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历史在历史上有吗?

&>&&>& > 正文
三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三国演义》启示录
作者:梦篱笙箫
发布时间: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最近重温了一下《三国演义》,自有一番不同的滋味。想起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对陈友谅铁索大船的调侃,我才意识到元末明初那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如何丰富和完善了《三国演义》的情节。作者在张士诚军中效命的往事,又如何奠定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中国人大部分是现实主义者,历史早已不是当初的历史,而是照应现实的独白。明朝的文人用这样的方式与时代对接,写尽无限的沧桑与悲凉。
  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史略》几乎是对那段历史的最好总结。中国政治也逐渐从贵族政治走向平民政治。在三国时期,皇帝的家族还是最大的,假如他们还能团结,天下不至于失控。刘繇、刘表、刘璋组合起来的威力也不是等闲之辈可以匹敌的。至于士大夫家族,首推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但袁绍和袁术的不和还是削弱了这个家族的力量。曹操的家族势力就小得多了,但它有曹操这样的领袖,反而把家族成员的潜力发挥到了最大。刘备借着皇室宗亲的名头,联合兄弟打出了一片天地。孙氏集团从江湖发迹,也是中国的一条权力路径。张角、张鲁则借助五斗米道成功跻身上流。但最终的结局是天下归晋。这还是说明了贵族政治的顽固性。但所有的一切只是昙花一现,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代来临了。
  而开启这个时代大幕的人物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对于他的评价,我最欣赏朱永嘉先生的《论曹操》。而其中最中肯的表述应该算是曹操的自我剖析。大意是天下没了曹操,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霸?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从后来晋朝的动荡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所言不虚。南北朝时期,天下没了曹操这样的人物。甚至连刘备、孙权都没有了。而要说奸诈、残暴,曹操与石虎、陈霸先等人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了。甚至日本的一些学者还在为隋炀帝叫屈,他们说这样的残暴是有历史遗传性的。如果翻看那时的史书,你才知道天下诞生曹操这样的天才是多么的不容易!在乱世中能有曹操这样的英雄是多么的幸福!
  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中国由于有了四夷的存在,历史显现出很多的与众不同。现在很时髦的提法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突。但其实他们有融合的一面。很多人推崇儒家文化,实际上最能说明它前途的,反而是它在朝鲜的实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很稳定,但是诞生了一大批无用的文人。中国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这样的观念,他们起来推翻了一个旧世界,建立了一个新世界。但这是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在这场争斗中更好的理解了权利和义务,也更敢于向不公的世道挑战。由此,中国的科举制度才能在隋朝诞生,由此中国的农民起义才生生不息。由此,中国才有了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实际上,三国时期开启了一个话题,就是民主和秩序。说的小一些就是德与才的关系问题。曹操重视才,所以能够揽尽天下英才。即使对司马懿怀有异议,也不愿加害,但最终曹氏被司马氏取代。诸葛亮则倡导德化,这使得他在世时蜀汉政权十分稳定,但也由于人才匮乏,六出祁山无功。在死后,他消灭了他心中的乱臣贼子魏延,使蜀汉更加衰弱。而这样的政治价值观深刻影响了中国未来的走向。平民政治开启后,大量人才喷涌而出,结束了中国的动乱,中国迎来了大唐盛世。但也由于人尽其才,使得地方势力做大,酿成藩镇割据的惨状,导致了大唐的灭亡。而宋朝的政治哲学就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建天下,这使得宋家王朝在内忧外困中还能够苟延残喘许多年,经济实力也得到了提升。但一个没有骨气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终究是会灭亡的。元帝国执行的也不是民族融合政策,而是逐渐的同化中国人,而挽救民族危亡的,就是受过革命洗礼的中国平民阶层。
  《桃花源记》也是一些历史学家不断引述的经典,在《三国演义》中与之相似的则是许褚守邬堡的故事。儒家的贡献在于没有让中国人在物欲的诱惑下彻底堕落,而是保持了一份难得的崇高精神。这是比西方先进的地方,西方的哲学与现实脱离,没有给予人民团结的手段。而儒家的精神在中国底层很好的传承,并一直守护着我们这个民族。这是华夏没有被四夷吞没的根本原因,这也使得中华民族完成了大融合,中华文明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虽然中俄同是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但中俄的依靠力量完全不同。中国的历史底蕴更强,平民阶层的忍耐力更加惊人,这使得中国成功度过了多次的政治危机。这也使得西方的民主自由之路在中国缺乏广泛的支持,虽然政府屡受指责,但颜色革命一直无法在中国蔓延。中国的历史也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如果现实很不如意,人们就会持续的想念毛泽东,人们就会持续的学习他的教诲。他生前多次要他的人民去研究三国的历史,从这段历史中我们能找到中国发展的脉络,能得到治乱兴衰的规律。中国人会更耐心更有智慧的解决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因为他们知道问题是我们的,灾难也是我们的,别人无法替我们承受,我们要给后代留下幸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也要感受下英雄的气息,学着崇高起来!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南岗三国演义里的“火熄上方谷”在历史上真有其事吗?_百度知道
三国演义里的“火熄上方谷”在历史上真有其事吗?
