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常用的掺合料有哪些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牛bb文章网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所属栏目:
摘要:从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在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应加强自密实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的规范化,这对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性;耐久性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9)04-0032-02自密实混凝土是第四代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20世纪8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罔村甫教授研究室率先提出自密实混凝土的概念并研制成功。它具有优良的变形能力和抗离析性,在浇灌过程中能够完全依靠自重作用自由流淌,穿越钢筋间隙填充模板空间,同时具有足够的黏聚性防止离析泌水,拌合物均匀密实,硬化后具有良好的力学和耐久性能。本文探讨了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自密实混凝土具有特殊的工作性能,这使得它在原材料上比普通振捣混凝土要求更为细致严格,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必须掺用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掺合料。减水剂的掺量以及与水泥、矿物掺合料的相容性应经试验确定。矿物掺合料可采用各种母岩的磨细石粉、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灰等,配制自密实混凝土通常将两种矿物掺合料复合使用。因为自密实混凝土中含有大量超细粉掺合料,因此加料顺序很重要;搅拌时间要适当延长;更为重要的是要严格控制加水量。生产自密实混凝土的投料顺序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水泥、适当地掺合料、砂、水与高效减水剂配制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砂浆;第二步,在上述砂浆中加入粗集料,充分搅拌,视拌合物流动情况适当增加高效减水剂用量,若仍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调整配合比。若泵送浇筑自密实混凝土,为减少截留空气,应从模板底部开始进行浇筑。泵送时采用几个软管输出口同时操作,以便减少浇筑时间避免混凝土凝固。普通混凝土浇筑层间的冷接缝可通过振捣消除,自密实混凝土则不能,因此,浇筑过程要连续进行,尽量避免中断防止冷接缝。自密实混凝土由于粉体系数大,砂率高,缺乏更多的抵抗收缩的粗集料组分,施工浇注后很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养护,混凝土固化后还极易产生干燥收缩以致开裂。因此,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加以覆盖防止水分散失,并在终凝后立即洒水养护,洒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以防止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二、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一)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评价自密实混凝土的最大优点在于其良好的工作性能。与普通混凝土和一般大流动性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内涵有所扩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高流动性:保证混凝土能够在自重作用下克服内部阻力(包括胶凝材料的黏滞性与内聚力以及骨料颗粒间的摩擦力)和与模板、钢筋间的黏附性,产生流动并填充模板与钢筋周围。2.高稳定性:保证混凝土质量均匀一致,在浇筑过程中砂浆与骨料不会离析,浇筑后不会泌水与沉降分层。3.通过钢筋间隙能力:保证混凝土穿越钢筋间隙时不发生阻塞。4.填充密实性:保证混凝土填充模板,并自行排出浇灌过程中带入的气泡达到成型密实,是流动性、稳定性和间隙通过性的综合表现。有关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评价方法,都是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展开试验的。如坍落扩展度试验反映了拌合物的流动性,扩展度主要由屈服值决定,屈服值越大,扩展度越小。而倒坍落度筒试验中的流动时间主要反映拌合物的塑性黏度,同时也部分反映了屈服值的大小。扩展度则量化了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克服屈服应力、黏度和摩擦后的流动状态;扩散越接近圆形表明混凝土匀质变形能力良好,直径大则表明间隙通过能力强。中边差反映了石子在砂浆中的悬浮流动能力和抗离析性,其值越小表明这些性能越好。除此以外,还发展了一些新试验方法,如L型仪、U型槽、J环、牵引球黏度计、密配筋模型填充试验等。在文献中有相关详细介绍。(二)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控制日本土木工程协会(JSCE)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有详细的规定,国内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检测方法的规定。笔者认为,对此应该力求简单实用性原则,尤其是在现场施工中,例如可以同时采用倒坍落度筒和L型仪或U型槽试验综合评价实际工程中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西卡建筑材料天津分公司就是采用该方法向客户展示其自密实混凝土产品性能的。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控制除了严格执行上述工作性评价外,还应严密控制施工浇筑过程。在施工过程中,浇筑速度不应过快或过慢,过快容易卷入空气,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而过慢容易丧失其高工作性。