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p适用于测水的压力与高度的计算吗?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300题:压强_中考
&&&&来源:河北博才网&&
第五单元& 压 强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
&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
&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解析】这是一道密度和压强综合题,能力要求较高,要求灵活运用质量、密度、压力、压强等
&知识来综合分析。由题干和图可知,甲和乙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即得到对地的压力相 等,甲的底面积较小,故甲的压强比乙大。为了使甲和乙对地的压强相等,在不改变甲和乙受力面积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两种情况分析:当压力都加大时应该是乙增加的 压力比甲大;当压力都减小时应该是甲减小的压力比乙大。A选项的结果是甲和乙 对地的压力增加量一样大,故仍然是甲的压强较大;B选项的结果是甲增加的压力比 乙还大,使甲对地的压强比乙更大;C选项的结果使甲和乙对地的压力减少的一样 多,仍然是甲的压强较大;D选项的判断要先根据密度知识得到甲的密度比乙大,当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时,甲切去的质量比乙大,故甲的压力减小的多,有可能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例2】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 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 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 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则一定是(& )。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解析j这是一道密度与液体压强及浮力的综合题,要灵活运用密度和液体压强及浮力的知 识分析判断,属于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由题中&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 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po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和液体深度^相同,则液体密度ID也相同;根据公 式F= pS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 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 的压力相等&,即FIA=F'B,也就是液体对A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比B大,而液体对 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是因为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球有浮力缘故(力作用是相互的),即 甲球受到的浮力比乙球大,根据公式F浮一Po液V排g得到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
【例3】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所示。 .& 物体A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8千克。求:
&(1)物体A的质量;
& (2)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
&(3)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截取物体,并通过一定 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 是否可行,若认为可行,计算所截取的长度。
& (选填&行&或&不行&)
从A的右侧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B的上表面
分别从A、B的右侧按相同的比例截取一部分长方体,
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
&计算过程: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密度和压强的知识的能力,并对考生的计算能力有较高 的要求,第(3)小题为压轴题,通过计算做出判断并列方程求得结果。
【答案】(1) mA=PAVA=0.8&10^3千克/米^3*02米&0.1米&0.1米=16千克
&(2)G=mg=8千克&9.8牛/千克= 78.4牛
&(3)判断方案一是否可行,要比较A、B未截取时对地面的压强。
&pA&FA/SA&GA/SA&pAghA
&-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O.l米
&pB一FB/SB&G/SB一78.4牛10. 08米2- 980帕
&&.&pA&pB.&,方案一不行。
&根据方案二,按照相同比例截取。设从A右侧截取的长方体底边长为z米,则 从B右侧截取的长方体底边长为2x米。 截取部分叠放到对方剩余的上方后有& pA&=pB& 即FA,/SA/一FB//SB/ (GA剩+Gb切)/SA剩一(Gb剩+GA切)/sb剩(PASA剩&hAg+pBSB切&HBg)/SA剩'=(pbsSB剩&hBghBg+PASA切'h Ag)/SB剩' 方程两边消去g后,代入相关数据有
&[800千克/米3(0.2米-x)&0.1米&0.1米+500千克/米3&2x&0.2米& 0.2米]/[(0.2米-x)&0.1米]一[500千克/米3 (0.4米- 2x)&0.2米& 0.2米+800千克/米3&z&0.1米&0.1米]/[(0.4米- 2x)&0.2米] 解得& z -0. 01米
&切去的比例为0. 01米10.2米&100%=5%
&即分别从A、B的右侧按各自原来底边的5%比例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对 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即可得到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此题还可以设比例系数来做,即设A、B分别截取各自底边长的K倍放到对方 物体上,请你试一试。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解法吗?
