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是小米黑客帝国 vr的下一块拼图吗

当前位置:
小米要颠覆VR产业了?看起来不错但没那么简单
以小米的产业链水准,快速打造出一条专门用于VR设备的供应渠道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儿。问题就在于小米想怎么去做VR,用什么方法去做,能给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体验,这几点事情不清楚的话,就根本谈不上“颠覆”。
  OFweek网讯 作为一年一度的消费电子行业风向标,今年的CES大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玩意,也就是设备。其实VR设备的概念已经出现很久了,历史甚至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然那时候的设备只能算是最早的具有VR概念的东西了,跟今天的多媒体影音技术不可同日而语。但今天我们想说的是,小米也要进军VR领域了!在很多人看来,小米进入哪个领域,哪个领域就变成一滩浑水。小米有了智能手机,你看看现在的圈子是什么样?小米有了,你看看现在的圈子是什么样?加上小米要做笔记本,剩下的我有点不敢想。  小米想怎么搞?  从2011年至今,小米已经从一家单纯做手机的企业成长为一个跨行业的企业,具有着较为完整的生态链。围绕着其智能路由,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的几个主要核心产品开始慢慢完善起一套接近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不仅在智能家居上有动作,其他领域也展开了不遗余力地疯狂拓展。&新国货百货商店&似乎成为了小米发展的目标。那么参考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做法,估计小米做VR又是以投资的方式来并购扩充,说白了就是OEM或者ODM,至于到底是OEM还是ODM,还要看小米是不是打算在VR领域自己研发相关的技术。  根据雷军的说法,小米在未来将启用新的生态链品牌,未来跟小米自家的产品加以区分,其一是小米智能手机、小米智能电视等&纯血儿&,另外则是手环、净化器、平衡车等等&混血儿&,所以我们也看到了华米、紫米、智米等一大堆x米,那么小米未来的VR产品是称为小米VR还是x米VR,现在还不好说。但是以小米的技术储备来看,&混血儿&的可能性更大,除非小米全盘收购具有专利技术的企业。  小米能颠覆VR产业吗?  不过就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来说,VR还只是处于概念阶段,市面上并没有全面铺开。你可能会说索尼有一种叫做HMZ-T3W的头戴VR设备,还会说索尼的VR版本PS即将上市,但那都是处于业界高端的设备,跟小米这种&卖白菜&式的作风大不相同。同理,和HTC也有类似的产品,但是价格也都不甚温柔。3000元到9000元的价格区间显然不是一般消费者能负担得起的,所以小米要做VR的话,可能会瞄准999元到1999元这个区间,就像自家手机的风格一样。  而且以小米的产业链水准,快速打造出一条专门用于VR设备的供应渠道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儿。问题就在于小米想怎么去做VR,用什么方法去做,能给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体验,这几点事情不清楚的话,就根本谈不上&颠覆&。另外,鉴于小米2015年的低迷态势,也不能保证小米这招是借VR的高人气拉动资本市场运作的,毕竟小米要对投资人负责。搞出了大新闻,弄出了新概念,提振了人气,拉来了新投资,小米才有资源去做下一轮的产品计划。
责任编辑:sherry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OFweek可穿戴设备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来说两句
您好,,请发表您的评论!
