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禾1号十八种最适宜室内盆景海拔宜900到2200吗?

沾益县农业信息网
沾益县农业局
&|&&|&&|&&|&&|&&|&&|&&|&&|&&|&&|&&|&&|&&|&
您现在的位置:&&&&
页面功能 【字体&&&小】&&【】&&【关闭】
玉米新品种“珍禾2号”简介
【发稿时间: 10:25:50】
【作 者:沾益县种子管理站】
【主 题 词:玉米
【责任编辑:沾益县种子管理站】
【稿件来源:沾益县种子管理站】
【审核发布:沾益县】
特征特性:株高239cm,株型紧凑,穗位高1001cm,穗长16.1cm,穗粗5.0cm,秃尖1.3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1粒,千粒重337.3克,出籽率81.5%,籽粒黄色,中偏硬粒型,穗轴粉红色。粗蛋白含量7.8%,淀粉含量64.87%,粗脂肪3.53%,容重766g/L。生育期125天左右,持绿性好。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年参加云南省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D组)。2003年平均亩产590.9千克,较对照“会单4号”增产2.6%,2004年平均亩产633.9千克,较对照增产19.8%,两年平均亩产612.4千克,较对照增产10.8%。2004年以来,在楚雄、曲靖、昭通等地示范,平均亩产650-700千克。&& 适宜地区:适宜在云南省中部、西部、东北部等地海拔2400米以下种植为宜。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网警ICP备案04技术支持:云南省农业厅 云南农业信息网
(02-22)&&(11-24)&&(09-07)&&(04-08)&&
大小春农作物品种简介
【发稿时间: 15:40:14】
【作 者:洱源县种子管理站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李兆捷】
【稿件来源:洱源县农业局】
一、水稻品种简介
楚粳28:是以“楚粳26”为母本,以96Y-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为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米质分析达国标优质米一级标准,是一个高产、优质兼顾的水稻新品种。“楚粳28号”于200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与袁隆平的超级稻属于杂交籼稻相比,它们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稻种。二者在形态特征、生理功能以及栽培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 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质量指数94,糙米率84.4%,精米率78.0%,整精米率77.6%,粒长宽比1.7,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4mm,粒长4.6 mm,直链淀粉含量15.1%,蛋白质含量8.7%,垩白粒率2.0%,垩白度0.4%,米粒似珍珠,食味好。属中熟种,全生育期165―170天,株高102―104厘米,穗长18―21.9厘米,株型好,分蘖强,成穗率高;穗粒数140―160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2―24克,谷壳黄色,颖尖白色、无芒,落粒性适中,叶穗瘟抗性强,摔倒伏能力较强。稻米外观品质优,食味佳。适宜中等肥力田块种植。适合在云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海拔1500至1850米的粳稻区种植。
楚粳26号:是楚雄州农科所用[(楚粳2号/768)/云玉一号]的中间材料为母本,与品质较优的合系3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偏早熟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株叶型较好,株高适中,生长繁茂性好,分蘖力强,落粒性适中,熟相好,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好,适宜云南省海拔m高原稻区种植,中粳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70天,株高100厘米,株叶型好,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粒数100―105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25克,谷壳淡黄色,颖尖无色、无芒,落粒适中,稳产。较抗叶穗瘟,稻米外观品质好,食味也好。稻米理化指标中糙米率、精米率、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蛋白质等10项指标达质米一级标准。
楚粳24号:楚雄州农科所楚粳24是以合系2号为母本,以楚粳14号为父本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成的中粳中熟常规品种。楚粳24号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70天左右;叶片宽度窄,全生育期叶片颜色浅绿色,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叶型好,茎秆略细,分蘖力强,单株有效穗多,成穗率高,属穗数型品种,穗粒数100-105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5-26克,谷壳薄,颖尖色白色、无芒,落粒性适中,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稻瘟病(叶瘟2级、穗瘟l级),抗条纹叶枯病,抗倒伏能力中等。稻米理化指标中糙米率、精米率、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蛋白质等10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稻米外观品质好,食味也好。适应海拔1500―1850米稻区种植。
