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采用2000 的峰值极限压应变与峰值实际实验结果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

基于超高速DIC方法的近距侧爆破地铁隧道应变场分析--《矿业科学学报》2018年01期
基于超高速DIC方法的近距侧爆破地铁隧道应变场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基于μ-CMOS传感器技术的超高速摄像机,通过对药包以及同步控制器触发能量的设计,实现了多炮眼同步加载,完善了超高速DIC实验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模型实验,获得了近距侧爆破地铁隧道应变场的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同侧炮眼爆破与邻近隧道应变波传播特征、炮眼边界条件相关;不同位置炮眼爆破产生的应变波对于隧道周围特征点的作用不同;其压应变峰值高低比相差超过4.5倍;邻近隧道一侧爆破应力集中部位依次是迎爆侧直墙、拱腰交汇处、隧道拱顶、底板中心处。
【作者单位】:
【分类号】:U231.3;U455.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薛里;孙付峰;施炎龙;韩会会;孙超;;[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杨小林;侯爱军;;[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余永强;文广超;;[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刘辉;;[J];建筑;2013年04期
邵根大;;[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年06期
杨选择;;[J];民营科技;2012年09期
黄江艳;白海峰;;[J];山西建筑;2013年13期
朱永全;何本国;;[J];铁道建筑;2008年10期
吴涛;彭立敏;翟旭东;;[J];现代隧道技术;2009年06期
朱超嵩;;[J];上海地质;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杰;刘智远;闫鸿浩;王小红;;[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桥;[D];贵州大学;2016年
刘杨;[D];天津大学;2006年
肖文芳;[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屈威;[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陈龙;[D];山东科技大学;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双轴压—压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实用破坏准则试验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双轴压—压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实用破坏准则试验研究
【摘要】: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可广泛使用的高层建筑、桥梁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中,混凝土都处于明显的多轴应力状态。作为工程应用的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获得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本构关系则是建立规范化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双轴压-压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进行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在不同应变比下的双轴压缩试验,测量了其双轴压-压应力-应变关系,观察了试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通过对其破坏形态的分析,活性粉末混凝土在不同应变比下双轴压-压的破坏主要分为片状劈裂、从片状劈裂向斜剪破坏过渡以及斜剪破坏三种形态。
(2)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在不同应变比下的强度性能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主轴抗压强度,水平轴抗压强度,应力比随应变比变化的规律,并且得到活性粉末混凝土双轴压-压的强度包络线,结果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双轴压-压状态下的强度提高程度随应变比不同在46%~61%之间变化,并且活性粉末混凝土双轴压强度包络线与Kupfer强度包络线的形状极其相似。
(3)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在不同应变比下的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应力-应变全曲线特征,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随应变比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粉末混凝的双轴压-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线性阶段占上升段的95%左右,远远大于普通混凝土受压的线性阶段长度,并且其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在双轴压-压状态下均较单轴受压时有明显提高。同时,基于Ottosen本构模型,提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双轴压-压的本构关系,可用于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的全过程分析。
(4)通过定侧压和等比例两种加载路径进行双轴压试验,对不同加载路径对二轴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定侧压加载下破坏形式为斜剪破坏,并且强度、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均小于等比例加载所得结果。
(5)根据试验结果,修正了Kupfer-Gerstle中的参数,建立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双轴压-压实用破坏准则。以铁路32m槽形梁为例,提出了考虑多轴受压的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TU52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晓;郝文秀;白永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宋玉普,沈吉纳,靳国礼;[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宋玉普,于长江,覃丽坤,张众;[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覃丽坤,宋玉普,张众,于长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覃丽坤;宋玉普;姚家伟;张众;;[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毕巧巍;杨兆鹏;铰全;汪辉;;[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何振军;宋玉普;;[J];工程力学;2009年02期
周一桥,杜亚凡;[J];国外桥梁;2000年03期
董毓利,樊承谋,潘景龙;[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张盛东,邵正飞,潘景龙,樊承谋;[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原海燕;[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波;[D];湖南大学;2002年
马亚峰;[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忠;[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石开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杨彦克;陈辉;宋登富;潘绍伟;叶跃忠;李固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刘晓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黄亚娟;赵均海;田文秀;冯红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于秋波;刘立新;谢丽丽;胡丹丹;冯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林沂祥;郑廷银;蔡万军;陈志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管品武;郭海峰;雷士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刘晓红;李鸿芳;雷光宇;;[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薛刚;张晓斌;李奉阁;;[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立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陈超;金凌志;谢旦;;[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苏文丽;富立彬;李随敏;郑来国;;[A];发展重载运输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建设——铁路重载运输货车暨工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工务部分)[C];2011年
殷晓波;徐升桥;张世基;;[A];发展重载运输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建设——铁路重载运输货车暨工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工务部分)[C];2011年
路德春;姚仰平;杜修力;龚秋明;张在明;;[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熊益波;胡永乐;徐进;陈剑杰;;[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张若棋;丁育青;汤文辉;;[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毛毳;史宇;钟晓梅;张前进;朱敢平;李养平;范峥;王建新;马振江;王荔平;;[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言志信;叶振辉;刘培林;;[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郑全平;周早生;张拥兵;孙桂娟;牛小玲;;[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韩强;[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朱昌宏;[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左志亮;[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劳晓春;[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吴静;[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郭猛;[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石建光;[D];上海大学;2011年
