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部控股企业名单人员名单张耿华

焦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办
滚动新闻:
&&&&& 当前位置:
县市区概况A
发布日期:
作者:szb 浏览次数:
  中共沁阳市委书记史全新,副书记陈敬如、薛勇。常委:闫小杏(纪委书记)、赵同金(政法委书记)、王亦山(市委办公室主任)、张沁山(常务副市长)、栗爱民(统战部部长)、张立志(组织部部长)、李茂山(宣传部部长)、扈明华(武装部政委)。
  沁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全新,副主任何年保、范振军、黄纯富、武端阳。
  沁阳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敬如、副市长张沁山、王跃进、石书明、董红倜、石清功、马有明、王宏琳。
  沁阳市政协主席唐自立,副主席武建章、李元庭、牛中秋。
  沁阳市位于焦作市西部,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180公顷。辖怀庆、沁园、覃怀、太行4个办事处,紫陵、西向、西万、山王庄、崇义、柏香6镇和王召、王曲、常平3乡,307个行政村。总人口4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8.7%,人口自然增长率4.31&。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2.5亿元,较上年增长16.7%。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1.4亿元、130.1亿元和51.0亿元,增幅分别为5.7%、20.0%和10.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1亿元,增长14.5%。地方财政支出10.3亿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9元,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450元,增长15.2%。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9881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6392元,增长14.1%;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357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亿元,增长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8亿元,增长35.0%。居民年末存款余额49.6亿元,增长24.2%。进出口总额5915万美元,其中出口4464万美元,增长11.9%。
  2008年,沁阳市位列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及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针对年初国家实行&双防&调控政策,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入10月份后,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沁阳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全省率先推出促进经济发展十二条措施,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积极推进银企合作,成功举办了河南沁阳银企洽谈会,全省15家金融机构与沁阳31家企业签订67个贷款项目,签约资金总额62.8亿元。按照中央扩大内需的十大投资方向,组织申报项目123个。列入上级投资计划68个,争取资金8632万元,争取资金总额居焦作各县市第一位。
  投资平稳增长。完善推进机制,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49个,总投资337亿元,已完成投资37.3亿元。沁澳铝业1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一期、尚宇公司10万吨三氯氢硅一期等9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建成。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运作了2&600兆瓦发电机组、煤化工、5万吨高档铝型材、2000万只大容量免维护电池、10万吨电解铅、10万吨秸秆造浆及25万吨造纸、1000吨磷酸铁锂电池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战略项目。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21个,总投资344.6亿元,已到位焦作市外境内资金40.3亿元,其中省外境内资金20.3亿元,总量位居焦作各县市之首。2008年,沁阳市荣获全省最佳投资城市称号。
  激发工业企业活力。全年工业总产值376亿元,增长16.2%。工业增加值达120.3亿元,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3.3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9.7%。加快产业集聚步伐,提升工业总体实力,铝及铝深加工、太阳能光伏材料为主的新能源、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为主的化工、电动车、玻璃钢、造纸机械和造纸等六大产业发展壮大。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沁北工业集聚区完成投资7.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税收3亿元,被列入省级产业集聚区。编制了思可达光伏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太阳能玻璃产能及深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000万平方米和300万平方米。骨干企业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5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突破100家,超千万元企业10家,纳税100强企业完成税收5.5亿元,增长64.8%。沁澳铝业纳税超过1.5亿元。创新能力明显增强。66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屹峰、思可达、沁阳一机、崇义轻工成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思可达、崇义轻工等5家企业进入焦作市创新能力50强。沁阳市被确定为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突出&三农&工作,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土地流转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建立了全省首家县级土地流转中心,敲响了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拍卖第一槌。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综合直补、种粮直补2292万元。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和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粮食总产量达到32.4万吨,被纳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中的高产巩固区。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6家,总数达到180家,焦作市示范性合作社达到20家。新增焦作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到7家。肉类和禽蛋产量分别达到2.7万吨和3.2万吨。经济作物复种面积达到24万亩,新增无公害生产基地和产品3个。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强化农田林网建设,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6万亩,完成造林绿化3.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5.3%。投资1500万元解决了农村4.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000万元的逍遥水库、八一水库、高圪墚水库加固工程顺利推进。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玉米机械化收获试点市,新增农业机械301台,农机合作社达到60家,农机合作组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村达到218个,其中一类村127个,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一村一品&村庄发展到89个,25个达到农业部标准。农村科技信息化网络建设全面完成,成为全省第一个&乡乡有网站、村村有平台&的县级市。
  加快城乡建设步伐。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复查验收,以全省第一名入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承载能力日益增强。&310&工程完成投资近10亿元。车站路北延、东环路改造等10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城区天然气利用等10个公益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6亿元。阳光假日、锦绣江南等10个城市开发项目和城市花园、亚星盛世等续建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采取规划造绿、拆迁建绿、沿水增绿等办法,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垃圾处理场正式投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开展城区环境集中整治,拆除建筑3.6万平方米。投资2000万元对护城河、小官河进行了全面整治,引水入城工程顺利推进。城乡道路进一步完善。常付一级公路二期工程和新沁河大桥开工建设。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完成48.7公里。
  培育壮大第三产业。完成了神农谷精品线路、神农泉水系等工程,神农文化园建设有序推进。成功举办了神农文化节、全国群众健身登山比赛等主题活动,神农山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和收入较上年分别增长24%和26%。
  商贸物流业有了新提升。基本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建设和改造农家店240个,德隆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投用,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和省级林业生态市创建活动,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完成生态廊道和环城防护林建设258公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10个项目列入全省淘汰落后产能计划,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关停小火电企业的检查验收。11家耗能企业完成了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强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大气、水环境的治理和监控,关闭、拆除15家严重污染企业,圆满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否决严重污染项目27个,否决资金43亿元。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是年承诺的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落实。(1)对254户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资金45.9万元,缓解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2)新沁河大桥开工建设,新长途汽车客运站正在进行建筑设计,改造城区背街小巷33条。(3)城市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标准提高到130元,农村低保对象补差标准达到53元,均超过省市标准。(4)市中心敬老院和崇义敬老院投入使用,西万、山王庄敬老院改造投用,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1.4%。(5)完成滨河公园和炎帝园建设,完善了民族公园、怀府广场绿化。改造8座星级旅游公厕,新建7座星级公厕和8座垃圾中转站。(6)市文化艺术中心完成投资4500万元,图书馆、群艺馆主体工程已完工。一中新校区、职专新校区投入使用。(7)新农合受益人数达到22.6万人次,补偿费用达到3030万元,受益人数和补偿费用较上年均大幅增长。2008年参合率达到98.7%。(8)全面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参保3万人。(9)城区天然气供气覆盖率达到35%。对1000余户自来水支管网进行了改造。(10)完成农村有线电视&百村万户&工程。大力实施群众体育健身工程,每个行政村均建成一个标准化篮球场。实验中学和实验小学教学楼全面投用,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11所,改善了办学条件。完成市精神病院、葛村卫生院国债项目和90个村级卫生所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及城乡医疗救助。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扎实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健康进家庭活动。继续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企事业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100%。开展&爱心一日捐&活动,接收捐款152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600余人次。积极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累计超过1000万元。成功解决620名老职工养老保险问题。新增城镇就业883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称号,被推荐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开展书记市长大接访等活动,促进了疑难信访案件的化解。(蒋建利)
