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补贴改革价格改革方案是否明朗

养猪人必看,打造养猪咨询第一网!
价补分离实施在即 玉米后期更明朗?
来源:养猪人必看
发布时间:
 临储政策立在改革风口  收储政策弊端开始显现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归落,为有效反抗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和保护农民利益,玉米临储政策应运而生。时值今日,这一执行了八年的政策已到了“应劫而退”的转折点。  所谓“劫”,一是“市场劫”,即临储政策干预过度,导致市场机制弱化,高质量玉米供应不足,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因成本畸高而生存艰难;二是“灰色劫”,即东北地区的临储政策在实施中存在扭曲操作,华东地区的玉米倒流,滋生了转圈粮;三是“资金劫”,收储耗资规模巨大。  “国内外价格倒挂,临储库存达2.6亿吨,玉米需要市场化和去库存。玉米临储已经维持了八年,临储政策不能再潞傍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无奈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不可否认,临储政策实施初期,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粮油市场稳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08年,由于临储政策实施,国内玉米市场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相对孤立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临储政策的弊端开始显现。  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眼下,东北地区正值备种季节,种玉米还是种大豆,让不少农民犯了愁。就连家里有两垧地,平时在哈尔滨开出租车的刘师傅都纠结。在去机场的路上,得知期货日报记者来东北调研玉米,刘师傅顿时起了精神,立即问今年玉米临储政策改革要怎么改?与去年相比,农民的收益是否会减少?  当知道今年玉米废除临储政策,国家将对种植玉米的农户进行相应补贴,刘师傅说,作为农民,什么收益高就倾向于种什么,要是今年在玉米市场上让农民吃亏,并且种植大豆的收益高于玉米的话,那么明年的种植结构就会有很大变幻。想了想,他又补充说:“不过,今年,还真难说,因为我们总觉得,国家不会让农民吃亏,国家也不会看着农民把粮食烂到地里不管。”  跟刘师傅有一样心思的农民并不少见。“由于有政策‘托底’,我们不愁玉米卖不出去,相比种植大豆,玉米收益还算可观,我们这边许多农民都种植玉米。”吉林省扶余市一农民告诉记者。从调研来看,农民主动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意愿并不强。  我国玉米产量持续十二年增添。自2008年实行玉米临储政策以来,玉米总产量从1.66亿吨增至去年的2.246亿吨,种植面积达到5.72亿亩。  为了调控“高产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去年11月2日,农业部出台《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建议》。其中指出,近些年来,“镰刀弯”地区玉米发展过快,种植结构单一,种养不衔接,产业融合度较低,影响了种植效益和农民收入,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  另外,去年12月26日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到2020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今年力争调减1000万亩,同时研究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然而,种植面积的调减对玉米总产量的影响有限。”华信万达期货农产品(000061,股吧)研究员米清说,按照玉米亩产600公斤计算,今年减产600万吨,到2020年,减产3000万吨。  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更为重要的是,在阶段性过剩的背景下,可以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从根本上改变开辟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  “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也首次提出实行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中央一号文件提到,通过轮作、休耕、退耕、替代种植等多种方式,对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综合管理。  