为了防止自密实混凝土在垂直浇筑中因高度过大产生离析现象,或被钢筋打散使混凝土不连续,应对自密实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进行限制。在非密集配筋情况下,混凝土垂直自由落下高度不宜超过5m,从下料点水平流动距离不宜超过10m。对配筋密集的混凝土构件,垂直自由落下高度不宜超过2.5m。三、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及耐久性能(一)影响自密实混凝土力学及耐久性能的因素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包括机械性能和耐久性能两个方面。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范围从中、低强度等级直到超高强混凝土,因此,强度对于自密实混凝土而言并不是主要问题。自密实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与各种矿物掺合料有关。掺入硅灰能明显降低硬化水泥浆的孔隙,以及骨料与水泥浆之间过渡区的孔隙,能降低混凝土的干缩与渗透系数。硅灰还能与铝酸盐反应,明显地降低水泥浆中与硫酸盐反应生成膨胀性复盐如钙矾石的铝酸盐成分。此外,硅灰还能抑制碱――氧化硅反应,一方面是由于它降低渗透性从而有效阻止水分的渗透;另一方面是它能迅速降低孔缝溶液中碱离子浓度,这样就使得碱活性骨料无法与碱反应。高炉矿渣具有改善硫酸盐的特性,含磨细矿渣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和抗冻性,且C1-的渗透深度比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小。粉煤灰在混凝土中,使大孔和小孔都有增多,总的孔隙体积高于对比的空白混凝土,但粉煤灰水泥浆的C1-扩散系数低;粉煤灰的抗硫酸盐性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关。粉煤灰中CaO与Fe2O3比例越低,抗硫酸盐侵蚀的性能越高;高体积含量的粉煤灰混凝土抗冻融试验差。(二)硬化混凝土的质量检验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T《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检验,并按现行国家标准GBJ107-19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进行合格评定。硬化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应按GBJ82―19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检验。试块制作方法与普通混凝土相同,在试块制作过程中,成型时无需振捣。分两次装入,中间间隔30s,每层装入试模高度的1/2,装满后抹平静置24h,转入标准养护室养护到规定龄期即可。当施工过程中抽检的试件强度或耐久性不合格时,应按有关规范要求对实体混凝土的质量及耐久性进行检测。如依据TB 对钻芯取样的具体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测定实体混凝土的含气量、气泡间距系数和氯离子渗透电量。四、结语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许多振动密实混凝土所不具备的优点,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其对施工技术高求较高,对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也很严格,涉及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工作性评价以及施工工艺各个方面。在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应加强自密实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的规范化,这对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性能及机理研究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性能及机理研究专 业: 材料学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石粉 力学性能 微观机理分类号: TU528形 态: 共 68 页 约 44,540 个字 约 2.131 M内容阅 读:
内容摘要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无需振捣,可减少设备损耗和人工费用,降低噪音,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使用了大量的掺合料,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因而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本文提出了一套配合比计算新方法,同时研究了砂率、浆体含量、掺合料品种及其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单掺粉煤灰,单掺石灰石粉,双掺石灰石粉和粉煤灰,双掺石灰石粉与矿渣微粉四个系列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又重点研究了掺石粉的自密实混凝土的系列性能。通过SEM、能谱分析和XRD分析,从孔径分布、水化产物的形貌和化学组成、掺合料与水化产物的界面、反应热力学四个方面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密实填充理论,所提出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是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并成功的制备出单掺粉煤灰,单掺石灰石粉,双掺石灰石粉和粉煤灰,双掺石灰石粉与矿渣微粉四个系列的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所制备的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通过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表明,砂率和浆体含量是影响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主要因素,其中砂率以45~48为宜,每m混凝土中浆体含量以0.38 m~0.40 m为宜。