沁阳市辖乡(镇、办)主要领导一览表
  单& 位&&& 党(工)委书记& 乡镇长(主任)
  常平乡&&& 宋& 萍&&&&&&&&&& 宋& 波
  王曲乡&&& 牛学峰&&&&&&&&&& 陈治邦
  王召乡&&& 张尊武&&&&&&&&&& 王景霞
  山王庄镇& 张沁峰&&&&&&&&&& 李学军
  西万镇&&& 刘红纪&&&&&&&&&& 廉二虎
  西向镇&&& 杨& 磊&&&&&&&&&& 刘国军
  紫陵镇&&& 陈红生&&&&&&&&&& 郭小分
  柏香镇&&& 任家斌&&&&&&&&&& 王明晰
  崇义镇&&& 孟祥生&&&&&&&&&& 李长胜
  怀庆办事处 张& 丽&&&&&&&&& 马春明
  太行办事处 杨振中&&&&&&&&& 周向东
  覃怀办事处 朱俊峰&&&&&&&&& 阎战明
  沁园办事处 秦小平&&&&&&&&& 董瑞霞
  中共孟州市委书记胡小平,副书记魏超杰、郭颂福。常委:刘同旺(纪委书记)、汤文胜(常务副市长)、赵文中(组织部部长)、耿诚心(政法委书记)、闫春喜(宣传部部长)、卫国胜(市委办公室主任)、郭凯(人武部部长)、刘晓春(统战部部长)。
  孟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长云,副主任权全、苏天德、高善兴、吴喜元。
  孟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魏超杰,副市长汤文胜、史天俊、徐学智、郭鸿军、王荔、吴军、郭世忠。
  孟州市政协主席王成群,副主席吴建国、汤长贵、田丽洁。
  孟州市位于焦作市西南部,总面积541.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万公顷;总人口37.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1.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辖大定、会昌、河雍、河阳4个街道办事处,南庄、谷旦、化工、西虢、城伯、赵和6个镇和槐树1个乡,274个行政村。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4亿元,同比增长3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99.6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27.1亿元,增长7.9%。工业增加值94.5亿元,增长18.2%。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28亿元,同比增长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亿元,同比增长5.3%。进出口总额完成4.1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居全省县市第一位;出口完成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居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第二位、焦作市第一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5.8亿元,同比增长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15元,同比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66元,同比增长14.1%。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全年新上、续建500万元以上项目165个,投资总额131.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51.5亿元,纳税超百万元企业达到44家,超千万元企业6家,超5000万元企业2家。其中总投资5亿元的广济药业5000吨核黄素一期、4.5亿元的大地合金金刚石刀具、1.4亿元的淼雨果蔬汁等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3.6亿元的河阳酒精乙二醇、1.2亿元的华兴公司&-环状糊精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3家,较上年增加22家;亿元企业达到70家,较上年增加10家。其中纳税超百万元企业达到44家,超千万元企业6家,超5000万元企业2家。产业园区初步形成规模,广济生物产业园被列入省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园;中原内燃机配件产业园完成投资1700万元,&三通一平&等工作全部完成;河南嘉陵产业园同中国嘉陵集团成功实现战略合作,成为国内第四大生产基地,三轮摩托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辆。建成焦作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0家。中原内配公司建成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发动机气缸套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掌控了全国气缸套行业标准话语权;隆丰公司建成了河南省皮草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授予首届中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成为国家羊剪绒行业标准唯一起草单位。
  对外开放领先全省。全年共引进项目76个,总投资91.1亿元,同比增长73.5%,实际到位资金38亿元、境外资金2380万美元;全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10家,较上年增加38家;&河阳牌&、 &隆丰牌&产品被命名为河南省出口品牌。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孟州市作为全省唯一县市介绍了经验,得到了省委书记徐光春的充分肯定。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业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投资3812万元实施了白墙、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3100万元发展了1.5万亩节水灌溉农田;投资2200万元实施了供气供水&下乡进村入户&工程;投资828万元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实施扶贫项目12个;投资437.5万元,提前完成了常付线二期工程、赵冶线等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全市所有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现代农业形成规模优势,积极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推广小麦良种补贴31万亩,补贴资金3109万元;重点推广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现增收节支6000万元。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工作,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申报并获批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个,申报一体化基地2个,河南省标准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个,全市累计建成无公害苹果、韭菜、小杂果、食用菌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个;投资2531万元完成了南庄、东小仇2个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孟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基本农田示范点。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累计达109家,带动2万户农民增收3200余万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整合土地资源,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树立了孟香果蔬合作社、天宝果菜合作社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省产生了较大反响。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在抓好11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50个经济特色村的基础上,以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了25个农村社区化服务示范村,使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村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率先在焦作市完成了第六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并作为唯一县市在全省村委换届工作座谈会上介绍了经验。
  城市建设全面提速。投资2800万元完成了黄河大道、大定路北段、会昌路北段改造和西北环路配套工程,投资1240万元实施了光华路、东环路南延等工程,城市交通路网更加完善。投资10亿元新建、续建城市开发项目13个,建成投用了创智天地商业步行街、万豪都汇商城、紫金华府等一批城市开发项目。加快了老城区拆迁改造步伐,拆迁总面积2.2万平方米,补偿资金1670万元。投资1800万元,实施了河雍游园、河雍大街、农坛路北段亮化工程和滨河公园二期绿化、灯光、水面景观后续工程,以及世纪风帆、迎宾园、西北环路绿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城市魅力不断增强,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复核验收,打造了更加适宜投资、适宜人居的精品城市。社会事业和谐推进。全面落实了城乡低保政策,发放城乡低保金1201万元、五保供养金137万元。投资197万元扩建了谷旦、槐树、化工等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到80.3%。投资430万元,帮助100户困难群众建设了&温暖新居&,建成了首批5000平方米的廉租住房项目,缓解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新建了3个乡级人力资源就业服务中心,有力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8311人,新增城镇就业8335人。城乡医疗惠及全民。全面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巩固完善了新农合工作,兑付资金2652万元,实现了城乡医疗全覆盖。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投资750万元,建设了韩愈小学,缓解了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继续设立了50万元教育质量奖,成功创建了焦作首家河南省职教强市,累计发放职业教育补贴318万元。(王永波)
孟州市辖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一览表
  单&& 位&&&& 党(工)委书记&&&& 乡镇长(主任)
  大定街道&&& 卫有福&&&&&&&&&&&& 周集奇
  会昌街道&&& 杨建庄&&&&&&&&&&&& 冯国宏
  河雍街道&&& 宫卫红&&&&&&&&&&&& 郭新明
  河阳街道&&& 杨天军&&&&&&&&&&&& 王新果
  南庄镇&&&&& 薛宏亮&&&&&&&&&&&& 赵文超
  化工镇&&&&& 宁合国&&&&&&&&&&&& 赵社教
  城伯镇&&&&& 刘文生&&&&&&&&&&&& 孙志刚
  谷旦镇&&&&& 苟朝功&&&&&&&&&&&& 王祥生
  西虢镇&&&&& 谢如峰&&&&&&&&&&&& 薛建伟
  赵和镇&&&& &张立新&&&&&&&&&&&&&党希成
  槐树乡&&&&& 张玉红&&&&&&&&&&&&&韩征兵
  中共博爱县委书记马明仁,副书记马秀泉、王国建。常委:陈治国(纪委书记)、樊振义(县委办公室主任)、张维兴(常务副县长)、刘明胜(统战部部长)、王晓生(组织部部长)、李向红(宣传部部长)、黄腾(政法委书记)。
  博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石汉,副主任尚成平、程长菊、李仁德、褚发瑞。
  博爱县人民政府县长马秀泉,副县长张维兴、刘九香、吴玉岭、许国顺、翟福友、李坤承、宋复生,正县长级干部申保平。
  博爱县政协主席牛生霞,副主席张炳升、赵东岭、王怀民。
  概况& 博爱县位于焦作市西部,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940公顷;辖清化、许良、月山、柏山、磨头、阳庙、孝敬7镇和苏家作、金城、寨豁3乡,274个行政村。总人口4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2.8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98.8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30.9亿元,增长7.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7亿元,增长0.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75亿元,增长11.3%。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76.1亿元,增长20%;实现利税44.3亿元,增长6.4%;实现利润32.5亿元,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1亿元,增长3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亿元,增长23.6%。外贸出口总额5641万美元,增长69.2%。实际利用外资167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90元,增长19.4%。农民人均纯收入6258元,增长14.1%。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42.7亿元,较年初增加8.6亿元。