在行业人士看来,上述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量,但有利于农业边际产能的退出,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最终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临储库存消化迫在眉睫  临储政策实施以来,临储库存逐渐增添,去年达到1.56亿吨。截至3月20日,本年度共收储玉米10008万吨,已超出上年度的收购总量8328万吨。粮食的安全状态为库存消费比在17%―18%,而目前,国内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这一水平。  今年,国储收购提前20天,收购进度显然快于去年。截至目前,收购量已达1亿吨。期货日报记者在调研中知道到,黑龙江地区售粮进度在90%以上,辽宁地区售粮进度在85%―90%,内蒙古地区售粮进度在80%―85%,吉林地区售粮进度在70%―80%。  “近年来,部分农民倾向于在种植期前将手中的余量销售出去,以换取种植经费。目前,农民手中的余量还剩三成。”据东北地区某粮企尽职人介绍,收储结束前,农民手中的余量基本能卖尽。  然而,越来越多的玉米不是陷入市场,而是涌入国储仓库。一边收购激增,另一边销售不畅,国储去库存任重道远。  事实上,主产区的高库存是一种结构性过剩。上游收储导致市场扭曲,库存无法消解,下游工业用和用玉米需求又得不到满意。  陷入3月,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粮源充沛,而是深加工企业的收购量大打折扣。  记者在调研途中发明,部分深加工企业几乎没有送粮车。对于这种现象,吉林地区某深加工企业尽职人赠出了答案:“企业玉米收购量少之又少,许多都在等待定向玉米的轮出。”  另外,低价华北玉米大量倒流至东北,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已经放弃采购本地高价玉米。截至目前,黑龙江肇东深加工企业三等玉米收购价为1780元/吨,基本与上周持平;吉林松原深加工企业三等玉米收购价为1780元/吨,周比降60元/吨;吉林梅河深加工企业三等玉米收购价为1730元/吨,周比降90元/吨。华北粮到货冲击市场,东北深加工企业顺势调降挂价。  据知道,上周吉林省公开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对纳入补贴范围的企业今年1―6月在省内自购自用的玉米,年加工量在10万吨以上的,按实际消耗数量,每吨赠予150元补贴。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东北地区下游需求的恢重。  近几年,消化临储库存,常规主意是通过竞价拍卖实现。去年的拍卖从5月初开始,今年由于去库存压力增添,拍卖光阴预计有所提前,拍卖底价也将下调。此外,去年拍卖成交率较2014年进一步下滑,均匀成交率不足5%。拍卖玉米的质量和价格是影响成交率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2012年玉米库存超过1000万吨,2013年库存超过5800万吨,2014年库存超过8000万吨。全国两会后,市场对国储玉米“定向销售”、“竞价拍卖”的预期强烈。米清以为,陈林伢概定向销售赠深加工企业,拍卖底价定在1500元/吨的概率较大。在河南某粮库尽职人看来,在供过于求的环境下,定向销售和竞价拍卖的去库存方式并不能“治本”,解决问题的根源还需控制进口玉米及相关替代品的规模、推广燃料乙醇的使用、加大南方饲料企业拍买临储玉米的运输补贴,以此来刺激南方企业使用临储玉米,才干有效化解玉米高库存。  东北加工企业处境为难  前些年国家出台的农产品保护性政策越来越不适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临储政策执行以来,托市和临储机制具有显然的政府干预性,拉高了部分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使国际国内市场严重倒挂。  众所周知,玉米临储政策2008年开始启动,最初收储价格是0.75元/斤,2011年、2012年、2013年持续提价,2014年维持2013年的价格不变,收储价格最高为1.12元/斤。至此,累计提价49.3%。去年,玉米临储政策有所调整,尽管收储价格下调至1元/斤,但仍比2008年提价33.3%。  临储政策实行以来,农民利益得到保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日子却不好过。  