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敬老院与养老院的区别敬今年加多少

养老您现在的位置: >
今年宜宾将建设18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四川新闻网
  宜宾今年将继续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资料图)
  宜宾新闻网3月21日讯(记者 李清凌)3月21日,记者从宜宾市民政局获悉,,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强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巩固和提高床位使用率和集中供养水平,建设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8个。
  今年,我市将继续推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工作,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2500张,维修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2250张,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8个;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支持长效机制,为127370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独居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支持。
  同时,我市还将推动建立适度普惠性儿童福利制度。逐步建立儿童分层分类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孤儿保障和服务政策。继续实施好“明天计划”、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等儿童救助项目。
  原标题:今年宜宾将建设18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标签:宜宾,五粮液,宜宾燃面,蜀南竹海,兴文石海,长江,酒都,宜宾
│Copyright 2010 - 2011 . All Rights Reserved农村养老方式三十分钟内追加一百分怎么看农村养老方式啊 和意识啊
对现阶段农村养老方式的探讨(1) 10:37摘要:农村的稳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稳定,而养老问题与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农村地区也出现了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固有的道德体系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发生冲突,农村养老方式在传统文化与现有经济水平之间难以平衡,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农村实情的养老方式,对于农村的稳定将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养老方式
自我养老Absptract: At present, peasant still one huge colony in Chinese, steady relation whole stability of country of countryside, and support parents the question concern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tability and agriculture of the rural order directl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of child-bearing policy of the plan, the inclination which the family miniaturizes will appear rapidly in the rural area with most old population in China. Meanwhile, such factors as the flow , decline of rural moral concepts of younger generation from rural laborer to city ,etc., all these make traditional family support parents the form face the severe challenge. The inherent ethical system conflicts with emerg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goods, countryside support parents way to be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xisting economic level difficult with balanced, seek a kind of the pension system which suits China's rural situation , will be signific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Value of " Family is it combine with social pension to support parents, realize countryside that oneself support parents support parents system of ensuring gradually. " is it accord with of our country reality of countryside already to make a reservation, it is easy to operate and implement again.Key words: Family support of old age
Socialization of old age support
Own support of old age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农村最主要的养老形式,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效率低下的农村自然经济正逐步被高效率的新经济形式所替代.农民观念在发生变化,农村家庭规模逐渐变小,农村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家庭赡养的功能在逐渐退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求一种适合中农村实情的养老方式,对于农村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研究农村养老方式的重要意义中国老人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老人的比例占中国人数的大部分.农村的稳定关系着社会的稳定,老人这一个大群体的稳定又关系着农村的稳定,所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找到符合现代农村的农村养老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在中国已有百岁以上的老人1.78万人.在中国人口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成为增长最快的一个群体.