楚粳31号:审定编号:滇审稻2010012号。该品种是楚雄州农科所2000年用“牡丹江90-267/楚粳24号”杂交选育而成。粳型常规水稻。株型好,叶片淡绿,剑叶挺直。全生育期为178天,株高98.9厘米,穗粒数100粒,实粒82粒,结实率82%,千粒重26.3克,亩有效穗30.4万穗,成穗率83.1%,落粒性适中。米质检测:糙米率84.8%、精米率77.1%、整精米率76.8%、粒长5.3mm、长宽比1.9、垩白粒率75%、垩白度7.6、透明度1级、碱消值7.0、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含量18.8%、蛋白质含量7.4%。抗性鉴定评价: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2007~2008年参加云南省中部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9.6千克,比对照合系41合增产1.73%,增产点率58.3%。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58.4千克,比对照增产4.5%。适宜在云南省海拔米的粳稻区种植。&
云粳19号:滇审稻2010004号,该品种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2年用云粳13号/云粳12号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株型紧凑,叶色绿,叶姿挺直。全生育期182.6天,株高91.9厘米,分蘖力较强。每亩有效穗28.8万,,成穗率81.0%。穗长17.0厘米,穗总粒110.7粒,穗实粒84.3粒,结实率71.4%,千粒重24.5克。米质检测:糙米率83.4%、精米率75.8%、整精米率73.1%、粒长5.0mm、长宽比1.8、垩白率6%、垩白度0.6、透明度1级、碱消值7.0、胶稠度64mm、直链淀粉含量17.5%、蛋白质含量8.6%,综合评价为国标1级。抗性鉴定评价: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参加云南省中北部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85.5千克,比对照减产5.7%,增产点次率62.5%。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2千克。适宜区域:适宜在云南省海拔米的粳稻区种植。
云粳25号:曾用名为云粳优14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粳稻育种中心选育的粳稻优质香米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优2号/云粳4号。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好,香味浓郁,是市场上比较看好的一个优质稻品种,米价比普通大米高0.3~0.5元/kg。1特征特性1)农艺性状。云粳25号属中熟中粳,全生育期180d。株高93.5cm,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叶色浓绿,剑叶直立,秆硬抗倒,熟色好。穗总粒数114粒,实粒数95粒,谷壳金黄,谷粒椭圆,无芒,不落粒,千粒重24.8g。2)丰产性。年参加云南省中北部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38kg;年,在昆明、大理、保山、曲靖等地示范推广十多万亩,平均亩产达718kg。3)稻米品质。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粒长5.1mm,长宽比1.8,垩白率8%,垩白度0.5%,透明度1级,糙米率83.4%,精米率75.9%,整精米率72.0%,直链淀粉含量为17.1%,蛋白质含量10.2%,糊化温度7.0,胶稠度61mm。综合评定为1级。
剑粳3号:是剑川县种子站1997年系统选育而成 ,株系名为“剑97 -8” ,是冷凉稻区目前推广的最优质水稻品种之一 ,该品种米粒大、色泽光洁透明、整精米率高、口感软而好、冷不回生 ,适于加工饵丝、米线等 ,具有不粘糊、柔软、滑润可口的特点。1.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紧凑 ,剑叶直立而内卷 ,株型理想。株高90~95cm ,穗长18~21cm ,每穗总粒数128~145粒 ,实粒数95~105粒 ,千粒重24.8~26.4g,谷粒椭圆呈淡黄色 ,在海拔2200m的剑川坝全生育期190天左右。具有中早熟、耐寒性强、耐肥抗倒、分蘖适中、地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等特性 ,抗稻瘟病、白叶枯病 ,轻感恶苗病和胡麻叶斑病。适合在海拔1900~2300m的地区推广种植。2.产量情况1999年剑川县种子站在朱柳村示范剑粳3号(1.6亩) ,亩产645kg,2000年在朱柳村连片示范(18亩) ,亩产653kg,2001年在朱柳村扩大示范(126亩) ,亩产648kg。同年参加剑川县水稻区试 ,亩产居10个参试种首位 ,为685kg,较对照鹤87-41亩增产63kg,增10.1 % ,增产极显著。是冷凉稻区目前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之一。&
