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个铲子甘蔗中间有洞要有个洞 是意式的吗

家庭酿制米酒时为什么要在米饭中掏个洞?
清枫侦瑛固
酒酿(米酒)制作及心得说清楚做酒酿其实是很麻烦的,几次有朋友发帖子问怎么做,我都因其麻烦而没回帖子,我宁可做好了送给您吃.做酒酿要有失败的精神准备,练几次,知道用哪些容器、在家里什么地方发酵(厨房还是暖气旁)、怎么保温,自己形成了一系列的*作规律就好办了.前提条件:1、 做酒酿的前提是你要买到酒曲.2、米酒要在30摄氏度(华氏大约80度)下发酵,所以制作酒酿要选择夏天或冬天(暖气旁)的季节.步骤:1、将糯米蒸熟成米饭(不要太硬)后凉至不烫手的温度(利用中温发酵,米饭太热或太凉,都会影响酒曲发酵的);2、 将米饭铲出一些到用来发酵米酒的容器里(我是用有盖的陶瓷汤盆),平铺一层;3、 将捻成粉后的酒曲,均匀地撒一些在那层米饭上4、再铲出一些米饭平铺在刚才的酒曲粉上,再铺上一层米饭……就这样,一层米饭、一层酒曲的铺上,大约4层(随意,看您的米饭和酒曲的多少);5、将容器盖盖严,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如果房间温度不够,可以用厚毛巾等将容器包上保温);6、大约发酵36小时,将容器盖打开(此时已经是酒香四溢啦),加满凉开水(为的是终止发酵),再盖上盖后,放入冰箱(尽快停止发酵,早日吃到口)心得:1、做酒酿的关键是干净,一切东西都不能沾生水和油,否则就会发霉长毛.您要先把蒸米饭的容器、铲米饭的铲子和发酵米酒的容器都洗净擦干,还要把您的手洗净擦干.2、发酵中途(12小时、24小时)可以打开盖子看看(别经常开盖),如果没有酒香味、米饭还没有结成豆腐块的趋势,可以将容器盖拿到厨房的火上加热,然后再盖上,使其中的米饭不至于因温度不足而不能继续发酵(这是我的土招).3、酒酿的制作过程很干净,所以,如果偶尔发现有一些长毛的现象(有时是因为发酵时间过长),除去毛毛,酒酿还是可以吃的.如果您每次做出的酒酿都长满了长毛,又是五颜六色的,估计是哪个*作环节沾生水或油而不干净了,我劝您还是别吃了,就当这回交学费了.4、我用普通的大米也做过酒酿,效果也不错.二、如何做米酒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泡4-5小时, 笼屉上放干净的屉布,将米直接放在屉布上蒸熟.因米已经过浸泡,已经涨了,不需要象蒸饭那样,在饭盆里加水.蒸熟的米放在干净的盆里,待温度降到30-40度时,拌进酒药,用勺把米稍压一下,中间挖出一洞,然后在米上面稍洒一些凉白开,盖上盖,放在20多度的地方,经30小时左右即可出甜味.现时天稍凉了,因此,如家里室温在20度,可用棉衣将盆包焐起来.中间可打开看看,可适量再加点凉白开.糯米酒做好后为防止进一步酒化,需装瓶放入冰箱存放,随时可吃.苏州的酒药上面有用量的指示.做糯米酒的关键是器皿干净,绝不能有半点油花.最好在做前,将要用的蒸锅、笼屉、屉布、盆、盖、拌勺等统统清洗一遍.如沾了油花,肯定做不成功,米会出绿、黑霉,要不得.如米面上有点白毛,属正常,可煮着吃.下面的可直接吃.为保证干净,我特意用了一新的屉布,这块就留着蒸糯米用了,蒸包子什么的,用玉米叶当屉布即可.三、怎样作米酒(酒酿,甜酒)米酒,又叫酒酿,甜酒.古人叫“醴”.南方人很喜欢吃.过年时许多人家都要做.到了国 外自己也试着做,失败几次后终于做成了.这里将自己的经验介绍一下.到中国店买袋装的糯米五磅,酒麴一袋(两枚装).先用水将糯米泡开(半天就够了),漂洗干净.在蒸锅里放上水,蒸屉上垫一层白布,烧水沸腾至有蒸汽.将沥干的糯米放在布上蒸熟.约 一小时.自己尝一下就知道了.没有这层布,糯米会将蒸屉的孔堵死,怎么也蒸不熟.这有失败 的经验.将一枚酒曲研成粉末待用.将蒸好的糯米端离蒸锅,冷却至室温.间或用筷子翻翻以加快冷却.在冷却好的糯米上洒少 许凉水,用手将糯米弄散.用水要尽量少.将酒曲撒在糯米上,边撒边拌,尽量混均匀.不要性 急,撒一层,混匀后再撒.留下一点点酒曲.将糯米转移到发酵的容器中.大一点的电饭锅就好.泡糯米也是用它.边放边用手掌轻轻压 实.放完后将最后一点酒曲撒在上面.用少许凉水将手上的糯米冲洗到容器内,再用手将糯米压 一压,抹一抹,使表面光滑.最后用保鲜膜覆盖在糯米上,尽量不留空隙.盖上盖子.放置在保温的地方,比如衣服筐里.我是将容器放在烤箱里.老式烤箱里面总有一点火苗,刚好可以保持温和的温度.这是偷懒的法 子.最好还是用衣服被子什么的保温,冬天室内温度不稳定.大约过三天就好了.中间随时检查,看有无发热.发热就是好现象.第三天就可以尝尝.完 成发酵的糯米是酥的,有汁液,气味芳香,味道甜美,酒味不冲鼻,尝不到生米粒.这时就可以 揭去保鲜膜,米酒就成了.做得好的,糯米不散,可以分割成块.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洒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块.一煮就散.说起来,这种酒曲发酵技术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发明.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 物.灰霉将淀粉转化成糖,即糖化过程;酵母将糖转化成乙醇,即酒化过程.只有这两个过程都 进行到适当程度,才有美味的米酒.欧洲直到上世纪才知道这种方法.在此前,欧洲艘?蠢?媒湍附?苯臃⒔妥龀晒?疲? 要么借助麦芽将淀粉糖化并结合发酵做成啤酒.中国古代的发酵技术没的说.古人居然能利用两 种微生物的分工合作,真是厉害.其它如酱油,醋,食用色素红曲霉素,霉豆腐,泡菜,豆豉, 臭豆腐等等,都是了不起的发明,大部分是中国特有的.比如,同样是泡菜,美国的酸黄瓜太酸,味道也不好.这是由于他们加的是酵母菌和糖,酸 味主要来自醋酸.中国的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酸味主要来自乳酸,味道美极了,想想就流口水. 前者是有氧发酵,后者是无氧发酵.言归正传,做米酒时要注意:1)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凉透以后.否则,热糯米就把灰霉菌杀死了.结果要么是酸的臭的, 要么就没动静.2)一定要密闭好.否则又酸又涩.3)温度低也不成.三十摄氏度左右最好.作好的米酒可以生吃.但对肠胃有些刺激.最好羼水煮来吃,味道就柔和多了,既不会甜得 发腻,酒味也不太浓.煮食也可以加汤圆和别的东西.没有糯米,可以蒸玉米粉,蒸的时候隔一段时间将玉米粉打散,再洒水搅拌.没有蒸锅,也可以用生糯米掏个洞是因为酿制米酒是靠发酵的!米饭发酵时会产生气体!同时发酵也需要空气!因熟米饭很粘!不透气!所以要掏洞使上下通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菲仕乐 Fissler库_菲仕乐 Fissler品牌原创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03-30 15:35
03-24 10:00
03-13 14:47
02-26 16:50
02-23 16:05
01-07 11:23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忘记密码?今天是日 悦悦4岁6个月29天
有朋友问悦妈最近在忙啥?主要忙两件事:陪悦悦参加英语夏令营;给悦悦的博客搬新家。用了10多天的时间,才将育儿网记录了4年多的文字和照片一点一点挪移到了新家。搬家的过程,重温了一遍悦悦的成长。那个小小的人儿,就这样无声无息的长大了。每每端详她熟睡的脸,都忍不住感恩:生命是怎样的一种恩赐!
当我越来越发现,我并非如自己想象般那样了解她的时候,我就对那位创造者充满敬畏!比起曾经热切地希望她追求卓越,现在的心淡定了很多。孩子的一生很长。我更盼望她平安长大;有坚定的信仰: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博客新址:&《艺术课夏令营》
育儿网从今天起封笔。谢谢关注我的朋友们,欢迎去新家坐坐!