临储政策导致玉米市场价格倒挂。  其一,国内、国外倒挂。据某玉米深加工企业尽职人介绍,最高时,二者价差达到1000元/吨,拿今年的价格来说,国内玉米价格还比国外高520元/吨。  其二,东北、华北玉米价格倒挂。以往,吉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具有原料产地优势,东北地区玉米价格高于华东地区,东北地区的深加工企业只能“望粮兴叹”。  “目前,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相比其他省份的深加工企业并无优势可言,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产一吨淀粉的成本是2200元,其他省份的成本才2000元。”东北地区某深加工企业尽职人表示。  不再有原料价格优势的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很难与国内其他省份甚至国外同类企业竞争。  不过,在华东地区某深加工企业人士看来,要是国家采取定向销售或临储拍卖政策,那么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的优势就会再次显现。  行业人士预计,近期会出台抛储政策,它将解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的燃眉之急。“抛储增添市场供赠,对深加工企业来说,玉米市场去库存有利于生产成本的下降,刺激开工率进一步上升。”中国玉米市场网研究员张伟涛说。  政策预期激活玉米期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踊跃妥帖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  “现在农民关注的是政策出台的光阴和补贴的细则,作为期货投资人士,我更关注的是价补分离能否一步到位。要是政策一步到位,那么在玉米价格跌破1200元/吨的时候,国家是否会让当地政府进行适当的收储?政策的不断定性加大,我在期货上布局持仓时也有很大的顾虑。”华东地区一位投资人士道出自己的心思。  一向走势平缓的玉米期货,去年被激活。期价在去年3月创出2572元/吨的历史新高后,一路下行,至今年3月,年度跌幅达40%。与此同时,在成交量(双边)和持仓量(双边)都升级至百万级辞后,不再是每日上下十几个点的波动,而是成为较为活跃的品种。事实上,这背后的推动因素是玉米政策的调整。玉米期货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吸引了更多投资者。  “今年的行情到底怎么了?现在的研究报告结论许多都与期货走势背离,这对于像我这样的资深研究员来说,有种强烈的挫败感。”沉淀在期货行业多年的一位期货公司分析师说。记者从朋友圈看到,遇到类如问题的研究员并岂止他一个。  期货市场的波动与现货市场的风吹草动关联密切,玉米现货又被政策所牵制。玉米政策改革在即,玉米期货的走势也体现了市场对政策执行的分歧。  年度,玉米行业振荡加剧,价格逐渐归归市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何时出台及如何实施是市场关注重点,玉米期货走势能否在政策出台后明朗化?  河南一位玉米贸易商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玉米临储收购以来,价格“节节高”,但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收储价格首次下调,受此影响,玉米期货价格由历史高点下跌。今年年初,他在1840元/吨进场建了多单,结果,当天,一手就亏200多元。  “我不敢再看多玉米,今年要是实施价补分离政策,后市还要下跌。”上述贸易商说。  在米清看来,近期玉米期货市场的剧烈波动是不曾见过的,深加工企业过去的经营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要是价补分离政策出台并执行,玉米价格变动将更加剧烈。  近期,玉米“泄库”的消息不断传出,产业人士和投资人士对此弥漫遐想。米清以为,在政策预期下,玉米期货领跌现货,期货市场呈现近强远弱格局,也体现出玉米后市并不乐观。贴近现货的玉米1605合约相对强势,价格在1750元/吨附近运行,基本与华北地区现货价格一致,而远月1701合约向2016年度价格预期靠拢,要是价格进一步市场化,那么按照进口成本1500元/吨计算,1701合约将下探至1400元/吨。  “玉米期货的活跃,使期货‘发明价格’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从企业套保角度看,玉米贸易企业为了规避价格进一步下跌的风险,可选择对应月份的玉米期货合约进行卖出套保操作。”米清说。
Powered by价补分离实施在即 玉米后期行情更加明朗?_网易财经
价补分离实施在即 玉米后期行情更加明朗?