罗浩;[D];中南大学;2011年
李整;[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凤莲;[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赵庆;[D];郑州大学;2010年
李甲甲;[D];郑州大学;2010年
杨明林;[D];郑州大学;2010年
肖志龙;[D];郑州大学;2010年
张爱霞;[D];郑州大学;2010年
侯宇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孟顺意;[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张阳;[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雷鸣;[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倍雷,宋玉普,赵国藩;[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4年01期
闫志刚,阎贵平,吴萱;[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余自若;阎贵平;张明波;;[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汪承璞;[J];宝钢技术;1994年04期
黄薇,陈进;[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0年02期
施韬,陈宝春,施惠生;[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杨汛;张绍麟;;[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蔡华炳,裴若娟;[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谢友均,刘宝举,刘伟;[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方志,杨剑;[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光杰;刘培文;;[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淑玲;[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张明波;[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波;[D];湖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施韬,叶青;[J];新型建筑材料;2003年05期
王震宇,陈松来,袁杰;[J];混凝土;2003年11期
姚启均;[J];建材工业信息;2003年05期
张燕;[J];河南建材;2003年04期
肖瑞敏,龙广成;[J];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任望东,段英丽;[J];中外建筑;2004年03期
龙广成;[J];混凝土;2004年10期
张立军;安明喆;阎贵平;季文玉;王军民;;[J];商品混凝土;2004年03期
梁小燕,阎贵平;[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11期
肖燕妮,王耀华,毕亚军,陆明,韩军,张宏梅;[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光杰;刘培文;;[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孙伟;刘斯凤;赖建中;林玮;;[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孙伟;刘斯凤;赖建中;林玮;;[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覃维祖;;[A];吴中伟院士从事科教工作六十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张立军;安明喆;阎贵平;季文玉;王军民;;[A];首届商品砼大会论文集[C];2004年
原海燕;安明喆;贾方方;余自若;;[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宋少民;未翠霞;;[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宋少民;未翠霞;;[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贾方方;贺奎;安明喆;;[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赖建中;孙伟;;[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方方;[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李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刘红彬;[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原海燕;[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王立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志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闫建平;[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王子玮;[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秦鑫;[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刘建忠;[D];重庆大学;2001年
杨吴生;[D];湖南大学;2003年
余清河;[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上官玉明;[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刘畅;[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苏建杰;[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基于弹塑性损伤模型的岩石加卸载计算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年01期
基于弹塑性损伤模型的岩石加卸载计算研究
【摘要】:基于经典弹塑性理论,引入损伤因子,综合考虑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与损伤演化,提出一种各向同性弹塑性损伤耦合模型。根据以上理论编制有限元计算程序,较好地描述了岩石在不同加卸载路径中的应力-应变特性。通过程序模拟计算,具体结论如下:在常规路径加载中,岩石的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均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在卸围压路径下,残余应力受初始围压影响较小,但侧向应变与体应变有着明显的增加。轴向荷载的提高使岩石损伤值增加,卸围压过程中最大损伤因子均大于同等初始围压下的常规路径试验。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TU4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宏松;刘成禹;张晓彤;;[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李明田;李术才;杨磊;张宁;;[J];实验力学;2009年01期
衣永亮;曹平;蒲成志;;[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张均锋;祁涛;李正国;;[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奚正志;周占波;陈洪;;[J];山西建筑;2008年05期
宛新林;聂细江;席道瑛;;[J];实验力学;2010年03期
任隽;陈东柏;戴王强;陈运平;潘纪顺;;[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3期
罗荣;曾亚武;曹源;黎玲;;[J];岩土力学;2012年12期
莫宣学;[J];地学前缘;1994年Z1期
谢强;谢海峰;王志;;[J];山西建筑;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亚武;赵震英;陶振宇;;[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孙钧;潘鼎元;;[A];岩石力学新进展[C];1989年
雷冬;余快;李昂;邵国建;任青文;;[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俞茂宏;昝月稳;张永强;胡小荣;;[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李银平;王元汉;;[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赵吉坤;;[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杜春志;刘卫群;茅献彪;;[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尤明庆;苏承东;申江;;[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于广明;潘永战;王国艳;;[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孙钧;;[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新保;[D];重庆大学;2015年
李文;[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李宏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李清;[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周成;[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晗;[D];山东大学;2015年
丁严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白象元;[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李瑞;[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杨凡;[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伍杨;[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吴涛;[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张丽娜;[D];长安大学;2016年
段艳平;[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陈哲浩;[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凝土峰值应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