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从768万增加到了1199万,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56%,远远高于中国老年人口和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同时,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的趋势更加快速.预计到2020年,中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增加到2700万,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3%上升到19%.[1]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国家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推测,我国到达2030年,全国城乡岁以上老人将占全国人口的确23-25%,农村60岁以上老人比例会更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特别是老龄社会的到来,农民的传统养老观念即家庭养老,现在已经很不适应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单纯依靠子女赡养老人存在很大的问题,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老有所养的问题.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 二、研究方法和途径为了了解农村养老现状,以探讨现阶段适合农村实情的养老方式,我从大尧村的一百多位老人中随机选取了一部分老人,对他们进行访谈,通过文献综合和实地访谈的方式,以了解该村的养老现状. 三、大尧村的养老现状及其分析笔者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其养老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该村有120位超过55岁的老人,其中有106位老人是靠子女养老,占该村老人的88%,他们和子女住在一起,子女为他们提供日常需要和生活照料.家庭养老分为合居式家庭养老和分居式家庭养老.1、合居式家庭养老是儿女和老人吃住在一起,这在该村的家庭养老中占有52%的比例.老人的吃穿,日常起居都会照顾的很周全.家庭本位的文化使得家庭的赡养功能发挥到了极至,合居式家庭养老的形式从古代被延续下来.人们对这种形式的存在和认识已很习惯,被社会公认为传统美德.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老人都是同子女包括已婚子女甚至孙辈、曾孙辈住在一起,喜欢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尤其是老人,喜欢“子孙满堂”.农村老年人与成年子女住在一起的原因很多,除了由于我国具有尊老养老的传统和老少同堂合家欢的家庭观外,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也还是由于经济原因.老人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在经济上只有靠子女供养,同时子女也需要老人帮助料理家务及照顾孙辈,也愿意与老人住在一起.所以,合居式家庭养老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一直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养老方式. 2、分居式家庭养老也较多.农村老年人除了跟子女住在一起外,还有一部分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分户居住,由子女提供老人的生活料理.但即便如此,其中很多家庭仍是“分而不离”,老年父母家庭与成年子女在生活和感情上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老人与子女分开住,是因为身体还算强壮,一旦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时,就会和子女合居一起,回归合居式家庭养老.大部分子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舆论的压力,都会很好的照顾自己的老人,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其实在里面起很大作用.(二)集体养老在大尧村中,有4位是靠集体养老,占该村老人的3%,这些老人是村里为他们提供粮食和钱,并定期派人去看他们,组织人员给他们洗衣服,做饭.但这些人员并不是照顾老人的专业人员.村里的敬老院是一排小瓦房,破旧不堪,老人不愿住到里面,宁愿住在自己的以前的房子里,村委就把他们的家当成了临时的敬老院.对于该村的敬老院,大多数老人敬而远之,村里多数老人进不了敬老院.原因是如下:第一,敬老院条件差,老人不愿意住进敬老院,农村敬老院本身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农村养老社会化的进程.
第二,受传统舆论的影响,子女碍于面子,也不愿让自己的老人住进敬老院.第三,进入敬老院的条件严格.其中,敬老院住房条件差,是敬老院人数少的最主要的原因.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
兜住“底” 保好“面” 可持续 江苏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江苏省于198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目前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424.7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8.9%。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镇,“老人村”现象十分突出。老年人已成为农村常住人群的主体,占农村常住人口的70%以上,看房子、看田头、看孙子构成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为了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江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从“十一五”开始,将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建设重要内容,探索出了一条兜住“底”、保好“面”、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一、兜底农村五保、困难老人,推进农村敬老院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从2005年起,江苏连续8年实施农村敬老院“关爱工程”建设,省财政共投入9.38亿元,带动社会投入23亿余元,农村敬老院条件得到大幅改善。随着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许多健康五保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一些地方出现了集中供养不升反降、供养床位“供大于求”、养老资源闲置的现象。与此同时,农村失能老人增多,迫切需要解决。为化解农村养老难题,充分发挥农村敬老院优质资源在社会养老中的骨干作用,江苏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管理的意见》,推动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升级。
