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金融总值多少钱

中国金融业新亮点:保险 - 评论 - FT中文网
中国金融业新亮点:保险
英国《金融时报》
投资者因担忧中国坏账攀升和经济放缓而远离中资银行股,保险业则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金融业中的一个亮点——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有望更多地购买保险。
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数据显示,12月初,按未来12个月预期盈利计算,在香港上市的8家中资保险公司的预期市盈率中值为10.7倍;相比之下,银行与券商的预期市盈率分别为5倍和8.5倍。
中国较低的保险普及率推升了对保险业增长的预期,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追赶的空间。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的数据显示,2014年,保费仅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而在美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分别为7%和11%。
华泰证券(Huatai Securities)的分析师称:“保险业有着广阔的沃土。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掀起放贷潮,由此造成了大量债务,在这种背景下,中资银行盈利增长停滞,资产增长放缓。相比之下,今年前10月,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长了20%,全年有望达到2.24万亿元人民币(合3490亿美元)。
中国政府也采取支持性政策,以扩大商业保险在填补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作用。
中国太平保险(China Taiping Insurance)执行董事孟昭亿说:“无论是基础设施、医疗、养老金,甚至是教育改革,所有这些都需要保险业的参与。”
如今,保险公司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管理已暴增至1.85万亿美元的资产。长期以来,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向被限定在国债上,但近期已获准更加自由地进行投资,允许他们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同时也承担更大的风险。
一些引人瞩目的地产收购案——如安邦保险(Anbang Insurance)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开启了中国保险业对外投资潮。根据高纬物业(Cushman & Wakefield),中资保险公司对境外地产投资额已达130亿美元,到2019年将再收购730亿美元。
中资保险公司还对国内投资组合进行多元化,开始涉足对影子银行业的收益率较高的投资。
评级机构惠誉(Fitch)称:“另类投资的增加使得中资寿险公司的信用记录更容易受到经济低迷的影响,因为这些类型的投资与普通债券相比通常流动性较差,而且集中在基础设施、房地产领域。”
正如中国的国有银行被迫放贷给不赚钱的项目以支持政府的优先政策一样,中资保险公司也承受着不得不“为国效力”的压力。今夏中国股市暴跌之际,保险监管机构公布了行业期待已久的规则修订,允许保险公司增加股票配置。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当局希望保险公司加入由国有金融机构组成的“国家队”一起救市。
多家上市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寿(China Life)和中国平安(Ping An)——第三季度均未实现预期盈利,部分是由于股市暴跌造成的投资亏损。之后股市回升料将提升保险公司第四季度的业绩。
除了投资风险,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消费者缺乏保险意识。多数所谓的寿险产品更类似于定期存单——客户一次性支付保费,数年后保证得到赔付。
政策制定者和保险公司希望推动保障型保险产品的销售,这类产品的理赔取决于死亡、疾病、意外事故或灾难。挑战在于克服中国消费者不愿意为一款没有回报保证的产品掏钱。“心安”对中国消费者而言仍是一种价值被低估的商品。
相关互动与小测
吴佳柏上一篇文章
将评论同步到微博
小提示:设置一个头像,将会使您发表的评论更容易受到大家关注。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京公网安备-1股市5.28暴跌为什么说市值蒸发4万亿,钱去哪儿了?
按投票排序
你手上有十只苹果,成本1元,想卖1.1元一只。有些傻逼说你的苹果是有机的,值3块一只,好吧,你就卖给他们3块一只。傻逼越来越多,还有出10块一只的,你也卖了一只出去。这下你还有7只苹果,心里屁颠屁颠的,觉得自己手上还有70块钱。第二天有个不长眼的家伙说,狗屁有机苹果,假的!这下人家只愿出2块一只了,把你给气的,觉得自己一下损失了56元,逢人便说,今天倒霉啊,市值一下蒸发了56元!