可穿戴猎头职位强氧科技CTO赵旭鹏:360°全景视频标准首度揭秘--百度百家
强氧科技CTO赵旭鹏:360°全景视频标准首度揭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如何拍一部360°全景视频?从设备、拍摄方法、舞台设计、灯光特效、工艺流程等又有什么样的标准?强氧科技 CTO 赵旭鹏向VREYES首度揭秘360°全景视频标准。
强氧科技创立于2001年,是一家从事BMD系列、三阳镜头、施耐德镜头等国内外知名摄影器材销售及3d建模、360度全景拍摄、虚拟场景定制等服务的公司。在上周刚落幕的UCCVR系列沙龙-VR视频专场活动上,强氧科技CTO赵旭鹏现场分享了VR视频拍摄制作的经验。本文章由UCCVR授权VREYES发布。
4K是全景视频的最低要求
赵总介绍到目前强氧科技比较关注垂直行业,并专注于做VR直播,为了又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最低在4K的环境下观看,不然体验会对观感产生很大的问题,8K就是未来的一个标准,用眼镜在4K的环境中只能看到6分之1到9分之一的部分。大家在全景模式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包括清晰度也会有问题。
之前做过BIGBANG的全景直播,用4K的设备去拍摄,但是传输到用户端只能达到高清,比喻起来就像是看马赛克在跳舞。
未来360°全景视频的标准
视频编码格式建议以264/265为准,视频以封装格式MP4为主,帧率方面从4K开始,强氧新一代的全景相机是可以达到8K的内容的提交,而画面比例基本都是2:1的方式,音频会将会有另一个发展方向,虽然目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方式,不过目前来看发展的还是很快。
8K编码的方式
编码在现有带宽上很难实现,而且在操作方便有很多的问题。我们在跟各个BAT平台做直播的时候,可能选择在国内的网络和手机端来解码的时候,可能做得最好的时候还是在2.5K,因为到高清可能没法看。在4K的时候是可以达到720P的分辨率,所以看起来可能会比较好。
从上图可以分析看出,现在以及未来的主要编码方式。
第一种:用的最多的编码方式,大家提交所有内容所采用的方式;
第二种:是Facebook的方式,他们比较特殊,但是能省百分之25的带宽,比较解放缝合端的压力;
第三种:是比较新的基于8K的方式,是联发科正在提交的标准,能节省50%的带宽,在多核的手机端的处理器上就可以实时播放8K的,所以在未来可能是比较重要的标准,这也是目前主要的发展方向。
拍摄端:目前的运动型相机拍摄效果
从各大主流运动型相机拍摄的效果来对比分析得出:使用运动型的相机拍摄的安全距离很远,而且清晰度也很差。
一些不同的拍摄效果对比:
现在的运动相机拍出来的效果人物看上去就不清晰,这也是现在目前追逐的一个主流趋势。
FourThirdsSystem:在近距离远距离人物清晰度上会非常好,本来在全景拍摄上就没有特写这么一说,但是用更好的相机来拍摄人物,能够使人物拥有非常高的锐度。这也是下一代未来全景相机的趋势。(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总建议冗余系数1.5左右,安全距离在1.5米左右为最佳。
VR直播和录播
赵总认为,在直播中最大问题是新技术和传统的碰撞,新的拍摄相机永远会摆在传统拍摄的机位里面,现场导演没有任何一个合适的站位,期待后面的拍摄环境规格的慢慢转变,也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
其次是信号,例如在做Bigbang演唱会时,最终传统的输出平台只能看得到高清画质,导致体验会受很大的限制。
再次就是音频,目前较多的还是使用传统音频,全景音频该如何采集,这是面对要做直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遇到很多的问题是直播视频或者是全景相机没办法进入到播控平台,也没有办法做很多实时特效或者是机位的切换。
多机位切换,是强氧总结了很多拍摄直播得出来的经验建议,以多个视角来看整个赛场的情况,或者是观众视角。未来这4大视角是用户体验的方式。
多机位切换,是强氧总结了很多拍摄直播得出来的经验建议,以多个视角来看整个赛场的情况,或者是观众视角。未来这4大视角是用户体验的方式。
360°全景视频特效
除了硬件配备,在后期视频中处理字幕和特效,也给到一些最佳经验和建议:
360字母以及实时图文叠加的建议:正常360的字幕最好不要放在下面,否则观众观看影片的视频,看字幕还得低头。因为毕竟是真实世界的感觉。所以字幕最好出现的位置就是齐肩或者齐腰的位置,这样感觉才会舒适。然后就是一些CG元素的植入,广告之类的。例子如上图。
360专属实时特效,这个全景到底怎么切换,怎么样让观众不感觉到是换了一个环境,最好的办法是让观众能感觉到需要切换到下一个镜头。因此需要对内容和多机位的场景进行有效的把控。
在拍摄时,演播室的灯光、拍摄器材都不喜欢能够被看到,因此如何有效的处理360°穿帮替换,也是需要处理的技巧。赵总现场展示了一个生动的视频案例(比利时VR演播室)
演讲视频地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0万
阅读:13万
阅读:1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今天新闻里马化腾说“微信支付的成本1个月3亿”实在压力太大,才...