(原标题:价补分离实施在即 玉米后期行情更明朗?)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临储政策站在改革风口收储政策弊端开始显现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粮食等价格快速回落,为有效抵御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以及保护农民利益,临储政策应运而生。时值今日,这一执行了八年的政策已到了“应劫而退”的转折点。所谓“劫”,一是“市场劫”,即临储政策干预过度,导致市场机制弱化,高质量玉米供应不足,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因成本畸高而生存困难;二是“灰色劫”,即东北地区的临储政策在实施中存在扭曲操作,华东地区的玉米倒流,滋生了转圈粮;三是“资金劫”,收储耗资规模庞大。“国内外价格倒挂,临储库存达2.6亿吨,玉米需要市场化和去库存。玉米临储已经维持了八年,临储政策不能再继续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无奈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不可否认,临储政策实施初期,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粮油市场稳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08年,由于临储政策实施,国内玉米市场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相对独立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临储政策的弊端开始显现。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眼下,东北地区正值备种季节,种玉米还是种大豆,让不少农民犯了愁。就连家里有两垧地,平时在哈尔滨开出租车的刘师傅都纠结。在去机场的路上,得知期货日报记者来东北调研玉米,刘师傅顿时起了精神,立即问今年玉米临储政策改革要怎么改?与去年相比,农民的收益是否会减少?当知道今年玉米取消临储政策,国家将对种植玉米的农户进行相应补贴,刘师傅说,作为农民,什么收益高就倾向于种什么,如果今年在玉米市场上让农民吃亏,并且种植大豆的收益高于玉米的话,那么明年的种植结构就会有很大变化。想了想,他又补充说:“不过,今年,还真难说,因为我们总觉得,国家不会让农民吃亏,国家也不会看着农民把粮食烂到地里不管。”跟刘师傅有一样想法的农民并不少见。“由于有政策‘托底’,我们不愁玉米卖不出去,相比种植大豆,玉米收益还算可观,我们这边很多农民都种植玉米。”吉林省扶余市一农民告诉记者。从调研来看,农民主动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意愿并不强。我国玉米产量连续十二年增加。自2008年实行玉米临储政策以来,玉米总产量从1.66亿吨增至去年的2.246亿吨,种植面积达到5.72亿亩。为了调控“高产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去年11月2日,农业部出台《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近些年来,“镰刀弯”地区玉米发展过快,种植结构单一,种养不衔接,产业融合度较低,影响了种植效益和农民收入,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另外,去年12月26日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到2020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今年力争调减1000万亩,同时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然而,种植面积的调减对玉米总产量的影响有限。”华信万达期货农产品研究员米清说,按照玉米亩产600公斤计算,今年减产600万吨,到2020年,减产3000万吨。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更为重要的是,在阶段性过剩的背景下,可以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从根本上改变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也首次提出实行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中央一号文件提到,通过轮作、休耕、退耕、替代种植等多种方式,对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综合治理。在行业人士看来,上述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量,但有利于农业边际产能的退出,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最终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临储库存消化迫在眉睫临储政策实施以来,临储库存逐渐增加,去年达到1.56亿吨。