By Velaciela 『不黑中医的牧师不是好股民』
看到中国股市的大溃败,心中的感觉难以言表。错误的路径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今天A股的苦果,正是一年前种下的。当以善的名义作恶,善也就成了恶。现在看来,这一系列“人造牛市”的行为,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离开中国股市已经一年多了,我现在在一家初创公司工作。上周,我个人美股的投资也创出了新高。看到中国股市的大溃败,心中的感觉难以言表。曾经作为投资者的我,该如何面对呢?但事实上,错误的路径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今天A股的苦果,正是一年前种下的。
我今天已经无意再批判管理层,因为这毫无意义,我对这个赌场已经不报任何幻想。但是,这件事给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一件正确的事,必然要依正确的路径。下面让我来解说这次中国股市崩溃的根本原因。一、以股民之名当以善的名义作恶,善也变成了恶。
很多年以前,我曾经就对中国股市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进行批评,还在报纸上写文章,批判新股发行中的弊病。因为新股发行市场化不够,从而导致新股发行价过高,形成“不正当”的溢价,上市后的下跌损害了市场利益。但这也可以理解为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足,质量较差,恰恰是市场化不够而造成的。解决它只有进一步的市场化,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股民对新股价格过高怨声载道,但也可以拒绝——不买就是了。而新股发行价格这么高,其实也说明了投资者还在买账。当然有人说是基金利益输送,不过这个问题在于信托责任缺失,应该批判的是基金的管理和法制。直到2012年,新股发行已经有了不满额申购和跌破发行价的情况,此时市场机制已经初步发挥作用,告诉我们你卖贵了,我们不买——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这一切随着去年的“新股发行改革” 而完全被颠倒过来。管理层为了实现“把股市托上去”的目的,不择手段的推进了这次改革。应该说股票上涨是每个投资者的心愿,但以奇怪的行政手段实行,为今天的灾难做好了准备。证监会要求把发行制度改回”市值配售”,并限制新股发行价格,这一倒退回20世纪的举动,是市场灾难的根源。
“市值配售”很好理解,这个上世纪的畸形产物,有着计划经济思维的鲜明特点。但为了把股市托上去,要求市值配售,而持有用于新股申购市值的投资者,又要承担市值波动的风险。为了让这些人安心”为国锁仓“,管理层只能把利益输送给他们作为交换,而这个利益,是从上市公司剥夺的。
从这个表格中可以看出,假设原来100倍市盈率发行的企业,可以获得10亿资金,这些钱虽然不是完全,但有可能用于公司的发展,未来有更大可能赢回100倍市盈率该有的票价。而通过行政命令强制同样的企业以23倍市盈率发行,则企业最多只能获取2.3亿资金。此时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就大大受限了。而申购资金却认为该股仍然值100倍市盈率,这期间73倍的差额就是他们的利润,于是股票被“涨回”100倍,可是不知道的是,这100倍的PE已经被掏空了,因为企业没有获得足够的资金,未来很大可能无法实现100倍PE对应的成长性。
我有很多亲友这次参与了新股发行,赚了很多钱,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钱其实都该属于上市公司。因为无论这些股票被炒多高,上市公司都只能获得23倍市盈率对应的资金,未来的发展从何谈起呢?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科技公司。
当以善的名义作恶,善也就成了恶。为了拉动市场,为了让打新资金赚钱,市场从一种掠夺转向了另一种掠夺,当那些募集资金不足的股票价格很高时,风险已经形成了。
一年以前我对这个问题认识还不够清醒,但当时我认为“把上市公司的利益剥夺给打新者”同样是不正确的行为,而不正确的道路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从而放弃了A股市场。现在看来,这一“人造牛市”的行为,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二、一切为了牛市证券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赢取财富,创造幸福,而群体狂热只能造成毁灭。
