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201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 请分析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

如何看待201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 请分析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
按投票排序
很明显,2015年的经济走势是下行的,对于2016年,我的判断是将会是探底的一年,但在2016年内能不能真探到这个底不好说,如果探到底了,后面几年就是逐步复苏了,如果还探不到,那真有点不敢想象。先声明,我下面用的都是官方发布的数据,不是外媒或研究机构的数据,因为这样数据口径容易统一,比较好说明问题,如果一会拿汇丰数据一会拿路透社数据,数据之间根本没法做比较,而且光凭官方自己发布的数据就可以表现出现在的经济形势有多差了,如果你觉得官方数据是美化过的,那么你把情形再想糟些就可以了。先回顾一下2015年整体经济形势:这几天,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个报告,报告里先把2015年的经济情况总结了一下,里面有些用词耐人寻味:报告中对于2015年经济的总体评价是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后面又具体说了2015年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我简单总结下:有利因素: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势头强劲3、消费增长稳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4、一些产业基础好、结构多元化、调整步伐快、开放程度高的地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利因素:1、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持续回落2、加工贸易出口和传统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明显下降3、一些产业结构落后单一、产能过剩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下行速度较快,特别是东北三省、山西等情况极不乐观4、量大面广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依然普遍面临生存难、转型难的困境报告里的这些话,大家可以细细品读,想想文字背后的意思和代表的实际经济情况,比如总体特征里的“稳”、“缓”、“进”、“忧”这四个字到底哪个是实际主角?比如,第三产业比重增大和消费逐渐成为主引擎是因为确实增强了还是因为制造业和出口下降的太快了?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的地区和经济下行速度较快的地区到底哪个大?各位必须要有2016年经济比2015年还差的心理准备,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是我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接触的金融和实体经济从业人士都感到明年经济能探到底就算不错,根本不敢奢望明年就好转,第二,在看看官方报告怎么说,央行前些日子发布了《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里面对今明两年GDP的预测是,“2015年全年实际GDP增速预计为6.9%,2016年全年实际GDP增速预计为6.8%”,2016年比2015年还低0.1%,别小瞧差的这0.1%,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速度问题,实际形势会有多严峻可想而知。今年的状况,首先官方经济数据显示的就是一片低迷,程度超出预期,最差的就是外贸,进出口连续数月出现负增长,今年的增长目标在几个月之前就可以判定肯定达不到了,甚至在7月股灾那几天,统计局的外贸数据都是分开放出的,先放的是感官上不那么糟糕的指标。从微观角度讲,实体经济今年倒闭潮、跑路潮比去年还严重,贸易和制造型企业都有大量倒闭,而且有中小企业风险向大型企业蔓延的趋势。2016年为什么还要糟呢?首先,外部环境就比较差而且不确定性高第一、IMF今年四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率,从年初的3.8%下调到目前的3.1%,这是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最低的增速。第二、全球贸易增长连续三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长,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多年来第一次低于全球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率2015年为1.4%,发达国家贸易增长率3.05%。第三、美国已经开始加息,将导致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对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也是负面影响。全球经济除了美国呈现出复苏外,欧洲、日本全在泥潭里,新兴市场国家更危险,比如金砖四国里的巴西和俄罗斯甚至有可能出现政治危机,中国在这俩国家都有不少投资,弄不好就是坑,钱又都打水漂。其次,国内经济自身困难重重,像钢铁、汽车、有色这些行业都不是一年两年能好起来的,关键是产能严重过剩,而需求正走在下滑的拐点,比如今年我国钢材消费量20年来首次下降,而且预测以后会越来越低,像武钢刚刚要裁员一万人,甚至黄奇帆都提出了要国家规定房地产建筑用钢增加一倍的想法来挽救过剩产能。而所谓的新兴产业,也在由热转冷,比如互联网行业融资今年就是拐点,上半年还是投资人追着创业者给钱,下半年反过来就都不投了。官方对于明年国内的经济形势也认为难言乐观,发改委报告中认为“三驾马车”的表现将更加糟糕。首先看第一驾马车:投资,报告认为,明年投资增速将下降至9%左右。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下降1.5个百分点,约拉低投资增速0.