因为火烧上方谷是罗翁杜撰的,所以只能用火箭碰巧撞上了大雨,既能一再突出孔明的谋略胜司马一筹,同时又突出人算不如天算的宿命,否则效仿孙膑来一招马铃道乱箭杀庞涓,孔明还可以在上方谷的悬崖峭壁上铁划银钩地刻上“司马死于此谷内”,这种 一下子杜撰司马一家就此丧命而改写了历史的创举,罗翁还是不敢苟同,个人认为他杜撰的功力还是欠缺了深思慎密,未能自圆其说,以至后人所谓的掰客反驳不断。可见真实历史上并无此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史上没有这样一回事的,一直拖到诸葛亮死了,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的时候一直都是采用避而不战的策略,就算诸葛亮再怎么侮辱他激他都坚决不出战的
没有这件事的,作者虚构的,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6出祁山,真实中其实只有两次的。
没有,小说为了体现诸葛亮北伐失败是天时不助,所以这么写,实际是在是蜀国实力弱小而魏国实力强大造成的。
历史的事情只有历史本身最清楚!凡是认为记录下的历史也不能称其为是真正的历史,就如《史记》也是如此。既是人为,谁也不敢保证在他所叙述的历史当中就没有添加自身喜好,再说了《三国演义》已经属于小说了,小说来源与生活,也有作者的编撰,而且此时已经年代久远,无法确知是否真有其事!除非考古学家能提供什么有力的线索。
假的,以孔明天演推箅的能力,夜观天象,会不知道那天会下雨吗?当初草船借箭时可是预测到了三天后有大雾的。其实孔明哪有那么神,鲁迅说罗贯中将孔明神化得近乎妖
你可以看看陈寿的&&三国志&&
小说家之言。历史上诸葛亮只和司马懿交手过两次,从来没有火烧司马懿
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国演义》夷陵之战中的历史与虚构
&作者:叶华飞 &来源:《文史天地》
  一、引子
  夷陵之战发生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到章武二年,其起因在于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而造成的孙刘交恶,刘备之战略目标在于夺回荆州,重新取得对峙三方中的优势地位,其结果却是气势汹汹的刘备败给了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彻底丧失了对于荆州的所有权,而被牢牢限制在三峡之内。小说《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演义》)从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到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用了将近四回的篇幅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一重大战役,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历史,又有多少是作者虚构或者前人虚构为作者所沿用的呢?
  二、刘备出兵前准备及安排
  小说第八十一回中叙述了刘备伐吴的军事安排,原文如下:&遂命丞相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以当魏兵;虎威将军赵云为后应,兼督粮草;黄权、程畿为参谋;马良、陈震掌理文书;黄忠为前部先锋;冯习、张南为副将;傅彤、张翼为中军护尉;赵融、廖淳为合后。川将数百员,并五溪番将等,共兵七十五万,择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这一段军事安排就很值得玩味。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这一点没有什么问题,尽管《三国志》中没有明确提到这一点,但是,诸葛亮与当时的太子刘禅都没有随军出征,并且从后来刘备病重白帝城前他们从川中赶来,也能够看出这一点。
  接下来的句子很有意思,马超&助&魏延守汉中,很多人认为此处是罗贯中搞错了,并且把它列为有违史实的一个地方。因为马超可是&五虎将&之一啊,魏延哪里能够与他相比,怎么会马超助魏延,显然应该对调。其实,这一条恰恰是尊重历史的。马超在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三国志・蜀书・马超传》,以下凡引《三国志》内容,均直接写列传名),而魏延则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就已&领汉中太守&,后来&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魏延传》),汉中太守当然不如凉州牧官大,但是,在汉中的问题上,显然应该是马超&助&魏延。而且,当时刘备并未真正占据凉州,所谓的&凉州牧&只是遥领而已。
  下面赵云的安排一如前面诸葛亮的安排一样,属于据实推理,没有问题。但是,接下来一个人的出现,让人们大跌眼镜,此人便是黄忠。我们来看看黄忠的情况,&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然后&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为后将军&,继而,&明年卒,追谥刚侯&。(《黄忠传》)也就是说早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也就是刘备伐蜀的前一年,黄忠就已经去世,怎么可能&为前部先锋&并且后来又战死沙场?显然,是罗贯中给了这位老将一个悲壮的结局。
  至于黄权、程畿等人,均曾参加战役,不过职位未必完全相同,可说是罗贯中的合理推测,这里不再详究。后面有一个情况很值得注意,就是&并五溪番将&,而《三国志》里怎么说的呢?&(章武二年)二月&,&遣侍中马良安慰五�蛮夷,咸相率响应&,(《先主传》)也就是说,在刘备进驻夷道�亭之后才让马良招纳了五溪蛮,并不是小说中说的出兵前就已经将五溪蛮招入麾下。至于最后一句的七十五万兵力,则找不到任何史料证据,而且根据蜀汉灭亡时&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后主传》裴松之注引王隐《蜀记》)来看,当时的蜀汉政权是绝不可能拥有七十五万兵力的,这一点纯属虚构。
  三、战前孙权与刘、曹之交涉
  夷陵之战战斗过程比较复杂,《三国演义》叙述了许多细节问题,这里不便一一考究,择其要者予以分析。上一页1
本文相关人物:[]&[]&[]&[]&[]&[]&[]&[]&[]&[]&
还没有人评论