截至3月20日,本年度共收储玉米10008万吨,已超出上年度的收购总量8328万吨。粮食的安全状态为库存消费比在17%—18%,而目前,国内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这一水平。今年,国储收购提前20天,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截至目前,收购量已达1亿吨。期货日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黑龙江地区售粮进度在90%以上,辽宁地区售粮进度在85%—90%,内蒙古地区售粮进度在80%—85%,吉林地区售粮进度在70%—80%。“近年来,部分农民倾向于在种植期前将手中的余量销售出去,以换取种植经费。目前,农民手中的余量还剩三成。”据东北地区某粮企负责人介绍,收储结束前,农民手中的余量基本能卖完。然而,越来越多的玉米不是进入市场,而是涌入国储仓库。 一边收购激增,另一边销售不畅,国储去库存任重道远。事实上,主产区的高库存是一种结构性过剩。上游收储导致市场扭曲,库存无法消解,下游工业用和饲料用玉米需求又得不到满足。进入3月,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粮源充足,而是深加工企业的收购量大打折扣。记者在调研途中发现,部分深加工企业几乎没有送粮车。对于这种现象,吉林地区某深加工企业负责人给出了答案:“企业玉米收购量少之又少,很多都在等待定向玉米的轮出。”另外,低价华北玉米大量倒流至东北,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已经放弃采购本地高价玉米。截至目前,黑龙江肇东深加工企业三等玉米收购价为1780元/吨,基本与上周持平;吉林松原深加工企业三等玉米收购价为1780元/吨,周比降60元/吨;吉林梅河深加工企业三等玉米收购价为1730元/吨,周比降90元/吨。华北粮到货冲击市场,东北深加工企业顺势调降挂价。据了解,上周吉林省公布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对纳入补贴范围的企业今年1—6月在省内自购自用的玉米,年加工量在10万吨以上的,按实际消耗数量,每吨给予150元补贴。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东北地区下游需求的恢复。近几年,消化临储库存,常规办法是通过竞价拍卖实现。去年的拍卖从5月初开始,今年由于去库存压力增加,拍卖时间预计有所提前,拍卖底价也将下调。此外,去年拍卖成交率较2014年进一步下滑,平均成交率不足5%。拍卖玉米的质量和价格是影响成交率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2012年玉米库存超过1000万吨,2013年库存超过5800万吨,2014年库存超过8000万吨。全国两会后,市场对国储玉米“定向销售”、“竞价拍卖”的预期强烈。米清认为,陈粮可能定向销售给深加工企业,拍卖底价定在1500元/吨的概率较大。在河南某粮库负责人看来,在供过于求的环境下,定向销售和竞价拍卖的去库存方式并不能“治本”,解决问题的根源还需控制进口玉米及相关替代品的规模、推广燃料乙醇的使用、加大南方饲料企业拍买临储玉米的运输补贴,以此来刺激南方企业使用临储玉米,才能有效化解玉米高库存。东北加工企业处境尴尬前些年国家出台的农产品保护性政策越来越不适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临储政策执行以来,托市和临储机制具有明显的政府干预性,拉高了部分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使国际国内市场严重倒挂。众所周知,玉米临储政策2008年开始启动,最初收储价格是0.75元/斤,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提价,2014年维持2013年的价格不变,收储价格最高为1.12元/斤。至此,累计提价49.3%。去年,玉米临储政策有所调整,尽管收储价格下调至1元/斤,但仍比2008年提价33.3%。临储政策实行以来,农民利益得到保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日子却不好过。临储政策导致玉米市场价格倒挂。其一,国内、国外玉米价格倒挂。据某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介绍,最高时,二者价差达到1000元/吨,拿今年的价格来说,国内玉米价格还比国外高520元/吨。其二,东北、华北玉米价格倒挂。以往,吉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具有原料产地优势,东北地区玉米价格高于华东地区,东北地区的深加工企业只能“望粮兴叹”。“目前,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相比其他省份的深加工企业并无优势可言,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产一吨淀粉的成本是2200元,其他省份的成本才2000元。”东北地区某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不再有原料价格优势的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很难与国内其他省份甚至国外同类企业竞争。