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可能降至零增长,原因包括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等资金源连续多月负增长,资金来源结构难以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长,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负增长,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仍未全面恢复;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明年增速可能回落2%。这一方面是资金来源受到了限制,一方面则因为新预算法和地方司法、纪委体系改革强化了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制衡约束,短期内抑制地方投融资扩张。再看第二驾马车:消费,受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减速、受失业显性化、热点消费(汽车)减速等因素的影响,2016年国内消费可能进入个位数增长。这无疑将削弱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至于第三驾马车:出口,预计2016年发达经济体微弱复苏、新兴市场增速有所回升,使得出口可能略高于今年。但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的出口比2014年是超预期下滑的。从官方报告都可以看出来,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应当说是非常严峻的,由于信息不对称,有些问题的严重性可能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计。Winter is coming……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提前安排应对之策。
2016的苦日子还在后头今天股市再次触及熔断阈值,两市累计交易时间仅15分钟,创下创世 以来最短交易时间。但股市是毕竟是愿者上钩,国家经济形势却跟每个人息息相关。鲁大师梳理了11位经济学者、23家金融机构及、6家智库对2016年经济预测,总结了5大观点,比熔断更严峻:1.2016中国经济继续“探底”。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称中国经济“在一轮周期的低谷当中,明年经济不可能恢复正常”。探底是一个让人捉急的池语,一方面,要探到什么时候?到哪儿才是底?另外,到底了之后就赖在那里了吗?有反弹的可能吗?2.明年中国经济不乐观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甚至警告,2016年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中国首当其冲。在40个顶级预测者中,有18个预测者对明年经济态度倾向悲观,看不到可以扭转经济下行的力量的人达45%。3.GDP增速铁定破7有40%的预测结果一致认为明年增速会是6.5%,仅有20%的预测认为明年GDP增速高于6.7%。总之都在7%以下,忐忑!4.2016年经济走势见不到“V” 字型在40个预测者中,超过一半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将延续下滑的态势。这么寒冷的冬天,想找深V是有点难了。但根据乐观派李稻葵说,想看深V也有可能:“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能否实现“V”字反弹,房地产投资是关键”。艾玛!现在房地产库存是中国经济最大问题之一,竟然还要靠它?5.供给侧改革,目前然并X。供给侧改革是习大大最近提出的经济治理新药方。一不小心成了最火的经济名词。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呢?简单的说,就是有人纳闷儿中国人不是经济不好吗?怎么还去抢日本马桶呢?后来一琢磨,是因为人家马桶做的好,不是我们没钱啊。所以我们也改革改革,把马桶做好点经济不就拉起来了吗!于是"供给ce"改革面市。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预测:供给侧的改革并不会马上带动经济增速,相反,还会暂时性地使中国经济增速降得更低。为啥:改进马桶工艺没有一年半载能实现吗,再说等撬了日本马桶安个中国马桶恐怕还要那么若干年吧。当然,方向绝对是对的。40位预测者是什么大神?乐观派:吴晓波(财经作家)马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教授)邓海清(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黄剑辉(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有没有发现?乐观派大多是本土的、宏观的经济学家+作家。他们主要任务是教导人:马桶要做的好,首先要耐用可靠,不能漏水,最重要的是有匠人精神。所以,宏观经济学家——经济中的心灵鸡汤,有些还是御用的。悲观派:渣打银行 巴克莱银行摩根士丹利陶冬(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宋宇(高盛高华首席中国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世渊、欧乐鹰(彭博经济学家)野村证券、惠誉(评级机构)汪涛(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郑名凯(中国内地和香港策略部门负责人)彭文生(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张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悲观派人数完全占优,他们主要来自经济机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自己的组织提供行动方向。落实到马桶上,他们:调研马桶烧制的陶瓷原料哪家强,计算马桶上装一个可以冲菊花的水龙头能推动多大的销售提升。他们是经济中的掏粪工。SO,乐观的理论派VS悲观的实战派你愿意相信哪派?其实信谁都没饭吃经济形势最好的时代,不同行业也有冬天和春天比如2000年的整体经济形势不差,却是中国互联网业的最寒冬。近几年中国经济形势一直低迷,但互联网、消费金融等行业却持续增长。所以,练好内功才是关键但整体上,冬天确实来了怎么办呢?最冷的冬天,没读过EMBA的狗熊只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挺过去。因为开春后,只要你活着,食物都是你的。要更多的财经重口味观点,可以关注lunbanlife,“鲁班爱生活”公众号
是时候把这组图给祭出来~谜一样的中国经济,当然也有人赚钱咯!