发布于日 18:49 |
阅读数(1708)
今天是日 悦悦4岁6个月10天
北京一场暴雨,竟有人丧生。生命何等脆弱!人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活着的每一天都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大概就不会对丈夫、对孩子过于苛责了。能相守在一起、能平安长大,已经是满怀感恩的事了。
很久没有详细地写写悦同学的生活总结了。记得在《放下孩子》一书中,作者写到:&每个孩子都是既独特又平凡的&。这句话给我印像深刻。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为悦悦身上所具有的独特而感恩;而我要学习的,是同样存着感恩的心,接纳这个孩子身上平凡的那一面。
先说说钢琴课的进展吧。学琴个多月了,学完了《快乐钢琴启蒙教程》的级三本书和级三本书。在钢琴的学习上一直很顺利,没有让我烦恼和焦虑。这个孩子,对任何东西都愿意接受,很少排斥什么。钢琴老师属于严格型的。一节课一小时,中间没有休息、没有聊天。可是,悦同学仍然很喜欢这个钢琴老师,上课总是很愉快。在钢琴老师的眼里,悦悦是个容易教的孩子。虽然不知道她会不会在钢琴方面有什么造诣,但从钢琴的学习中,看到悦同学身上一个很宝贵的品质:专注和认真。
弹琴的样子
再说说花样滑冰。一期课程结束了,悦同学已经能够很自如地滑了,只是花样的动作还不会。每次站在冰场外面,我心里其实都有担心,生怕玩冰球的那些莽撞的男孩撞倒悦悦。但后来,我看到这个小孩很谨慎和懂得保护自己。好几次差点撞到,她都很及时的转弯刹车,化险为夷。刚开始不敢在中间滑,现在慢慢地突破自己了。勇气和身体的协调性都在冰场上一并增长着。
最近迷上了下棋。每晚都要和爸爸对垒几局五子连。悦悦的独特性中,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就是观察力。这个先天的禀赋在下棋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虽然水平不及她爸,但是她走的棋数中有很多的思考和判断。有时在她爸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仅堵住了对方的路数,还使自己棋开得胜。悦爸很看重培养悦悦下棋。下棋是一项的很好的培养思考能力和观察力的活动。
大概是到了绘画敏感期。之前一直没觉得悦悦在画画方面有什么特别的。这一段日子,悦悦突然对画画大感兴趣,尤其喜欢画穿裙子的女孩。
那个大脑袋、胖乎乎的,自然是妈妈;人家画的自己呢,扎着小辫,手里还提着包包,裙子有很多装饰,连鞋都穿的比妈妈有女人味多了。
于是,在悦爸和悦妈同时考察之后,给悦悦报了丽娟艺术。正好赶上艺术课的夏令营,讲电影的拍摄。孩子们看了关于《佐罗》的影片,然后分别在花妆组、服装组、道具组、还有背景组忙着制作电影所需要的道具、服装和背景,忙得不亦乐乎。
在道具组里做的枪。扳机、支架,有细节、有整体造型。透过窗口,看到小小的人儿,手里拿一把锯子,认真锯木头。我真是胆战心惊,忍不住想让她小心点,但还是止住了要出口的话。果然,人家一会儿就又有了自己的作品。
前段时间一直纠结于悦悦的性格不擅主动与人交往,在受侵犯的时侯不敢反抗,不愿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意愿。可是在艺术课上,让我看到悦悦的突破。在抽签决定表演左罗的名单中,本来没有她。正好有个孩子不想演,悦悦主动向老师争取,结果成功地获得这个角色。在老师和孩子众目睽睽之下,小&佐罗&没有一点拘谨和不好意思。第二天,也主动争取到了本来没有安排她的道具组。还交到了一个新朋友美珠。这些都让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需要发展的地方。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需要发展的地方有了突破,比看到她的长处还让我开心。
从出生到现在,悦悦一直是个性情温和孩子。跟小朋友的相处中,从来没有,哪怕一次都没有抢过别人的玩具,或者主动侵犯过别人。作为妈妈,我爱她的懂事。却也担心她受欺负又不敢正当反抗。她需要学习在强势孩子面前,如何保护自己。
在已有的小朋友圈中,悦悦有着不错的好人缘。无论是调皮的还是乖巧的;无论是岁的还是岁的,都能玩在一起。她从不侵犯别人,也乐于关心小朋友;不喜欢领导别人,喜欢跟随和配合;很爱笑,总是被岁多的黑子哥逗的哈哈大笑。每每看到这些,我都由衷的开心。但是,在主动跟陌生小朋友交往方面,悦悦还需要有更大的突破。
孩子是一面镜子。虽然在妈妈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优点多于缺点的。但这面镜子,总能照出父母需要反省的地方。
和悦悦下棋,因为连输三局,就生气发脾气,还一边哭一边责备我:&为什么你平白无故地就赢了&?(晕,这是平白无故赢的吗)?讲了很久的道理,还是生气地哭。只能赢不能输,让我意识到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在赏识和鼓励的同时,应该更多地以平常心对待她的成绩,也以平常心对待她不尽人意的表现。父母过度地关注,反而可能成为滋养孩子脆弱内心的土壤。
《圣经》说:&你们各人,总要看别人比自己强&。这一点,老李同学是非常好的榜样。他总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习惯性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所以,他的平和大概就是因为里面有一颗谦卑受教的心。希望悦悦能有爸爸的谦卑,而不要像妈妈这样没事就爱骄傲一下。
发布于日 16:50 |
阅读数(930)
今天是日 悦悦4岁5个月21天
不下雨的时侯,空气里都是燥热的。在空调屋里读书成了一种享受。玩起了微博,写博客成了件劳心的事。
一、《Charie and Lola》系列
悦同学看了这套《Charlie and Lola》的原版动画片后,对那个总是有各种各样奇思妙想的小女孩Lola充满了喜爱。于是,从皮卡借来了全套的《Charlie and Lola》系列绘本。悦同学格外钟爱那些幽默有趣的故事。这让我看到,这个外表安静温和的小女孩心里,有着不一样的渴望。
二、《Curious George》系列
这套《好奇的乔治》系列,很早就给悦悦读过中文版的。乔治是一只小猴子,因为好奇,总是无心地闯下了很多祸。可是周围的人,对这只小猴子的顽皮没有厌恶,却总是从它的行为中看到积极和值得称赞的一面。这套书虽是在一只小猴子的故事,却让我对自己对待女儿的态度有很多反省。
三、《BUGGER BOY》
同样是一本有趣又充满想像力的书,符和悦同学选书的风格。一个不爱吃蔬菜、只爱吃汉堡的男孩,当他从汉堡店走出去后,竟然变成了一个大汉堡。先是一只狗看见了这只&汉堡&,开始追了起来,然后是两只狗、三只狗、四只狗。然后又加入了一只牛、两只牛、三只牛、四只牛......经过了一番坎坷的逃跑,&汉堡&男孩因为吃了蔬菜,终于又变回了人的样子。画风文字都很搞笑。
四、《Goose and the Loose》
Usborne Phonics Reader系列里的一本。虽然悦悦还没有正式开始学习Phonics,但是内容有很趣。
五、《llama llama misses mama》
故事讲的是llama llama第一天去学校的故事。突然一切都变得陌生,llama llama有点紧张、有点害怕,不知道该如何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也不想去玩那些它所不熟悉的东西。一个人面对全新的这一切,实在是too much。llama llama 很想念妈妈。最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和小朋友们友好地邀请下,llama llama终于放松了下来。她想念妈妈,也开始想念学校了。一本温暖的书。
六、《谁想要一只便宜的犀牛》
谢尔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悦同学近期最钟爱的一本书。这只温柔可爱、胖墩墩的犀牛能做的事情你想都想不到。在《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里,谢尔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把孩子们珍贵美好的愿望一一实现。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动物就是自己要好的朋友,它可以保护他们、安慰他们、听他们抱怨、陪他们玩&&能够拥有这只犀牛的孩子,真是幸运!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谢尔的绘本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8亿册。他的作品不只吸引儿童,更俘获了大人们的心。在美国,只要书店卖儿童书,就一定会卖谢尔的作品。
七、《世界童话名著彩绘本》
这套书里包含了《绿野仙踪》、《丛林故事》、《木偶奇遇记》、《海蒂》、《胡桃夹子》、《小彼得飞月旅行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八个经典故事。还没有全部读完,其中悦同这最喜欢的是《绿野仙踪》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发布于日 23:01 |
阅读数(1129)
今天是日 悦悦4岁4个月28天
六月,有些想念海的味道了。于是,便有了青岛的结伴之行。
年轻时的出行,多半带着诗情画意般的心情,想要这里看看,那里走走。而这般年龄的时侯,更乐意只呆在一个地方,喝茶聊天晒太阳,然后看着孩子们嬉戏。
虽然出行之前定了行程。却在出门的那一刻忘带了手机。而因这个&忘记&,有了些不期而遇的惊喜。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六成计划,四成随遇而安。
怎么来形容青岛呢?一个去了,便想住下来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迎面吹来的海风中都夹杂着海的气息。而六月的天和海,都格外的蓝。两个妈妈,坐在细细软软的沙滩上,聊天,看海,听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远处,分不清海的边缘和天的边际。给孩子一个出行的理由,其实是给自己放逐了心情。
粒砂小舍,是我们入住的第一个地方。一个安静地只听得到海的声音的家庭旅馆。主人是一个酷爱旅行的诗意一般的女人。在她的文字下,&小舍在水一方,除去闭眼的时间,烟波无时不在。苔痕阶绿的,海蓝无时不扑入胸怀&。而进小舍的那一瞬间,却有一种此处非彼处的失落。有些东西,是一种心情,只是一种心情。
除去崂山和极地海洋世界之行,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海滩上了。沙滩和海水是孩子永远不会厌倦的地方。一把铲子,便能挖一上午的沙洞。男孩子在沙滩上建工程;女孩呢,光着脚追浪花。两个孩子的笑声,让妈妈们的心都醉了。
八大关只去了花石楼。无论怎样的年龄,还是会梦想,如果有一天拥有这样的一栋别致小楼,会是怎样的惬意。楼下,很多拍婚纱照的小夫妻们,为若干年后这些片段能成为美丽的记忆而努力地摆着各种造型。而我让感动的记忆,却是一树一花、一粥一饭的点滴。
傍晚时的石老人浴场,海浪层层追逐着两个可爱的孩子
雾气笼罩下的大海,海天一线。
悦悦的心里装着两个男孩:开开和黑子哥
八大关附近的浴场。很久没有看到这般干净的海水了。
依山傍海的崂山。在石缝间捡了很多的海螺,还捉到了小螃蟹。
坐缆车到了顶上,下面是小渔村。遇到一个当地人,邀请我们带着孩子去渔村小住。
于是,留了电话。
极地海洋世界,两个孩子与白鲸的亲密接触
两小无猜的好朋友
八大关的花石楼
有些人,有些地方,离开就离开了。而青岛,却不同。
发布于日 17:47 |
阅读数(1241)
今天是日 悦悦4岁4个月17天
最近的日子按悦同学的话说是&开心极了&。钢琴老师打&五分&的次数越来越多,自然妈妈的奖励也越来越多。作为奖励吃到的冰激凌,能给悦同学带来极大的幸福感。常常一边舔着奶油,一边凑到妈妈脸上亲一下,甜滋滋地说一句:&妈妈,我爱你&。这让我想起小时侯,好不容易吃到一块糖时的满足。
滑冰那天,累得脚疼的时侯,认识一个小哥哥。主动牵她的手、主动跟她一起滑。只可惜悦同学比较矜持,以&拉手不舒服为由&,断然拒绝了人家。我是真喜欢那男孩子,很绅士很可爱,一笑还有两酒窝,可暗地里,又为悦同学的拒绝感到高兴。因为悦同学的性格里需要学习说&不&。
每次滑完冰,悦妈顺道带悦同学去附近玩沙子、捞小鱼。无意间看见旁边开了一家陶吧。悦同学很喜欢陶艺,第一次上手就做的有模有样。于是立即办了张年卡,很便宜。做陶艺、捏泥巴,不限时不限次。比起动辄一个小时几百一堂的艺术课,这样的玩法更经济。孩子天生都是有想像力的,捏的多了自然就出效果了。
嘿,跟旁边的帅说啥呢?