《三国志》评价刘备,说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英雄之器&。纵观刘备一生,跟着他奔波四海、纵横天下的人不少,用现在的话说,跟随刘...&[黄权]&[刘备]&[刘璋]&[陆逊]&[司马懿]&[项羽]&历史上的关羽,在公元220年就完成了他的使命,走到了事业和生命的终点。然而,他虽然死了,却还活着,活在各种传说、戏曲、小说里,中国人总要借用关二哥的神勇和忠义,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诉求...&[关羽]&[刘备]&一个人是释道安,还有&半个人&是谁呢?叫习凿齿,并不是说他水平只有释道安的一半,而是他脚患病,瘸着走路,是个残疾人,所以称他&半个&...&[习凿齿]&[刘备]&[诸葛亮]&[张俨]&[陈寿]&[司马氏[荀霬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演义&时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相信不同的人都能总结出不同的内容来。积极的说法是,这是一段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的时期,改朝换代的...&[曹操]&[董卓]&[刘备]&[孙权]&[袁绍]&[刘禅]&有经典歌词曰: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对刘备来说,建立蜀汉小朝廷,其实没那么潇洒,一路走来,净是些磕磕碰碰、别别扭扭的事儿;闲来回首人生,醉美之风景,莫过于一位女人的笑靥。...&[刘备]&[昭烈皇后]&[孙夫人]&[麋夫人]&[武烈皇后]&[刘焉]&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很少看见对阵法的描写。对中国人而言,评书中描写的阵法都带有玄幻色彩,比如杨家将中的天门阵,是一个妖道布下的魔幻阵法,军队进入阵中就会遭遇飞沙走石等超自然现象,需要...&[诸葛亮]&[何进]&[张飞]&[刘备]&公元220年,刘备失荆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孙权应当张灯结彩,赶紧缝制龙袍忙着称帝啊。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随后迁都建业。其实这种...&[孙权]&[刘备]&[曹操]&[曹丕]&[吕蒙]&[陆逊]&&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诸葛亮]&[刘备]&[高尚]&[韩嵩]&[成就]&[司马徽]&一、东吴政权创建初期与豪强士族的关系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由此便开始大批南迁。北方的很多豪强士族带领他们的宗族、部曲、宾客也开始南迁。这些人到达南方后,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孙权]&[孙氏[钟繇妾]]&[陆逊]&[孙策]&[孙霸]&[张昭[吴]]&曹操做官很早,刚成年就被地方官举荐为&孝廉&,做了&洛阳北部尉&。在洛阳干了三年,任期一满,升官挪窝,调到河南省清丰县当县长(顿丘令...&[曹操]&[曹嵩]&[曹腾]&[刘邦]&[司隶]&[袁涣]&
if (_url.indexOf("cultur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game") > 0 || _url.indexOf("news") > 0 || _url.indexOf("flash") > 0 || _url.indexOf("zq")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vot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audio")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replace(_url_i, "") == "" || _url.replace(_url_i, "") == "/" || _url.replace(_url_i, "") == "/index.html")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portrait")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biography")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library")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download")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magazin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video")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pictur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search") > 0 || (location.search).indexOf("k=")>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cartoon")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bbs") > 0 && _url.indexOf("forum") > 0 ||
_url.indexOf("thread") > 0 && _url.indexOf("html")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bbs") > 0 && _url.indexOf("forum") == -1 || _url.indexOf("bbs") > 0 && _url.indexOf("thread") ==-1) {
document.write("");
function ad(){
baidu_inc.innerHTML=baidu_view.innerHTML;
google_inc.innerHTML=google_view.inner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历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