谢谢邀请当前经济形势确实没有向好的迹象,那么就不会看好2016这主要源于比较传统的政治文化,也就是经济被政治态度惯用的情感所左右(项羽火烧阿房宫),也就是经济本来是连续性的,如果由于情感的原因找别扭,另辟蹊径,结果就会走很多弯路。
12年到15年,经济增长率分别是7.8,7.7,7.3,6.9,下行趋势明显且速度极快,东三省等重工业省份全面沦陷,钢铁行业继续亏损,房地产低迷带动土建行业不景气,低端加工制造业持续向越南,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转移,高端制造业无法吸纳由此带来的失业人群,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看似积极,实则无奈.为保经济增长,政府其实没有好办法,今年批复的众多基建项目,说明走的还是固投驱动的老路,不过是杯水车薪……这轮股灾,洗劫的还是散户,进一步削弱中产阶级消费能力.开放二胎,一为扩大需求,二为增加人口,延续人口红利,但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房价居高不下,城市居民根本不敢二胎,所以二胎放开,不升反降,而是即使人口红利恢复,中国的人力成本不可能降低太少,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付给工人的薪水是四十美元一个月,成本几乎是中国十分之一。中国将面临印度等国在低端制造业的竞争,以及欧美在高端制造业的垄断,结论是,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任重道远!
1、改革。阻止中国深化改革的恰恰是国有企业。2、能源。页岩气革命就要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3、社会生产效率中国还延续着封建体制的社会管理模式,什么时候才能让国家行政管理学院说了算?4、人民币贬值欧元、日元因为没有页岩气革命,都已经量宽了,中国呢?5、自贸区谈判中国要如何推进中国版自贸区的广度和深度。6、第三产业的开放程度第三产业才是现代社会创造价值的核心,问题是打算放开多少?能放开多少?7、反腐反腐现在是提振社会信心,提振国家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但反腐越往后难度越大。综合以上种种,还是要看政治结构的耐压程度,理论上来讲改革会为经济发展留出一定的自由间隙。
2015年的确是一个大的降速,但我不认为中国就这样不动了。蹲下也是为跳的更高,明年可能是蹲下的最后一个阶段。
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没有最困难,只有更困难(?????)っ
有人说会崩溃,我倒是觉得不一定,但是日子很难熬。国家想尽办法扯住了不让崩溃,但是我们的日子必定是像用刀的钝面在磨胸口一样。2008年就已经开始了,撑到现在已属不易。几年前建筑行业就已经临近崩溃,不说其他,只用说农民工发不到工资已是普遍现象。沿海的企业也开始一波一波的倒闭。这两年,钢铁煤炭行业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开始是发不出奖金,后来是降工资,现在已经开不出工资了。现在开始倒下的行业是部分制造业,石油,电力,后面就是金融系统,以及所谓的白领阶级,还有公务员这样的行业。那时候就是全面的崩溃。撑到2019年问题不大,但是后面的日子就很困难了。国际社会已经不大愿意再给中国多少援助了。平时很少在知乎上回答问题,一是因为工作太忙,一是因为知乎不容许不同的声音的出现。有很多真正有学识的人,不大乐意在知乎上说话,也是因为这个。但是我还是用手机慢慢码字写了下来,希望有对现在生活怀疑的人看到,寒冬来临,要有“逃荒”的心理准备。你认为我说的不对,可以评论,也可以点没有帮助,但是请不要举报。最起码让我的回答可以保留到2019年,我说错了也让我看到我说错了呗~~~
我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危机。我只是觉得不对劲。跟我差不多大的,都在担心今年何去何从。我今年32)房子修好后差不多钱也用尽了。我想跟我情况一样的人到处可见。再加上生意难做基本上到了关门大吉。加上帐收不回。哎....这世道。我身边没有一个不说苦的。到处荒废,没有一家不是全部买粮食,菜的。句句实话。
中国经济转型等深层次改革,可以说才刚刚开始。因为现在是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所以这次改革或者说是革命,改的是那些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旧的生产关系形式。不能再指望改革经济本身来提升经济。这必须是一次殊死的博弈,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好几年才能完成,所以说2016中国经济只会更糟。
不管是大神还是凡人,大多数人都是错的
我预计习大大会先按去库存的思路尽最大努力降低银行金融风险,等十九大把他的地位稳固了就该动房地产了,贵族集团的利益大部分也有投资在房地产上,得把房地产泡沫刺破把资金引向制造业,同时国家会出政策大力打造中国工匠精神,这可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国内消费。
对于2016年中国的经济,大家都有点扑朔迷离的感觉,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种种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也正面临9个超级大变脸。“超高速增长时代”结束从宏观经济来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都是总量放缓的过程。也就是说,高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经济进入新的增长阶段。“三驾马车”让位于“三大发动机”长期以来,很多人根据宏观经济学特别是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原理,将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反复在增加出口和扩大内需上做文章。