泥巴三层蛋糕,吹蜡烛呢
《典范英语》的5B快讲完了,动画片《粉红猪小妹》和《Mister Maker》也看的有点烦了。于是,又买了《芝麻街》、《查理和劳拉》。悦妈忙的时侯,人家自己坐在沙发上看的有滋有味,听的多了,时不时冒出几句。最气人的就是,悦妈正自我感觉良好地试衣服时,人家冷不丁来一句:&Mummy, I don't like this dress&
一家三口里,有俩都是丢三拉四的主。每天出门,老李同学不是找车钥匙,就是找手机;而我,不是找地铁卡,就是找门钥匙。只有悦同学,自己要带的东西早早放在包里,还顺带着把悦妈的钱包手机,一并提前放好。哪天悦妈如果需要给某某还钱,一定得悦同学提醒。所以,同学们,以后要是悦妈忘了还钱又不好意思直接问悦妈要,就直接找悦同学要哈。
发布于日 18:57 |
阅读数(786)
日 悦同学4岁4个月3天
家里的书架上除了绘本之外,陆续增加了《詹姆斯与大仙桃》、《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绿野仙踪》、《夏洛的网》、《小鹿斑比》、《精灵鼠小弟》、《绿山墙的安妮》、《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长袜子皮皮》、《长腿叔叔》、《跑猪噜噜》等等的小说。
那些关乎智慧、勇气、友爱、关怀和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感受,日积月累就住进了这个爱听故事的孩子的心里。
一、《詹姆斯与大仙桃》
罗尔德&达尔,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一生从事写作几十年,创作儿童读物18本,如《詹姆斯和大仙桃》、《查里和巧克力工厂》、《好心眼的巨人》、《女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玛蒂尔达》等等,其魔力超越语言和国界,同时他本人的传奇经历也像童话里的人物一样赋有神奇色彩。
可怜的小詹姆斯在四岁时成了孤儿,他与两个可恶的姨妈住在一起。她们把小詹姆斯当奴仆使唤,直到有一天,一个像房子一样大的仙桃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这个奇妙的大仙桃里,有一群奇怪又可爱的朋友正等着他呢!小詹姆斯与他的朋友们开始了一段最奇异的旅行&&
二、《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写的是堪萨斯州的小姑娘多萝西的故事。她和她的小狗托托被一阵威力无比的龙卷风吹到了奥兹国,为了回到家乡,她经历了千辛万苦。在她的漫长旅程中,不断有一些新的伙伴参加进来。其中有一心想要得到能够思索的脑子的稻草人,有一味想要一颗活跃的心的铁皮伐木工,拼命想要获得勇气的胆小的狮子。他们在加入这个队伍以前,各有自己的遭遇,现在却彼此成了亲密的旅伴。他们患难与共,喜悦同享,一起度过了那些不可思议的奇特经历,最后都实现了各自的心愿。
三、《Little Miss》
这是一套深得悦同学青睐的一套书。人物造型简单有趣,83个不同造型,性格各异的卡通人物幽默风趣,又具有对孩子人格和品行养成的塑造作用。是一套让孩子能开心大笑的EQ塑造读物!  来自英国,畅销欧美30多年,风靡80多个国家,销量超过一亿册的经典儿童读物。
四、《小幸运儿和大艺术家系列》
一套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故事绘本。六个孩子,非常幸运地分别与世界上最伟大的六位艺术家结识。他们有些是大艺术家的学徒,有些是大艺术家好友的孩子,有些与大艺术家只是偶然邂逅。大艺术家高涨的创作激情、天赋的灵感、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以及充满哲理的话语,让孩子们感受到空前的激励和指引,一些孩子的命运甚至彻底改变,长大后成为了卓有成就的伟大人物。而孩子们天真、稚朴、充满灵性的一举一动,也成为大艺术家们的灵感之源。
五、《A Picture for Harold's Room》
六、《Little Bear》
七、《I Want My Tooth》
八、《Detective Dinosaur LOST AND FOUND》  
发布于日 16:50 |
阅读数(728)
今天是日 悦悦4岁3个月25天
这些天,忙着生病、忙着看病。还有几年就奔四的女人,身体频频出现状况。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一个大男人,身体的健康无疑成了生活的重头戏。开始琢磨如何养生、开始研究健康菜。和朋友聊起的,也不再只是育儿了,还有如何吃、怎么吃才能吃出好身体。网络有个名字叫&初老&。而我,直接进入&中老&状态。
可每每夜深人静的时侯,心里仍然充满了感恩。生活要数算,才知道自己拥有的是多么珍贵!悦同学一如继往地开心着。出去的时侯和小朋友一起疯,捞蝌蚪,放风筝,躺在吊床上,仰望满树的海棠花在风中摇曳生姿。然后,和帅帅的哥哥抢着吃同一个棉花糖不出去的时侯,看看书,弹弹琴,画会画,玩玩。然后在妈妈的背上骑两圈,在大笑声中呼呼睡去。
本来就是一个操心的孩子。在读完《快乐儿童的个习惯》之后,开始每次出门之前自己收拾要带的东西。水杯、零食、指南针、放大镜、画笔、纸张。还会悄悄地把妈妈的手机、钱包、纸巾分门别类的提前放进手提包里。拥有一个懂事的棉袄式的女儿,当妈的是忍不住开心的。
书仍然每天都在读。喜欢《圣经故事》的启发;喜欢《Little Miss》的幽默;喜欢《玛蒂娜》的优雅;也喜欢小说《詹姆斯与大仙桃》的奇思妙想。每晚睡前爸爸为她读书。当问她:&爸爸为你做什么的时侯,你最感到爸爸爱你&?答:&爸爸给我讲故事的时侯&。
《圣经》里有个比喻:&枝子结在葡萄树上的时侯才能结果子&。我们这些被造者,就如同枝子一般,要结到创造者这棵果树上才有养份,才有从里到外的生命的平安和喜乐。而养育孩子的目标,也是一样,结到果树上,就会结果子。
发布于日 13:12 |
阅读数(743)
今天是日 悦悦4岁3个月
  无意中看到下面这段对魔羯座孩子的形容。虽然不相信这些,但咋就这么准呢?!
魔羯座的儿童
&&&&&&魔羯座的孩子的思想成熟得特别早,很小就进入成年人的行列,经常对人和事物产生防御心理。
  在学校时你有可能是一个较孤独的孩子,这容易使你产生深刻的伤感情绪。为此,应该督促你到室外去和同学们在一起,谈笑风生、抒展心情,这样可使你身心不至沉重呆板。
  魔羯座的孩子热爱学习,有自己积累知识的方法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喜欢收集和归类。这是个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条不紊,过分追求完美的孩子,无论任何事你都希望做得精益求精,这些优秀品质将会帮助你走上重要的岗位。许多学者和政治家都诞生在这一星座。
  魔羯座的孩子非常严肃、认真,不容被人轻待,这是你追求上进的基础。
  魔羯座不同10&内出生的人的基本性格:
  出生日期:1月11日~1月20日
  性格特征:总是在追求着尽善尽美。在智力、学习和研究方面有出色的天赋。品格廉正,有自知之明,但趋于优柔寡断,容易气馁。往往是屈服于形势,而缺乏自我超越的能力。
  动力来源:实现
发布于日 19:24 |
阅读数(841)
转:好父母成&祸害&
人人都知道,坏父母是祸害,他们的漠视、暴力或者强烈的控制欲会给孩子带来深深伤害,严重影响他们的人生。但最新研究却发现,注重给孩子营造幸福童年的&完美父母&也会使孩子成年后的生活陷入迷茫和阴郁。为什么?一位身为心理治疗师的母亲剖析了个中原因。
  如果说我大学里确实学到了什么,那就是诗人菲利普&拉金言之有理:&他们害了你,你爸和你妈。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他们的确害了你。&当时,我生下儿子不久,便重返学校修读临床心理学。脑中想着孩子,手头却还要准备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容易留意到那些论述父母如何害了孩子的研究。当然,每个人都知道,麻辣老妈和慈爱的、家庭教师式的妈妈会培养出完全不同的孩子。但我们多数人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而在这个区间,很多事情一不小心就会做错。
  作为一名妈妈,我很想做对。但是什么才是&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书店,立马眼花缭乱:布雷寿顿、斯波克、希尔斯,幼儿中心派、家长中心派、合作派&&我到底该追随哪种理论?
  好消息是,至少在英国著名儿科医生、儿童精神学家唐纳德&威尼康特看来,要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你不必非得是完美妈咪。用他的话说,只须当一个&过得去的妈妈&就好了。不过,过去所有研究&&&从约翰&鲍比的依附理论到哈里&哈尔洛的猴子实验&&&都表明: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你的孩子,错过了他们的敏感期,或者给予他们的爱太少,几十年后,他们就很可能会走进心理治疗诊所,坐在沙发上,靠着一盒纸巾,声泪俱下地回忆着妈妈对他做了什么,爸爸又没做到什么&&&每周50分钟,有时长达数年。而作为心理治疗医生,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重新当一回病人的父母,提供一种&矫正性的情感经验&,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将早期的被伤害感觉转移到我们身上,然后给出不同的回应&&&与他们童年时相比,更加调和、更具同情心的回应。
  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然后我开始接待病人。
  特殊的病人
  我头几个病人几乎是教科书上的范本。当他们诉说不幸童年时,我毫不费力地就能将他们当时的委屈与后来成长的不顺联系起来。但是很快,我遇到了一个例外,这个姑娘20多岁,聪慧美貌,姑且称她为丽齐。丽齐有要好的朋友、亲密的家庭,以及&&&极度空虚的感觉。她告诉我,之所来咨询,是因为她&总是不高兴&。她说她有一对&棒极了&的父母,出色的兄弟姐妹,爱她的朋友,极佳的教育,很酷的工作,健康的身体,漂亮的房子。她的家族史上没有抑郁病人。但她老是失眠,犹疑不定,怕犯错误,无法坚持自己的选择,老认为自己不像父母一直评价的那样&惊人&,觉得&心中总有一个空洞&,为什么?