果粉俱乐部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虚拟现实将会是下一个热点吗?
谷歌 facebook 索尼 三星 英伟达 威尔福争相研究自己的虚拟现实设备,是不是说明虚拟现实是下一个引爆互联网的热点。(虚拟现实可跟社交、教育、游戏、流媒体等服务相结合)
按时间排序
VRAR资源社区不错
必须是未来热点之一啊,因素1:好奇,毕竟现在能让人如此感兴趣和技术者如此感兴趣的热点基本上很少了,而且它还有应用的场合,虽然现在消费者很少,但一直都在进步不是?电视机一开始也很少人有,但慢慢就多人有了,只要这个媒介的内容足够吸引人。而这个媒介毫无疑问是吸引人的。无论游戏还是影视都是从一种新的方式去诠释这些东西。因素2,资金,投资客的资金注入之下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身为科技人士应该都知道,起码可以有更多的钱找更多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也不怕饿死。那这个领域无论怎么样也会有进步的是不?毕竟现在说它到了极限还为时过早因素3:符合未来,很多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足以反应虚拟现实是人们想象中的未来之一了,至于如何实现?这要看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努力和天分
看好索尼,任天堂还有微软,脸谱还有htc属于走偏门。
都让开!都让开!都让开!你们这些家伙扯的都不是最主要的,一看就缺乏VR时代互联网基因。虚拟现实代表的是新一代计算技术,好的技术必须要有最好的应用点才会爆发,话说快播如何书写传奇的?妈的哪一次互联网传奇不都是有黄赌毒这些垃圾书写的吗?所以哥来给题主分析一下,2016年-2020年的大事件!仔细看好。第一波,国内创业公司通过大网站介绍国外用vr眼镜观看AV嘿翻天的新闻,成天忽悠屌丝购买VR眼镜观看毛片。某VR平台上整天放几个韩国妹妹跳舞是个什么心态?妈的创造不了优质内容只能打擦边球吸流量。第二波,几个小屌面对金钱的诱惑开始架设VR色情小论坛,开始狂吸流量。搞各种会员机制收钱,然后赚钱后逃亡国外,被国内警方抓回,警察发现注册用户数量居然高达120万人之多。分各种会员层级,内部管理机制已经胜过国内的传销组织。第三波:职业鉴黄师开始采用VR眼镜鉴黄,经常眩晕呕吐。第四波,明明是VR躶聊,非说自己是VR点对点聊天,有个别收费用户提供VR裸聊服务。大量东莞女转战VR聊天室,各种妖魔鬼怪开始露这露那,骚货开始赚钱,各种玩具小车价值24k屌丝送不停,卷纸销量大增。第五波,各种VR微电影开始出现,各种妖魔鬼怪玩激情,搞基片与搞鸡片大量诞生,大量擦边球诞生。网红开始登陆VR平台,不玩VR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网红。第六波,各种VR游戏开始诞生,开始还是有些优质VR游戏的,后面吗由于其中一两款打性感擦边球的游戏大火,各大投资机构开始眼馋了,大量的资本涌入,燃烧吧!手游历史即将重演。第七波,真正的VR电影制作团队出现,制作的第一部全拼VR特效电影被国内观众狂吐,觉得抄袭《2012》痕迹太严重。第八波,各大电台开始推出VR直播频道,智能电视销量出现大幅度下滑。第九波,VR商城与VR管道开始发力,大量资本涌进VR时代的管道建设,业内VR管道出现群雄涿鹿局势。