  工业& 博爱县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1)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工业项目投入22.2亿元,较上年增加11.1亿元,是历史上工业项目投入最多、成效最好的一年。120万套子午胎、10万吨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等23个项目竣工投产;制动器工业园、5000吨乙烯基醚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20万锭集聚纺、1000套子午胎模具等15个续建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2)工业集聚区建设。投资9600余万元,建成人民东路、松林大道雨污管网和铁路下行线立交桥、贵屯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雪莲路、兴园路和供水管网,集聚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经过考核验收,进入河南省首批产业集聚区。2008年,集聚区新入驻项目11个,总投资达27.6亿元。(3)推进自主创新。新增市级研发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20个。裕华公司、广兴公司进入全市技术创新50强企业。裕华公司、好友公司被评为全市优秀高成长型企业和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3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8.8%。(4)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投资2.64亿元完成30个市重点节能项目,年可节约标准煤14.9万吨。争取市节能奖励资金248万元,居全市第一位。合成氨生产节能改造等3个项目获得国家财政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1600余万元。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左右。(5)完成37项省市环境污染整治重点工程,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5089吨和1370吨,排放总量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稳定运行,全县空气质量和出境水断面水质明显改善。
  农业& 博爱县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通过&一折通&形式兑现粮食直补等7项补贴6057万元。狠抓粮食生产,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23万吨,增长2.2%,其中夏粮11.4万吨,秋粮11.5万吨。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蔬菜等优质高效农业,全县新增蔬菜面积4340亩,新增大拱棚3000座,新增食用菌投料2100吨。大力推进以奶牛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牛存栏8.4万头,其中奶牛8400头。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建13个标准化园区,标准化生产田达12万亩。妙字号公司等6家企业被命名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富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等3家被命名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博考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120眼,铺设节水管道8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新解决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年植树102万株,在全市率先实现省级林业生态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有了新改观,生活环境有了新改善。
  城乡建设& 博爱县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为目标,切实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抓好城建重点工程。高标准建成迎宾大道,完成玉祥路、新华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滨河路中段、团结路南段、葵城路南段。新建56公里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工程。南桥小区8幢安置楼全部竣工,锦绣苑小区和铭源小区二期工程有序推进。建成体育广场和12个城区游园。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县城总体规划纲要通过省市专家评审,完成城南3.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和孝敬、阳庙、寨豁3个小城镇以及44个新农村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强化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城区面貌有所改善。
  商贸旅游& 博爱县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建成新世纪生活广场、新宏大百货,开工建设新宏大物流配送中心、焦作市烟草物流中心和再生资源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新建标准化农家店47家,补贴农民92万元购买规定类家电。强化各类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强化宣传,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稳步增长,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 2008年,博爱县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和战略重组。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新开源公司和裕华公司上市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困难企业改制步伐,中光公司、博爱药业、鑫绮公司、光明化工厂进入破产重组程序。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和政府投资工程质量监管,保证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组团参加重要招商节会,全年共引进项目84个,引进市外资金32亿元,增长42%;其中省外资金17亿元,增长53.5%。积极扩大进出口贸易,好友公司与美国太平洋工业公司成功签订1亿美元轮胎出口协议,为外贸出口增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社会事业& 高度关注民生,年初省、市、县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落实。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开发就业岗位9021个、&阳光工程&培训3729人。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开展救灾救济和医疗救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新建县中心敬老院和阳庙、柏山、金城3所乡镇敬老院,扩建改造了苏家作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1%。开展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县活动,实施复明手术350例。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成一中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月山、柏山、阳庙3所初中,改造维修5所农村中小学校舍。继续设立教育质量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建成60个村级标准化卫生所。城镇居民开始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规范运行,为29.4万人次发放医疗补助3033万元。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月山八极拳、苏家作龙凤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妥善应对问题奶粉事件,全面开展奶业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改,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杨森森)
博爱县辖乡镇主要领导一览表
  乡& 镇&&& 党委书记&&&&& 乡镇长
  清化镇&&& 李仁德&&&&&&& 李大胜
  许良镇&&& 郭春平&&&&&&& 杨国庆
  月山镇&&& 杜& 峰&&&&&&& 毋道云
  柏山镇&&& 张忠江&&&&&&& 焦冬玲
  磨头镇&&& 侯向阳&&&&&&& 张立民
  阳庙镇&&& 张海峰&&&&&&& 刘世涛
  孝敬镇&&& 朱巧玲&&&&&&& 张明宝
  金城乡&&& 窦应征&&&&&&& 赵洪波
  苏家作乡& 是明友&&&&&&& 王满意
  寨豁乡&&& 郝玉清&&&&&&& 庞国平
  中共武陟县委书记范涛,副书记杜宇、王安平。常委:傅秋生(纪委书记)、蒋永立(组织部部长)、郑秋红(常务副县长)、卢和平(县委办公室主任)、宋彬(宣传部部长)、赵永昌(政法委书记)、李执祥(人武部部长)、马金洲(统战部部长)。
  武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翟建国,副主任王中山、陈传宝、田俊德、任灵枝。
  武陟县人民政府县长杜宇,副县长郑秋红、马建军、王占全、姚五洲、丁青云,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黄河滩区开发办公室主任亢玉战。
  武陟县政协主席宋土生,副主席王有才、冯欣、薛金勇。
  武陟县位于焦作市东南部,总面积8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919.6公顷;辖木城镇、龙源镇、詹店镇、宁郭镇、大封镇、谢旗营镇、西陶镇7镇,大虹桥乡、北郭乡、嘉应观乡、三阳乡、小董乡、乔庙乡、圪店乡7乡,367个行政村。总人口6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1&。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55.9亿元,较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99.7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35.6亿元,增长10.4%。工业增加值94.8亿元,增长17.1%。粮食总产量53.2万吨,增长2.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82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7元,人均消费性支出83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49元,人均生活费支出3098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40.7亿元。2008年,先后荣获全国金融生态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和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司法所建设优秀县、外商眼中河南最佳投资城市等荣誉。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年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86个,完成投资33.8亿元,竣工项目158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6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竣工30个,完成投资27.6亿元。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5亿元,增长35.3%。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6家,达到187家,工业增加值完成94.8亿元,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6.9亿元,增长20.7%,实现利税44.6亿元,增长15.8%。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全年申报科技计划19项、专利210件,完成省科技成果鉴定14项,发展省名优产品2个,11家企业跻身全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50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9%。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产业化步伐加快,建成优质粮基地92.2万亩,优质粮比例达到91%;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个、产品15个;完成了多尔克司奶牛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建设规模化畜牧养殖小区16个;全面启动林业生态县建设,造林3.87万亩。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6家。建成引黄补源滑封、石荆支渠;解决了农村1.3万人饮水安全。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设示范村125个、特色专业村23个;新修乡村道路52公里;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445万元,推广新型农业机械416台(套);新建沼气池2055座;建成农家店107家;补助农民购买家电8000余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再添活力。建成标准厂房3万平方米,城东产业集聚区首批通过省级认定;深入推进&面向郑州、服务郑州&战略,成功举办黄河休闲旅游文化节、四大怀药发展高端论坛和高新技术成果应用合作洽谈会,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30.8亿元,增长21%,外贸出口额3877.7万美元,增长80.4%,被确定为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财政质量全面提高,金融存贷稳健运行。全年新增纳税超百万元企业10家,超千万元企业达到7家,完成地方税收3.16亿元,增长6.9%,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4.5%。兑现惠农资金7847万元。金融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各项存款余额达46.8亿元,较年初增加7.6亿元;贷款余额25.5亿元,增加1.3亿元。
  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对外形象整体提升。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7.2万平方米。新建污水管网9.2公里,铺设天然气主管道31公里。建设君悦豪庭、龙源国际等一批商住小区。实施重点区域亮化、沿街工程美化、主次干道净化;推进市政、绿化工程市场化管理,城市形象整体提升。