其实,“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大组成部分,只是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需求边短期动力,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前和今后我们要优先推进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转型,从主要依靠“三驾马车”转向主要依靠“三大发动机”,特别是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部署,紧紧抓住全面改革这个“牛鼻子”,推进经济全面转型,强化创新驱动,努力使中国经济较快地进入到一个好的新常态中。移动互联网颠覆传统领域 移动互联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和冲击,对几乎所有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如商业、传媒、通讯、出租车、金融等)带来了颠覆性影响和冲击。
中国社会的消费人群年龄正在发生转变,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消费人群年龄主要是50后,60后,70后,这群人受教育,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影响,消费观念和需求是比较弱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80后,90后,00后的消费需求正在成主流,50后,60后,70后的消费需求逐渐变的边缘化。所以说,传统企业要么顺应时代进行自我颠覆,要么就是下一个“诺基亚”。 移动互联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和冲击,对几乎所有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如商业、传媒、通讯、出租车、金融等)带来了颠覆性影响和冲击。
中国社会的消费人群年龄正在发生转变,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消费人群年龄主要是50后,60后,70后,这群人受教育,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影响,消费观念和需求是比较弱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80后,90后,00后的消费需求正在成主流,50后,60后,70后的消费需求逐渐变的边缘化。所以说,传统企业要么顺应时代进行自我颠覆,要么就是下一个“诺基亚”。城镇主导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未来的20年左右,中国人口城镇化率有望实现倍增。城镇化是中国的最大潜力,这个潜力的释放主要在于人口城镇化,在于人口集聚效应而带来的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5-10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面临重大机遇、拥有巨大潜力,并将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扮演重要的历史性角色。“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低成本优势”一直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有力武器,但在不经意间中国经济已进入“高成本时代”。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社会成本提高了;原材料成本提高了(举个例子,辽宁是产煤大省,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煤电之城阜新,但现在辽宁是严重缺煤的省份,已经缺口70%多了。);企业的环境成本提高;土地成本提高了(土地成本不断提升,成为中国经济高成本时代的典型表现)服务经济超过工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到后期了,接下来是什么经济?清华大学博士后付立春认为,根本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经济。
代表中国经济活力与发展方向的已经不再是钢铁、汽车等制造业,而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企业,在传统制造业苦于融资困难之时,初创型的互联网服务业却在畅享资本盛宴。区域融合渐成潮流 虽然行政区划限制、画地为牢、地方保护主义等区域分割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地方还很突出,但区域融合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渐成潮流。新一届中央领导正在着力推动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就是明证。“人才红利”正逐步取代“人口红利” 随着劳动力供不应求时代的来临,企业人力成本的上升趋势已不可逆转。随着老龄化加速,接近2.8亿的农民工总量增速已持续四年下滑,并呈现高龄化趋势。
而这些老年人必须由不断减少的工作人口来支持。这对中国社会将产生三个方面影响:首先,人口老年化问题加剧导致储蓄率下降,不利于资本深化。早在2000年开始,中国65以上人口比重已经达到7%,老年化社会的来临。其次,加剧社会债务负担,拖累经济增长。未来养老负担的加剧将迫使更多的资金用于养老支出,从而加剧国家债务负担。最后,老年化社会改变中国比较优势,加大宏观经济不稳定性。过去中国制造一大优势是成本低,主要是劳动投入低。这种状况正在改变。绿色低碳发展日益强化 月份,单位GDP的能耗同比下降了5.7%,2014年这个数字是4.8%。也就是说,随着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变化,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在不断下降。通俗地讲,“经济黑色的部分在退,绿色的部分在加强”。
一个GDP还在增长的国家谈底部,不就跟大盘连续大涨接个小涨,你说明天要探底了?