剑粳6号:审定编号滇特(大理)审稻2009006号。该品种是剑川县种子管理站从“剑粳3号”中系统选育而成。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全生育期186天左右。剑叶窄长直立内卷,株型紧凑,叶色浓绿,株高90厘米左右,最高茎蘖数40万左右,有效穗30万左右,穗长18-20厘米,每穗总粒数120-150粒,实粒数80-100粒,谷粒卵圆呈淡黄色,千粒重24.5克左右。米粒半透明, 米饭松软,适口性好。米质检测,糙米率为82.6%,精米率74.2%,整精米率66.6%,粒长5.2 mm,长宽比1.8,垩白率27%,垩白度2.8,透明度1级,碱消值7.0,胶稠度60mm,直链淀粉17.1%,蛋白质8.3%,质量指数79,等级3。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6级,抗性综合评价:中。产量表现;年参加大理州中北部水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3.17千克,比对照“鹤16”增产3.88%,增产极显著。生产示范较当地主栽品种平均亩增产80.17千克。适宜在大理州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推广种植。
凤稻19号:大理州农科所用鹤16/86-167//合系35复合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95cm左右,分蘖力强,耐肥抗倒,剑叶上举,株型好;每亩有效穗数38―40万,每穗总粒数95―105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5―26g,穗粒重结构合理协调,丰产性好;全生育期180天左右,较凤稻9号早熟3―5天;耐寒性强,高抗稻瘟病,综合抗性好;外观米质6级,食味品质好。2006年12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适于在海拔1950―2250米稻区推广种植。年示范推广59.97万亩,加权平均亩产539.18千克,较原主栽种平均亩增产60.29千克。现已成为云南省高海拔稻区主推品种。
凤稻23号:,该品种是大理州农科所由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提供的凤稻14号/合系42号(F2)材料,经四年四代连续定向选择育成。编 号:滇审稻2010008号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株型紧凑,叶色绿,叶姿挺直。全生育期182天,株高93.4厘米,穗长18.2厘米,穗总粒数109粒,穗实粒数85.5粒,千粒重25.6克,亩有效穗32万穗,成穗率82.9%,谷壳黄色,无芒,不落粒。米质检测:出糙率84.1%,精米率75.9%,整精米率73.5%,粒长5.1mm,长宽比1.7,垩白率40.0%,垩白度6.4,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6mm,直链淀粉含量16.8%,蛋白质含量8.2%。抗性鉴定: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云南省中北部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0.1千克,比对照增产6.5%,增产点(次)率75%。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6.3千克,比当地主栽品种亩增0.89%。适宜在云南省海拔米的粳稻区种植。
水稻糯谷种:KB1,9027(不落粒、冷凉地区栽培)。
水稻栽培要点:(1)播种前晒种1―2天,然后用浸种灵浸种48小时;(2)适时早播培育带蘖壮块,秧龄50―55天为宜。(3)适时早栽,合理密植,亩栽2.5万丛左右。(4)氮、磷、钾配方,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5)在破口前用“退茵特”防治谷粒瘟;在孕穗期和初穗期用“井岗霉素”、“三环唑”防治稻曲病和穗茎瘟。(6)收获前排水晒田,防止倒伏。
二、玉米品种简介
会单4号:该品种耐寒、耐旱,耐瘠薄,栽培适应性广,中早熟,丰产稳产。株高220―250cm,穗位高60―90cm,穗长16.2―16.9cm,穗粗5―5.2cm。千粒重320―380g,一般亩产400kg丰产栽培可达600kg以上。
&珍禾1号:生育期126天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60cm左右,穗位高108.8cm,穗长170.0cm,穗粗5.0cm,穗行14.行,行粒数30粒,千粒重358.9g,出籽率81.4%,穗轴白色,籽粒黄色,中偏硬粒型,抗恢斑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锈病和玉米丝黑穗病,抗逆性强。
保玉7号: 滇西南山区春播130天,株高240cm左右,穗位高0.8―0.9m,穗长20cm,穗粗5cm左右,一般亩产500kg以上,具备亩产900kg产量的大籽大粒,千粒重高,籽粒商品性好。
大玉8号:生育期120―130天,株型紧凑,株高250cm左右,穗位高95cm左右,穗长18cm左右,穗粗4.9cm,穗行数16行,籽粒黄色中间偏马齿型,千粒重350g左右,高抗恢斑病、中抗大小斑病、耐寒、耐瘠薄,活杆成熟,综合抗逆性、抗病性强。
云瑞6号:成株整齐、抗病、抗逆能力较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株型半紧凑。春播生育期120天左右。平均株高265cm,穗位高105cm,穗长17cm,穗粗5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2粒,千粒重330g,出籽率82%,籽粒黄色,中间偏硬粒型,商品性好。
云瑞8号:是一个抗病、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品种;株型半紧凑,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平均株高280cm,穗位高108cm,穗长17cm,粗65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340g,出籽率84%、籽粒黄色半中间型,容重高,商品性好。