  (一)提档升级,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水平。为使五保老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江苏强化了五保兜底措施。一是建立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从2008年开始,苏南、苏中、苏北分别按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45%、50%确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目前全省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人均标准分别达到5364元/年和4350元/年。二是改善就医看病条件。将五保老人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范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绿色通道,定期上门巡诊,条件具备的中心敬老院还设立了医疗点。三是不断丰富精神生活。配套完善各项功能设施,满足五保老人学习、娱乐、健身等需求,推动农村敬老院由保障五保老人基本生活向保障五保老人精神颐养转变。
  (二)对外开放,满足社会老人需求。农村敬老院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五保群体的数量逐渐萎缩,供养床位出现空余。为充分发挥敬老院优质养老资源的作用,江苏探索出三种形式,把政府的公共资源用于保障最需要、最困难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一是建中心敬老院,腾出乡镇敬老院用于社会养老。启东、句容等市统筹中心敬老院建设,实施分片集中供养,腾出的床位用于服务生活困难的失能老人。启东市兴建8所中心敬老院,将全市所有五保老人就近集中,中心敬老院为市民政局下属事业单位,内设医疗服务点,是医养一体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养老机构。腾出的24个乡镇敬老院全部用于建设农村老年关爱之家,收养社会老人。二是在敬老院内划养老专区,腾出部分区域用于社会养老。泗阳、滨海等县针对社会老人不愿和五保老人一起生活的情况,一方面,在敬老院内划分“敬老”和“养老”专区,“敬老”专区用于供养五保老人,“养老”专区用于收养社会老人,各区单独开伙;另一方面,在敬老院外增挂养老中心牌子,明确社会养服务中心的地位。三是向社会公布剩余床位,接收社会困难老人入住。在老年人观念比较开明的地区,农村敬老院直接向社会公布剩余的床位,符合条件的困难老人提出申请,乡镇进行评估,社会老人与五保老人共同生活。
  (三)拓展内涵,提升综合功能。按照将农村敬老院打造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要求,江苏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管理力度。一是加大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三有三能六达标”的要求,对全省农村敬老院进行改造,确保到2015年,农村敬老院具备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紧急呼叫、安全援助和社会参与等功能。二是增强康复护理能力。按照1:10的比例配齐工作人员,对不能自理的老人按1:6的比例配备护理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员,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三是拓展内涵。利用敬老院的先进设施和服务理念,增强农村敬老院的培训、管理功能。对区域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及其他养老机构提供专业指导;组织培训农村养老护理员队伍,如农村老年关爱之家的护理员等。使农村敬老院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养老效能进一步放大。
  二、破解农村高龄独居、空巢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难题,推进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建设
  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使需要护理的高龄独居、空巢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得到更好的关爱,江苏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养老资源,依据“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社会参与、政府扶持”的建设原则,按照“集中居住、村建养老区,整合资源、村办养老院,利用民产、家办托老所”的基本思路,因地制宜地选择建设形式,2012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农村老年关爱之家项目建设,使农村高龄独居、空巢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既有养老的去处,又住得起、住得安心,做到离家不离村、村中享天伦。
  (一)集中居住,村建养老区。赣榆县、张家港市、江阴市等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集体统一建设老年住房,每户“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格局,配套各项老年服务设施,老年人免费或以较低费用入住,形成了赣榆式、张家港式、江阴式“三种子模式”。赣榆模式是:村里建集中居住区,为老年家庭提供服务。张家港模式是:村里在居民楼区单设老年人住宅楼,让老年人集中居住在一起。江阴模式是:村里在建设新区时,将一楼统一安排为老年人居住,而二层以上则为老年人子女居住。“各户开灶做饭、互助抱团养老”,老年人既保持着原有的“家”的生活方式,又方便集体、子女和老年人互相之间的照顾。该模式得到民政部李立国部长的充分肯定。
  (二)整合资源,村办养老院。江苏各地利用农村的闲置房产、土地等资源,采取村集体建、村和个体合资建、成功人士回报家乡无偿建和个人独资建等多种方式,打造成小型养老院,安排服务人员专门照料或者老人之间互相照顾、互相服务,以解决本村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和不愿入住乡镇敬老院的五保老人的就近养老问题。睢宁县创造了“政府提供庭院、免费供水供电、老人自带米面、自己生火做饭”的空巢老人集中居住、互助互爱的村办“养老院”,既减少了政府投入,节省了公共资源,又解决了社会养老问题,老百姓满意,老年人高兴。睢宁县岚山镇胡集村老年关爱之家,入住了44位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人,年龄最大的84岁,有6人身体长年有病。他们成立了生活组、蔬菜组、环保组、文体组等,实行自我管理、互助服务,使子女放心外出务工、经商。
  (三)利用民产,家办托老所。江苏一些地区农民利用自家的房子或租赁当地的空余房产,办起家庭托老所,照顾附近地区的老年人。这类看似简单、简陋的家庭托老所,却备受老人的欢迎。在连云港新浦区、灌南县、启东市、海门市、张家港市和泰州市等地,家庭托老已成为一种养老新业态。连云港市新浦区新南街道的9所家办“托老所”,没有要政府一分钱,却承担起社会责任,照顾150余位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形成了“家庭托老一条街”,其影响力正向周边扩展。
  三、解决农村健康自理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推进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为解决农村面广量大的健康自理老人的养老问题,江苏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让农村老年人也能享受到社会服务。