幕后黑手为阿里、腾讯、百度。阿里由于资金充足和不擅长抄袭,投资了多家牛逼的VR管道公司,而腾讯由于喜欢抄袭,但是抄是来不及了,毕竟娄池出来就搞了一个焰火工坊,腾讯搞到现在就只有ppt,公司太大战斗率太弱,让我是腾讯就果断布局投资焰火工坊。我们做企业要大度,所以目测腾讯入股焰火,两家一笑泯恩仇。第十波,阿里系与腾讯pk打的百度系不见了,百度一怒之下推出神灯搜索,主打VR时代的搜索,可惜可惜内容都被阿里和腾讯抢走了,VR的格式由于是新型格式,并且阿里与腾讯系搞了抓取限制,爬虫无从爬也。第十一波,王健林的万达推出VR电影院,率先在国内推出高品质的电影服务,电影院不在是大屏幕,而是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蛋蛋。人们坐在蛋蛋里面看电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啊?因为如果在网上直接首映电影的话第二天还没到就被盗版了。所以想看VR电影还得找王健林叔叔。第十二波,王思聪布局VR产业,投资了一家VR聊天室,一家VR微电影,一家VR游戏公司。此次事件被称为王三投。第十三波,多家VR公司与答主建立战略合作,因为本虫高瞻远瞩,果断进入某系公司董事会。第十四波,微软推出hololens VR 版本,oculus 反击推出 oulus全息版。sony由于售价过高发力不足,被小米打的满头包。华为发飙,声明布局VR产业。第十五波,magic leap 推出第一款 光场AR眼镜,代号黎明,magicleap-dawn。由于售价过高惨败。根本原因是用户感觉根本没有达到宣传视频里面的效果。觉得被忽悠。编不下去了,有空再编。
这个问题建议去看 一个良好的搬运工
恩,我理解的是的。就西安来看,Unity3D的手游公司规模相对较小,且大多,存活不易。而Unity3D的VR公司,在2015年飞快的发展,面向:军事训练、建筑设计、旅游等,故我个人看好VR的发展,尤其是西安这座古城。
想象一下建设工程领域。VR将大有用途。工程设计完成后,工程师或者客户就可以带上VR体验了。感觉不好,没关系,改模型就好了。工程建设成本大幅度降低。
虚拟现实是什么从构词法上来看,形容词+名词,而且是“现实”这样的哲学名词,虚拟现实描述的是一种功能,例如CD艺术、电子竞技、3D世界、网上交流,功能几乎等同于工具,目前来看,可穿戴设备是实现虚拟现实的主流途径。关于可穿戴设备的讨论,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回答,文中也谈到了会不会是下一个热点2.
目前市场主流的player有哪些?11月20号,三星上市了Gear VR,一款与Oculus合作生产的头戴式产品,价钱100美元左右;Google出品的5美元Cardboard,配合智能手机一起使用;明年早些时候,索尼、Oculus和HTC将会发布最新面向游戏爱好者的产品,价格也会更高。今年12月刊发的经济学人杂志预测,短时间内虚拟现实吸引的是专业游戏玩家。长期跟踪产业动态的Jupiter Research,预测明年全球会销售大约300万部产品。到2020年,达到3000万,40亿美元的产值,制造商仍然会通过平台上的APP获得大多数利润。3.
市面的产品普遍有什么缺点a)
容易造成眩晕,这不是习惯所致,而是每个人正常的生理反应。这会导致使用时间的减少,进而拉低商业价值。一款没有用户黏性的产品是不可能爆发的。b)
声音、视觉特效很炫酷,但是触觉、操控体验很糟糕4.