  民生质量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免除中小学生杂费、农村中小学生教科书费;改造维修校舍11所;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所100个,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参合率达96.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1.6%。为147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金补贴8.42万元,帮助40户特困户重建了新居。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1%。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69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682人。完成3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二股弦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强化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开展&平安武陟&创建活动,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郭立新)
武陟县辖乡镇主要领导一览表
  单& 位&&& 党委书记&& 乡镇长
  木城镇&&& 朱保忠&&&& 王晓洋
  龙源镇&&& 崔卫红&&&& 孟立冬
  宁郭镇&&& 贾宝才&&&& 郭文礼
  大封镇&&& 于三龙&&&& 宋鹏飞
  西陶镇&&& 王索成&&&& 李秀中
  詹店镇&&& 张戊己&&&& 李黎明
  谢旗营镇& 何广祥&&&& 马铁索
  三阳乡&&& 杜国定&&&& 王& 冰
  小董乡&&& 牛力学&&&& 杨灵枝
  大虹桥乡& 张好收&&&& 邢& 明
  北郭乡&&& 张志武&&&& 冀小会
  嘉应观乡& 姬德才&&&& 朱小文
  乔庙乡&&& 郭凤文&&&& 黄国洲
  圪店乡& 任国才&&&& 冯会民
  中共修武县委书记魏丰收,副书记迟军、尚在军。常委:尚若鸿(纪委书记)、李天会(宣传部部长)、魏国龙(政法委书记)、周林忠(统战部部长)、徐斌(人武部政委)、郭全成(组织部部长)、辛丽华(常务副县长)、张东辉(县委办公室主任)。
  修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郝战文,副主任赵麦花、郭小元、闪德文、刘群生、柴荃青。
  修武县人民政府县长迟军,副县长辛丽华、周青海、邹仲春、薛志杰、安天乐、李文学、米纪文、覃福晓、李艳平。
  修武县政协主席浮习楼,副主席王胜利、马小六、王大青。
  概况& 修武县位于焦作市东部,总面积678平方公里,北山南川,山川各半,总耕地面积36.9万亩。现辖城关镇、方庄镇、郇封镇3镇、王里源乡、周庄乡、高村乡、西村乡、岸上乡5乡和小营工贸区及城镇办事处,223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6万人。人口自然增率控制在4.83&以内。
  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7亿元,增长13.7%(县本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增长39.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亿元,增长20.7%,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8%;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1亿元,增长2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03元,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36元,增长15%。城乡居民年末存款总额为241694万元。
  工业& 2008年,修武县工业经济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力加强银企合作,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业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积极推行&速贷通&、&成长之路&、&中小企业联贷联保&等贷款业务,用以扶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城南工业集聚区建设投资320万元的南北连接路改造工程竣工投用,雨污管网铺设工程正在进行。全年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45个,总投资27亿元,其中河南圣炀铝业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铝材加工项目、焦作安宇铝业公司年产6万吨高档铝合金棒生产线项目、焦作鑫万铝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铝合金棒生产线项目、河南伟彤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矿用支架结构件项目、焦作龙昌机械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套畜牧机械生产线项目超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9亿元。全县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1家,完成产值32.9亿元,实现利税5.4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20.2%;实现利税10.1亿元,同比增长17.2%。
  旅游& 2008年,修武县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为载体,强力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狠抓品牌创建、资源整合和产业转型工作,全县旅游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投资2100余万元完成了小寨沟购物中心、景观大道绿化、百家岩至小寨沟道路防护栏杆等工程,购置20辆观光巴士;投资1800余万元,完成了峰林峡景区综合服务楼建设、生态停车场绿化、环保厕所建设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实施了投资1.4亿元的方西路改造工程。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竹林七贤》系列专题片,成立云台山驻京服务中心和焦作市首家国际旅行社,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修武云台山竹林七贤学术研讨会,通过了中国旅游强县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检查验收,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联系点。至年底,云台山景区主要客源市场半径已达到1500公里,游客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全年接待游客291.4万人次,门票收入2.3亿元,旅游综合收入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19.2%和27.1%;全县旅行社达到27家,旅游超市33家,宾馆437家,床位容量1.8万张,旅游产品上百种。
  农业& 2008年,修武县农业生产实现平稳发展,夏粮总产达1.15亿公斤,秋粮总产1.06亿公斤,粮食总产量较上年增产3.4%。在郇封镇建立了万亩小麦示范方,在小文案村建立了小麦、玉米高产攻关田。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611.2公斤,小文案村130亩超高产攻关田亩产达718.2公斤。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及有关专家专程到示范方实地观摩考察,对小麦创高产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在百亩夏玉米高产攻关田,通过综合运用超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超高产目标。省专家组现场测产认定,百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865.8公斤,其中16亩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901.8公斤,创全市乃至全省玉米攻关田单产新高,在同一地块夏秋两季平均亩产达1620公斤,率先在全省实现超高产攻关田年亩产吨半粮的目标。无公害农业生产,在已建成的15个无公害产地推行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指导高村、五里源等乡镇开展农产品无公害一体化认定认证,完成了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经上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19个,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27个;投入项目资金20万元,初步建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在已建成的3个产地检测室开展农产品质量产地检测,共抽样检测60批次,合格率达98%,确保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大用公司、金玉龙食用酒精、河南六和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全县初具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5家,解决农民工就业1.5万人。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9家,全县合作社达到85家,入社农民6400户,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增加收入968万元,户均增收1530元。县协和生猪养殖合作社由于发展规范、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在胡锦涛总书记来焦考察农村工作期间,作为合作社典型向总书记作专题汇报。全县猪、禽、牛、羊存栏分别达26.2万头、863.2万只、2.4万头、6万只;肉类、蛋类产量分别达到3.55万吨、7.7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1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2.7%。
  城乡建设& 2008年,修武县以林业生态县建设和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共投入资金5.9亿元,实施了25项重点工程,有效改善了城乡面貌。在城区,先后实施了宁城公园建设和丰收路城区段绿化工程,新创建省级园林单位2个、市级生态园林单位(小区)3个、市级园林单位(小区)21个,城区新增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6.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县城验收;先后实施了文化城、水厂厂区续建工程、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丰收路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和广电综合大厦、泰怡小区和盛华苑小区3个商住小区建设等城建重点工程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方便了群众生活,改善了城区环境。在农村,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县创建工程,积极实施村镇绿化、城郊森林、农田林网和生态廊道建设,当年造林3.85万亩,有效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
  社会事业& 2008年,修武县认真落实人口计划,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实行&计卫结合&,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被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认真落实国家土地管理政策,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开展矿业秩序整顿,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实行耕地保护,全县土地实现占补平衡。加强环境监管,严格环境执法,全面落实&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和污染源治理工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30元提高到160元,农村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提高到52元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增加100元。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安置和困难职工生活保障,全年新增就业人员7886人,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6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8万人,发放小额贷款843万元。积极开展慈善救助,累计救助困难群众418户1045人次,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582万元、衣物1.7万件。大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1588名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帮助1448名农民工追讨工资286.81万元。全面落实特殊群体优惠待遇,优待面达100%。