1、美欧股市大跌,油价继续探底,美国高官连续放出谨慎加息的言论。预计16年6月份之前美元很难加息,这就意味着中美息差会维持目前水平(这是否是一种战略妥协?),客观上为中国争得了难得的调整经济结构的时间窗口。2、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的50.5%,这是首次服务业占到半壁江山。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农业和工业之和,服务业的比重将继续扩大。中国经济转型已看到曙光!3、1月份财新制造业PMI录得48.4,其中财新服务业PMI大幅提高达到52.4,大大高于预期。我们希望这种势头能够延续,服务业带动整体经济企稳意味着经济结构继续优化。4、以重庆、贵州等为首的中西部地区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中西部地区将对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5、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50.3%,高于世界水平,并且未来几年移动互联、农村电商和农村网民还会有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火车头,“消费者 工厂”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最可能在中国首先实现。(数据来源:CNNIC)6、我们更多时间是从批评的角度看待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中国经济丧失信心。相反,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我们在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是最快的,我们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大国,我们的通胀率在2%以下,我们的外汇储备相当于2-6位的总和,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确实很大。在趋势上,中国经济必将进一步巩固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并逐步拉近与美国的差距,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将取而代之。其内在的原因:一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家和劳动者同时具备勤劳和智慧的双重美德,二是因为中国消费潜力实在太大。我们所有的批评和讨论都是建立在能否以更小的代价完成这种超越基础之上。7、对于企业而言,顺势而为是最重要的,远离传统行业,积极进入新兴产业,保持轻资产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一旦银行破产
那谁来保证资金安全
对于外贸行业来说,2015年出现了进出口双降的情况,这在我国是多难得一见。很多中小民企,今年的年会开的哀鸿遍野,裁员减薪,保生存基本上是一致的调调。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服务不可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6中国当前经济形势,2015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分析2015 - 河南古都网
当前位置: >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时间:日08:39来源:中国经济网原标题: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提要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要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2016年中国经济预测  2015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我国宏观调控坚持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投资逐步向更加可持续的增速水平回归,消费增速总体平稳,进出口下降,贸易顺差持续扩大,CPI与PPI背离的剪刀差扩大,通缩压力加大,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至6.8%,主要考虑是:第一,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在加快,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第二,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外部需求疲弱态势仍将持续;国内投资基数已经十分巨大,投资增速将回归常态;消费总体仍将保持平稳。第三,国内将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力度,将加强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预计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62.1万亿元,名义增长9.7%,实际增长10.5%,保持基本平稳的增长;预计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和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0.1%和9.4%,保持总体稳定的增长;综合考虑到国内外需求、大宗商品价格、强势美元及翘尾因素影响,预计2016年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0.6%和3.0%,降幅有所收窄。  预计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9%。预计2016年GDP平减指数仍小幅下降,通缩压力将持续。  总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持续。在此形势下,2016年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十分必要。应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建投资方面的先导作用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加快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适度扩大地方财政税源;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工作,认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财政收入增速创新低,积极财政政策面临新挑战  2015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继续下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并非是一种短期、暂时的现象,而是同我国经济进入转型阶段有密切的关系。在历经30多年的长足发展后,当前我国的资源、环境、生态对发展的约束性空前加大,以往粗放式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必然。而中国庞大而复杂的经济要实现转型必然付出巨大的转型成本,财政收入增长受到较大影响是难以避免的。在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客观上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增速显著下降,意味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难度在增加,因此积极财政政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2、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稳增长”是关键性的问题。要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要实现稳增长,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扩大内需。以“营改增”为主要核心内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之一,“营改增”具有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活力及增加员工收入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这些效应主要体现在供给方面。未来一段时期,为了稳增长、增效益、防风险,需要把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特别要进一步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为了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作用,重点可放在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对投资、收入和消费等领域的影响,以引导、启动和扩大相关的市场需求。在投资领域,加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公共产品投资。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远没有完成,因此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是巨大的。这些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在收入领域,重点要加强财政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重要作用。  3、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建投资方面的先导作用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  今后,要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先导作用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  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先导作用。当前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和潜力十分巨大。