  一是“一助一”帮困服务。针对农村老人居住分散的特点,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更多地发挥了管理功能。海安县为照顾好农村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探索出一条“一助一”关爱之路,即: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织、就近确定服务人员邻里服务。由政府确定需要购买服务的对象,在服务对象周围筛选志愿提供服务的人员,在自愿的基础上,服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对象签订三方协议,并按协议规定的内容提供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半月回访、检查一次,确保服务质量。该县首批600余位农村分散供养的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老人和80周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从中获益。
  二是“虚拟养老”服务。为满足农村居家养老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江苏在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虚拟养老院”,通过“虚拟养老院”的数字呼叫平台,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盐城市盐都区通过“虚拟养老”呼叫平台,将全区287个社区的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联合成一个整体,并组织后台信息员学习民生政策,群众从政策咨询到应急服务,都能得到及时解决。苏南等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社会事业发达的地区,采取了专业化社会组织运作的方式,南京通过向社会招投标等方式,引入了“爱德基金会”、“上海屋里厢”、“快易洁”、“美特康”等专业社会组织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三是“精神养老”服务。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孤单、精神孤独等问题,江苏从2010年起,利用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阵地,在农闲季节开展“舞动乡村”活动,通过跳舞、唱地方戏等活动形式,把农村空巢老人有效地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出台了《关于推进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温暖空巢”、“心灵茶吧”、“校园争辉”和“舞动夕阳”项目建设,不断探索推进老年精神关爱新措施,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四是“安康关爱”服务。针对老年人意外伤害风险加大,因意外伤害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矛盾纠纷呈现上升趋势,给老年人及家庭带来很大压力的实际情况,江苏省自2012年起在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中推广实施以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安康关爱行动”,使老年人除了家庭保障、社会保障之外,又多了一种商业保险保障。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承保老年人280余万人,承保覆盖率超过19%,今年以来赔付金额达2000余万元,惠及10万余家庭。
  目前,江苏省已建成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863个,占全省农村社区总数的45%。省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每年投入4亿元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向苏北和农村倾斜。全省62个县(市、区)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南京、苏州、镇江等地出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服务组织评定标准和服务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使需要服务的困难老人、重点优抚对象、荣誉老人等得到政府资助性或奖励性服务。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农村养老,路在何方
.cn  奉化新闻网  
16年03月28日 08:06
  加强农村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是改善当前农村机构养老服务对象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市区各养老机构已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而农村市场基本上还是待开发的&处女地&,导致目前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并存现象。本期民生会客厅,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农村养老服务的话题。
  主持人:方叶
  本期嘉宾:范密芬 市民政局老龄办副主任
  傅志国 市政协委员、滕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钱小龙 大堰镇傅氏敬老院负责人
  沈盛川 莼湖镇新乐养老院负责人
  陈婆婆 岳林街道居民
  &秀姐& 网友
  农村养老市场: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并存
  主持人:我市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现状如何?
  范密芬:目前,我市有养老机构23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2家,民办11家,建成养老床位3710张,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3.5个。全市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309家,其中社区32家,行政村277家,服务站数量覆盖全市80%以上村(社区)。目前,全市公办敬老院正在开展新改扩建工程,岳林、松岙、大堰敬老院建设工程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前可全部完成。
  傅志国:我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进一步加剧,2015年,我市总人口48.3万人,60岁以上老人11.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3.6%,同比增加1.22%。可见,养老形势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专业化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实质性服务工作内容单一,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钱小龙:我们敬老院现在共有73个床位,65名老人,其中40名是五保户人员,25名自费。大堰镇单是五保户老人就有200多个,可谓供不应求,现在敬老院正在扩建,建完后可增加35个床位。
  沈盛川:目前农村养老机制的构建与农村老龄化的趋势很不适应,早已不能满足农村的养老需求。我们是一家民办养老院,共有130个床位,目前拥有3名护理员,居住了30多名老人。
养老机构:设施落后等导致空床率高
  主持人:我市养老机构为何会出现资源闲置现象?运行中存在哪些困难?