  十件实事全面落实& 2008年,修武县十件实事全面落实。(1)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资金4471万元。(2)投资376万元建沼气池2930个,超额完成市定农村沼气建设目标;组建成立县沼气服务协会,建成10个村级沼气服务点。(3)抓好饮水安全工作和水利设施建设,投资5143万元,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了一批水利工程,新增农田机井373眼,实施了农田机井电力线路&井井通&工程。(4)投资1223万元,实施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完成47个自然村69.4公里的道路硬化,全县所有的自然村全部通硬化道路。(5)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完成4个贫困村搬迁并村,巩固和解决3000余人的温饱问题。(6)新上10千瓦电视信号发射机一台,完成16个山区自然村广电&村村通&建设项目;实施科技富民网络村村通工程,建成了县级科技网站和9个乡级科技网站,对223个村级网页进行全部更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成农民健身工程项目47个。(7)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投资978.5万元,建成第二实验中学教学楼、教研培训中心综合楼;全面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整修校舍19.6万平方米,并新建教学楼9座。(8)完成1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项目,使全县93%的行政村建成了标准化村卫生所,全县村级卫生服务能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提高了新农合补助标准,全年共补助群众就医22.1万人次1962万元;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覆盖率达55%。(9)投资610万元,完成郇封、城关、西村、高村等4所乡镇敬老院新建扩建工程;(10)积极推行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3000余万元,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468万元;全面启动廉租住房建设,和谐阳光家园安置小区完成内外墙粉刷;对325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补贴资金43.88万元。(薛& 巍)
修武县辖乡(镇、办、工贸区)主要领导一览表
  单位&&&&&& 党(工)委书记& 乡镇长(主任)
  城关镇&&&& 闫玉新&&&&&&&&& 刘忠宝
  方庄镇&&&& 张耿新&&&&&&&&& 孙世恩
  郇封镇&&&& 郭晓东&&&&&&&&& 都晓琳
  五里源乡&& 常保华&&&&&&&&& 崔世锋
  周庄乡&&&& 田& 健&&&&&&&&& 崔文华
  高村乡&&&& 金丽彦&&&&&&&&& 马雨生
  西村乡&&&& 陈金保&&&&&&&&& 王胜新
  岸上乡&&&& 林迎军&&&&&&&&& 张& 刚
  小营工贸区 刘保生&&&&&&&&& 刘保生
  城镇办事处 王卫东&&&&&&&&& 王卫东
  温县县委书记董安民,副书记魏曰高、朱玉正。常委:席小明(纪委书记)、孙银池(常务副县长)、牛俊虎(组织部部长)、吴鸿升(统战部部长)、秦迎军(县委办公室主任)、胡义胜(政法委书记)、李伟(宣传部部长)、姬同合(武装部部长)。
  温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立中,副主任姬长忠、褚成富、李虎皂、任之和。
  温县人民政府县长魏曰高,副县长孙银池、李黎明、戚太明、孙菊梅、原骁锋、魏大海、黄捷。
  温县政协主席周清水,副主席郑中义、郑爱珍。
  概况& 温县位于焦作市南部,总面积4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6万公顷。辖温泉镇、岳村乡、祥云镇、招贤乡、番田镇、黄庄镇、北冷乡、武德镇、赵堡镇、南张羌镇10个乡镇262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45.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8.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1&。
  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4.1亿元,同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7亿元,增长30.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8亿元,增长23.5%;财政收入完成3.1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921元、6146元,分别增长19.7%和14.1%;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42.1亿元,增长13.5%。
  工业& 200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79.1亿元,同比增长15.8%;销售收入完成285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57.3亿元,增长20.5%;销售收入完成214亿元,增长33.8%。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年共实施工业项目69个,总投资2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福漫精密锻件、艺龙压延膜等项目竣工投产,恒昌贵金属电子废料综合利用、久灵数控机床、盛宝隆人造革二期、天香面业扩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策划包装项目110个,储备项目达到300个。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推进。投入1870万元,完成了集聚区3条纵路、动力线路向东延伸等建设,区域环评和水源地搬迁工程进展顺利,集聚区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入驻企业47家,投产企业32家,上缴税金6000万元,增长46.5%。谷黄路产业带、福漫锻造工业园和南张羌工业园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围绕打造全国有影响的&五个基地&,制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2008年,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制鞋、农副产品加工五个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85.7%。30家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9亿元,上缴税金8864万元,同比增长12.3%。成立了财源、芳草、开元3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新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培育企业集团2家,获省著名商标2件、诚信民营企业9家。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推进。重视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新建项目准入条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8家企业完成了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编制,大江公司废水末端治理、明兴纸厂废水深度治理等工程建成投用,4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创建、4家省定规模养殖场治理和7家企业的节能改造顺利通过验收。全年减排COD2048吨、二氧化硫803吨,圆满完成环境污染整治任务。
  农业& 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8.9万吨,小麦、玉米单产分别达536.9公斤和529.7公斤,分别增长0.5%和0.3%;小麦单产居全省第一,小麦高产攻关田亩产达728公斤,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11家,伟康公司被授予省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71家,累计达到197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2家、市级17家。优质小麦种子基地达到16.8万亩,外销种子突破4000万公斤,组建了河南太极种业集团。怀药及其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4万亩,&温县铁棍山药&原产地证明商标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完成造林2.1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被定为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区。新建7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场区,6家规模养殖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5个农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小麦种子繁育推广取得新成效,&平安7号&通过省级审定,温麦系列品种达11个。2008年,被定为全省农业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完善农村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出台了空心村整治和&三线&(村内道路规划红线、住宅建筑基础水平线、房屋高度线)控制管理意见。投入1900万元,完成了100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新铺设村内道路68.2公里,修砌排水沟25.7公里,新造围村林2200亩,农村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环城水系基本形成。投入1336万元,完成了引黄补源工程西渠、北渠绿化和北东南渠疏浚整治工程,全线成功实现试通水,补水效应初步显现。
  城市建设& 2008年,《温县县城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实施了城市规划、道路、路灯、广告、卫生、绿化管理&六统一&,在环卫清扫、绿化管护方面引入了竞争机制,组建了城市道路、路灯专业管理队伍,市政设施得到有效维护,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新改造城市排水管网4685米,修建城市道路3公里,维护城市路面5100平方米,对黄河路、古温大街护栏进行了更新改造,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竣工投用,天然气利用项目顺利推进。依法实施一批城市拆迁改造项目,规划建设了一批住宅小区,完成了太行路中段、太极路和慈胜大街等弱电线路入地工程,累计安装和改造景观灯140盏、路灯1250盏,亮化背街小巷30余条。以入城口整治为重点,完成了高速路口环岛、太极路东段、子夏大街北段等绿化工程,新增绿地110余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复查验收。
  改革开放& 2008年,全县企业改制工作基本结束,累计变现资产2.9亿元,兑付职工利益1.6亿元,安置职工1200余名,激发了发展活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59名、事业单位人员50名。积极深化农村改革,大胆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流转土地1.1万亩,涉及91个村3600余户;全县实现了惠农资金&一折通&发放;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受到了省政府表彰。招商引资扎实推进。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和奖励办法,注重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和集聚区的平台作用,组织参加了第三届中博会、河南省投洽会等招商活动。2008年,全县共引进市外资金27.8亿元、省外资金16.1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330万美元。注重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全年共申报项目120个,申报政策性资金6.5亿元,到位资金7783万元。
  社会事业& 2008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20人,安置&4050&人员10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新增参保人员1432人。大力实施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4万人;继续落实新农合惠民政策,惠及群众27万人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160元和40元。出台了《温县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为437户城镇低收入困难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35.8万元。高度重视救灾救济工作,对万人实施春荒救助,向地震灾区捐款750万元。社会事业得到发展。全年教育投入1.3亿元,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得到巩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得到加强。妥善处理了手足口病流行和问题奶粉事件,达标建成了100个村卫生所,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投入40.4万元,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取消救助起付线,全年累计救助城乡对象345人。扎实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县&创建工作,全年实施白内障手术283例,为患者节省费用20余万元。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低生育水平。加强人防工作,结合民用建筑项目,完成了3900平方米的人防工程。完善信访机制,全年接待群众来访892起1763人,立案查处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90%以上,及时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率先在全市完成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抢劫、抢夺、盗窃)、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全县刑事案件起数同比下降12.5%,交通事故起数下降22.6%,火灾事故起数下降64.4%,平安温县创建成效明显,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惠民实事& 2008年,全县投入资金1.24亿元,惠民十件实事得到全面落实。(1)兑现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等惠农政策。(2)开展了&家电下乡&活动,补贴家电产品3391台(部)。(3)兑现了50万元教育质量奖,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特教学生学习费用,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贫困生实行了寄宿费补助,对特困生开展了救助活动。(4)完成了4.1公里县道改建工程和6.49公里村道网络化建设。(5)新发展农村沼气用户2000户;解决了17个村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亮化工程,安装和更新路灯5000盏。(6)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3万户。(7)为50个村免费配备体育器材,兑现了一月一村放映一场电影的承诺。(8)新农合参合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90元,实行计划免疫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为3638名新婚人员进行了免费婚检,为7528名干预目标人群开展优生筛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覆盖率达到87%。(9)&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展顺利,新建成83个农村超市,农家店覆盖率居全市第一。(10)县中心敬老院、赵堡镇、招贤乡3所新建敬老院竣工投用,全县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60%以上。(侯慧科)