云瑞88:抗病抗性强,适应性较广;株型半紧凑,生育期127天左右,平均株高265cm,穗位高95cm,穗长18cm,穗粗5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350g,出籽率83%,籽粒黄色中间型,容重高,商品性好。
云瑞21号:植株清秀整齐,抗病性好,活杆成熟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在云南省南部地区春播生育期120天左右,平均株高280cm,穗位高115cm,穗长20cm,穗粗5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6粒,千粒重311g,出籽率84%。
奥玉3202:全生育期128.6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36.8cm、穗位高85.5cm、穗高20.8cm、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中抗小班病、茎腐病和纹枯病、感大班病、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楚玉一号: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活杆成熟、生长整齐、生育期115天、株高cm、穗位高119cm、穗长18-22cm、千粒重304g、抗大小斑病、茎腐病、黑穗病、茎杆较为坚硬、抗倒伏、耐旱、耐涝、耐脊、丰产性好、适应性广、一般亩产650kg以上、高产栽培亩产可达900kg。
豫玉22号: 春播生育期125-128天,株高270cm左右、穗位高110cm左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60g、活杆成熟。
长城799:属于早熟品种,平均生育期121天左右,比会单4号晚熟3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29.4cm,穗位高82.8cm,活杆成熟,果穗筒型,穗长17.3cm,穗粒4.9cm,穗行数14行左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中间偏硬粒型,千粒重293.6g,出籽率84.1%,经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抗病性鉴定结果,高抗大斑病,小斑病,抗丝黑穗病,中抗锈病,感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高感穗腐病。
路单8号:生育期127天左右,成株整齐,株型半紧凑,株高253cm,穗位高94cm,叶片数18―19,叶色正绿,雄蕊绿紫色,花药黄色,花柱紫红色,果穗柱形,穗长18.1cm,穗粒数33,籽粒黄色,中间偏硬粒型,穗轴红色,千粒重344.9g,单株生产力154.8g,出籽率82%,籽粒含蛋白质8.79%,淀粉含量63.98%,粑脂肪含量3.95%,赖氨基酸0.23%,容重799g/l,该品种品质优良,抗病性好,适应性广,活杆成熟。
东单4243: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对照农大108晚熟1至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0cm,穗位高105cm,果穗中间型,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形,百粒重30g,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纹枯病,茎腐病,玉米螟,小斑病和丝黑穗病。2004―2005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实验,平均亩产605.3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4.1%,2005年生产实验中平均亩产比对照增产11.7%。
北玉20号: 该品种属中熟,高容重,黄粒马齿型品种,出苗好,长势强,株型半紧凑,春播生育期113―123天,株高270cm左右,穗位高98―127cm,果穗长筒型,穗长19―26cm,穗行数18―20行,白轴,千粒重304.2g,出籽率84.38%,容重为770g/l,粑蛋白质9.4%,粑脂肪4.57%,粑淀粉71.83%,赖氨基酸0.28%,品质优良,抗玉米大小斑病,锈病,抗倒性好,活杆成熟,丰产稳定性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北玉16号:该品种属于大穗、高产、稳产型品种,株型整齐,株型紧凑型,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株高258―282cm,穗位高103―119cm,筒型果穗,穗轴白色,籽粒橙黄色,半马齿型,果穗长18―24cm,穗行数16―18行,千粒重340g,生育期117天左右,品质优良,高抗恢斑病,抗大小斑病,青枯病,茎腐病等病害,幼苗长势强,株型半紧凑,活杆成熟,丰产性、稳定性好,茎杆坚韧,根系发达,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经农业部农作物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籽粒容重736g/l,粑蛋白含量9.62%,粑脂肪含量4.04%,粑淀粉含量69.25%。
中单808: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4-12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黄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0~300厘米,穗位高120~14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8~40.0克。在西南区域试验中平均倒伏(折)率7.8%。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高抗纹枯病和玉米螟,抗丝黑穗病、大斑病和灰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每亩适宜密度3000株左右,注意防止倒伏。