  范密芬:目前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主要以一般的生活照料为主,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具有康复护理功能的养老机构相对较少,我市就一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文芳老人护养园。另外,供给与需求的不配套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闲置。
  傅志国:许多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设备简陋,服务内容单一;专业人员缺乏,很难满足老年人的日间托管、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等需要。
  陈婆婆:由于资金不够,一些敬老院的房屋年久失修,室内日用设施陈旧、破损,使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那里的宿舍条件还没家里好,业余生活又贫乏,我只好又搬回家里住。
  沈盛川:农村养老产业看起来很美,实际运营起来步履维艰。拿地难、配套难、挣钱难,农村民办养老院是微利产业,前期投入大,房子、设施、人员等都要一步到位,后期还要不断追加投入,成本收回来很慢。其次,受客观环境的制约和旧观念的束缚,许多农村老人还对养老院很介意。另外现在安全系数低的非法养老院太多,仅莼湖镇就有10多家。
各方建议:多处入手打造老人的晚年乐园
  主持人: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需求越来越多,该如何实现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傅志国:成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专职机构,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建立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团队,对居家老年人开展经常性的上门服务;加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力度,把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作为一项适度普惠的福利政策。汇集多方力量,扩大社会参与,积极探索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监督的志愿互助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综合体系。
  钱小龙:希望可以多关注老人的文化生活,改进服务设施,例如安装一些健身设施等,增加康复护理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农村敬老院要向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转型发展。
  沈盛川:希望给民办养老机构制定无息贷款政策,维持运营,同时还希望政府能给养老机构多安装一些无障碍设施和健身设施,赠送一些报刊等,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和养老事业的发展。
  &秀姐&:姓&公&的公办养老机构要明确入住对象,回归&保基本、兜底线&本位。另外,还要注重文化建设,多组织些活动,丰富院民生活。
&&&&&&& 主持人的话&&&
  如何护佑农村老年人的孤寂心灵,不能仅停留在&常回家看看&的层面,更应该对社会的综合养老等一系列配套机制进行反思,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拧成合力,才有可能让他们真正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生活。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奉化日报》、《奉化新闻网》上原创稿件
  编辑:
| &&Copyright(C)
.cn All Rights
中共奉化市委宣传部主办 奉化日报社承办 中国宁波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浙新办[2005]31号&&蒙阴召开农村养老敬老工作会议 部署养老敬老工作
字体:[][][]
  3月26日,临沂市蒙阴县召开了全县农村养老敬老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全县农村养老敬老工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永凤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宣传部、民政局、文明办等部门负责人,各乡镇街区宣传委员、分管负责任人、民政办主任。会前,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旧寨乡殷家岭村、马家良村、坦埠镇诸夏村三个村的养老敬老现场,会议对推进全县农村养老敬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旧寨乡殷家岭村养老敬老工作展示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养老敬老工作的重要意义。抓好农村养老敬老工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的要求,是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农村贫困老人脱贫的要求。
王永凤部长入户详细了解养老敬老情况
坦埠镇诸夏村养老公示栏
与会人员实地观摩养老敬老现场照片
  明确要求,扎实做好农村养老敬老工作。要抓好养老敬老理事会建设,做到管理“有组织”。各乡镇街区要在各村居全部建立养老敬老理事会。要抓好老年人信息档案建设,做到管理“全覆盖”。对农村7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虽不到70周岁但需要纳入赡养范围的老人进行建档立卡。要抓好赡养协议签订工作,做到管理“有章程”。结合实际,签订养老敬老赡养协议。要抓好检查考核工作,做到管理“常态化”。村居养老敬老理事会负责本村日常养老敬老工作进行监督执行,每户老人发放一份《养老敬老情况亲情记录簿》,由老人子女每月一次统计填写,理事会成员每月或每季度至少督促检查一次,具体核实养老敬老赡养协议履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检查情况通过公示栏进行公开。
  加强领导,确保农村养老敬老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要在3月底前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全镇工作推进会,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各村居要在4月底前认真落实好养老敬老理事会成立、村规民约制定宣传、赡养协议签订实施等各项具体任务。要建立起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将农村养老敬老工作作为乡村文明行动和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县对乡镇综合考核。要加强新闻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绘制孝文化墙、发放宣传画、文艺演出、儒学文化传播等多种形式,加强孝道教育。(蒙阴县文明办)
责任编辑:全逸先
主办单位: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敬老院与养老院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