【例4】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p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运用公式p一砉一警,计算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
& 槽中液体密度
p/(103千克/米3)
& 管口面积
S/(10-4米2)
优/(10-3千克)
&管内水产生
&的压强p/帕
(1)在此实验中,经分析得出,当薄片恰好脱离管口时,薄片处管外液体的压强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选填&等于&或&小于&)。
(2)各组同学分析了本组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组同学由实验序号& 初步得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甲组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 判断:玻璃管的粗细与本实验研究结论的获得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三组同学互动交流,分析实验序号1、5、8的数据,发现液体内部的压强(Pi、Ps、p8)与密度(P甲、PZ.、p丙满足关系 ,可以归纳得出的 初步结论:相同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4)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的比值 是一个定值。
【解析】做实验题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的目的,实验题的设计都是围绕这个目的来进行的,你的 分析和归纳也要针对这个实验目的。本题属于数据表格题。分析表格类实验题时,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牢记题目的开头语,明确实验的目的; 二是理顺实验的过程(次序);三是分析记录数据设计的物理量及数据的特点,有哪些 量是相同的,哪些量是不同的;四是分析题目设计的问题特点并进行比较,正确的方 法是要把题目的问题全部看完才能回答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从问题的前后关系上 得到启发或答题的技巧,避免匆忙回答而偏离题意。本题第(3)小题要注意&满足关 系&,关系即指相关量的大小关系,用式子表达;第(4)小题要呼应题目,与题目开始的目的要一致。
【答案】(1)等于(2)5、6、7;无关(3)p1:Ps:p8&P甲:P乙:p丙(4)液体密度和深度 的乘积
&121.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压力,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是使物体表面 发生变化,压力很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 很显著(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而 上受到的压力很大,则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一定很显著,所以物理学中建立了 概念,用来反映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
&122. 80帕一 牛/米z。一张报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平桌面的压强约 帕。若把报纸撕成2份,平摊后,则每一份对水平面的压强约 帕。
&123.重为600牛的中学生单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产生的压强是 帕,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 一。
&124.住宅小区里有用小石子铺的路,穿着软底鞋或光着脚走在上面可以健身,它的原理是:脚与石子接触面积____,____增大,从而对脚底的刺激增强。
&125.放在水平桌面上没开封的一瓶可乐(未装满),如将它倒置,液体对瓶盖的压强比对瓶底的压强 ,其原因是 ,同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也增大了,其原因又是 .。
&126.著名的____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实验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毫米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 帕。
&127.质量相等的木块和冰块(木块的密度为600千克/米3,冰块的密度为900千克/米3)漂浮在水中,则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冰块排开水的体积,木块受到的浮力 冰块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8.使体积为1分米s的长方体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它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20牛,它受到水向下的压力是 牛,使长方体下沉到某一深度,它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30牛时,它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是 牛。
&129.把体积相同的两个实心铜球,分别浸没在水和煤油中,受到浮力较大的是在中的铜球。铜球的一半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重力为0.4牛,铜球受到的浮力为 牛。当铜球全部浸入水中后,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牛。
&130.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质量相等。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将两个正方体都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底面均不超出桌面):它们对桌面的压力F甲____F乙,对桌面的压强声甲____ 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1.A、B两容器中装有相同质量的水,A容器的底面积较大,如图所示,则水对A容器底面的压力 水对B容器底面的压力则水对A容器底面的压强 水对B容器底面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2.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此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76厘米。如果将玻璃管向上稍提起一些(管口未露出水
面),则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 ;如果将玻璃管稍微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在管的上端凿一个小孔,则管内的水银将.....,.,,...........................一C'
&133.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等,底面积不同的物体,放在松软的沙面上,沙面的凹陷程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沙面凹陷程度最大的是 ,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最小的是____。
&134.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满某种液体,若将其倒置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将&&,压力将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将 ,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35.如图是研究圆柱体对水平沙面的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图中圆柱体由同种合金材料制成,圆柱体的高度ha=hb &hc,底面积Sa=S。&Sb。观察图中现象及相关条件:
&(1)分析比较图a和图b,可初步得出结论:&&O
&(2)分析比较图a和图c,可初步得出结论:&&O
&136.平放在课桌上的物理课本对课桌的压强约为(& )。
&A.8帕B. 80帕C. 800帕D.8 000帕
&137.一个人先在水平地面上走后又站立在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压强是(& )。
&A.压力、压强均不变B.压力、压强均变小
&C.压力不变,压强减小D.压力减小,压强减小
&138.将质量相等的铅球、铝球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球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大B.铅球对地面的压强一定大
&C.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一样大D.铝球对地面的压强一定小
