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布劳.m.布劳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_PDF图书下载_[美]彼得·M.布劳 著_在线阅读_PDF免费电子书下载_第一图书网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出版时间:2008-11&&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作者:[美]彼得·M.布劳 著&&页数:474&&译者:李国武&&Tag标签:无&&
  学术名著,经典之谓也,通常是指学术大家所撰文本及其思想。中国文化传统强调诗言志、歌咏言、文以载道,在这样的文脉里大家其人与其文本及其思想之间是互为表里、相互佐证的。在中国学术传统里,经典历来居于核心地位,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中心。或如有人所说,在这一领域,所有后来者都是踩着巨人们的臂膀向上攀登的。言外之意,在社会研究领域,人们讲究传承下的创新,向不轻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不轻信什么“顶峰”之类。这点与自然科学适成鲜明对照。自然科学追求的是一种科学的真理,它是一种约定性的、假设性的、命题性的真理。这是一种工具性的标准,故它关注真理标准以及证实真理即经验检验的前提——方法论问题。简言之,这是一种有用即被采纳的实用理路。因此,自然科学的某些成就可能在相对较短时间里譬如几年、几十年就会被超越、被颠覆。而社会科学追求的真理首先是一种存在的属性,其次才是一种命题的属性;一个人是否拥有真理,端赖于他与某一“此在”或体现真理的实在是否保有共享关系,因而,这种真理是一种存在的真理,这是一种目的性的标准。存在真理要有意志论的和形而上的预设:意志论预设关乎能对人的行动起激励作用的情感和愿望方面,而形而上预设则有关实在之本质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方面。
  在本书中,彼得·布劳思考了一个基本的问题:社会生活是如何被组织成由人类交往构成的日益复杂的结构的?布劳试图从社会交换的理论视角来解答这一问题,即通过对人们之间交换关系的微观社会学分析,为发展对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宏观社会学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本书已成为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文献,包含着丰富的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宝贵思想。
第二版引言序各章主要内容导言第一章 社会交往的结构第二章 社会整合第三章 社会支持第四章 社会交换第五章 权力的分化第六章 期望第七章 群体中变化和调整的动力学第八章 合法化和组织第九章 反抗第十章 复杂结构中作为媒介的价值第十一章 亚结构的动力学第十二章 辩证的力量人名索引主题索引译后记
  第一章 社会交往的结构  当然,构成社会事实的基本特性在个体的心灵中表现为萌芽状态。但是,只有当这些基本特性经过交往的改造后,社会事实才会从它们当中产生出来,因为只有在那时社会事实才出现。交往本身也是一个能产生特殊效果的积极因素。因此,交往本身也是某种新东西。当个体的意识被聚集和结合起来,而不是彼此孤立时,世界上就有某种东西已经被改变了。  ——埃米尔·涂尔干,《自杀论》  谈及社会生活就是谈及人们之间的交往——他们在工作中和在玩耍中,在爱情中和在战争中,为了做生意或做礼拜,为了帮助别人或妨碍别人而在一起交际。正是在人们建立的社会关系中,他们的利益得到表达,他们的欲望得以实现。正如齐美尔所言:“社会交往指的是当不同利益的个体推动他们去形成社会单位时所产生的广泛变动的形式。在这些社会单位中,个体实现这些——感官的或理想的、持久的或转瞬即逝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心血来潮的或受目的论诱使的——利益。”齐美尔的基本假定以及本书的基本假定是,对社会交往、支配社会交往的过程以及社会交往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的分析是社会学的中心任务。这第一章的题目可以看作是对齐美尔的基本概念“Die Fbnnen der Vergesellschaftung”(社会化的形式)的一种意译。  人们的交往通过社会空间和时间而激增。社会关系不仅把个体们联合为群体,而且将群体联合为社区和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势必被组织成复杂的社会结构,而这些交往常常被制度化,使组织的形式永久存在下去,远远超越了人的一生。研究面对面互动过程的主要社会学目的是,为理解演化的社会结构和表示它们发展特征的突生社会力量奠定基础。  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分析社会交往、维持它们的过程以及它们具有的形式,并继续探究社会交往所导致的复杂的社会力量和结构。尽管这个主题很广泛,我们还是希望提供一个特定的焦点,这个焦点明确地把许多社会学问题从我们的考虑中排除出去。韦伯把社会学定义为“一门试图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进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达成因果解释……的科学。因此,根据行动着的个体赋予行动的主观意义,当行动考虑了其他人的行为并因此确定其进程方向时,行动就是社会性的。”对社会行动(我们广泛地把它设想为任何从社会价值准则中得出其动力和意义的行为)的关心多年来一直表现了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特点。由此发生的对价值取向的专注已经使理论的注意力从对人们之问的实际交往和他们交往的结构的研究中转移开来。
  美国社会学家彼得·M·布劳是最著名的现代社会交换理论家。他的交换理论被称为结构交换理论,以区别于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本书是其最主要著作。他认为,人际之间的社会交换开始于社会吸引。他用对等性解释部分社会交换,用不对等性解释另外一些社会交换。不对等性交换产生社会的权力差异和社会分层现象。因而,他用交换理论解决了社会学中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之间的鸿沟。这是他对社会学的最突出贡献。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总计4条)
&&&&值得一度的书
&&&&评估与量化
&&&&多学习,受益终身!!
&&&&很少人关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 2014霍曼斯与布劳交换理论之比较分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霍曼斯与布劳交换理论之比较分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孔夫子旧书网
非常抱歉,您所浏览的商品找不到了!
1.该商品可能未通过审核或其它原因无法显示,您可以联系店主查找
2.在顶部搜索框重新输入关键词搜索
秒后自动为您跳转至
none_item_info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网站商品分类
|||||||||||||||||||
||||||||||
查找其他相似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彼得·布劳(PeterM.Blau))【电子书籍下载 epub txt pdf doc 】
书籍作者:
彼得·布劳(PeterM.Blau)
书籍出版:
学林出版社
书籍页数:
书籍ISBN:
书籍人气:
推荐指数: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社会科学家对科层制结构和动态研究的浓厚兴趣有许多来源。最显著的来源,是现代社会中大规模正式组织的空前发展。在那些组织中,如果要达到组织目标就要发展等级制度,并用它来管理社会机器。当然,决定这样的组织发展步伐的还是大公司和大工业、大政府、大规模武装组织,还有近些年发展的大劳工组织。彼得·布劳(Peter Blau,1918-),生于奥地利,在20世纪40年代移居美国。他于1952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并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执教。至今已发表一百多篇论文、十多本著作,其中有《科层的动力》(1955)、《社会生活中的交换和权力》(1964)、《美国职业结构》(1967,与O·D·I)uncan合著)、《不平等性与异质性》(1977)和《机会结构》(1994)。  布劳的学术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并且超出了社会学的范畴。他对正式组织的研究有开拓性的影响;他对阶层的研究给该领域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他对交换理论的研究至今仍是学者们研究微观与宏观社会结构二者联系的一个关注点;而他晚年致力于发展的则是一整套关于社会结构的正式理论。  至今为止,布劳已获得多项荣誉。他是美国文理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成员,曾担任美国社会学学会年的主席。美国社会学学会已授予他索罗金奖(1968)、杰出学术奖(1980)、社会学界杰出服务奖(1981)和杰出学术事业成就奖(199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公爵布劳缪克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