温县辖乡(镇)主要领导一览表
  单& 位&&&& 党委书记&&& 乡(镇)长
  温泉镇&&&& 程& 华&&&&& 张建党
  岳村乡&&&& 张明建&&&&& 牛国胜
  祥云镇&&&& 王新立&&&&& 秦旭晨
  招贤乡&&&& 杨来滨&&&&& 王& 兵
  番田镇&&&& 张& 平&&&&& 孙启卫
  黄庄镇&&&& 张庆军&&&&& 王红权
  北冷乡&&&& 张金太&&&&& 崔景洲
  武德镇&&&& 牛惠玲&&&&& 张保宏
  赵堡镇&&&& 杨永利&&&&& 焦海东
  南张羌镇&& 郑开乐&&&&& 董丙辰
  中共解放区委书记武磊,副书记王建修、禹进才。常委:王宏伟(纪委书记)、靳爱玲(宣传部部长)、刘文年(组织部部长)、琚小留(区委办公室主任)、胡水星(政法委书记)、赵朝阳(统战部部长)、孟令武(常务副区长)、姜坤峰(人武部部长)。
  解放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雷自悦,副主任师小栓、赵国安、张健、樊长录,正县长级干部王胜利。
  解放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建修,副区长孟令武、郝立富、申运生、陈修锋、林素清、胡长江、阮长喜,正县长级干部张爱勤。
  解放区政协主席牛学云,副主席和春安、魏以强、卢志凌。
  概况& 解放区位于焦作市中心城区西半部,辖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辖王褚、上白作、焦南、民主、民生、焦北、新华、焦西、七百间9个街道办事处,19个行政村31个社区29.3万人。是焦作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50优城区、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河南省文化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中国社区服务信息化先进单位、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城区、河南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200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2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15.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01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6383万元,同比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57亿元,同比增长21.5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5亿元,同比增长15.8%。全区累计利用市外境内资金20.5亿元,同比增长22%;实际利用境外资金920万美元。
  商贸投资& 解放区坚持三产兴区战略,不断完善功能,提升档次,进一步增强了中心商贸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完成了大杨树二期、温州商贸城等重点三产项目建设,全区新增商业经营面积6万余平方米。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成功引进了华润万家等知名品牌,以三维商业广场、百货大楼、新亚商厦、大杨树餐饮娱乐休闲一条街为中心的核心商业圈错位经营、联合辐射的格局已经形成。积极培育特色市场,物资城、金土地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日益繁荣,辐射半径逐步扩大。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全省最大的日用品物流配送基地─泰和物流配送中心已建成投用,对豫西北地区的辐射力显著增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好乐迪、红磨坊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开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和社区商业,祥和社区、学生路社区、道清里社区荣获全国商业示范社区称号。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出台了《解放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意见(试行)》,建成了恒基财富广场、万基商务中心、枫桥绿色生活超市等17栋商务楼宇,商务楼宇面积达16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147家,将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建设& 解放区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了项目支撑作用。2008年共安排4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1.2亿元,全年实际完成投资19.4亿元。其中房地产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个,新增投资9.4亿元;第三产业项目17个,新增投资8.2亿元;工业项目6个,新增投资1.8亿元。重点项目的实施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工业& 2008年,解放区坚持走高科技、集约化、环保型工业发展之路,产业层次进一步提高。帮助辖区老工业企业推进结构调整,中州机械公司、平原光电公司等企业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扩大。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华飞电子、同兴计时、景安机电、龙光影视等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发,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加快工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总投资2亿元的焦作光源电器股份公司高低压电器设备和电力电缆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年可新增产值1亿元,新增利税1000万元。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完成1.1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9%,同比增长7.2%。
  城乡建设& 解放区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开展创卫工作,累计投入5500余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等工作全面推进,城区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环境卫生、&三种经营&、&七小&门店等19项长效管理机制,新增各类城市管理人员1410名,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3万平方米道路整修、41条河道沟渠整治、27个市级精品创建等工程,美化沿街墙体38万平方米;规范经营秩序,取缔10余处马路市场。改善市场环境,升级改造辖区5家集贸市场。   社会事业& 解放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方筹措资金930万元,全面完成八件实事。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共完成4座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了&解放区社区在线&网络服务平台,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被授予中国社区服务信息化先进单位、河南省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城区。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解放区志愿者协会被授予全国优秀志愿者组织。不断创新三级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全年共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11.15万件,办结率100%。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区新增就业人数8919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757人,安置&4050&人员1411人。加大城市低保工作力度,累计发放低保金924.8万元,人均补差由91元提高到110元。积极推进养老社会化服务,累计投入资金105万元用于养老服务,荣获河南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670余万元,完成了6所学校校舍维修和操场改造,5所学校实现了信息化教育&班班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督政督学工作继续保持城区首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对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开展出生缺陷干预、&育医结合&等特色服务,狠抓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3.68&。大力繁荣群众文化,成功举办第六届社区文化体育节。继续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顺利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城区考核验收;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民主街道道清里社区被评为国家社区青少年工作室。强力实施环境污染整治和节能减排工作,完成搅拌站搬迁及2吨以下燃煤锅炉关闭等目标。认真做好南水北调工程解放区段实物指标调查复核、线路保护和安置小区规划建设,为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刘喜喜)
解放区辖街道主要领导一览表
  单& 位&&&& 工委书记&&&& 主& 任
  王褚街道&& 杨树亮&&&&&& 周& 盾
  上白作街道 裘家春&&&&&& 皇甫尚全
  焦南街道&& 郑跃进&&&&&& 魏& 松
  民主街道&& 张继青&&&&&& 冯宏伟
  民生街道&& 李培华&&&&&& 王兴旺
  焦北街道&& 夏& 玮&&&&&& 张瑞生
  新华街道&& 黄江平&&&&&& 王旭斌
  焦西街道&& 卫胜利&&&&&& 杨拥军
  七百间街道 陈中德&&&&&& 杨素琴
  中共山阳区委书记田立杰,副书记牛炎平、常鸿。常委:王小平(纪委书记)、宁继学(区委办主任)、杜安禄(政法委书记)、樊坤天(常务副区长)、别志强(宣传部部长)、邓国侠(组织部部长)、武兴农(统战部部长)、马有国(人武部部长)。
  山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启山,副主任王长安、苗怀珍、李保华、张修建、王六军。
  山阳区人民政府区长牛炎平,副区长樊坤天、王社红、刘中州、刘俊锋、付希强、燕朝霞、杨照峰,正县长级干部康秀莉,副县级干部张广义。
  山阳区政协主席刘永琪,副主席李正荣、潘平北、黄海梅。
  概况& 山阳区位于焦作市中心城区东部,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24.58万人。辖新城、中星、东方红、焦东、百间房、艺新、定和、太行、光亚9个街道办事处。
  200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00万元,同比下降10.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66亿元,同比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97亿元,同比增长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亿元,同比增长31.7%;招商引资完成17.3亿元,增长3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6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34元,同比增长13.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5&。