&139.计算压强的公式有P=F/S和户一togh,关于这两个公式的适用范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式都普遍适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瓣B.p=F/S普遍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但p=Pgh -般适用于液体
&C.p=F/S只适用于固体,p=twh -般适用于液体
&D.p=F/S只适用于固体,P=pgh普遍适用于固体、液体
&140.如图所示,甲、乙两只试管中装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液体高度相同,则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关系是( )。
&A.甲一定大B.乙一定大
&C. -样大D.无法确定
&141. -物体重为5牛,若将它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3牛的水,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 )。
&A. -定等于5牛顿B. -定等于3牛顿
&C.可能是2牛顿D.可能是4牛顿
&14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用线吊着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已知甲铁球的体积大于乙铁球的体积,那么甲球和乙球所受浮力大小是( )。
&A.甲球大B.乙球大
&C.甲、乙球一样大D.无法比较
&143.如图所示,用纸片把盛满水的杯子的口盖严,再使杯口向下,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这是因为( )。
&A.纸片很轻
&B.空气对纸片有向上的浮力
&C.水把纸片粘住了
&D.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
&144.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甲装水,乙装酒精,此时量筒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现将体积相等的铝块、铁块分别浸没在甲、乙量筒中且无液体溢出,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
&A. p甲&p乙B. p甲=p乙C. p甲&p乙D.无法判断
&145.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使三个正方体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力F甲、Fz,、F丙的大小关系是(& )。
&A.F甲&Fz&F丙B. F甲=Fz=F丙
&C. F甲&F乙&F丙- D.以上都有可能
&& 146.下列各种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供列车行驶的钢轨铺在枕木上B.房屋的墙基砌得比墙宽
&C.坦克上装有履带D.刀刃磨得很锋利
&147.将一均匀的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按图所示的中间直线切去
一半,则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及压力将(& )。
&A.密度、压强、压力均减小
&B.密度不变,压强,压力均减小
&C.密度、压强不变,压力减小
&D.密度、压强、压力均不变
&148. -块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
现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块,使其一部分露
出桌面至图乙所示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
力F和压强&R的变化情况是(& )。
&A.F不变,&减小& B.F不变,&增大& C.F减小,р不变& D.F增大,р夕不变
&149.三个铁制的实心圆柱体A、B、C,A重10牛,B重20牛,C重30牛,其高度相同,把它们竖直放置在地面上,比较它们对地面的压强( )。
&A.A最大B.B最大C.C最大D. -样大
&150.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将原来竖直的玻璃管稍微倾斜,玻璃管中的水银柱(& )。
&A.长度和高度都变大B.长度和高度都不变化
&C.长度变大,高度不变& .D.长度不变,高度变小
&151. -个形状如图所示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倒置,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跟原来相比较(& )。
&A.压力不变,压强变大B.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C.压力变大,压强不变D.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152.如图所示是两只容积相等,但高度和底面积都不相等的圆柱形容器,都盛满水且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两容器底面受到水的压强р和压力F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pA&pB,FA&FB' B. pA&pB,FA &FB
&C. pA - pB,FA&FB D. pA&pB,FA&FB
&153. -木块漂浮在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l,它漂浮在煤油上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为V2,则(& )。
&A. -定是Vl&V2,说明水对木块的浮力较小
&B. -定是Vl&V2,说明水对木块的浮力较大
&C. -定是Vl&V2,水对木块的浮力与煤油对木块的浮力一样大
&D. -定是Vl&Vz,水对木块的浮力与煤油对木块的浮力一样大
&154.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
同的水和酒精。现将两个相同材料的实心木球、实心木块分别放
人两个容器内,所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
压强相等。已知木球浸入水中的体积分别为V甲,木块浸入酒精水
中的体积分别为V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 V甲&1V乙B. V甲&V乙
&C. V甲=V乙D.以上都有可能
& 155.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已知两容器内液面等高,且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若要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可(& )。
&A.向两容器内分别倒入相同高度的液体
&B.向两容器内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
&C.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
&D.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
& 156.如图所示?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6牛,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桌面所受到的压力。
&157.如图所示,重为8牛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
&158. -铁块的质量为1.56千克,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这块铁块的体积为
多少?如果把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159.&海宝&是2010年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所示。在点缀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个&海宝&(材质均匀、实心)的质量为4.5&103千克,体积为3米3,与水平地面的
接触面积为0. 15米2,求:
&(1)密度p;
&(2)重力大小G;
&(3)对地面的压强p。
&160. -只底面积为0.01米z的薄壁平底圆柱形容器放在面积为1.4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容器和水的总重力为12牛,容器高为0. 12米,杯中水深为0.1米。求:
&(1)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
&(2)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
& (3)桌面受到盛水容器的压强。
& 161.如图所示,A、B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体积为0. 125米s,B的底面积为4&10-2米2,A的密度为8&103千克/米3,B的重力为49牛,求:
&(1)物体A的质量777,A;
&(2)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pA;
&(3)若要使两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可在哪个正方体上叠放一个重为多少牛的物体?