  我被难住了。这个案例里没有漠不关心的父亲、求全责备的母亲和其他放任自流、爱贬低人、乱七八糟的照料者,问题出在哪里?
  当我试图弄明白时,更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类似的病人越来越多。他们都是二三十岁,自述很忧郁、很焦虑,很难选择或专注于某个职业,有种空虚感或缺乏目标感&&&但他们的父母无可指摘。
  恰恰相反,这些病人都说到他们是多么&崇拜&父母,说父母是自己在这世上&最好的朋友&,一直支持自己,甚至出钱让他们来接受心理治疗,这让他们既愧疚又困惑。毕竟,他们最大的抱怨就是无可抱怨!
  起初我很怀疑这些人的陈述。童年一般都不完美,而且,如果他们的童年很完美,为何会如此迷茫?这跟我学过的知识是违背的。
  但相处一段时间后,我开始相信他们并无粉饰或曲解。他们真的拥有极棒的父母:给他们&发现自己的自由&,鼓励他们做任何想做的事,接送他们上学放学,陪他们做作业,当他们在学校受欺凌或孤立时出手相助,在他们为数学发愁时及时请家教,看到他们对吉他表现出一丝兴趣就掏钱让他们上音乐课,在他们丧失兴趣时又宽容地允许他们退出,当他们违规时跟他们谈心,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惩罚。一句话,这些父母很&和谐&,尽量引导孩子顺利通过童年的种种考验和磨难。作为一个力不从心的妈妈,我常会坐下来听这些父母讲课,暗自奇怪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直到有一天,另一个问题浮现在我脑海:他们是否做得太多?
  过度保护剥夺幸福感
  在美国,育儿一直是个争议话题,种种理论多如繁星,争奇斗艳。不过,所有育儿法的根本目的是一样的:将孩子培养为有生产能力的、幸福的成年人。我的父母希望我幸福,我祖父母也希望我父母幸福。不过,近年来似乎出现了一些变化,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和定义不同了。
  如今,光是幸福还不够,你得更幸福。对幸福的追求已经从&追求一般意义上的满足&变异为&你必须任何时候、各个方面都幸福&。&我是幸福,&格雷琴&鲁宾在畅销书《幸福工程》中写道:&但我还应该更幸福。&
  那她到底应该幸福到什么程度?鲁宾也不确定。听上去她和我一些病人的情况完全一样:有很棒的父母,爱着&高大、黝黑、英俊&(而且富有)的丈夫,生了两个健康可爱的孩子,有一大帮朋友,在上东区买了豪宅,拥有耶鲁大学法学学位和成功的事业&&尽管如此,鲁宾仍不满意,&似乎缺了点什么&。为了消解&忧郁、不安、低落和游移不定的内疚&,她开始了一段&幸福旅程&:列行动清单,每周一买3本新杂志,不断收拾衣橱。在付出整整一年努力之后,她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幸福反而减少了。&接着她揭示了所谓&成人的奥秘&:&幸福并不总让你感到幸福。&
  现代社会学研究支持了她的说法。&幸福如果作为生活的副产品,是很棒的一个东西,&斯沃斯莫尔学院社会学教授巴里&施瓦兹说,&但把幸福作为目标来追求,只会导致灾难。&现代很多父母正是不懈地追求着这个目标,我和同事由此开始怀疑:会不会是父母在孩子小时过于保护他们,避免让他们不幸福,才剥夺了他们成年后的幸福感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医生保罗&波恩说,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在临床实践中,波恩发现很多父母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孩子体验到哪怕一丁点的不适、焦虑或者失望。当孩子长大,面对正常的挫折,就以为事情严重出错了。他说:当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公园里被石头绊到,刚刚倒地,一些父母就会飞扑过来,扶起孩子,开始安慰,此时孩子还没来得及哭呢。这事实上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如果你不让孩子体验那刹那间的混乱,给他(她)一点时间,让他(她)明白发生了什么(&噢,我跌倒了&),让他(她)先跟那种挫折感搏斗,他(她)就不知道受挫是什么感觉,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心中也没有底。这些孩子上大学时,会因为最小的麻烦发短信给父母求救。波恩说,多数情况下,孩子会自己应付得很好,但很多父母永远不知道这一点,因为他们在孩子不需要保护时过早伸出了援手。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儿子四岁时,我一个朋友死于癌症,我当时第一想法是:不能告诉他。毕竟他都不知道她病了(有次他注意到她总戴着顶头巾,问我她是不是犹太教徒,我胆怯地说&不是,她就是喜欢头巾&。)我知道他可能会注意到我们不再去探望她了,但我读过的所有育儿书都说,得知亲友的死讯对于孩子来说太可怕了,所以,在不能撒谎的情况下,我只好给这个不幸的消息裹上一层保护衣,同时知道这层保护衣挡不住儿子那折磨人的&为什么&。
  最终,我把真相告诉了儿子。他问了很多问题,但并未因为震惊而昏倒。总之,用波恩的话说,我对儿子的信任会让他更加信任我,并最终更有安全感。通过告知他这件事,我传达了一个信息:我相信他可以忍受悲伤和焦虑,而我会站在一旁帮助他。如果不告诉他,则传达了另外一种信息:我不认为他可以处理这种不适感。而这正是很多成人每天以各种方式向孩子传达的信息。
  哈佛大学讲师、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表示,如果孩子不曾体验痛苦的感觉,就无法发展&心理上的免疫力&。&这就像身体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他解释说,&你得让孩子接触病原体,不然身体不知如何对攻击作出反应。孩子也需要接触挫折、失败和斗争。所谓成长,就是学会适应不那么完美的情况,但父母常常代劳,剥夺了孩子对挫折作出即时反应的权利。&
  洛杉矶临床心理师温迪&莫吉尔是美国多所大学的顾问。她告诉我,现在&茶杯&式新生越来越多&&&他们是如此脆弱,稍稍碰壁,就有可能碎掉。&父母出于好意,在其童年时替他们消化掉了很多忧虑,&莫吉尔评论说,&结果他们长大后不知如何面对挫折。&
  无私与自私
  这也许就是丽齐那样的病人最终会出现在心理医生面前的原因。&你可以拥有世界上最棒的父母,但人生中总要面对一些不如意,&洛杉矶家庭心理师杰夫&布卢姆说,&一个孩子应该体验正常的焦虑,才会有适应性。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更加独立,就应该每天为他们将来的离开做好准备。&
  但这个&如果&本身就是问题。布卢姆相信,我们中很多人并不真的希望孩子离开,因为我们依赖他们来填补自己生活的空洞。不错,我们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无数时间、精力和财富,但那是为了谁?&我们把自己和孩子的需要混淆了,并认为这是最佳育儿之道,&布卢姆说。
  去年十月,在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路易斯安那州一名妈妈若内&巴彻描述了女儿上大学后她的空虚感。她不时去女儿宿舍,以帮忙搬东西为理由待得很久,开始她老说是怕女儿不适应,但最终承认:&人家所说的&直升机父母&就是我这种人。&
  巴彻这样的妈妈并不罕见。莫吉尔说,每年开学时,大学都用各种招数&驱赶&新生父母。芝加哥大学在开学典礼后加了一场风笛游行,以便把家长从孩子身边赶开;佛蒙特大学请了&家长驱赶者&,专门负责把家长挡在某个界限之外。很多学校还指定了非正式的&家长接待院长&,负责跟那些父母解释、吵嘴。近几年有很多文章探讨为什么孩子拒绝长大,但问题往往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
  &爱和持续监控之间是有区别的,&丹&肯德隆说。他注意到,由于我们比祖辈生的孩子更少,每个孩子都变得更加珍贵。与此同时,我们从孩子身上索求的也更多&&&更多陪伴,更多成就,更多幸福,在此过程中,无私(让孩子幸福)与自私(让我们自己高兴)界限越来越模糊。
  &我们希望孩子过着我们心目中的幸福生活&&&做一个快乐的银行家,快乐的外科医生,&巴里&施瓦兹说。至少对于一部分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在沃尔玛当收银员,他们不会那么高兴,&哪怕孩子脸上每天都挂着笑容&。&他们高兴,但我们不高兴。&施瓦兹说,&尽管我们常说我们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他们幸福,我们会竭尽所能帮他们获得幸福,但父母的幸福该终于何处,孩子的幸福该始于何处,我们并不清楚。&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美国人对于蔡美儿的《虎妈战歌》有那么激烈的反应。蔡的育儿方法在博客和妈妈论坛上广受攻击,被认为是虐待,但这并不能阻止该书连续几个月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有些父母可能纯粹出于好奇而读完了它,但蔡的书引起那么大反应,更可能是因为批评者在本质上与她无大区别。她可能过于执着于孩子的成功&&&以她们的幸福为代价,但很多执着于孩子幸福的父母与蔡有着同样的动力,只是外包装更加漂亮而已。我们希望孩子成功,同时不要付出成功常常需要的牺牲和挣扎。温迪&莫吉尔说,蔡&以极其坦白的方式,承认了很多人想过但不肯承认的事情。&
  培养自信导致不自信
  几个月前,我打电话给圣迭戈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自恋流行病》作者之一琼&图文齐。她告诉我,对于很多病人声称自己有过非常幸福的童年,但成年后对生活不满,她一点都不奇怪。当父母总说孩子&很棒&&&&不管孩子是第一次自己学会穿鞋,还是每天早上这样做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很特别。同样,如果孩子参加活动,仅因&努力尝试&就得到奖励的贴纸,那他(她)永远都不会收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所有失败都可以说成&努力尝试&)。图文齐说,自1980年代以来,在中学和大学里,孩子的自信指数日益上升。但健康的自信很快就会变成有害的自我膨胀。事实上,大学生的自恋指数上升速度跟自信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焦虑和沮丧人群比例也在上升。为什么会这样?&自恋者年轻时会很快乐,因为他们是宇宙的中心,&图文齐说,&父母就像仆人,载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满足他们每一个愿望。父母不断地告诉孩子,他们是多么特别,多么有才华。这给他们一种错觉,仿佛与其他人类相比,他们极其不同。他们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是比所有人感觉都好。&