市场在“市值配售”等措施的推动下快速启动。由于新股无量涨停,也就是实现从23倍“钦定”的市盈率,向100倍“想象中合理”的市盈率的“估值回归”,当然,这些利益都是属于打新资金的。而没有中签,没有参与申购的资金,场外的资金,看到这些股票“疯狂上涨”,很多根本不懂发行规则,更多的是认为可以“搭车上涨”,从而争抢那些同类的次新股,甚至同行业的老股票。一时间沉渣泛起,群魔乱舞,人造的牛市就此开始。
在人造牛市启动后,证监会鼓励投资者利用融资融券大量融资,主动下降融资门槛,给牛市火上浇油。同时,上市公司造假横行,很多垃圾股、老庄股改头换面重出江湖。面对当年的”亿安科技”变身为“神州高铁”,不得不叹息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为什么老在原地转圈圈?郭树清时期建立的仅有的一点市场法制,在人造牛市中完全毁坏。为了人造牛市,管理层完全放弃了监管和法制,市场倒退程度令人作呕。
更可怕的是,在鼓励融资后一段时间,证监会认为融资太多,要加以整顿,于是合法的融资渠道被堵,非法的配资和集资快速填补了空缺。当市场在4000点以上时,银行资金通过配资和HOMS系统入市,创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万亿每日成交量。本来在中国,由于国人赌性太重,通常都是严禁银行资金入市的,我不知道银监会在想什么,但是在全民牛市的裹挟下,银行资金入市完全没有被制止和限制。
之前所谓银行资金入市,也是公开的秘密,通常都是有门路的“上层人”,才能在牛市初期或者底部从银行弄到钱,然后股市上涨后卖出,实现空手套白狼的原始积累。但这种玩法从来都是权贵的专利,如今大量的金融知识匮乏的散户,竟然向银行借钱炒股,并且在4000点以上接了盘。
我这里也要深刻反思我自己,之前我与业内人士交流,我认为银行资金入市有风险,人家说,“有强制平仓呢”,于是我就没有提高警惕。但是那一万亿的流动性,其实正都是信贷资金,如果全部强制平仓,又有谁能平得掉呢?
证券投资本身是为了获取财富和幸福,而群体性疯狂只能带来毁灭。就像之前中国人经历的各种浩劫,一切为了XX的口号下,全民上阵,大练钢铁 ,大搞XX,今天的全民大炒股票,全民借钱炒股票,在一切为了牛市,一切为了中国梦的口号下,终于在一次意外因素的引爆下,演变成一场浩劫。三、无可奈何的救市与其说下跌,不如说股票内在价值早被掏空了。
这一次股灾和之前A股的诸多股灾相比,有本质的区别。从前中国股市大体上是100%保证金的,即便从6000跌到1000,也不会倒欠钱。所以1850点也没有救市,因为没有造成系统性风险。当然,美国股市采用期权等内部杠杆,可以根本上防止风险的外溢,可是连银行资金都管不住的现状下,谈金融创新还是太远了。
事实上大量的信贷资金本次高位被套,而且被套在毫无价值的垃圾股、造假股上。具体来说,就在当前的情况下,本轮牛市从发动到爆裂才用了半年,半年时间内股指翻了一倍,创业板翻了三倍,股票价格严重高估,与其说是下跌,不如说是股票的内在价值早就被掏空了。而本轮融资的主要主体是老百姓,这使得融资资金入市晚、点位高、数量大,风险外溢进银行系统,呈现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态势。
当然我也知道,我不可能知道究竟有多少银行资金深陷其中,但看到管理层的反应,我知道大势已去,大祸已经酿成,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能够通过一些手段,有限度的控制损失,让损失在一定程度内,已经是最大限度的成功。
这也就是救市行动为什么屡屡不奏效的原因。四、闹剧如何收场
我无法给国内的投资者任何具体的建议。但我可以大概说一下,如果管理层的救市政策起作用,或者起部分作用,至少应该将没有价值的股票卖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未来市场大概率不会回到这个位置了。因为,本轮市场行为实际上是有人借钱把没有价值的股票买上去,而这次教训将导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人敢借钱,没人想借钱,没人能借钱。这也根本上阻断了这轮行情的动力。毕竟借钱的人也不是傻子,即便知道自己借钱买的股票根本不值100,那也是预期它能涨到200。当预期消失后,股票就算50块也很贵,不可能再去买了。