中金368:是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公司选育推广的稀植、大穗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种植表现稳产、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特点;该品种生育期120-135天左右,株型紧凑,上部叶片直立上冲,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一般株高253厘米左右,穗位100厘米左右,穗轴红色,果穗筒形,穗粗6.5厘米左右,穗行数18―22行,穗长24―26厘米,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籽粒大,千粒重370―430克,出籽粒86%;绿杆成熟,抗大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性强,适宜中等以上肥力种植,每亩留苗密度控制在3000株以内。苗期生长旺,注意肥水控制,拔节期应追肥灌水,注意磷钾肥配合。
&振兴508: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08007号,该品种是昆明春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4年用自育自交系CL15作母本,自育系CL35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母本CL15从四川雅安地区所引入素湾1号群体材料,用自交系谱法历时5年8代选育而成。父本CL35从吉林省农科院引入“吉综A”综合种,并与自交系铁7922组配成顶交种用自交系谱法历时4年6代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24天,株型半紧凑,叶片数20片。幼苗绿色,健壮、整齐。株高284.5cm,穗位高113.9cm,茎粗2.6cm,穗长18.0―20cm,穗粗5.0cm,d尖0.6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8―40粒。千粒重340―360克,出籽粒82%,果穗锥形,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品质测试结果,容重761g/L,水分含量11.2%,粗蛋白(干基)含量11.79%,粗脂肪(干基)含量3.74%,粗淀粉(干基)含量71.00%,赖氨酸(干基)含量0.31%。抗性鉴定结果(省农大),中感灰斑病,抗大、小斑病和锈病,高感穗腐病、纹枯病和丝\穗病,中抗茎腐病,感弯孢霉叶斑病。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2006∽2007年云南省C3组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20.7kg,比兴黄单892(ck1)11.1%,两年16个点次中,较ck1增产的试点有13个,占试点次的81.3%。2007年省C3组玉米生产试验,产量变辐为373.9∽709.7kg/亩。适宜区域: 适宜在丽江、保山、曲靖、文山、红河、普洱、临沧等地海拔1300∽2400米的适宜地区种植。
玉米栽培要点:1、种子:品种选择抗病虫性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包衣优良品种。&&2、播种:播种时期在4月中、下旬,采用宽窄行条播。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20cm,播种量2.5 kg,及时间苗、定苗,亩基本苗株左右亩。3、科学施肥:(1)底肥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20公斤;硫酸钾2公斤;(2)拨节肥在6.5―7叶时(播后35―40天)亩施尿素15公斤;(3)穗肥在10.5―11叶时(播后60天)追施尿素每亩20公斤,钾肥每亩10公斤;(4)补施粒肥。3、病虫害防治。4、适时收获。 & 
三、大蒜选种技术
选择优质、早熟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于当地栽培、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
1、 选种标准:要求选择蒜瓣大小适中均匀,色泽鲜亮纯一,无病、无伤、无霉烂的蒜瓣作蒜种,要检除多瓣蒜,发黄、发软、虫蛀、有伤、茎盘变黄及霉烂的蒜瓣。
2、品种选择:适用于洱源无公害栽培的品种,目前主栽品种为红七星,此外还有少量本地紫皮蒜、二水早、白皮蒜。
3 大蒜种播种前低温处理春化技术要点
该技术要点,适用于独蒜栽培为目的(以青蒜或蒜头与蒜薹兼收为栽培目的的不需低温春化处理)。
大蒜种以低温春化(0℃~5℃)处理,诱导较大蒜瓣的植株提早花芽分化而抽薹,较小瓣则往往形成独头蒜或少瓣蒜。
&(1)低温处理技术主要指标:预冷降温阶段(风冷式冷库空间温度):大蒜种限制入库温度,袋内温度不超当天最高气温3℃~5℃,温度过高,应在库外自然降温后再入库。大蒜种入库堆码完成后,就及时逐渐降温,降温时间一般7d~10d完成。每天库温平均下降3℃~4℃,每天24t内开机制冷不少于5次,当袋内温度达到0℃~5℃时,预冷降温阶段结束。
(2)低温处理恒温阶段:库温保持0℃~1℃内,袋内温度保持在5℃以内。
(3) 冷库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保持冷库内空气正常含氧量不低于18%~21%。
(4) 低温处理恒温时间:原则上30d~40d,但是要根据品种熟性、播种期的先后,采取丫蒜或独蒜不同目的,以及籽粒大小等,调整相应的低温处理时间。
四、大麦品种简介