&162.在探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情景,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得到j ,
&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____。
&163.如图所示,U形管压强计,它是用来研究 的仪器。当压强计金属盒放人同种液体内部的相同深度处的不同方向时,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下表是某同学做该实验的部分数据记录。
& 深度^/厘米
& 橡皮膜方向
& 压强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Ah/厘米
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
(1)根据实验序号1、2和3说明:
&(2)根据实验序号1、4和5说明: 。
& 164.为了探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等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7(或5与8、或1与6与9)等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
归纳得出结论。 甲同学的结论是:当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相同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相同;当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越小,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乙同学的结论是: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同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相同;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____,乙同学的结论____(均选填&错误&、&不完整&或&正确&)。
&165.某同学把重力为4. 41牛、体积为V米3的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分别测量圆柱体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下表记录了有关的实验数据。(p酒精一0.8&103千克/米3)
& 液体的种类
&圆柱体排开
& 液体的体积/米3
&弹簧测力计
&受浮力/牛
(1)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也越大,且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3)试分析实验序号4的数据,产生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的原因(弹簧测力计完好)可能是&&
&(4)试分析实验序号8的数据,产生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的原因(弹簧测力计完好)可能
(5)在表中的两个空格处分别填上相应的数据。
121.垂直形状不一定单位面积上压强
122. 80& 1& 1
&123. 30 000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0 000牛
124.变小压强
125.大& 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压强变大
126.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760& 1.01&100000帕
127.等于等于
128.& 10.2& 39.8
&129.水0.4 0.8
&130.等于大于
131.等于小于
132.不变不变下降
133.不同AC
134.不变变大不变变小
135. (1)材料和高度相同的圆柱体,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相同,与底面积无关
&(2)材料相同的圆柱体,高度越高,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
&156~157.略
158.2&10-4米3& 1.96牛
159.& (1)1.5&103千克/米3
&(2)4.41&104牛
&(3)2.94&105帕
160.(1) 980帕
&(3)1200帕
161.(1)1 000千克
&(2) 39 200帕
&(3)B上放置1 519牛
& 16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 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
& 163.液体内部压强不变
&(1)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164. (1)1与4(或2与5、或3与6与7)
&(2)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
&(3)正确,正确
165. (1)当圆柱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1与2与3(或5与6与7)
&(3)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4)圆柱体碰到杯底
&(5)4.41& 3.51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300题汇总
全国各地2012年中考时间及中考科目汇总表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九大科目试题及答案汇总
最新2012年各地各科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2年各地最新中考招生信息--博才网
微信关注博才网微信号:hbrc-com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您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帮你治愈恐高症 美女纽约摩天大厦屋顶照
贝嫂维多利亚裸腿大劈叉 柔韧性惊人
吉吉小妹紧身泳衣戏水 酥胸半露翘臀性感
曾梦雪初夏写真撩人心 性感清纯自由切换
组图:太甜美!刘诗诗露肩秀腿尽显热带风情
画面太美不忍直视:外国摄影师眼中的高大上中国海军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A.若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表明不漏气
B.若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表明有漏气
C.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增大,则表明不漏气
D.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减小,则表明不漏气
4.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兰亭序》中给周杰伦伴舞弹琵琶的演员都是悬空而坐,十分优美,如
图23甲所示。能达到这一效果的秘密是演员的鞋和绑在腿上的生态支架,当演员坐下时其构造可以简化为图23乙所示,鞋跟和前掌处固定在舞台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鞋和生态支架看成一个整体,地对A处的力比
人身体作用在D处的力小
B.当人坐着往后倾斜时,地板对鞋A处的拉力增大
C.当人坐着往后倾斜时,地板对鞋A处的拉力减小
D.生态支架通过很宽的带子锁在小腿上是为了减小压强
5.如图24所示,A是一个重为G的活塞,B是一个粗细均匀、竖直固定放置的圆筒。用竖直向下的力F1推活
塞A,使其恰能以速度v1匀速向下运动(如图甲),活塞
从金属筒上端移动到下端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1, F1
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若对活塞A施以竖直向上的
力F2 ,使其恰能以速度v2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活
塞从金属筒下端移动到上端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2, F2
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已知F1=G ,P1= 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v1: v2=2 : 1
B. t1 : t2 = 3 :1
C. F1 : F2 = 1 : 2
D. W1 :W2 = 1 : 3
二、综合题(共10分)
6.(3分)小明想研究物体的稳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25所示,他首先制作了甲、
乙、丙、丁四块重相同、除甲底面积较大外其他外形完全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然后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物体不滑动),慢慢转动木板,直至圆柱体翻到,记录此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记录结果如下表。
(1)小明是通过
(2)分析数据
来判断物体的稳度。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可以得到稳度与重心高低之间的关系。 (3)分析小明的实验数据,发现物体的稳度还与
7.(7分)图26甲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圆柱形重物,在整个打捞
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2m/s向右运动。图26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设t=0
(1)圆柱形重物的质量;
(2)圆柱形重物的密度;
(3)打捞前,圆柱形重物上表面所受的水的压力。
期末物理测试题参考答案
A卷(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36分)
16.惯性,重力。
17.马德堡半球, 760,小于。
18. 0.3,3×10-5。
19.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0.压强,大气压力。
21.相等,ρ0gV。
22.1000N 乙。
23.500,50.