更可笑的是,实际上股民兜里只有10块钱,借了90买了100块钱股票,现在跌到50,可是价值只有10块。就算有人想在50接盘,他也需要再借40才行,可是谁又敢借给他40,让他去买价值10块的股票呢?还有一些专家说平仓线在3000,问题是谁又会等着被平仓呢?当失去了赚钱的预期(价值大家都知道),所有获利的,亏损的,融资的,没融资的,都会树倒猢狲散了吧——至于嘴上喊得震天响的爱国口号?呵呵。
至于管理层采取停止(或减少)IPO的手段,更是大错特错,如果减少或停止IPO,风险更会向一级市场传导,并戳破“全民创业、万众创新”这种乌合之众的泡沫,后果简直难以想象。
我真的不知道这场闹剧怎么收场。
总之,这起股灾的教训深刻,这告诉我们,人造的天堂就是地狱,股市也不例外。希望大家减少损失,回家反省,如果能在年轻时想明白股票的本质,或者彻底戒赌,这点损失可谓善莫大焉。至于管理层,我对他们已经不抱什么希望,炒股要听谁的话,还是听自己的比较好。
简单的科普一下,股票其实也可以算“钱”,但它是由公司印的钱,次级的钱,,股价就是它的汇率。本身不能直接买东西(波动性太大),需要到证券市场上交易给别人拿到现金后才能购买大众商品。它价值的背书是该公司的盈利能力,用流通时的交易价格乘以总数来计算市值。接下来说一个简单的模型。比方说有A,B两个人在场外交易。A有1000股(当时市值1000元),B有2000元。之后B看大牛市,说我愿意用2块钱买你的股份,买了1000股。最后熊了,股价跌到5毛,B被套。这个过程中,有3个阶段。A--1000股,B--2000元,股价1块,共计3000元。A--2000元,B--1000股,股价2块,共计4000元。A--2000元,B--1000股,股价5毛,共计2500元。题主感受一下,2到3的过程中A和B的账面并没有变动,钱还是那些钱,股还是那些股。那什么变了呢?人们对于那家公司的信心。换句话说,出于某些原因(经济危机,大萧条等等),大家觉得那家公司印的票票不值钱了,导致了市值的下跌。而证券交易所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散户充值现金(真钱),股份制公司发行股票(次级的钱),进行交易。其中价值由两部分组成,现金的价值和股票的价值。现在来回答题主的问题,钱去哪里了呢?真正的钱一直都在那里。如果人们总共冲了2000元现金进去,那么交易所里就只有2000元流通,不会多也不会少,只是在哪个账户的问题。而蒸发了的是次级的钱的价值。
7月8号更新,上次知乎回答写的太匆忙,既然要写就把我所知道得全部说出来,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嘛。我所在得公司是一家咨询管理公司,主要做的是公司治理方面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公司治理是如此得重要,特别是上市公司。巨潮网会一直披露各个上市公司的年报、重大事项、交易等,作为咨询研究者,自然得常年累月的跟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打交道,进行系统研究。今年上半年股市如火如荼,说实话,我对股市得买卖,K线什么的,真的不是太懂。但是,作为公司治理研究者,我比一般人更加了解股票。股票是什么,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股票也是所有权得象征。股票的价值是什么,股票的价值应内化于公司治理得好坏,业绩发展的好坏。今年5月,随机对100家上市公司进行2014年年报和2015年第一季度报告进行解读,结果大吃一惊,真的是大吃一惊。超过一半的公司财务显示,业绩处于下滑趋势,甚至有十多家去年是亏损,今年又是亏损。最可怕的是,这十几家股票竟然一亏损就涨停,一亏损就涨停,一亏损就涨停。这正常吗?这正常吗?这正常吗?一个上市公司业绩越差,反而股价越高,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其罕见的。现在股市连续暴跌,股民一片哀嚎,可是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股市要大跌,他们天真得以为现在是不正常的,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原来今年上半年的牛市才是极其不正常的表现。今年上半年,众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持续减股票,到了6月份,竟然又超过6000亿的套现,大股东是了解自己上市公司是什么卵样,可是散户不知道,他们天真以为股市真的牛了。