S500啤酒大麦:系云南省农业厅1986年赴墨西哥考察组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入我省的217份大麦高代材料,其组合代号为ARVPO“S”。1998年在我省8个试点,平均亩产452.4kg,比V24(ck)亩增56.8kg,增14.4% ,居第一位。该品种属矮秆,早熟啤饲兼用型品种,株型紧凑,叶色浓绿,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对秆锈、叶锈表现免疫、抗寒、抗旱、抗倒伏性能好,二梭、长芒。用于啤酒生产,品质优良,经品质分析:该品种碳水化合物含量70%~85 % ,蛋白质含量11.5% ,矿物质2 %~4 % ,脂肪2%~5 % ,其它1 %~2%(此数据由大理州啤酒厂提供)。
大麦S-4:是弥渡县2001年引进品种材料进行观察鉴定,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熟相好、颖壳白等优点,种子经大理麦芽产检测,作酿啤原料各项指标极佳。啤大麦新品种S-4具有高产、早熟、优质、根系活力强,后期不早衰、穗大粒多、着粒密度高、分蘖适中、整齐度高的特点,其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可作大麦生产的主要搭配品种和S500的替代品种加以推广应用。
V43:系从墨西哥引种鉴定选育的六棱大麦品种,2003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登记。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色绿,叶片较宽,分蘖力中等。六棱,长芒,粒色淡黄色,粒形纺锤形,株型紧凑,繁茂性好,叶片挺,功能期长,株高100厘米左右。我州海拔2000米地区,全生育期160天左右。亩基本苗20万情况下,最高分蘖60―70万,有效穗36万穗左右,穗实粒数35粒以上,千粒重42―48克。抗锈病、高抗白粉病,抗旱耐寒性较好,根系较发达,茎杆弹性好,抗倒耐肥。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云南省内海拔1400―2400米生态麦区田、地上示范推广种植。
大麦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规范种植。选择高抗、肥力中上等田块种植,以11月上中旬播种为佳,提高整地播种质量,确保麦苗齐全匀壮。2、合理密植:亩产450千克以上稳产丰产经济栽培,一般亩基本苗20万,有效穗34万穗以上,穗实粒数35―40粒,千粒重43克左右。3、科学施肥:亩施优质有机肥1500千克作底肥,种肥尿素15千克,普钙30千克,分蘖肥尿素10千克。4、及时做好出苗、拔节、抽穗灌浆等水,做好防杂草、蚜虫和鼠害等工作。
五、马铃薯品种简介
合作88:品种来源系云南省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和会泽县农技中心利用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实生籽,于1990年经单株选育而成。1985年经专家鉴定会议审定后进行示范推广,该品种品质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是目前我州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植物学特征:株型直立、株高100cm左右。叶色浓绿、茎杆粗壮、紫绿色,复叶大、侧小叶3-4对,排列紧密。花冠紫色,天然结实性弱,浆果紫绿色,果大、有种子,结薯集中,商品薯率高,薯型为椭圆或扁圆,块茎皮色红、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
  生物学特征:晚熟、生育期130天左右,是典型的短日照品种。休眠期长,耐贮藏。蒸食品质优,适口性好,干物质含量23.2%-24.8%,淀粉含量18%左右,还原糖含量0.296%,无怪味,适于加工淀粉、全粉,炸片或鲜食。该品种抗卷叶病、癌肿病,易感青枯病和紫顶病,叶片高抗晚疫病,块茎对疫病的抗性差,晚疫病严重的年份,贮藏期间块茎腐烂较多。该品种大春、秋播、冬作和小春均可种植。
会-2:会泽县农技中心采用杂交方式选育面而成,1995年通过品种审定,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是目前我州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
  植物学特征:株型直立、生长整齐、分枝较强。茎杆绿色微带紫,茎杆较粗壮且较硬。叶片繁茂、叶深绿色,花冠浅紫红色。天然结实性弱,浆果绿色,果实小,有种子。薯茎椭圆形和长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数量和深度中等,结薯集中,大薯率特高,500克以上大薯侧芽眼部位易隆起而形状欠佳,大薯易出现空心。
  生物学特性:中晚熟,生育期120天左右。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淀粉含量15.5-19.25%。高抗晚疫病,抗癌肿病,轻感卷叶病和条斑花叶病毒,较抗斑潜蝇危害。该品种适应性广,在我州可作大春、秋播、冬作和小春种植。
滇薯6号(PB06):云南省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从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实生籽中经单株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该品种较优质、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是目前我州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株高90cm左右,茎杆绿带微紫色,叶色深绿,生长繁茂,白花、天然不结实。结薯集中,商品薯率高,薯形为球形、浅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少而浅。淀粉含量17%左右,薯片见光后容易变绿,无怪味。休眠期长耐贮藏,蒸食品质好,适宜加工淀粉、全粉,和鲜食。该品种较抗晚疫病和卷叶病,易感疮痂病。生育期 120天左右。该品种适宜在我州的大春小春季节种植。
  中甸红:云南省迪庆州种子公司经单株选育而成。是目前我州小春季节主要种植的品种之一。