题主“热点”的意思是主打虚拟现实的可穿戴设备会不会像智能手机大卖。相信题主已经有了答案。
戴上一副眼镜,连接电脑或手机,你就能进入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这种类似科幻电影《黑客帝国》里的场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三星与Facebook近期就将联手推出一款面向消费者的全新Gear VR头盔,这款头盔售价99美元,用户通过Micro USB接口与智能手机连接后,观看视频时就可以实现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三星与Facebook近期就将联手推出一款面向消费者的全新Gear VR头盔,这款头盔售价99美元,用户通过Micro USB接口与智能手机连接后,观看视频时就可以实现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而让这一切实现的技术就是最近火得不行的「虚拟现实」,也就是许多人口中的「VR」(Virtual Reality)。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结合。作为一个计算机仿真系统,VR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进而创建一个可以体验的虚拟世界。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传感等各方面,即在网络中拥有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的感官体验,其最终目的是让VR用户可以完全沉浸在该环境中。比如,VR电影比普通的3D电影更能让观影者有身临其境的存在感。虚拟现实加速 未来已经到来也许不少人认为虚拟现实还在遥远的未来,但事实并非如此,未来已经到来。2016年被视为虚拟现实技术元年,明年上半年Oculus、Sony以及HTC将同时对外第一次销售消费者版本的虚拟现实头盔。随着面向消费市场的硬件和内容的批量上市,产业链开始全面加速,虚拟现实有望迎来小爆发。如果你认为虚拟现实仅仅是游戏和娱乐工具,那就大错特错了。虚拟现实将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娱乐方式,目前VR已经在运动、医疗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中金预计,到2020年,VR内容市场将达220亿美元,涵盖游戏、 影视、实时事件、广告/电商、教育培训、医疗、社交/通信等领域,届时游戏占VR内容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6%下降到35%。加上硬件收入,整个 VR 产业市场规模超过 300 亿美元。VR也同人工智能、物联网一起被认为有机会成为电子行业的下一个爆发增长点。Facebook,虚拟现实技术的先行者其实「虚拟现实」这一概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开始被提出,但直到2014年Facebook收购OculusVR后才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3月,在游戏开发者大会期间,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只花了五天的时间便敲定了这笔交易:Facebook以大约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家虚拟现实公司。扎克伯格认为虚拟现实将会成为继PC时代和移动时代之后的新宠儿,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 Oculus Rift 虚拟现实头盔和 Oculus Touch 控制器,到 Oculus VR Share 应用平台和Facebook最新推出的 360度全景影片播放功能,再到Oculus成立的电影工作室 Oculus Story Studio,Facebook 已经拥有了从硬件到软件,从内容分发到内容制作的整条产业链。中金表示,Facebook在VR 上将有可能建立起如同苹果在智能手机上的生态系统,获取最大的利润份额,Oculus有望在2016年为Facebook贡献收入。除Facebook外,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在VR领域进行积极布局,Alphabet(Google母公司)推出了试用于安卓设备的简易虚拟现实头盔——谷歌纸板(Google Cardboard)。售价仅有20美元,在一个纸板观景器的帮助下,安卓用户就可以将自己的手机变成虚拟现实头盔。