我在讲一讲为什么中国股市牛起来是完全不正常的,上市公司治理,你知道有多么得糟透么?上市公司的治理最重要的是什么?你们知道么?恐怕很多散户都不知道。那我就简单跟大家讲一讲,上市公司的治理最重要得就是中小股东权益得保障。中国可能是全世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比较严格的国家,但却是全世界上市公司治理最差的国家之一。翻开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上面写的真的是太好,各个规定怎么样,给人感觉中国的上市公司治理是最好的。简直就是一纸空文!简直就是一纸空文!简直就是一纸空文!相关规定要求证监会必须对公司董事会行为进行监督约束,狗屁,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董事会吊你,你监事会去证监会告啊,反正我没看到有监事会主动控诉的,从监事会报告来看,完全就是附庸,永远都是赞成,无意见。国家为了再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学习国外发达国家方式,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什么叫独立董事,就是不是公司的大股东或者与公司利益不相关,这个制度真的很先进,但是照样没有。100家上市公司没有一个独立董事对任何一项交易或者事项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没有一家啊,没有一家啊,没有一家啊。我很想知道,公司拿着中小股东的钱来养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他们的薪酬还特别高,原来就是摆设,对大股东完全没有制衡,完全就是浪费公司的钱,对公司起不到任何作用。我每每看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上大学的时候,问我们《经济法》老师:我们国家为什么称买股票的人为股民,而不是股东?老师笑着说:相对于股东,股民更加确切,因为他们真的就是民,手上虽然有股票,股权,但是没有任何权利,更别说参加股东大会了,加上上市公司几乎不分红,他们得股票实际上就是一叠纸,根本享受不到股东的权利。我以前不明白,现在明白了。散户们跟风买股票,你真的觉得股票值那个钱么,你真的经过研究么?现在各项指标浮出水面,大家才明白原来自己买的股票竟然一文不值。在面临这么多极其不正常的情况下,证监会听之任之,从来不去履行一个监管的行为,任由大股东欺压小股民,在所谓牛市的包装下,大家都视而不见。不正常的涨就意味着极不正常的跌。暴跌还有的救么?问这句话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了。中国的股票真的大部分都是垃圾股,根本没有长期持有价值,赶着造起来的牛市,上市公司除了出来圈钱,发IPO还会做什么?说到IPO,其实作为一个正常的股市,发IPO我是完全赞成的。发IPO得初衷应该是扩大公司发展业绩,让公司能够做大做强,来反馈众多股东。可是现在呢,完全是为了圈钱而圈钱,大股东掌握公司绝对权力,中小股东完全没有任何资格参与公司决策,虽然证监会一再要求分红,许多公司百般借口。既然公司干不下去了,就退市得了,借着牛市,又被乘机捞了钱,这就是股民问:暴跌后,钱都去哪里了。钱大部分都被IPO圈了,或者大股东减持卖了,股民们买到的只是废纸而已。还要说一件事情,就是我见过厚颜无耻的行为,但我没想到中国的新闻媒体能够厚颜无耻到这种程度。本来6月15号后,股市开始暴跌,许多跟风的散户都准备撤资了,这时候媒体界还有机构的专家们一直故意将发布的利好认定为救市,结果很多散户借钱全仓,到了上周依然解读为救市,结果更多散户被套住,损失惨重。现在看来,原来是让散户帮这些券商们接盘,他们到好,自己先清仓逃跑。国家根本没有说救市,只是说稳定股市,却被券商御用媒体故意解读为救市,为的就是让股民接盘自己出逃。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里写道: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当时说御用文人无节操,厚颜无耻,我觉得还好笑。现在看来,御用专家和御用媒体竟然能厚颜无耻到这种程度,为了欺骗散户,竟然丧尽天良。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我认识一些快递小哥、炒股大妈和保安,他们很多都是社会的底层人员。