  步入成年后,这成为一个大问题。&那些自觉不凡的人会与周围的人疏远,&图文齐说,&他们不知如何与团队合作,不知如何面对自身局限性。在办公室里,他们希望永远能得到鼓励和奖赏,不喜欢老板说他们的工作尚需改进。如果没有一直得到鼓励,他们会丧失安全感。他们成长于这样一种文化中:只要参加就有奖品,当你参加真正的比赛或工作,会发现这很可笑,没有意义。谁会看一场没有赢家和输家的N BA比赛?&
  荒谬的是,父母刻意培养孩子自信的行为有时反而让孩子不自信。当丽齐说她觉得自己不像父母称赞的那样&杰出&时,我一点都不惊奇。鉴于父母把她说得那么&出色&,她怎么真的可能在现实中做到?为了让她有安全感,父母不愿承认女儿的缺陷。&我数学很差,&当丽齐注意到自己比同学更难完成数学作业,曾这样对父母说。&你数学不差,&父母回答说,&你只是学习方式与别人不同。我们会请个家教,把信息&翻译&成你能理解的模式。&
  家教费尽心机,帮助丽齐把数学成绩提高了一点,但她心里清楚自己数学没有同学好。&我不是学习方式不同,&她对我说,&我就是数学很糟!但在我家里,你永远不会把一件事做糟,你只会在某些事情上比别人更擅长。如果我说我不擅长干某些事,我父母会说,&噢,宝贝,不,你不是那样的!&&
  温迪&莫吉尔说,现在,&孩子要么有学习障碍,要么是天才,要么两者兼具,没有平庸之辈。&她1980年代刚开始做心理测试时,如果必须告诉家长他们的孩子有学习障碍,会很担心。但现在,父母们宁可相信他们的孩子有学习障碍,以便解释孩子的一般表现,也不愿意相信孩子本身资质普通。&他们认为,&普通&不利于保护孩子的自信。&
  选择与安全感
  讽刺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自信与一个人将来会否开心关系不大,特别是当自信心来自不停的宽容和表扬,而不是来自真正的成就时。琼&图文齐说,研究表明,能预示一个人将来是否充实和成功的是坚定性、适应性和接受现实检验的能力,具备了这些品性,人们才能顺利过日子。
  但是现在,很多孩子没有机会学习这些品性。幼儿园老师简对此深有感受,她举例说,一位母亲送孩子来上学,她忙着签到时,孩子跑到一边玩,跟另一个孩子发生了冲突。她的孩子先拿到了卡车,但另一个孩子把它抢走了。两人争吵了一会儿,那个孩子拿了一辆旧卡车扔给她的孩子。她的孩子看到取胜无望,也就接受了这种安排。但妈妈不干了,跑过去讲道理,说&这不公平&,要求那个孩子把卡车还回来。&你看,孩子本来没事了,她的孩子很有适应性,但她破坏了这一切。我们的确教孩子不要抢玩具,但这种事时有发生,孩子需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另外一位从教17年的幼儿园老师则说,这些年来,父母越来越多地干涉到孩子的成长之路。&入学之后,孩子会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在某些时候,别人的感受的确比他们的更重要。&这位老师还说,还有很多父母,自以为设定了限制,事实上却没有。当孩子缠着要买冰淇淋,家长先是拒绝,几经谈判后却让了步。&每年都有家长找到我,问&为什么孩子不听我的话?为什么她不能接受拒绝?&我会说,&孩子之所以不能接受拒绝,是因为你们从来不拒绝。&&
  巴里&施瓦兹认为,那些充满爱意的父母每天给孩子很多选择,结果却出乎意料。&我们这个时代的理念是:有选择是好的,选择越多越好,&他说,&但这不是事实。&
  在一项研究中,施瓦兹将孩子随机分成两组画画。第一组孩子可以从3支油性笔中选1支,第二组则可以从24支中选1支。当一名不知情的幼儿园绘画老师对作品进行评价时,被列为&最糟&的多是第二组孩子的作品。然后,研究者让孩子选择一支笔作为礼物,孩子选完后,再试着说服他们归还这支笔,换取另外一个礼物,结果第二组孩子放弃起来容易得多。施瓦兹认为,这表明选择更少的孩子不仅更专注于绘画,而且更加容易坚持他们最初得到的东西。
  那么,这跟育儿有什么关系?施瓦兹说,它意味着,当选择更少时,孩子更有安全感,更不焦虑。较少的选择帮助他们专注于某事,这正是日后生活所需要的。&研究显示,专注于某项工作给人更大满足感,那些总是面对很多选择的人常常落在后面,&施瓦兹告诉我,&我的意思不是说别让孩子尝试各种兴趣或者活动,而是应该理性地给予他们选择。很多父母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可以随时退出,如果不是百分之百感兴趣,可以去尝试其他。&那么,当他们长大后以同样的方式生活,有什么好奇怪的呢?&他在斯莫沃斯大学毕业班的学生身上看到了同样的现象。&他们不能忍受这样的想法:选择一种兴趣或者机会就要放弃其他,所以他们花费多年,希望能找到完美答案。他们没弄明白,他们应该寻找&过得去&的答案,而不是完美答案。&而当我们给孩子提供无数选择的同时,就向他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他们有资格过完美生活。恰如哈佛心理学家丹&肯德隆所言:&当他们感觉不爽,就会有另外一种选择摆在面前。&莫吉尔说得更坦率:父母用丰富的选择造就了焦虑而又有优越感的孩子,她称之为&残废的皇族&。
  作为一名母亲,我对此再熟悉不过。我从来不对儿子说:&这是你的烤奶酪三明治,&而是说:&你想吃烤奶酪还是鱼条?&周六我会说,&你想去公园还是去沙滩?&和许多父母一样,我一直以为给孩子多种选择可以培养他们的力量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更有控制力。但施瓦兹的研究表明,太多选择可能会使人更加沮丧,更加失去控制。
  这是可以理解的。我还记得自己那天走进书店,看见那么多育儿书籍时,所感受到的压迫感和焦虑感。如果选择不是那么多,事情将变得更加简单&&&特别是在根本没有完美育儿法的情况下。
  父母的焦虑之下潜藏着一种信仰,那就是:如果我们做对了,孩子不仅会成长为快乐的大人,而且会成为让我们快乐的成年人。这是一种误会,养育虽然重要,却不能胜过天性,而且不同的养育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以让孩子接触艺术,但不能教给他们创意;我们可以保护他们免受下流同窗、糟糕成绩等各种因素的伤害,但在人生中他们总会遇到不快。事实上,在不遗余力为他们提供完美童年的时候,我们让孩子的成长变得更加艰难。
发布于日 15:39 |
阅读数(926)
原文地址:
作者:蒋佩蓉
感谢《大学指南》允许我把3月和4月刊的专栏内容放在博客跟大家分享!很有意思的是:当我上网搜索&移民&的图片,结果跟英语 "Immigration"的图片有很大的差距。看来双方如何看这件事的角度也有很大的差距。
&移民大潮带来了什么
I.移民大潮中并不美妙的音符
35+年前,妈妈带着我们3姐妹到加拿大开始一段全新的北美生活。
上世纪70-80年代,除了早年那些在北美铁路干活的中国劳工的后代、中国结束内战后的移民,只有少数中国上层家庭移民到北美。此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加入了这股向北美的迁徙大潮,很多中国学生也远渡重洋前往美加留学,随之成为新移民。1997年,大量香港家庭因为恐惧未来政治不稳定而纷纷移民加拿大。这一风潮随后被台湾人赶上,他们以投资者的身份获得居留证,换来子女在国外接受教育的机会。而现在,中国大陆掀起了第三波移民大潮。情况看似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为了孩子留学海外往往是移民的重要目的。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移民故事中,贯穿着一些并不美妙的音符:早期来自英国和意大利的移民,是当时移民北美人数最多的种族,他们对黄种移民有偏见;接下来,老移民对新移民也存在着极大偏见,比如,同样是炎黄子孙,香港移民对台湾新移民,香港和台湾移民对大陆的新移民,都有偏见。
刚到加拿大时,我是整个学校唯一的亚洲人,我的台湾口音总被来自英国的白种孩子取笑。为此,我不得不快速学习英语以融入环境。我还努力纠正口音,让我不会听起来像一个新来者(英文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人:FOB: Fresh Off the Boat,也就是刚刚下船的难民样子)。而现在,我的高中母校超过97%的学生都是中国人!中文差不多已成为了我母校的通用语!我经常听到家长向我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主动学习英语,即使在国外已经呆了几年,仍然只懂用英语做最基本的日常会话。
大量移民给北美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新移民带来了大量现钱,他们在最高档的街区和最具竞争力的学校附近买房子。一轮又一轮移民潮带来的现金数额越来越让人瞠目结舌,以至于当地的房地产价格以不只是两倍或四倍增长,而是以十倍以上的速度暴增。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温哥华拥有一栋漂亮的房子只需20万加币,邻居也都是地道的加拿大人,如今同样的房产已涨至1~2千万加币。许多老移民在这个黄金期出售了自己的房子,跟随当地人的脚步,前往温哥华郊区生活。如今在那些高档繁华的街区,白种人的脸几乎快要绝迹,温哥华成为了&Hongcouver&(因为聚集在温哥华的广东人和香港人太多了,当地人以至西方媒体开始将温哥华&Vancouver&称呼为&HongCouver&,其中的&Hong&来源于&HongKong&一词)。
随着移民潮的到来,加拿大的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前,妈妈们都在下午茶时间悠闲的讨论时尚、食谱或是家居装饰。但是现在,亚洲母亲都是 &开着直升机&的妈妈,她们带着孩子争分夺秒地参加各种课外班,想方设法让他们的孩子能在圣乔治或克罗夫顿这些温哥华最好的私立学校获得一席之地。妈妈们之间的话题也从家政转向如何让孩子进入加拿大或美国的最好的大学。上世纪90年代,我申请大学时,从来没有听说过SAT考试,也不需要搜索哪里可以提供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测试。而如今SAT和其他补习班比比皆是,孩子们可以参加多次考试以考取自己最高的分数,最大限度地获得上大学的机会。大学与大学之间也开始通用同样的申请表格,无论学生要申请多少个大学,一键点击发送就可以帮你完成任务。那时候,如果我被课堂上的一个问题上卡住,我必须在课后向老师求助,或与朋友讨论,如今,学生可以去找他们的家教解决。时代似乎已经改变了,教育似乎惠及了更大的人群。但是,教育真的朝最好的方向行进了吗?