  植物学特征:株型直立,株高80-90cm,茎粗09-1.0cm,茎杆绿色,生长势强,叶绿色,花冠白色。块茎椭圆形,表皮光滑,色淡黄色,肉白色,芽眼浅,呈红色,结薯集中。
生物学特性:中晚熟,生育期100天左右。休眠期中等,抗青枯病,感晚疫病,轻抗斑潜蝇,耐旱耐寒性强。干物质含量18.7-20.4%,淀粉含量0.34%。蛋白质含量1.56%,无怪味,可以用于炸片加工和鲜食。该品种适应性广,在我州可作大春、秋播、冬作和小春种植。
5488:株型紧凑直立,株高90cm左右,茎杆绿色,叶深色绿,叶柄紫色,复叶直立,复叶3-4对,顶小叶较小。花冠白色,块茎球形和扁圆形,块茎较大,结薯不太集中。红皮白肉、芽眼深,芽眼红色,薯块顶部芽眼较多。中晚熟,块茎休眠期中等,耐贮藏,食味一般,较抗晚疫病。在剑川、鹤庆以及洱源的山区有一定种植面积。该新品系适应性广,在我州可作大春、秋播、冬作和小春种植的品种。
  合作203:该品种是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所和大理州农科所合作从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杂交实生种子中经单株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
  植物学特征:株型直立、茎杆菱形,复叶半直立生长,小叶4-5对排列紧凑,顶叶长卵形较小,叶面皱缩,腺毛多;花冠浅紫色,柱头2-3裂。大春季节有天然结实习性,浆果较小。
生物学特性:典型的短日照品种。大春季节结薯分散,表现为晚熟;冬作结薯集中,表现中熟,块茎球形至短椭圆形,皮色略显粉红(未成熟时明显),表皮龟裂状网纹明显,肉色淡黄,芽眼少、浅、淡红色,半光芽紫红色;休眠期约90天;植株和块茎均抗晚疫病,植株抗花叶和卷叶病。干物质含量26.0-29.2%,淀粉含量18.9-22.8%,还原糖含量0.05-0.15%。蒸煮风味浓香,适口性好,炸片品质优,适宜淀粉和薯片加工。适应在云南省滇西南冬作区、全省中高海拔大春一季作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在高海拔(2400米以上)地区大春季节种植产量表现较好。
丽薯7号:1997年丽江市农科所由肯德×ALAMO杂交实生种子育苗移栽后,产生的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平均亩产2000千克左右,生育期120天,植株田间长势强,株型半直立,株高70.1M,茎粗1.4M,茎色紫,叶浓绿,花色紫红,天然结实性弱,有种子;结薯集中,匍匐茎较短,薯形卵圆,红皮,肉淡黄,芽眼深度中,表皮光滑,单株结薯5.5个,平均单薯重126.0克,大中薯率86.2%,块茎休眠期长,耐贮性好。品质检测结果,干物质含量为20.1,淀粉含量14.42,蛋白质含量1.77,16种氨基酸总量1.35,还原糖含量0.20,维生素C 27.2J/100g。抗性鉴定结果,高抗马铃薯晚疫病,中抗马铃薯Y病毒病。
剑川红:大理州剑川县地方特色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花冠紫红色,块茎卵圆形,红皮、肉白色采心,芽眼深度中等,休眠期长。中晚熟、晚疫病抗性较差,食味品质一般,产量较低。剑川山区有一定的种植面积。选用优良脱毒种薯做种,采用垄作或挖窝塘方式种植。每亩播种株,每亩施经充分腐熟的厩肥公斤,N、P、K三元复合肥60-80公斤,作种肥,尿素5-8公斤,提苗肥封行后用甲酸灵锰锌等农药防治晚疫病2-3次。
鹤庆红:大理州鹤庆县地方特色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花冠白色,块茎长筒形,红皮、白肉采心,芽眼深度中等,块茎休眠期中等,中晚熟品种。晚疫病抗性较差,食味一般,产量中等。鹤庆山区有一定的种植面积。选用优良脱毒种薯做种,采用垄作或抱窝塘方式种植。每亩播种株,每亩施经充分腐熟的厩肥公斤和N、P、K三元复合肥60-80公斤,每亩施5-8公斤尿素作提苗肥。封行后用甲酸灵锰锌等农药防治晚疫病。  
85克疫(紫皮):株型开展,茎绿带微紫,生长势强,叶色绿,花冠白色,天然能结实,有种子。块茎近球形,块茎较大,较整齐,结薯较集中。紫皮、黄肉,芽眼深度中等。中晚熟,块茎休眠期中等,耐贮藏,食味一般,较抗晚疫病。在鹤庆县的山区有一定的种植面积。选用优良的脱毒种薯做种,采用垄作或抱窝塘方式种植。每亩播种3500株左右,每亩施经充分腐熟的厩肥公斤和N、P、K三元复合肥60-80公斤作基肥,看苗情酌情每亩施5-8公斤尿素作提苗肥。现蕾后每隔10-15天用甲酸灵锰锌等农药防治晚疫病2-3次。  
85克疫(红皮):植株高大,株型开展,茎杆绿色,生长势强,叶色绿,花冠白色,块茎球形和扁圆形,块茎较大,结薯不太集中。红皮白肉、芽眼深,芽眼红色,薯块顶部芽眼较多。中晚熟,块茎休眠期中等,耐贮藏,食味一般,较抗晚疫病。在剑川县的山区有一定的种植面积。选用优良的脱毒种薯做种,采用垄作或挖窝塘方式种植。每亩播种3500株左右,每亩用公斤和N、P、K三元复合肥60-80公斤作种肥,看苗情酌情每亩施5-8公斤尿素作提苗肥。现蕾后每隔10-15天用甲酸灵锰锌等农药防治晚疫病2-3次。  
六、油菜品种简介
花油3号(H090):省农科院生物所选育的双低甘蓝型中熟良种,经州农科所试验亩产170--260千克,较中双1号亩增长10%左右,生育期174天,株高164―186厘米,分枝10―13个,单株有效荚果165―300个,角粒数18―23粒,千粒重2.6―3.3克,籽粒色泽好,适应性广,在云南省范围内推广面积最大,省外也有一定的面积。该品种对肥水条件相对较高,在省内的昆明曾达到420千克的高产。含油率为40.7%。
花油4号(H97-21):省农科院生物所选育的双低甘蓝型早熟品种。经过多年的推广,已成为我州的当家品种。一般亩产190―300千克之间,较中双1号增产16.45--21.55%。生育期175天,株高140--160厘米,分枝10--12个,单株有效荚果246~294个,角粒数17--19粒,干粒重3.5--4.2克,中等肥力田块上每亩种植1.2―1.8万株,亩施用尿素40千克可获高产。在1996年的示范中曾创单产306.2千克的全州高产纪录。适应性强,在中低等肥力田上种植易获高产。含油率为43.2%。