与对比的普通高性能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明显改善,其抗压强度变化不大,但其弹性模量降低5左右,而抗折强度和劈拉强度的降低幅度较大。采用聚羧酸类外加剂,自密实混凝土并不会增大混凝土的自收缩,自密实混凝土的自收缩和抗压强度与龄期均成对数关系。将石粉作为活性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单掺石粉对胶砂和混凝土的抗离析性,早期强度和变形性能是有利的,但不利于自密实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及其它力学性能。单掺石粉的自密实混凝土的3d和7d的抗压强度与掺粉煤灰的自密实混凝土相当,从60d到90d龄期,其抗压强度的增长率依然达到10:而28d自收缩值仅为普通高性能混凝土的1/3左右。掺加石灰石或玄武岩两种不同石粉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差别不大,石粉的细度在450m/kg左右表现出较优的综合性能。随着石粉掺量的提高,拌合物的抗离析性和间隙通过性有所改善,但其力学性能、抗Cl离子渗透性、抗碳化能力与单掺粉煤灰或矿渣微粉相比,都有所降低。分别将石粉当作活性掺合料等量取代部分水泥或作为填充料外掺,采用石粉与其它矿物掺合料双掺的技术制备了一系列的自密实混凝土。采用双掺的方式,可以较好的克服单掺粉煤灰早期强度低,单掺矿渣微粉的拌合物易泌水等缺陷,获得工作性和抗离析性能更好,早期强度较高,自收缩性能较好的SCC。将石粉和粉煤灰单掺或双掺取代部分水泥制备的净浆试件,养护28d,通过SEM和能谱分析可发现,在相同的水胶比下,掺加石粉和粉煤灰会明显降低净浆试样的气孔含量,提高水泥的水化程度,并从反应热力学和水化产物的能谱分析,证实了石灰石粉确实参与了水化反应,生成针状类似钙钒石结构的碳铝酸钙晶体。在不同的掺合料和不同的石粉掺量的情况下,水化产物硅酸钙凝胶的形貌和Ca/Si是不相同的。与水化产物的薄弱的界面粘结和高Ca/Si的水化产物是导致掺石粉的胶砂或自密实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全文目录文摘英文文摘第一章 前言1.1研究背景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现状1.2.2石粉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应用1.2.3配合比设计方法简介1.3目前尚存在的问题1.4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及试验方法2.1原材料及其性能2.1.1水泥2.1.2掺合料2.1.3集料2.1.4外加剂2.2试验方法2.2.1水泥胶砂性能试验方法2.2.2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试验方法2.2.3孔隙液相碱度PH值的测定第三章 石灰石粉的细度和掺量的优化3.1试验方案3.2正交试验的试验结果与分析3.2.1胶砂流动性分析3.2.2抗折和抗压强度分析3.2.3脆度系数分析3.3石灰石粉细度对胶砂性能的影响3.3.1胶砂流动度的分析3.3.2力学性能的分析3.4石灰石粉掺量对胶砂性能的影响3.5本章小结第四章 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4.1配合比设计方法4.2砂率和浆体含量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2.1砂率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4.2.2浆体含量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3掺合料品种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3.1对SCC工作性的影响4.3.2对SCC力学性能的影响4.3.3对SCC变形性能的影响4.4不同粉煤灰掺量的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4.5石粉品种和细度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6掺石灰石粉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研究4.6.1单掺石粉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4.6.2双掺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4.7掺石灰石粉自密实混凝土的变形性能4.8掺石灰石粉自密实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和碳化性能4.9本章小结第五章 微观机理初步研究5.1试验方案5.2试验结果与分析5.3本章小结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6.1结论6.2展望参考资料
相似论文,157页,TU528.042.2,56页,TU528.06-33,74页,TU528.571,73页,TU528.22,77页,TU528.0,86页,TU528.1,71页,TU528.064,92页,TU528.31,66页,TU528.042.2,80页,TU528,83页,TU528.42,56页,TU523,72页,TU528.042.2,63页,TU528.21 TU528.041.3,51页,TU528.0 TU502.3,50页,TU528.01 TU502.4,45页,TU528.01 TU502.4,83页,TU528,58页,TU528.21 TU502.4,45页,TU528.53 TU503中图分类:
> TU528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材料 > 非金属材料 > 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
& 2012 book.自密实混凝土技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上传于||文档简介
&&混​凝​土​的​特​性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自密实砼标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自密实砼标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凝土掺合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