此外,谷歌还在通过Project Aura项目开发头戴式计算设备。 而今年 3 月,苹果曾以 32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德国 AR 软件商 Metaio,随后苹果也和 VR 工作室 Vrse 联手为 U2 乐队制作了一段VR 音乐视频。Google Cardboard某些垂直领域的VR设备生产商也在与传统行业结合上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如NextVR与NBA、NFL等体育赛事合作做赛事转播,并与CNN合作进行2016年总统大选候选人辩论转播,NextVR还为Coldplay做了VR版音乐会录像。虚拟现实在中国:刚刚起步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VR技术起步较晚,因此存在一定差距,但在相关领域也产生了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公司。如暴风科技、3Glasses等。暴风科技是进入这一领域较早的公司。日,暴风影音在北京召开主题为“离开地球两小时”的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暴风魔镜,是一款虚拟现实眼镜,在使用时需要配合暴风影音开发的专属魔镜应用,在手机上实现IMAX效果,普通的电影即可实现影院观影效果。在随后的10月份,3Glasses推出了亚洲首款沉浸式虚拟现实头盔“3Glasses D1开发者版”。Glasses又发布了第二代VR头盔“3Glasses D2开拓者版”,该产品搭载5.5寸2K高清屏,分辨率是,像素密度高达534PPI,清晰度是目前国内VR头盔市场上最高的。暴风魔镜CEO黄晓杰表示,作为下一个计算机平台,VR存在三个阶段性的机会:最早期的工具性产品;第二个阶段的垂直类产品,如游戏、视频等;最后则是更深度的生活服务,如O2O。A股里的投资机会而目前虚拟现实产业现在处于爆发前夕,潜力巨大。对于股市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且属于稀缺品种,必将有很长的炒作周期,股民朋友可择机而入,静待风起。A股里的虚拟现实概念公司包括:(002241):公司是Oculus镜头两家供应商之一。(002280):公司携手美国Avegant于日发布全球首款虚拟现实视网膜眼镜Glyph,这也是近期公司正式发布的第二款智能硬件产品。(002751):公司的3D扫描成像、虚拟展示技术方面进行了专项研发投入,已成功研发出高效率的全方位3D扫描设备,3D虚拟展示服务市场巨大,有望成为公司未来利润的重要增长点。年初至今,易尚展示股价翻了13倍多。(002273):公司研制成功LCOS(硅基液晶)封装玻璃,LOCS为虚拟现实未来的显示技术选择之一。(002189):公司产品涉及虚拟现实部件,为暴风影音的核心供应商。(002678):珠江钢琴投资设立的文化教育产业并购基金以2000万元现金认购趣乐科技新增51.65万元注册资本,折合为投资完成后趣乐科技18%的股权。而趣乐科技创始人王正盛带领的团队曾参与创立了国内领先的虚拟现实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中视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300045): 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一直是公司仿真训练业务板块的一部分,公司定位主要面向国防军工和行业应用,目前尚未进入民用消费。(000829):天音通信参股暴风魔镜。不仅仅是手机传统分销商,而是几大入口的平台公司。
专业上不懂行,分析一下这东西未来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吧:工作方面,也许“朝九晚五”真要成为历史了,既然人们在虚拟现实中就可以聚在一起开会、讨论,那还有什么必要天天通勤去坐办公室呢?学习方面,如果虚拟现实能创造更完美的课堂环境,那除了一些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学习的理工课课程之外,其它课程还有必要聚在一起上课吗?娱乐方面,如果我们真能360度沉浸式地体验3D panorama, 那我们去野外的目的大概就是呼吸新鲜空气和体验阳光、沙滩这些触觉的东西了,所有的博物馆都可以关门了吧?另外,当人类日益陶醉于虚拟现实的时候,对真实空间的大小也许就不那么敏感了,将来的住房还有必要建这么大面积吗?如果这么多的工作、学习、娱乐、购物都可以足不出户完成,那交通流量是否也大大减少了,现在修这么多的地铁、道路是否不久的将来会觉得过剩呢?再结合自动驾驶和Uber打车的完善,还有必要家家搞一辆车吗?居民区的很多车位是否又要变成绿地了?
工程行业设计师一枚,不多说,直接上图。