移民并不总如预想的美好
移民的大量涌入,悄悄改变了整个北美的生活环境。而形形色色的移民们,她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经济发达的东海岸外,加拿大其他地区往往没有白领工作提供给新移民。作为投资者前来的移民最终往往只能做些小生意,开杂货店或餐馆,不再有当年在高科技公司或工厂当白领的风光。我在最近的移民潮中观察到以下几种情况:
1.像我的父母一样,在台湾或内地工作,将孩子留给他人照顾或是上寄宿学校。
2.单亲留守,通常是母亲陪读,父亲继续在国内工作,挣钱提供家用、负担孩子上学。
3.家人呆在一起,但是不能维持在国内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父母通常以开杂货店、餐厅或小型企业谋生。其实,这些人当中不乏曾经的医生、律师或其他各行业的翘楚。
不管哪一种情况,移民之后都要面临繁多的挑战和问题,并且总不如之前预想的安宁与美好。这很符合哲学思辨中的&追寻新机遇,必定遭遇新挑战&。我和我的同辈人是留学生试验的&小白鼠一代&。父母与我的移民经验涵盖了以上三种情况,我曾亲身经历过,也看到别人的后果。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生活完全可以成为移民后继者们考虑是否应该移民的绝佳事例。
希望大家好好聆听我以下要讲述的真实故事。我将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北美移民世界&。我尤其请求那些有意移民或者送子女出国留学的父母们,一定要仔细考虑每项安排的利弊,你们希望子女能接受世界最优质的教育,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但你们清楚,你们将为此付出什么代价吗?
II.被移民大潮击碎的家庭
我们在上面聊到了&留学将要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我觉得不光是孩子需要支付,家庭因此承受的压力更大。
移民潮造就了这样一些家庭:
第一类:孩子在加拿大,而父母留在亚洲
通常情况下,这些孩子都会由寄养家庭的父母或国外的亲属照顾,要不就会选择上寄宿学校。寄养父母一部分是想获得一些额外收入,一部分也出自于他们想帮助那些想融入这个国家和文化的外国人。无论出于哪一种,在你的孩子到达之前深入了解之前,寄养家庭父母的动机是很难判断的。在大城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的忙碌,善良的寄养家庭变得越来越少。反正,在小城镇可能更容易找到让人放心的寄养家庭。鲁迅先生有一句话叫: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摩人。我认为父母亲在为孩子们选择寄养家庭时,对寄宿家庭抱着更审慎的态度会对小孩负责得多。
选择寄宿学校呢?孩子同样会面临许多问题。我曾在我的博文《寄宿和出国一定能培养孩子的独立品格?》(.cn/s/blog_608aa6330100laub.html)中有所阐述。在我看来,在寄宿学校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在在各种各样规则的束缚中成长,但他们所获得的对个人的重视以及来自成年人的爱却少得可怜。
因此,对于这类家庭,我觉得让亲人代为照顾往往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因为亲属值得信任。但父母往往会因为不能亲自照顾小孩而产生亏欠之情,进而加倍的溺爱孩子。布拉德一家(我父母的邻居)就是这样的情况。
布拉德夫妇白手起家,经过不懈努力拥有了一个有数百名员工的公司,年收入超过千万美元。如今,夫妻俩留在亚洲管理业务,孩子在温哥华求学。对于这对创建了一个商业帝国的夫妻来说,时间始终是件奢侈品。当他们需要在亚洲监察业务,与客户拉关系时,他们只好委托在温哥华的亲戚负责照顾他们的孩子。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夫妻俩对小孩言听计从,要月亮不敢摘星星。那时,我与丈夫住在温哥华,当时我已经辞职,在家哺育新出生的小孩。布拉德夫妇希望我每星期花几个钟头帮小布拉德补习数学。他们认为,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我,肯定能帮助孩子提高数学成绩。一开始,我很高兴自己能够帮助到父母的朋友。但一个月后,我发现,小布拉德只要求家教替他完成学习任务,而对于学习知识没有任何动力与兴趣。在与他的父母沟通,我们采取了奖励机制:如果小布拉德能在数学考试中得到B,在他3个月后的16岁生日时,他将得到一辆宝马车。但当最初的兴奋散去后,小布拉德重新变得散漫起来。在与他的父母再度沟通无效后,布拉德夫妇当着小布拉德的面对我说:小布拉德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他们有足够的钱聘请像我这样从常春藤毕业的人为他工作。如果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不起作用,他们还能聘请哈佛或斯坦福的毕业生。布拉德即便只能考上普通大学,他将来身价也是我的好几十倍。
我承认,我不会神奇的魔法。只得让布拉德夫妇另择良师。不久后,我从我的父母处得知,布拉德数学得了C +,但他的父母仍然给他买了一台宝马。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失望。一个月后,布拉德的宝马撞坏了,他的父母又给他买了一台新的。高中毕业,布拉德没能进入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他的父母高薪聘请许多导师为他补习,一年后,他终于拿到UBC的录取单。大学毕业后,布拉德接手了家族企业。回国后,他过得风生水起。作为一个海外留学生,小布拉德轻而易举地获得他人的尊重、钦佩、甚至是敬畏。
在国外,有很多这样的&布拉德一家&。很多人出国留学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学位,随便镀一层金,以此获得新的身份。但中国有一句古话,我们不应忘记:富贵不过三代。
第二类家庭:母亲在加拿大与孩子生活,父亲在亚洲工作,负责补贴家用。
在这种家庭里,父母是最大的牺牲品。当这种生活过得太久,父母之间的婚姻的纽带将越来越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人为的培养,婚姻关系、血缘关系都不例外。然而,尽管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人们常无可奈何地开另一半的手,各自在不同的道路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苦力支撑。
这样的长期分离,带来的是隔阂、冷漠、猜忌。只有极少数的情况,父亲不会有外遇,陈太太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为了使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她与三个孩子搬到温哥华。等三个男孩都成年,20年已经过去了,她与丈夫在这20年里已经从相濡以沫变成了形同路人。但最终,她的孩子也没能如她愿变成博学多识的学者。当她小儿子结婚后,她终于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与丈夫搬回亚洲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太晚了。因为彼此分开时间太长,他们之间已没有共同语言。最后,陈太太搬回温哥华,她的丈夫留在了亚洲。现在的她,花一些时间来照顾孙子,她学习园艺和太极,想方设法用这些新兴趣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但她坚持与家人分开,始终独居。我的母亲在谈及她时,说她现在已经把生命看得很开,很淡。
第三类家庭:全家移民加拿大
许多夫妇为了子女的教育,放弃高薪职位,在北美重新开始。在这儿,我想来说说我父亲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我父亲舍弃在台湾的药厂,在温哥华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他却发现自己变成了社会的局外人。他试过在木材场工作、当过餐厅服务生、开小餐厅,他干着这些低级别的工作,却仍然要被其他本地工人歧视。最后,这位曾经的百万富翁做过的唯一&靠谱&的事儿就是像其他移民一样,用自己的积蓄去投资股票和期货市场,期望获得利益。当然,我的父亲是非常努力与自强的,其他很多移民根本不像他一样做过这么多尝试,他们更多的是花时间打高尔夫,过着看似悠闲的生活。但我经常听到他们妻子在与我的母亲闲聊时,坦诚他们的忧虑,并自问:&这样吃老本能够吃多少年?&这些焦虑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期望孩子们能努力学习,并最终获得成功。移民的孩子们,许多在学校出类拔萃,并最终成为成功的白领专业人士,拥有稳定的工作。但不可否认,这是上一代放弃自己的光明前景换来的。也有一些移民的孩子加入了亚洲黑帮,或者成天与不学无术的人厮混在一起,毫无所谓的活着,而他们的父母对子女混乱的生存状态爱莫能助。我曾认识这样一对夫妇,他们生活的唯一意义就是等待父母早点死,这样他们便能继承所有遗产。而当他们的父母最终在90多岁撒手离世时,这对夫妇也差不多是半截黄土的人了。他们的儿子正走他们年轻时的老路:泡酒吧、在高尔夫球场挥霍时光;不屑于体力劳动,又没有本事当白领;唯一的愿望是等待父母早死。
我知道,今天所说的光怪陆离的移民故事会吓到一部分憧憬国外美好新生活的家庭。但当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以及移民中介的口中,那些堪称罕见的成功故事被万口传诵时。那些成功故事的背后,难以计数的失败和痛楚也应当有人提及。
我只希望,我今天聊到的这些故事,能帮助那些有移民梦、留学梦的人更好的看清眼前的路。中国人一贯尊崇&家丑不外扬&,但当你决定移民时,还是应当问问那些老移民们,他们会把自己曾经的辛酸血泪当成朋友或者熟人的经历与你们分享。当你知道事情的正反面后,再做决定。只有如此,你才能更有胜算。
发布于日 13:20 |
阅读数(1067)
今天是日 悦悦4岁2个月25天
有些城市,注定让你抱有好奇和莫名好感的,以至于必须一探究竟才会罢休。天津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五大道殖民地时期留下的欧洲建筑群落和充满异国情调的意式风情街,给这座城市注入了别样的西洋风情;而古文化街的泥人张、名流茶馆的相声、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又处处透着这座城市所特有的风化味道。
喜欢这座城市,是因为它虽然拥有大都市的建筑,却又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这让我多少对北京城大面积拆迁的胡同和四合院感到扼腕叹息。
假期出行是一块心病。比起拥堵和人流攒动的景点。夜色下的天津城带给我们的是安祥和静谧。
华灯初上的意式风情街。三三两两的人们在这里寻找着生活的舒适。
殖民地时期的英租界建筑。每一块红砖都是当时从英国运过来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所英式建筑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五大道两边有很多这样的欧式建筑。街道上人不多,只有零零星星拿着相机摄影的游客。信步其中,心里有一种想要搬至这里居住的冲动。
坐着马车游览五大道,好像穿越了时光回到了过去
想不起这是哪国的建筑了。如今成了狗不理包子餐厅了。欧式的建筑里卖着天津特色的包子,怎么看都不是一回事。
这匹高大的马会不会突然抬蹄撒欢而去,着实让悦同学心里捏了一把汗
路遇&小丑&,面对悦同学的好奇,&小丑&很友好地打了气球送给她。能对孩子友好的人,心里多半不会是刚硬的。
我不知道这两个人是否享受被化妆成这样,一动不动地供游人拍照和观赏。在我的眼里,看到了生活的不易。
古文化街。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关乎天津&文化&的东西。
名流茶馆。如今来这里品大碗茶、听相声的恐怕多半是&找感觉&的游客了。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能保持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
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很多人在传承着中国的传统书法
&静静流淌的运河,使这座城市虽然高楼林立,却遮掩不住安静和祥和。多么久违的感觉!