  项目建设& 2008年,全区项目建设继续保持了强劲的上升势头,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档次高、结构好&的特点,成为全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7个,全年完成投资12.6亿元。其中三产项目完成投资9.9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7亿元。苏宁电器、奥斯卡影城、山阳国际商城一期等三产项目建成开业。汉河电缆二期、金纬化纤三期、天方彩印、中鸿钙业扩建等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嘉隆国际公馆、华融国际大厦、金桂苑商业广场、摩登市商业街高层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金源国际广场、博大世纪华庭、丽景新天地、沃尔玛等运作项目的前期拆迁、规划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新农村建设&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服务辖区居民生活和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城市化推动&战略。农村上项目、求发展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两个涉农办事处新上项目32个,完成投资6.5亿元。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个,实现年产值4800万元,增收65万元。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工程,新建&农家店&6家。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4108人,实现就地安置和转移就业4078人。积极创建生态文明村,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开展了路面硬化、河道治理、排水管网整修等工作。完成水土保持林、生态廊道、经济林3000余亩,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张庄村被省、市两级命名为生态文明村。认真开展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招商引资& 举办了山阳区首届商务楼宇推介会、山西楼宇招商会,借助中国华商协会、河南省贸促会等平台和资源,对外广泛发布招商信息,进行项目对接。组织参加了第三届杰出华商大会、中博会、中国特许展等大型招商活动,山阳区对外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清华科技园和郑州大学化工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2008年共引进市外项目30个,总投资23.6亿元,实际到位外来资金17.3亿元,同比增长35%;引进境外资金943万美元,同比增长16.8%。
  城市建设& 筹资5000万元对东苑路、和平街、华宝路、岭南路、工字路等17条辖区道路进行了全面维修。加强对&三种经营&的治理力度,取缔了和平街、东二环路等4个夜市和恩村三街、建设东路等12个马路市场。公开招聘了80名城管队员充实了城市管理力量。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卫生保洁队伍,招聘1000余人充实环卫保洁队伍。加强环境保护,强化对排污单位的日常监管,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辖区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社会事业& 全民医保、安全饮水、实施教育质量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等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公开选拔57名教师充实教育队伍,培训业务教师3000余人次。投资300余万元,对29所学校设施进行了改造。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督政工作顺利通过检查验收。狠抓文化市场整治,取缔无证书摊和音像摊点20家,查缴非法出版物2800余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举办了太极拳、健身秧歌比赛和山阳区第三届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服务活动,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加大审计力度,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审计,累计完成审计项目67个,促进了各项资金的规范、节约使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社区服务实体25家,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命名为省级示范中心。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区新增就业631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76人,其中&4050&困难对象再就业13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严格落实社会保障政策,4700人享受城乡低保,全年发放低保金711万余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对9400余名受灾群众、困难学生和432个困难家庭开展了社会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22.6万元,抚恤金259.5万元。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个行政村参合农民3.3万人,参合率达94.8%,报销医疗费155万余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张& 斌)
山阳区辖街道主要领导一览表
  单& 位&&&& 工委书记&& 主& 任
  中星街道&& 杨& 林&&&& 郭& 勇
  新城街道&& 赵国锋&&&& 陶金生
  东方红街道 张传忠&&&& 王& 琳
  焦东街道&& 刘兴刚&&&& 魏广军
  百间房街道 李向明&&&& 姬福生
  艺新街道&& 侯晓勇&&&& 张桂民
  定和街道&& 张龙水&&&& 侯学军
  太行街道&& 苗国平&&&& 李忠安
  光亚街道&& 黄社奇&&&& 焦玉江
  中共中站区委书记李海松,副书记郑连武、刘持祥。常委:崔思朝(纪委书记)、杨火星(常务副区长)、张贵民(政法委书记)、郭宇荣(组织部部长)、常平凡(宣传部部长)、张春立(区委办公室主任)、赵蜜腊(统战部部长),正县长级干部秦晓安。
  中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韩清士,副主任孙清江、姚合社、靳祯林、秦廷德。
  中站区人民政府区长郑连武,副区长杨火星、刘文智、杨志伟、朱兴家、周常普、张王成。
  中站区政协主席张爱武,副主席白学明、许付珍、李建立。
  概况& 中站区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总面积1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04公顷。辖许衡、府城、龙翔、李封、王封、朱村、冯封、龙洞、月山、丹河10个街道办事处,35个行政村,14个社区。总人口1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6万人。
  2008年,区本级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98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0.45亿元、6.94亿元、2.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8.6%、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5亿元,同比增长3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23.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3亿元,可比口径增长2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02元,同比增长14.0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
  工业& 2008年,中站区面对能源紧张、原材料上涨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及时成立了企业运行服务领导小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因势、因企制宜,多策并举,积极应对,分别采取和落实了价格干预和煤电调度等措施,化解物价上涨过快和能源紧张;组织区域企业合作、银企洽谈,争取国家政策投资,使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降到最低。成立了企地共建和谐促进会,增强企业与群众之间的沟通理解,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全力帮助企业畅通融资渠道。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加强与金融机构交流与合作,促进银企向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倾斜。截至年底,全区共有15家中小企业的22个项目,与农发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进行了对接,融资额度约4.3亿元。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多氟多公司、佰利联公司成为焦作市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4%,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通过对5000吨以上耗能企业再上项目以及新增3000吨能耗以上项目实行严格的评估审查制度,有效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工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55%,二氧化硫减排570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7.08亿元,同比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9亿元,增长57.1%,全年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7%。
  第三产业& 2008年,中站区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全区今后5年的第三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对旅游综合服务业、物流业予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一批三产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安嘉公园绿洲小区二期、紫云华庭小区一期等房地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金顿钢材市场已开业经营,栗井生态园别墅群及主体宾馆建设、龙泉山庄主体工程等项目均已完工。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499家、商贸企业94家,营业税较上年增加1400余万元,第三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工业集聚区建设& 2008年,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经三南路、纬五路已建成通车;标准化厂房建设全部完工,其中3栋已投入使用;集聚区内自来水主管网,南区、西区天然气主管网和雨、污水管网铺设完毕;南区电网归并已开始实施,北区供暖、供气管网进入勘察设计阶段,全年基础设施投入资金达1.64亿元。被征地群众安置工作全面推进。在住房安置方面,投资8400万元先后完成了和美安置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和顺小区一期23栋楼主体工程;在生活安置方面,对全区失地农民老龄人口发放了养老补助,目前已累计发放养老补助资金47.66万元;在就业安置方面,启动了工业集聚区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工作程序,开展失地农民培训活动,共培训被征地农民123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60人。项目入驻步伐加快。全年审批入驻工业集聚区项目29个,入驻项目21个,其中合晶科技公司多晶硅项目实现了当年入驻、当年竣工、当年投产。
  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 2008年,中站区新引进项目34个,其中省外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12.49亿元,实际利用市外投资11.41亿元;全年引进商贸企业107家,注册资本总额达1.75亿元。实施的4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2亿元。其中多氟多公司年产3万吨无机氟化物助熔剂项目、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慧诚公司年产2000吨间苯二酚、年产1万吨四氯化钛项目、悦泰公司铬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合晶科技公司一期工程年产300吨多晶硅项目、淼雨公司果醋饮品等28个项目已竣工试产,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后劲支持。同时紧紧抓住国家第四季度新增投资机遇,及时组织编制论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各类政策性资金项目,共筛选上报争取国家预算内投资项目86个。
  城市建设& 2008年,中站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载体,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行城市管理和卫生保洁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网格定范围、定责任、定人员、定目标,保证了全方位、全天候管理到位。中站区被市政府授予环境卫生先进区和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区。强化重点整治。投入近6000万元资金,对辖区重点路段、重点部位进行了建设和改造;对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实施全面改厕,实现卫生入厕;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河道、农贸市场和特殊行业进行集中整治,打造精品工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城建工程进展顺利。其中鑫鑫花园、荣和小区、云台小区二期住宅楼工程全面竣工;和顺小区一期、紫云华庭住宅小区一期、安嘉公园绿洲小区二期工程主体已完工。怡光路、雪莲路等城区主干道改造全部完工,新修了璞玉路,连接城乡的中南路改造工程、雪莲路东段整修工程以及许龙路、龙寺路修复工程已建成通车。