先上个图~是的!起码是教育行业热点!最低端的VR教学已经开始进入课堂了,虽然vr技术还不成熟且高端产品造价极高,但是相信vr的技术完善配套更新以及推广普及都是指日可待的!作为老师我的应用仅在于课堂,那就说说教育的应用。资金有限,我能用只是最低端的 谷歌cardboard+谷歌 expedition app试用版,但是教学体验还是比smart board only有直线上升(注:此app还在test阶段,目测一两年内完成测试然后完善最后发布)具体体验如下:具体体验如下:优点:简单粗暴够直接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老师可以控制学生看的方位标注看的物体教学很方便,随时看图提问现实问题;正式版本发行以后任何人都可以create新 trip,有极强自主性。缺点:整体感觉还是谷歌街景的延伸并无其他高大上的3D或者运动效果;画质在zoom in以后不够清晰;猛看一阵之后头晕尤其像我这种戴眼镜的人。还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教学工具对于应试为主的教育来说显然是没什么卵用的,最多幼儿园小学的老师还会用用,初高中的老师未必会把很多时间花在这些视觉系的东西上面
世人不接受,炸的再响也是个屁世人接受了,受了潮的炮仗也能吓到一群人
是的。且已经开始了,从目前来说应该会从游戏开始切入,大厂中先采取行动的是鹅厂(看了其他几家还没开始正式招人)。既然已经开始招人了,就证明至少战略已经往这边偏了,或已经有一些立项成功,资源会开始向这边倾斜。现在做得比较多的是视觉VR这块,已经有一些APP产生了(像镜子科技的VR房地产漫游、VR室内预览、VR旅游等等,可以直接进网站看),然后Oculus论坛也会有一些爱好者或者小工作室上传他们做的APP或者游戏,有兴趣都可以了解下。我也是刚开始接触,共勉。
比较关注新技术,我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前景有如下想象,只是简单分类(非专业纯属业余,只是个人关注的记录,欢迎指点讨论。但是反感民科的,或者觉得浪费时间的,请无视,请安静离开不好吗?喜欢到处喷口水的,理性喷我可能无视,乱喷的会:举报+删除。下面列出的内容,有些是相互联系的,不能这么简单分开的,暂时记录如下,不定期修改):远程医疗——不光是远程手术,还包括问诊,还包括心理创伤的康复治疗,包括远程会诊(不在一地的医生会同诊治)远程教育协同办公远程探索——包括危险区域:火山、荒漠、洞穴、太空,需要结合机器人技术,通讯技术,传感器,以及材料、力学等基础学科的突破虚拟旅游虚拟影视艺术虚拟还原场景以利侦破罪案虚拟考古虚拟试验……还有即使你我不想,也会有人付出极大努力的:遥控战争
VR绝对会是热点,问题就在于具体到季度这个时间刻度的发热时间。首先为什么我肯定他会发热1、技术的爆点,在于合格的消费级别产品的产出,世界三大头显做到了,只不过现在在等内容2、VR本质之一是信息接收和呈现形式的改变,就好比屏幕之于书籍一般,虽然不能说是必需品,但是属于更高一级的东西,体验了好的东西之后再往下走就很难了。然后随着越来越多人体验了,也就变成必需品了3、至于成本这个东西,国外买得起的多,国内有类似网吧这种中间商人,中小范围的普及还是比较乐观的为啥不能确定具体的发热时间1、不知道杀手级应用啥时候来,是什么。
相信那些看过网游类网络小说的人会很期待VR网游的到来吧。If we can use the VR traping someone by deranging the reality,that means we could make a new world where we are the god.
今天刚好读到The Economist的一篇关于VR的文章,也比较赞同里面的看法。题目叫,在这里简要翻译一下。副标题: 虚拟现实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但将不会以现有的形式进入主流应用。Aug 29th 2015 | The Economist虚拟现实这项在九十年代彻底失败的技术如今又闪耀登场。一大群创业公司以及技术大佬们正追寻着能够让人浸入真实细致的3D世界的头戴设备。去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最著名的VR新秀)。马克扎克伯格说,“浸入式3D内容显然是继视频之后下一个革新”。Google在其产品中支持VR,并且投资了一个低调的名叫Magic Leap的新公司。Microsoft,虽然错过了智能手机的东风,已经开发出了令人瞩目的HoloLens VR系统。技术领袖们也已表示VR或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重大革新(见这篇文章)。那么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在后面几个月出现的VR设备将主要集中在天生适用VR的电子游戏领域。