发布于日 19:39 |
阅读数(918)
今天是日 悦悦4岁2个月25天
原文链接:作者:Pam Sorooshian译者:
:本文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保持作者、译者署名的完整性。
Foreword by Sandra Dodd: Pam Sorooshian has written something perfectly stunning, and stunningly perfect. She didn&t send a title for it. I&ve called it &How to be a good unschooler,& but it could be &How to be a good parent,& or &How to be a good person.& It&s a summary of some of the best unschooling knowledge of the past dozen and more years. It will help improve families& lives for years to come.
序言:Pam Sorooshian写了篇文章,令人拍案叫绝,堪称完美。她没有写标题。我将该文章称为&如何当名好的非学校教育者,&,但也可以称为&如何当名好家长&,或&如何做个好人。&这是对过去十几年最佳非学校教育知识的总结,有助于改善未来的家庭生活。- Sandra Dodd
Give your love generously and criticism sparingly. Be your children&s partner. Support them and respect them. Never belittle them or their interests, no matter how superficial, unimportant, or even misguided their interests may seem to you. Be a guide, not a dictator. Shine a light ahead for them, and lend them a hand, but don&t drag or push them. You WILL sometimes despair when your vision of what your child ought to be bangs up against the reality that they are their own person. But that same reality can also give you great joy if you learn not to cling to your own preconceived notions and expectations.
1. 慷慨地爱孩子,尽量少批评。当孩子的伙伴。支持他们,尊重他们。千万不要轻视他们或他们的兴趣,不论他们的兴趣在你看来多么肤浅、多么无足轻重或者误入歧途。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独裁者。在前面为他们点燃一盏灯,助他们一臂之力,但不要拽他们或推他们。有时,当你对孩子的期望和他们就是他们自己这一现实大碰撞时,你肯定会绝望。但是,如果你学会不依赖自己的先入为主和期望,同样的现实会带给你巨大的快乐。
2. Homeschooled children who grow up in a stimulating and enriched environment surrounded by family and friends who are generally interested and interesting, will learn all kinds of things and repeatedly surprise you with what they know. If they are supported in following their own passions, they will build strengths upon strengths and excel in their own ways whether that is academic, artistic, athletic, interpersonal, or whichever direction that particular child develops. One thing leads to another. A passion for playing in the dirt at six can become a passion for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t 16 and a career as a forest ranger as an adult. You just never ever know where those childhood interests will eventually lead. Be carefu instead, nurture them.
2. 居家教育的孩子成长在充满激励而又丰富的环境中,被关心他们而又风趣的家人朋友所包围,他们会学会所有东西,而且不断会让你对他们的知识刮目相看。如果支持他们听从自己的热爱,他们会力上加力,而且以自己的方式在各自领域表现卓越,不论是学术、艺术、体育、人际关系、还是孩子发展的任何具体方向。一件事会导致另一件。六岁时,狂爱玩泥巴在16岁时可能会变成环保达人,而长大后可以当护林员。你永远不会知道童年兴趣会产生什么。当心不要粉碎了孩子的兴趣,要细心呵护。
3. Bring the world to your children and your children to the world. Revel in what brings you together as a family. Watch tv and movies and listen to music and the radio. Laugh together, cry together, be shocked together. Analyze and critique and think together about what you experience. Notice what your child loves and offer more of it, not less. What IS it about particular shows that engage your child&build on that. Don&t operate out of fear. Think for yourself and about your own real child. Don&t be swayed by pseudostudies done on school children.
3. 让孩子接触世界,把孩子领入世界。因为你们是一家人而狂欢,看电视,看电影,听音乐,听广播。一起欢笑,一起哭泣,一起大吃一惊。一起分析、批判、思考你们所经历的。留心孩子喜欢什么,多多提供,而不是减少提供。戏中吸引孩子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打造之。不要出于恐惧而行动。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孩子。不要因在学校儿童上实验的那些伪科学而动摇。
4. Surround your child with text of all kinds and he/she will learn to read. Read to them, read in front of them, help them, don&t push them. Children allowed to learn on their own timetable do learn to read at widely divergent times&there is NO right time for all children. Some learn to read at three years old and others at 12 or even older. It doesn&t matter. Children who are not yet reading are STILL learning&support their learning in their own way. Pushing children to try to learn to read before they are developmentally ready is probably a major cause of long-term antipathy toward reading, at best, and reading disabilities, at worst.
4. 让孩子周围充满各种各样的书,他/她就会学习阅读。给他们读书,在他们眼前看书,帮助他们,别催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学习阅读的孩子学会的时间差别很大&&没有适合所有孩子的正确时间。有些3岁就开始学习阅读,有些12岁甚至更大。没关系。还没有阅读的孩子仍在学习&&以自己的方式支持自己的学习。在孩子没有准备好之前就推着孩子学习阅读可能导致长期厌倦阅读,这还算是好的,最糟糕的是可能会导致阅读障碍。
5. It doesn&t matter when something is learned. It is perfectly all right for a person to learn all about dinosaurs when they are 40 years old, they don&t have to learn it when they are nine. It is perfectly all right to learn to do long division at 16 years old, they do not have to learn that at nine, either. It does not get more difficult to lea it gets easier.
5. 何时学东西不重要。一个人到40岁再学习有关恐龙的一切知识也完全合理,没必要9岁就学。16岁再学长除法也完全没有问题,也没必要9岁就学。稍后再学习不会更困难,只会更容易。
6. Don&t worry about how fast or slow they are learning. Don&t test them to see if they are &up to speed.& If you nurture them in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your children will grow and learn at their own speed, and you can trust in that process. They are like seeds planted in good earth, watered and fertilized. You don&t keep digging up the seeds to see if the roots are growing&that disrupts the natural growing process. Trust your children in the same way you trust seeds to sprout and seedlings to develop into strong and healthy plants.
6. 不要担心孩子的学习进度。不要测试看看他们是否&跟得上进度&。如果你在充满支持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你的孩子就会按照自己的速度成长学习,而你也可以信任这个进度。他们犹如撒进好土的种子,灌溉施肥。你不需要挖开种子来看根部是否生长&&那会破坏自然生长过程。像你信任种子会发芽幼苗会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一样信任你的孩子。
7. Think about what is REALLY important and keep that always in the forefront of your interactions with your children. What values do you hope to pass on to them? You can&t &pass on& something you don&t exemplify yourself. Treat them the way you want them to treat others. Do you want respect? Be respectful. Do you want responsibility from them? Be responsible. Think of how you look to them, from their perspective. Do you order them around? Is that respectful? Do you say, &I&ll be just a minute& and then take 20 more minutes talking to a friend while the children wait? Is that responsible? Focus more on your own behavior than on theirs. It&ll pay off bigger.
7. 想想什么真正重要,在你和孩子互动时始终把这当做头条原则。你想传递什么价值观?你无法&言传&你自己都无法以身作则的品质。你希望他们怎么对待别人,就怎么对待他们。你希望他们尊重别人?那你自己要尊重他们。你希望他们有责任感? 负责。想想他们如何看你。你是不是对他们发号施令?那样尊重吗?你有没有说,&就一分钟&,然后跟朋友讲了20多分钟,让孩子就那么等着?多关心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盯着孩子的行为。收获会更大。
8. Let kids learn. Don&t protect them or control them so much that they don&t get needed experience. But, don&t use the excuse of &natural consequences& to teach them a lesson. Instead, exemplify kindness and consideration. If you see a toy left lying in the driveway, don&t leave it there to be run over, pick it up and set it aside because that is the kind and considerate thing to do and because kindness and consideration are values you want to pass on to your kids. Natural consequences will happen, they are inevitable. But it isn&t &natural& anymore if you could have prevented it, but chose not to do so.
8. 让孩子学习。不要过于保护或控制孩子以致他们得不到需要的经验,但也不要用&自然后果&这样的借口教训他们。要彰显你的善良和体贴。如果你看到车道上有玩具,别让玩具就丢在那里被压坏,捡起来放到一边,因为这是善良而体贴的行为,也因为善良和体贴是你想传递的价值。自然后果会发生,这不可避免。可如果你本可以阻止却没有阻止,这就不再&自然&了。
9. We can&t always fix everything for our kids or save them from every hurt. It can be a delicate balancing act&when should we intervene, when should we stay out of the way? Empathy goes a long long way and may often be all your child needs or wants. Be available to offer more, but let your child be your guide. Maybe your child wants guidance, ideas, support, or intervention. Maybe not. Sometimes the best thing you can offer is distraction.