不过,在华东地区某深加工企业人士看来,如果国家采取定向销售或临储拍卖政策,那么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的优势就会再次显现。行业人士预计,近期会出台抛储政策,它将解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的燃眉之急。“抛储增加市场供给,对深加工企业来说,玉米市场去库存有利于生产成本的下降,刺激开工率进一步上升。”中国玉米市场网研究员张伟涛说。政策预期激活玉米期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现在农民关注的是政策出台的时间和补贴的细则,作为期货投资人士,我更关注的是价补分离能否一步到位。假如政策一步到位,那么在玉米价格跌破1200元/吨的时候,国家是否会让当地政府进行适当的收储?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大,我在期货上布局持仓时也有很大的顾虑。”华东地区一位投资人士道出自己的想法。一向走势平缓的玉米期货,去年被激活。在去年3月创出2572元/吨的历史新高后,一路下行,至今年3月,年度跌幅达40%。与此同时,在成交量(双边)和持仓量(双边)都升级至百万级别后,不再是每日上下十几个点的波动,而是成为较为活跃的品种。事实上,这背后的推动因素是玉米政策的调整。玉米期货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吸引了更多投资者。“今年的行情到底怎么了?现在的研究报告结论很多都与期货走势背离,这对于像我这样的资深研究员来说,有种强烈的挫败感。”沉淀在期货行业多年的一位期货公司分析师说。记者从朋友圈看到,遇到类似问题的研究员并不止他一个。期货市场的波动与现货市场的风吹草动关联密切,玉米现货又被政策所牵制。玉米政策改革在即,玉米期货的走势也体现了市场对政策执行的分歧。年度,玉米行业振荡加剧,价格逐渐回归市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何时出台及如何实施是市场关注重点,玉米期货走势能否在政策出台后明朗化?河南一位玉米贸易商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玉米临储收购以来,价格“节节高”,但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收储价格首次下调,受此影响,玉米期货价格由历史高点下跌。今年年初,他在1840元/吨进场建了多单,结果,当天,一手就亏200多元。“我不敢再看多玉米,今年要是实施价补分离政策,后市还要下跌。”上述贸易商说。在米清看来,近期玉米期货市场的剧烈波动是不曾见过的,深加工企业过去的经营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如果价补分离政策出台并执行,玉米价格变动将更加剧烈。
近期,玉米“泄库”的消息不断传出,产业人士和投资人士对此充满遐想。米清认为,在政策预期下,玉米期货领跌现货,期货市场呈现近强远弱格局,也体现出玉米后市并不乐观。贴近现货的玉米1605合约相对强势,价格在1750元/吨附近运行,基本与华北地区现货价格一致,而远月1701合约向2016年度价格预期靠拢,如果价格进一步市场化,那么按照进口成本1500元/吨计算,1701合约将下探至1400元/吨。“玉米期货的活跃,使期货‘发现价格’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从企业套保角度看,玉米贸易企业为了规避价格进一步下跌的风险,可选择对应月份的玉米期货合约进行卖出套保操作。”米清说。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谭亚敏
责任编辑:杨斌_NF4368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玉米价格涨只因收储破1.2亿吨?5月临储改革或将“真相大白”
4月国内玉米市场走出了一条“先跌后涨再震荡”的行情。而影响本月走势因素可谓“光怪陆离”:临储改革细则尚未出台,安抚民心的座谈会、发布会却陆续展开,导致玉米价格涨跌都矛盾。各地轮换粮纷纷投放、市场购销清淡,导致玉米下跌原因。本年度临储玉米临储收购1.2亿吨以上的天量,基层农户手中余粮见底,这是导致玉米价格上涨的原因。与此同时,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大量到港、市场传闻不断、深加工企业调整收购价格波动较大等均给4月玉米市场带来不小影响。可以说4月算得上是本年度玉米市场的一个转折点,给5月乃至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做了铺垫。下面,智农通APP行情宝给大家分析一下4月的玉米市场以及未来走势。 一、4月玉米价格先跌后涨再震荡智农通APP行情宝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全国水分14%二等玉米平均价格约为1835元/吨,较月初下跌40元/吨,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580元/吨。