与当初的红太阳相距甚远了,但是它的光辉仍在。天王星的轨道更远。不多说,车后面的小背篓里,不对,是后备箱里,准备好标杆和球,到预定位置装上。原野是你的舞台,这苍茫的原野都是你的爱!微缩版的海王星,闷声发着忧郁的蓝光。手捧一颗心的冥王星呢?面对轰轰烈烈的新发现浪潮,在06年捷克布拉格的全球天文学人民代表大会上,被表决过一次,直接被开除出常委。不画了。搭建完成了,看看效果,7点,日出东方。前方高能!!!你听说过相似三角形吗?孩子初中数学学不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搞比例!经过一次一本正经的搞比例以后,我们可以看见,视觉上,模型太阳和真太阳看上去居然大小差不多呢!就像华莱士采访我们大领导,身高显然我们领导矮,但是我们领导裤腰带高,反而看起来跟华莱士差不多!大小差不多,差不多真是按比例做的。我们的太阳,我们的能量之源。地球上大部分能量都拜其所续!然而在广阔的宇宙里,地球上的人类终究是渺小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bilibili转载视频地址【敢想敢做,国外牛人团队在沙漠绘制正确比例太阳系】up主:柚木字幕组
质量正比于体积正比于线度三次方。势能正比于1/r不可以等比缩小
建议你了解一下宇宙是多么空旷…
推荐给楼主看这个比例缩小版本太阳系的网站
非常intuitive
独立游戏universe sandbox,你值得拥有。本身带有大量实体天体模拟方案,轻轻一点即可拥有。还能自行创造各种天体,控制时间流速,制造恒星碰撞等等(喂喂越说越像广告了。。。)传送门:
不现实!缩小的太阳还能持续核聚变吗?还能发光吗?
楼上说的都是考虑用万有引力做的模拟太阳系的模型,现在有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做的BOSON STAR,粒子之间的势能也是1/r的形式,不过比万有引力大了好几个数量级。在实验室尺度上可以模拟行星间的相互作用,不过还是理论阶段。[1] Ruffini, Remo, and Silvano Bonazzola. "Systems of self-gravitating
particles in general relativity and the concept of an equation of
state." Physical Review 187.5 (1969): 1767.[2] O'dell, D., et al.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with 1/r interatomic attraction: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gravit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4.25 (2000): .
我们学校有这么一个模拟太阳系的模型。整体的地图安排见上图。太阳到火星之间的距离很近,基本上站在太阳就能看见(看见一个点)至于走到冥王星,至少要十分钟吧。太阳大概是这个样子的不要吐槽怎么这么小,不做这么小学校里哪放得下不要吐槽怎么这么小,不做这么小学校里哪放得下对了,这个模型是以1:100亿的比例缩小的,1984年建成的。看上去没想象中的那么炫酷吧。不过确实能很直观的对太阳系产生概念,毕竟这些星球之间大部分空间什 么 也 没 有 啊...
题主说是在太空实验室,也就是失重环境下,那题主的意思是不是完全缩小比例然后让这些星球模型在万有引力定律作用下自转和公转起来?为什么没有人提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如果用正常材料,引力不够啊。。。。如果想让引力够。。。。恩,可以算下密度。。
那你要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实验室才行。如果是等比例模拟的话
前几名的答案都是在逗什么机灵。。。。完全答非所问。。。我的答案是以人类现阶段的技术水平而言,不现实。不是模拟不了真实的空旷程度。。。(为什么这么多答案揪着这个点不放?)关键的一点是太阳(以及所有主序星)的核聚变反应,必须要有足够的质量才能点燃和维持。人类目前还操控不了这么大的质量。
这个网站貌似挂了,不过我做过一个差不多的,虽然质量没它好,但还算够用...
用space engine玩撒
现有技术不能吧,太阳是占了太阳系99%以上质量的聚变堆,这玩艺现有科技没法等比缩呀。
上面的都已经说了很多了。推荐个网站吧。宇宙地图
lz可以下载一个直观的感受下 .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系有水的星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