9. 我们不可能为孩子解决所有问题,或者保护他们不受任何伤害。这可以是一个巧妙平衡的行为&&我们应该何时干预,何时退出?感同身受的时间很长很长,而且通常都是孩子需要或者想要的。尽量多提供帮助,但让孩子做你的向导。也许孩子需要指导、想法、支持或干预。也可能不要。有时你顶多能提供干扰。
10. Be sensitive to your child&s interest level. Don&t push activities that your child isn&t interested in pursuing. Don&t let YOUR interests dictate your child&s opportunities. If your child wants a pet, be realistic and don&t demand promises that the child will take sole care for it. Plan to care for it yourself when the interest wanes. Do it cheerfully. Model the joy of caring for animals. Model kindness and helpfulness. Help a child by organizing their toys so they are easy to care for. Plan to care for them yourself much of the time, but invite your child&s help in ways that are appealing. If YOU act like you hate organizing and cleaning, why would your child want to do it? Always openly enjoy the results of caring for your possessions&take note of the extra space to play in, the ease of finding things you want, how nice it is to reach into a cupboard and find clean dishes. Enjoy housework together and don&t make it a battle.
10. 对孩子的兴趣程度要敏感。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不要强加。不要让你的兴趣决定孩子的机会。如果孩子想要宠物,要实际,别要求孩子承诺独自照顾宠物。准备好当孩子三分钟热度过了之后,你要自己照顾。而且要开心地做。给孩子做榜样,表明照顾动物充满快乐。给他们做榜样,告诉他们什么是善良和乐于帮助。帮助孩子整理玩具便于看顾。做好大部分时间由你清理玩具的准备,不过可以用巧妙的方式邀请孩子帮忙。如果你表现出来痛恨整理清洁,孩子为什么要喜欢呢?公开享受整理私人物品的成果&&记下哪里有可以玩耍的额外空间,如何轻松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手伸进碗橱可以找到干净的盘子多么愉悦。一起享受家务劳动,不要搞得像打仗。
11. Don&t pass on your own fears and hates about learning anything. If you hate or fear math, keep it to yourself. Act like it is the most fun thing in the world. Cuddle up and do math in the same way you cuddle up and read together. Play games, make it fun. If you can&t keep your own negativity at bay, at least try to do no harm by staying out of it.
11. 不要传递你对学习任何东西的恐惧和厌恶。如果你厌恶或害怕数学,自己知道就得了。你还得表现得好像数学是世界上最好玩的东西。凑在一起做数学,就跟你们凑在一起读书一样。游戏,使之变得有趣。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么至少置身之外。
12. Don&t try to &make kids think.& They WILL think, you don&t have to make them. Don&t use every opportunity to force them to learn something. They WILL learn something at every opportunity, you don&t have to force it. Don&t answer a question by telling them to &look it up& or by asking them another question. If you know the answer, give it. If you don&t, then HELP them find it. Speculating about an answer often leads to a good conversation. If your child stops seeing you as helpful when they have questions, they&ll stop coming to you with their questions. Is that what you really want?
12. 不要尝试&让孩子思考&。他们会思考,你不用强迫他们。不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迫他们学点东西。他们会在每个机会学东西,你不用强逼他们。不要通过告诉他们&自己查&或者提另一个问题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如果你知道答案,就告诉孩子。如果你不知道,帮助孩子找答案。推测答案通常会产生很好的对话。如果孩子觉得他们有问题时你也帮不了忙,他们就不会带着问题来找你了。你真想这样吗?
13. When you offer a child choices, be sure they are real choices. Offer them choices as often as you can. Try to limit the &have to&s& as much as you can. Frequently ask yourself, &Is this really a &have to& situation or can we find some choices here?&
13. 当你给孩子选择时,要确信这些选择都货真价实。尽量多给他们选择。尽量限制&不得不&。不断问自己,&这真是&必须&的情况,还是我们可以寻找别的选择?&
发布于日 16:58 |
阅读数(3183)
今天是日 悦悦4岁2个月14天
&一、《旁帝经典 大翅膀系列》
旁帝,法国著名图画书大师,被称为能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卡罗尔相媲美的作家。旁帝经典&大翅膀系列&是一套充满奇趣的书。之前买过旁帝的一套《大风大风吹啊吹》,悦同学被里面奇思妙想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又买了这一套。
二、《玛蒂娜》
小淑女玛蒂娜来自比利时,她是一位出生在两位艺术家想象世界里的小女孩,这两位艺术家,一位是诗人德莱雅先生,一位是绘画家马里耶先生。
&玛蒂娜&系列童书讲述的是一位优雅女孩的成长故事。它围绕一个名叫玛蒂娜的小淑女的形象,描画了她的生活、学习、游戏、娱乐、交友、体育、旅游等一系列女孩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该系列故事题材涉猎广泛,对儿童与自然、儿童与家庭、儿童与动物、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学校等诸多主题进行了探索,并用大量细腻逼真的写实风格的绘图,勾画出作者头脑中理想的儿童生活场景,使作品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爱心和诙谐的童趣。作品对主人公玛蒂娜近乎完美的塑造,使得本书直接成为小女孩的行为成长范本,深受全球儿童喜爱和追捧,被誉为全球儿童素质教育最佳读本。(摘自当当书评)
三、《火鞋与风鞋》
小迪姆认为自己是个最不幸的孩子:全班数他最胖;全校数他最矮;爸爸是个鞋匠,家境窘迫。可就在他满七岁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穿上新鞋,背上背囊跟着父亲走进大山&&这让他慢慢有了自信。《火鞋与风鞋》在德国家喻户晓,历年被选为小学教材。
四、《我和克拉拉》
总的来说,&我&和克拉拉还算得上是规规矩矩的乖孩子,只要爸爸妈妈不计较他们:为装神弄鬼把床单铰了两个洞顶在头上;异想天开想成立一个跳蚤马戏团四处收集跳蚤;想好好事给爸爸妈妈擦皮鞋却让小狗小猫弄得地毯上到处是鞋油&&当然,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比方说,克拉拉冒充理发师给&我&理发,其结果可想而知;把小狗嗅分成两半,一人照料一半并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将它染成了黑色和黄色&&
语文学大奖权威评审机构德国青少年文学研究院选荐。连续入选二00三、二00四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五、《Frog and Toad All Year》
《青蛙和蟾蜍快乐年年》的英文版。内容有趣,文字内容适合悦同学目前的适度。准备把其他的几本陆续借回来。
六、《Hide-and-Seek Pig》
内容稍简单,但Hide-and Seek的游戏永远都会吸引孩子的。
七、《The Hello,Goodbye Window》
获得凯迪克金奖的一本书。孩子是天生的懂得赏识绘本的大师。在我看来乱糟糟的画风,却深得悦同学的青睐。大师的书是真的画给孩子的。
八、《The Little Mouse, The Red Repe Strawberry, and THE BIG HUNGRY BERA》
一本很有趣的书,同样深得悦同学的青睐。一年前借过这本书。那时读的时侯悦同学觉得有些难懂。一年后再读,悦同学已经轻易明白了。
发布于日 12:15 |
阅读数(923)
今天是日 悦悦4岁2个月8天
如果有人问我:&最希望女儿有哪些才艺&?我会说,我最希望她擅长烹饪、喜欢编制缝纫、热爱家居装饰、喜欢花花草草......如果有这样的培训班,我肯定会支持她去学习。
只可惜,社会上没有为培养一个未来的&好妻子&和&好母亲&设置的课程。悦妈对女儿的期待只能靠自己给她创造环境。不过,对4岁的悦悦来说,妈妈的期待似乎还早了些。对于这个爱剪纸、爱捏泥、爱手工的女孩,希望有一天,能够成长为一个爱上帝、爱丈夫、爱孩子的贤德的女人。
虽然有些粗糙,但却是悦同学的原创作品&稻草人&
悦同学的原创造作品&Sunflower&
悦同学的原创造作品&棒棒糖&大会
在妈妈的帮助下,用彩陶和牙签搭建&空间造型&
发布于日 13:31 |
阅读数(855)
今天是日 悦悦4岁1个月25天
&从来没有见过悦同学对任何一件事情,如同对花样滑冰这样的期待和热情。站在冰场外面,这个4岁的小女孩能痴痴地看一个小时。冰场上的跳跃和旋转,让她的眼里放了光。
我决定不再等待那个高级教练,选择了一个同样专业的女教练。
上课的头一天,悦同学早上睁眼看到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明天就开始滑冰了&。见到钢琴老师说的第一句也是:&明天,我就要滑冰了&。见到朋友家打扫卫生的阿姨,虽然不认识,也忍不住要把这个兴奋的消息告诉人家。悦同学真的很期盼滑冰课。
第一次进入冰场,那个平日有点内向、有点羞涩、有点谨慎的女孩,就好像鱼儿进了大海一样,竟然成为了教练眼中&外向和皮实&的孩子。
45分钟的课很快就结束了。教练马上又开始了另一个孩子的训练。我担心没有教练在旁边,她会摔跤或被别人撞到,毕竟这是第一次。可是,这个被兴趣驱使的孩子,完全沉浸在滑冰所带给她的新鲜和愉快中,忘记了恐惧。看着这么一个小小的身影,松开了教练的手,独自享受着冰面带给她自由滑翔的欢快,眼里没有一丝的害怕。我知道,她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心里有一种感动:兴趣是多麽大的一种力量,可以点燃一个孩子内心的激情!
女儿,加油!
教练说:&悦悦的身体平衡感非常好,所以第一次上课就松开手让她自己试着滑了&。
在练习摔倒后自己站起来。
教练在教悦同学怎样从&走冰&变成&滑冰&
下课后仍不肯走,自己一个人滑
发布于日 21:32 |
阅读数(751)
&&&&1&&&&&&&&&&nbsp&&&页码:1/16
显示全部&&
喜欢的博客
喜欢的博客2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249
评论数量:963
访问数量:53425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衣中间破大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