不过本月玉米价格运行规律已基本是先抑后扬,月末玉米价格较上旬低点上涨11元/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基本保持稳定走势,局地小幅震荡。本年度临储收购总量破1.2亿,成为市场唯一支撑点;1元/斤(2000元/吨)的收购底价也成为市场最高价。华北黄淮等地玉米市场在4月可谓有涨有跌还有稳。前期由于山东、河北等地粮源倒流入东北国储库,带动该地玉米价格上涨。而月末受到局地临储收购提前收官及严查入库粮源产地等传闻的影响,黄淮地区玉米价格转涨为跌。销区玉米价格后半月出现上涨趋势,一方面跟随西北粮、东北粮价格坚挺所致;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前期采购消极,手中库存有限,随着玉米价格走高及终端需求转好,带动一批补库行情。港口玉米价格的上涨主要依托于南北港口库存偏低,广东港玉米成交价因库存持续下滑而止跌企稳在1860元/吨,目前该地玉米库存不足10万吨。而北方港口玉米价格上涨则由于东北临储库容增加,当地粮源见底,运往港口玉米减少所致。二、临储收购破1.2亿吨,政策改革尚未公布,急!4月玉米市场受政策影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首先:月底本年度临储收购圆满结束,入库玉米总量超1.2亿吨。市场数据显示:东北地区整体售粮进度为95%,进一步说明现阶段东三省基层粮源基本见底。需求端我们暂且不论,从供应这块来看,基层市场玉米粮源供应紧张程度毋庸置疑,一定程度上提振东北玉米价格。其次:我们谈谈临储改革。距离公布“临储收购取消,改为‘市场化’+‘补贴’”过去了小一个月了,但具体细则并落实。而这近一个月以来,有关部门围绕临储改革这一话题的大大小小会议却开了好几场。其中心思想就是告诉大家:细则还再制定中;不能让农民赔钱这是根本;镰刀弯地区别种玉米种大豆…..从这些会议的高层讲话中行情宝发现一些端倪:1、为啥细则还未公布?啥时公布?这点其实行情宝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告诉过大家,4月正值北方春播期,若现在公布细节就会涉及到补贴多少钱,价格跌到啥时候补贴。而这对于春播农户来说比较敏感,补少了没人种,补多了又不能起到去库存作用,因此会先让市场引导生产,随后在根据种植情况发布具体细节。行情宝估摸怎么也得5月之后在公布了。2、新政策会导致玉米价格下跌?跌多少?这是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2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被记者提问“临储收购价格是否下调”做出的回答。任局长并未做出直接回答,不过行情宝发现其主旨未变:与国际粮价接轨。就目前国际市场来看,未来美国、阿根廷、乌拉圭等地玉米价格出现大幅走高的概率十分小,也就意味着接轨后国内玉米价格下跌的概率很大。三、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大量到港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3月我国进口玉米57.54万吨,环比增加513%,同比增加1038%;主要进口来源国是乌克兰,而头两个月进口总量也才7万吨。如此巨大的进口量似乎与政策改革主旨“去库存”相违背,那为啥还要进口这么多?行情宝认为:主要由于本年度东北玉米收购量过大,导致基层粮源紧张,企业采购进口粮源。不是有国储粮拍卖么?小道消息…..企业对国储部分玉米质量问题担忧,因此进口玉米则成为企业首选。不过,拥有进口配额的企业还是少数,在这种政策尚不明朗、供需端低迷的情况下,短期内对国内玉米市场影响力度较小。四、饲料端需求初现缓慢恢复农业部数据显示:3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9%,能繁母猪存栏与上月持平。生猪存栏的增长直接反应到玉米消费需求的增长;能繁母猪首次环比未出现下调,也预示了长达两年班的产能淘汰或已见底,同时说明猪源较少的局面有所改善。同时,我们的行情宝也针对母猪存栏情况做了一项调查,参与人数大概在2691人。其中,一直补栏,今年比去年母猪存栏多的人数占到37%,总体感觉和去年差不多的占到25%,而选择淘汰退出的比补栏多,周边母猪比去年少的则占据30%,另有9%的人不清楚。从投票结果也可以看出,目前母猪存栏量比去年要多,同时不少人在持续补栏,这将对未来玉米饲用需求增长提供支撑。五、未来玉米价格预测1、行情宝预计5月临储政策细则将公布,届时对玉米市场将形成一定影响。而细节涉及补贴底价或将低于目前市场价,国内玉米价格下跌成为大概率事件。2、东北玉米见底、华北余粮仅剩两成,未来玉米供应主要依赖临储拍卖的国储玉米。未来东北玉米价格由政策性玉米出库价格决定,在解决市场供应阶段性紧张的同时,5月政策粮将占据市场主流位置。3、对于饲料企业来说,东北优质粮源或将成为抢手货。在价格上将与普通粮之间拉开差距,意味着临储结束后优质玉米价格存在阶段性上涨趋势。本文为智农通APP行情宝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公众号:zhujiahq(?长按即可复制)关注猪价行情后即可免费查生猪、玉米及豆粕价格,还有全国多家屠宰企业、大型猪场、粮商、油厂、原料贸易商提供的价格信息哦!
【】相关新闻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补贴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