无论是在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还是现在的增长速度换挡期,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地弥补市场失灵,政府投资对于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以加快重点领域建设和促进重点区域投资为抓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区域一体化建设,加快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二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快速增长。一方面,政府通过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形成生产性的公共成本,从而有效地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民间投资成本,刺激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公共投资领域往往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延展性,公共服务产业自身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生产要素和产业的发展,并提供和创造新的、有利的投资机会,从而增加这些领域的民间投资。当前,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约为65%。在加强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竞争平等的投资环境,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尤其是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4、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是当前必要且可行的选择  经济理论表明,财政赤字在一定的短期内有提高总需求水平、防止经济衰退的效应。因此,通过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是世界各国政府经常采用的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在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下,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已非常必要且可行。首先,我国目前仍有相对高的储蓄率,而居民消费需求和民间投资需求相对不足,在此情况下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将有积极的作用。其次,我国财政收入经历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往财政收入总体上处于“超收”状态,积累了坚实的财政实力,如中央财政已建立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第三,我国的财政赤字规模总体处于可控范围内。  推动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金融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应继续实施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合理适度加速。推动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金融改革,加快利率传导机制和资金市场化定价机制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管。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建立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改善金融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快金融机构治理体制改革,改善金融宏观审慎风险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1、实施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合理适度加速  加强流动性管理,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的共识。过去几年,我国央行曾持续加强对过度流动性的管理。但是,我国很多金融指标的动态轨迹表明,现行流动性局部趋紧与我国的金融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有关,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有关。事实上,这种间接融资体系要求高度的流动性。在金融结构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制下,货币政策传导快,银行流动性要求相对低。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促进银行流动性、改善货币流通速度、缓解社会融资难、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是我们金融调控面临的一个挑战。  因此,必须寓改革创新于货币政策调控中,继续创新并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实施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适时有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工具、准备金率、常备和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并结合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和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合理适度加速。  2、加快利率传导机制和资金市场化定价机制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管  加快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建设,密切跟踪预警并稳定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指数预期,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管。在利率市场化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利率传导机制和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通过不断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用市场中的利率来扩大利率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近期,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人民币汇率不仅以美元为参考,也要参考一揽子货币。尽管201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人民币对非美元汇率总体上保持升值,在国际主要货币中人民币仍属于强势货币。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缩压力进一步显现、美元加息周期趋近条件下,必须考虑人民币与美元利差的影响,要密切跟踪预警并稳定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指数预期,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管。  3、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建立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改善金融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建立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改善金融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要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尽快改革上市制度、建立退出制度,尽快推动IPO注册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治思维来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用法治力量来维护市场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用法治手段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4、加快金融机构治理体制改革,改善金融宏观审慎风险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加快金融机构治理体制改革,改善金融宏观审慎风险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的“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机构治理体制将使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面临新挑战。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资金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内自由流动,监管的分割使不同行业之间的监管防火墙形同虚设,风险在跨金融市场加速传递。在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已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已经无法适应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平衡关系,导致监管滞后和部分领域的监管缺位。借鉴欧美国家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经验,必须改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完善金融监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常态下的监管升级,加快构筑与国际接轨的统一监管、功能监管、大数据监管和长期利益监管新体系。  (执笔:李雪松 张 涛 李 军 樊明太 娄 峰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经济日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文相关推荐
声明:河南古都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宏观形势走势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