但这项技术还会有其他用途:用于数据可视化、教育、交流以及娱乐领域(包括已经开始出现的VR色情产品)等。不管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或是使用特殊摄像头捕捉的3D世界,快速渲染并真实呈现3D(同时不产生眩晕感)都需要较高的处理能力、高分辨率屏幕以及动作感应器。令人欣喜的是,智能手机已经都拥有了,这也使得VR的硬件相对便宜。一些适配器可以使手机变身为基本版的头戴设备,这也激励了VR前进。其中最便宜的仅需10美元,是由Google设计、使用硬纸板制作的。这些自然无法与高端VR头戴设备相媲美,但它们以5%的价格提供了VR体验。去年,这个“设备”引发了VR实验性产品和内容消费的激增。除了快速崛起的VR技术,智能手机也为看清技术发展的轨迹提供了一个参考。今天的VR正如2001年的智能手机。那个时候,人们都清楚能够连接互联网、配有摄像头和彩色屏幕的移动电话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也正是如此,现在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手机,从地图、听音乐到付款和分享图片。但最强烈的智能手机革命支持者,例如诺基亚,错误地预估了结果,结局是其他公司主导了这块新领域。转折点是苹果的iPhone手机。它通过触摸屏幕及其优雅的应用程序为整个行业设立了模范。VR还没有达到它的“iPhone”时刻。想法是合理的,设备也能够运行,但目前笨重的头戴设备似乎并不可能攻下大众市场。VR将如何走向成功呢?一个有趣的可能是在现实中叠加图像,而不是完全替换掉它(也就是AR增强现实)。建筑模型可以立在你的桌子上,电子游戏中的外星人可以从你的沙发底下跳出来。Microsoft的HoloLens将会采取这个方案。而Magic Leap则在往更小更轻的AR设备方向努力:人们将像戴墨镜和耳机一样使用AR设备,而不是困在摩托车头盔里。AR有可能就是拼图所缺少的那一块,正如触摸屏之于智能手机。VR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但它仍然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今天的VR系统在2030年将无处不在,到那时,现在的设备都会显得笨拙正如我们今天看2001年的折叠手机一样。如果以智能手机的发展为参考,VR的崛起将在科技大佬中孵化而使无名的创业公司家喻户晓。科幻小说家们已经描绘了令人眼花缭乱的AR运用场景,从战士的通讯显示到虚拟珠宝。这些小说为这项将会触及人类各个领域的技术所潜在的影响提供了有用的指导。只不过没有那么快。
蟹不妖,作为VR从业者来分享一下对问题的看法。VR最近确实很火,以至于很多科媒写VR的文章的开头都是“随着facebook20亿收购oculus...”,放眼国内也有小100家VR的公司了,大至暴风,小至创业团队,其中不乏以圈钱为目的的傻逼玩意儿。所以个人认为,从资本的角度,VR可能真是一个tipping point了。但是从应用角度,VR还是在起步阶段。的确,上面有些盆友提到的虚拟电商、全息、教育等等,都是可以通过VR实现的,不过还需要时间,至少几年,所以我认为:当且仅当,VR能很好的实现其中之一时,再说VR是互联网的tipping point也为时不晚。《三体》里汪教授戴上一套设备就进入了三体世界,那套设备应该就是一套VR+全向硬件(比如现阶段可以实现的VR头盔+全向跑步机)。现在的VR之所以没有如此优秀的产出,除了硬件还差点儿之外,内容也差很大一截,现在还找不到优质如《沙之旅人》般的VR内容(*注:&沙之旅人&是一款做工非常非常非常精细的PS游戏)。来说说VR的现状吧:Phase 1:手机盒子形态的VR头盔,就是把手机放到VR头盔里用;Phase 2:连接PC或主机的VR头盔,这些头盔自带屏幕,通过数据线或者无线传输数据;Phase 3:Console(一体机),VR头盔有独立的GPU、OS、App、屏幕、电池等等一切。国内phase 1已经被暴风魔镜毁了,唯一令人欣慰的点是:暴风虽然收获了很多骂名,但是好歹让更多人知道VR。Phase 3现在看来还遥遥无期,不过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phase 2的发展状况。目前大多数VR公司都扑在phase 2上,国际上知名的包括Oculus、Sony、HTC,所以2016年将是VR的爆发年,相信会有不少劣质公司的垮台。至于上面很多盆友提到的那些VR应用,我想说:再耐心等等吧。戴过VR头盔的盆友应该能体会到这东西不适合长时间佩戴,所以现阶段就非要把VR和社交、互动联系在一起,是显得非常牵强的。
直说好了,头戴式设备,绝壁不行!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商城拼图游戏攻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