花油6号(H080):省农科院生物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莱品种,在我州中低(1400左右)海拔上种植表现较好。生育期180天;株高180厘米左右,分枝高度70厘米左右。一次分枝6个,二次分枝2个,单株有效角果250个左右,结荚密度1.04个/厘米,每荚粒数18.7粒,干粒重3.2克。单株产量15克。
花油7号(H012-2):省农科院生物所选育的双低甘蓝型中早熟油莱新品系。在我卅宥一定的推广面积.该品种株高160--185厘米,分枝高度70--80厘米,主花序有效长度63厘米,有效分枝8.8―11.9个,一次分枝6.1--6.7个,二次分枝2.7―5.2个;单株有效角果167--210个,主轴有效角果53--46个.每角粒数15--20粒,干粒重3.0―3.3克,单株产量13.2―16.9克,一般亩产在250千克左右,种子含油率44.12%,是目前省内育成品种中含油率最高的。
花油9号(H066):省农科院生物所选育的属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2004年度通过省级审定,平均生育期177天,株高172.0厘米,单株有效分枝10.6个,单株有效角249.8个。每角粒数19.3粒。千粒重4.08克,全省区试平均单产220干克左右。种子含油率42.48%,芥酸含量0.0382%。硫甙含量17.79%。
A35 :该品种为是红塔区种子管理站选育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于1986年从中油所引进高代材料“84001”,采用系统选育方法选育而成,2000年由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属甘蓝型中早熟优质双低品种,表现为株型紧凑、生长势强、花期集中(45―50天)、叶缺深、叶色淡绿、分枝较多、抗病性好,主要经济性状:株高175―180cm,有效分枝部位高40―50cm,一次分枝7―8个,再分枝5―6个,结角密度1.1个/cm,单株有效角果数350―450个,角粒数18―20粒,千粒重3.6―4克,全生育期180―185天,一般单产200―250千克。适宜我省1500―2000米海拔区域种植。
七、蚕豆品种简介
凤豆六号:是大理州农科所用凤豆一号×82-2杂交育成的优质粮菜兼用型蚕豆新品种,1999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成为云南省蚕豆主产区的主推品种,既可作优质的正季蚕豆种植,又可作优质反季鲜食蚕豆种植。特征特性:茎杆粗壮坚实,株型紧凑,叶色淡绿,叶为卵圆型,单株有效枝2.41―2.45枝,实荚数8.93―11.2荚,实粒数15.78―18.20粒,单株籽粒产量15.59―19.05克,百粒重107―119.36克,种子含蛋白质26.7%,粗脂肪0.71%,总淀粉46.99%,全生育期178―182天,属中早熟品种,一般亩产281.13D362.41千克,最高亩产421.45千克,较各地推广种增产10D28%,适应云南省蚕豆主产区1600―2300米范围作正季蚕豆种植和2000―2700米范围的山区半山区作反季鲜食蚕豆种植,具有抗倒、耐寒、耐渍、适应范围广等特性。
日本大粒豆(大白豆):日本大粒豆(大白豆)生长旺盛,茎秆粗壮,茎叶绿色,叶大而厚,花呈白色,鲜豆种皮呈淡青白色。株高85公分,分枝中等,每荚2―3粒,单粒鲜重5.4克,种豆百粒重170克以上,亩产鲜荚600公斤左右,播种至采摘180天左右,耐肥性好,抗寒性稍差。具有抗病性强、粒大、高产、商品性强、鲜食品质佳、市场畅销和适宜冷冻加工等优点,是理想的大粒型菜用蚕豆。
昆明大白豆:全生育期175天左右,株高130-150cm,有效分枝2-2.8个,单株荚数10-14个,每荚1.l-22粒;种皮白,肤黑,粒大,百粒重135克左右;品质好,耐寒,生长整齐,中感锈病。
凤豆8号:是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用从保山市地方优质蚕豆新品种中系统选育的品系82-2为母本,高产良种凤豆4号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粮菜型蚕豆新品种。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苗期分枝直立,长势强,茎秆粗壮,株型紧凑。株高93.27―111.53cm,单株总茎枝2.47―3.08枝,有效茎枝2.13―2.90枝,茎色浅紫红,不倒伏。叶色淡绿,叶片上举,卵圆形叶,成熟期不落叶,第一分枝叶台数17―21,花色紫红,每族花4―6朵,荚果平滑,荚长8.2―9.4cm,荚宽1.9―2.1cm,单株实荚数8.87―11.70荚,单荚粒数1.75―1.93粒,着荚半直立,荚果与茎的夹角小于30°。单株实粒数16.13―19.08粒,粒中厚型,种皮种脐白色,种皮破裂率1%―3%,籽粒饱满,粒型、粒色、商品性好,百粒重105.07―118.49g,干籽粒蛋白质含量24.31%,粗脂肪含量1.89%,单宁含量0.005%,总淀粉含量52.19%。属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78―182天,营养生长期50.5―53天,生殖生长期115.3―118.7天,花期64―66.2天,生长特点为前期稍慢,后期快,花期长,灌浆鼓粒期相对较短。抗寒、耐渍、耐肥,中抗锈病和赤斑病,较抗根腐病。收获指数36.50%―49.51%,生殖生长期日生长量2.12―2.57kg/亩,单株籽粒产量15.48―21.93g,一般亩产278.32―345.24kg,最高亩产量476.3kg。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凤豆8号主效应大,品种x地点、品种x年份互作效应的互作方差和变异系数均较小,说明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对年度间的气候变化有很好的适应能力。适宜云南海拔1600―2200m秋播蚕豆主产区作正季蚕豆种植,也适宜云南海拔2100―2700m的山区半山区作反季蔬菜蚕豆种植。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梨树海拔多少适宜种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