24.动,重力势
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8分)
25.(3分)正确画出摩擦力和压力各得1.5分。摩擦力的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心或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上;
压力的作用点应画在斜面上。
26.(3分)正确画出力臂和重力各得1.5分。
注:(1)计算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无单位总扣1分,数据计算前错扣分,后代入出错不扣分。
27.(6分)
(1)P=F/S=mg/S=2.2×10kg×10N/kg/ 4m2=5.5×10Pa
(2分) 44
(2)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3m3=2.3×105N
水(3) 因为P=ρ
28.(6分)
水 所以h=P/ρg=1.5×104Pa/1.0×103kg/m3×10N/kg=1.5m
(1)W总=F拉S拉=F2vt=2.5N×2×0.5m/s×2s=5J
P总=w拉/t=5J/2s=2.5w
(2) η=W有/W总=20N×0.2×0.5m/s×2s/5J=80%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16分)
29.(4分)每空1分,共4分。
(1)当压力一定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1分)
(2)画图(增加压力)(1分)
(3)甲(1分)(若丙图标明是棉布面,则应与乙图相比较) 压力(1分)
30.(6分)每空1分,共6分。
(1)大于(1分) ,B
(2)软管与U形管左支管接触不严密(或漏气)(1分)
(3)不可靠(1分),没有控制液体深度这个变量(1分)。
(4)橡皮膜的方向(1分)
31.(6分)每小题2分,共6分。
(1)83.3%
(2)钩码重 (2分)
(3)不对,因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是一个定值,求平均值无意义。 (2分)
B卷 (共20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未选全得1分,凡有错选均不得分。
二、综合题(共10分)
6.(3分) (1)物件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2)234
(3)物体的底面积
7.(7分)
(1)由公式P=W/t =Fs/t=Fv, 所以F=P /v
在AB段,汽车对重物的拉力为F1= P1 /v1 = 700W/0.2m/s=3500N
在CD段,汽车在对重物的拉力为F3= P3 /v3 = 800W/0.2m/s= 4000N
整个重物打捞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AB段
将重物从水底拉至上表面刚好接触水面。这一过程,G不变,F浮不变,F1不变,
G=F浮+F1 ---------------------------------①
第二阶段:BC段
将重物拉出水面的过程中,G不变,F浮变小直至为0,故拉力F越来越大。
第三阶段:CD段。
重物刚好全部拉出水面,以后继续向上拉的过程。这一过程中,G不变,F3与重力G相等, G=F3
--------------------------------②
因为G=F3 =4000N,
所以m=G/g=4000N/10N/kg=400kg-------------- (2分)
(2)由① ②知F浮= G-F1 =4000N-3500N= 500N
因为F浮=ρ水gV排
全浸,V排=V物
水所以V物=F浮/ρg= 500N /(103 kg/ m3 ×10N/ kg)=5×10-2m3
ρ物=m/V物=400kg/5×10-2m3=8×103kg/ m3
----------------------------(2分)
(3)由BC段可知,打捞的重物从上表面接触水面到刚好整个物体全部出水,历时10s,上升速度为0.2m/s,
可得物体高h物= vt =0.2m/s×10s =2m
圆柱形重物上、下表面积为S物= V物/h物=5×10-2m3/2m=2.5×10-2m2
由AB段可知,物体从水底上升到上表面刚好接触水面历时50s,
上升高度H=50s×0.2m/s=10m
物体沉在水底时上表面离水面10m,水对物体上表面产生的压力为
F压=pS=ρ水gHS=1.0×103 kg/ m3 ×10 N/ kg×10 m×2.5×10-2 m2
=2.5×103N
-------------------------------------------------(3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的压力计算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