  新农村建设& 2008年全区新增农业合作社11家,有效带动了农户增产增收,增强了农村经济抗风险能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了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文化广场、乡村卫生室、沼气池建设等14个项目工程;投资450余万元,硬化了入村道路、乡村主要干道和背街小巷,全区自然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村容村貌有效改善。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制度,在办事处、村两级成立了环卫机构,招聘保洁员138名,切实做到了管理有组织,服务有保障。农村民主管理更加规范。&三资&代理服务的经验在全省得以推广,圆满完成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为农村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社会事业& 2008年,向全区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工业集聚区被征地农民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560人,培训被征地农民1230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推开,全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1905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3549人,乡村覆盖面达100%;春秋两季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秋季全面免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发放教育质量奖奖金50万元;提高了廉租房补贴标准,全年发放廉租房补贴200余万元,廉租房小区主体工程已完工;全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6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9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家庭为单位,将人均补差标准不足40元的全部补差到40元;天然气入户新增3052户;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全部完成;为5个行政村、10个社区配备了健身器材,成功举办了首届中站区文体艺术节;区老年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第二中心敬老院已建成;严格落实国家&家电下乡&民心工程有关政策,对农民购买的家电按销售价格的13%进行了补贴。全区科技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科技进步先进区地位得到巩固,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农合、惠民医院正常运行,群众看病就医难得到缓解。创业促就业工作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就业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省级计生工作先进区创建活动扎实有效,进入省级一类区行列。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程大申)
中站区辖街道主要领导一览表
  单& 位&&& 工委书记&&& 主& 任
  许衡街道& 冯& 志&&&&& 许横战
  府城街道& 李长玉&&&&& 许庆林
  龙翔街道& 刘文忠&&&&& 司达凯
  李封街道& 张天铀&&&&& 闫长海
  王封街道& 张振宇&&&&& 张稚晖
  朱村街道& 王纪信&&&&& 宋文健
  冯封街道& 陈俊志&&&&& 杨正栋
  龙洞街道& 赵金国&&&&& 靳夏阳
  月山街道& 李景志&&&&& 刘剑平
  丹河街道& 范有生
  中共马村区委书记李世友,副书记林宪振、张爱华。常委:张丰收(纪委书记)、王付举(组织部部长)、庞先国(宣传部部长)、赵根旺(常务副区长)、宋晓银(区委办公室主任)、刘国庆(政法委书记)、张保江(人武部部长)、邱志杰(统战部部长),正县长级干部张善栋、岳青岭、张满全。
  马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尚才,副主任赵雪春、李国安、李晓林。
  马村区人民政府区长林宪振,副区长赵根旺、古小六、王新生、张廷娥、王家鹏、孙振清。
  马村区政协主席买明亮,副主席王明合、许明松、梁春莉。
  概况& 马村区位于焦作市区东部,总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33公顷。辖待王、安阳城、演马、马村、北山、冯营、九里山7个街道办事处,14个社区,64个行政村。年末总人口1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人口自增率5.51&。
  2008年,马村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11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0.87亿元、7.36亿元和4.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25%和15%。三次产业比例为6.7∶56.1∶3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23.1%。财政收入达到1.16亿元。实现外贸出口总额5229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6元,同比增长13.6%。
  工业& 2008年,马村区面对企业遇到的能源供应紧张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困难,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多次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专题会等,并及时派出调研组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煤、电、气、运等问题。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加强协调,切实推进银企合作,力促金融部门扩大企业贷款规模。主动赴省市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性资金174万元,落实企业各项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企业渡难关,努力减少金融危机对企业带来的影响。2008年,全区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利税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32%。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8%。
  项目建设& 2008年,马村区安排1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15.6亿元。未来铝业干法氟化铝三期项目、丹阳水泥100万吨粉末站项目、昊星炭素5万吨炭素二期项目、黄河电源30万支蓄电瓶项目等7个项目建成;健康元1000吨7-氨基头孢烷酸二期项目、银海铝合金10万吨铝合金杆项目、千业水泥余热利用项目、日欣电子节能灯项目、和谐小区项目、翠苑小区二期项目、祥瑞小区项目、行政中心办公楼项目、绿园公园二期项目等17个在建项目顺利推进。
  招商引资& 2008年,马村区引进各类项目55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有6个,即河南未来铝业有限公司干法氟化铝三期项目,总投资1.1亿元。焦作市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7-ACA二期项目,总投资3.3亿元。河南银海铝合金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铝合金杆项目,总投资1.6亿元。和谐小区项目,总投资2.3亿元。翠苑小区项目,总投资1亿元。焦作市中煜精细陶瓷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新型高纯工业陶瓷材料项目,总投资3.5亿元。引进市外资金15.7亿元,其中引进省外资金7.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15万美元;积极参与国内区域合作与交流,组织辖区企业参加了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广交会、铝工业博览会等,展览产品40余种,签约项目10个,签约总金额7.1亿元。
  农业& 2008年,马村区夏粮总产16792吨,单产317.43公斤;秋粮总产18345吨,单产333.24公斤。特色农业继续壮大。全区薄皮核桃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最高亩效益3000元。其中南岗村薄皮核桃注册了&超然&商标,并通过了无公害基地认证;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763亩,蔬菜大棚207座,最高亩均年效益达到8000元-12000元,其中西孔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茄子、豆角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食用菌大棚147座,单棚平均纯收入6000元,单棚最高收入达到2.4万元,仓上村双孢菇生产先后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仓上村生产的双孢菇被评为省名优农产品。农民合作社较快发展。新成立合作社5家,全区共成立食用菌、蔬菜、农机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全区市级示范性合作社达到4家,完成商标注册2家,4家合作社生产基地分别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农户2000多户,增加农民收入160余万元。畜牧工作扎实推进。建成山后、东湖2个奶牛养殖小区。投资29.3万元建成了马村区动物检疫检测中心。扎实开展动物疫病检验和检疫工作,完善了《马村区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应急预案》,全区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免疫密度、免疫证发放率、建档率均达到100%,共防疫鸡39.1万羽、猪3.6万头、牛2100头、羊3700只。农田水利建设更加完善。打配机井10眼;完成小庄村&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北孔庄村硬化渠道1000米的&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80万元的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解决了3000口人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农机化进程加快。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5.52万千瓦,平均每亩耕地动力2.72千瓦;拥有大中拖181台,配套机具570台,配套比达1∶3以上,小麦联合收割机105台,玉米收获机24台;全区共有农机协会3个,农机合作社12家,其中省级先进农机合作社3家,农机大户22家,农机作业总收入达1629万元。全年机耕数达5.7万亩,其中深耕5.2万亩;机播达10.3万亩。建成农机示范村1个,示范户20个。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完成农业项目12个、扶贫项目13个,转移培训贫困村剩余劳动力248人。积极引导农村实施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年兑付各项惠农资金1210万元。
  城乡建设& 2008年,马村区建成居民小区3个,续建和新开工居民小区8个,建成群众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行政中心办公楼主体工程完工。完成汇丰路西延、源丰路西延、解放东路南侧等城区道路硬化和源丰路亮化工程。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新建地埋式垃圾中转站16个;完成绿园二期绿化任务,新植、补植各类名优树种1万余株,新增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新建、维修县乡道路14.2公里,建成网络化村道20公里。南水北调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协助上级部门完成了实物指标复核、实施规划编制、先期开工用地征迁等工作。
  社会事业& 2008年,马村区圆满完成年初向全区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城乡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6224人,失业率控制在3.4%,转移农村劳动力1100人。深入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成功申报一批省、市科技攻关项目。文教卫生工作扎实推进,投资261万元,完成了三十中教学楼、庞冯营学校综合楼、李庄华侨小学教学楼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了三十二中教学楼等一批城乡学校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8年中招工作中,省级示范性高中上线324人,较上年增加72人。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区13个社区、23个行政村完成了共享工程。全年放映农村电影1600场。筹措资金48万元,完成了35个行政村、12个社区的体育健身工程。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征收工作顺利推进,职工离退休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新成立两家红十字医院,中心敬老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701万元、困难救助金766万元、廉租房补贴金58.5万元。健全完善新农合组织,全区参合农民68194人,享受合作医疗补偿的参合农民53142人次,累计补偿医疗费用561.02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得到加强,筹资192万元,完成了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投资77万元,建设了待王卫生院国债项目门诊楼,进一步改善了辖区群众就医环境。加大查处无证行医、制售假药等违法行为力度,有效净化了医疗市场。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活动,保障了辖区群众饮食安全。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突破,完善了区和街道计生服务站所,落实了出生缺陷干预和计生优先优惠政策,扎实开展了性别比综合治理和生殖健康进家庭活动。全面推进污染综合整治和污染减排工作,完成市定节能减排目标,创建省、市级生态文明村各1个。(崔新房& 庞先健)
马村区辖街道主要领导一览表
  单& 位&&&& 党工委书记&& 主& 任
  马村街道&& 刘小喜&&&&&& 杨合银
  北山街道&& 卢利周&&&&&& 薛建华
  九里山街道& 樊志强&&&&& 宋金虎
  冯营街道&&& 卢小成&&&&& 杨卫霞
  待王街道&&& 高文新&&&&& 刘肖华
  安阳城街道& 冯海洋&&&&& 郭宪成
  演马街道&&& 周胜利&&&&& 李战军
地址: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一楼 电话: 邮编:454003
Copyright & 2012 河南焦作地情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财政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