本来股市有跌有涨再正常不过了,他们也能够承受。一个保安给我印象深刻,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在北京一个月3000块钱,好不容易手上有5万块钱。本来6月20多号就准备撤资了,还笑着说挣了点,虽然离挣10w还有差距,但总算挣了。挣了总是好的嘛,可是前两天看到再看到他,他竟然跟我说他非但没有减仓,还借钱加仓了,5万不到10天就只剩下3万不到。他操起他的粗话,说如果现在国家允许抓坏人,第一个就要抓股市专家,***(骂人话)太毒了,把我给害惨了。而像他这样,被专家欺骗的人何止千万??专家是知识分子,但是现在中国估计有上千万的股民对听信专家话后悔不已。保安小哥说话的时候,脸都铁青,我敢肯定,如果他现在看到那个专家,当场打死也说不定。中国的专家都是有利益相关的,曾经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文革中知识分子遭迫害,我的回答是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被这些能够有影响力的厚颜无耻的专家给搞臭了。就像今天如果闹文革,呵呵,股市专家们,你们就等着五马分尸吧。就是这些厚颜无耻之徒,害得普通人民群众都以为知识分子就是反动的,就是迫害老百姓的。专家被文革,冤枉么?一点都不冤枉,这些害群之马如果不从知识分子中赶出,下一次如果在发生文革这样的事件,我们一个都跑不了。回到正题,我说过我不懂炒股。但是有人说国企改革是本次得重头戏。这个我笑了。说一件真实的事情,1年前,公司接了一个活,是GZW的课题,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研究。GZW强调,要从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参考借鉴。刚刚接下这个活,我们都雄心壮志,一定要找到好的改革方向提供参考。后来对欧美发达国家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国有企业主要从事的是公益性或清洁能源型的工作,公司领导一看,这怎么行啊,换个方向找吧。找一下国有企业从事垄断行业的国家是怎么治理得,好吧。找到了挪威、芬兰、新加坡,虽然这些国家早期也是靠垄断振兴国家经济,可是发现这些国家国有企业都是多交税的主,最后用来反馈国民福利待遇,北欧和新加坡福利待遇那么高,自然这个也不能提。最后说学德国吧,就把政府当一个普通股东看待,要行驶权力必须在股东大会得框架里面才行,领导说这个千万别提,咱们公司小,让别人提吧。最后领导苦思冥想,最后拍脑袋拍出一个方向,就是要求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得公司治理能力,培养专业能力。领导高兴的说:国有企业领导就喜欢开研讨会,培训会,培训就能游山玩水,吃喝玩乐,这个符合国有企业领导得根本利益。(公司太小,很多课题来自国企,没胆量得罪国企)因此,我就做了一次厚颜无耻之事;我就做了一次厚颜无耻之事;我就做了一次厚颜无耻之事。国企改革,总理说壮士断腕,真的毫不夸张。这次的国企改革阻力重重,跟98年的国企改革完全不同。98年是把没有任何说话权利的员工下岗了,反正他们都是弱势群体,管他们呢。现在到了真正要对国企管理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其实,改革很明显,也极其简单,就是企业做企业的事情,政府做政府的事情。行政归行政,公司归公司。在中国,做成一件事很容易,三个字”守规矩“;但是,中国做每件事都难于上青天,四个字”不守规矩”。国企改革,拭目以待,但说实话,我完全不看好。因为既得利益者会拱手相让,绝不可能。所以想在国企改革板块挣大钱的,早跑为妙。希望能顶上去,作为一个小知识分子最起码的良知,虽然我曾经无耻过。-------------------------------------分界线-----------------------------------------------------------------7月3号,管理层召集众多券商商谈政策,但是,很可怕的是,依然有媒体无耻的解读为救市!国家凭什么拿着纳税人的钱救市,国务院什么时候说过要救市?国务院说的很清楚,稳定股市!什么是稳定,前几年房价上涨过猛,国务院当时说的是控制房价,所谓控制房价是指 房价上涨速度减慢,而不是降低房价。但是很多媒体误读过着有着歪曲国务院的本意,说房价要大跌,大跌你妹啊,国家什么时候说让房价大跌了?
现在也是一样,国务院商谈策略,很多人被媒体骗成救市,
我再说三遍,是稳定股市,每天保持在4%左右的幅度震荡。稳定股市,每天保持在4%左右的幅度震荡。稳定股市,每天保持在4%左右的幅度震荡。
很多人问股市涨的那么猛,现在跌不正常么?这句话一半对,一半不对。跌是正常的,哪怕跌倒1500点也是正常的。但是,每天超过7%的幅度震荡就不正常了,而且绝对不正常,连续几周的暴跌,太不正常了。
为了便于理解,我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现在很多股民坐电梯上楼,有的股民从2000楼上的,有的从3000楼上的,有的从楼上的,电梯以一定速度上升,这样大家都能接受吧。突然,到了5100楼的时候,电梯以自由落体的速度往下掉,直到现在3600楼,这些股民小心脏受得了么?电梯如果以一定可承受速度下降,股民可以有选择权,现在股民被自由落体速度搞蒙了,恐惧了,一旦出了电梯,在让他们来就难了。
所以,国家监管层看不下去了,要稳定股市,保持在一定速率下降或上涨。
看了看回答,韭菜实在太多。这样菜还是不要炒股了,迟早被收割 。
货币一分没少,也不会蒸发。而是企业的价值缩水了。是出高价的人改主意了,低价抛售的多了,但是没人接盘。急着变现的人不断抛出更低价格。东西没变,原本买股票的钱还在公司手里,卖股票的人只是转卖公司所有权。旧的现金流没变,也没人把钱“蒸发”。而是议价过程中,“货”不值钱了,每个买家的出的价越来越低。更最高峰比,看起老很多钱没了。
那些钱本来就是虚的,很多富豪的钱也不是真的那么多,那些富豪要是把手里的财产变现的话一般会减少很多,这也是这场牛市这么多高管减持的原因,并且从现在到牛市末尾,减持人数还会不断增加。
钱到了2000点建仓到5000平仓的人手里。钱到了5000点放空期指的人手里
股票不是钱!股票不是钱!股票不是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股票不套现就不是钱,投资一定要记得!
股市本没有钱,炒的人多了,便有了钱;
海市蜃楼,一眼望去,总是那么的让人迷醉,可惜镜中花水中月,繁华散去终不过是一场虚幻。
以下为解释:
中国股市本不提供钱(多数公司基本不分红或派息),也就是不回馈股东。市场上流动的钱基本全是散户和机构注入的。如果没有人炒,股市基本没有钱,这也就是"股市本没有钱,炒的人多了,便有了钱”。
每天当你看到所谓股票的升值以及整个股市的市值,不过是对所谓预期的定价,就是只要有人认可这个价格愿意出钱购买你手中的股票,发生交易,然后这个交易价就是所谓股价,就相当于哪怕一张不值钱的白纸,说它100万,只要有人愿意出这个价,股价就是100万,你收到了这笔钱,假设你还在股市中,那这笔钱没离开股市,同时假设股市有100张白纸,那总市值就是1亿。而实际市场上只有你手里的100万,所谓总市值只是一个虚拟数字。当你离开股市,带着你的100万离开时,市场只剩下那99张未成交白纸和接盘人从你手中购买的那1张白纸,再没有任何实际的钱。当有一天,有人说这就是一张白纸,只值一分钱,然后全部成交或部分,总市值变为1元,就称为市值蒸发元。蒸发的钱跑哪去了?
钱哪里也没跑~市场发生的事情只有接盘人把100万转移给了你,你从市场撤了~所谓总市值1亿只是一场"海市蜃楼”的梦,繁华褪去,只是一场虚幻~
主要是因为股市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如果你规定卖股票所得只能用来买股票(而不能用来买车买房)的话,然后体验一把这个新的系统怎么操作,过个几天你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还有,当你说你有多少股的时候,你千万不能说你值多少钱。在他变现之前都不是钱,这个钱只是你的一种愿望,他并不存在。
题主说的很清楚啊,蒸发的是市值,问的却是钱,市值和钱不能划等号啊。这个一定要明白啊!
想当年大学时候,二蛋开了个烧烤摊,展示出惊人的烧烤的天分,烤得串那叫一个香啊,被封为知乎第一烧烤王。一时间,顾客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come eat and go啊。顾客说,从我吃到的十串腰子、三十个鸡心判断,老板你是人才,烤串水平太牛逼了。你这手艺结合你每天的烤串量,值一个亿。过了几天,城管来了,二蛋的手艺还是那样,生意却受到重大影响,身价暴跌。请问,二蛋的烤串手艺没变(基本面),二蛋的上亿身价哪去了?(估值)
于谦的父亲郭老爷子早就为这个问题建立了精确的数学模型:"在我们家,出门不捡钱就算丢。"
A:“我一块钱买了这个空气”B:“我觉得这个空气价值两块钱,我出两块钱买。”C:“我觉得这鸟东西哪里都有,一分钱,卖不卖?”B:“尼玛,似乎真的就值一分钱!卖给你了。”第二天报纸说:“空气价格极度缩水1.99元。”你说钱在谁手里?
所谓“市值”,就是公司所发行股票的市场价值,用总股数乘以每股价格可以求得。市值一般可以用来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的规模。而“股票总市值”,指的是整个股市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理想条件下,股市是强式有效的,股票价格是对公司价值的准确估计。因为理性的人不会以高于公司价值的价格来购买股票,也不会以低于公司价值的价格来卖出股票,从而价格始终维持在价值位置。在这种假设下,“市值蒸发”这种说法就很难以理解。公司的价值怎么会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呢?!问题就在于,股市并非强式有效的,甚至并非是有效的。 股市上的股票价格并非是对公司价值的准确估计,而在很大程度上是股民投机的结果。这就导致股票价格会随多数股民的情绪(或者说预期)而剧烈起伏波动。这样以来,股票价格不再是对公司价值的衡量,而成了对股民情绪的衡量。 股票的价格就像蒲公英一样,随着股民的情绪之风时而飘高,时而飘低。所以,“市值蒸发”,蒸发的不是价值,而是股民的高涨情绪,是股民的乐观预期。然后,再说,钱跑哪去了?提到“市值”,毕竟是“价值”,所以很容易联想到钱。四万亿的市值蒸发了,这些钱都跑哪去了?可惜,“市值”不是钱。它只是用股数乘以股票价格得出的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往往被人们当做财富和钱的象征。但是,问题在于,股票价格指的是“当前”的价格,是不断在“变化”的价格。除非把股票卖给别人来变现,不然,股数乘以股票价格得出的所谓的财富只能是“或有”的财富。而“有”这笔财富的条件是有人愿以当前价格买。
其实蒸发这个词是最形象不过的。你可以把股市想象成一个资金池,里面装得全是投资者的钱,注入的资本越多,池子里的水就越多。而这个池子不仅有水,还是开水,上面有热滚滚的水雾。而股指这么跌一下,就是由于资金池里的资金被瞬间抽走了很大一部分,这钱是投资者把手里的账面市值兑现了,也就是把他们手里卖出股票等价的现金从资金池里抽走了。不过注意,这里只是抽水。而由于巨量抽水引发的大量账面市值,也就是名义上的估值急剧减小才能叫做蒸发。这蒸发掉得就是沸水上面冒的水雾,变成了看不见得水蒸气得过程。像水蒸气一样的预期价值因为瞬间抽水被带走了,所以这部分账面市值的消失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蒸发。感谢评论的各位指出不足,答案已修改~
股票市值反映的是估价的预期,蒸发的是预期而不是真实的资金,净值才更接近股份的真实价值
从前,有一个人,十分地爱漂亮,总觉得自己的身材不丰满,不吸引人,10年才长几十斤肉,是平凡的女孩子。于是,她决定增肥,告诉正负妈妈要买好多好多吃给她,要把自己打扮漂亮,这样才能吸引男神的注意。结果,在一年内却爆肥了五十斤,正负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便说这样下去你会胖死的,于是叫她拼命地减肥,但效果不佳,反而胖几十斤。于是她绝望了,之后再加上失恋,伤心欲绝之下暴饮暴食,终于成为一个没人要的五百斤大胖妞。之后,她精神大受打击之下,选择绝食,结果一绝之下,竟成为了习惯,而得了一种病,叫厌食症,不肯进食,而整个人突然爆瘦450斤。而骨瘦如柴的她地被正负妈妈送进医院打点滴,直到几年后才恢复原来的模样。此刻,她对镜子看了又看,还是深深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但我只有一个,还是做回原来的自己最好,与其整日想着怎么变成白富美,不如好好学习工作,多交交朋友旅旅游来得实际。因为一切皆是虚妄,一切皆是妄想。
股票的市值有一部分叫预期~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股市总市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